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通用10篇)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通用10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通用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1

  《做最好的教師》裡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書育人的動力。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 ;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

  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讀到這裡不禁問自己,在16年的工作中,我有沒有達到自己最初給自己設立的目標呢,有沒有超越自己呢?

  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學習優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關心,需要我們的愛,他們需要溫暖,需要陽光。

  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幫助和服務,我們要給與學生的,是他們走出校園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並然帶有“強制性”,離開了嚴格要求,便談不上真正的愛。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2

  讀本好書,像是給心靈洗澡。讀完《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後,書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敲打在我的心靈深處,一直在感動著我。

  “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任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戶,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裡最好的那一個!”這是《做最好的教師》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讓我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即便是許多從教多年的的老師們大概也有著同樣的疑問,畢竟誰也不敢肯定地說自己就是學生們遇到的最好的老師。李老師說:“‘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相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實教育工作沒有最好,因為“最好”只是每個老師心中的一個理想。而每個人對理想的追求又都是無止境的。可我們卻可以做到更好。我們經常會說“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只要我們能夠不斷地超越自己,不斷地去戰勝自己,不斷地去爭取每一個“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當每一個“更好”融會在一起時,我們就已經做到了“最好”。

  我是一個急性子,今年剛剛走上教師崗位,是一名“新鮮出爐”的班主任。面對學生的錯誤,我常常氣得火冒三丈,然後再對學生進行一場“暴風驟雨”式地批評。但是當我回想自己這兩個月的班主任工作時我發現:當我板著臉,故作嚴肅,裝出一副“師道尊嚴”的樣子時;當我在全體同學面前批評一個同學,殺一儆百時;當我遠遠地看著他們,而不是融入到孩子們中去時,我並沒有獲得他們的多少尊重、愛戴。反之,只是一個充滿笑意的眼神,一個充滿溫情的動作,一句體貼的話語,無形中拉近了我與學生們的距離。正像書中所講:“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並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時,學生會把他們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

  “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長期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 “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為我們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

  讀過這本好書,我想到了高爾基的那句名言: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的平凡的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其實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知道的何止這些,還有很多很多。我相信沒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來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師,讓自己在教育的舞臺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讓臺下的觀眾為自己的表現發自內心的喝彩。許多年後,我們不會都成為名家,但是許多年後,我們一定會桃李滿天下!讓我們瞄準一個目標,帶著一顆愛心,敞開博大的胸懷,在書海里遨遊,在教海里探索,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帶著我們的學生,一起渡到人生的彼岸!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3

  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著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讚歎、折服!

  給我最大的啟示是:做有思想的老師。

  作為一名教師,僅有童心與愛心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師。李老師書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師的素養”。最欣賞裡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師》、《閱讀和寫作,提高教師素質》、《從做學生的“靈魂工程師”到“向學生學習”》。

  書中這樣說到:只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只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讓沒有思想的教師去培養富有創造性素質的一代新人,無異於緣木求魚。仔細想來不無道理,回想從教幾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嗎?工作之餘從未主動思考一天或幾天來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課堂,思考自己的學生。在接受各級培訓,聽取專家講座時,也只是習慣性的接受,很少主動去思考。近來,朱校長不斷提起“做一名優雅的教師”,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質,只有有思想的教師才會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做有思想的教師”是應該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師的心中,成為一種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師”,除了有思想,還必須要有一定的底氣,如果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沒有厚實的人文底蘊、沒有創新的意識,那也只是一種空想。李鎮西老師將“讀書、教書、寫書”視為他生活的全部內容。書中李老師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雜誌分類羅列出來,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誌類,樣樣俱全。驚訝李老師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去讀書,其實他早已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

  回想自己,真是慚愧,每次總是以沒時間為藉口,放棄為自己充電。現如今,如火如荼的“書香校園”讀書活動正在展開,我想自己應該以李老師為榜樣,博覽群書,開闊視野,提高素養,將閱讀作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就要勤于思考,勤於鑽研,並且養成習慣,從中品嚐思考閱讀和寫作的樂趣。付出多少汗水,才會收穫多少果實!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4

  讀完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後,我感慨頗深。這本書是李老師用自己的心血寫成的,裡面包含了他漫長25年的教學生涯中的點點滴滴,雖然其中有些令他耿耿於懷的痛苦經歷,但更多的則是他與學生之間那種純粹的友誼之情。我認為,李鎮西老師是一位非常幸福的人,而他的幸福則來源於他對學生無私的愛。他說:“生活在學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看來,要做最好的老師,最最重要也是最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愛。

  有這樣一則寓言: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棒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的一聲打開了。鐵棒奇怪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瞭解它的心。”是啊,“愛”就是開啟心靈的鑰匙,愛得有多深,工作就有多細,效果就有多好。李老師對“優生”的培養和對“後進生”的思想改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他讓“優生”更優和引導“後進生”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以幫助他們樹立“我是有缺點的一個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讓我深深折服。正是這種無私的愛,才會無悔的付出。我們也是教育者,當我們面對著我們眼中的差生,我們是怎樣對待的。對他們,我們輕則嗤之以鼻,重則諷刺挖苦。

  還記得書中列舉的那個經常遲到的女孩的事例。李老師當時的做法也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做法,李老師當時對後進生的態度也許是我們大多數人現在依然存在的態度。想想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不管孩子怎樣,我們都會發自內心的去關心他,愛他。而我們的後進生,他們的父母也會像我們疼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著這些孩子——我們眼中的這些後進生。當我們對這些後進生大發脾氣甚至把他們說的一文不值的時候,請想一想孩子的父母,請想一想我們自己的孩子也許有一天也會被別人說的一無是處的時候,我們內心的感受。魯迅先生有句話說的好:“教育是植根於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物件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的過程是學習的過程,成長的過程,讀書就是在讀人生。這次讀李老師的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5

  假期裡讀了教育名家李鎮西寫的《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多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頗有感觸。

  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書育人的動力。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 ;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讀到這裡不禁問自己,在兩年的工作中,我有沒有達到自己最初給自己設立的目標呢,有沒有超越自己呢?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愛表現為對教育事業的愛,對教育物件的愛。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學習優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關心。只有那些“不可愛的德孩子”、“後進生”才最需要你的愛,他們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溫暖,需要陽光。對於“後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群體,教師必須給他們一個空間,給他們更多的關懷,讓這些飢渴的花朵,沐浴陽光,健康成長。

  並且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幫助和服務,我們要給與學生的,是他們走出校園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並然帶有“強制性”,離開了嚴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愛。

  老師也只是個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師要怎樣擁有“師愛”呢?李鎮西老師用一句話告訴了我們:“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工作以來我都是擔任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總是要求孩子們達到自己心目中的標準,總是覺得他們錯誤很多,例如上課遲到,不講衛生,上課講話,路隊不好……常常會責怪他們,這樣對改正錯誤並沒有太大成效,反而我用鼓勵的方式,用允許他犯錯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孩子們的錯誤越來越少了。

  要做最好的老師,那就要帶著“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為學生的的未來服務!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6

  很榮幸拜讀了高金英老師的《做最好的教師》一書,讓我受益匪淺。本書總共分為六章,種好師者的心田,用生命影響生命,這樣教學最有效,左手教育學,右手心理學,抓住教育的契機,不做名師做明師這六個方面展開敘述,書中呈現了一件件用愛心堆徹的感人事蹟,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真實事例,讓我頗有感觸。

  書中有這麼一段精闢的言論: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互動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

  的確,我們教師面對的教育物件是活生生的人,就好比世界上沒有一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相同的一個人。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尊重,渴望得到同學、老師、家長及社會的認同。

  “教育的秘訣在於尊重學生”。這是美國學者艾瑪遜的名言,也許有人不以為然,或許不夠重視,“瞭解學生”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條重要的“教育秘訣”。教師瞭解、尊重愛護自己的學生,又會促使學生自尊心的樹立。實踐證明,自尊心是推動人們不斷上進的一種動力。學生有較強的自尊心將會促使他們努力地、創造性地學習,力爭先進,不甘落後,會促使他們自覺主動地遵守紀律,積極完成集體交給的各項任務。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愛表現為對教育事業的愛,對教育物件的愛。老師也只是個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師要怎樣擁有“師愛”呢?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帶著兒童的興趣去探尋學生的心靈深處的途徑,懷著兒童情感去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那樣才能真正走近學生的心靈世界,能理解學生的做法,從而讓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諧一致,這樣的老師就善於發現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那他看到的學生,都是帶著“可愛缺點”的可愛孩子。同時,如果想和學生相處愉快,你就不能拿著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些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嚴厲,這樣會讓學生產生牴觸情緒。

  閱讀了高金英老師的《做最好的教師》,讓我瞭解了最好的教育就在我們教師的教育信仰裡,就在我們教師的師愛裡。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7

  當我讀完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時,心有慼慼,欣欣然嚮往。李老師的講述不是刻板的學說,而以發生在他身邊的一個個小小的故事為例,讓我感受到一位教育家的睿智與虔誠,博愛與偉大;也讓我的心一次次地感動著。

  人說書如其人,《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正是對李鎮西老師教育人生的最好的詮釋。它展示了李老師教育的思想、藝術和具體的案例,是李鎮西老師25年來教育智慧的精華。一句句樸實中浸著詩意的句子,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李老師對學生的真摯的愛,以及對教育事業熾熱的忠誠。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便是許多從教多年的的老師們大概也有著同樣的疑問,畢竟誰也不敢肯定地說自己就是學生們遇到的最好的老師。然而,這並不妨礙我們去思考這個問題。李老師說:“每一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奮的;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相比,不但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實教育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為“最好”都是相對的,它只是每個老師心中的一個理想。然而每個人心中對理想的追求又都是無止境的,雖說我們無法做到“最好”,可我們卻可以做到更好。我們經常會說“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只要我們能夠不斷地超越自己,不斷地去戰勝自己,不斷地去爭取每一個“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當每一個“更好”融會在一起時,我們就已經做到了“最好”。

  在現實的工作當中,我們需要怎樣地去做到自己的最好呢?

  一、愛的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一生。”這句話也是李老師的最好印證。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是教育的靈魂。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絕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是充滿人情味……”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學習李老師那種關愛,讓學生在關愛中學習、成長,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是一種快樂。有的老師卻為了在孩子面前顯示自己的尊嚴,卻在不經意中拉開了師生間的距離,只能讓學生越來越疏遠,感情也越來越生疏。

  愛,是通向學生心靈深處的通道;愛,是創造最佳化的教育環境和心理環境的瑰寶。因為有愛,我們才會關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有崇高的靈魂和蓬勃的朝氣。所以,我們要時時地保持著一顆愛心,要嘗試著放下自己心中所謂的尊嚴,多以學生的視角同他們零距離接觸,要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去贏得學生們的尊敬與愛戴。

  愛同時也是一種責任,而非一年、兩年短時間的愛。然而,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愛必然包含著愛的深度和廣度。如果我們把對學生的那種有限時間的愛稱作“小愛”的話,那麼李老師賦予學生的愛就應該稱作“大愛”,我們的愛需要學習李老師那種“大愛”,要有時間的深度和空間的廣度,讓讓我們的愛延伸到學生的一生和學習中的方方面面。

  二、自我反思

  讀完李老師的書,我們會期望成為李老師樣樣思維敏捷、知識豐富、功底深厚的大師。在他的書中,教育名言隨處可見,教育理論,他都能隨手拈來。我們既要學習李老師的博學,也要學習他的細緻入微。其中最讓人受益的就是他的熱愛讀書與反思。透過讀書,我們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品味,可以提高一個人的素養。讀一本好書,我們不僅可以從中收穫知識,還可以受到心靈的洗禮。要成為一名好老師,多讀書,提升自己基本素養,這些都是最起碼要求。沒有深厚的知識儲備和理論修養,我們很難想象境界能提升到何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和思考是分不開的。教師的反思能力決定了工作中開展研究的能力。反思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境的能力。成功及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其工作中重要的事情。我們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結合工作的現實去思考、總結,這樣,我們就會在讀書與思考中逐漸成長起來。

  三、善於研究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學生和老師之間的矛盾,是促進學生和教師共同進步的根本動力。我們應該學習李老師的研究精神,積極主動的將遇到的一個個問題都當做科研的課題,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做研究物件來看待。這樣,當面對那些“後進生”、“考試作弊”、“早戀”等各種問題的學生時,心態就會平靜下來,用解決矛盾的心態去研究,對孩子們的教育也就從容了。

  對於一線老師來說,最好的科研課題來自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正如李老師所說,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你應該高興,因為新的科研課題在向你招手了——也許你走向教育專家之路的起點就在這兒呢!這樣每天都有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頓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穫,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樂。”我們應該學習李老師將教育中的難題看作研究的樂趣,學習他執著的研究精神。為此我們注意轉換角色,使自己從一名教育者向一名研究型學者轉變。這種轉變是一種境界的提升,是我們通向教育自由境界的階梯。

  “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心態,一種激情的行動,一種對慾望的放棄,一種對理想的宣言。將我們的愛賦予到教育過程中去,不斷的研究與反思,超越自我,我堅信,我就是最好的老師!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8

  本學期趁著工作之餘認真拜讀了魏書生老師主編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面對書中薈萃的那一個個影響教師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經典感言,聆聽他們從多角度闡述的各自精闢的教育觀點。感嘆當一個教師的不容易,感悟修煉教師之賢的道路漫漫其修遠兮。慢慢品讀的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這位以前不甚瞭解的魏老師的感言——教師要用心去“懶”。

  雖說勤能補拙,但這世界上誰不想“懶”,從某種角度上說,正是“懶”促進了我們社會的不斷進步。古今中外多多少少偉大的發明都和我們需要“偷懶”有關。而我們老師又是那麼的勤快,不管是“春蠶”也好、“蠟燭”也好,都有嘔心瀝血、死而後已,不勤快不是好老師的意思。於是我們看見在不少學生活動當中,老師忙前忙後,反覆訓練學生。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精細化訓練。在最後的活動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完美的過程,大家都非常滿意。這真是我們要的嗎,是“我們”要的還是“學生”要的,決定了對這件事的看法。

  有時我們太過於“勤快”了,反而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如果我們想多一點,再放手一點,允許學生犯錯,允許過程有瑕疵,甚至不要太過分在意結果,把主動權真正交到學生手中,這樣的活動過程學生是不是能得到更多的鍛鍊機會?

  有時我在想,什麼是好老師?是現在看到成績的老師是好老師呢,還是20年後有學生說你是好老師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呢?教師現在的“勤快”固然可以立杆見影的看到理想的成績,但老師過度的“勤快”造就的可能是什麼?可能就是學生思維、行動上的“偷懶”,教師的包辦讓學生不需要去想太多、做太多,自然不可能在在遭遇問題時獨立自主的思考解決。我們教師要學會用“心”去“懶”,所謂用“心”即事先充分預設學生學習活動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為學生創設可以自主研究探索的平臺和有效地條件支援,所謂“懶”即在活動中信任學生、放權給學生,呈現一種真實的學習探究過程,讓學生經歷發現、研究、探索等過程,或成功或失敗,經歷過這種種感受的學生才會慢慢“勤快”起來,這樣,我們的教育也許真正成功了。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9

  李鎮西老師把書定名為《做最好的教師》,並在序言中再次重申:做最好的自己強調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的超越自我。這讓我想到了做最優秀的自己。

  回想我專業成長的歷程,我更多的感悟就是一定要做最優秀的自己。我很清楚自己不是很有天賦,於是,我選擇了勤奮;我知道自己不是很會把握機會,於是,我選擇了不放棄;我知道自己爹理論素養不高,於是,我選擇了讀書……正是這種選擇,讓我一步一個腳印,在平凡中鑄就我的專業成長,正是踏踏實實的走好了每一步,讓我學會了思考,懂得了堅持,走上了幸福的研究之路。做最優秀的自己是我一生的追求,在不斷追逐夢想的過程中不斷的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不斷去完善自身的專業成長。

  做最優秀的自己是一種境界,讓我有了努力的方向和追求;做最優秀的自己是一種追求,在不斷的追尋理想中成就自我;做最優秀的自己是一種探索,在探索中讓我成長、進步;做最優秀的自己是一種人生,在不斷的追求中成就自我的教育人生。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10

  讀了《做最好的教師》一書,讓我激動不已,茅塞頓開,更讓我耳目一新。

  做最好的老師要有愛心!的確,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做學生的好老師,首先就要愛學生。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對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關懷每一個學生,去愛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對待後進生更應該如此,李老師向後進生伸出了溫暖的雙手,獻出了真情和愛心,幫助他們一步步成長。李老師給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轉化後進生還有什麼困難呢?

  做最好的老師,要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我!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敬;你也許不是最聰明,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是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與其整天怨天怨地悲悲慼慼過日子,不如輕輕鬆鬆高高興興過好每一天。

  我認為李老師的做法很實用,因為我們班是一年級學生,有些孩子學習習慣差,對老師又有一定的牴觸情緒,課上出現一些不好的表現,使我的心情也很鬱悶,但我還是心平氣和地找部分同學談心,讓他們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透過一段時間對他的關愛和鼓勵,他們的學習習慣有了好轉。可以說,對待學生特別是後進生如果用真情和愛來感化會你收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

  透過對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思想的學習,使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無疑是我教育生涯中的加油站,給我注入了工作能量和熱情。

  一個人雖然永遠達不到所謂的“最好”,但是我們要相信今天的自己一定會比昨天的自己好。一天天不斷地超越自己,一定會匯成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朋友,你有信心做最好的自己嗎?不斷努力,不斷超越,您一定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