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精選30篇)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

  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節目是全網主題活動推出的系列航天思政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精選3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1

  我今天觀看了王浚爺爺主講的“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透過學習我瞭解到無數科學家們辛辛苦苦的研發工作,使我國在航天事業發展得非常快,從探月工程到空間站的建設。從宇航員太空行走,到祝融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行走。同時也讓我瞭解到了我國國產航天發動機方面存在不足的地方。

  我深知“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我國必須要在航天科技、軍事方面非常強大、才不會受外國列強的欺負。我國曆史上就發生過這樣的慘痛事件。少年強則國家強,我決心努力學習,立志成為一名研發航天發動機的科學家。將來研發出國產的推力大、載重量大、環保的、安全的先進的發動機。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2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際場成功著陸,歷經進駐天宮、出艙漫步、天宮授課、太空過年等大事。183天后,“太空出差三人組”在創造多個首次後,平安歸來。這趟奇妙的太空之旅也讓科學的種子播散在我們的心中。我希望自己長大後也能當一名航天員,也能去太空探索其它的神奇現象。

  航空人傳承著“兩彈一星”的精神。我國用少時間、少投入、高效率地進行著對未知星球的探索。正是因為一代代航天員的努力才把我國建成了航天強國。

  我明白了只有社會不斷進步,科技不斷髮展,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作為一名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堅持自己的夢想,學習先輩們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長大後成為國家的棟樑。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3

  從“嫦娥奔月”到“萬戶飛天”;從火箭研究機構的成立,到天宮空間站的建設。從古至今,我們從未停止對浩瀚宇宙的探索。

  赴九天,問蒼穹。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國航天事業正蓬勃發展,中國人從未停止對宇宙的探索,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十三號”的成功落地,體現了中國的太空技術,尤其是載人航天技術的蓬勃發展,也是中國空間站技術成熟發展的成果,並且再次標誌中國打破美國技術的封鎖。

  中國的成功並不是空穴來潮,而是經過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得到的成果。中國航天精神,註定照亮了中國科技發展的興國之路。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4

  這堂航天思政大課,激發了我極大的自豪感和愛國熱情,為航天人的那種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勇於創新,勇於奉獻的精神所感動。

  透過兩位老師的有趣小實驗,使我學到了一些基本的航空航天知識,增強了我對太空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

  透過王院土的講解,我瞭解了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發展規劃以及取得的輝煌成就,這些成就令人震撼和感動。

  從我們的航天工程中,我們總結出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偉大載人航天精神。這種精神對我們的探月工程以及火星探測工程同樣適用。我們中國少年應時刻牢記並不斷踐行這些精神,在未來一定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業來。少年強則國強,一起加油吧少年!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5

  看完今天的“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的航天思政大課,使我深受啟發。

  課堂的開始,老師給我們展現了兩個有趣的實驗,帶我們瞭解了登陸艙模型和大氣環境的相關知識。

  接著,中國工程院院士、人機與環境工程技術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帶領我們走進了中國航天人那矢志不渝的航天夢想。

  傲看中國航天的“飛躍式”發展,從最早的萬戶飛天到1970年4月的“東方紅”一號,再從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升空到最近的三位航天員太空駐留183天,剛剛結束出差返回祖國。中國一代代航天人克服了無數坎坷與困難,創造了太多從“0”到“1”的奇蹟。宇宙寬廣無垠,中國對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6

  航天精神如同茫茫大海中的燈塔,每一個航天員都是一顆耀眼的“航天星”,他懷揣著航天夢飛向太空,在那浩瀚的星空中留下了中國人的身影。

  4月23日,我看了《航天思政大課》,瞭解了許多航天小知識。在北京時間10月16日0時23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去探索傳說中的廣寒宮。這次的太空探險之旅和以往不一樣,是中國女航天員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而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她也被稱為——摘星星的媽媽。這次航天飛行也是中國人第一次在外空過的春節。

  中國航天技術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再到“神舟十三號”都是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的結晶!中國航天事業昂首闊步,中國復興偉業走向成功!

  探索星辰大海,中國征程壯美。一首《東方紅》響徹雲霄,“神舟五號”,嫦娥一號”“天宮二號”“載人飛船,每一個都是中國航天的一個里程碑。上九天攬月,觀天上宮闕,這是共和國發展壯美詩篇!

  我們應該樹立遠大理想、堅定信念、發奮圖強、報效祖國,去探索宇宙的奧秘,為航天事業做貢獻,將千年飛天夢記在自己的心裡。向所有航天人致敬!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7

  前不久,我國“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四月十六日,三位航天員平安回家,他們圓滿完成了任務,並重新整理了駐留紀錄,在太空整整待了183天,這個資料讓我十分震驚,我為我是一箇中國人感到自豪和驕傲!

  在今天,我聽了王浚教授的講解後,我深深感受到中國航天技術的偉大,為了保證航天員的安全和生活需求,艙中的裝置也在不斷精進:首先要控制好大氣的溫度、溼度以及壓力,其次要提供足夠的氧氣、水、食物,最後還要消除人體中代謝的廢物,這離不開技術人員在背後的努力,向你們致敬!

  王浚教授不僅講解了環境控制與生命的保障技術,還向我們就講述了人載航天的發展歷程:從1992年9月的“三步走”到2003年的“神舟五號”到2004年“神舟六號”,2008年的“神舟七號”,2011年的“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對接、2012年的“神舟九號”,這是首次由女航天員上太空,再到2016年的“天宮一號”與“天舟一號”對接,再到如今的“神舟十三號”在太空駐留183天,累計八次,有20人上太空(2名女性航天員),從無到有,從一個到多人,中國的航天技術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著,印證了“能吃苦,能戰鬥,能攻關,能奉獻”的精神。

  我們新一代的少年會保持對太空的好奇心,為國家做出奉獻!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8

  “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夢,平凡而不平庸。”是的,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也許它不是那麼的偉大,卻隱含著自己對未來的憧憬和期望。

  今天觀看了《同上一堂思政大課》讓我產生了很多的想法。首先,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中國人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開啟太空時代,到今天空間站時代大幕徐徐展開,中國航天再次踏上了新徵程。其次,中國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中國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中國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我們更應該在學習上多下苦工,好好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利。有的同學,在生活中遇到了一點點的挫折,就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

  總之,聽完今天的這堂課讓我內心充滿了自豪,也充滿了力量。我堅信伴隨著越來越多航天夢的出現,我國的航天事業一定會蒸蒸日上。夢在遠方,路在腳下!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夢想:現在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的建設出一份力。

  致敬航天追夢人!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9

  從1970年我國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在浩瀚的宇宙中奏起那首《東方紅》起,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便從未停歇。

  我們中國能在航天事業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離不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付出,也離不開祖國的辛苦栽培。因為技術的不斷髮展,我們與宇宙之間的距離也不再遙遠;小小的太空飛船,聯絡著我們每一箇中國人民與浩瀚的宇宙之間的關係。

  偉大的中國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技術,努力向更好發展。這是中國航天人努力進取的最好的詮釋,這就是偉大的航天精神!

  航天精神靠的是一代代航天人的薪火相傳,一脈相承。他們為了祖國前赴後繼,絕不止步。他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們有: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勇於攀登,敢於超越的進取意識;淡薄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

  學習了今天楊利偉老師上的`公開課,學習了載人航天的精神,我立志: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應該學習我們中國的航天精神,積極上進,團結進取,認真學習,默默奉獻,勇於擔當。爭取早日成為像楊利偉老師一樣為國爭光,為民造福的新時代棟樑!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10

  從前我只知道宇航員們很拉風,從神五到現在的天宮2號,每一位昇天的“飛人”們在他們的身上,我們都不難發現這些航天精神。

  身為21世紀的新生者,我們已經能夠明顯的感受到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曾經以萬戶為代表的人們的飛天夢,在今天已經變為了現實。在《航天思政課》,又讓我對宇航員精神,對航天精神有了些更深的認知。光鮮矚目的外表下,宇航員們需要經過層層選拔,各種的極限挑戰,需要承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所以我首先了解到的航天精神,便是堅持不懈,吃苦耐勞。

  進入一個完全未知的新世界,甚至連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的宇宙,這裡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你,一切的困難都需要個人一力承擔。那麼我從這裡又瞭解到的航天精神,便是不畏艱難、有擔當、有勇氣。面對在太空中出現的種種不適,身體機能的急劇下降,宇航員們又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用靈活的大腦,聰明的才智,解決了這些棘手的問題。至此,我又看到了隨機應變的航天精神。

  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應該學習這種精神,宇航員們的堅持和魄力,為國家做貢獻的決心讓我對他們的仰慕又增加了幾分,我要好好學習,努力成為像他們那樣,有擔當,有魄力,為國家做貢獻的人。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11

  2022年4月16日9時56分,神舟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當三位宇航員一個個從返回艙中被送出,他們帶著完成使命的光芒向世人宣告:我們再一次圓夢天宮,英雄一般,凱旋歸來!宇宙探索無止境,太空奏響中華曲。每一次神舟發射總是激動人心,為祖國自豪,每一次太空探索總是鼓舞人心,為時代點贊。

  從這次中國載人航天精神的偉大。每次飛行任務都是一項“大工程”,背後凝聚著成千上萬人的心血智慧,為確保任務順利實施,各系統各單位全力備戰,以優異成績迎接未來,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無數先輩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心血汗水鑄成了一種永不言棄、持之以恆的精神,我們作為新時代青年,更要將這種精神發揚光大。

  在這個科技力量主導的時代,我們航天技術的發展,不僅僅讓我們在國際上有著更加響亮的聲譽,更讓我們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由衷的自豪,這更加激勵著我們在未來發展的道路上,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正確使用科學,科學與人文都需要我們同時高高地舉起,在未來的詩篇中書寫下更美麗的篇章!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12

  4月23日,我在家觀看了《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課》的直播。透過學習,我不僅瞭解瞭如何發射火箭,宇航員在空間站如何生活,還知道了好些關於太空空間站和宇航員的“奧秘”。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外空充滿了好奇,《嫦娥奔月》,《天狗食月》等神話故事其實就是人們對天上世界的猜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神舟一號”飛船的發射,拉開了中國人對外太空的探索的帷幕;2003年,宇航員楊利偉搭載“神舟五號”飛船,實現了中國人縈繞數千年的飛天夢想;而今天,搭載著三名航天員,順利完成為期三個月空間站探索任務的“神舟號”飛船的迴歸,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離不開航天人的犧牲奉獻,他們都是新時代的“英雄”。要知道,航天飛行,並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它要求宇航員必須要擁有強健的體質,科學的頭腦,還要有超人的毅力。但是,如果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付出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因為我深知:“古人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實現航天夢,不能僅僅停留在夢想之上,只有為之奮鬥,為之努力,才能將夢想化為現實,取得偉大的成功。

  “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這一代承載著祖國寄予我們希望,航天事業需要我們不斷去發展,我們只有堅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繼承航天精神,才能進一步實現我們的航天夢,實現祖國的繁榮和富強,讓祖國為我們這一代人而驕傲!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13

  觀看完《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航天精神思政大課以後,我不禁百感交集。在十分惡劣的太空環境下,不僅有每90分鐘就會發生的高溫低溫劇烈變化,而且還具有生命危險。很難想象航天員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還能堅持工作183天。如果是我,我可能連一分鐘一秒鐘都待不下去。想到這裡,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為我們中國航天技術,感到驕傲自豪。

  從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我國宇航員在空間站生活從原來的33天到現在的183天,再從航內實驗到太空行走。在中國人民的不斷努力下,我們的航天技術正在以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的“三高”標準下,一步步提升。其中兩彈一星精神、探月精神、載人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看到中國科學家孜孜不倦的航天精神,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想到了我自己。在生活中,我是一個“拖延症患者”,做什麼事情都是隻說不做,為什麼我不能像那些科學家一樣,有了計劃就立即實施,即使失敗了也沒有關係。我應該慢慢改掉這個習慣,比如說先認真練好每天1個小時的小提琴、完成自己定的背古詩任務的小計劃小行動開始,再到將來考上心儀的大學,學到有用的知識,也為我們國家貢獻一份力量的大計劃大行動做起。

  身為小學生的我們,雖然現在還不能為祖國效力,但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為未來打下基礎,而航天員王亞平、葉光富、翟志剛正是我們學習奮鬥的目標榜樣。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14

  看了今天的直播,讓我感受很深。我瞭解了作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所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他不僅體現在身體上和心理素質上,還體現在宇航員的智慧上。因為人一旦進入太空,將會面臨著多重考驗。比如在失重的情況下要怎麼保持身體平衡;再比如在只有少量水和缺氧的情況下,需要宇航員有豐富的物理和化學知識去生成水系統和製造氧氣。他們要在保證實驗平臺正常運轉的同時,保持減少氧氣資源和水資源的補給量需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他們長時間在軌任務圓滿完成,這就是物化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雖然我現在還不太明白這其中的原理,但是當我看到幾代宇航員們為我們偉大祖國的航天事業不斷努力不斷奉獻的時候,我就特別自豪,因為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很多閃光點,夢想和希望是初衷、學習和堅持是過程、追尋和探索便是永無止境。

  我觀看了天空直播課堂,也跟著王亞平做了幾次有趣的科學實驗,覺得特別神奇。學校老師也會在科學課上給我們講解許多科學知識,還讓我們做過好多實驗,每次實驗成功都會讓我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好奇心驅使我想了解更多航天知識,我會將這顆希望的種子在心裡紮根,然後生根發芽再到長成參天大樹。就從現在開始,在各個階段不斷地學習和探索,去追尋我心中的夢想。我希望能做一個像王亞平一樣美貌與智慧並存的人,為祖國的強大貢獻一份力量,成為祖國的棟樑。

  我們都要向航天員們學習,去追逐夢想,勇於探索,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強大!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15

  今天觀看楊利偉叔叔的航天思政課,我真的太感動了,感動於我們航天員的努力和拼搏,感動於他們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無私奉獻,感動於我們偉大國家的由弱到強的艱辛轉變!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升空,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和平太空和造福人類的序幕。為紀念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傳承中國航天精神,激發創新熱情,自2016年起,我國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2022年4月16日9時56分,神舟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去太空“出差”半年的3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安全順利出艙,重回地球懷抱。

  從“神舟”飛天到“天問”探火,從“墨子”探尋未知到“北斗”造福人類,中國航天人一次次突破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將中國印記留在星辰大海。

  如今,航天已成為我國一張享譽世界的“金色名片”,極大提升了我國的科技實力,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漫漫征途,中國航天人的接力從未停止。中國探索宇宙奧秘的腳印一直在延伸。讓我們努力學習,將來接過建設國家的重擔,為我們國家的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人類的幸福共同努力吧!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16

  2022年4月24日是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52週年,也是我們的第七個航天日,在今天我觀看了戚發軔院士的航天思政課:從東方紅一號到中國空間站。戚院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講解了航天史與簡單的航天知識,講解了我們努力發展航天事業的目的,探尋空間資源、能源資源,真切的提出了對新一代兒童與青年的期盼與要求。

  這一節航天課上得通俗易懂也上得激情澎湃。再過兩天就89歲大壽的戚院士作為老一輩航天人,懷揣著“我有青雲志,何懼星漢遙”的豪情壯志,把自己的整個生命都奉獻給了中國航天事業,讓人敬佩,這種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恰逢前不久神舟號航天員回家,帶回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期望,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不過三十年,即將建成中國的空間站,中國航天事業迎來大飛躍這是一代代航天人艱苦奮鬥的結果:神舟,這個神州大地的神奇的船,從來沒有失敗過!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青年一代志存高遠,珍惜韶華,奮發有為,自覺加強學習,不斷增強本領,培養愛國情懷,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這是戚院士對我們的期盼,也是作為新時代青年應有的擔當。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17

  從萬戶實驗火箭升空,到中國載人火箭上天,再到現在空間站作業的英雄出差歸來,短短時間,但卻鑄造了一個偉大的歷程,中國已在航天事業是領先了很多國家,作為中國人,我感到十分的驕傲和自豪。

  《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裡面主要講述了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歷程及主要環節,如排洩物的處理和太空生存方式及太空中工作原理,讓我對太空探索有了全新的感受,感嘆航天真是一個偉大的歷程。2021年,2022年,  從神一到神七,每次都是新的征程,每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航天取得了航天事業豐碩的成果,它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又卻近在咫尺,無時無刻都在創造奇蹟,離不開航天人的努力,他們默默堅守,無私奉獻,把個人理想和祖國榮譽聯絡在一起,贏得榮譽同時也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航天,一個偉大的歷程,讓我們從小做起,從點滴做起,學習航天人堅定的理想,更要學習航天人積極探索,勇於挑戰的無畏精神,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見證中國航天新徵程。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18

  航天精神——以大局為重、艱苦奮鬥、自主創新、廉潔報國。中國的太空部門,是目前全世界航天科技屈指可數的,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這次太空“出差”,對中國的現代化程序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65年前,我國還只是一個航天科技落後的國家,經過65年的披荊斬棘,我國從無到有逐漸有了人造衛星、載人航天、運載火箭,甚至獨立自主研發,建立中國空間站的偉大成就。

  飛躍黑暗,我們帶著夢想去飛,小小的我,大大的夢。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逐夢飛行。中國65年的航天曆程印在每個中國人心中,往事如煙,歷歷在目,每個中國人都在努力奮鬥,實現自己的夢想,成就“中國夢”。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偉大的中國,需要科技的創新,文化的傳承,中國加油!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19

  在聽完楊利偉叔叔的課後,讓我知道了什麼是中國航天精神,那正是攻堅克難、創新創造、不求安逸、艱苦卓絕的精神寫照,照亮了中國科技興國路,也彰顯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開拓創新、拼搏進取的精神品格。

  從神舟一號到2003年,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飛向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魂牽夢繞的數千年飛天夢想。再到今天,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乘載三名航天員順利安全迴歸,驗證了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效能,驗證了航天員長期駐留保障技術,驗證了航天員與機械臂共同完成出艙活動及艙外操作的能力,檢驗了東風著陸場的搜尋回收能力等多項科學研究成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奏響宇宙強音!

  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航天事業的進步會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對人類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只有社會不斷的進步,科技的不斷髮展,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讓我們努力學習點亮“摘星星”的夢想!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20

  從清朗的秋到馥郁的春,從“上九天攬月”到“談笑凱歌還”,神舟十三號終於結束了為時半年的宇宙之旅,回到祖國的懷抱。為了這個飛天夢,無數航天人在一次又一次的艱苦訓練、一年又一年的無悔堅守中咬牙前進、勇攀天梯。他們始終以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為信仰,中國宏偉而浪漫的航天奇蹟,離不開航天人的艱苦奮鬥。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這就是我國的載人航天精神。如果真的有人能問鼎蒼穹,那一定不是隻存在於故事中的神仙,而是自立自強、攻堅克難、勇於攀登的航天人。作為蘭大學子,要做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的航天青年,這是我們不變的初心,也是不懈的追求。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21

  夢尋九天,嚮往星河燦爛;神舟凱旋,續寫嶄新篇章。世界上本沒有奇蹟,中國航天人以矢志不渝的奮鬥書寫了後來居上的神話,以一次又一次令世人驚豔的加速度實現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神舟”問天,“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探尋九天的夢想從未停歇,奮鬥的征程不曾止步,中國航天的精彩故事不斷續寫。

  當代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中國航天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圖景中的壯麗一幀,中國航天員的從容豪邁就是新時代人民精神面貌的生動展現。一代又一代中國航天人,秉承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把“國家需要,我就去做”當做人生信條,把過去千百年來的浪漫想象一個個變成了現實,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致敬中國航天人!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22

  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成果豐碩,在“追夢”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前所未有的挑戰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魯迅先生曾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雙腳踏出來的,是一步一個腳印開拓出來的。從1956年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是發展中一以貫之的堅持,是推動航天事業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要弘揚航天精神、傳播航天知識、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接力航天強國建設的夢想之路。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23

  新中國成立之日,百廢待興,百業待舉,航天事業處於一片空白。黨中央以非凡氣魄和膽略做出發展航天事業的偉大決策,航天人吹響了向宇宙進軍的號角。從東方紅一號拉開中國探索宇宙,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開始,中國人民不斷進取,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航天成就。2022年4月24日,我國將迎來第七個中國航天日,在這個特殊的一年,讓我們學習航天精神,勇往直前,堅持到底,不怕困難,戰勝疫情。在浩瀚的宇宙中,航天員們肩負著祖國和人民的重託,圍繞著藍色的地球遨遊在太空中,為中國航天事業贏得了勝利,為祖國母親贏得驕傲,也成為我們心中一顆閃亮的星辰。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24

  學校大隊部組織全校師生於4月23日下午14:00一起在網路上學習了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課。

  思政課正式開講前,首先由北航附小的老師帶領同學們展示了三個非常有趣的太空實驗,讓我感覺到宇宙中居然有還有那麼多有趣的現象,太神奇了。接下來,我聽了王浚爺爺的講解。王浚爺爺講了環境和生命保障技術和中國載人航天發展的歷程,王爺爺的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祖國在航天事業方面發展得很快,我感到特別的驕傲和自豪!我知道了回到地球的神舟十三號,航天叔叔阿姨在空間站進駐了長達6個月時間,做了很多科學實驗,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聽了王爺爺的講課,我也有了很多的期待,我以後一定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我相信,我們的祖國在我們這代人的努力下會變得更好!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25

  飛上月球,探索太空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夢想。在明代,官員萬戶就曾做實驗想要利用火箭上天,後來為了紀念他,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就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

  “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這一思政大課則詳細講述了飛行器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技術等知識,我在這一思政大課上學習到了與航天器有關的許多知識。如航天器要創造人能夠生存的大氣環境,也就是要控制大氣的溫度、溼度、大氣的壓力等等。

  總而言之,這一堂思政大課向我們科普了空間科學知識,強烈激發了我對太空的好奇,讓我更加深入地瞭解我國的載人航天精神,我也想長大後像前輩們一樣,為祖國的航天工程做出貢獻。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26

  從太空中的東方紅到載人航天,太空漫步,再到北斗齊星、天宮啟航;從酒泉的千萬裡黃沙,到西昌的茂林密樹,再到文昌的萬里海空,中國航天堅毅地踐行邁出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在航天精神思政大課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實驗——在真空環境中的氣球,氣壓越小,氣球越大,可以想象在太空中的航天員們,要承受多大的壓力,航天員叔叔他們抗起了責任,背起了擔當,為中國太空事業寫下了波瀾壯闊的篇章。

  神月擦出探索的火花,墨子深探,悟空遠航,天舟出征、天和逐光。中國航天堅毅、創造、奉獻,鑄就了群星的璀璨,看那顆最亮的星,那便是照亮我們日後逐夢的光輝。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27

  在4月24日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人民網舉辦了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課活動,這次我在航天精神思政大課的心得體會是:載人航天精神是一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偉大精神,秉承著“為國爭光”的理念,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地踏在中國航天的路上,在航天領域大步向前,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航天奇蹟。激勵他們向前的動力是什麼呢?大概是熱愛吧,熱愛星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所以才不畏艱險,不怕吃苦,自強不息…而作為新一代的我們一定要把這種精神發揚下去,只要我們好學知識,有目標,有擔當,敢吃苦,就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發光,發熱!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28

  今天我觀看了由王浚院士所主講的航天知識,從影片的各種實驗中,瞭解到由於內外的氣壓不同,物質就會膨脹或收縮的現象。在王俊院士的講述中,我知道了太空中的生命保障系統,俄羅斯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生命保障系統的國家。瞭解航天英雄的返回倉採用了表面隔熱的系統,透過固體隔熱材料蒸發的方式吸收熱量,從而可以化解表面1000~3000度的高溫。神奇的是二氧化碳和氫混合可產生水,而水特殊的化學變化又可以製出讓宇航員生存的氧氣,廢水(如尿液等)透過過濾的形式可形成淡水。這不是可以無限迴圈嗎?有了這項技術,使我們未來在月球、火星上生活有了保證。

  我們應緊握美好時代的接力棒,結合航天精神,在學習中也體現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打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矢志不渝決心。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29

  2022年4月16日9時56分,在太空遨遊半年的神舟十三號飛船在東風著陸場平安降落,離開地球的日子裡,神舟十三號創造了一項又一項新的航天紀錄,中國航天,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

  為傳承航天精神,激發學生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我校組織全校6000餘名在校大學生“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課”。課程包括“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返回畫面回顧”“科學家講述中國航天故事”“航天探索小實驗”“青少年學子分享太空夢想”四部分內容,以“航天英雄歸來”為切入點,向廣大學生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深入闡釋載人航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022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觀後感30

  從無到有,中國航空經歷了曲折,探索,不斷髮展。錢學森說:“外國人能搞到,難道中國人就不能搞嗎?”中國人或許起點落後,但一定能趕上其他國家。中國人什麼都能做到!心中的驕傲自豪無以言說,當中國突破了一個個難點,完成了人類航空史上一個個新的歷程時,那一抹中國紅,紅進了家家戶戶的心中。航天夢,中國夢,我的夢!

  本次的航天直播學習,我受益匪淺。我聽航天小課堂,如沐絲絲春雨,在心田上增添了愛國的蔥蔥綠意。我觀航天研究碩果,如逢滔滔江流,於心房裡撞起其夢想的澎湃浪花。我立志好好學習,為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工程添磚加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