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精選19篇)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語文義務教育新課標2022年版出臺,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該仔細研讀,你有什麼心得體會?下面由小編為大家帶來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精選19篇)供大家參考!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

  今天xx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我從xx老師透徹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以: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尋,處理資訊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2

  很有幸參加了4月27日市舉辦的語文新課標準解讀報告會,終於讓我明白了小學語文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因此,我們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不能把語文課上成自然科學類、思想品德或別的什麼課,而要把語文課上得象語文課,就是要還語文的本體特徵。其次,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為主的教育。那麼,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範疇下怎樣才能把小學語文課教得“有滋有味”呢?在這裡,我想結合下面三點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蘊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蘊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領悟語文的美,首先必須從語言入手,從品味語言達到超越語言,著眼於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引領學生獲得感受,體驗情感、理解見解,使之轉化為智慧,最終積澱文化,形成自己豐富的精神世讓界。那麼,如何讓教師上出語文味?

  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覆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覆涵詠體味,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困繞“語文字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字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兒童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兒童就是兒童,他們既不是縮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預備:兒童是一個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獨立的人,兒童又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從成人霸權中走出來,還兒童以發展語文素養的自主權。

  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透過文字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願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願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為此,我要在語文課體上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幾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肋和鼓舞下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齣兒童味來。

  三、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為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關風貌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無個人味的語文課,猶如作家筆下塑造的缺乏個性的人物形象,對讀者來說總是缺乏影響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說,這樣的語文課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裡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為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不研究學生怎麼能教好他們呢?教學是為育人服務的,身為語文教師,要想上出不乏個人味的語文課,就要努力體現書要滾瓜爛熟.!上課即使不看教材.也都在肚子裡。

  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如有的教師個性豪放,慷慨激昂,那麼在教學中就上出情來,教出意來,讓學學生在濃濃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師見多識廣、博學多才,善於引經據典、妙語連珠,那麼,在教學中就應用開放的教學方法來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大其知識面。總之,為了語文課的個人味,每位教師都要善於發現和發揮自己教學上的優勢。善畫的要運用插畫的優勢;善讀的要運用範讀的優勢:善唱的要運用吟唱的優勢如此等等,讓教語文課是很有趣、很有味道的。讓學生兩節課下來說“呀,怎麼這麼快就結束了?”這樣的語文課哪能沒有個人味?在新課程改革的程序裡,“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3

  透過學習我們明確了《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了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對於富有膽識、敢於創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著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教師。

  新課標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學中也逐漸體現出來並在課堂上不斷實踐著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涉及了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能力幾個方面。看完新課程標準,對於閱讀和寫作方面的體會自己頗有感觸。新的課程理念非常注重閱讀教學,閱讀是為了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學習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策劃一項活動,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性、因此,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承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語文教學的過程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悅。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同桌研究,或分組討論,或自由組合交流,以期達到人人參與、各抒己見的目的;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尋求解決的途徑。

  閱讀教學,首先要使文字開口“說話”。這就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通讀課文,才能抓住重點,也才能與文字深入對話,因此,初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但是想到自己過去一年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初讀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時間得不到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匆匆地讀一遍就進入精讀,在家讀的時間也得不到保證,向我們山區學校,學生回去沒有家長的督促,很多學生就回去的作業就等於是空的;二是初讀目標不明確,認為初讀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讀書時間,於是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多數學生是有“口”無“心”;三是缺乏教師的指導,就是一個“讀”字貫穿始終;四是反饋不及時,自己不知如何評價學生的讀,以至於學生應有的語文能力得不到訓練。另外,感覺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孩子們課外閱讀書目的數量及程度鼓勵力度不夠,缺乏一定得評價方法,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會努力改正,爭取提高自己的閱讀教學。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裡,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4

  4月21日,重磅訊息來襲,新課標正式釋出,這也是雙減後的第一個課標,意義重大,能夠幫助我們指明方向。因此,新課標釋出後,我們都在認真地研讀著,探索著。

  5月6日下午,我認真觀看了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吳欣歆老師關於《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的線上講座,不禁陷入了沉思,思索著新課標的“變”與“不變”,以及今後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從吳老師的講座我瞭解到了,新課標主要涉及了五個重大變化。

  首先,強調文化自信,學好語文是一箇中國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現,學科第一次和國家的戰略掛鉤。課時量上,語文佔到了20—22%,如此大的課時比重,相信語文的題目廣度會越來越大。

  其次,傳統文化分量繼續加大,小學原來學129首古詩文,現在增加到了160首,懶得背誦的孩子要吃大虧。

  再來,語文的考試也有重要變化,除了考基礎、閱讀、作文之外,還會考整本書閱讀,主要考察孩子的提取資訊能力,評價人物能力,品味語言能力。

  第四,本次還首次提出了學習任務群,原來高中的概念,現在下移到小學初中,原來孩子是一篇一篇的學、現在要一組一組的學。尤其是裡面涉及到的實用性閱讀、思辨性閱讀、跨學科學習能力,對學生要求非常高!

  最後一點,靠刷題想考好語文的時代徹底過去了,以前語文考試有套路,很多孩子把套路熟悉了,刷題刷多了,語文成績差不了,這次明確規定了學業質量的標準,以後教學和考試會高度統一,命題也會更加科學精細,考察的方式會更加靈活,考察的內容會非常主觀,甚至還會和網際網路相結合,孩子想考高分確實就更難了。

  那麼,要想知道怎麼學,我們需要逆向思考一下,在新課標下,學生將面臨的語文檢測會有哪些趨勢呢?

  在新課標下,語文知識的檢測會有四個大趨勢。

  第一,生活化。接下來語文所考核的題目,都會設定生活的情境,讓你在生活的情境中,運用語文的知識進行解答。

  第二,能力化。以前我們正常學語文,就覺得語文就是多讀書,多背書,感覺背得越多,積累得越多,語文就越好,但那樣學到的知識都是死知識,跟你的能力沒有任何關係。在未來的語文檢測中,它檢測的將會是你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

  第三,跨學科。在語文學科的檢測中,它所跨的學科主要結合的是什麼呢?比如,結合地理知識。例如語文閱讀理解,考一篇說明文,南水北調工程,它會在這篇文章裡給你一幅地圖,讓你在這幅地圖裡標出南水北調工程的起點和終點,這些屬於常識。再比如,結合數學知識。語文檢測中會出現一些圖表題,例如圖表題考的是現代中學生上網的資料,然後問你透過資料得到了什麼結論?這裡就可能涉及到一些加減法,由加減法得出變化,再由變化得出趨勢,這就是跨學科。

  第四,五大核心。首先是成長,學生時代是成長的時代,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就是在不斷地成長,所以成長是語文考核的第一核心。其次是生活,因為我們是生活在這個社會,你必須對你所處的環境有所瞭解。接著是家國情懷,目前來說,應該是整個語文考核的重中之重,國家需要的是怎樣的人才呢?國家需要的是將來能為這個國家做貢獻的,能夠熱愛這個國家的人才。如果心中一點家國情懷都沒有的孩子,可能有些語文題目,你根本看不懂。最後是文化,在新課標裡提出的文化自信,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對革命文化的自信,對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其實文化的自信,它包含在家國情懷之中,當你熱愛我們的國家,你就自然而然會熱愛我們的文化!

  新課程標準像石,敲出星星之火;新課程標準像燈,照亮夜行的路;新課程標準像路,能引我們走到黎明。只有跟著新課標的方向前行,我們才不會迷失前進的方向!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5

  5月6日下午,工作室全體成員透過網路觀看的方式,認真學習了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研究員吳欣歆教授關於《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解讀。網路學習結束後,工作室成員在微信群裡積極發言,分享著對於新課標的理解。下面我就語文核心素養方面說說自己的一點點體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核心素養強調的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這四個方面屬於一個整體,也就是缺一不可。簡單來說,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希望孩子可以具備這樣子的核心素養能力:

  1、對中華文化有認同感、對中國文化的生命力有信心。

  2、具備良好的語感,能有效交流溝通,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深厚情感。

  3、有好奇心、求知慾,思維靈活,積極思考。

  4、能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作品,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課程目標在過去三大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新增了“文化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此次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對於堅定文化自信,在總目標中尤為凸顯。因此,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要樹立全新理念,在語文閱讀理解和寫作指導上,要多圍繞這三大文化來拓展閱讀、答題和寫作。

  透過這次學習,讓我知道了新語文課程標準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同時也帶來了挑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深入瞭解新課標的實質和主要變化,才能全面準確地掌握新課程理念,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有的放矢。

  學而思、思而行、行則成。接下來,我定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讓課程煥發出思維的活力,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建構完整的知識能力體系,達到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6

  2022年5月6日,中國教師研修網、教研網組織權威專家解讀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系列公益講座。我們共同學習了北京師範大學吳欣歆教授關於《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

  吳欣歆教授主要從五個方面講解了新課標的變化:一是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二是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三是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四是增強了指導性;五是加強了學段銜接。

  其中,三類六項學習任務群呈現了語文課程內容。這六個學習任務群有內在邏輯關聯。我們首先要理清楚學習任務群和課標之間的邏輯關係:課標內容分兩部分,一是課程目標,一是課程內容。課程內容就是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群就是學習內容,對老師來說就是教學內容。學習任務群首先是作為一種清晰化、集中的表達方式來明確學習內容;其次是提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設定一個情境或典型任務,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教學的實踐性。這種教學模式的設想和現在通行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區別,強調的不是一課一課文字為綱地講,也不求知識系統的完備,更不把訓練作為純技巧的練習,這種教學模式是為了改變這一切,讓教師作為組織者,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帶著任務進行夥伴式的學習,完成知識的建構。

  我們要結合我們的教學實際,做到遵循課標精神,用好課標和教材,尊重教學實際。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裡,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7

  透過聆聽吳教授的解讀,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大語文時代真的來了。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更應該第一時間瞭解新課標的變化,在教學實踐中有的放矢。

  在此次培訓中,我重點關注了學習任務群這個概念,這是新課標首次提出了“學習任務群”這個概念。“學習任務群”分成了三個層面,分別是:

  1、基礎型學習任務群,任務是“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

  2、發展型學習任務群,3個任務分別是“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

  3、拓展型學習任務群,2個任務分別是“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

  六個不同的學習群都有其具體的任務,也就指明瞭語文學習是有情境性、實踐性和參與性的。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豐富語文基礎積累,提升語言運用能力,發展語言思維,提高審美創造能力。同時也強調綜合性學習、跨學科學習、思辨閱讀與表達,對孩子的綜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新課標下的語文學習,意味著我們要緊抓學科的核心素養,要紮實語文基礎,要博覽群書,要積累好詞好句,要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要具有思辨能力。

  得語文者得天下!新課標已給出了語文學習的方向,我們應該在以後教育教學中以新課標為導向,多啃讀教材,多實踐探索,創造出語文學習的新路子,在語文學習的路上助學生一臂之力!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8

  5月6日,非常有幸聆聽了北京示範大學吳欣歆教授關於《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的講座。吳教授的這次培訓主要就是從這五個方面逐一講解新課標的變化。對比新舊課程標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課程內容有了很大的改變,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下面我來談談對學習任務群的理解。

  學習任務群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基礎學習任務群,二是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三是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按照這樣三個層面就呈現了6個學習任務群,吳教授說這6個學習任務群之間有內在的關係,並不是並列關係,它是一個整體對應關係,每個學習任務群都有側重,每個學習任務群都指向核心素養的整體提升。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學習任務群就是單元整合的教學,或者說是單元教學的一種進階版,它不是簡單的線性排列和連線,這種設計改變了以往分散、碎片化的教學思維。這種學習方式可以給學生更多的主動權,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學習。

  從“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實施過程來說,我認為教師編寫“學歷案”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支架,其中包括圖表、示例、資源、建議等。上次的彙報課《楊氏之子》我也初步地進行了“教——學——評”一致性的探索,但對於“評”這個環節沒有很好落實到位。我們要更多的關注學情,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這是我以後努力學習的方向。

  透過這次講座,我感受到責任與擔當。新時代、新課標,新的挑戰,作為教師,應該要肩負起社會的責任,把學生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9

  2022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終於頒佈了。與2011年版的課程標準比較,修訂的力度變化之大,是教育界全體有目共睹的。在認真聽取了核心專家對該課程標準的權威解讀之後,我的解讀心得與思考如下。

  一、義教新課標修訂變化

  本次新課標修訂中最亮眼也是最鮮明的改變就是強化了課程教育中的育人導向,首次點明瞭語文教育學科的“核心素養”。相較於傳統的“三維目標”,該新課標修正則主要圍繞著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此外,新課標在課程內容結構上進行了修正,將語文教學能力作為核心,把其它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實踐活動推到了輔助或者附加的地位,並且設定了與此相配的六個不同的任務群,分別是基礎型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最後,新課標之中加入了對學業質量的評價,具體闡述了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應該達到的學業成就。

  二、新課標解讀心得和思考

  作為小學教師,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認識到此次的《新課標》在語文課程的設定以及教學等方面,相較於以往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不僅應該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還要能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閱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閱讀的作用。

  我們首先要依託新課標中的課程結構和育人目標,明確學習任務群的定位和功能,準確理解每個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提示,圍繞學習主題,以學習任務為導向,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資源,設計基於大任務、大單元、真實情境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絡,加強內容學習和思維發展的整合,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經驗,統籌安排教學活動;注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礎性,培養學生未來學習、生活和發展所需的基本素養。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0

  一場場精彩講座,我獲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靈的洗禮。透過專家引領,我進一步領會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對語文教學有了深入的理解與思考與學習、反思體會,透過線上學習新課標,老師們相互交流,共同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新課程標準在“雙減”政策下如何落實?吳老師透過詳細的解讀,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認識與把握,極大地開闊了視野。

  以前的我,對教材研究不夠,教學設計不精,課堂教學的方法有待改進,對課堂教學改革建議中的課堂教學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課堂教學環節安排不科學;舊的教學方法仍然存在,教學過程注重於教而學的重視不夠;結果學生的語文思維訓練不夠,能力提高緩慢,情感薰陶不深入。

  透過學習,我真正瞭解了現行教材在內容體系、活動方式、組織形式和考核評價等方面留給教師較大的空間,教師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進行個性化的整合與重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應手。

  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認真落實語文核心素養,根據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繼續學習的能力要求進行教學設計: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絡,學習環節完整,聯絡緊密,銜接自然。課堂教學要能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完整地呈現出來,讓學生明確“學什麼?怎麼學?解決什麼問題”,注意對學生加強訓練,數量要合理、梯度恰當,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總之,透過本次對於新課標的學習,更加堅定了自己立足課堂教學,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與研究的信念,讓我明確了自己今後課堂教學中需要改進與努力的方向。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1

  5月6日下午,線上學習了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吳欣歆教授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全新解讀,對於“教育踐行在有效學習路上”,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與體會。

  一、注重核心素養內涵

  最新版課標特別提煉了核心素養的內涵,明確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同時強化了課程內容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並加強了學段銜接。

  新版課標中新增加了課程內容,也新增加了學業質量,這是這一次課標修訂的重大變化。這麼多年來,在我們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當中,首次出現學業質量,這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推動教育發展的動力。在課程實施部分,增加了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這一項課程實施標準給了做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更多的學習機會。

  二、明確育人導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最新的課標修訂裡,指引我們重點關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中華民族自尊心,融合愛國情感,集體意識,文化自信等方面內容在課程標準中的呈現。這些內容在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等方面都要有體現。為此,我們在閱讀課標的時候,要特別關注這樣的一種必然導向。比如說,在課程性質部分,就強調了語文課程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增強凝聚力,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在新版語文課程標準中,有個給長關鍵的變化,就是國家課改中,首次單獨設定了課程內容,讓課程內容成為一個獨立的板塊呈現,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內容。做為低段教學一線教師,我們更應該明確三個層次的學習任務群,首先為基礎型學習任務群,包括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第二為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包括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第三個學習任務群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包括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用六個學習任務群呈現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內容,這是我們國家課程標準歷史上首次明確呈現語文課程的內容,這是研究的進步,也是實踐的進步。

  三、教育踐行在有效學習路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課改中,於新一代教師而言,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因此,做為低段教學一線年輕教師中的一員,我將報以曠日持久的熱情和堅持,不斷學習探究新課程教學理念,不斷深化自身內功和張力,不斷深化並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之路,掌握切實可行的育人指導方略,為新一代教育事業盡一份綿薄之力。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2

  近日,透過觀摩學習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義務教育課程語文標準》(2022年版)解讀培訓系列活動,我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設計與方法有了深刻的駁辨和新的調整。

  王湛部長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結合。在我們常規的語文課堂裡,為了省時省力和趕課程進度,教師更多用的是單一的目標導向或問題導向,教學設計以活動完成為目的,或者達到簡單的課程內容目標。當然,在一定程度上透過簡單的遊戲活動、小組合作等教學設計確實實現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原學習主體地位,但對於刺激他們的求知慾和想象力以及拓展語言運用能力是遠遠不夠的。

  語文課堂也是培根鑄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的載體,但一個老師的設計力量是有限的。那麼在今後的教研活動、教學設計中,我們是否可以探索更加合理地合作分工,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不僅關注學科知識的傳授,也更注重對學生思維和人格的塑造,和對其思辨能力、文化意識、分析應用等綜合能力的培養。

  學科核心素養和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已是當前的研究潮流和推行重點,我們如何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著力精選和整合單元學習內容,充分挖掘單元主題的育人價值,真正的將其融合進課堂教學中,而不是為了應對教學要求而生硬地“搬”進課程尾聲,這需要我們一線教師的思考和創新。同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態度和價值判斷,符合認知邏輯,滿足學習需求,也是我們要持之努力的重點和方向。

  另外,在倡導多元教學評價這方面,也是我要為之改進的一部分。評價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對老師教學過程有著重要的影響。根據國家政策規定,一二年級不能有筆試。那麼我們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和評價方式就要有對應的調整了。沒有了單元考試、期中期末考試,我們要如何把控學生的學習情況呢?其實我們一直都被引導,評價主體要多元化、評價方式要多樣化;評價關注結果但更關注過程;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看了2022年的課標,我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2022年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與2011年的標準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變化?作為一線老師該如何應對這樣的變化?

  這次的課程標準距離2011年經過了11年,距離2001年,經過了21年,可見每過10年課標就要進行修訂,2001年國家啟動了第八次的課標改革,經過了10年語文教育改革,2011進行了修訂,又經過了11年經過了比較大的調整,2022年4月21日頒佈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代表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語文教學的開始。

  這次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主要有以下變化:

  1、課程性質的新表述;

  2、強化課程育人導向

  3、優化了課程目標

  4、最佳化課程內容結構

  5、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

  1、1那麼對於課程性質的新表述我開始不太明白課程性質做了哪些調整,也不太明白為甚麼做這些調整?後來我把這三次的課程標準做了一個對比,我發現2001年開頭強調“語文”,2011年和2022年開頭強調“語文課程”那麼可以看出對語文概念的界定越來越重視。

  在20xx年知識寬泛提出語文工具的特點,只是從語文學科角度界定,2011年開始重視語文課程的建設,但是語言文字這個概念並沒有說清楚,2022年對語文課程研究越來越深入的趨勢,提出了語言文字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這可以看出是對前二十年的提升。這就是我們語文人一直研究一直追求的話題,既然做了這些調整也就意味我們的課程也就要發生變化。

  2、1探索完了以上問題,接下來我們看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為什麼第一條就強調了“育人導向”,這意味著什麼呢?

  這次課程標準,無論語文還是英語、數學所有學科都是把育人放在了第一位。以前的學習目標都是強調知識和能力的學習,忽視了育人的方面;都說語文學科要“文以載道”這是語文最具有代表價值的特徵,把“立德樹人”放在終極目標,是一大解放!我們國家教育任務是立德樹人,那麼我們國家的課程改革要對應這一中心任務。我們的課程標準從一開始就是從課程確立的,也要對應國家的中心任務;再者語文“文以載道”“傳道授業解惑”。所以是對語文字質的解釋,也是對文化的傳承。

  其中這裡面有三個關鍵詞,“立德樹人”“學科育人”“課程思政”。

  尤其是“學科育人”,我覺得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學科育人”是學科的應有之意,“課程思政”是指向了語文應該有的概念。這幾個詞可以融合在一起,以“立德樹人”做教育的根本任務,從“學科育人”課程路徑出發,融合“課程思政”的功能,共同完成語文這一立德樹人的終極目標。

  所以在平時課堂上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真善美,以及社會責任感。

  3、1那麼這次課程目標變化很大,為什麼做這樣的調整呢?

  我們前面說了性質以及理念,接下來我們就要往哪裡走。

  從2011年和2022年語文課標可以看出的變化就是凸顯了“文化自信”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3

  適逢2022版新修訂課程標準被印發執行,利用課餘時間,我認真對本學科語文課標展開了研讀。近兩年對於部編版新教材的教學使用,新老教材的差異,對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的新要求,在實踐過程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這也是研讀學習新課程標準的一大動力。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學習收穫:

  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新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明確教材與《課程標準》間的內在聯絡,具體的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此確立教學的重點,從而把學科教學落到實處。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學科,除了單純地傳授知識以外,還要弘揚人文精神。語文教學內容上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以生為本的教育觀,不僅要求教師扮演好教育教學活動“伴奏者”的角色,同樣要求教師從課程的執行者向研究者、建設者和開發者轉變。

  其次,研讀分析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才能在學習中發揮主體作用。為此,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教材選擇教法、分析學情,根據學生的特點,以教材為載體,更好地為學服務為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小學生好動的特點,教師利用教材提供的資訊,進行動態處理。讓學生畫一畫、做一做、聽一聽、看一看、演一演、想一想等,積極參與,主動地獲得知識。

  新課標倡導課堂教學應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對教師的職能定位提出了新的挑戰。陶行知說:“真教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要求教師除了傳遞、訓導與教育,還需要激勵與幫助。以情感為紐帶,除了填滿倉庫,更應該點燃火炬。重視課堂上學生的表達,參與感不僅可以保持學生的注意力,也有利於啟用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從生活經驗出發,調動各種感官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分享學習感受。調動課堂學習氛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關注情境教學,積極創設情境。低段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且容易分散。教學過程中不妨把學習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一些故事、口訣、兒歌聯絡起來,提高課堂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過程中來。積極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從熟悉的事物入手,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

  最後,關注“語用”訓練。“學生的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為解決他們的實際需要服務。”例如寫作是中高學段的教學重點與難點。課標中提出“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讀書筆記,學寫常見應用文。”等,這些目標告訴了我們學以致用的道理。要靈活地運用教材,服務於學生的實際需要,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各類問題與需求。只有把握好本學段的教學目標,從客觀實際出發,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學然後知不足。今天的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在不斷的提出新課程、新理念的教育改革,而事實上教育的一些本質內容是沒有變化的,冷靜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考核與目標也許很多,但終究要回歸教育的初衷,對自己的工作負起責任,對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與發展,負起責任。我將繼續研讀教材、學習課標,不斷充實、豐富自己的教學技能,為學生帶來更有價值的課堂教學。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4

  學習了語文新課標以後,真的是受益匪淺。閱讀後,發現每個字都是精雕細琢,可見編者有多用心,向他們深深致敬。以下幾點是我研讀完《語文課程標準》之後的收穫;

  一、重視興趣的培養

  無論是第一學段中的“寫話”,還是第二階段地“樂於書面表達”。都強調了“興趣”和“樂於。”教學評價中也強調“是否有寫作的興趣、有良好的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們有了興趣,老師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地語言表達的訓練,孩子們才會有層次地表達,才會樂於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感。

  二、注重教讀書方法,擴大學生閱讀的面

  在閱讀教學中,提倡“海量閱讀”,“連滾帶爬”地閱讀。新課標中要求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我們透過鼓勵學生廣泛地閱讀,涉及不同地面,引導學生多角度多面地瞭解和認識世界。在引導學生高質量全方位地閱讀時,老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地閱讀方法,如怎樣進行由目的地閱讀,如何提高閱讀速度,如何進行比較閱讀,這些方法除了平時在課內閱讀時進行滲透,我們還可以開展整本書教學。透過一篇課文和整本書的教學,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遷移運用到課外的閱讀中。

  三、緊貼生活實際

  “學以致用”、“教是為了不教”《標準》鄭重地提醒我們“學生的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為解決他們的實際需要服務。”這在寫作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寫作中,學生經常會因為使用標點符號而困惑,有的學生甚至有“一逗到底”的現象,不清楚為什麼在寫作中要使用標點符號。其實標點符號的使用不是為了符號而符號,而是為了我們表達的需要。切忌為了學習而學習,在寫作教學過程中需要用到哪種標點符號,教師就要靈活多樣運用教材,因材施教。寫作表達是一種書面表達,課標中寫到“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我們能準確用書信、通知、留言條這樣的應用格式來進行表達,實際也是為了交際的需要。

  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標準》十分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注重創造精神的培養,尤其注重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感受。閱讀中學生產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富有正能量,積極向上,老師要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對待學生談體會和感受時,要充分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而不是更多地用我們成人的思維去固化。

  五、倡導合作精神

  《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合作精神。這是在以往的“大綱”中沒有提到的。寫作目標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第二學段中“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第三學段中的“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以往我們在習作教學中,也會有全班欣賞美文,同桌互相欣賞,但是總感覺還沒有做到位,願意與別人分享,這是第一位。分享後,抓住對方的優點,不斷汲取並完善自己在寫作中的不足。老師在習作教學中,分享合作並反覆修改,這個要落實到位。

  以上就是我對學習語文新課標的一些體會和感受。總的來說,覺得新課標地新鮮出爐,為我們老師明確指明瞭教學方向,我們有綱可尋,有本可依,抓住了根本,並堅持不懈地執行下去,相信孩子們的語文素養一定會越來越好。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5

  2022年版新課標釋出後,最大的變化之一便是情境式學習和實踐式學習。

  在課程理念中也提及到了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

  首先我們應該瞭解什麼是情景式的學習方式。課標是這樣解釋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施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慾,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景式的學習方法是教師為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主動地給孩子們營造一種以形象為主的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的具體的場景,並藉此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體驗,從而幫助孩子們認識、學習的學習方法。

  我們通常認為,科學合理的情景式學習方法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升,更有利於孩子們的學習,最為主要的是可以減輕孩子們的厭學壓力,持續性的吸引孩子們的學習注意力。

  不論哪個年級的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我們也常聽一些孩子們說道——某某老師喜歡講故事,不喜歡上課,但是我們的成績卻很好。這就是情景式學習方法的有效性。孩子們容易被故事吸引,從而注意力提升,全神貫注的進行學習,也會充滿興趣的去完成我們的作業任務。所以講故事,是我們語文老師常用的一種情景式教學方法,更應該成為我們孩子們的學習方法。

  在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的時候如果我們可以引進我們的生活情景,孩子們會在學習中被充分調動積極性和原有的知識儲備,增強孩子們對知識的理解。因為孩子們熟悉身邊的事物所以對可以遷移的知識會有親切感和渴求度。

  情景式教學就是為了幫助孩子們認識生活和理解知識,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和生活實踐中創立一種更加有效的溝通。

  “引導學生注重積累,勤于思考,樂於實踐,勇於探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是實踐式的學習方式。我們的教學內容應該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實踐。換一種說法,實踐可以將一些抽象的知識體系豐富為一種可見的活動,便於學習者的理解和應用,增加學習者的學習情趣,最終形成“抽象知識——實踐深化——加深認識——最佳化知識”的良性迴圈。

  學生也是有差異的,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應該關注到學生差異,然後在進行教學。怎樣彌補學生的差異和學生的不同呢?那就是閱讀。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充分發揮現代資訊科技的支援作用,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當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後孩子們子讓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會如魚得水。

  閱讀就是在給孩子們開創一條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和認識世界的方式。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6

  在學校教研組工作的安排下,我學習了《語文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透過學習,我受益匪淺。

  一、我對“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創造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我們知道語文來自於生活,最終還是要在生活中運用,所以在教學中凸顯語文的實踐性是十分有必要的。《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說:“語文學習情境源於生活中語言文字運用的真實需求,服務於解決現實生活的真實問題,創設情境應建立語文學習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之間的關聯,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應整合關鍵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體現運用語文解決典型問題的過程和方法。”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牢記語文學習的這一特點。我在教學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習作三《瞭解傳統節日》時,因為這個主題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大部分同學對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都比較熟悉。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對中國傳統節日有更深刻的認識。我先讓學生利用各種方式蒐集傳統節日的來歷,風俗,傳說,故事等,接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彙報,然後將傳統節日的故事整理下來回家後講給自己的家人聽一聽,最後引導孩子們親自動手實踐,比如和家人包粽子,做花燈,做月餅等。這樣的語文學習不僅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了語文,同時又將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加深了學生對傳統節日的印象,學中取樂,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而言之,創設學習情境,教師應利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語文學習資源與實踐機會,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等相關經驗,增強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建設開放的語文學習空間,激發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引導學生在多樣的日常生活場景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習語言文字運用。

  二、我樹立了“關注網際網路時代語文生活的變化,探索語文教與學方式變革”的意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語文教學已不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了。作為老師應積極利用網際網路資源為自己的教學增色添彩。《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利用網路資源平臺,拓展學習空間,豐富學習資源整合,多種媒介的學習內容,提供多層面、多角度的閱讀表達和交流的機會,促進師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多元互動。充分利用網路平臺和資訊科技工具,支援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為學生的個性化創造性學習提供條件。發揮大資料優勢分析和診斷,學生學業表現最佳化教學,提供及時準確的反饋和個性化指導。積極關注教學流程,教育學方法資源知識學習評估等變化,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語文學習。”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資訊科技和網路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我利用希沃易課堂中的多種功能(課件推送)等,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創造條件。比如在掌握多音字後的課堂練習時,透過課堂互動,將練習傳送到學生的平板中,學生自主完成後進行生生互評,既保證了每個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又有效地鞏固了學生的知識。

  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透過網路進行全方位的交流,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機會和範圍。並且透過網路平臺對學生提問型別、人數、次數等進行的統計分析使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和主要問題,更加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

  《語文新課程標準》雖然改動較大,但都是在原有課程標準上的創新。其內容豐富,內涵深遠。作為一名老師只有不斷研讀,在教學中始終立足新課標,尊重課堂實際,在實際教學中領悟新課標的精神,方能真正學有所悟,學有所感,學有所用。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7

  20xx年12月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這部凝聚著無數專家學者和一線廣大教師心血和智慧的厚重文字,是針對長期以來語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總結這十多年來課改的經驗,同時按照國家教育規劃的總體要求,面向未來,提出語文課程的基本標準。主要立足於為學生打好三個基礎:

  1、那就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好基礎;

  2、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形成健康的個性與人格打好基礎

  3、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我在寒假期間對該標準進行了仔細的研讀透過與實驗稿比較、分析,我收穫良多。

  總體感覺上新課標有以下幾個變化:

  一是內容更加充實。新課標變厚了由原來的29頁變為80頁,內容有了大篇幅增加,顯得更加厚實。特別是在附錄中增加了《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使得課標文工結構顯得更加完善,化隨意力規範,增強了課標的科學感。

  二是同中有異。雖然總體結構沒有變化,仍由“前言”“課程目標與內容”“實施建議”“附錄”四個部分組成,但在每部分中內容都有變化或是增刪,或是修改,或是順序調整,全篇修改點多達200餘處。雖然課程標準體現的基本理念基本沒有變化,但是在對具體問題的認識與處理上,在課程目標與內容、實施與操作上都有明顯調整,從內容到形式變得更加合理、科學。

  三是文字表述更加簡明準確。文字中對概念的闡釋更加準確全面具體,減少了模糊性,提高了可操作性。

  總之,透過吸收十餘年來課改和教材實驗的成果經驗,吸取方方面面好的意見建議,修訂後的課標更加逼近語文課程的本質、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語文的規律,更加貼近教學實際,因而更加有利於指導語文課程深度改革和教材教法深入實驗,更好地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與實驗稿相比較,我認為新課標在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重視:

  一、課程性質明確定位一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長期以來,關於“語文課程性質”這一概念,沒有科學、明晰、統一的闡釋,從而衍生出許多自說自話的、無謂的爭論,最終導致語文課程的研究和實踐陷入了混亂。現在理論研究者普遍認同將“言語性”作為語文課程教學最核心、最本質的屬性。語文教學的本質就是言語習得”,因為語文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言語能力(包括言語理解和言語表達兩個方面)。新課標以現代語言學的理論為指導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並重申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言文字運用”僅在前言中就出現了四次,足以說明它的重要性。新課標從語言領域、規範、能力等角度進行了全面論述,這是實驗稿中所沒有的。這些論述,表明了語文課程應主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更加貼近了語文的本質,學科特點更加凸顯,課程目標更加具體和明晰。

  二、凸顯語文課程的實踐性——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是多讀、多寫、多積累

  在前言部分,新課標將原來的“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改為”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並在課程設計思路的指導思想中明確提出“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作為母語教育的語文課程,究竟有哪些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呢?具體言之,閱讀教學,必須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在閱讀中獲得知識和語言的積累;作文教學,必須讓學生在作文中學會作文,在作文中學會觀察、思考、表達。此外,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於透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I”這是針對實際教學中存在的以教師的講解取代學生的感悟、一統的解讀取代多元的思考以及集體討論多、個人閱讀少的現象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閱讀教學包括課外閱讀重在養成閱讀的興趣與習慣,發掘學習主動性與創造性,這是可以讓學生終生受益的。

  三、高度重視識字寫字一-識字減數量、寫字提質量

  隨著電腦的廣泛應用人們日常大量使用鍵盤輸入文字使人們對漢字的讀寫和識記長期處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狀態中,久而久之,錯別字隨處可見全社會漢字書寫水平每況愈下也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就語文教學而言,有的教師認為指導學生寫字是軟任務,不但每週上一節寫字課形同虛設,就是識字課中的寫字指導環節也常常是指導多、練寫少,學生真正寫字的時間少得可憐!有的教師教學中習慣用播放課件指導寫字,即使有教師板書範寫,其書寫水平也難如人意。

  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識字、寫字的過程不能簡單地認為是為了有效地進行書面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過程,同時也是體認民族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中華民族文化理解的過程。寫字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審美能力,有利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與此相應,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唯有漢字的書寫才能形成人類最偉大的藝術門類之書法。

  新課標,為我以後的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同時也給予了我許多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中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才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語文教學才會真正的姓“語”。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才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語文教學才會真正的姓“語”。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8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門藝術,是一切藝術中最廣泛、最複雜、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藝術。”因此,要想把教育做好,就要不斷地學習。時代在飛速發展,作為一名教師,教育理念也要與時俱進。暑假前,學校組織開展了校本培訓,我聆聽了雷盼花老師關於《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的解讀,感覺收穫很大,觸動很深。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學習的收穫。

  一是新課標強化了課程的育人導向。

  新課標將“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作為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和總目標。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點:透過語文學習,讓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些在每一個學段目標後面都有特地指出。課程內容的主題與載體形式也是強化“以文化人”的價值取向,它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要內容。這一核心素養的確立處處彰顯著國家意志。

  二是新課標構建了語文學習任務群。

  按照新課標要求,新教材是以“學習任務群”來整合單元教學的。這樣有什麼好處呢?好處是突破單篇閱讀精講細析的固定模式,更加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建構“語文核心素養”。把過去比較零散的課文教學分為若干“學習任務群”,並且以任務群來組織單元教學,這樣做,教學的目標就會比較集中而且清晰,我們的教學就不至於面面俱到,也可以避免什麼課都大致是那一套程式的“同質化”弊病。

  學習任務群主要涵蓋三個層面:第一層的基礎型學習任務群是“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第二層的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分為“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第三層的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分為“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

  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概念讓我認識到語言文字積累、實用性閱讀、文學閱讀、思辨性閱讀以及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透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滲透學習任務群,不斷地去幫助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透過閱讀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沁入,提高學生認知理解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自己的學習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是新課標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平時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呢?第一,培養學生的文化感受能力,小學語文教材文字中存在大量和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教師在具體進行語文學習時,需要高度重視傳統文化,教師需要合理最佳化文學形象,同時還要強化自身語言表達,確保可以對其相關文化進行有效弘揚,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傳統文化,強化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情緒。第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進行具體教育工作時,不僅需要確保學生能夠正確應用書面表達,同時還可以使其能夠熟練口述自身想法,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第三,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思維發散能力是其教學活動的重點內容,能夠確保學生在學習中綜合考慮相關問題,學生在思考問題時還可以有效聯絡現實中的事物。第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美;給學生恰當引導,讓學生學會鑑賞美;最後給學生自由空間,讓學生創造美。

  四是新課標強調了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髮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課本內容創設情境,將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聯絡學生生活實踐,進一步深化課堂所學知識。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時,課文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展開描寫。我們可以讓學生以此作為擴充套件寫作的基礎,指導學生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描寫自己《美麗的家鄉》,有效地將語文教學從課堂延伸至課外。再比如,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漢字的魅力》,要求學生透過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進一步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實地調查研究,並撰寫簡單的研究報告。把語文學習直接指向了實踐研究。

  五是新課標將整本書閱讀納入課程化。

  新課標將“整本書閱讀”課程化了。“整本書閱讀”是作為“任務群”專設2個單元的,都安排在必修。教材中的“整本書閱讀”設計是提示性的,主要包括“閱讀指導”和“學習任務”兩部分,比較簡單。“學習任務”主要引導閱讀和思考,供學生選擇其中一二,不必全部完成。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年齡特點或者課程內容,合理給學生推薦適合他們的整本書閱讀書單。

  “整本書閱讀”可以多少起到“磨性子”作用,“讀書養性”,培育毅力,涵養心智,祛除浮躁。“整本書閱讀”的教學不必搞得太複雜,重在“目標管理”,不要太多“過程管理”,能堅持完整通讀幾本書,就很不錯了。如果還安排寫作或者討論,“過程管理”太細,反而可能敗壞讀書的興致。

  六是新課標對語文老師的要求更高了。

  新課標給老師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想用好新教材,老師必須跟上去讀書。語文老師要當“讀書種子”,這是一種理想,一種責任,同時又是我們面臨的很實際、很緊迫的職業要求。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有“三新”,也就是“新高考”“新課程”和“新教材”,必然會給老師提出更高的業務要求,在未來幾年,老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會成為硬指標,讀書少的問題會顯得很突出。統編小學語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讀書為要”,大量增加讀書的份量。因此,我們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時間,多讀書,充實自己,否則面對新教材,我們就會無從下手。

  那麼,教師應該讀哪些書籍呢?我認為至少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讀:一要讀中外文化經典,這是最基本的書。閱讀的目的,是接觸中外經典,感受人類智慧的結晶。二要讀與自己從事專業或者職業相關的書目。比如,教數學的,可以給自己安排讀點化學、數學、生物,以及資訊科學等方面的書;教科學的應該多涉獵科技史、科技哲學領域的書;語文老師讀書的面應當比其他學科更寬一些。這樣做的目的是打基礎,拓展專業視野。三要圍繞自己的專業,或者自己特別感興趣,希望有所研究的那些專業書籍讀,目的在於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總之,作為教師,就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每次的深入學習都有收穫和提高,今後我還會多多學習教育理論,充實自己,讓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9

  在《新課標》中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核心素養”在實踐活動中得以培育,“實踐”在具體情境中得以開展。缺乏學習情境,實踐活動就是沒有依託,素養也就無從談起。知識不根植於情境,就是抽象的,孤立的、靜止的、僵化的,就不會在學生的身體裡生根發芽,這樣靠機械記憶習得的知識很快就會被遺忘,或無法被運用。

  例如文化自信。

  《新課標》中指出,透過語文學習,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初步瞭解和借鑑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具有比較開闊的文化視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蘊。

  因此,文化自信的培育,不是靠口頭說教來理解抽象的概念,而是要讓學生在識字、寫字、語言積累、閱讀表達中真切感受漢語承載的中華文化獨特魅力,以此激發學生熱愛中華文化的內在情感。

  語言運用

  《新課標》中的表述是這樣的,語言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透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語感,形成個體語言經驗,能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溝通,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我們一定要釐清一個事實,核心素養的培育根植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不能簡單地將“雙基”等同於素養。現在我們已經愈加清晰的認識到,“知識”的意義已從能夠記憶和複述資訊轉向能夠發現、使用資訊。素養的本質,就是在做事中完成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學以致用。語文知識和技能只有在真實的語文學習活動中,成為學生探究、實踐的物件和使用的資源,才有可能得到內化、轉化,並昇華為語文素養,這樣的知識和技能才有實際的價值。

  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

  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其主要包括直覺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

  審美創造是指學生透過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作品,獲得較為豐富的審美經驗,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語言發展的過程也是思維發展的過程,二者相互促進。在語文課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並在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脫離語言文字的實踐來談核心素養的培育,就如同空中樓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