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母嬰室管理制度(精選5篇)

最新母嬰室管理制度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各種制度頻頻出現,制度對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對社會公共秩序的維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什麼樣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母嬰室管理制度(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母嬰室管理制度1

  1、母嬰室使用者需愛護公物,不得攜出及擅自移動,如有損壞應照價賠償;

  2、母嬰室冰箱為存放母乳專用,其他物品不可放入。冰存的母乳須貼好標識(如姓名),下班時請及時取走,請勿隔夜存放;

  3、母嬰室僅作為哺乳等使用,不得另做他用(如飲食、休息或私人討論等),非哺乳人員(尤其男性)請勿入內;

  4、母嬰室鑰匙存放於第二教學樓一樓右側的樓層管理員辦公室,請有哺乳需求的女教職工們到樓管員處登記領取鑰匙,使用完畢後請及時歸還;

  最新母嬰室管理制度2

  一、母嬰室應保持清潔、整齊、適宜的溫度、溼度,定時通風換氣,有保潔措施。

  二、新生兒入母嬰室後,應每二小時觀察一次,如難產或出生時窒息的新生兒應每30分鐘觀察一次,如發現面色危白、臍帶出血、口唇發紺,應立即報告醫師給予處理。

  三、新生兒使用熱水袋保暖時,水溫不超過49℃,熱水袋外應加套,禁忌貼近新生兒身體。

  四、為新生兒做任何治療護理時,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五、新生兒應嚴格床頭交接班。

  六、母嬰室應做好安全管理,防止新生兒丟失、被盜。

  最新母嬰室管理制度3

  第一條公共場所母嬰設施(簡稱“母嬰室”)僅供懷孕期、哺乳期、背奶的女性和攜帶嬰幼兒的女性家長使用。

  第二條母嬰室要有明顯的引導標識,可以透過位置標誌、導向標誌、平面示意圖、資訊板、街區導向圖、便攜印刷品等,引導使用者快速到達母嬰室。

  第三條母嬰室要有顯著的各類標誌。如:門口應有全市統一的母嬰室標識牌、男士止步的提示牌、開放時間等;內部要有溫馨提示(服務聯絡人、聯絡電話等)、母乳餵養常識等內容。

  第四條母嬰室應建立專人管理負責制,負責母嬰設施正常執行,如:母嬰設施的檢查、公共物品的清點、易耗品的補給以及受損物品的維修。

  第五條保潔人員定期做好母嬰室衛生保潔工作,及時處理垃圾、保證室內清潔、無異味。每日清水擦拭檯面、地面2次,每天更換嬰兒床床單,每週至少1次對室內進行消毒。清潔期間,應放置工作導示牌,並填寫《母嬰室保潔登記表》。

  第六條母嬰室內的設施和物品均為公物,使用者應愛護室內設施,不得私自移動位置,如有遺失或損壞,使用者應照價賠償。

  第七條使用者應自覺保持室內的衛生清潔,嚴禁吸菸,勿帶食品入內進食,垃圾及時扔入垃圾桶內。

  第八條母嬰室空間有限,為方便他人使用,請使用完畢後及時離開。

  第九條母嬰室不得挪作他用,如:飲食、休息或私人討論地方等。

  第十條母嬰室內放置意見簿,定期做好意見的收集與統計,並有針對性的改進服務;有投訴問題的.,應及時處理並反饋。

  最新母嬰室管理制度4

  (1)領導小組職責:

  1、負責制定本母嬰室管理制度和實施方案;

  2、督促檢查母嬰室管理及指導工作;

  3、負責協調各方面工作。

  (2)母嬰室使用要求:

  1、提前預約制,建議自己的嬰兒使用的`物品(被褥、毛巾、臉盆、口杯等)自備;

  2、使用過程中時刻注意用水、用電等方面的安全,保持安靜,不影響教學區秩序;

  3、遵守母嬰室管理制度,照看好自己的寶寶。

  (3)管理員職責:

  1、對室內裝置進行維護,時刻關注水電安全,做好使用記錄;

  2、保持室內環境整潔、通風良好、溫度適宜;

  3、熱情服務,對哺乳婦女進行適當的培訓指導。

  (4)愛心母嬰室職責:

  1、做好母嬰室工作的計劃總結;

  2、提供培訓素材;

  3、定期消毒並做好記錄;

  4、及時申請對裝置進行更新及添置。

  最新母嬰室管理制度5

  一、母嬰同室收住物件:

  1、住院分娩的產婦(含剖宮產)及新生兒均收入母嬰同室。

  2、有嚴重併發症,如心衰、子癇、重要臟器功能衰竭的產婦和高危新生兒,母嬰暫不住同室,待病情好轉後再入母嬰同室。

  3、高危新生兒的母親可留住母嬰同室病房,有條件時可允許母親到高危兒病室哺餵母乳或擠出母乳送高危兒病室,用小勺或滴管哺餵。

  4、母嬰同室期間,母親或新生兒患不需隔離或搶救的疾病時,可留住母嬰同室治療。

  二、母嬰同室責任制護理制度:

  根據人員和病室床位情況,護士可主管一定病室或床位的護理工作,稱責任制護理。

  1.白班者至少提前5分鐘到崗接班後做晨間護理,整理嬰兒床,給嬰兒洗澡並教給產婦學會洗澡。

  2.指導母親掌握正確哺乳體位和含接姿勢,協助母親學會正確擠奶方法等。

  3.幫助產婦在產後1-2小時內餵奶,注意觀察嬰兒吸吮情況,大小便次數,做好記錄,隨時巡視嬰兒表現,發現異常隨時報告醫生。

  4.若發現嬰兒哺乳量不足,要宣傳鼓勵頻繁吸吮,協助端正體位及正確含接,加強營養及注意休息,也可適當吃下奶藥。

  5.隨時為嬰兒尿布,併為產婦做換尿布示範。

  6.隨時向產婦及家屬繼續宣教母乳餵養、常見病防治和科學育兒等知識。

  7.做產褥期觀察護理工作:

  1)觀察子宮復原情況;

  2)檢查產後傷口癒合、惡露等情況;

  3)沖洗外陰,保持清潔。

  8.堅持母嬰24小時同室,若有醫療處置或洗澡要分開時,也不能超過一小時。按時給母嬰試溫,給術後產婦餵飯、喂水等。

  9.給產婦做必要的治療(如肌注、服藥等);

  10.嚴格執行探視和消毒隔離制度,預防交叉感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