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報告範文(通用12篇)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範文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範文(通用12篇)

  辛苦的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想必你的視野也得到了開拓,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做一個實踐報告。為自己以後能更好的走向社會做準備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綜合實踐活動報告範文(通用1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種新的課程形態,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用心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這學期,我校認真貫徹教研室以及學校綜合實踐課程計劃的有關精神,堅定不移地依照新課程理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潛力,著重培養既有底氣又有靈氣且具有創新精神、實踐潛力的現代小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從意識上重視起了這門課程,實施課程的潛力從無到有,從初步體驗到有所感悟。學生在一次次活動中得到了鍛鍊,並培養了興趣。在新學期中我校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轉變觀念,讓教師和學生一齊成長。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務必讓教師的教育思想進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讓教師站在未來人才的需要和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上來認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自主選取和主動實踐是關鍵,教師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導,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闖,失敗了也是一種體驗、一種收穫,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科學態度和科學規範,體現與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樂趣。透過設立新課程論壇,舉辦學習沙龍,開展與新課程一齊成長的研討活動,讓教師深入新課程。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注重發揮教師群體力量,倡導教師之間的合作,成立綜

  合實踐活動“智囊團”。根據農村小學學生的實際狀況,在充分尊重學生意願的基礎上,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由2-3位教師分別指導,讓教師和學生在活動中一齊成長。

  2、拓展外部環境,營造有利於教學的氛圍。學校用心主動與周邊單位及相關行業進行聯絡,探求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有利氛圍。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僅僅是學校、教育部門的事,而應當是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的職責。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全社會人人有責,為孩子們帶給必要的學習環境。另外,學校把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教學工作檢查的重點,以此推動綜合實踐的改革的不斷深入。

  3、建立切實可行的評價辦法。綜合實踐活動不像其他學科一樣能夠用考試來測定,它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標準,不僅僅允許學生對問題的解決能夠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現的形式也能夠豐富多樣;而且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重視學生的過程而不在於結論。它是以構成性、發展性的評價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用心性、合作性,操作潛力和創新意識。在具體評價的操作中,我校採用以下方法:

  1)、“檔案袋評定”:將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設計的方案、提出的問題、蒐集到的資料、取得階段性的成果以資料卡的形式存入檔案袋。

  2)、“多元化評定”: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瞭解他們的個性差異,從學生髮展的角度,及時給予他們鼓勵,促使他們更用心、更主動的實踐。此外,用心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小組互評甚至邀請家長一同參與評價,建立這種開放式的多元評價體系,將使評價更加科學,更加全面,更加真實。隨著課程的進一步實施,存在的問題也漸漸凸現:教師怕上綜合實踐課,甚至乾脆佔用,上其他課。原因主要有

  (1)教師對該課程從理念上還未真正把握,感覺還是有些虛幻。沒有現成的教材體系和指導體系,學習不夠。

  (2)教師的綜合素質與該課程實施還未匹配,該課程實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質和較強的潛力,在實踐操作中教師覺得無從著手,業務素質不夠;

  (3)現有的對教師評價體系仍強調學科教學質量,該課程處於一種可有可無的窘境,重視不夠,付出多回報少;

  (4)由於是一門開放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活動的真正開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財力,而這方面學校有時很難帶給,教師個人很少能獨立解決,保障不夠;

  (5)學生與家長由於受社會傳統教育和學校教育宣傳上的影響,仍覺得考分最重要,活動開展意識不強,就應完成的任務不主動,不及時,質量不高,準備不夠。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之路任重道遠,但是我們有信心讓它成為新課程中一顆閃亮的“明星”。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2

  一.開足課時,培訓師資,確保課程順利實施。

  1、開足課時。面向全體學生,按課程計劃開齊、開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學期每週開設資訊科技教育課3—6年級1節,開設勞動與技術教育3—6年級1節,開設(綜合)研究性學習3—6年級每週1節,班隊活動課各年級每週1節。結合校本課程開設書法課各年級每週1節;一、二年級每週地方課各2節;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每學期至少1節。

  2、教師配備。

  安排優秀的班主任和骨幹老師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兼職老師。資訊科技教師兼職4人,研究性學習、勞技教師兼職14人,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校兼職3人。組織教師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和原則,掌握課程實施中的各種方法,不斷提高教師課程實施的執行能力。

  3、加強管理。

  學校校長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教務處、班主任以及全體師生都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者。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如教學管理制度、教學評價制度,科學合理的計算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的工作量,並將其作為業務考核、評優評先的依據之一。想方設法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足夠的設施裝置、教學資源等方面的保障。

  二.文化引領,強化意識。

  校園文化建設引領著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搭建起綜合實踐課程的基礎平臺,我校把綜合實踐多個主題融入班級文化的設計中,每個班級的佈置都獨具匠心、富含深意。我校還充分挖掘自身資源,培訓活動形式多樣,校本培訓有集體學習,分專題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礎知識、特徵、價值、核心理念、基本要素等,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有分散自學,組織教師自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書籍,提升教師的理論素養;有外出觀摩,組織教師到兄弟學校學習取經;有校內研討,組織任課教師每人每學期開展一次教學觀摩活動,相互學習探討;有面對面交流,開展活動,及時聽取教師意見建議,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三.設計活動,規範流程。

  我們結合學校實際,精心設計經典誦讀、科技教育、數學樂園、珠心算、童聲放歌、經典讀書節為主的活動。我們還充分利用學校所在社群的公共場所、文化設施,開發和建立綜合實踐活動基地,我們整體規劃各個實踐基地的活動時間與活動人員,多頭並舉,有序實施:“走進圖書館”,孩子們徜徉在書籍的海洋,感受著文化的氣息;讓“基地”成為學生的天地。為了確保實效,我們每個主題活動均按以下基本環節進行:

  (1)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基礎上,民主協商確定活動主題和活動方案;

  (2)組織指導學生開展活動,調整活動方案;

  (3)展示活動過程和成果;

  (4)多維評價,收集資料,進行活動小結。

  四.團隊協作,課程整合。

  我們認為一次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從構思到活動準備,從資源整合到多媒體課件製作,從實施階段到成果展示,從活動反思到研討共享,都是群體性活動,都必須在全組人員共同參與、能力協作下才能順利進行並取得較好效果。因此我校結合實際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團隊,成員由各班班主任、兼職的資訊科技老師、勞動技術老師、科學老師、音樂老師,美術老師、體育老師、英語老師組成。團隊所有人員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能吃苦耐勞,勇於創新,具有較強的團隊協作精神。我校堅持“三個整合”:學科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整合、興趣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德育與社會實踐活動整合。我們學校投入大量資金,建立了青少年活動中心、2個標準化的多媒體教室、1個科學實驗室、1個畫室,電腦室有80多臺電腦可供學生使用,並開通了校園網。教師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時,有意識地將計算機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有機地整合,使課堂小天地連線著網路大世界。其次我們讓學生在校期間參加自己感興趣的體育和藝術課程。為此學校透過青少年活動中心,建立了校園集體舞、科學、繪畫、手工製作、手抄報、閱讀、書法等興趣小組,這些活動小組的帶隊老師均是我校綜合實踐教研團隊的老師,而且這些小組活動一切免費。還有為了配合校少先大隊“我愛家鄉”“我身過的小康”等方案的實施,我校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了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與探索活動:

  1、參觀家鄉美麗風景——廢黃河、萬畝果園等;

  2、調查家鄉河流——蘇北灌溉總渠;

  3、參觀二站萬鳥天堂;

  4、寒暑假社會實踐等系列活動。

  這些活動給學生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完善評價,重視積累。

  我校大力倡導發展性學生評價的理念,更多地注重實踐活動的過程評價。真實有效的評價,全面綜合地關注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體驗和發展程度,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了課程的最佳化實施。在資料積累方面,我校要求各位任課教師在注重收集好學生活動資料,關注學生個人成長的同時,把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的各項資料及時收集整理裝訂成冊,還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資料的積累中。多年來,我校先後被評為縣靚麗校園、縣教育教學先進單位、縣體衛藝工作“先進單位”、陽光校園、縣校園文化建設示範校、省安全校園、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市校園集體舞特色學校,學生參加的市縣活動多次獲得一、二等獎。

  我們知道,課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由於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應試教育的干擾,家庭與社會、家長與教師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上的諸多矛盾,使得課程改革面臨許多困難。如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有一個執著的教學精神,怎樣營造這樣的氛圍呢?這是我們的困惑之一;相關教師缺少必要的理論指導;綜合實踐課的路子還摸不清,怎樣指導一節完整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值得探索。為此,我們將堅持不懈地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全面、深入、持久的探索,以促進課程改革的穩步發展,促進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3

  一、成立班級小組,進行活動分工。

  我班共有21名學生,算是一個小班額的班級,人數少。經過慎重思慮後,決定分為三個小組,並任任穎為活動組長,任苗、任建國、文建國、任津杉為小組成員。根據本班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將各小組人員進行細心調配。第一小組調查自己身邊的美麗的家鄉;第二小組調查自己身邊的環境汙染;第三小組提建議、寫倡議。小組成員的構成注重三方面結合:班主任與組長相結合;組長與成員相結合;成員與小組人員相結合。既有參與管理方面的人員,又有參與實踐活動的人員;既有參與課程開發的人員,又有參與課程指導的人員,使得選題與實踐相得益彰,活動過程井然有序。

  二、選好活動主題,精心策劃安排。

  新課標指出:學生要會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討論、調查。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環境問題已成為全世界人們共同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及學生的能力所及,我們確定活動主題為———我們與周圍環境。由於這話題來源於學生的生活現實與生活經歷,學生會有說不完的話。於是,我就順勢鼓動同學:心動不如行動,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我們的周圍環境怎樣。學生的熱情非常高,都紛紛響應。這樣,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應運而生。我想這樣一個既有時代特點,又符合學生實際的主題教育活動,一定能夠培養學生各方面實踐能力,並且能讓學生的環保意識紮根心中。因此利用課餘時間,開展一次關於“我們與周圍環境”的調查,既讓學生體驗生活,在活動中勞有所獲;又讓學生的情感昇華,在活動中懂得環保的重要性。

  學生的積極性是很高漲的,這為我在活動的策劃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我安排了活動方案:

  1、講清活動的要求和調查的方法以及在活動中要注意的問題,並組織學生分好活動小組;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雙休日開展調查活動,並作好彙報的準備工作;

  3、各小組推選代表彙報調查結果,其他成員可作補充;

  4、將各小組的調查結果展示出來,供師生學習;

  5、將活動擴充套件到社會,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其次我安排了活動時間:第二至四周為閱讀收集與主題有關的資料;第五至七週為確定課題,制定方案;第八至十一週為學習調查方法,開展調查活動,收集整理資料;第十二至十三週為交流宣傳,評價反思。第三,資料來源與資料收集:一是實地調查;二是採訪;三是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瀏覽。這裡,我特別預設了主題:城市綠化狀況調查;一次性物品使用情況調查;水汙染環境的調查;空氣汙染情況調查;噪音汙染調查;校園周邊環境調查;美麗的家鄉(家鄉的美景、特產)調查;人們為保護環境已作出的努力的調查;怎樣保護環境的調查。

  一個有現實意義的活動主題和一個階梯性的活動安排,能使得活動得以順利有序地進行,也能更好地將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得以展示,以便加強學習、相互交流、共同進步。

  三、展示活動調查,盡顯課程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課難在展示,在此環節當中,我精心做好展示設計,儘量使學生彙報交流階段有聲有色、富有特點。因此,我特意設計了三個環節。第一環節:交流資訊,展示成果。

  首先各小組選派一名代表,介紹家鄉的美景,學生爭先恐後地將收集到的圖片和自己辦的小報展示出來。此時,全班同學都沉浸在家鄉迷人的景色中。我也播放了一段美麗家鄉的影片,以此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其次,我話鋒一轉,讓學生說一說病態家鄉。學生將家鄉周圍的環境做了一個較為詳細的調查展示,學生透過手抄報、調查報告、攝影小冊的形式將家雞廠、澱粉廠門前的小河等周圍環境的病態展現出來。尤其是環境汙染的調查,學生透過八個鏡頭,展示了學生在活動調查中的深入性,能真實反映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更能體現綜合性學習的整體性。學生透過看了、聽了、想了,使自身感到痛心,強烈意識到保護環境刻不容緩。第二環節:提建議,寫構想。此時,我無需再多的引導,學生個個義憤填膺,將前面的親身實踐、目睹的事轉化到拯救家鄉上來,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提建議、寫構想。我被他們那一個個小小的舉動深深觸動了,或許學生們的建議是可行的,更多的我只是融入到學生當中。此時無聲勝有聲,學生們將自己的心聲伴隨著美妙的歌聲用輕描淡寫的語言表達出來,用美麗的圖畫構建自己的家鄉。這是,我更多地發現,學生們已是一個環保衛士踐行者,從他們的表現中,我看到了未來環境的美麗。第三環節:注重實效,談拓展。有了前面的基墊,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把活動延伸下去,特安排以下三個活動:

  1、向居民分發保護環境的倡議書;

  2、到街上舉行一次環保攝影展;

  3、開展“我為家園添點綠”活動。

  學生激情更高,紛紛倡議,將綜合實踐活動課推向了高潮。當然,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始終在引導學生間的相互評價,而且最後也讓學生寫出了活動總結和填寫學生評價表。

  四、總結活動收穫,完善存在問題。

  活動中總是充滿樂趣,也有豐碩的收穫:

  (1)激活了地方教育資源,提高了教師的課程意識。透過這次綜合實踐活動,喚醒了我和教師們的課程資源意識,使師生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教師間的溝通與交流,增強師生、生生合作意識、研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2)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透過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知識的價值和應用的重要,體會到運用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實際問題的快感,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學習方法的提高。

  (3)、綜合實踐活動取得初步成效,教師嚐到甜頭。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雖然在嘗試階段,但透過活動的展示,得到了上級領導的一致好評和讚許,是我校在以後的活動課中信心倍增,而且我也會在以後的活動中踴躍嘗試。

  當然,活動中也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提出來還望交流,以便達到共同完善:

  (1)沒有現成的教材體系和指導體系,加上學習不夠。有時為了完成任務會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上成其它課程。

  (2)教師的綜合素質與該課程實施還未匹配,在實踐操作中教師覺得無從著手,業務素質不夠;

  (3)家長、社會、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重視不夠,仍覺得數語等學科課程最重要,活動的開展意識不強,配合工作不夠。

  只有我們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挖掘生活與自然的密切聯絡,開發學生的內在潛力,才能使綜合實踐活動成為學生樂於探究的舞臺。這也是我們永遠不懈的追求。只要我們敢於大膽去研究、去開發、去創新,就一定會在積極的反思中不斷髮現,不斷成長,就一定會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4

  一、工作思路

  繼續堅持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中心,圍繞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教學質量的提升這一工作重心開展工作,堅持科學發展的工作原則,在紮實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強化“研究、指導、管理、服務”的工作職能,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深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層次和水平。

  繼續圍繞學校在課程實踐中的難點和重點問題展開細緻而又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導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上走向常態,逐步探索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教學研究,全面推動這門課程在全校範圍內的有序開展和全面探索。

  積極挖掘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當中的已有資源和成功經驗並加以提煉,逐步形成我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二、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按照省、市檔案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安排如下:

  1、高一年級勞動與技術課以《勞動與技術》課本為依據設計教學,也可開發自編教材或綜合實踐活動主題,需將方案報學校教科室備案。每週一課時。

  2、高二、高三年級勞動與技術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勞動與技術》課本為輔設計教學。每週一課時。

  三、主要工作

  (一)積極落實課程常規,夯實課程實施基礎

  1.理性分析我校的實際情況,引導學校和教師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面的'研究,落實課程計劃。

  2.開展形式多樣的現場觀摩和研討活動,加強對教學過程的指導,全面推動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實踐的發展。

  3.完善教研組建設,最佳化師資配置的方式。積極推進學校特色資源和優勢資源的建設,提高學校課程實施的能力和水平。

  4.廣泛徵集學校在課程建設中形成的優秀經驗,並組織相關的評比活動(教師案例、課堂指導設計、計劃總結等),逐漸豐富我校高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策略。

  6.繼續開展教學實踐周活動。

  7.積極探索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教學研究

  (二)組織多項教研活動,提升課程理解水平

  1.繼續開展“再學習課改理念,再反思課改行為”以及“課堂教學有效性”為主體的研討活動。進一步學習貫徹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普通高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與管理》等檔案精神,提高對課程改革必要性、重要性和艱鉅性的認識,熟悉相關學段的課程資訊,如課程的產生背景、課程性質、課程內容、課程基本理念、課程管理、課程評價等等,提高教師的問題意識和專業水平,始終保持與新課程同行。

  2.引導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教師努力學習現代資訊科技,促進教師隊伍資訊素養的養成,積極探索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教學研究,提高教師應對新課程改革的適應能力。

  3.堅持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動和不定期舉辦的主題沙龍研討,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為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教師提供交流和研討的平臺。

  4.引導教師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案例分析,增強對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實踐的理解和領悟,從而更加科學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

  5.繼續組織高中教師密切關注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

  (三)積極開展研究工作,提高課程實施能力

  1.進一步穩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團隊,開展課題研究式的課程實驗,緊緊圍繞影響課程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問題進行行動研究,積累可行性經驗,為整體推進課程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2.加強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等重點專案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有效滲透和融合,引導學校根據自身發展需要有選擇地建立課程與教學特色。

  4.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研究,進一步完善學生的學業評價體系。

  5.關注高中課程改革的發展狀況。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5

  綜合實踐活動課,不侷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透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裡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地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力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課,著眼於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綜合實踐活動課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鬆、自由的空間。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蒐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他們不斷地有所發現、思考、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遵循“提出問題,收集資料,形成解釋,總結成果”研究程式,強調知識的聯絡和綜合運用,注重過程,強調開放。

  我認真制訂學期課程計劃,精心備課上課,蒐集學生的活動資料,努力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發展。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參與性、選擇性、研究性、綜合性、創新性等活動原則。

  參與性——能做到人人參加活動,人人都有收穫;

  自主性——要求活動的計劃設計、過程操作、成果總結應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主完成;

  研究性——鼓勵在活動中進行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研究意識;

  綜合性——注重學科間的整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創新性——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系列性——圍繞主題,開展系列活動,使每個活動都形成較完整的體系。

  具體實施方案:

  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面臨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自身問題和文化問題為主,進行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並強調與學生的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於一體,來體現活動主題的綜合性。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本次課改中一門嶄新的課程,也是這次新課改中的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這一難點:首先教師認真學習理論,從思想上提高認識,瞭解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性質、特點、目標、內容、原則、評價及管理。

  2、積極行動,努力探索、使綜合實踐活動多樣化。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在新課改的教育平臺上,它有著更大的創新空間。如關注自然、研究自然;跟隨父母一日,體驗父母的勞動辛苦等等;與學科教學相結合,課後拓展背景資料等等;充分利用學校的已有裝置,開闢校外活動基地,加強學校、家庭與社會三者之間的聯絡。如參與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拓寬綜合實踐活動的渠道。

  3、投入實踐,讓學生走進綜合課程。

  學生最感興趣的是活動,在活動中他們能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我們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了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考察社群居民衛生習慣”“自制新年禮物”等主題。

  反思本學期的綜合實踐工作,我想有成功也有不足!

  成功之處是:

  1、激發了學生對綜合實踐的巨大熱情。

  2、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鍛鍊了學生的能力。

  不足之處有:

  1、面對這門課程,深深瞭解到自己知識儲備的不足,以後還需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給自己不斷充電。

  2、對於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光有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更好的主動學習、主動發現、主動研究的精神。

  3、對於身邊的資源利用的還不夠,我想在以後的活動中要努力爭取家長的支援和幫助,尋求其他相關人士的幫助。

  展望下學期的工作,發揚優勢,改進不足吧,盡我的所能把這門課教好,使學生獲得發展與進步。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6

  一、 計劃形成

  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學期在縣局和鄉教育組的引領下開始起步,九月底,教育組成立綜合實踐可的中心教研組,我校的劉建芹和李曉輝兩位老師是其中的成員,十月初,我們開始謀劃活動方案,與此同時也查找了相關理論,用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工作,本學期為了搞好起步,以便總結經驗,為後續工作打好基礎,分為了中、高兩個年級組,並分別制定了活動計劃,鄉教育組給予了肯定。

  二、 主題活動的初步嘗試情況

  1、科學課與綜合實踐課的整合嘗試

  六年級的《我學蒸饅頭》活動,在講科學課本第六課《生活中的真菌》,講到平時家裡常用的酵母也是真菌,也可以食用,為了讓學生體會真菌這一寶貴的生物資源,而生成的主題。目前學生已將自己的成果陸續拿到學校,已進入評價與成果展示階段。這個活動應當屬於勞動技術教育的範疇。

  五年級的《家庭調查》,是結合科學課本第十課活動2開展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學生剪下圖片或拼接圖來完成,讓學生了解人類是如何利用植物和動物,從而讓學生更加珍愛自然。此活動已進行完畢,效果良好,尤其是展示幾個做的不錯的同學的成果時,看出學生從中獲得的成功的喜悅。

  2、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與活動課的結合

  依據三四年級的學生年齡特點和當前學生消費的狀況,以及我校提倡的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要求,生成的《我的小賬本》這一主題,目前正謀劃準備實施。

  三、 對學生綜合實踐課的評價情況

  我校為每個學生都準備了成長記錄袋,真實記錄學生在活動過程的做法與想法,五六年級已基本成型,對學生的成果在評價過程中也進行了照相,這樣做也鼓勵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為以後對學生的綜合評價留下相關材料。

  四、階段總結

  上述關於計劃的形成和所謂的主題活動,還不能完全稱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只能算是它其中的一部分,關於主題的確定,主要還是以教師提出的研究主題為主,沒有讓學生經歷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到轉化為主題的過程,至於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制定活動方案,則是下一步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還有總結交流階段、成果展示評價、活動檔案袋的利用等諸多方面等亟待研究探索。

  五、存在的困惑問題

  1、 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需要教師有一個執著的精神,怎樣營造這種精神的氛圍,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困惑問題之一。

  2、 相關教師缺少必要的理論指導。

  3、 綜合實踐課的路子還摸不清,怎樣才能指導一次完整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值得探索。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7

  綜合實踐課程是一門與各學科課程有著本質區別的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它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自主選擇、直接體驗、研究探索地學習為基本方式,以貼近學生現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的主題為基本內容進行教學。綜合實踐課沒有規定統一的教材、教參,要求地方和學校參與課程開發和選題.本著綜合實踐教學的這一原則對於任課老師的我們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次機遇,如果能夠合理有效、運用創新意識去開發綜合實踐課的教育資源,必將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社會性品質產生舉足輕重的效果。結合我班的實際情況,也根據現實社會的實際表象:近幾年來,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獨生子女不斷增多,人們的孝敬意識逐漸淡漠,父母對子女的寵愛不斷升級,造就了一個個“小皇帝”,在社會上形成了敬老不足,寵少有餘的風氣。表現在學校,是相當一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個人利益至上,不關心集體和他人,不愛勞動,不尊重老師和長輩,對集體活動缺乏熱情等。因此特開展“我愛我家”的綜合實踐活動透過對主題文章的閱讀感悟,對相關連結的瞭解和對拓展內容的實踐操縱來感悟親情、尊敬親人;養成熱愛家庭的情感和對家庭的責任感。讓“家”更溫馨,讓“心”更溫暖!

  教學構想

  根據“我愛我家”活動的主題設想,將此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為“自我閱讀”、“主題教學”、“主題活動”、“交流展示”、“拓展閱讀”五個內容。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以及與教師的互動教學中感悟家的溫暖,體驗親情;在活動過程中熱愛家庭樹立對家庭的責任感。從而在學生的閱讀能力上都有一個較大的進步。

  教學準備:

  教學相關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我的父母

  師: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我們還沒有來得及細細體會的時候,他們的頭上出現了銀絲。

  1、大螢幕出示學生事先拍的照片,由學生來介紹、解釋自己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以及相關的小插曲)

  2、播放由學生拍攝的一段DV影象(父母忙碌,辛苦)

  3、透過影象給你的啟迪,談談自己對生活中父母的感覺。

  (二)悠悠古情

  師:自古百善孝為先,偉人、名人、普通人孝敬父母是做人的一個原則。我們都像他們一樣愛自己的父母。

  1、四個小組彙報蒐集的孝敬父母的故事(4個),課前教師進行選擇好。

  2、由教師把每個學生蒐集的故事定成冊。課後閱讀。

  (三)我們的行動在哪裡

  師:父母很辛苦,你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洗碗、掃地等是你應該做的家務,今天,為他們做一件你從來沒有做過,又能使他們感到舒服的事情。並且在徵得他們同意的條件下,一直都做下去。

  1、把自己準備做的事情寫在行動卡上。

  我想為爸爸(媽媽)做……

  2、“今天你做家務了嗎“,為自己選擇一樣固定的家務勞動,每天做家務。 和父母一起評比:小小家庭責任星( 養成做家務的習慣 )

  總結:責任更是一種習慣。愛我們的親人,關心他們,正如他們對我們默默付出愛一般。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8

  課題報告關鍵詞

  綜合實踐活動 學生體驗 教學設計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種不同於其他學科課程領域的嶄新的課程形態,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形勢下,出現在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計劃中。其綜合性、實踐性、生成性、自主性、開放性等是本課程的基本特點,它強調學生實踐經驗的獲得,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等;強調加強學生與社會的聯絡,強調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本課程還比較關注學生的真實體驗,提出“體驗本身即是目標”。這些都體現了新的教育理念,代表著新的課程發展趨勢,也是提出本課題的重要前提。

  在實際教學中更強調學生經驗的獲得,需要教師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髮現,分析,總結,更注重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等綜合能力。選擇本課題就是希望透過研究報告能給教師一些借鑑,幫助老師更加註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因材施教,上好每一堂綜合實踐課。課題研究以《綜合實際活動指南》《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為理論依據,透過對課本的解讀,使教師通過了解課程的基本理念、教學目標、重難點及課程的實施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社會資源、校本資源、網路資源進行教學。

  課題名稱的解讀

  本課題的關鍵詞是:“綜合實踐活動”、“ 學生體驗”、“教學設計”。

  課題的開展從各項符合不同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及能力特點的活動開始,緊密聯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所開展的活動則中心體現學科特點,即:綜合不同學科的各類知識,活動形式以學生實踐為主。從學生出發,讓每位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自主探索,主動蒐集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後得到問題的答案。老師教學設計的選擇也透過多種方法體現,如遊戲、情景劇表演、小組競賽、辯論會、音樂影片欣賞、才藝表演、外出體驗、模擬演練等等。

  課題研究步驟

  實施步驟:

  (1)20xx年6月—20xx年9月 教學設計的理論研究;

  (2)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注重學生體驗教學設計的目標系統;

  (3)20xx年12月—20xx年4月 注重學生體驗教學設計的實施階段;

  (4)20xx年5月 注重學生體驗教學設計的反饋與評價;

  (5)20xx年6月 注重學生體育教學設計的完善與思考。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成果預期:透過對綜合實踐活動中各個活動主題設計與實施,一切以注重學生體驗為出發點,發現設計與實施中存在的矛盾,並運用相應地理論知識對其進行總結和反思,挖掘其實踐層面背後的理論問題,試圖從學校層面出發,為更好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理念,促進學生髮展,探索一種操作性強、可信度高、推廣性大的教學模式,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體驗,讓學生從實踐和活動中學到知識,並透過實際體驗綜合運用不再難以實現。

  呈現方式:透過集體備課、教研活動等形式的小組研討,收集、查閱相關文字資料、網路資料,教師以教學案例、教學反思、研究報告、論文、教學隨筆、錄影等形式呈現課題成果,提供可借鑑的方法。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9

  選題背景、研究意義及使用價值:

  選題背景:在當代社會,禮制遭受到了重創,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和現代化情結的衝動中,人們似乎曾想完全拋開禮制習慣,然而,融進民族血液的思維傳統,不是那麼輕易就能立即洗去,轉而全盤接受一種新的道德思維習慣。

  研究意義及實用價值:禮法是禮制與法律相結合的概念,融入哲學家的思想、法學家的智慧與政治家的實踐。在教化引導功能上,禮制是德治夢想的具體化,透過禮儀定式與禮制規範塑造人們的行為與思想。禮是構造人羞恥之心的工具,有了羞恥之心,人就學會了自我檢討,反躬自問,改變行為。我們的探究活動透過對周代禮儀制度的學習、探索,來體會情景、情理對於反思歷史文化的重要性。

  學習資源:

  《“三禮”之謎》(《儀禮》、《周禮》、《禮記》)謝芳林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禮不遠人》 李寶臣 著 中華書局

  主要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

  主要任務:全面調查周代的各種禮儀,蒐集資料,製作簡報。透過探究活動,認識周代傳統禮儀怎樣影響古人的生活,認真思考古代禮儀對於當代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啟示。

  分工:林志貴製作簡報,蒐集圖片;頡兵兵、王琳、董利軍查詢各種圖書及網路資料;頡兵兵負責活動記錄;王藝暉整合資料,完成綜合活動時間報告。

  進度安排:

  第3~4周:開題;

  第5~6周:查詢各類資料;

  第7周:結題。

  課題提綱:

  一、吉禮:事鬼敬神的方式、陰陽五行之說、祭天、儺文化。

  二、嘉禮:天子登基、君臣之禮和稱謂、婚禮。

  三、賓禮:跪拜禮、名號稱謂習慣、宗法官制、飲食之禮。

  四、軍禮:天子閱兵儀式、出征儀式。

  五、凶禮:喪禮的一般程式、棺梓制度、“丁憂”期間的禮俗。

  創新設想:

  分析周代禮儀現代生活的聯絡,對現代人的影響。探索周代禮儀的具體程式。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10

  一、研究問題的提出

  毋庸質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對打破我國學科課程一統天下的局面,推動課程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就成了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同樣,作為一門新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也是此次課程改革的難點所在。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水平不容樂觀

  儘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經過這幾年的實驗、推廣,全國各地基本上都已開設,但由於在課程開發、管理、教學、評價、師資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沒有得到切實有效的解決,致使課程實施的效果並不理想。很多學校沒有建立相應的課程規劃和管理制度,綜合實踐活動課時不能得到保證,教師的指導也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有些活動內容或形式看似熱熱鬧鬧,但並沒有什麼教育價值,實際教學效益比較低,對學生髮展的影響表層化,等等。從課程的推進和學生的發展來看,都迫切需要對課程實施的有效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二)評價成為制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發展的瓶頸

  評價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中發揮著極大的導向和激勵作用,評價機構、評價制度、評價內容、評價方式不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效果就難以估計。就目前而言,評價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薄弱環節,評價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評價缺乏具體的評價指標,評價隨意程度高;評價物件單一,缺乏對指導教師、學校的監督;學生的綜合素質沒有納入中考範圍,評價沒有政策保障難以落實……實際上這些問題己經成為制約綜合實踐活動發展的瓶頸,這就需要專家、學者、教師共同努力研究解決。

  (三)各地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水平不平衡,需要探索具有地區適應性的質量提高對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教育水平的差異日益明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水平的差異也日顯突出。在當前促進教育公平、推進教育均衡化的背景下,國家把課程改革的重點將放在農村,如何促進農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深入開展是當前需要研究和解決的突出問題。城鄉有著不同的基礎,有著不同的需求,也必然要尋找不同的實施途徑和實施模式。因此,要在對各地區課程實施現狀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適應不同地區和條件的質量提高與促進對策。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各州的基礎教育課程中大多開設了綜合實踐類課程。雖然各州的課程標準中沒有用“綜合實踐活動”這一名稱,但都設計了具體的、不同型別的綜合實踐活動類的課程,主要有自然與社會研究(studi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設計學習(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 PDL)、社會參與性學習(social participation learning)。儘管美國各州範圍內的不同學區和學校具體實施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五花八門,但都體現了主體研究性、綜合實踐性、社會參與性、生活性等基本特徵。

  日本文部省在1998年12月和1999年3月頒佈的《學習指導綱要》中增設了“綜合學習時間”,2002年底,日本文部科學省在修訂新課程方案的過程中,又將“綜合學習時間”改為“綜合學習”。“綜合學習時間”重視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體驗學習”和“課題研究”是中小學生在“綜合學習時間”課程中最基本的學習活動方式。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綜合實踐活動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問題解決能力、資訊科技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興趣,在問題解決式的學習和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考方式。

  我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從2001年作為國家設定的必修課程在新課程方案中提出,就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理論界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涵、特徵、開設的價值和意義及與學科課程的區別和聯絡等基本理論問題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討,同時也引進了大量國外的研究性學習、專題學習和綜合學習的理論和相關案例。這些研究和探討對人們更清醒地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課程形態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的地位、更深刻地理解這門課程的內涵及開設意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為建構中國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論、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我國中小學的開設及實驗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隨著新課程的向前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具體實施中迫切需要理論引領,理論界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也從對其理念的詮釋、相關理論的引進逐步轉到對課程實施中相關問題的探討上來,也開始重視與具體的活動情境相結合的實證研究了。這一時期出版了大量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理論書籍和案例集,也發表了大量的研究論文。對於綜合實踐話動課程如何實施的理論問題以及實施中的難點問題,諸如主題設計、課程資源開發、課程管理、師生關係、活動方式方法、師資、評價等問題,理論界和實踐工作者也都進行了較深刻的分析和探討。這些研究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與推進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引領作用。這些相關研究的方法與成果,也為本研究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很好的借鑑。

  評價是保證綜合實踐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手段。我國近幾年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探索,引進了檔案袋評價、協商研討式評價等過程性評價方法、提出了發展性評價理論等。這些理論研究對我國課程評價理論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頗為困難,因此必須研究並制定符合我國實際又切實可行的評價體系。

  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理論層面研究的多,操作層面的研究的少。有些理論研究對實際實施情況關注不夠,研究成果難以有效地指導實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不僅需要理論的引領,更需要對有關課程實施中一些具體問題的研究,如課程實施的操作技術等。這些研究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需要和具體的活動情境相結合,才能真正解決實施中可操作、可行性的問題。

  三、當前課程實施的現狀述評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從2001年的起步階段在國家級實驗區的小範圍試行,到目前在全國範圍內的廣泛實施,已經經過了近六年時間。從全國範圍來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學校開設和實施的情況不盡相同:城市學校開設的多,農村學校開設的相對少一些;小學開設的多,中學開設的少;只在部分班級中開設、也只有部分老師參與指導的學校多,全面實施、全體教師參與指導的學校少,還有不少學校還沒有真正開始實施。可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相比還遠遠沒有達到正常開設狀態,還面臨著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但是,這幾年廣大實驗區在克服了重重困難的情況下積極探索實踐還是取得了不少成績。

  1.在實踐中,探索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系列問題,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的設計、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指導和方法等也在不斷地探索和實驗,並總結出了豐富的實施經驗,形成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推進模式:如改造整合式、學科延伸式、條塊分割式、系列專題式、自主課題式、記錄本式、專案引導式等。這些實施模式在教育實踐中遍地開花,儘管各自都有各自的特點,甚至有些模式有很大的侷限性,但這些都是學校在開發適合本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所做的有益探索。這些探索對進一步深化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積累了有益的經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研究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細節問題,初步建立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制度。

  3.鍛鍊和成長了一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團隊。

  4.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魅力和意義也逐漸凸顯出來了: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問題意識、綜合能力明顯得到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這種變化也遷移到了學科課程的教學當中,使學校的面貌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發揮了傳統學科課程所無法替代的作用。

  與此同時,實踐中也日益暴露出一些問題,或者說問題自始至終都伴隨著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這些問題主要包括: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執行過程中存在的管理、制度、培訓、師資等課程支援系統層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正常實施就很難保障。

  2.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操作技術層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課程內容開發中存在:學科化傾向、實施單一要素傾向和教師“包辦”綜合實踐活動的傾向。

  (2)教師過程指導中存在:缺失指導策略、忽略過程和方法的指導、操作方法的規範性不足。

  (3)評價中存在:對學生髮展的評價過分地強調過程評價,忽略活動結果評價和學生對問題解決基本能力的評價;過分地偏重過程體驗,而對學生髮展的實際程度關注不夠;缺乏具體可操作的評價指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有待於對這些問題的解決。

  日本近幾年“綜合學習時間”的實施情況也和我國有很多相似之處,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對實施“綜合學習時間”會降低學生“基礎學力”的擔心,影響了綜合學習時間的實施成效;

  2.實施中還存在許多難以解決的現實困難,如編制學習計劃難、評價難、開展學習活動的經費不足、社群人才難以保證、教師負擔增加;

  3.課程的預期目標在短時間內還很難達到。目前,日本也在加強對綜合學習時間實施問題的研究。

  四、本課題研究的基礎

  “十五”期間我們成立了“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組,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了理論和實驗研究,全國十幾個省的近三十個實驗區先後參加了課題的研究和實驗,均取得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和借鑑了國外相關理論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課題組提出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定位與基本價值,並進一步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理念。這些理念也得到了理論界比較廣泛的認同,為進一步指導實踐和接受實踐的檢驗提供了研究的基礎。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考慮到該課程在實施時“活動資源貧乏”、“教師沒有指導經驗”等困難,為了把綜合實踐活動的理念能真正落實到實踐中,課題組又組織編寫了一套供課題實驗區實驗時選用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包》,幫助師生解決操作中的內容選擇和實施方法的問題。幾年的實驗證明,資源包對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提供了有益的幫助,不僅為實驗區的師生理解和掌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和操作方法提供可以借鑑的案例,也為師生進一步開發和利用當地的課程資源進行創造性的教學設計提供了很好的參考思路。在課題的帶動和資源包的支援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實驗區普遍開設起來了。

  經過這幾年課題組的培訓、研討和實驗,加上實驗區教研員和課題實驗學校的努力實踐和探索,實驗區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理論和實踐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許多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得有聲有色,教師的教學觀念、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轉變;各地在創造性使用資源包的同時也開發了形式各異的適合當地資源和條件的典型案例;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出現的具體問題也進行了對策和實驗研究,豐富和發展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和深化研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同時,透過課題研究也鍛鍊和成長了一批研究型的骨幹教師隊伍,有力地推動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和發展。課題組在實驗和研究的基礎上還編輯出版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理論探索與實踐反思》和《綜合實踐活動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兩本書,把課題組和實驗區這幾年實踐探索的部分成果展現了出來。這些成果為進一步深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關於課題內容的界定

  本課題涉及三個關鍵詞,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實施”和“有效評價”,可以看作是對本課題內容的基本界定。

  這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是指目前新課程改革中從小學到高中設定的綜合實踐活動必修課,各學科的實踐活動不作為本課題的研究範圍。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是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際施行對學生的發展能真正起到作用。“有效實施”和“有效評價”是互相聯絡的兩個概念,課程是否真正“有效實施”了,需要用“有效評價”去促進、去檢驗;而科學合理的評價教師和學生又是課程有效實施的重要影響因素和保證。因此,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的研究,需要研究影響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的各種因素,包括學校對課程有效的管理和規劃,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教師的有效指導策略,學生的發展評價策略,等等;而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研究,包括對學生的評價和對教師的評價,這裡側重研究對學生的評價,重點研究放在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和指標,透過評價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對教師的評價僅透過對學校的評價體制的個案研究來進行。

  六、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1.理論意義

  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和評價的研究,不僅為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和評價理論奠定基礎和提供例證,而且對於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的研究,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研究都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2.實踐價值

  本課題是一個側重應用研究的課題,其研究成果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真正在學校有效實施和推廣有重要價值和借鑑意義。具體說來:

  透過對“課程有效的管理和規劃,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等問題的研究,可以為課程的實施和管理提供例證、指導實踐;

  透過對“學生的評價策略,學生評價體系和評價指標的建立”等問題的研究,可以為學生評價提供可以參照的具體指標,透過評價真正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透過對“教師的有效指導策略、教師的評價”等問題的研究,可以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為學校建立有效的教師評價機制提供例證;

  透過對“農村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等問題的研究,將為農村學校有效實施課程提供可資借鑑的途徑和方法,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農村的發展。

  七、課題研究的總體框架和主要內容

  (一)課題研究的總體框架

  本課題以“問題——解決”正規化為總體思路,在“十五”課題研究成果和研究經驗的基礎上,深入調查瞭解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找出該課程有效實施的影響因素,並選取不同學段、不同地區、不同條件的學校,透過個案研究和區域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和實驗研究,從而提出本課程有效實施的基本標準、操作規範及學生髮展的評價指標,為提高我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水平和實施效果提供建議和借鑑。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現狀調查研究

  只有在瞭解現狀的基礎上,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解決的策略。本課題將透過田野考察、問卷調查和訪談等形式對部分實驗區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現狀進行考察,瞭解學校和教師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麵臨的問題,並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實驗研究,從而提出相應實施對策與建議。

  2.校本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規劃與管理研究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之所以在一些學校不能成為常態課,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學校還沒有真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實施制度和措施,沒有活動的全盤計劃和長期規劃,也沒有相適應的評價激勵機制,不能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不能成為常態課,其實施的效果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只有學校有組織地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統一佈局,合理規劃,同時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綜合實踐活動的常態實施和有效實施才有制度保障。為此,本課題將從學校管理的角度探索學校應該實行怎樣的舉措才能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順利實施提供良好的保障條件。因此,各實驗區需要選擇一些不同型別的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規劃與管理進行研究和實驗,從中總結經驗,進行推廣。

  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模式的研究

  不同的辦學理念,會產生不同的學校課程管理模式;不同的學校課程管理模式,也會有不同的課程開發模式。研究和實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不同開發和實施模式,對於進一步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與推廣有很重要的意義。本課題將選擇有一定基礎的不同課程開發與實施模式的學校作為實驗基地進行追蹤研究,從中提升經驗,為其他學校提供借鑑意義。

  4.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有效利用研究

  豐富的課程資源可以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提供良好的支援。課程實施的範圍和水平,不但取決於課程資源的豐富程度和拓展廣度,更取決於課程資源的開發水平和利用效率。本研究將在調查瞭解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和完善資源包,使其更具有開放性和可操作性;同時,本研究還要進一步培養教師課程資源的開發意識和能力,研究如何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如何使其更有效,最終形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有效開發利用的相應理論和典型案例。

  5.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有效指導策略研究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有賴於教師的有效指導,目前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存在著操作隨意性大、教師指導盲目等問題。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究竟該處於何種地位、應該有哪些行為規範、如何恰當地指導,這些都是本課題要研究的內容。本課題將結合具體課例,研究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的不同環節、不同課型、不同組織形式的教師的指導策略。

  6.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生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的研究

  評價問題是制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實施的瓶頸。如何透過評價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如何用質性評價手段來客觀、公正地描述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狀況?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實施必須解決的問題。評價系統主要包括評價指標、評價標準、權重分配以及評價方法和要求等。其中,以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尤為重要。本課題將研究借鑑國外相關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並結合我國具體學校的實際制訂相應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並在實踐中不斷修改和完善,為進一步構建符合我國實際的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提供參考依據。

  7.農村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途徑的研究

  農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與實施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推廣的難點,也是“十一五”期間國家要研究的重點。由於許多客觀原因,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農村學校步履維艱。但是,也有一些地區和學校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開發出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用生動的事實證明“農村不具備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條件”的觀點是錯誤的。學習和提升農村地區和學校的典型經驗,並積極探索適合不同農村地區特點的課程實施模式與方法,是本課題努力的方向。

  八、研究策略與方法

  本課題擬設以下子課題分別來進行研究: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現狀調查研究;

  2.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實施問題研究;

  3.學校有效實施課程的規劃與管理研究;

  4.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操作規範的研究;

  5.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設計的研究;

  6.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模式的研究;

  7.網路環境下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研究;

  8.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有效利用的研究;

  9.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有效指導策略研究;

  10.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生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的研究;

  11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研究;

  12.農村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途徑的研究;

  1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實施的研究;

  14.綜合實踐活動領域學分認定的研究。

  各實驗區可根據當地的研究基礎和課程實施現狀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子課題進行研究;也可以在保持和總課題研究思路和研究內容大體一致的情況下,自願申報符合當地需求的其他子課題進行研究。子課題申報一般以教研室(教科所)為單位,個別有特殊需要、又有一定研究基礎的學校可以申報課題實驗基地。

  本研究更多地關注學校層面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

  在具體研究方法上,採用如下方法: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個案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

  九、研究計劃與步驟

  研究思路:總課題要在全國各實驗區中,選擇不同學段、不同條件、不同型別的實驗校作為實驗基地,在每個點上進行深入研究,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實施操作細則及評價指標,取得經驗,以點帶面,區域推進;各子課題組分別就自己申報的子課題進行獨立研究;總課題為子課題提供指導、培訓,定期和不定期的組織設計、實錄、案例、論文等形式的評選活動和研討活動,給廣大實驗教師提供儘可能多的展示、交流和研討的機會,在研究的過程中不僅把課程的有效實施落到實處,同時也把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落到實處。

  第一、準備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課題申報、開題論證;

  各實驗區申報子課題,並通報子課題開題事宜;

  確定課題實驗基地校,並制訂實驗研究方案。

  第二、研究和實驗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2月)

  選取一些學校,探索學校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措施和具體實施及評價模式。

  選取資源包中的不同主題,探索該主題在不同學校利用當地資源開展活動的不同途徑和方法;同時,研究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活動每個環節的策略和評價方法。

  召開各種專題研討和培訓會。

  舉辦各種形式的評選活動。

  對各子課題進行中期檢查。

  組織實驗區之間交流考察活動。

  第三、總結交流階段(20xx年1月~20xx年10月)

  形成綜合實踐活動優秀案例和課例集。

  形成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管理和評價案例集。

  撰寫結題報告。

  課題結題驗收。

  十、預期成果

  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和評價研究總報告。

  各子課題專題研究報告。

  各實驗基地實驗報告。

  綜合實踐活動優秀活動設計集。

  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和評價研究系列論文。

  綜合實踐活動優秀案例集。

  十一、課題組構成

  本課題研究設立兩級研究組織:總課題組和子課題組。

  組長:田慧生 中央教科所副所長、研究員。

  副組長:王薇、馮新瑞 中央教科所副研究員。

  總課題組由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和各子課題負責人及實驗基地負責人組成。子課題組由子課題負責人和地方研究人員、教研人員、學校業務負責人等組成(報總課題組認可)。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11

  一、活動主題:

  走進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

  二、活動目的:

  1、透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對學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的興趣,讓學生懂得學習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和研究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的重要性。

  2、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究學習方法,提高自覺學習的能力。

  3、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瞭解歷史(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增強民族精神,培養組織能力和發揚團隊精神。

  三、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可分四個階段(即:活動準備、全班活動、小組活動、總結匯報)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

  活動前的準備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方面——對學生進行活動前的動員,老師給學生講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及活動中的要求。

  2、家長方面——讓家長了解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及意義,動員家長一同參加。主要考慮把全班四十多名的孩子帶出課堂,進行活動是有一定的困難。在家長委員會的積極配合下,向全班學生家長髮出了倡議書,立刻得到了家長們的贊同和響應。

  3、確定課題——經過老師和家長們的共同的探討,一致認為以“走進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為本次活動主題。

  4、活動地點——第一站:虎門“古炮臺”

  第二站:東莞“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館”

  5、活動形式——由班主任帶隊,全班學生以自願為原則,分成9個小組,選出小組長(即: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組長、紀律組長、生活組長、記錄員、資料員)人人擔任一個角色,負責一項工作。

  (第二階段)全班活動

  活動目的:引發興趣,激發學生對學習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及探究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的積極性。鍛鍊學生的自我組織和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第一次活動是一次全班性的實踐活動,全部活動行程經歷了10個小時。

  活動人員:

  學生、家長、教師(共計83人)

  活動地點:

  虎門“古炮臺”、東莞“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館”

  活動流程:

  1、第一站:虎門“古炮臺”

  透過參觀“古炮臺”,學生們對“古炮臺”的歷史(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認識,並在“古炮臺”的現場拍照了照片。

  2、第二站:東莞“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館”

  透過觀看星座的演示,又親自動手操作一些物理(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實驗,引發了極大的興趣及好奇心,收集到了有關科技資料。

  3、交流彙報

  (1)舉辦以“走進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

  教案)”為主題的隊會活動,以小組為單

  彙報參觀活動的體會和收穫。

  (2)舉辦以“走進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為主題的專題板報,展出學生在活動收集的資料和拍攝的照片。

  4、由老師對本次實踐活動進行點評,並指導下一階段的實踐活動。

  (第三階段)小組活動

  活動目的:圍繞實踐主題選擇一個內容,嘗試研究學習的方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小組合作的精神。

  結合學校的“科技節”,把第一次的實踐活動進一步引申。第二次活動是以小組為單位繼續實踐活動,活動時間為一個月。

  活動流程:

  1、在第一次活動的基礎上,各小組以“走進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為主題,提出問題,確定本組的研究的內容。

  2、各小組成員分頭查詢資料;

  3、小組交流,整理資料;

  4、舉行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知識競賽;

  5、製作《科技小報》;

  6、開發家長資源,舉辦科技小製作講座(臘葉標本製作、小生態瓶標本製作)。

  (第四階段)總結匯報

  活動目的:

  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學會歸納總結,交流研究學習的方法幾學習收穫,實現學習研究成果的共享。

  大概經歷了兩個半月的時間,學生們對自己選擇的研究的內容,透過不同的途徑和方法收集到了有關資料和資訊,並進行了整理,編寫了《科技小報》。最後階段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彙報交流,在彙報過程中,人人擔任角色。

  彙報交流內容:

  1、小組總結:每個人一個題目談收穫;

  2、全班總結:小組代表發言;

  3、展示收集的資料及科技小報;

  4、評選優秀活動小組及優秀作品;

  5、舉行頒獎儀式;

  6、老師對本次實踐活動進行全面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12

  20xx年2月到3月,我們班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金鳳宜居環境調查》綜合實踐活動。活動前及過程中,我們進行了宜居環境的相關知識學習,也對金鳳鎮鎮容鎮況作了瞭解,開展了調查交流活動。活動進行了寒假自主調查和街道問卷調查共兩次,參觀了三耳集團公司石雕園和上邦高爾夫國際社群。透過活動我們認為金鳳鎮的居住環境是優秀的,但也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追求高品質的宜居環境。現在具體報告如下:

  一、關於調查主題

  重慶直轄後,金鳳鎮一直以來致力於打造宜居城鎮,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鎮內有美麗的海蘭生態旅遊區是‘宜居金鳳’的一個重要載體;有上邦高爾夫國際社群,歐式風情的建築群十分漂亮;蓮花席農民新村,是“宜居金鳳”的另一道靚麗風景。20xx年金鳳鎮成為了“重慶十佳宜居”小城鎮。在未來金鳳鎮為營銷宜居景觀,建設宜居城鎮,將進一步加快高品質宜居小城鎮建設步伐。而20xx年重慶主城正式邁向“外環時代”,作為九龍坡區西部新城發展的九鎮之一的金鳳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家鄉的變化日新月異,人居環境將更美好。

  作為新一代金鳳人,立足本鎮宜居城鎮建設的發展實際,我們能透過居住環境的調查,感受家鄉的可喜變化和生活的美好,讓我們從小學會熱愛家鄉,立志建設好家鄉,善於創造美好生活。開展本次綜合實踐活動也能培養綜合性學習能力。

  二、關於活動目的

  1.透過本次綜合實踐活動了解本鎮現有居住環境的狀況,全面感受“宜居金鳳”理解當代生活的美好。

  2.透過對家鄉居住環境的調查,多角度理解宜居概念,提升高質量的居住意識。寫出調查報告。

  3.透過對家鄉居住環境的調查實踐,尋找解決當前宜居環境中主要矛盾的措施,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活動中關注家鄉的發展,培養熱愛家鄉、學習建設家鄉的良好品質。

  三、我們的調查方法

  1、蒐集資料(報紙、書籍、居民區、網路等)

  2、實地考查(環境、設施、衛生、空氣等)

  3、問卷調查(居民、路人、工人等)

  4、小組討論、分析

  5、整理材料、總結成果

  四、組員分工情況

  攝影錄影:汪祉佚 吳玉婷 王暢

  第一次調查學生獨立自主完成。

  第二次調查在學習後重新選定調查內容,分組活動。

  參觀三耳集團《石雕園》,分組行動,教師帶隊。

  參觀上邦高爾夫國際社群,分組行動,教師帶隊。上邦高爾夫會所指導教師。

  五、調查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認識準備階段

  1、學習活動方案,明確活動目的任務。

  2、對比學習:四川民居特色與現代宜居城鎮相關知識。

  3、完成活動分組,確定調查訪問內容。全班45人,共分6個大組,組長分別是郭茜(8人)、宋超(8人)、王文曉(5人)、宋丹(8人)、王暢(8人)、張天瑞(8人)。

  第二階段:調查訪問階段

  1、完成寒假調查問卷,對普通居民居住環境進行調查,自定室內外居住環境調查問卷,每生至少完成5份。

  2、2月底收集普通居民居住環境調查表,總結經驗,修訂問卷。

  3、3月初上街廣泛調查金鳳鎮居民居住現狀情況,瞭解當前居住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和居民的迫切期待是什麼。

  4、3月初採訪政府工作人員,明確直轄來政府是如何建設宜居金鳳的,取得了哪些成績,今後還有些什麼舉措。

  5、3月初參觀訪問上邦高爾夫國際社群,感受歐式建築高品質居住環境。

  第三階段:分析總結階段

  1、小組活動總結,完成實踐活動報告及記錄。

  2、修改調查報告,寫宜居環境小論文。

  3、活動全面總結,進行新聞報道,整理活動全過程資料。

  六、調查結果及建議

  透過 3月3日的最後調查和參觀訪問,我們全班共完成有效調查問卷45份,調查表135份,活動總結12份,調查報告10個,習作21篇,小論文11篇。整個活動過程記錄的圖片有213張,影片33個。

  經過調查研究我們分析如下:

  “重慶十佳宜居城鎮”當之無愧

  縱觀金鳳全貌,“宜居金鳳”的生態風情如詩如畫,海蘭雲天度假區裡三五成群的遊客,或是在海蘭湖泛舟,或是賞花踏青;更多的賓客,則換上了泳衣,紛紛湧進“紅酒湯”、“人參池”……在溫泉城內,洗去疲憊,放鬆心情。緊鄰的上邦國際高爾夫運動休閒中心,同樣在遊客的瀟灑揮杆中,演繹著自己的熱鬧……她空山新雨,湖光山色;鳥語花香,山清水秀;翩翩金鳳,瑤池瀲灩。她素有都市後花園、“天然氧吧”的美譽。美曰生態,名曰宜居,立足於現代農業和生態旅遊的基礎優勢,金鳳鎮著力打造著我市的生態重鎮、旅遊強鎮、宜居名鎮。這就是這個青山綠水中的小城鎮獲得“重慶十佳宜居城鎮”的真正原因。

  10多年來全鎮人民為了打造生態宜居城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鎮政府領導曾經誓言“對子孫後代負責,我們一定要保住青山綠水,保護金鳳‘天然氧吧’、‘綠色明珠’的生態招牌。”

  由此,我們不得不幸福地說宜居家鄉真好!

  七、存在的問題

  但結合實地考察和問卷調查,我們發現金鳳的宜居“八字真言”還是有不足。“綠、秀、豐、安、捷”雖無懈可擊,“裕、淨、齊”三字來看,還不能達到居民小康生活的需求。

  下面是我們調查問卷分析所得:

  調查顯示,82.2%的人認為自己居住環境最大的汙染是垃圾,53.3 %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飲用水不好。當然我們看到鎮上正在鋪設飲用水大管道,政府正在解決水的問題,但這說明宜居的“淨”字做好應改善飲水設施,加大垃圾和汙水的處理力度。從經濟富裕度、社會文明度以及防火、娛樂、健身等公共設施來看白分比也低,說明“裕”和“齊”也需完善。

  從大家的寒假自主調查和日常觀察所見,我們還發現多數農村居民居住環境的優美度、居住文明度、經濟富裕度還要大力提高。從房屋建築來說,農村民居大多盒子裝,不美觀,無個性,缺少文化內涵,更無民族特點和地域風情。

  那麼針對以上情況,我們有以下建議向鎮政府提出:

  1、繼續完善飲用水工作,且儘早。

  2、處置好生活垃圾:堅持一日兩掃,增加環衛工人。多宣傳教育居民保護好環境,不亂扔亂倒,同時於街道兩側增設垃圾箱。每個星期清洗一下公路,減少空氣中的灰塵。

  3、投入建築設計技術經費,建立現代民居設計圖紙庫,免費提供給建房戶,向居民進行獎勵性補貼,居民集中地區統一規劃建設有地域風情、文化內涵的現代民居。

  4、不斷髮展經濟,提高富裕度;發展好文化建設,提高文明度。發展傳統建築雕刻藝術,在我們傳統優秀文化的基礎上,中西合璧,使宜居環境達到最佳效果。使全鎮居民都能享受像上邦高爾夫國際社群裡一樣的漂亮的高檔別墅,使金鳳宜居環境向高品質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