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精選8篇)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精選8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精選8篇),歡迎大家分享。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1

  在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節目中,雖然感動我的人很多,有為了孤兒能學習到知識而去辛苦攢錢的阿里木;有執著追夢的劉偉,給我們留下了一片思量和敬佩;有託舉生命最美麗的媽媽吳菊萍......但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傑。

  孟佩傑的命運不平常卻很悲慘,但是她卻用溫暖的微笑回報這個讓她生活艱辛的世界,五歲那年,爸爸遭遇車禍,媽媽將她送給別人領養,不久也因病離世,在新的家庭之中,她也沒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命運又與她開了個玩笑,養母在三年之後癱瘓在床,母女二人相依為命。孟佩傑的孝心讓我的內心為之震撼,曾聽說過“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當年僅僅8歲的她擔負起了照顧養母的重任,每天她為母親做飯按摩,幫養母做120個仰臥起坐,拉腿240次,捏腿15分鐘,等服侍養母睡覺之後,她才坐下來做功課,那是已經是夜裡了。在她的勤奮刻苦的努力之下,孟佩傑考上了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在別人都在稱讚她的孝心時,她卻說:“我只不過做了每個女兒都會做的事。”她的孝心讓無數人為之動容,同樣是母親的女兒,我不禁捫心自問,我又為母親做過什麼,也許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還會對母親發脾氣,但母親卻從不責備我,只是默默忍受我的怒火。在看過孟佩傑的事蹟之後,我的內心也湧起波瀾。

  還記得那撼動心靈得頒獎詞: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裡,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了四千多個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孟佩傑,是她讓我感受到了在當今這個金錢利益當前的社會中已經漸漸被消逝的難能可貴的那份孝心。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蹟。

  看完《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我頓時覺得明白了很多東西。我明白了只要用心去看世界,浮沉過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2

  在《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有各式各樣的人,有不同感動人的事蹟。又拒絕治療,堅持工作的林俊德,有富有愛心,死後還要捐獻器官的何玥,有隱姓埋名,當臥底替農名工找工作的陳家順。

  而令我最感動的人物是年紀最小的何玥,她是一位還在上小學的可愛女孩,他曾經在汶川大地震要求他的父母將一個月的工錢捐獻出去,而當時他們家庭比較貧困,還想著救其他的人。在他得知他得了不治之症時,只剩下最後三個月的時間時,他一點也不害怕,不畏懼,戰勝病魔給她帶來的疼痛,他毅然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在他死後要把他的器官捐給其他像他一樣痛苦的人,當她的父母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都不知道他心裡怎麼想的,極力反對,但何玥還是堅持這樣做,他的父母在他死後也只好完成他最後的遺願。就在他死的一天後,她的腎臟就被移植到兩個尿毒症患者的體內。

  看到他的事蹟後,我應該學習他的樂觀,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度。我懂得了要有愛心,看到需要幫助的人,一定要主動向前幫助,看到乞討人員,要省點零花錢買吃的喝的,去幫助他們,如果遇到一些流浪貓,流浪狗,可以幫助他們找到一位信得過的主人。畢竟小貓小狗也是一條生命。其次,還要堅強,不要遇見學習上的困難或人生路上的坎坷就無法面對,要從哪裡跌下就要從哪裡爬起來。現在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只要我們在人生路上的一點小風小浪,還沒有真正的遇到暴風雨。所以我們要一點點的去克服困難。如果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擁有愛心,那麼世界將會變得更和諧,更美麗。

  每一次觀看《感動中國頒獎典禮》,都會想起上一年的感人事蹟,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都會留下不同的感人的眼淚。都會覺得自己的心靈被酒精消毒過,看過以後,心裡收穫的不僅僅感人的頒獎詞,和感人的事蹟。還收穫了內心的那份永遠印在心中的震撼。

  其實看了這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節目,我還學會里很多,比如要敬職敬業,孝順長輩,當官要為人民著想等等,我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能擁有它們身上好的品質。做更善良,更正直,更誠信的人。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3

  王婭生前致力於慈善事業30餘年,透過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資助西部地區多名貧困學生。當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後,王婭放棄使用昂貴的化療藥物,將名下唯一房產無條件捐出,用作助學。今年2月16日,王婭因病醫治無效去世後,又將遺體捐獻給醫療事業。

  任何時候都在替別人著想

  “她的事蹟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可是這些榮譽她卻再也看不到了!”王婭的“發小”陳海蘭輕聲說道,“王婭離開我們已經快10個月了。”12月2日,記者隨同陳海蘭從西青區中北鎮華亭麗園居委會領取了王婭去世後所獲得的榮譽——第六屆天津市道德模範證書、獎章、獎盃和綬帶。

  記者再次來到王婭生前居所時,門上還貼著過年的春聯。開啟房門,記者看到,屋內的衣架上還掛著王婭的衣服,廚房的灶臺上還放著她生前用過的粉色水杯,這一切都像是在等著主人回家,只有臥室內的檯曆上“定格”在了今年2月,再沒有翻動過。

  陳海蘭向記者介紹了王婭生前手機裡和友人的一些往來資訊,其中一條資訊的內容是,在她彌留之際,有朋友想去看望她,卻被她婉拒了。“你們好好過春節,千萬不要到我這來,你一定得答應我,我這挺好的,放心吧。我病了,讓大家都沒有過好春節,心裡已經過意不去了,千萬不要再來了。”陳海蘭說,王婭總是這樣,任何時候都在替別人著想。

  在她生病期間,有受資助的學生也發來資訊,想要給王婭寄一些特產,王婭回覆說:“心意收下了,但是不能收你家鄉的特產。請轉告學子們,我只希望你們都有出息,希望你們對社會有貢獻,並把愛心傳遞下去,相信你們能做到。”

  讓王婭精神帶動更多人

  白瑞剛告訴記者,甘肅、青海、河南、四川等地的19所助學定點學校為好人王婭投了票。“各個學校從老師到學生都被王婭的事蹟深深打動著。雖然她生前為人低調,但是我們要懂得感恩,要把她的這種大愛展示出來,傳遞下去,讓王婭精神帶動更多人!”白瑞剛感慨道。

  白瑞剛說,受到王婭助學事蹟的感召,越來越多的人主動聯絡基金會,資助貧困學生上學。讓人感動的是,陳海蘭將王婭生前留給她看病的10萬元也捐給了基金會。王婭資助了7名中學生和5名大學生,其中有3名學生在天津上了大學。今後還會有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受到王婭的資助來天津上學,因為這是王婭生前的心願!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4

  不免覺得自己活得太自我。是的沒錯來到這個世上要為自己而活。但是責任使命這些詞彙難道真的不應該成為我們生命中的烙印嗎?

  雖然我們沒有生活在戰火紛飛的抗戰年代,也沒有生活在窮鄉僻壤等待我們去解放的貧困山區。生活在太平盛世衣食無憂的社會中難道我們不應該去思考我們應該實現怎樣的價值嗎?

  即使心之所向不是救死扶傷的醫生,也不是教書育人的園丁,不是駐守邊疆的戰士亦不是解放勞苦大眾的英雄,但是我們也要記住自己作為一個社會人應該去奉獻的一份力量。

  有的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引水的黃大年,36年只為當初的誓言。想到古時候的君王坐擁天下又如何,想到現如今的富豪身家萬億又如何?卻不及老人實現誓言時,站在親手開鑿的水渠上,那雙噙著淚的雙眼,告訴我什麼是平凡可貴。

  告別康橋從英國留學歸來的黃大年,透支著自己的生命,用七年的時光奮鬥在祖國科研事業的前線。直到生命的最後,依然為科技強國的夢想在奮力拼搏。

  卓嘎和央宗的巡邊守邊,32年風雪中對家園對國土的堅守,“家是玉麥,國是中國”,那一面面飄在風中的旗幟,是那位老父親心中對祖國的深沉的愛意,一代代的繼續和傳承

  善意匿名捐款十四年的蘭小草,直到走後才被人知曉。人們總說好人會受到上天的眷顧但一個個走後被人悼念的靈魂,卻看不到好人一生平安這句話樸實的道理。不過這也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我們只會為這滿滿的善良和偉大的愛動容。

  為他人奉獻是大愛值得敬重,一個平凡普通的家庭中,對妻子的不離不棄一輩子的守候也同樣讓人敬重。她是他心目中的女英雄,她那滿是傷疤的身體卻換回他的一見鍾情,這難道不是對顏值主義的一種諷刺。有些愛情在剝去華麗外表下只剩毫無真情的淺薄。

  有的人在死後,被人悼念被鑄以豐碑紀念。有的人在暮年垂死之時,獲得他人最崇高的敬意。我相信獎勵榮譽對於他們其實並不重要,因為他們可貴的是真誠是善良是毫無保留勇敢付出的真心,而不是為了一個什麼目的虛偽做作的表演。

  我無法窮盡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我最崇高的敬意和內心滿滿的感動。但是我想記住這種複雜的感情,並把它們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中去。用平凡用堅持用愛,去書寫“偉大”哪怕是窮其一生的平凡人的偉大。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5

    張桂梅同志深深紮根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愛教育,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別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愛學校,不顧身患多種疾病,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經常超負荷地工作在教學崗位上;她愛學生,拿出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關愛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關愛學生。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一名共產黨崇高理想和追求,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張桂梅同志是教師的優秀代表,是教師的榜樣。張桂梅同志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張桂梅同志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張桂梅同志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成才,認真執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切實加強師德建設,真正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張桂梅同志立足崗位 開拓進取 勤奮工作 為我國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張老師總是笑著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著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 “ 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 “ 感恩行動 ” 在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

  透過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以後,我們要更加熱愛和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培養高素質的建設人才和接班人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甘為園丁,做到教育安心和專心,全心全意為教育事業服務。熱愛本職,踏實工作,不追逐名利。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應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及時更新知識,不斷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與能力。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認真聽取他們的教誨。講好普通話,使用規範字,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上好每堂課。絕不得過且過和放任遷就學生,而要以又紅又專的高標準要求學生,以滿腔的愛心關心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積極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誘,管教管導,既教書又育人,對學生一視同仁。做到深入學生,為學生排憂解難,為學生多辦實事。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6

  借出差無錫的機會,上海楷麓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常久明匆匆趕回和縣烏江鎮卜陳村,再次看望自己的初中老師葉連平。

  “您身體恢復得怎麼樣了?”2個多月前,葉連平騎腳踏車買菜,回家路上遭遇交通意外受傷,常久明一直很牽掛,“等您身體恢復些,我接您去上海休息幾天。”

  在村民們眼中,葉連平就是村裡不滅的“蠟燭”,也是照亮孩子們走出村裡的希望之光。

  常久明曾一度刻意躲著葉連平。那時,初中生常久明學習成績很好,但因為家境貧寒,父母就讓他輟學學縫紉。一天下午,常久明硬著頭皮把即將輟學的事報告了葉連平,意外的是葉連平並沒有當場責罵他。常久明隨即離校回家。

  就在那天天擦黑的時候,正在棉花地裡幫父母幹農活的常久明,看到遠處一個身影步履蹣跚地走過來。“葉老師怎麼來了?”常久明和父母都大吃一驚,常久明趕緊躲了起來。

  常久明家距離學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過河,當時還正值汛期。葉連平最終沒有說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籠罩著田野,躲在暗處的常久明盯著那個漸去漸遠的落寞身影,忍不住熱淚盈眶。

  “儘管我後來還是輟學了,但成為葉老師的學生,是我一輩子的幸運。”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上海拼出一片天地的常久明,如今每年都資助葉連平獎學金基金。

  葉連平堅持每年到每個學生家至少家訪一次,不管多遠都一定訪到。特別是那些在校表現一般、家庭困難、住址離學校遠的學生,他更是格外關注、關愛,多次上門。在卜陳學校周邊的鄉村田野間,經常會看到一個老人,提著馬燈跌跌撞撞地趕路,有時身上還沾了很多泥水。

  “葉老師對學生負責,是出了名的。”令葉連平曾經的同事、卜陳學校教師戴啟湧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葉連平批改學生作業,連標點符號都會一一校正。

  “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要育人。”葉連平當班主任時,曾帶著學生勤工儉學,用賺來的錢購買課外書給學生看,開闊學生眼界,在當時算是特立獨行了。多年後,那個班的.學生髮現,當初勤工儉學掙的錢根本不夠買那麼多課外書,是葉老師自己貼錢買的。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7

  時光如水,生命如梭,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如流星一般轉瞬即逝,在有限的時間裡演繹著不同的故事。有的如愛情片一般充滿著濃情蜜意;有的如動作片一般充斥著驚險刺激;有的則如懸疑片一般體驗著跌宕起伏。而今天一部“紀錄片”深深的吸引、感動了我,它的名字叫《我這一輩子》。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婭,出生於1952年,是國家電網天津電力檢修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在她短暫的生命旅程中時時刻刻踐行著“上好班,做好事,當好人”的理念。終其一生,無怨無悔。

  一、 平凡

  王亞作為一名普通的電力工人,在長達26年工作時間裡,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忠於職守,刻苦專研、甘於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種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因為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會時常抱怨,患得患失。王婭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突出的業績,就是因為他們始終有著為單位、為社會幹好事業的堅定理想信念。我們要像她一樣,志存高遠,立足本職,愛崗敬業,紮實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公司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二、 平淡

  王婭一生淡薄名利,勤儉持家。她的一生始終與“慈善”緊密聯絡。汶川地震,南方水災西部救困等,都留下了她的足跡。王婭的行為正如老子在《道德經》裡所說的那樣: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而她的感人事蹟也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有高尚道德的人必定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與她為伴。投身“慈善”事業的她,不是孤獨的,她有家人的支援,員工的幫助,有我們每個人留下的感動。

  三、 平和

  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病之後,王婭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一切。面對即將被死神奪走的身體,她選擇了用另一種方式來延續自己的生命——遺體捐贈。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抉擇呀!她就像一盞明燈,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她用信念選擇堅守;用信念,點亮生命。她用自己的行動讓生命生生不息的完成了一次崇高的接力;她值得我們去駐足仰望!她是我們心中那個最可愛的人!

  最後,我想用一段話來表達我對這部“紀錄片”,對王婭的深深敬意:

  若將我的一生比作一部電影,它既沒有動人心魄的劇情,也沒有花裡胡哨的特效。

  有的只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

  但希望有觀眾喜歡且有所收穫,最後感謝此生遇見的每一個人。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8

    張桂梅的事蹟深深地感動著我,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欽佩。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我們學習她,首先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為一個黨員,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突出,她說:“為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裡最需要就到那裡,無私奉獻,張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要學習她愛生如子,精心教育學生,;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作為一名彝良的職高教師,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奮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