《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800字(精選10篇)

《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800字

  《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800字(精選10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800字(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1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劇情跌宕起伏、蕩氣迴腸,每個細節都能牢牢抓住觀影者的心。

  影片主要講了七連戰士與美軍陸戰一師的一場戰鬥。美軍陸戰一師撤退的必經之路就是水門橋,所以我軍就有了一個新的任務——不惜一切代價把水門橋炸掉。在經歷第一次炸橋後美軍又把橋修好了,在危急時刻,指揮官作出決定,派七連戰士再去完成炸橋這個艱鉅的任務。

  當時冰天雪地,美軍擁有飛機、坦克、充足的彈藥,七連的戰士卻只有槍和從美軍身上搶來的炸彈,但這絲毫沒有動搖七連戰士們戰鬥的決心。連長伍千里帶領戰士們前往水門橋,硝雲彈雨、炮火連天,終於把橋炸了一個小口。當大家都以為這座橋修不了的時候,美軍又一次把橋修好了。但此時,七連的戰士已經死傷慘重,人員寥寥無幾了。在此危難時刻,伍千里說:“只要橋在,我們的任務就還在!”於是他帶著必死無疑的決心又一次開始炸橋。做了戰略部署後,伍千里拿著炸彈,隻身前往美軍營地,在美軍重重包圍的最後時刻,在身重數槍的最後時刻,他用盡最後一絲力氣開槍擊中炸彈,炸彈終於爆炸了,伍千里也英勇犧牲了。最後,七連就剩下一名戰士,其餘人全部英勇犧牲。

  伍千里在美軍面前放炸彈時,他的眼神中沒有半點猶豫,充滿了堅定和希望,讓人難以忘懷!我深深感受到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汗水和血肉換來的,一定要好好珍惜!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不怕辛苦,不求回報。比如清潔工,他們從清晨就開始打掃衛生,為的就是給我們,給世界一個舒服、美好的環境。再如老師,老師就像一把金鑰匙,把無知的我們領進知識的寶庫。老師每天教我們知識,教我們道理。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讓我們不斷進步,有更好的未來,將來建設祖國!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的付出與犧牲,不能忘記我們的使命,讓我們向革命先烈們致敬!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將來為國爭光!

  《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2

  人們總是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而看完這部影片後,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片仍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在新興裡和下碣隅裡的戰鬥後,為圍殲撤退的美軍,七連的戰士們奉命炸燬美軍唯一的退路—水門橋,並英勇阻擊敵人的故事。

  在影片中,我看到了戰士們的英勇、頑強,即使敵人的火力兇猛無比,即使想過這一仗會犧牲,即使剛剛經歷了生死,體會了戰爭的殘酷,但當衝鋒的號角吹響時,所有戰士依舊奮不顧身、上陣殺敵。當敵人的坦克開來了,他們心知敵人的機槍大炮隨時準備著向他們開火,坦克可以輕而易舉地消滅自己。但是他們選擇用自己的生命摧毀敵人的坦克,攻下敵人的指揮所。他們曾想過,打完這一仗就回家好好陪伴親人。此時,他們可能無比愧疚,他們會想:對不起,親人們,我不能再回家看望你們了。他們可能無比留戀,他們會想:可愛的新中國呀,我還能回到你的懷抱中嗎?不過他們不會退縮,因為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有這麼一句話:我一定要完成任務!

  然而,片中那句“你們炮營的炮,哪門不是搶來的?”,卻也反映出在抗美援朝時,我們的裝備明顯落後於美軍。正是因為這個,在面對美軍的飛機時,坦克時,我們幾乎毫無還手之力,正是因為這個,在面對人數比我們少得少的敵人時,我們還要犧牲那麼多人。正是因為這個,我們的補給常常被敵人切斷,戰士們總是要忍凍捱餓,還要與敵人對抗。

  我們作為學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雖不需要像先輩們那樣奮勇殺敵,但我們要繼承他們的品質,像他們一樣堅守崗位。對我們而言,學習是我們最主要的事,只有我們一心紮在學習上,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聽從指揮,老師有時會對我們要求很嚴格,但這正是因為老師還關心我們,想讓我們變得更好,所以我們要聽從老師指揮,緊跟著老師的步伐。

  喜歡片中這一句話“這場仗越是難打,就更要打。”這些先輩們用鮮血換來了我們的幸福生活。作為學生,我們要做到維護他們的尊嚴,像他們一樣,在生活中越是遇到困難,就越要戰勝困難。

  最後,向這些為了祖國而負重前行的人——致敬!

  《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3

  鐵血衛國保家園,踏破屍骨唱凱旋。先烈們出生入死,才換來今日盛世如他們所願。看《長津湖》,我懂得了什麼是壯烈,最珍愛生命的雷公,為了戰友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觀《長津湖之水門橋》,我明白了什麼叫慘烈,再次點名的時候,“第七穿插連應到157人,實到1人。”最冷的夜,最熱的血。最可愛的人們,最堅毅的軍魂。穿透長津湖的凜冬,讓我們用誓言銘記那不朽的軍魂:英烈放心,強國有我!

  英烈放心,強國有我,我們會傳承您們的精神。長津湖上,您們縱使冰身凍骨,也不退讓一分;和平年代,我們雖遇困難挑戰,也會勇於前行。水門橋畔,您們就算凝成“塑像”,也不動搖分毫;盛世中國,哪怕疫情肆虐,我們也會逆行出征。七十年前,您們用鋼鐵一般的意志,鑄成一往無前的利器,鋼雖少,氣猶多,苦寒之地,鮮血和生命熔鑄成牢固的關隘,禦敵於外、退敵千里,守住家國安寧,守來長久和平。七十年後,我們秉承英烈們的精神,燃起捨我其誰的青春,向前衝,不放棄,復興之路,奮鬥和堅持夯實穩固的根基,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奮鬥創造歷史,實幹成就未來。

  英烈放心,強國有我,我們會牢記您們的遺憾。“越難打的仗,就更要打”,哪怕環境再惡劣,哪怕武器再簡陋,哪怕要拼上自己的生命,您們也沒有猶豫,因為“我來過,燃燒過,我身後,是祖國。”可是心裡怎麼能沒有一點怨念呢?三次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摧毀的水門橋,又三次被敵方輕易的重建,要是我們不那麼貧窮,要是我們不那麼落後,強敵怎麼會脫身逃去?國殤何所祭?科技慰英靈。先烈們,請放心,今日之中國,已經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國,我們已可以平視這個世界,神舟飛天嫦娥探月北斗升空蛟龍潛海——從戈壁到深林,從深海到蒼穹,無數的科技工作者披荊斬棘、殫精竭慮、無私奉獻,已經讓中國在世界的東方傲然屹立。中國,不會再讓您們有遺憾;我們,不會讓您們有遺憾!

  長津湖一役,雄渾蒼涼、動人心魄。水門橋一戰,催人淚下,蕩氣迴腸。血戰化作豐碑,愈發迸發出澎湃的力量。從1950到2022,歲月輪迴,倏忽已是第七個虎年,中國也已從昔日的病虎蛻化成生威的猛虎,“尊嚴只能在戰場上取得”,我們要永記長津湖、水門橋的冰雪,常溫許下的誓詞:英烈放心,強國有我!

  《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4

  最近,我們一家人一起去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

  上次電影播到了七連和其他連把北極熊團給打敗了,他們在北極熊團繳獲了那裡的武器,就準備去攻打敵人的機場—下碣裡機場。在途中,敵機突然飛過來,他們趕緊隱蔽,敵機用機槍掃射了這一片區域就飛走了,幸好他們躲避及時,全連都沒有傷亡。不過敵機就要飛往下一個轟炸點了。伍千里覺得炮營在他們前面,敵機肯定要轟炸炮營,所以他們趕緊趕往那裡。

  這時炮營那邊正滿載著剛剛從北極熊團那兒繳獲的大炮和炮彈趕往下碣裡機場,突然天空中響起了飛機的轟鳴聲,他們知道是敵軍飛機來了,趕緊散開。敵軍的炮彈這時一個接一個的落下,頓時硝煙瀰漫,彈片橫飛,把他們的炮全部都給炸了。七連的人趕過來問有沒有人員傷亡,炮營長很氣憤的對伍千里說:“沒有人員傷亡,但他們的炮全都被炸了,他們美國自己的炮都不愛惜一點。”伍千里說:“我聽你說,你們炮營的炮哪一門不是搶來的?那再搶回去。”然後他就塞給了炮營長了一支槍。他們去攻打美軍的陣地,終於又搶回來了幾門炮,然後七連就火速前往下碣裡機場機場了。走之前,伍千里向炮營營長要回了那把槍,炮營營長說真不知道你要這破槍幹什麼?

  七連到了下碣裡機場,先把敵人的第一道防線攻破,進入了敵人的機場。可是敵人的火力點機槍在瘋狂掃射,大炮在狂濫的轟炸,他們只好躲在掩體後面。突然敵人的火力點被炸掉了,原來是炮營用大炮發射了炮彈,把美國軍隊的火力點給炸了。炮營的炮把美國的好幾個火力點都給炸沒了,陸戰一師總指揮史密斯支撐不住了,準備撤退,很多士兵乘坐撤退的飛機飛走的時候被擊落了,有的飛機逃走了,他們撤走了一部分士兵,撤回到他們的大本營。而且他們只有一條出路,這條唯一的出路就是水門橋。只要把水門橋給炸了,敵人就逃不了了!

  七連統計他們的傷亡人數,一共傷亡七十八人,傷亡慘重!七連還在休整的時候,還沒來得及喘上一口氣,又接到了新命令—趕緊前往水門橋炸橋。他們路上的風雪非常大,他們都快睜不開眼睛了,裝在電臺裡的電池都被凍住了,不能跟指揮部聯絡,有好多人都掉進了雪坑裡,好不容易才拉出來,就在他們快絕望的時候,他們疲憊地翻過一座山頂時,終於看到了水門橋!後面的戰鬥更慘烈了!

  看到了這裡我覺得中國的軍人真有骨氣,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失敗了絕不氣餒。毛主席說美國的軍隊是“鋼多氣少”,我們的軍隊是“鋼少氣多”。這表現出他們頑強永不言敗的意志。

  《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5

  長津湖第一部上映的時候因為各種原因我沒有去電影院觀看,後來也一直沒有上網看,今天因為過年在家所以和家人一起去電影院看了這部新上映的《長津湖之水門橋》。

  以前透過網上了解到了長津湖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個地名,但是不管是學校還是走到社會對抗美援朝這段歷史都瞭解的很少,只是聽到過黃繼光、邱少雲等等英雄的事蹟。

  這次的觀影讓我深受震撼!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抗美援朝當中的一次規模並不是很大的戰鬥,前線的炮營狠狠的打擊了美軍的一個飛機場,美軍需要撤退到興南港坐船逃離,為了切斷美軍撤退的後路,解放軍總司令命令第七連穿插到美軍撤退的必經之路——水門橋,並要炸燬水門橋。七連的戰士透過浴血奮戰不懈的努力終於炸燬了水門橋,此時只剩下七名戰士,但是美軍很快用木材又把橋修復了,同時美軍的援軍也已經到了。為了完成上級的命令,這七個人又返回到了水門橋,把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順利完成,橋被炸燬了,七連的戰士也全都犧牲了。不久美軍被徹底趕出了朝鮮,不得不在投降書上簽字,中國贏得了最終的勝利!那些犧牲的戰士也將被世人銘記,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我覺得解放軍面臨的困難主要是,第一,朝鮮的環境非常惡劣,冬天溫度非常低,吃的東西都被凍得硬邦邦難以下嚥,有許多戰士因此被凍死凍傷;第二,雙方的裝備相差太大,美軍有飛機坦克榴彈炮等等,而我們的解放軍戰士是沒有飛機和坦克的,就連炮營的大炮也都是從敵方那邊繳獲不是自己生產的;第三,水門橋美軍居高臨下,有堅固的碉堡和防禦工事,解放軍從下面仰攻,地形非常不利。儘管我們的解放軍有這樣多的困難,但是因為他們有堅強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最終還是完成了這個艱鉅的任務!

  最讓我震撼的地方就是最後,當伍萬里說出“第七連,應到一百五十七人,實到一人”的時候,我的內心被深深的觸動了,不禁對我們的英雄先輩肅然起敬,為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6

  山的那邊就是祖國,向著祖國的方向,帶著他們活著回家!相比第一部《長津湖》,大年初一上映的《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國人民志願軍“向死而生”的主題更鮮明,給敵人以痛擊、放棄再戰的勇氣;帶兄弟們回家、不再有戰爭的軍人榮耀更突出。

  1950年是庚寅虎年,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虎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2022年是壬寅虎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第一個虎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啟航,踏上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徵程。兩虎邂逅,初一碰撞,意義特別。

  《水門橋》聚焦於抗美援朝戰爭長津湖戰役之炸燬水門橋的任務,大背景大場面帶動人小物小事件,帶給我們的依舊是感動和落淚,一個表情、一句話、一個動作,哥伍千里與弟伍萬里絕別之時,萬里與犧牲千里相擁雪地之時,七連只剩萬里人一人接旗那一刻,我哭了,是情不自禁的。你知道當時我是怎麼想的嗎?我想到的是,我們之所以可以戰勝世界上最先進的美軍,是因為志願軍戰士裡有無數個萬里、千里、百里這樣的兄弟在向死而生、接續戰鬥,如果沒有前人的拼搏努力就沒有今天的繁華盛世。

  戰鬥意志是一種堅定的信念,它可以是伍千里連長堅信要帶著兄弟們活著回家,不再打仗;它也可以是梅生指導員嘴裡含著半張女兒的照片,點燃汽車衝向水門橋,因為他答應過妻子一定要活著回去幫女兒把數學成績補上去,惦念家人是所有志願戰士的心裡所想,炮火烈焰,照片飛向天,照片是梅生對至親的牽掛,作為七連一員,他必須選擇全力完成任務,哪怕是再也不能觸控到自己女兒的臉龐。這個時候,全體七連戰士與觀眾是同呼吸、真實互動的。

  向著祖國的方向,心有小家捨身保大家,英雄感人的地方立刻立體起來了,男兒豪情萬丈、不畏犧牲,男人思念親人、柔情萬丈。梅指導員簡單的願望是做個老師教好女兒,於先烈雖有遺憾,但作為觀影后的我們可以尊敬的告慰他們:72年後的一個虎年,是你們所願的盛世,後輩的我們從未忘記72年前每一位走上抗美援朝戰場的最可愛的你們,你們的血沒有白流,你們可以安息了!

  在今天,英雄們,我們想你們了!

  《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7

  《長津湖之水門橋》講述了1950年冬天,長津湖戰役後期,美軍陸戰一師在面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強烈打擊,迫不得已進行大規模的撤退。美軍陸戰一師能否成功向南撤退,就靠著這平時不起眼的水門橋,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任務便是不管用什麼方法都要炸燬它,摧毀陸戰一師的命脈。

  為了成功進入敵軍陣地,志願軍們用自己的身體將鐵絲網撕開一道口子,讓後面的戰士們踏著出生入死的兄弟們的血向前衝鋒。他們不怕疼嗎?怕,他們當然怕,可是為了新中國,這點疼又算得了什麼?手臂斷了,要用另一隻手繼續開槍;雙腳斷了,要用雙手向敵人丟手雷和炸藥包。這正是前作《長津湖》中段奕宏飾演的談子為所說的:“沒有凍不死的英雄,更沒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軍人的榮耀!”

  電影中王向南揹著炸藥包要與敵人同歸於盡,可卻在中途被坦克炸的粉身碎骨;平河也揹著炸藥包向坦克衝去,卻被坦克壓著身子向前拖去,他讓伍千里開槍,伍千里雖然不忍心,但為了完成任務忍痛向炸藥包開槍;餘從戎為,了掩護戰友,把手中的電臺放在山坡上自己奔向山頂吸引美軍飛機注意,嘴裡說著:“永別了,七連的兄弟。”最後被美軍飛機投放的燃燒彈燒死;梅生,是一位好戰友,是一位好丈夫,可他卻再也不能做一位好父親了。返回七連前看女兒和妻子的最後一面沒想到竟成了永別。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啟動了車子,嘴裡叼著女兒的照片,開著車衝下山坡,向敵營衝去,車毀人亡,女兒的照片也飛入了大雪中;伍千里為了保護自己的親弟弟伍萬里讓他給援軍傳遞訊息,一個人帶著槍闖入敵營,被發現後身體中彈無數,卻憑著軍人的意志打包炮彈,橋毀人亡……伍萬里等到了援軍,卻失去了自己最愛的親哥哥,那胸前的魚鷹哨便是哥哥最後的遺物。說好立春就回去給爹孃造房子的,哥哥怎麼就這麼走了呢?

  “報告!第七穿插連應到一百五十七人實到一人!”

  “你有什麼願望?”

  “重建七連建制。”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即便身處於冰雪中,可卻仍抱著一腔熱血,這便是中國的志願軍,這便是中國軍人的精神,也是整個中國的民族精神。

  看完這部電影,我懊悔自己以前為了不好好學習找各種藉口,自責自己面對學習上的困難總想著退縮。我們享受著前輩奮鬥的一切美好成果,我們該做些什麼呢?若是不好好學習不好好生活,豈不是在踐踏生命?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奮發圖強、志存高遠,為祖國更加美好的未來繼續奮鬥!

  《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8

  春節期間,我和妹妹天天嚷著要去電影院看動畫片,爸爸經不起我和妹妹的軟磨硬泡,最終答應帶我們去,可是爸爸給我們選擇的是戰爭題材的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50年中國志願軍抗美援朝最激烈的一場戰役--長津湖戰役。主要講述了中國志願軍第九兵團在長津湖三炸水門橋,圍困美軍陸戰第一師,併成功重創敵軍的事蹟。

  電影中的每個情節深深觸動著我,在我腦海裡久久不能散去。其中有一個場景是:鋼鐵七連的指導員拿著自己女兒的照片說:“這場戰爭不是爸爸想打,而是我們這代人必須要打,只有我們打敗敵人,才能讓後代人從此不再有戰爭,爸爸才能安心回家教你認字”。原來我們現在能安安靜靜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習,是先輩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換來的,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

  還有一個場景是一個穿插七連的戰士為了炸橋,抱著點燃的炸藥包衝向了橋上的坦克,可是還沒等他靠近,就被美軍的炮彈擊中犧牲。另一個戰士並沒有放棄,繼續抱著炸藥包衝上了橋上的坦克,被坦克活生生的壓在車底拖行了好遠,可是炸藥包沒點燃,炸橋任務還沒有完成,他朝不遠處藏的連長伍千里大喊:“快開槍啊!開槍啊!”伍千里強忍著悲痛朝炸藥包開了一槍,最終橋也炸燬了,任務完成了,可戰士也與美軍同歸於盡了。這種捨身為國的精神深深撼動著我。

  在這場戰役中,在零下35度的低溫下,我國的戰士穿著單薄的棉衣吃著石頭般堅硬的土豆,而美軍穿著厚厚的羽絨服、登山鞋,還戴著手套,吃著豐富的大餐,喝著咖啡。我們的戰士端著步槍,扛著炸藥包,對抗著有飛機、大炮、坦克的敵人,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與敵人殊死搏鬥,不完成任務絕不放棄的奉獻精神。

  最後電影中伍萬里的那句報數“穿插七連應到157人,實到1人”,媽媽瞬間淚流滿面。爸爸說:“給你們看這樣的電影確實有點太血腥了,但是你們必須知道這就是歷史,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先烈們的英勇犧牲,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都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少年強則國強”。

  《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9

  在經歷過《長津湖》之後,我對《長津湖之水門橋》降低了預期觀影體驗。然而在觀影的時候,我依然不經意睡過去兩次,在炮火轟鳴聲中迷迷糊糊地睡去,又在炮火轟鳴聲中迷迷糊糊地醒來,劇情依然沒有發生什麼特別大的變化。

  戰爭片的邏輯與武俠片不同,大俠警惡懲奸不需要擇個良辰吉日,先不說能否把反派攆得到處跑,打個五五開絕對沒問題,當然不用苦思破敵良策。可是戰爭片需要更巧妙縝密的思維,在敵我實力差距極大的情況下,炸橋行動可以拍得很慘烈,但至少不能出現美軍全員圍觀伍千里掏槍打炮彈的詭異場景,這樣的情節處理無異於編劇團隊全員放棄思考。

  不知道是歸咎於編劇團隊本身,還是歸咎於聯合執導的導演們,兩部《長津湖》都明視訊記憶體在敘事節奏的問題。第一部將太多時間分配到諸如運送電臺、搶奪訊號塔之類無關緊要的地方,等到正式進入長津湖戰場已是電影開場過半後的事情,結尾又突如其來附上我軍大勝的場面,導致整體觀感割裂。第二部將炸橋行動拍得毫無想象力,用槍林彈雨將這場播放四十分鐘就足矣的炸橋行動硬生生擴充到149分鐘,也沒有利用充裕的時長彌補前作一塌糊塗的群像戲角色塑造——七連戰士都表現出勇敢善戰、滿腔熱血、保家衛國、無畏死亡的優良品格,可是純粹的同質化處理令我難以區分主要角色的不同之處。

  正因對主要角色同質化處理,在他們犧牲之際,我甚至會想不起剛剛犧牲的是哪一位角色,於是導演巴不得把大段回憶影像懟到面前,在耳邊大吼此處該哭,都給我哭起來,不哭就是冷血動物,然而這大段回憶和突如其來的煽情音樂早就破壞了角色們犧牲時的壯烈感。

  可是電影能夠給我極大好感的劇情又全部濃縮在片尾部分的三場文戲,讓我懷疑這三場文戲要麼是徐克神打上身拍出來的,要麼是陳凱歌拍攝的。一是,水門橋一戰終告結束,兩兄弟凍成冰雕彼此擁抱在白雪皚皚的山坡上,美軍用噴火器點燃了伍千里的軀體,雪水融化,兩兄弟順著死亡烈焰燒出的小溪滑向山腳,哥哥屍體熊熊燃燒給弟弟在冰天雪地間帶來存活的希望。二是,伍萬里在車站報告七連應到一百五十七人,實到一人。三是,伍萬里抱著伍千里的骨灰回到家鄉,正如當初伍千里抱著伍百里的骨灰回到家鄉——什麼是特別好?特別好,就是我特別特別想你。

  《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10

  大年初一,《長津湖之水門橋》一上映,就掀起了觀影狂潮。我也趕在這天去看了這部令人震撼的電影。

  影片中,志願軍七連奉命攻下下碣隅裡機場,於是美軍從水門橋撤退,那裡有水泵房和碉堡,志願軍們開始了攻橋戰鬥,第一次炸後美軍用木頭修,第二次炸後用鋼鐵修,第三次美軍空投了鋼鐵橋架,支援隊伍也帶來了飛機坦克,而七連九連的戰士們已經一一犧牲,只剩下重傷在身的伍萬里一個人。雖然美軍傷亡近一萬八千人,但成功到達了興南港,從海上撤離。儘管沒有成功阻截美軍,但美軍的撤離,也意味著我軍在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在敵我雙方整場嚴酷的戰爭中,一組組鮮明的對比衝擊著觀影的我。首先從作戰目的來說,美軍是拼命守,我方是拼命攻,所以才有這三炸三修的悲壯故事;其次,從裝備上來說,美軍的飛機有制空權,坦克、迫擊炮、燃燒彈和煙霧彈等先進武器,使得他們在地面的攻擊力也有絕對的優勢,通訊裝置也極其發達,而我們只有簡易的炸藥包,連厚實抗寒的棉衣在前幾次的戰爭中變得破爛不堪,唯一的發報機的電池都因為天氣寒冷而不能工作,所以這樣一場戰鬥在志願軍眼裡註定是一場殘酷無比,甚至是有去無回的戰鬥;再次,從地理位置來說,美軍所佔據的水門橋易守難攻,居高臨下,而我方連隱蔽都是難以克服的困難,何況是要主動發起攻擊,所以這肯定是一場慘烈的戰鬥;最後,從雙方隊員的狀態來看,美軍以逸待勞,可以住碉堡,喝咖啡,吃大餐,聽音樂,睡大覺,我方長途奔襲,歷經多次戰鬥,傷痕累累,疲憊不堪,所以這肯定是一場艱難的戰鬥。

  可就是這樣的一支隊伍,最終創造了很多奇蹟,用這樣簡陋的裝備,我軍卻可以三次成功炸橋,最後一次甚至炸燬了橋墩,靠的是志願軍堅定的意志和無畏的軍魂。七連線到的任務是:不惜一切代價,成功炸燬水門橋。志願軍們深深地知道,只有炸燬水門橋,才能斷絕美軍的後路;只有斷絕了美軍的後路,才能贏得戰爭的勝利;只有贏得抗美援朝的勝利,才能讓我們中國不再遭遇炮火的侵襲。因此,即使是面對裝備齊全的敵人,面對猛烈的炮火,面對犧牲的結局,志願軍仍然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頑強地發起一次又一次的攻擊,一次又一次的衝鋒,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蹟。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如果沒有這些志願軍烈士,我們現在也許就生活在槍林彈雨之下,不得安寧。

  向革命先烈們致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