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精選18篇)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

  提起袁隆平,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那麼,關於他的事蹟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提供了關於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精選18篇),僅供大家瀏覽。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1

  袁隆平的形象可謂“幾十年如一日”的“農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駝,小平頭,一身過時衣,兩腿爛泥巴。但也就是他,獲得了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證書和500萬元的高額獎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獲獎,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他不僅僅攪動了人們對科學家的好奇,更引起人們對大獎的產生以及我國科技獎勵制度的關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雜交水稻“南優2號”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比常規水稻平均增產20%,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38億畝,增產稻穀3600億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兩系法雜交水稻生產應用,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面積達5000萬畝,平均產量比三系增長5%—10%,續寫“東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級雜交稻”達到農業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標,突破日本專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論極限產量,被全國400位院士評選為“200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的第一項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隻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說,他此刻最大的心願是利用基因技術育出畝產800公斤的超級雜交水稻,目標是2005年實現大面積推廣。

  他先後獲得了聯合國智慧財產權組織“傑出發明家”金質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英國讓克基金會“讓克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拯救世界飢餓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等八項國際獎。

  他的成果不僅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並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飢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2

  袁隆平院士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可以說沒有他,我們老百姓還是吃不飽,還是會捱餓,但是為了讓人民吃飯,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你知道嗎?1960年7月他發現一株“天然雜交稻”,從此便開始獨自研究雜交水稻,那時他的家人都不支援他,認為他一個大學生去種什麼田。後來1997年,她才有了自己的團隊來研究。而1960年——1997年這37年間,他都獨自一人奮鬥,在稻田與實驗室間。

  聽過一個故事,就是在時期袁老將他保護級的實驗品種在4分田中,後來,稻株被收,他看見一口深井中,竟還有幾株竟奮不顧身地跳下去。可以說沒有這幾株實驗稻就沒有今天的雜交水稻,袁老奮不顧身可以說今天的糧食是袁老拿生命換來的呀。

  袁老在採訪中說: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簡簡單單幾句話雖使用了誇張卻難看出他的雄心壯志。袁老,您逝世了,我們一定會完成您未完成的夢想的!

  採訪中,記者問袁隆平“如果您再次看饑荒您會怎麼做……”主持人話音剛落袁隆平院士便馬上說:“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這是一個人對他產品的最大自信,也足以看出,他對雜交水稻的用心良苦體現了他的初心。2021年5月22日13時17分32秒袁隆平院士在長沙湘雅醫院逝世。當時許許多多的人站在醫院門口目送車對遠去路過之處設有幾輛車,就算有也是停下鳴笛致敬。場面,一度十分壯觀。本來我還想什麼時候能見他一面,因為離得比較近嗎?這下,可是再見不到了。

  雨,落下來,又慢慢下大。這場雨帶走了袁隆平院士,都將他印在了我們的心底。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3

  袁隆平院士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50多年來,他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30多年來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推廣應用後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傑出貢獻。袁隆平院士不僅是中國的袁隆平,也是世界的袁隆平。

  陳至立說,袁隆平院士為科學界作出了表率,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他的先進事蹟在全國產生了強烈反響,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讚譽。他是我國當代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是一位德學雙馨的科學家,他的永不滿足的科學創新精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令人感動,催人奮進。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知識分子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集中體現了我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體現了我國科技工作者敢於創新、頑強拼搏、為中華民族爭氣的宏大抱負,集中體現了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平易近人、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他來自於人民,為人民而研究,“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

  陳至立強調,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更多的像袁隆平這樣的專家。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學習袁隆平院士不畏艱難、勇於奉獻的獻身精神;追求真理、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理論聯絡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著眼長遠、獎掖後學、匯聚人才的團隊精神。

  劉延東在座談時說,袁隆平院士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他對國家和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他還是傑出的無黨派代表人士,在參政議政方面也作出了突出成績。我們要在廣大無黨派人士和黨外知識分子中開展向袁隆平院士學習的活動,使新一代無黨派人士繼承優良傳統,搞好政治交接,更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4

  袁隆平是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他參加工作50多年來,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高峰,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及應用領先世界,推廣應用後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我國及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貢獻。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熱愛祖國、一心為民的堅定信念。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自年輕時他就立志獻身雜交水稻事業,併為之不懈拼搏、頑強奮鬥,始終把為國家解決好“民以食為天”問題當作自己的重大責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堅定、鍥而不捨。

  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科研作風。“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這充分體現了他潛心實幹的本色和求真務實的作風。“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勢”,這曾經是世界經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權威和書本,20世紀60年代初,他從對“鶴立雞群”稻株的觀察中悟出天然雜交水稻的道理,從而勇敢承擔起雜交水稻研究的課題,不畏艱難,反覆試驗,終於研究成功三系雜交水稻。袁隆平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創新,帶領我國雜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兩系法雜交水稻,使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淡泊名利、樂於奉獻的崇高品德。

  上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相關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實現。上世紀80年代,他帶領“863”專案組開展攻關,提倡團結協作,很快獲得了成果。他沒有把政府撥給的數千萬元作為自己的研究專款,而是組織起全國的協作單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還將所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科學獎和世界糧食獎等獎金全部捐獻出來,設立獎勵基金,獎給為科研做出貢獻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們。袁隆平不僅傾心解決中國糧食問題,而且長期關注世界糧食安全。在他眼中,雜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他把“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畢生的追求,併為之做出了極大努力。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5

  他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卻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

  外界對袁隆平爺爺最動人的一句評價是:“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但你可能不知道,這粒種子是怎麼找到的,14天,14萬株水稻,他左手持放大鏡,右手拿鑷子,彎腰弓步,在湘西稻田一株一株地找,終於找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水稻。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爺爺發現一株稻株結出了230多粒稻子,他推算用這個稻株做種子,水稻畝產會上千斤,而當時高產的水稻才不過五六百斤。在袁隆平爺爺的努力堅持下,他帶領科研團隊不斷研發,接連攻破水稻超高產育種難題,水稻畝產從700公斤突破到1200公斤,袁隆平爺爺帶領著他的團隊一次次重新整理著世界紀錄。這樣的輝煌成就真是令我佩服。

  袁隆平爺爺有兩個夢想,第一個是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我們可以坐在稻穗下乘涼。我想他的這個夢,已經快要實現了。回憶曾經缺糧的苦,他一字一句嚴肅地說:“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而今天,他的所作所為,不正是一個國家的拯救者嗎?

  袁隆平爺爺的另一個夢想:是讓全天下都能吃飽飯。他在湖南開辦雜交水稻培訓國際班,來自80多個發展中國家14000多個學生跟他學習最先進的育苗技術,親切地喊他“爸爸”。是的,他不愧被稱為世界人民的“爸爸”。袁隆平爺爺做了很多不可能的事——他去長不出莊稼的馬達加斯加開荒,去仙人掌都種不出的迪拜種水稻,不僅是我,許多的外國專家也由衷地佩服他。

  袁隆平爺爺的事蹟時時刻刻鼓舞著我:他造福世界的技術,攻堅克難的勇氣,樂觀豁達的心態,低調謙遜的美德,沒有一項不令我佩服,而最讓我欽佩的,卻是他那專注、堅持、畢生逐夢的信念。2021年5月22日,91歲的袁隆平爺爺離開了我們。巨星會隕落,光芒永不滅!袁隆平爺爺一定變成了天上的恆星,正含情脈脈地凝望著大地的五穀豐登吧。記得您曾說:人生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而我想對您——我最最崇敬的人說:我會好好吃飯,也會努力做一粒好種子!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6

  經過一夜忐忑等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軍的中國超級雜交稻今日成功透過畝產900公斤世界紀錄大考。這位年過八旬的耄耋老者當日向媒體揭秘了令世界側目的中國“超級種子”。

  2011年9月18日,由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程式華率領的中國農業部超級雜交稻驗收專家組,對位於湖南隆回縣羊古坳鄉雷鋒村的107.9畝“Y兩優2號”超級稻試驗田進行了現場抽籤驗收。程式華次日公佈的驗收結果稱,這片百畝試驗田平均畝產達926.6公斤,標誌著中國超級雜交稻第三期目標畝產900公斤攻關大獲成功。

  在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依賴稻米作為主食的現狀下,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一直是各國奮鬥的目標。日本、國際水稻研究所都制定過水稻高產育種計劃,僅日本曾在4.5分小面積土地上實現畝產800公斤的目標。雜交稻大面積畝產900公斤,始終是世界雜交水稻史上無人登臨的高峰。

  自上世紀以來,由袁隆平領銜的中國科研團隊曾先後於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級雜交稻大面積畝產700公斤、800公斤兩大世界難關,使中國雜交水稻超高產研究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7

  袁隆平手裡掌握著上千萬元的科研經費,他的生活卻極其簡樸。

  長年養成的習慣,他喜歡去田壟,一有時間就到實驗田去觀察,去呼吸田野的氣息。如果說事業的成功給他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的話,那就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他到實驗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先的腳踏車改成了摩托車。他覺得這玩意兒輕便、快捷。沒料到,玩摩托車、飆車成為他人生的一大樂趣。

  田裡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揚花了,結實了……他跨上摩托車,一溜煙躥上馬路,拐入小徑,溜上田埂,矯健的身影閃動在片片綠意蔥蘢或金黃燦爛的稻田裡。十多年來,他先後換過九輛不同品牌的摩托車。如今,雖已70餘歲高齡,他還是經常騎著摩托車在田間轉。

  2001年底,在朋友們的勸說下,袁隆平買了一輛賽歐牌家用汽車。朋友對他說,騎摩托車是“肉包鐵”,開汽車是“鐵包肉”,還是開汽車安全一些。他興致勃勃地學起開車來,感覺還不錯。有時,他把汽車開到了田邊。他還笑著說,要去考一個駕駛證哩。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8

  作為蜚聲中外的大科學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許多來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雙目失明的小朋友的來信,信中除了表達對他的崇敬以外,還道出了這位小朋友對前途的迷茫和困惑。

  讀著小朋友真摯的來信,袁隆平深受感動,立即鋪開紙,拿起筆,動情地題寫道:“生活是完美的,我們這個世界是完美的,而且會越來越完美。你雖然看不見,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周圍的爺爺、伯伯、叔叔們都在關心你,幫忙你。你是一個有志氣有理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讀書,將來長大了,必須會有比別人更加光明的前途。不知你聽過大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沒有,這位大作曲家雖然雙目失明,卻從小發奮圖強,在鋼琴的鍵盤裡創作了美妙的樂章,讓音樂伴隨著人類走向史詩般如痴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雖為盲童,但前途光明……”

  看得出來,袁隆平回這封信是充滿著真切的情感的,對於一個素昧平生而來自遠方的信,袁隆平尚且能夠認真對待,並動之以情,情真意切地親筆回信,從中,我們不難讀懂這位科學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善良,社會職責感是何等的強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美麗。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9

  在一些人眼裡,似乎袁隆平很有錢,但他是一位拿國家俸祿的科學家,每個月的全部收入連工資和補貼加起來,總共4000多元錢的樣貌。他樂呵呵地說,這些收入不低了,夠我花的了,所以,他幾乎將在國際上獲得的所有大獎的獎金都捐贈給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以表彰和扶掖對農業科研有貢獻的人。此外,他還出資捐助過教育事業。

  他對於金錢的觀點,一是不吝嗇,二是不奢侈。在袁隆平看來,金錢的多少,無非是一個數字,他說:“錢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沒有錢,飯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但錢夠一般日常生活開銷,再小有積蓄就行了,對錢不能看得太重。”倘若對錢看得太重,被金錢矇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為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漠不關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錢的奴隸,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呀。

  對人生,對金錢,對地位,乃至對家庭,袁隆平悟得很透徹明瞭,他向來對自己很“小氣”,對別人卻有一份古道熱腸,俠義肝膽,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會盡全力幫忙他人。他是博士生導師,帶過許多博士生,其中有一個是從農村來的,家裡生活較困難,有一次,這位學生打電話給他,說是父親病重住院,急需用錢,他十分同情,從自己的工資收入中給那個學生寄去了兩千塊錢。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10

  作為國內外著名的科學家,袁隆平自然成了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會收到很多來信。有一次,他收到上海一個盲童的來信,信中不僅表達了對他的尊重,也表達了孩子對未來的迷茫和迷茫。袁隆平讀著孩子們的真摯來信,深受感動,立即攤開紙,拿起筆,動情地寫道:".生活是完美的,我們的世界是完美的,而且會越來越完美。雖然看不到,但心裡能感覺到。你身邊的爺爺奶奶叔叔叔叔都在關心你,幫助你。你是一個有抱負有夢想的孩子,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一定比別人有更光明的未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這位偉大的作曲家雖然雙目失明,但他從小就努力工作,在鋼琴的鍵盤上創造出美妙的樂章,讓音樂陪伴人類到一種史詩般的.痴情狀態。努力吧,孩子,雖然你是瞎子,但你有光明的未來……”

  可見袁隆平對這封信的回覆充滿了真實的情感。對於一封從未謀面的遠方來信,袁隆平依然能認真對待,用情感和真誠回應。由此,我們不難理解這位科學家有多善良,他的社會責任感有多強,他的情操和人格有多美好。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11

  跟袁隆平很親近的人說,袁隆平穿著很隨便,一點也不講究。

  有一段時間,他的購物慾十分強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場去購物。可他有一個“怪癖”,專挑便宜貨買,價錢高的東西他不感興趣。有一天,他與夫人鄧哲逛商場,看到貨櫃裡有打折到10塊錢一件的襯衫,他說,太便宜了,加2塊吧,12塊一件。售貨員笑著說,你這位同志真怪,人家買東西討價還價,你卻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氣買了10多件,“這樣的襯衣好,下田的時候穿起來方便,不用擔心弄髒了。”他對夫人笑笑說。深知他生活習性的鄧哲不多說什麼,只報以莞爾一笑。

  他穿的最貴的西裝,不會超過800元;他買皮鞋不會超過200塊錢,什麼義大利的“老人頭”、“鱷魚”牌等大牌服飾,他覺得這些昂貴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國頗具權威的評估機構報告稱,袁隆平的身價為一千多億。如此看來,就個人的物質財富而言,除了他腦袋裡的智慧和知識值錢,袁隆平確實是中國最富有的“赤貧者”了。

  然而這位最富有的“赤貧者”對自己清心寡慾,卻對社會極慷慨、極具憂患意識,至今,他將所獲的12.5萬美元世界糧食獎的獎金,捐贈給了由他發起成立的科技獎勵基金會,以扶掖新人……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12

  這位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創造了無限財富的偉大院士袁隆平,有人評論說他的身價只有1000億元,但他的月收入,連工資補貼都只有幾千元。按照他的貢獻,他應該有更多的錢,但是面對幾千元的工資,他笑吟吟地說:“錢對於生活和生產很重要,但是錢的方式一定要對。錢是拿來用的,有錢不等於沒錢。但是有了錢,第一,不要鋪張浪費,第二,不要吝嗇,該用的用,不該用的不用。

  所以,我穿衣簡潔大方是一個原則。你穿得這麼好乾什麼?很閃亮。穿的好,不一定地位高。”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錢觀,簡單、直白、深刻、發人深省。有人評價他:“袁隆平院士頭頂藍天,勇攀科技高峰;腳踏實地為全世界人民謀福利。他幾十年來一直努力學習,鍥而不捨;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服務人類社會;胸懷祖國,憂國憂民,利國利民……”袁隆平院士作為一名科學家,不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是一位具有可貴精神和高尚品德的人。他卓越的科技能力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了完美結合和高度統一,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他的品格、精神和風格為我們的知識分子在教育戰線上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作為一個在環保戰線上戰鬥的知識分子,我由衷地讚美袁隆平院士,我認為我們都應該認真學習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腳踏實地地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祖國、為自己的信仰造福人民。我們應該學習袁隆平院士那種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金錢觀。我們不僅要宣傳他的科研成果,增強中華民族和人民的雄心壯志,還要讓每個人都學習和發揚他的做人態度和奉獻精神。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13

  2004年10月的一天下午,袁隆平應邀為依阿華州大學師生做了題為“中國超級雜交稻研究進展”的報告。經久不息的掌聲過後,依阿華州大學校長請學生們提問。

  有一位中國留學生問道:“我們雖然身在國外,但經常關心國內的新聞,早就欣聞您為國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也明白您的一些背景材料。我們想明白,您從小就喜歡農業嗎”

  袁隆平笑吟吟地答道:“小時候,我很貪玩,有很多興趣愛好。我讀書,對感興趣的課程,就認真聽講,而且考試得高分;對不感興趣的課程,只求三分好,能及格就行了。大學畢業的時候,同學給我的鑑定是愛好:自由;特長:散慢。自由散慢,我就這麼一個人。至於學農,起緣於一次偶然的機遇。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一次郊遊,老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很漂亮。那時,我看了正在上演的.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影片中有一個鏡頭,窗子外邊就是葡萄什麼的,兩者的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確實是田園美,就想長大後學農了。如果那時老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髒,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

  臺下一陣大笑,為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坦誠和直率而叫好。他對自己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點不加掩飾,讓中外大學生們愈加覺得他可敬、可親,完全真實地展現了這位科學家偉大和平凡的完美統一。

  就這樣,他的學術報告在簡單而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14

  1942年初秋,袁隆平從重慶市龍門浩小學畢業,進入復興初級中學。

  在學習中,袁隆平有個特點,就是喜歡思索,愛提問。

  一節數學課上,講“有理數”這一章。老師講了一條乘法的重要法則:同號相乘的數取“+”號,並把絕對值相乘。老師進一步解釋說:“這就是說,正數乘正數得正數,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

  袁隆平邊聽邊想,正數乘正數得正數,這好理解;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這是為什麼呢於是就發問:“老師,負數乘負數,為什麼得正數”袁隆平儘管沒有從老師的回答中得到滿意的答案,但卻使他對這些抽象難懂的概念產生了興趣,增強了邏輯思維潛力。

  有一次,老師講到一個世界難題: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覺得不好理解,他認為一個角就應能夠三等分,比如一個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規規矩矩的嗎但是老師說,這樣分不對,就是不能三等分。

  為什麼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裡面肯定有道理可講。他自己想不出來,老師又沒有把其中的道理講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個大疙瘩。

  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實際上是袁隆平思維發展和心靈成長的標誌。他開始對抽象的概念發生興趣,開動腦筋進行思索,強烈的求知慾,使他學到了不少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15

  1960年罕見的天災,帶來了嚴重的糧食饑荒,袁隆平目睹了嚴酷的現實,他輾轉反側不能安睡。他想起舊社會,人民受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受戰爭的痛苦,缺衣少食,流離失所。今天,人民當家作主,但仍未擺脫飢餓對人們的威脅。他決心努力發揮自己的才智,用學過的專業知識,儘快培育出畝產過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種,讓糧食大幅度增產,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飢餓。

  袁隆平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經過兩個春秋的試驗和科學資料的分析整理,又經過8年曆經磨難的“過五關”,到1974年配製種子成功,隨著雜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國大面積推廣,袁隆平名聲大震。在成績和榮譽面前,袁隆平公開聲稱現階段培育的雜交稻的缺點是“三個有餘、三個不足”,並組織助手們,從育種與栽培兩個方面,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隨著雜交水稻在世界各國試驗試種,雜交稻已引起世界範圍的關注。袁隆平近年來,先後應邀到菲律賓、美國、日本、法國、英國、義大利、埃及、澳大利亞8個國家講學、傳授技術、參加學術會議或進行技術合作研究等國際性學術活動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成果在國內獲得建國以來第一個特等發明獎之後,從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內,又連續榮獲了3個國際性科學大獎。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部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

  袁隆平,從湖南省偏僻的安江農校裡走來,從一個山村中等農校的青年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名人,登上了“雜交水稻之父”的寶座。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16

  1947年6月,湖北省舉辦全省體育運動會。袁隆平非常喜愛游泳,便向體育老師報名,要求參加預選。老師朝他打量一番後,搖搖頭說:“你個子太小,體力不夠,不行!”他心裡不服氣,心想:自己從8歲開始,在隨父母逃難的途中,就是走水路來重慶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險些被淹死,幸虧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來,才保住了性命。從此自己下決心要學會游泳,今後能遇難救人。9歲逃難到了重慶,每到夏天,放學回家後自己就要去長江邊的“龍門浩”戲水。漸漸地,他掌握了熟練的游泳技術,甚至可以搏擊嘉陵江和橫渡長江了。因此,他很想在正式比賽的場合去試一試。

  預賽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師帶隊,10多個初選上的同學每人騎一輛腳踏車,奔向比賽的游泳場,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後一位同學的腳踏車後架上同行。待到達預賽場地時,周老師發現了他,便笑著對他說:你既然來了,也就試試看吧!結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漢口的預選賽中獲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兩個第一名,而其他同學都名落孫山。接下來,袁隆平又奪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回母校時,袁隆平受到熱烈歡迎,同學們在校門口把他抬起來,使勁地往上拋了多次。

  這件事給予袁隆平很多啟迪:凡符合實際的“不服氣”思想,不一定是消極因素,有時可以變成積極因素。正是這種“不服氣”的思想,催他積極進取,克服困難,努力拼搏,去爭取勝利。也正是這種“不服氣”的思想,在他科研實驗中遇到更大困難時,總是給他精神力量,促使他不斷克服困難,不斷攀登高峰!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17

  前不久我在網上看到了袁隆平爺爺成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艱辛歷程故事,現在就讓我來給大家一一講述吧!

  首先,袁隆平爺爺一年級時一次去郊遊,老師帶他到一個農場去參觀,當袁隆平爺爺看見到處都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鮮豔的果實時,就立志要去學農。從那時開始,袁隆平爺爺就刻苦學習,高中畢業後,袁隆平爺爺考上了重慶相輝學院(後來改名為西南農學院)。1953年8月,袁隆平爺爺畢業後,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當老師。

  1960年的一天中午,袁隆平爺爺走出校門,他遠遠的看到馬路邊圍了一群人,走近一看,路邊橫著兩具骨瘦如柴的屍體,圍觀的人們都默默無聲,臉上堆滿了憂傷,袁隆平爺爺也非常難過。

  從此以後,袁隆平爺爺帶著學生一起攻克難關,終於研究出了高產量的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許多國家的糧食問題,成為了雜交水稻之父。

  讀到這裡,我想到了全世界的許多國家正在鬧饑荒,而有的人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糧食,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

  現在再讓我們來看看袁隆平爺爺的其它故事:2008年10月27日晚,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榮歸母校西南大學。

  場面相當震撼:搖旗子、舉畫像、拉橫幅,學生們冒雨在校門口排了半公里長隊。

  這次迴歸的一個花絮是首次披露了袁隆平爺爺在校成績,袁隆平爺爺1950年大一下期期末考試成績單清楚地表明:袁隆平爺爺當時農學課程成績並不很突出,反而英文成績特別好,高達93分。語文64分,植物學65分,普通化學60分,地質學88分,農業概論88分,氣象學84分,農場實習67分。他的專業成績在班上僅相當於中等。可為什麼當初這個成績並不優秀的小夥子卻能解決世界糧食問題呢?對此,袁隆平爺爺的回答是:“我成績並不是很優秀,但我會努力去學,因為世界還有許多人捱餓,我不忍心看到他們被活活的餓死!”

  是呀,誰都不忍心看到許多人被活活餓死,所以,從現在起,我們每個人都要節約這來之不易的糧食,讓全世界行動起來,一起對抗糧食危機,讓人們不再捱餓!

  袁隆平人物事蹟和精神400字18

  他的辦公室裡面已經擺滿了各種獎牌和證書。但老頭子還是堅持在第一線做科研。每年一到冬天,他都要到三亞基地去。

  有次他爬田埂,旁邊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擋開了,"你以為我老了啊,我躥田埂比你年輕人還快當!"

  成名成家的袁隆平好像仍然喜歡自在隨意的生活。

  他偶爾出差逛街,看到便宜衣服,就先在自己身上比試一下,然後又在助手身上比試一下,買上一大堆,回來就人人都發一件。有次到香港中文大學去作報告,他就紮了條剛在街邊用10元錢買的領帶。

  1998年,湖南一個事務所評定"袁隆平品牌"價值一千億元,楊瀾到海南去採訪他:"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談論這件事的時候,她有什麼看法"

  結果,他的回答是,"從來沒有談。"他之後跟助手說,"我就是個過路財神。"還在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給他1.5萬美元獎金,他全部拿出來,設立了一個雜交水稻基金,專門獎勵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他經常跟人說起他以前做過兩次的夢:田裡的水稻長得像高梁一樣高,稻穗像掃帚一樣長,顆粒像玉米一樣大,他和助手們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聊天乘涼。

  剛開始,周圍人呵呵的笑,時間長了,才發現他滿腦殼就惦記這個事情。他把身邊英語好的年輕助手都儘量送出國去深造,為的是他的第二個理想:要讓雜交水稻推廣出去,"造福全世界"。

  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說,"袁老師又有追求又能自在,是個幸福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