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熱點素材(精選11篇)

2022年最新熱點素材

  2022年最新熱點素材(精選11篇)

  2022年新聞大事件有哪些,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年最新熱點素材(精選11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點素材1

  堅持依法依規,正義決不會缺席

  今天,江蘇省相關部門釋出了“豐縣生育八孩女子”事件的調查結果。還原真相、回應關切,嚴肅追責、伸張正義。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決不會缺席!越是迷霧重重,越需要詳盡的調查和權威的聲音。連日來,全社會對“楊某俠”的同情和關切,是真切地希望透過徹查,讓真相大白於天下,讓受害者得到救助,讓違法犯罪者得到依法懲處。維護公平正義,是人們的共同期盼。

  調查“豐縣生育八孩女子”事件的過程,是用法治和公正將問號拉直的過程。這一事件歷時久,牽扯麵廣,需要一步步抽絲剝繭,用清晰的事實說話。吹散一層層陳年迷霧,才能抵達真相。

  “豐縣生育八孩女子”事件關乎個體權利,關乎世道人心,更關乎法治尊嚴。必須把它納入法治軌道,展現法的精神,彰顯法的力量。用事實還原真相,這是調查的立足點;用追責撫慰人心,這是調查的落腳點。值得肯定的是,在整個過程中,無論對有關責任人員嚴肅追責,還是對有關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嚴懲,都突出了“法治”二字。

  “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在全面依法治國向縱深推進的今天,堅持人民立場,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這是法治社會的題中之義。依法調查處理“豐縣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讓當事人感受到法治的力度和溫度,讓全社會看到依法治國的實效,這就是正義和法治的力量。我們同樣希望,在社會主義法治的陽光下,類似的悲劇不再重演!

  熱點素材2

  今年中央一號檔案,這些亮點值得關注!

  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印發。這是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9箇中央一號檔案,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馳而不息重農強農的堅強決心,為廣大農民群眾送來了政策春風和民生禮包,滋潤著農村大地的廣袤田野,催發了農業生產的勃勃生機。

  “三農”向好,全域性主動。從容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必須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觀察今年中央一號檔案,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明確紮實有序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項重點,凸顯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總體看突出了年度性任務、針對性舉措、實效性導向,既具體又務實,有利於更好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糧食是社稷之本,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始終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中央一號檔案對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尋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今年是實施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的第一年,“米袋子”省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要保面積、保產量。無論是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還是建高標準農田、抓黑土地保護,不斷提升耕地質量,確保糧食產得出、供得上、供得優,或是圍繞政策保本、經營增效做文章,構建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扶持政策體系,發展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真正把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落到實處,讓農民種糧能獲利、多得利,敢種糧、種好糧,我們才能持續提升糧食供給保障能力,把糧食安全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農”工作重心已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時代抓“三農”工作就是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而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當前,部分脫貧地區群眾收入水平仍然較低,脫貧基礎還比較脆弱。中央一號檔案提出“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可以說非常具有針對性。一方面要抓好鞏固,比如,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脫貧縣、脫貧人口“扶上馬、送一程”;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支援力度,讓脫貧群眾“穩得住、能融入、能致富”。同時也要抓好拓展,比如,補上基礎設施、技術、營銷等短板,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發展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養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務業,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始終把產業就業幫扶作為著力點,促進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脫貧群眾生活就能更上一層樓。

  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如今,不少村莊改廁改水、修路通渠、植綠增景,“環境美”攜手“生活美”來敲門,農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各地自然地理、風土人情各異,發展階段不同,持續推進鄉村振興,還是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不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做法,不走個別地區盲目合村並居、大拆大建“一刀切”的老路。尊重鄉村發展規律,多聽農民意見,讓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才能真正把好事辦到農民的心坎上。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於脫貧攻堅。打好這場持久戰,做好這項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總動員,部門和地方齊發力。把黨管農村工作的政治優勢進一步轉化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動力,以更加集中的支援、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精細的工作,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紮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突出實效改進鄉村治理,我們一定能把鄉村建設得更好,為廣大農民創造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

  熱點素材3

  “一墩難求”,冰墩墩為啥這麼火

  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後,冰墩墩火了。在很多奧運特許商品店裡,冰墩墩的擺件早已賣光下架。大年初五,很多人凌晨就來到北京王府井的特許商品旗艦店門口排隊等候購買手辦盲盒和毛絨玩具,但仍然有人“凍成冰墩墩,也沒搶到冰墩墩”。已經搶到的人表示:“有‘墩’在手”真幸福。更多人感嘆:實現“冰墩墩自由”太難了。

  一“墩”難求,正是冰雪經濟火爆的生動縮影。線上線下斷貨,玩偶擺件鑰匙鏈全都買不到,商店臨時限流並實行限購,無不體現出冬奧會吉祥物的超高人氣。冰墩墩呆萌可愛的外形,酷似航天員的獨特設計,本身就讓人們愛不釋手。而中國首次舉辦冬奧會作為一件極具紀念意義的大事,消費者為此爭相購買收藏也屬情理之中。加之“三億人上冰雪”目標的實現,使得冰雪運動擁有更多受眾,冬奧周邊也獲得更多青睞。當然,奧運會官方紀念品向來是稀缺資源,況且北京冬奧恰逢農曆新年,春節假期工廠休假、供應不足的現實也客觀上增加了這種稀缺性。

  作為冬奧文化的傳播者、中外對話的使者,冰墩墩不僅備受國人寵愛,而且還受到外國友人的追捧。在中國,人們將冰墩墩作為創作素材,透過圖畫、剪紙、攝影等各種方式頻頻“出鏡”,為冬奧代言。與此同時,從日本記者開啟“爆買”模式並在節目中熱情介紹,到捷克運動員在vlog中“秀恩愛”,再到摩納哥親王請求工作人員再給一個好回家送給兩個孩子交差,冰墩墩在國際場合的每一次亮相,都在向世界展現北京冬奧的周密籌備,向世人傳遞中國人熱情好客的文化傳統。

  有網友關注到: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盼盼,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福娃晶晶,再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冰墩墩,熊貓又一次成為吉祥物。的確,作為中國國寶,大熊貓可愛的外表在世界各地俘獲了大批粉絲。此外,它也被寄予了多樣的文化象徵,比如,黑白兩色符合陰陽之道,溫和樣態堪當“和平使者”,大熊貓逐漸成為國家形象的代言,成為文藝創作、對外傳播的不盡源泉。作為最具識別度的文化形象,熊貓能夠跨越語言代溝,直擊人心。而創意團隊的差異化設計,更讓熊貓再次大放異彩。

  近來,冰墩墩胖乎乎的身子被卡在門裡、攥拳抖去身上的雪、冬奧會開幕式上開心溜溜滑等影片動圖火遍全網,甚至登上熱搜,不斷強化大眾對吉祥物的鐘愛之情。實際上,從1968年格勒諾布林的第一個冬奧會吉祥物至今,吉祥物逐漸化靜為動,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卡通形象,而是以捕捉有趣場景、利用動畫影視等方式呈現更符合受眾關注的產品,併成為一個可供互動的擬人表達、彰顯創意的奧運IP。透過各種媒介進行二次傳播,吉祥物也更加深入人心。

  同樣的中國熊貓,不同的中國故事。1990年,在“亞洲雄風震天吼”的歌聲中,熊貓盼盼走進千家萬戶,寄託了中國體育摘金奪銀的盼望,更代表了對中國人民對和平與友誼的期盼。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共同喊出的“北京歡迎你”,正是展示中國、擁抱世界的凝練表達。而冰墩墩除了象徵強壯健康的體質、敦厚和善的精神外,更以冰晶外殼、彩色光環彰顯科技感與未來感,以熊貓角色凸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向世人呈現更加自信、更加多彩的中國,連線起各國人民一起向未來的深刻認同。

  從跟隨嫦娥五號登陸月球,到陪伴中國探險者徒步遠征“難抵極”,冰墩墩的腳步也在不斷突破極限。我們期待,在獲獎運動員的手中,在社交平臺的介面上,在人們生活的日常,冰墩墩的陪伴成為奧林匹克歷史上不可磨滅的印記。

  這正是:人見人愛熊貓,扮靚多彩冬奧。

  熱點素材4

  育兒假“聽起來好、休起來難”,癥結在哪?

  去請育兒假,公司以暫未執行為由不準假;想要休假,被告知需提前4周申請、證明家裡無人帶娃;單位出臺請育兒假流程,礙於工作壓力並沒有人真的休假……近日,一些地方的群眾在網上反映育兒假休假難。如何讓生育支援措施落到實處,引發網友關注。

  新版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規定,國家支援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父母育兒假。去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透過《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明確落實產假制度和生育津貼,探索實施父母育兒假。目前,全國至少有25個省份完成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多個省份新設育兒假,假期天數集中在每年5至15天,有的還明確休假期間工資、獎金、福利與在崗職工同等待遇。可以說,從國家層面的政策引導,到地方鼓勵生娃的措施激勵,更完善的生育支援制度體系正在逐步構建。

  不過由於種種原因,養育成本高,有時間生娃、沒時間帶娃等等,還是不少年輕父母的煩心事。具體到育兒假上,在已出臺相關支援政策的省份,尚存在用人單位不配合,嬰幼兒父母不敢休等情況。有企業坦言,現在婚假、產假都在延長,加上新增的育兒假,企業的人力成本越來越高。而勞動者因為擔心失業、或者崗位被他人頂替,往往不會主動提出休假。能否透過制度槓桿的撬動,在有效減輕企業單位人力成本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父母休假育兒的後顧之憂,可以說是解決育兒假“看起來好、休起來難”問題的關鍵。

  各地網友反映育兒假執行問題。

  客觀地看,育兒假目前更多是以鼓勵性政策的形式存在。雖然部分地方以督辦、監察等形式,監督相關企事業單位執行休假制度,但從長遠計,推動育兒假真正落地,還有賴於相關部門形成政策聯動,出臺更全面、更有針對性的配套措施。無論是對於執行育兒假政策的用人單位,透過生育保險減半徵收、稅費減免等方式進行激勵,還是強化生育津貼來平衡國家、企業、個人生育成本的功能,逐步完善最佳化生育保障制度,構建好休假成本分擔機制,讓包括育兒假在內的生育休假制度可落地、能推動、易執行,相關休假才能為更多符合條件的家庭申請、享用,被更多企業接納、執行。

  育兒假備受關注,真實反映出公眾的育兒顧慮,同時也折射了大家對於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期待。如研究者所言,激發生養意願是一個需要全社會理解並參與的系統工程。除了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務,加強稅收、住房等支援政策,推進教育公平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保障女性就業合法權益等舉措也同樣重要。應當看到,打好最佳化生育政策的組合拳,提升的是家庭發展能力,增加的是願意生、養得起、養得好的社會信心,促進的則是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億萬家庭和諧幸福。從這個角度而言,政府加碼政策支撐,有利於引導企業消除隱形障礙,強化社會互助支援,不斷營造育兒友好環境,更好地鼓勵生育。

  不久前陸續閉幕的省級兩會上,各地紛紛發力,透過最佳化生育政策、降低撫養成本,給予生娃養孩的家庭更多溫暖和關愛。進一步促進相關惠民政策與生育政策有效銜接,我們一定能切實降低生育、養育、教育等各項成本,幫助更多父母解決好育兒假難落實等實際困難,在推動釋放生育政策潛力中,有效增強社會整體活力。

  熱點素材5

  為勝利者喝彩、為失利者鼓勁,也是最美的獎牌

  徐夢桃在高手雲集、競爭激烈的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決賽中勇奪金牌,為中國女隊實現該專案冬奧金牌“零的突破”;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決賽中,蘇翊鳴一飛沖天,成為這個專案冬奧會歷史上最年輕的金牌獲得者;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中,谷愛凌摔倒後絕地反擊,再收穫一枚寶貴銀牌……北京冬奧會賽程過半,後半程賽場上中國冰雪健兒的堅持和突破給觀眾不斷帶來驚喜和感動。

  摘金奪銀的時刻,傳遞著激情和夢想、展示著勇氣和精神。當武大靖激動地說“這四年經歷得太多了,圓夢了”,當第三次參加冬奧會的範可新在賽後親吻冰面,當徐夢桃焦急地向身邊人反覆確認“我是第一名嗎?我真的是第一名嗎”,類似的場景頻頻讓網友熱淚盈眶。冬奧盛會,是所有冰雪運動員不斷向夢想進發的終極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每一次挑戰極限、突破自我,每一次不畏強手、敢於拼搏,每一次全力以赴、勇往直前,都激揚起直抵人心的奮進力量。

  奧運會從不缺少激情澎湃的瞬間,但競技場上沒有常勝將軍,直面失誤和失敗也構成了奧運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團體比賽後,賈宗洋哽咽地說:“我選擇的是我最有把握的動作,這四年來我每一天都在練它,但落地那一刻,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控制不住,我不知道……”眼看著賈宗洋失誤自責,隊友徐夢桃衝上去抱住了他。齊廣璞曾在比賽中摔出腦震盪,一次意外導致賈宗洋左腿3處粉碎性骨折,平昌冬奧會結束後徐夢桃兩個膝關節都做了手術,但即使遍體鱗傷他們都不曾失去再戰的勇氣。無論是團隊拼搏還是獨自上場,無論是身經百戰的老將還是初出茅廬的少年,運動員身上閃耀的永不放棄、為夢想堅持的豪情與信念,都值得人們送上掌聲和敬意。

  “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與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體育賽場精彩表現的背後,匯聚的是無數的汗水與淚水,是一次次失誤後的重整旗鼓。將失誤化作前行的動力,成功的碩果才會更加香甜。從06年都靈冬奧會在終點前摔倒無緣奪冠,到此後3屆冬奧會鎩羽而歸,再到本屆奧運會夢想成真,36歲的美國選手琳賽·雅各貝利斯將一次次失誤化作前行的動力,最終站到最高領獎臺。同樣從坎坷、失敗和挫折中奮起的金博洋,創造了男單短節目和自由滑的個人賽季最佳成績,將最好的自己呈現在了北京冬奧會賽場。

  面對挑戰互相激勵,面對失利相互鼓勵,從另一個層面展現著體育的魅力。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後,當現場所有觀眾都在為創造歷史的谷愛凌歡呼時,谷愛凌與銅牌得主瑪蒂爾德·格雷莫一起向出現失誤的法國運動員苔絲·勒德送去安慰。(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尋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賽場上追求勝負,賽場下惺惺相惜,在一次次交流互動中增進感情,在和平競爭中團結一心,彈奏出優美和諧的友誼樂章。北京冬奧會搭建了展現冰雪運動魅力的最佳舞臺,更讓“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愈加璀璨生輝。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顧拜旦曾說:“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凱旋,而是奮鬥”。奧運賽場上精彩的賽事仍在繼續,觀眾在熱情參與的同時,以更加理性和包容的心態看待運動員的得失,為勝利者歡呼,也給失利者鼓勁,這何嘗不是屬於所有人最美的獎牌。比賽總有輸贏,人生也有起落,掌聲和喝彩送給每一位為夢想拼搏的運動員,也要送給每一個在挫折中奮起的自己。

  這正是:輸贏勝負乃常事,挫折失利猶奮起。

  熱點素材6

  佔春節檔票房“半壁江山”,新主流電影崛起了嗎?

  “好燃!”“向英雄致敬!”“人物群像拍得太好,被驚豔到了!”“現實主義小人物的題材太動人了,看得熱淚盈眶熱血沸騰!”……翻看影評不難發現,2022年春節檔中的一些新主流電影表現優異,叫好又叫座的同時也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國家電影局資料顯示,春節長假7天全國電影票房突破60億元。其中,《長津湖之水門橋》《奇蹟笨小孩》《狙擊手》3部新主流電影成為熱門。截至大年初六,《長津湖之水門橋》以25.28億元領跑票房,而3部新主流電影的市場佔比達57.38%。優異的票房表現,既是電影市場的熱度,也反映出觀眾對新主流電影的歡迎度。

  有質量才能有分量。觀眾對新主流電影給予不低的評價,充分說明“叫好”與“叫座”之間是緊密關聯的。今年春節檔,不僅有《長津湖之水門橋》這樣透過具體戰事再現長津湖戰役大背景的,也有《狙擊手》這樣以遭遇戰小切口表現抗美援朝戰爭大主題的,還有《奇蹟笨小孩》這樣講述普通人奮鬥故事的,不同審美喜好的觀眾都能找到自己中意的題材。不僅如此,很多觀眾還自發撰寫推薦影評,與電影相關的話題常常出現在各大熱搜榜單。只要質量好,就能有口碑,靠著口口相傳的好口碑,優質影片可以不斷擴大影響力。

  更為重要的是,新主流電影正在不斷獲得全社會在價值觀上的認同,產生凝聚人心的力量。新主流電影敘說的故事、傳遞的價值,正是時代最需要的正能量、主旋律。無論是深挖歷史題材,還是凸顯現實關懷;不管是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表現志願軍戰士的英勇品質,還是展現新時代中國人民尤其是普通人、年輕人昂揚奮進的精神風貌,新主流電影透過電影敘事與觀眾進行精神交流,用文藝的力量溫暖人、鼓舞人、啟迪人,激發每一箇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

  近年來,我國電影產業持續發展,精品佳作不斷湧現。特別是不少新主流電影一再實現票房口碑的雙贏,不斷成為“現象級”。從大製作大場面的《戰狼》系列、《紅海行動》,到聚焦個體故事的《守島人》《中國機長》,再到集錦式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等等,優質的新主流電影題材、風格或有差異,共同點都是以創新的手段講述動人的故事,從歷史和現實中找尋時代的脈動與心靈的共鳴。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銀幕數最多的國家,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機會很多、競爭也不少,新主流電影仍需在創新中謀發展。能不能滿足時代的新發展新要求,能不能契合人民群眾對文化藝術的新需求新希望,能不能實現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有機統一,決定著新主流電影的未來。期待更多新主流電影講好中國故事,更好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不斷推進中國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

  這正是:主流電影出高招,開創敘事新風潮。若要叫座又叫好?提升品質是王道。

  熱點素材7

  不願倍速播放,這部劇為何老少通吃?

  春節假期結束了,開年大劇《人世間》的熱度卻持續居高,延宕出一股溫暖的新春氣息。這部現實主義力作,以北方某省會城市的周家三兄妹為視角,回溯50年來的中國百姓生活史,展現改革開放等重大歷史事件。上至祖輩父輩,下至90後、00後,不少觀眾看得如痴如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冒著煙火氣的新劇。

  周姓一家的兩代人,是大時代的微型縮影。父親周志剛在西南參加“大三線”建設,長子周秉義響應國家號召成為第一批下鄉知青,二女兒高材生周蓉隨詩人丈夫遠赴貴州鄉村,家裡留下小弟周秉昆與周母相依為命。歷經知青返程、國企改革、經商熱潮等重大事件,無論沉浮起落,無論志向如何,他們一直在平凡的歲月裡相互扶持,共同前進。《人世間》的格局之大,在於它內蘊一種史詩般的張力:每個人在刻寫人生軌跡、承擔家庭責任的同時,也與時代歷史共鳴共振,以堅韌的品質和溫情的氣質,形成對縱深時空的鮮活註解。

  不少觀眾表示:看《人世間》不願倍速播放。這必須歸功於敘事的紮實與踏實、人物的充實與真實。全劇既不懸浮於真實生活之上,也不刻意迎合觀眾喜好、給角色貼上討喜的“人設”標籤。那些低微但不卑微、庸常卻不庸俗的人物,那些存在這樣那樣弱點的角色,以最貼近生活的表演打動人心,像極了我們的左鄰右舍、家中長輩。此外,流暢的鏡頭、考究的服化道、真實的故事情節,將中老年觀眾拉回青春時光;而紮實嚴謹的劇本、精良的製作、“神仙打架”般的演員演技,也為眼光挑剔的年輕觀眾帶來清新的審美體驗。不煽情不爛俗,即便是從前的人和事,在今天也能散發出別樣的魅力。

  《人世間》吸引不同年齡段觀眾的深層次原因或許在於,它以“日子是怎麼變好的”為故事的內在邏輯,為觀眾呈現出一種進化的、向前的、湧動的生命活力。它符合文藝創作的敘事邏輯,更符合普通人的生活邏輯。即便是遭生母拋棄、後來成為單身媽媽的苦命人鄭娟,也不放棄對於美好愛情的神往;周秉昆口中的“覺得苦嗎?嚼嚼自己嚥了”,為苦難人生提供了情緒出口。的確,日子往往是日復一日的踏實勤勞中,在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中,在抽丁拔楔的韌勁中,變得一天比一天好。當影視作品不再故作深沉、矯揉造作、憑空杜撰,而是迴歸精良標準、德性維度、平民視角,這些溫暖而不失崇高的生活智慧,這些中國人代代相傳的價值觀,最能跨越年齡的隔閡而沁入人心。

  儘管時代變遷,周家人身上的情義卻始終未變。大哥畢業後從政,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中歷經沉浮,卻始終保有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情懷;一直紮根底層的周秉昆一片痴心,為“死刑犯的寡婦”隱瞞秘密……所謂“情”,是在艱苦蒼茫的歲月中常懷悲憫;所謂“義”,是甘替他人承擔風險的善良意志。“人世間”,歸根到底還要回到“人”身上,回到人與人樸素的主體間關係上。如果說時下很多人患上了“城市孤獨症”,《人世間》裡淳樸真摯的集體“情義”,恰恰是對這種孤獨感的最好撫慰。

  想知道日子是怎麼變好的,不妨看一看《人世間》。於小家而言,是每位親人同甘共苦的一茶一飯;於國家而言,是每個建設者篳路藍縷的一磚一瓦。導演兼總製片人李路說,“它能讓年輕的觀眾明白,我們如今的美好生活是怎麼來的,如何來之不易。為什麼當時我們國家一窮二白,現在卻能發展得如此繁榮。”也如小說作者梁曉聲所言,生活變好了,更要看看從前。憶苦思甜,溫故知新。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來如風雨,去似微塵。願我們懷揣著質樸的熱情,在生活世界裡,溫暖前行。

  這正是:周氏好兒女,情親五十年。此心繫家國,悠悠人世間。

  熱點素材8

  讓我們一起向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的新年賀詞不同以往。開篇並未寫“實”敘“事”,而是審“時”觀“勢”。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拉開“回首這一年”的時空序幕。正因如此,從年頭到年尾,你我所有的付出、奉獻、收穫,都擁有了創造歷史的價值,也終將被歷史銘記。

  時勢造英雄。這一年,有很多難忘的中國聲音、中國瞬間、中國故事。“無數平凡英雄拼搏奮鬥,匯聚成新時代中國昂揚奮進的洪流。”習近平主席的話展現了中國人的精神主動,揭示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的真諦:欣欣向榮為果,堅韌不拔才是因。

  “經千難而百折不撓、歷萬險而矢志不渝。”習近平主席說,七月一日,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感慨系之。聽到這裡,不禁聯想到72年前的開國大典。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歷史征程風雲激盪。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習近平總書記曾借用莊子名言表達對偉大事業的崇敬與責任。今天,他又以“致廣大而盡精微”,表明對事業的定力和耐心。

  再過一個多月,中國將為世界奉獻一屆奧運盛會。習近平主席在賀詞中宣告:“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

  “讓我們一起向未來!祝福國泰民安!”習近平主席充滿希望的話語,展現了中國人民追求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崇高理想,表達了中國人民共克時艱、共創未來的堅定決心。

  選自2022.1.1新華網《“讓我們一起向未來”——聆聽習近平主席2022年新年賀詞》

  素材解讀:

  每年的這個時候,全國人民都會準時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新年賀詞。從“國家盤點”中觸控生活的溫度,於字裡行間找尋奮鬥的身影,在溫暖的話語裡獲得心靈鼓舞。聆聽賀詞,我們能讀出中國智慧,能聽到中國態度,能看清世界前景。大家也從影片中努力分辨著,書架上的照片上新了沒有。那是“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寫照,也是“時間都去哪兒了”的答案。

  角度一:憧憬未來團結奮鬥

  “經千難而百折不撓,歷萬險而矢志不渝。”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使我很敬佩。我們就要做一個這樣的人,不畏艱險,英勇向上,樂觀面對困難。這就是中國人的精神,中國人的力量,中國人的堅強。奮鬥之外還有團結,團結一心才是力量,才能使祖國更加強大與富強,才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一起努力起來!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角度二:憶往昔,數今朝,懼是風流人物

  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新年賀詞,內心久久不能平復——句句都是黨對於人民的錚錚誓言,句句都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憶起近代中國,革命英雄們挺身而出,挽大廈於將傾,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如今我們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只有築牢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發揚艱苦奮鬥的實幹精神,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22,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因為我們都是不平凡的中國人!

  角度三:努力學習不負韶華

  爆竹聲中一歲竹,春風送暖入屠蘇。在這新的一年裡,我聆聽了習近平主席的新年賀詞,回顧了2021年中華民族的奮鬥與努力。奮鬥者的身影歷歷在目,為我們樹立了前進的標杆。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努力學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勇爭先,不負美好中國,不負青春韶華。

  熱點素材9

  低端學習是標準配置,高階學習都是自定義配置

  近來,大齡考研又成了熱點議題。在社交媒體上,一個女孩寫下母親45歲考研上岸的故事,引發網友關注。與此同時,一些“大齡”考研生也走進公眾視野。對此,有網友覺得生活本就不易,中年人這是在加劇內卷,跟年輕人搶研究生名額;有人則覺得這位母親很勵志,是獨立女性的典範,人就該不服輸、不服老,有夢就去追。

  2005年,金庸先生在81歲高齡時獲得劍橋大學榮譽博士的情況下,還能按部就班申請劍橋大學的碩士,並於2006年完成碩士論文,2007年獲得哲學碩士學位。老人家這還嫌不過癮,於2010年完成博士論文《唐代盛世繼承皇位制度》,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耄耋之年的金庸先生尚能有如此活力,踐行“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45歲的母親讀研,又有什麼不妥呢?

  選自2022.1.07中國青年報《“大齡”考研生被熱議高等教育不只屬於年輕人》

  素材解讀:

  教育與學習不僅是年輕人的“專利”,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必須的。在不斷革新的社會中,終身學習是讓人保持競爭力和清醒頭腦的方式,也是人之為人的巨大樂趣。當越來越多的人不再被年齡、性別、身份禁錮,為知識、為理想、為更好的平臺、為能創造更高價值的工作去學習提高的時候,個體的微光就會匯聚成群體的力量,進而拓寬社會的維度,促進社會的流動性,釋放更多的機會。

  角度一:為學應須畢生力,攀高貴在少年時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81歲的學霸奶奶薛敏修取得本科學位,成為一位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與薛奶奶相比,我們青春正當時,更應該將學習與進取當作自己人生的兩大重要主題,做學問時須盡全力,勿讓美好時光蹉跎。

  角度二:衝破困境

  人的一生,都在奔跑。網上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她雖然已82歲高齡,但仍不忘記學習,她用自信活出了精彩人生。現在的年輕人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困境——沒有時間學習。緊張的工作,生活的壓力,很少有人重新拿起書本來閱讀。但是時間都是擠出來的,用零碎的小憩時間看書,是一種生活的樂趣,更是對生活的一次挑戰。只要有一顆學習的心,什麼時候都為時未晚,什麼時候都恰如其分。讓我們拿起書,在這個奮鬥的時代學習吧!

  角度三:緊跟時代,終身學習

  我國著名的“力學之父”“應用數學之父”錢偉長,36歲學力學,44歲學俄語,58歲學電池知識,他曾說:“不要以為年紀大了就不能學東西,我學計算機是在64歲後。”可見,年齡並不是學習的攔路虎,學與不學只在想與不想之間。學習伴隨終生,學習能讓我們增長知識、提高本領,緊跟時代發展,適應社會需要。因此“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並無止境,我們終身都需要學習。

  熱點素材10

  叫賣聲裡的文化記憶

  街頭巷尾的叫賣聲是中國民俗文化中極具煙火氣的`場景和記憶。

  陸游寫“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是南宋深巷叫賣杏花的傘下風情。老舍寫國難家仇,“那最常聽到的電車鈴聲,與小販的呼聲,今天都一律停止。北平是在悲泣!”陸文夫記憶裡,舊時“阿要大白米唉”“阿要白蘭花啊”的姑蘇吆喝,是與苦難並行的市井生活場景。中國百姓生的抗爭、美的念想,在這一聲聲低吟淺唱裡代代延續。叫賣聲是較難傳承和保護的聲音文化遺產之一。它由舊時城市鄉間行商“自發口頭創唱”,功能性、場景性極強。叫賣聲裡,各地的城鄉風情也一一呈現。老天津衛叫賣、上海灘叫賣聲、太原市聲、紹興叫賣、南京吆喝……每一處城鄉都曾擁有獨具特色的叫賣聲,這是屬於本地的文化記憶。

  叫賣聲,見證著文明迭代、城鄉變遷,書寫和記述了中華民族樸素、積極、充滿生命力的生活哲學。善用巧用創新型的文化遺產保護理念、傳播視角、融媒體平臺及虛擬視聽技術,才能讓叫賣聲所代表的聲音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選自2022.1.15人民日報《叫賣聲裡的文化記憶(傳承之光)》

  素材解讀:

  叫賣聲是城市聲音文化遺產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漸成共識,各地越來越多的叫賣聲被列入非遺保護名錄。叫賣聲裡有著屬於本地的文化記憶,有著漂泊在外的遊子濃濃的鄉愁。

  角度一:叫賣聲是城市和人們共有的文化記憶

  街頭巷尾的叫賣聲,見證著時代發展、城鄉變遷,記述了中華民族樸素、積極、充滿生命力的場景及過去。我相信,老一輩人的心中一定會永遠留存著一份關於童年叫賣聲的記憶,任憑歲月流逝,它總是一直縈繞心間。

  角度二:叫賣聲溫暖著遊子的心

  記憶中最難抹去的便是家鄉那條小街上傳來的淳樸的叫賣聲。清晨,一個老奶奶提著大包小包坐在了街頭,一道含蓄而又不失溫柔的聲音便傳了出來,有許多遊人,不遠萬里而來,只為品嚐這豆腐腦。臨近中午,新的叫賣聲傳來,一群水果小販開始吆喝著售賣自己的水果了,那一聲聲的叫賣聲,有著那份農家獨有的樸實。作為當代的青少年,我們需要尊重這種聲音文化的傳承,因為正是這種聲音文化使得小街別有韻味,在人們閒暇漫步時,撫慰了遊子離鄉牽念的心。

  角度三:叫賣聲需要發揚傳承與創新發展

  我們在叫賣聲中感受鄉音鄉情,也在叫賣聲中感受不同地區的語言魅力。但隨著經濟的發展,街頭巷尾已經鮮少傳出充滿生活氣息的叫賣聲,這種聲音、歷史在人們的記憶中漸漸淡化。雖然叫賣聲是較難保護和傳承的聲音文化之一,但是我們不能就此遺忘,我們要利用網際網路、直播等手段繼續發揚和傳承下去,對這種聲音進行創新與發展,使這種聲音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

  熱點素材11

  讓青春綻放最美光彩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懷揣一腔熱血,劉宸應徵入伍,主動請纓到艱苦邊遠地區服役,實現自己衛國戍邊、歷練人生的從軍夢想;潛心科研的張建,參加“博士村長”計劃,投身脫貧攻堅戰場,創制出成熟的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為當地合作社挽回經濟損失300多萬元,用行動踐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誓言;站在東京奧運會賽場上,楊倩沉穩自信,憑藉穩定發揮屢次扭轉戰局,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首金,留下中國運動員的颯爽英姿……一個個年輕的身影活躍在各個領域,散發著蓬勃朝氣,讓人們看到了青春的強大能量。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每名“最美大學生”背後,都有無數的努力以及日復一日的堅守。心懷家國、心繫社會,這是他們不斷超越自我的動力來源,也是當代青年的精神寫照。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青年,在新時代的廣闊舞臺上,更多精彩的青春故事等待書寫。從“最美大學生”的事蹟中汲取前進動力,愛國愛民、錘鍊品德、勇於創新、實學實幹,廣大青年學生定能讓青春綻放最美光彩,譜寫壯麗的青春之歌。

  選自2022.1.17人民日報《讓青春綻放最美光彩》

  素材解讀:

  在“最美大學生”各不相同的青春經歷中,一個相同的答案呼之欲出:青春最美的模樣,就是矢志追求夢想、為祖國為人民不懈奮鬥的姿態。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理想在創業奮鬥中昇華,“最美大學生”身上,無不充滿著敢為人先、勇於突破的志氣和銳氣,洋溢著在創新創業中服務社會、以創新創造貢獻國家的活力和熱忱。

  角度一:有夢就別怕難

  “少年有夢,不該止於心動,更應付諸行動。”青春的我們應為夢想不懈堅持。我們懷揣著美好的夢想,帶著鴻鵠之志,帶著赤子之心,在探索青春的道路上努力拼搏。這條路很艱難,甚至看不到盡頭,但我們仍要堅持,或許在下個路口,我們就會看到光明。自信昂揚的我們,對現實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我們要帶著不同的夢想,譜寫我們的青春之歌。願我們的青春都能描繪出一幅華麗的人生畫卷。

  角度二:努力與堅守的青春最美麗

  仔細想想,曾經的某個時候,自己也會迷茫,也會焦躁,也會不安。但是,未知的未來既佈滿荊棘也充滿驚喜。那些註定的挫折,無法迴避也沒有資格迴避,因為這就是人生。沒有風和日麗,沒有暢通無阻,那些年華的逝去與歲月的足跡,伴著初心,或許會成為未來某個時候無法言說的樂曲。我走過的以及將來要走的這段路程,不管它如何曲折,只因為選擇了,所以堅守,所以努力,所以無畏,所以不懼。縱然前路艱辛,但風雨過後,總會抵達花開不敗的夢想彼岸。

  想來,什麼樣的青春最美麗呢?或許就是那努力與堅守吧。

  角度三:有擔當是最美的青春力量

  仙遊郵政八二五支局的營業員們均為90後,雖是職場新人,卻有著滿滿的責任感。去年春節期間,視窗的寄遞業務劇增,連日來視窗包裹日均收寄量達200多件。但營業員們依舊嚴格執行驗視流程,封裝、打包、稱重、收寄每一份郵件,有條不紊地操作著。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美麗的逆行者,他們堅守崗位,用青春力量彰顯青春擔當。青春因努力而出彩,堅守是青春的美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