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學小故事(精選34篇)

有關數學小故事

  數學的結構

  許多諸如數、函式、幾何等的數學物件反應出了定義在其中連續運算或關係的內部結構。數學就研究這些結構的性質,例如:數論研究整數在算數運算下如何表示。此外,不同結構卻有著相似的性質的事情時常發生,這使得透過進一步的抽象,然後透過對一類結構用公理描述他們的狀態變得可能,需要研究的就是在所有的結構裡找出滿足這些公理的結構。

  因此,我們可以學習群、環、域和其他的抽象系統。把這些研究(透過由代數運算定義的結構)可以組成抽象代數的領域。由於抽象代數具有極大的通用性,它時常可以被應用於一些似乎不相關的問題,例如一些古老的尺規作圖的問題終於使用了伽羅瓦理論解決了,它涉及到域論和群論。

  代數理論的另外一個例子是線性代數,它對其元素具有數量和方向性的向量空間做出了一般性的研究。這些現象表明了原來被認為不相關的幾何和代數實際上具有強力的相關性。組合數學研究列舉滿足給定結構的數物件的方法。

  有關數學小故事(精選34篇)

  數學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結構與模式進行嚴格描述的一種通用手段,可以應用於現實世界的任何問題,所有的數學物件本質上都是人為定義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數學小故事(精選3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小故事1

  小熊的媽媽生病了,為了能掙錢替媽媽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魚,趕早市到菜市場賣魚。

  一天,小熊剛擺好魚攤,狐狸、黑狗和老狼就來了。小熊見有顧客光臨,急忙招呼:“買魚嗎,我這魚剛捕來的,新鮮著呢!”狐狸邊翻弄著魚邊問:“這麼新鮮的魚,多少錢一千克?”小熊滿臉堆笑:“便宜了,四元一千克。”老狼搖搖頭:“我老了,牙齒不行了,我只想買點魚身。”小熊面露難色:“我把魚身賣給你,魚頭、魚尾賣給誰呢? ”狐狸甩甩尾巴道:“是呀,這剩下的誰也不願意買,不過,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點魚肉。這樣吧,我和黑狗牙好,咱倆一個買魚頭,一個買魚尾,不就既幫了狼大叔,又幫了你熊老弟了嗎?” 小熊一聽直拍手,但仍有點遲疑:"好倒好,可價錢怎麼定?”狐狸眼珠一轉,答道:“魚身2元1千克,魚頭、魚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嗎?”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兒畫了畫,然後一拍大腿:“好,就這麼辦!”四人一齊動手,不一會兒就把魚頭、魚尾、魚身分好了,小熊一過秤,魚身35千克70元;魚頭15千克15元,魚尾10千克10元。老狼、狐狸和黑狗提著魚,飛快地跑到林子裡,把魚頭魚身魚尾配好,重新平分了……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邊走邊想:我60千克魚按4元1千克應賣240元,可怎麼現在只賣了95元……小熊怎麼也理不出頭緒來。

  聰明的同學們, 你們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嗎?

  數學小故事2

  從前,有一個老漢,臨死前對三個兒子說:“我不行了。咱們家只有十七棵樹,我死後,老大分二分之一,老二分三分之一,老三分九分之一,並且,每個樹都不能砍倒。”說完這些,老漢死了。

  兄弟三人看到死去的父親,他們傷心極了,於是,三人商量著安葬了父親,他們並且按照父親的叮囑,商量著分樹,按老人的遺囑分樹,怎麼分也分不開,兄弟三個一籌莫展,誰也沒有辦法。

  不過,正在他們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聰明的小朋友從這裡路過,輕輕鬆鬆,就將這個問題解決了,讓我們一起看看他的解決方法吧。

  小朋友和兄弟三個人說:“要想用現有的樹,將其按照你們父親的叮囑分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需要藉助下外人的樹”,聽到這裡,兄弟三人還是很迷茫,於是,小朋友就給他們繼續解答問題。

  解答方法:

  把鄰居的樹借來一棵加上來分,17+1=18(棵) 老大:18的二分之一是9(棵) 老二:18的三分之一是6(棵) 老三:18的九分之一是2(棵) 9+6+2正好17棵,最後把鄰居家的樹還給鄰居。

  數學小故事3

  一隻蝸牛不留意掉進了一隻枯井裡,它趴在井底上哭起來,一隻癩蛤蟆過來,翁聲翁氣的對蝸牛說:“別哭了,小兄弟,哭也沒用,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那裡只能在那裡生活了。我已經在那裡生活了許多年了。”

  蝸牛望著又老又醜的癩蛤蟆,心裡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它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裡。”蝸牛對癩蛤蟆說:“癩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那裡,我必須要爬出去,請問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紀。又揹負著這麼重的殼,怎樣能爬出去呢?”

  “我不怕苦不怕累,每一天爬一段,總能爬出去!”第二天,蝸牛吃得飽飽的,開始順著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最後爬了5米,蝸牛個性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夠爬出去了。”

  想著想著不知不覺睡著了,早上,蝸牛被一陣呼嚕聲吵醒了,一看,原先是癩大叔還以睡覺,他心裡一驚:“我怎樣離井底這麼近?”

  原先,蝸牛睡著以後,從井壁上滑下來4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咬牙,又開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蝸牛又滑下來4米,就這樣,爬呀爬,滑呀滑,最後堅強的蝸牛最後爬上了井臺。聰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來蝸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臺的嗎?

  數學小故事4

  雞兔同籠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搞笑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裡,從上方數,有35個頭;從下方數,有94只腳。求籠中各有幾隻雞和兔?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明白《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只變成了47只;(2)如果籠子裡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

  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讚歎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數學小故事5

  敘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頂純金的皇冠,因懷疑裡面摻有銀,便請阿基米德鑑定。當他進入浴盆洗澡時,水漫溢到盆外,於是悟得不同質料的物體,雖然重量相同,但因體積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據這一道理,就可以判斷皇冠是否摻假。

  數學小故事6

  公元前46年,羅馬統帥儒略·愷撒指定曆法。由於他出生在7月,為了表示他的偉大,決定將7月改為“儒略月”,連同所有的單月都規定為31天,雙月為30天。這樣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羅馬處死犯人的月份,為了減少處死的人數,將2月減少1天,為29天。

  數學小故事7

  賣鋼琴的廠家有20臺鋼琴。一天,來了4個小朋友他們都搶這要這20臺鋼琴。只有亞亞一個人突然平靜了下來,說:“我們可以分一分呀!”賣鋼琴的阿姨說:“對呀,我怎麼沒想到。”後來星星說:“那我們怎麼分呢?”誰能回答星星的問題,亞亞說。一個叫紅紅的小朋友說:“我能回答,20除以4=5。所以我們每人能分到5臺鋼琴了。”亞亞、星星和阿姨,說:“太棒了。”

  數學小故事8

  昨天晚上我去給弟弟買貼畫兒,買了8張貼畫兒,我買了一張鎧甲勇士的拼圖,貼畫兒每張1元共8元,拼圖3元,一共8+3=11元,我給老闆搞了搞價錢,便宜了1元,給了老闆10元錢。我和媽媽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數學小故事9

  庫默爾屈就為一箇中學教師時,有一天上課,在黑板上運算卻忘了七和九的乘積!他猶豫很久講不下去時,有學生說答案是61,他依著寫下了。

  怎知另一聲音說他應該寫69。庫默爾當然曉得正確答案只有一個,至於是61、69或其他數目,他不能決定了。於是他開始分析,高聲說61是質數,不會是一個乘積,65是5的倍數,67也是質數69看來太大,所以答案是63吧!

  數學小故事10

  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組成底盤的菱形的鈍角為109度28分,所有的銳角為70度32分,這樣既堅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誤差極小。

  數學小故事11

  丹頂鶴總是成群結隊遷飛,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確地計算還表明“人”字形夾角的一半——即每邊與鶴群前進方向的夾角為54度44分8秒!而金剛石結晶體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還是某種大自然的“默契”?

  數學小故事12

  今天,天氣很晴朗。

  妹妹問道:“咱們乾點什麼呢?”我說:“咱們可以把糖果拿出來,然後分開。

  我們說幹就幹,拿出20塊糖,妹妹說:“咱們一人一個。”我說:“不用,因為10×2=20,所以我們每人10個。”

  我們把糖果分開了,裝進了不同的盒子裡。

  數學小故事13

  今天,天很火熱。

  媽媽說:“你們一個人寫一篇數學故事吧?”我說:“好!”妹妹也說:“好!”媽媽又說:“你們一人看一集電視,看誰寫得好。”

  我看的是《巴啦啦小魔仙》,妹妹也是。

  每集10分鐘、600秒。

  媽媽說:“2集多長時間?”我說:“10+10=20分鐘,1200秒。

  數學小故事14

  又到了週末,媽媽帶我去釣魚。

  我們來到紅石公園,釣假魚。

  釣魚攤在紅石公園的東邊,釣魚池其實就是一個充氣水池,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塑膠魚、小鴨子、章魚、海豚什麼的……,魚竿也是塑膠的,魚線下面掛著一個吸鐵球,魚的嘴裡砸了一個釘子,這樣,就可以引魚上鉤了。

  妹妹好奇地說:“這麼一大池魚,誰能釣完呀?再說,釣了放哪兒呀?”媽媽給我們每人交了兩元五角,一共是五元,我和妹妹一人拿了一個釣魚竿,就開始釣魚了。

  可是,魚都沉在水底,可氣的是,吸鐵球死活也不往下沉,怎麼辦呢?所以,我一隻手把吸鐵球摁下去,另一隻手拿著釣魚竿,就這樣,我們很快就釣到了一隻只海豚、章魚、熱帶魚、金魚等。

  後來,又來了兩個小弟弟。

  其中一個弟弟釣得非常快,但是他一隻海豚都沒釣著。

  我給他了4只,這下,我只剩8只了。

  請你們猜猜吧,我原來有幾隻小海豚?你們肯定猜到了吧?是12只,算式是:4+8=12(只)。

  我們玩了約一個小時,就回家了。

  數學小故事15

  有一天,數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飯的時候,最小的一位說起話來了。

  0弟弟說:“我們大家夥兒,一起拍幾張合影吧,你們覺得怎麼樣?” 0的兄弟姐妹們一口齊聲的說:“好啊。” 8哥哥說:“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錯,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應照相機和膠捲,好吧?”老4說話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煩了一點,到不如用我的數碼照相機,就這麼定了吧。”

  於是,它們變忙了起來,終於+號幫它們拍好了,就立刻把數碼照相機送往沖印店,衝是衝好了,電腦姐姐身手想它們要錢,可它們到底誰付錢呢?它們一個個呆呆的望著對方,這是電腦姐姐說:“一共5元錢,你們一共十一個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錢?” 在它們十一個人中,就數老六最聰明,這回它還是第一個算出了結果,你知道它是怎麼算出來的嗎?

  數學小故事16

  我們身體真的很奇妙,手是一個常見的計算器。最常見的手的計算是9的倍數計算。家長可能不理解,但是很多小孩子很快就能學會。計算9的倍數時,將手放在膝蓋上,像下表中所示,從左到右給你的手指編號。現在選擇你想計算的9的倍數,假設這個乘式是7×9。只要像上圖所示那樣,彎曲標有數字7的手指。然後數彎曲的那根手指左邊剩下的手指數是6,它右邊剩下的手指根數是3,將它們放在一起,得出7×9的答案是63。

  數學小故事17

  關於多少隻襪子能配成對的問題,答案並非兩隻。而且這種情況並非只在我家發生。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我敢擔保在冬季黑濛濛的早上,如果我從裝著黑色和藍色襪子的抽屜裡拿出兩隻,它們或許始終都無法配成一對。雖然我不是太幸運,但是如果我從抽屜裡拿出3只襪子,我敢說肯定會有一雙顏色是一樣的。不管成對的那雙襪子是黑色還是藍色,最終都會有一雙顏色一樣的。如此說來,只要藉助一隻額外的襪子,數學規則就能戰勝墨菲法則。透過上述情況可以得出,“多少隻襪子能配成一對”的答案是3只。

  當然只有當襪子是兩種顏色時,這種情況才成立。如果抽屜裡有3種顏色的襪子,例如藍色、黑色和白色襪子,你要想拿出一雙顏色一樣的,至少必須取出4只襪子。如果抽屜裡有10種不同顏色的襪子,你就必須拿出11只。根據上述情況總結出來的數學規則是:如果你有N種類型的襪子,你必須取出N+1只,才能確保有一雙完全一樣的。

  數學小故事18

  一根繩子,從一端開始燃燒,燒完需要1小時。現在你需要在不看錶的情況下,僅藉助這根繩子和一盒火柴測量出半小時的時間。你可能認為這很容易,你只要在繩子中間做個標記,然後測量出這根繩子燃燒完一半所用的時間就行了。然而不幸的是,這根繩子並不均勻,有些地方比較粗,有些地方卻很細,因此這根繩子不同地方的燃燒率不同。也許其中一半繩子燃燒完僅需5分鐘,而另一半燃燒完卻需要55分鐘。面對這種情況,似乎想利用上面的繩子準確測出30分鐘時間根本不可能,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因此大家可以利用一種創新方法解決上述問題,這種方法是同時從繩子兩頭點火。繩子燃燒完所用的時間一定是30分鐘。

  數學小故事19

  兩輛火車沿相同軌道相向而行,每輛火車的時速都是50英里。兩車相距100英里時,一隻蒼蠅以每小時60英里的速度從火車A開始向火車B方向飛行。它與火車B相遇後,馬上掉頭向火車A飛行,如此反覆,直到兩輛火車相撞在一起,把這隻蒼蠅壓得粉碎。蒼蠅在被壓碎前一共飛行了多遠?

  我們知道兩車相距100英里,每輛車的時速都是50英里。這說明每輛車行駛50英里,即一小時後兩車相撞。在火車出發到相撞的這一小時間,蒼蠅一直以每小時60英里的速度飛行,因此在兩車相撞時,蒼蠅飛行了60英里。不管蒼蠅是沿直線飛行,還是沿”z”型線路飛行,或者在空中翻滾著飛行,其結果都一樣。

  數學小故事20

  拋硬幣是做決定時普遍使用的一種方法。人們認為這種方法對當事人雙方都很公平。因為他們認為錢幣落下後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機率都一樣,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這種非常受歡迎的想法並不正確。

  首先,雖然硬幣落地時立在地上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其次,即使我們排除了這種很小的可能性,測試結果也顯示,如果你按常規方法拋硬幣,即用大拇指輕彈,開始拋時硬幣朝上的一面在落地時仍朝上的可能性大約是51%。

  之所以會發生上述情況,是因為在用大拇指輕彈時,有些時候錢幣不會發生翻轉,它只會像一個顫抖的飛碟那樣上升,然後下降。如果下次你要選出將要拋錢幣的人手上的錢幣在落地後哪面會朝上,你應該先看一看哪面朝上,這樣你猜對的機率要高一些。但是如果那個人是握起錢幣,又把拳頭調了一個個兒,那麼,你就應該選擇與開始時相反的一面。

  數學小故事21

  假設你在參加一個由50人組成的婚禮,有人或許會問:“我想知道這裡兩個人的生日一樣的機率是多少?此處的一樣指的是同一天生日,如5月5日,並非指出生時間完全相同。”

  也許大部分人都認為這個機率非常小,他們可能會設法進行計算,猜想這個機率可能是七分之一。然而正確答案是,大約有兩名生日是同一天的客人參加這個婚禮。如果這群人的生日均勻地分佈在日曆的任何時候,兩個人擁有相同生日的機率是97%。換句話說就是,你必須參加30場這種規模的聚會,才能發現一場沒有賓客出生日期相同的聚會。

  人們對此感到吃驚的原因之一是,他們對兩個特定的人擁有相同的出生時間和任意兩個人擁有相同生日的機率問題感到困惑不解。兩個特定的人擁有相同出生時間的機率是三百六十五分之一。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該群體的大小。隨著人數增加,兩個人擁有相同生日的機率會更高。因此在10人一組的團隊中,兩個人擁有相同生日的機率大約是12%。在50人的聚會中,這個機率大約是97%。然而,只有人數升至366人(其中有一人可能在2月29日出生)時,你才能確定這個群體中一定有兩個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數學小故事22

  老師出了一道題:8÷2=?

  隨後問大家:8分為兩半等於幾?

  皮皮回答:等於0!

  老師說:怎麼會呢?

  皮皮解釋:上下分開!

  丁丁說道:不對,等於耳朵!

  老師:哦?

  丁丁回答:左右分開唄!

  數學小故事23

  老師說:數字是不會騙人的。一座房子,如果一個人要花上十二天才能蓋好,十二個人蓋就只要一天,二百八十八人只要一小時就夠了。

  學生說:一萬七千二百八十人只要一分鐘,一百零三萬六千八百人只要一秒鐘。此外,如果一艘輪船橫渡大西洋要六天,六艘輪船隻要一天就夠了。四杯25度的水加在一起就變開水了!數字是不會騙人的!

  數學小故事24

  春節裡,養雞專業戶小粗心站在院子裡,數了一遍雞的總數,決定留下 ,1/2外,把1/4慰問解放軍,1/3送給養老院。他把雞送走後,聽到房內有雞叫,才知道少數了10只雞。於是把房內房外的雞重數一遍,沒有錯,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數。小粗心奇怪了。問題出在哪裡呢?你知道小粗心在院裡數的雞是多少隻嗎?

  來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裡洗碗,小強看見了問道:“怎麼洗那麼多的碗 ?”“

  家裡來了客人了。”“來了多少人?”小林說:“我沒有數,只知道他們每人用一個飯碗,二人合用一個湯碗,三人合用一個菜碗,四人合用一個大酒碗,一共用了15個碗。”你知道來了多少客人嗎?

  數學小故事25

  昨日晚上我去給弟弟買貼畫兒,買了8張貼畫兒,我買了一張鎧甲勇士的拼圖,貼畫兒每張1元共8元,拼圖3元,一共8+3=11元,我給老闆搞了搞價錢,便宜了1元,給了老闆10元錢。我和媽媽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數學小故事26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陣風將一隻猴子的帽子吹到井裡,他招呼來18個小夥伴,從井上方的松上一個接一個去撈帽子,有4只猴子沒有上樹,就撈著了帽子,問:是幾隻猴子上樹下井接在一齊把帽子撈上來的?

  數學小故事27

  這天,我看一個故事,叫《燕子考青蛙》。故事是這樣:一天,燕子對青蛙說:“咱們比一比誰的數學好。青蛙同意了。青蛙出題:上個星期一我吃了一隻害蟲,星期二吃了3只害蟲,以後每一天比前一天多吃兩隻害蟲,問一星期共吃多少隻害蟲?燕子說:”1+3=44+5=99+7=1616+9=2525+11=3636+13=47,你一共吃了49只害蟲。

  青蛙說:“你考我吧。”燕子說:“上星期一我吃了兩隻害蟲,星期二吃了4只,以後每一天比前一天多吃2只害蟲,問我一個星期……”“吃了56只害蟲”。燕子沒說完,青蛙已經說了答案。燕子說:“算得這麼快!教教我速算的竅門吧”。青蛙讓燕子畫7個圈,然後按第一個圈放一隻害蟲,後面的圈比前一個圈多兩隻,它們的順序是1、3、5、7、9、11、13,加起來是49,青蛙在每一個圈外各放一隻害蟲,再用49+7=56。燕子贊青蛙真聰明。

  數學小故事28

  小星在外婆家連續住了62天,正好是兩個月,請你猜猜他住的是哪兩個月?

  如果是連續住了61天,剛好是兩個月,他住的又是哪兩個月?如果是60天呢?59天呢?

  聰明的小朋友們,大家開動腦筋計算一下吧,看看誰最棒!

  數學小故事29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價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錢,總共給了老闆三十元,後來老闆優惠了五元,讓服務員退給他們,結果服務員貪汙了兩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錢,也就是說每人消費了9元錢。三個人總共花了27元,加上服務員貪汙的2元總共29元。那一元錢到哪去了?

  數學小故事30

  有一個主人,僱用工人,向他們提出以下考核:

  “給你一隻桶,給它倒上半桶水,既不多也不少。但是你當心,既不能用棍子,也不能用繩子或其他任何東西來測量。”

  工人動了番腦筋,終於完成了任務。他是如何做的呢?

  數學小故事31

  考試剛過,甲、乙、丙、丁四個人預測誰的成績最好。

  甲說:“丙的分數最高。”

  乙說:“甲的分數最高。”

  丙說:“我的分數肯定不是最高。”

  丁說:“得最高分的不是我。”

  等老師改完試卷,一看成績,甲乙丙丁四人得分各不相同。至於其中誰得分最多,四個人異口同聲,都說:“我們只有一個人猜對了。”

  究竟誰的成績最好呢?

  數學小故事32

  一天清晨,我、媽媽、爸爸都起床了,只有妹妹還沒起床。

  我們吃完飯,可是,妹妹還沒起床。

  所以,我們決定先去超市。

  然後我們來到超市,超市裡真熱鬧啊!我們買了雪糕、麵包。

  一個麵包2元,我們買了4個,一共是2×4=8元;雪糕一個3元,我們買了6個,雪糕花了3×6=18元。

  一共花了8+18=26元。

  媽媽給了收銀員阿姨50元,找回了24元,我們就回家了。

  數學小故事33

  華羅庚特別愛動腦,對於一些別人看來司空見慣的事,往往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問題。有一次,他同別人一塊去城郊玩耍,見一座荒墳旁有石人石馬,就問比他大的同伴:“這些石人石馬有多重?”同伴回答說:“這怎麼能知道呢。”華羅庚卻不甘心,沉思片刻,說:“以後總會有方法知道的。”

  數學小故事34

  某店來了三位顧客,急於要買餅趕火車,限定時間不能超過16分鐘。幾個廚師都說無能為力,因為要烙熟一個餅的兩面各需要五分鐘,一口鍋一次可放兩個餅,那麼烙熟三個餅就得2O分鐘。這時來了廚師老李,他說動足腦筋只要15分鐘就行了。你知道該怎麼來烙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