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20篇)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以中秋節為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於幫助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花好月圓和合家團圓的美好氛圍。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2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1

  教學目的:

  1、在觀察與交流中,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學習用圖畫、數字、符號等方式進行記錄,體驗成功的快樂。

  2、瞭解各種不同的月餅,能大膽地向他人提問,瞭解他人的想法,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月亮、各種月餅圖片、照片、廣告

  2、幼兒記錄用品:筆、記錄本

  教學流程:

  引發主題——學會採訪——嘗試採訪——交流討論

  一、引發主題

  出示文字:中秋節

  1、老師提問:圖片上寫的是什麼字?中秋節是什麼節日?

  2、幼兒討論:你知道中秋是那一天嗎?這天可以做什麼?

  3、教師述說來歷,並請幼兒介紹月餅不同的味道,說說自己最喜歡吃什麼味道的月餅。

  4、引發問題:你們知道中秋節這天其他小朋友喜歡吃什麼味道月餅嗎?

  老師:今天我們一起做小記者,學學採訪吧!

  二、學會採訪

  1、教師採訪一名幼兒。

  2、說說採訪時可以問什麼問題?

  中秋節你想和誰一起過?

  中秋節你喜歡吃什麼味道的月餅?

  3、怎樣把問的話記錄下來?(引導幼兒使用繪畫、符號等方式進行記錄)

  三、嘗試採訪

  幼兒間相互進行採訪。

  四、交流討論

  1、展示幼兒的記錄本。

  2、幼兒根據自己的記錄介紹採訪情況。

  3、引發幼兒下次採訪的意願。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2

  體驗中秋節美滿團圓和喜慶豐收的快樂氣氛,加深對父母和親人的感情;在參與中秋節各種活動中能大膽自信地表現自己;在成人引導下,學習尋找、蒐集資料,並學習交往、合作與分享;簡單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祖國的傳統文化。

  一.幼兒發展目標與主要內容

  1、初步瞭解傳統節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的來歷及有關習俗,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2、知道教師節、國慶節、國際勞動節等重要節日的名稱日期,進一步瞭解這些節日的社會意義。

  3、積極參與各種節日的籌備及慶祝活動。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人交往、溝通、合作,共享集體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勞動、愛親人的健康情感,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教師指導建議

  (一)傳統節日——中秋節

  1、環境: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製作月餅、水果;製作各種燈籠;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故事掛圖、畫有觀賞月亮的圖片等。

  2、遊戲:“月餅加工廠”。教幼兒製作各種月餅,做好的月餅裝在盒子裡放在“超市”裡賣,也可放在小吃店裡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動:

  (1)講述有關中秋節的故事、傳說,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兒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創編表演童話劇由幼兒自己分配角色,製作道具並進行表演。

  4、觀察活動:請幼兒在節前節後觀察月亮的變化,並做月亮變化日記(從小月牙開始觀察記錄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兒自己觀察並將結果畫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園共育:

  (1)指導幼兒觀察月亮的大小變化。

  (2)給幼兒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節的古詩。

  (3)中秋節前夜,家長帶幼兒來幼兒園進行“慶中秋晚會”。可做月亮變化日記展、表演節目(儘量讓幼兒自己準備),將從家中帶來的食物與大家分享,用望遠鏡觀察中秋節的月亮等。

  活動自始至終都應讓幼兒直接參與,使每位幼兒有機會表現自己並獲得愉快、自信的內心體驗,讓幼兒親自感受和體驗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和多樣性。家長可透過賞月、家人團聚、欣賞精彩的傳統節目——中秋之夜聯歡晚會,給孤寡老人送月餅等形式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鍛鍊手部動作的靈活性,鼓勵幼兒大膽製作,培養想象力、創造力。

  2、瞭解做月餅的過程‘練習團、壓、捏、刻、印等技能。

  3、感受中秋節的歡樂氣氛,體驗自己的勞動成果

  活動準備

  實物月餅、音樂(爺爺為我打月餅)請食堂師傅準備好作月餅的麵糰、餡泥等材料,各種形狀的月餅卡片。

  活動流程:

  歌唱(爺爺為我打月餅的歌曲),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1、師生談話:剛才我們唱了(爺爺為我打月餅)的歌曲,小朋友們你們吃過月餅嗎?(吃過)哪你們吃的月餅是什麼形狀的?什麼味道的?裡面都有些什麼?(冰糖、紅綠絲、花生米)等。

  2、出示不一樣造型月餅讓幼兒觀擦,問: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做一個香甜的月餅送給你最喜歡的人嗎?(願意)此刻教師就來教你們做月餅。

  3、教師邊講解邊示範月餅的做法:

  〈1〉、先將面揉好,用手團、壓、然後包餡,一手託皮,一手沿皮的邊緣包上、捏緊。

  〈2〉、將包好的麵糰放入模型,摁一下,然後磕出來。

  〈3〉、將做好的月餅放入廚房內的蒸籠裡蒸熟。

  4、幼兒自己製作教師巡迴指導,教幼兒團、壓、捏、刻、印等技能,引導幼兒做出各種各樣的不一樣形狀、不一樣花紋的月餅來。

  5、帶領幼兒邊唱:打月餅的歌曲邊把自己製作的月餅放入廚房的蒸籠裡。

  6、師生一齊做著遊戲等著欣賞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師講解:今班教師給你們帶來了很多月餅卡片,你們想明白這些卡片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嗎?(發給幼兒每人一份,先讓幼兒觀察並大膽發言講一講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

  7、做遊戲:(利用圖片進行二次分類)教師拿兩個紙盒做汽車,請幼兒先把大小不一樣的圓形月餅裝到一輛車上,再把大小不一樣的正方形月餅裝到另一輛車上,再請幼兒把大小不一樣的圓形月餅分別分給兩種小動物(小貓、小兔),再把大小不一樣的正方形月餅分給(小熊、小鴨)。

  8、幼兒做練習:快把小豬商店的月餅裝上車,教師向幼兒交代清楚:月餅的形狀要與車身上的標誌相同,再把月餅分別送到小動物的家裡。

  9、將自己做的月餅帶回家。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學著用搓、壓的方法,把泥搓園壓扁,並能用工具在泥面上刻印各種花紋。

  2、喜歡民間節日,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泥工工具以及刻、印的工具

  活動過程:

  1、談話:八月十五中秋節

  2、出示月餅,讓孩子們講講月餅的形狀和花紋

  ——引出孩子們活動興趣

  3、老師講解並示範用橡皮泥做月餅的方法。

  A、先搓圓再壓扁,然後在泥面上用工具畫花紋。

  B、用印模的方法做月餅。

  4、孩子們操作老師指導。鼓勵孩子們大膽繪製花紋。

  5、月餅展覽會。——孩子們互相參觀自己做的月餅,並說說誰做的好?為什麼?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選擇色彩印畫“月餅”,並展開想象,讓“月餅”飛起來,感受成功的喜悅。

  2、知道中秋節到了,月亮圓了,感受團圓、快樂的節日氣氛。

  3、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4、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藍色背景圖(長卷)、大蘿蔔切片做印章、黃色圓盤(後面貼兩翅膀)。

  2、各色顏料、薄海綿、冰盒、美工服;

  3、有關中秋的歌曲,電腦。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師:“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中秋節我們要做些什麼的?”(賞月,吃月餅)

  二、展示背景圖

  師:“藍色的夜空靜悄悄的,月亮在哪呢?”

  出示圓盤,“月亮在這裡呢!月亮你快飛到天上去吧!”

  開啟圓盤後面的翅膀,演示飛到背景圖上。“中秋節月亮寶寶一個人在天上好孤單,她想請圓圓的月餅陪她一起玩。月餅在哪裡?你們知道月餅在哪裡嗎?”

  三、教師示範用蘿蔔蘸顏料印月餅

  師:“月餅月餅在這裡”(用蘿蔔蘸色印在畫紙上)。引導幼兒一起說:月餅月餅在哪裡?月餅月餅在這裡。

  師:“小朋友們的月餅在哪裡呢?我們也來印月餅吧!”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重點:提醒孩子蘸色時顏料不要混在一起。鼓勵孩子交換顏色印畫。

  伴奏:《爺爺為我打月餅》

  五、想象添畫

  1、師:“這麼多可愛的月餅寶寶,我們怎麼讓它們飛到天上去和月亮寶寶玩呢?”

  鼓勵幼兒想象出不同的方法,師簡筆畫出。說到長翅膀時,教師演示雙手蘸色印的方法。

  重點:翅膀要印在“月餅”的兩側。

  2、幼兒添畫,提供勾線筆和顏料,用畫或印的方法讓“月餅寶寶”飛起來。

  六、展示作品

  1、將幼兒作品佈置在主題牆飾上,體驗成功的喜悅。

  2、“‘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亮寶寶好開心啊,她給小朋友們送來了月餅感謝。”

  出示圓圓的月餅,讓小朋友聞聞,一起切月餅,分享。

  活動評價:

  孩子已經融入了主題,知道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還有圓圓的月餅,他們參與活動是快樂的,自由的。對色彩是敏感的。用印章蘸色印畫是第一次嘗試,孩子們特別感興趣,拿起“月餅”就印滿了畫紙,似乎也過於投入自己的作畫遊戲而忘記了還有更多漂亮的色彩等著他們去碰觸。尤其在讓月餅“飛起來”時,讓雙手蘸上喜歡的顏色,印在圓圓的“月餅”上,讓孩子的快樂達到了高潮。透過這個活動,我也更加體會了目標為教學、為孩子服務的意識,什麼才是適合孩子的,有利於孩子發展的,生成孩子喜歡的活動內容。教學內容是要我們去選擇的,根據本班孩子的特點,有意識的設立孩子感興趣的活動,豐富課程內容,更好地為孩子服務。

  活動反思:

  一個完整的活動不是老師一個人的操作過程,而是包含了很多前期的觀察和了解,對孩子的觀察,對孩子能力的瞭解,設立一個可行性的目標,適合孩子才是正確的。在一個活動中,孩子獲得了什麼發展是在老師的預設之內的,也有是預設之外的,這才是活動本身帶給我們的思考。孩子是活動的主體,是我們圍繞的中心,只有關注了孩子,才能發現活動的價值。本次活動可以說是較完滿的,在幼兒示範印畫時可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相信孩子。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在嘗試後能發現中秋節節慶食品的食用方式

  2、體驗活動的快樂,進一步感知中秋節熱鬧的氣氛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4、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活動準備:

  實物或圖片:紅菱、藕、毛豆、芋艿

  活動過程:

  1、認識提供的實物

  回憶在中秋節中食用過,還食用過哪些東西

  2、討論講述:

  (1)這些食品是怎麼吃的?

  (2)還有哪些食用這些食品的方式?

  3、嘗試食用

  幼兒用各種方式吃這些食品

  教學反思: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嚐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感受與教師、家長、同伴共同慶祝佳節的快樂,萌發愛老師、父母、同伴的情感。

  2、樂於交往與分享,能積極、主動、大膽地表達與表現。

  3、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4、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請家長幫助幼兒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共同收集有關資料。開展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活動。

  2、物質準備:與幼兒共同制定慶祝中秋節親子活動的計劃、確定佈置方案後,共同準備佈置活動會場所需要的材料,月餅及分享食物等。活動前幼兒透過張貼海報、製作邀請函的形式,邀請父母來園參加慶祝活動。

  活動過程:

  1、慶典活動(幼兒主持活動):

  (1)幼兒交流觀察月亮邊哈的情況,進一步感知月亮變化的奧秘。

  (2)請家長介紹中秋節的來歷。

  (3)開展親子活動:師、幼、家長共同表演自己編排的節目。

  2、團團圓圓過中秋,賞月、分享活動。

  1、結束:舉辦化裝舞會。(扮演自己喜歡的形象並跳邀請舞)

  教學反思:

  不足之處,本次活動的環境佈置沒有表現出節日的氣氛,導致節日氣氛不太濃。教師可以講解一起關於月亮的知識。如果能佈置相應的環境,講解一些月亮的知識相信幼兒對於節日的感受體驗會更加深刻一些,瞭解的會更多一些。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習俗,體會過節的氣氛。知道中秋節是我過傳統的民間節日。

  2、初步瞭解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

  3、激發幼兒探索月球的慾望。

  4、讓幼兒瞭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5、交流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重點難點

  月亮為什麼有圓缺。

  活動準備

  月餅(若干份)、圖畫紙、彩色水筆、範畫:月之中、月中、月末時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餅。談話匯入課題。

  1、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說說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2、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習俗,幫助幼兒初步理解中秋節團圓的含義。

  二、瞭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1、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師節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交流討論。月亮姑娘為什麼做不了衣裳?她是怎麼變化的呢?什麼時候變細?什麼時候最圓?什麼時候像眉毛(鐮刀、小船、圓盤)?

  3、教師小結: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變化。月初時,月亮細細的彎彎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變越大,像鐮刀了,像小船。到每個月的農曆十五十六的時候,月亮最圓,像個大圓盤。接著,月亮又開始慢慢的變小,變呀變呀,到月末時又變得細細彎彎的了。

  三、畫一畫:會變的月亮。

  教師出示範畫,向幼兒介紹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讓幼兒瞭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幼兒操作:繪畫《會變的月亮》。畫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知道陰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簡單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2、瞭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讓幼兒透過品嚐月餅、觀賞月亮、學習和欣賞歌曲、製作水果拼盤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3、知道水果有多種吃法,嘗試用水果做沙拉。感受多種水果組合在一起產生的形式美,色彩美。

  4、學習基本的用餐禮儀,體驗和親人、同伴一起分享的快樂。

  5、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6、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1、佈置中秋的背景圖,懸掛燈籠,水果圖案營造熱鬧的節日氣氛。

  2、桌子上鋪好餐布、香蕉、橘子、山楂、菠蘿、西瓜、獼猴桃、若干,一次性西瓜刀、沙拉醬、白糖。幼兒每人一個小碗,一把小勺。

  3、幼兒園學會唱歌曲。

  活動過程:

  1、猜謎:"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只圓盤,有時像把鐮刀。"請你猜猜是什麼?

  2、教師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教師:中秋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請小朋友講一講。

  教師完整講述中秋節的美麗傳說《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逢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裡,不料被小人逢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逢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逢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逢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開啟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視窗,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逢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3、師:你們知道中秋節要跟誰一起過嗎?(家人)我們小朋友今天也要跟家人一起過一個快樂的"水果沙拉中秋節"討論:

  (1)你吃過的水果沙拉里有什麼水果?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味道?

  (2)做水果沙拉需要做一些什麼準備工作?

  (3)教師逐一介紹所用材料和工具,說明主義事項。

  (4)暢想自己所要製作的水果沙拉是什麼味道的。

  製作水果沙拉:

  1、請幼兒用一次性西餐刀切香蕉、草莓等。

  2、將切好的水果拌上沙拉醬,完成後請同伴互相觀賞、品嚐。

  結束部分:

  讓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次水果沙拉全家品嚐。

  播放音樂《爺爺為我打月餅》。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10

  一、主題目標

  1、明白陰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簡單瞭解中秋節的來歷,明白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2、瞭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讓幼兒經過品嚐月餅、觀賞月亮、學習和欣賞歌曲、製作水果拼盤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歡樂,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二、環境創設

  1、和幼兒一齊佈置中秋的大型壁畫,其中有月亮的變化、宮燈。

  2、懸掛燈籠,水果圖案營造熱鬧的節日氣氛。

  3、展示幼兒在節前觀察月亮、繪製出的"月亮變化冊"。(事先發放記錄單)。

  三、區域活動

  開開心心來中秋

  1、繪畫:供給水果圖片,供幼兒繪畫之做好吃的水果。

  2、泥工:橡皮泥,供幼兒製作月餅。

  3、美工:供給各色彩紙、膠水、繪畫筆供裝飾節日的燈籠。

  4、製作燈籠:運用空瓶子、彩色膠帶、色紙、貼上素材,做一個燈籠。

  四、家園共育

  1、有條件的家庭,晚上帶著孩子一齊觀賞中秋的月亮,並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2、與幼兒一齊準備一個燈籠,是共同製作的。

  3、督促幼兒節前節後連續觀察月亮,並記錄月亮的變化。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11

  設計思考: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以中秋節為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於幫助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花好月圓和合家團圓的美好氛圍。

  主題目標:

  1、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初步瞭解中秋節的有關風俗習慣。

  2、積極參與中秋節的有關活動,樂意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節日的感受。

  3、在活動中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活動準備:

  1、各色彩紙若干,作畫工具

  2、收集各種月餅盒子佈置活動室。

  活動安排:

  一、瞭解中秋節的.來歷

  1、透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3、瞭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

  問:你喜歡過中秋節嗎?你們知道中秋節要吃什麼嗎?

  二、製作紙燈籠

  (一)匯入活動

  師:為了迎接中秋節我們做一些燈籠來裝扮教室吧。

  (二)講解示範

  1、提問:你看到過什麼樣的燈籠?

  2、告訴幼兒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正方形和圓形的彩紙。

  3、請個別幼兒在紙上大膽作畫。畫前先請他說說準備畫什麼樣的燈籠,老師提醒幼兒要把圖案畫大,以便讓人清楚地知道這是什麼燈籠。

  4、老師示範剪流蘇。

  先將一個小正方形紙折一個細長條,開啟後,用剪刀從下往上剪流蘇。直至剪到剛才的折線處。

  5、將剪下的流蘇和幼兒討論後,貼在剛才畫好的燈籠的下方中間處。

  (三)幼兒操作

  重點:老師提醒幼兒要將圖案畫在紙的中間,並且畫大。

  難點:流蘇儘量剪細。

  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

  幼兒將自己做的燈籠懸掛在事先準備好的線上,然後相互介紹和欣賞。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12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除了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相關習俗,還要理解月圓人圓的寓意。

  2.喜歡過中秋節,體驗並分享與教師、同伴共同過節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和家長共同做好迎接中秋節的準備,共同收集有關中秋節的來歷及主要習俗的資料;近期與家長共同關注並觀察月亮的變化。

  材料準備:有關月亮的電子圖片,幼兒自帶月餅、各種水果,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

  三、活動過程:

  1、猜關於月亮的謎語,引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有時掛在樹梢,有時掛在山腰,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條小船”。猜一猜是什麼?我們馬上要過一個和月亮有關的節日,你們知道是什麼節日嗎?

  2、瞭解有關中秋節的來歷和相關傳說。

  提問:你知道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講述)

  教師:中秋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誰來說一說?

  小結:人們關於中秋的來歷有很多美好的想象,一代一代傳了下來。古代的人們將一年分為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農曆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把這一天叫“中秋節”。

  3、瞭解人們過中秋節的有關習俗。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會怎樣和家人一起過中秋節呢?

  4、瞭解月餅的意義,體驗月圓人圓的寓意。

  教師:小朋友都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你們吃過月餅嗎?月餅是什麼味道的?你們發現這些月餅都是什麼形狀的呀?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為什麼人們要把月餅做成圓形的呢?(引導幼兒感受月圓與團圓的關係,引申到月圓人圓又表示圓滿、豐收之意。)

  5、體驗與同伴、教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欣賞樂曲《春江花月夜》,師幼邊聽音樂邊品嚐月餅、水果,引導幼兒互相說一說祝願的話或吟誦有關中秋的詩句,體驗節日的快樂。

  四、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在中秋之夜與家人共同賞月,感受月圓之夜月色的美好。

  2、將賞月的情景或感受畫出來或描述出來,帶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13

  一、活動背景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以中秋節為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於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文化,感受花好月圓和合家團圓的美好氛圍。

  二、活動目標

  1、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讓幼兒透過製作月餅、觀賞月亮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

  3、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整理資料,提高幼兒的自己學習能力。

  三、活動過程

  (一)製作月餅

  家長放手讓孩子去做,家長只是起幫助指導的作用。完成後,觀察月餅,透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如教師問: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月餅為什麼是圓的呢?

  (二)製作紙燈籠

  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正方形和圓形的彩紙,教幼兒完成燈籠製作,可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最後,幼兒將自己做的燈籠懸掛在事先準備好的線上,然後相互介紹和欣賞。

  四、親子游戲:猜燈謎

  老師提前將若干燈謎藏在教室的各個角落,請孩子們站在教室中間,告訴他們在教室內去尋找燈謎,拿一個寫有燈謎的卡片,讓孩子進行觀察,知道去找什麼樣子的卡片。

  孩子找到後,交到自己的爸爸媽媽的手中,請爸爸媽媽去猜燈謎,用時最短的家庭獲勝。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14

  一、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發動幼兒自帶水果和月餅

  三、活動流程

  介紹節日——欣賞故事——談話品嚐

  四、活動過程

  1、介紹節日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

  2、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3、談話品嚐

  A、中秋節吃什麼?

  B、分享共同品嚐自帶的月餅和水果,說說自己所帶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釦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15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初步理解、感受歌曲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

  2、嘗試用聲音、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

  二、活動準備

  1、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的音訊,手機或電腦,音箱。

  2、情景表演:《爺爺和我一起過中秋》。

  三、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指導語:聽完這首歌曲,有什麼感覺?

  2、再次欣賞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內容。

  ★指導語:歌曲裡說了一件什麼事情,我們再仔細地聽一聽。

  3、邊看錶演邊聽歌曲,進一步理解歌曲的內容。(引導幼兒感受表演中爺爺對寶寶的關愛情感。)

  4、嘗試用聲音、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歌曲的感受。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16

  活動目的:

  1、透過各種活動讓幼兒知道陰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2、讓幼兒透過品嚐月餅,製作水果拼盤,月餅拼盤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3、透過活動,促進親子交流,增進幼兒與家長之間的感情。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水果、月餅家長提供。

  2、呼啦圈、氣球若干個。

  3、一次性水果盤

  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

  1、介紹中秋節的

  第二環節:

  親子其樂融融

  1親子游戲: 蜈蚣散步

  先講一個故事:森林裡舉行運動會,蜈蚣報名參加了賽跑。一大早蜈蚣媽媽就把小蜈蚣從床上拉了起來,叫他吃好早飯後趕到比賽現場。說完媽媽便到屋後菜園種菜去了。好半天,忽然聽見小兔在喊:蜈蚣,蜈蚣,比賽快開始啦!你怎麼還不去呀?蜈蚣媽媽想著:這孩子跑到哪去了?推開門一看,可把她嚇了一跳。原來小蜈蚣在忙著穿鞋呢。他的腳太多太多,穿了好半天都還沒穿完。

  目的:鍛鍊孩子的耐力和腿部力量。

  準備:給孩子看蜈蚣的圖片,讓孩子知道蜈蚣走路的方式。

  1、由孩子做排頭,家長將手搭在孩子肩上,蹲下。

  2、隨著一、二、一、二的口令,孩子和家長向前行走,腳步要協調,不能亂。

  提示:可以多叫幾個家庭成員一起參加。

  再念一首兒歌:一百隻腳的小蜈蚣,穿起鞋來不輕鬆,不輕鬆,快用功,趕緊上路急匆匆

  3親子製作水果拼盤和月餅拼盤

  按六個家庭為一組,利用自己帶來的水果和月餅合作製作水果拼盤和月餅拼盤。並且和幼兒一起品嚐。

  第三環節:

  放孔明燈,活動結束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17

  〔活動目標〕

  1、在觀看做月餅的過程中,知道製作月餅的材料、工具、用途及方法。

  2、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發現。

  3、體驗和嘉賓一起參與活動及品嚐的快樂。

  〔活動準備〕

  邀請製作月餅的嘉賓來園(攜帶材料和工具)和幼兒共同做月餅。

  〔活動過程〕

  1、向做月餅的嘉賓問好,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2、認識製作月餅的材料和工具,瞭解其用途。

  3、根據材料和工具,猜測製作月餅的方法。

  ★指導語:剛才嘉賓給我們介紹了製作月餅的工具和材料,它們在製作月餅的過程中,有著不同的用處。誰來猜一猜月餅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

  4、觀看嘉賓製作月餅,瞭解製作的方法。(在活動中,可以請部分幼兒嘗試參與制作,獲得親身感受。)

  5、烘烤和品嚐月餅,體驗快樂。

  延伸活動:

  教師可將製作月餅的過程拍成照片資料佈置在環境中,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和熟悉。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18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2、體驗與同伴、教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3、向幼兒介紹中秋節的時間、來歷。

  活動準備

  1、展示幼兒在中秋節前觀察月亮後繪製出的《月亮變化冊》。

  2、懸掛燈籠,營造熱鬧的節日氣氛。

  活動過程

  1、以談話的形式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國家有哪些節日嗎?

  2、向幼兒介紹中秋節的時間、來歷。

  (1)教師先請幼兒介紹自己所瞭解的中秋節,並請其他幼兒傾聽從中獲得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是與別人不同的。

  (2)教師給幼兒講有關中秋節的故事,使幼兒瞭解中秋節的來歷。

  3、擴充套件幼兒經驗,並介紹中秋節的習俗。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中秋節要吃什麼嗎?除了吃月餅,我們還幹什麼呢?

  4、教師向幼兒介紹獲取資料的方法。

  教師:“呀!小朋友瞭解那麼多知識,那你們是從哪裡瞭解到的呢?”

  幼兒:交流自己獲取知識的渠道。

  小結:教師幫助幼兒總結從哪獲取知識、方法及渠道。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19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月餅是該節日的特色食品。

  2.感受與同伴共同品嚐月餅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幾種形狀、包裝、口味不同的月餅。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小朋友們,過幾天就要過節了,你們知道要過什麼節嗎?(幼兒回答,引出中秋節)

  二、主體部分

  1.出示月餅,引出中秋節的特色食物。

  教師:這是什麼?我們什麼時候吃月餅啊?

  教師:我們來看看書上的畫面,你會想到什麼呢?中秋節都有哪些習俗呢?(讓幼兒知道中秋節是中國人自己的節日,過節時全家要團圓,吃團員飯,一起賞月、吃月餅等)

  2.幼兒瞭解中秋節的傳說及特色食品。

  教師:你們知道中秋節有什麼傳說嗎?(教師講述故事)

  教師:那你們都吃過哪些味道的月餅呢?月餅都有哪些形狀的?(教師介紹一下自己帶來的月餅盒的形狀、顏色及畫面內容)

  教師:你們知道這些月餅盒上畫的是什麼意思嗎?(讓幼兒瞭解月餅盒上的中秋情節)

  3.月兒品嚐月餅,知道月餅的口味。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月餅,等會分給每位小朋友嘗一嘗,吃了月餅之後要告訴老師和其他小朋友你吃的月餅是什麼味道的?(教師分發月餅)

  教師:好了,月餅好吃嗎?現在我要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了,你吃的月餅是什麼味道的?你還喜歡吃什麼味道的?(幼兒回答)

  三、結束部分

  教師:今天我們瞭解了中秋節的傳說,還知道了中秋節的特色食品。最開心的是,我們還品嚐了味道不同的月餅,月餅有很多不同的口味,老師沒有全部帶來,不過過幾天就是中秋節了,小朋友們在家裡過節的時候,可以邊賞月邊吃好吃的月餅哦!

  中秋節幼兒園大班教案20

  節日的氣氛深深地感染著每個孩子。因此,我們可以透過傾聽幼兒關於中秋節環境變化的討論,如:“什麼是中秋節?”“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中秋節有什麼活動?”“月亮上有嫦娥嗎?”等問題,尋找幼兒對中秋主題的興趣點並由此開展深入的探究活動。

  主題活動目標:

  身體健康:

  1、練習肩上投擲

  2、練習聽訊號變速跑

  人格發展:

  1、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喜慶氣氛,培養愛國情感。

  2、瞭解勞動人民巧奪天工的手藝,增進對勞動人民的情感。

  3、學習與同伴協作完成探究任務。

  4、激發探索星空奧秘的願望。

  認知發展:

  1、感受節日氣氛,瞭解中秋節的習俗及其由來。

  2、學習複述故事,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瞭解月相的變化規律,培養細心觀察的品質,學習做· 觀察記錄。

  4、學習用繪畫、剪貼等美術手段,表現月亮的圓缺;學習利用盒子進行藝術加工,發展藝術表現力。

  5、瞭解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情況。

  6、能按音樂的節奏和歌詞的內容創編動作,培養對音樂的表現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