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心得體會(精選12篇)

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心得體會(精選12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心得體會1

  在學習了“幼小銜接 我們在行動”系列講座之後,領略到不同專家從不同角度對“幼小銜接”問題所做的分析和闡述,使我受益頗多。結合對日常工作的覆盤,本次學習也使我對“幼小銜接”這個熱點問題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新的理解:

  1.“幼小銜接”需要回歸兒童本身

  華愛華老師在講座一開始便丟擲了:“一邊‘去小學化’,一邊‘做入學準備’,矛盾嗎?”這樣的問題引發我們思考:到底什麼是科學的“幼小銜接”?基於兒童發展的視角,我們認為科學的“幼小銜接”應該是做好“入學準備”,而不是提前“小學化”,二者背後蘊含的教育理念有著根本的區別。做好“入學準備”反應的幼兒園教育任務是為幼兒的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基,不僅為適應小學,更要看到幼兒終身發展的價值,這就需要成人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觀和兒童觀;而提前“小學化”折射的是一種追求短期效益和成績的想法,正如華老師所說“‘小學化’的後果只有短期效應,但是它影響幼兒後繼學習與終身發展的後勁”。所以迴歸兒童本身的“幼小銜接”應該是做好“入學準備”。

  幼兒園要做好入學準備,應該首先要明確幼兒園的課程目標導向,如健康領域的目標是“提高運動能力增強體能和健康習慣”,不是“單項運動技能”;語言領域的目標是“透過口語表達與閱讀理解提高溝通與敘事能力”,不是“拼音、識字、寫字”;科學領域的目標是“在數學與科常啟蒙中提高恩維能力和科學態度”,不是“特定的知識點”;社會領域的目標是“認識自我與他人與社會的關係,增進同伴合作與歸屬”,不是“同伴間競爭”;藝術領域的目標是“透過音樂美術等藝術啟蒙活動培養審美興趣”,不是“某項藝術技巧”。我們看到這些目標都聚焦在對幼兒本身學習品質和能力的培養上,而不是學科知識的儲備上。在明確目標價值導向下的“幼小銜接”才是為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基,才能引領我們迴歸兒童本身。

  在“幼小銜接”落實過程中,我們除了需要正確價值目標的引領,還要看到兒童當下的生活世界,正如胡華園長分享的“強化兒童的具身投入,注重身心融合的整體性學習過程”,引導兒童用身體和心靈來認識世界,用自己全身心的投入來建構對世界的理解和信念,從而不斷建構對自我的認識,這樣的理念正好體現在“探秘小學生活”中。

  總之,“幼小銜接”需要我們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既看到對幼兒未來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起決定作用的學習品質和能力,又注重幼兒的具身投入,從身體到心靈做好“入學準備”。

  2.“幼小銜接”需要回歸日常工作

  《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讓我們明晰:幼小銜接應該常態化、生活化、遊戲化、綜合化,而非以額外的“銜接課程”去增加幼兒、教師和家長的負擔。由此可見,幼兒日常的生活和遊戲就是“幼小銜接”最好的途徑,而教師要做到也就是要回歸到日常工作繼續深耕,使幼兒做好“入學準備”。

  反觀日常工作,由於不明晰科學“幼小銜接”概念和內涵,的確常常陷入了“幼小銜接”的誤區,比如在個別化學習中投放一些學習性質的操作材料、帶大班孩子體驗一些具有小學形式的活動、在與家長交流中也會和家長講一些大道理等,究其原因還是自身的專業“內功”沒有修好。

  透過這次講座的學習,給了我很多修“內功”的啟發。如華愛華老師在講座中分享的孩子記錄天氣預報和玩規則遊戲的例子,反應了孩子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是怎麼自然獲得思維的發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教師要做的是觀察、傾聽、解讀孩子的行為,教師要敏感捕捉到孩子當前行為和未來發展之間的關係,並且能向家長解釋幼兒行為與入學適應的關係。又如,胡華園長在介紹“探秘小學生活”的系列活動中,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課程的鮮活和靈動,正是基於孩子自己的生活和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建構起豐滿的自我認識,而教師經常做的事情是和孩子待在一起,和孩子聊天,傾聽孩子,一步一步追隨和支援孩子的發展,給孩子最溫暖的陪伴。最後,餘琳園長分享的瓶蓋雨和多米諾遊戲,揭示了遊戲對入學準備的意義和價值,啟示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的將幼兒混亂失控、簡單重複的遊戲推向有目的、複雜的、能夠讓幼兒聚精會神的遊戲,讓幼兒自然而然地學習。

  透過本次講座的學習,我認識到科學“幼小銜接”需要我們更加註重幼兒的生活和遊戲,教師需要將幼兒當前行為和未來學習之間進行連結,如角色遊戲和塗鴉能促進幼兒的敘事和表徵能力發展,從而對語文學習有幫助;積木遊戲能促進幼兒思維與科學探索能力的發展,從而對學習數學有幫助;運動性遊戲是幼兒身體健康的保障,是學習的生理基礎,同時當下對戶外運動的研究也表明,運動不僅增強體質,而且促進幼兒認知、社會、語言等各方面的發展。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也可以經常有意識的反問自己:是不是源自兒童真實的生活和遊戲經驗?同樣的學習能否在遊戲和生活中自然習得?兒童在活動中是否全身心的投入?兒童是否透過自己的努力和思考獲得了相應的成長?

  總之,對日常工作的不斷反思、實踐、再反思、再實踐......也是教師螺旋式成長的必經之路。

  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心得體會2

  時光荏苒,我們的寶寶即將進入到幼兒園的大班,為升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做最後的準備。孩子們能否順利的適應小學生活,科學的幼小銜接則是關鍵所在。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培養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小學生活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環境。面對新的老師、小朋友以及不同的課堂要求和學習方法,會讓幼兒一時之間難以適應,容易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家長應該配合老師,在入學之前要有意識地向孩子介紹小學裡的學習、生活情況。如學校有哪些課程,上幾節課,學校的作息制度、如何和老師同學相處等。還需要讓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適當的減少孩子的遊戲和活動時間。這樣,讓孩子對小學的學習生活有一定的瞭解之餘,也能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知識技能上逐步過渡,為成為一名小學生做準備。

  二、注重幼兒與他人交往能力的培養

  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要從小事做起,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爭搶玩具等。看似很小的事,卻有利於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使孩子能快速地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和同學和諧相處。

  三、讓孩子具備聽讀寫能力

  家長應每天堅持指導孩子閱讀,逐漸培養幼兒講故事、複述故事的能力,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引導孩子多玩些安靜的桌面遊戲,如裝拆積木、樂高、下棋、做手工、畫畫等。培養孩子靜下來、坐下來,有利於孩子入學後的學習生活。

  四、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進入小學後,孩子需要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和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要教會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穿衣吃飯、整理玩具、收拾整理自己的書包教具等。自理能力強的孩子在升入小學後能快速適應集體生活。

  做好幼小協同,科學銜接的工作,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幼兒既願意上學,又喜歡上學,同時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有效而科學地幫助他們平穩順利地進行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心得體會3

  2022年的學前教育宣傳月已經開始啦!今年的活動主題是:“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多年來,幼小銜接問題一直是社會廣泛探討的熱點問題,很多家長內心忐忑焦慮,生怕孩子適應不了緊張的小學生活,也怕孩子輸在小學的“起跑線”上。那麼家長應該如何科學地幫助幼兒做好入學準備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1、作息準備

  家長應該調整孩子作息時間,根據小學入校時間來督促孩子按時起床,而且要逐漸縮短孩子的午睡時間,把孩子的生物鐘慢慢調整過來。

  2、心理準備

  要告訴孩子:你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多給孩子積極的引導,讓孩子對上小學充滿期待。一定要避免消極暗示,比如說“上了小學你就不能玩了”“上了小學你就辛苦了”……都會讓孩子對上小學產生牴觸心理。

  3、時間觀念準備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把看電視、看書和玩的時間規劃好,也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小鬧鐘,讓孩子按時間計劃表去做自己的事情,管理自己的時間。

  4、獨立生活準備

  家長必須有意識鍛滿分作文網煉孩子學會自理,為進入小學做準備。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遇到困難,可以幫孩子一起尋找原因,事後也可以和孩子交流解決事情的心得體會等等。

  5、規則意識的準備

  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和遵守規則的能力非常重要。家長可以制定一些家庭規則,由少到多,由易到難,讓孩子逐漸理解並持之以恆地遵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規定家庭成員應該全都遵守,否則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6、溝通能力準備

  隨著課程和環境的變化,孩子們之間出現了競爭、小團體等情況,這都需要孩子有更強的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家長要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見面,消除孩子對陌生人的畏怯心理。還要鼓勵孩子多和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增強孩子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7、學習興趣準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可以把想讓孩子學習的內容融合到遊戲以及親子共讀中,讓孩子從學習中感受到快樂,這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最好的辦法。

  幼小銜接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放任不管。我們應該家園攜手,科學引導,使之平穩過渡,順利銜接。

  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心得體會4

  3-6歲是為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基的重要階段,也是為幼兒做好入學準備的關鍵階段。幫助幼兒科學做好入學準備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充分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實施科學的保育教育,同時將入學準備教育有機滲透於幼兒園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過程,幫助幼兒做好身心各方面準備,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順利過渡。

  根據《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結合我們的日常工作,其實,幼小銜接我們從孩子第一天踏進幼兒園開始,就已經在無形之中將幼小銜接滲透在了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小班到大班逐步滲透幼小銜接的各種能力,充分利用三年的幼兒教育階段,培養幼兒紮實的綜合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衛生和行為習慣,以及對事物的探究學習興趣。

  同時也陸續開展了幼小銜接系列活動之——小書包,大秘密,讓幼兒學會整理,養成愛整潔、做事認真等習慣,養成幼兒的責任感、提高動手能力、增強自我服務意識等。”

  幼小銜接系列活動之——我是時間小主人,因為時間觀念是培養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內容,對於快要入小學的大班孩子們來說時間觀念尤為重要,透過活動,讓孩子對時間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概念,更好更快的適應小學學習生活。

  幼小銜接系列活動辯論賽之——幼兒園好還是小學好?其實,孩子告別幼兒園生活接受小學教育,是幼兒成長非常重要的關鍵期,活動中正反方能夠很好的堅守自己並反駁對方的觀點,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感受到自己觀點被接納的快樂,為孩子們順利上小學奠定基礎。

  幼小銜接系列活動之——圖書漂流,透過一本本小小的圖書,在孩子們的世界裡衍生出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內容,也見證了孩子們是如何一步步愛上閱讀、學會閱讀、在閱讀中收穫成長的。

  幼小銜接系列活動之——愛的信件,家長對孩子愛的寄託,孩子對家長愛的回信,讓世界都充滿了愛的色彩。

  幼小銜接系列活動之——小學生進課堂,邀請小學生到班級裡給孩子們講一講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之處,為孩子們對上小學後的身心適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礎。

  隨後,我們還會陸續的開展關於幼小銜接方面的不同活動,為孩子們的幼小銜接做好雙重準備,夯實基礎,讓孩子們可以無憂無慮的步入小學,適應小學新環境。幼小銜接應是大部分家長和教師都比較關注的一個話題。孩子從幼兒園步入小學,是幼兒生活中一重大轉折點,孩子在身體上和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變化。做好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使幼兒儘快適應小學的生活。做好幼兒銜接的工作,不僅僅是單靠幼兒園的力量就能完成,它是需要幼兒園,家庭,小學三方面共同來完成的。

  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心得體會5

  5月20日到6月20日,我們迎來第十一個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今年的主題是“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

  聽到“幼小銜接”,許多家長會有誤區,認為那是孩子升入大班要考慮的問題,特別是很多家長不由自主地將孩子會不會寫字、認字、能不能坐得住等這些顯性的表現與幼小銜接劃等號,甚至還有家長互相攀比誰的孩子會寫字、會背誦唐詩等。“幼小銜接”是兒童成長路上的重要階段,對兒童後繼學習與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科學的幼小銜接應該是從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出發,將入學準備教育貫穿於幼兒入園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過程,滲透於幼兒在園在家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做好身心、生活、社會、學習等方面的準備。作為家長,我們要全力配合幼兒園,做到家園配合的前提下,更應該做到家園合力。

  一、培養孩子熱愛運動

  強體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幼兒運動的好處主要有促進骨骼生長髮育、增強抵抗力、助消化、促進身心健康、助睡眠等。只要天氣好,我們就會帶丁鎂甄到戶外運動,陪孩子一起跑步、跳遠、玩各種球類遊戲,騎車子、玩滑板等等。

  二、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社交是提升孩子適應能力的手段。鼓勵孩子主動交朋友,能夠讓孩子不會孤僻,增進人際關係,語言更靈活,多元學習,進步幅度大。丁鎂甄今年三月來到高新二幼,寒假時我就引導她要換新幼兒園了,向她描繪新幼兒園比現在的幼兒園有多好。但她聽了十分不情願,原因是在以前的幼兒園有許多好朋友,捨不得她的小夥伴。我就對她重點說:“新的幼兒園有更好的玩具,有好吃的飯菜,會有新夥伴”,但這些都無濟於事。很快進入新幼兒園,第一天,丁鎂甄哭著到了班上,和誰都不說話,半天過去,老師引導她認識了新朋友,短短一個周的時間她就交到了五個好朋友,每天回家還會主動分享她和好朋友的趣事。喜歡交新朋友,讓她很快地適應了新幼兒園。

  三、培養孩子熱愛勞動

  勞動是提升孩子生活能力的助推器。勞動能夠鍛鍊孩子的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讓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建立起生活的幸福感和自信心,瞭解勞動的快樂和辛勞。丁鎂甄在家裡經常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掃地、拖地、擦桌子、擦自己的鞋子。我們也會讓孩子做一些挑戰的事情,清洗自己的襪子、小衣服,從打溼衣服到最後的晾曬,全部讓孩子自己完成。瓷器碗也敢於讓孩子獨立清洗,我們在旁邊僅僅用語言指導。這些勞動過後,孩子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倍增。

  四、培養孩子熱愛“讀寫”

  學習習慣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專注力。從孩子剛出生,我們就給孩子買各種書。丁鎂甄有布書、立體書、能玩的書、電子書等等,給她提供獨立的書櫃,每天也儘可能陪孩子閱讀。書寫的'經驗完全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積累,比如讓孩子正確握筆,喜歡寫寫畫畫,學習成人在紙上“畫字”,畫圖形等,創造想畫隨便畫的條件。在孩子獨立讀寫的時候,鼓勵孩子堅持,不斷培養專注力。

  孩子猶如一顆種子,種植的過程需要關心呵護,但更要重視遵循成長規律,否則,一切違背規律的方式,都將影響其健康成長。因此,作為家長需要把孩子看做獨立的個體,需要我們學會放手,需要大膽讓孩子嘗試,充分地讓孩子體驗生活的每個過程。只有身心健康、自信開朗、適應能力強,才能讓孩子的未來更好。

  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心得體會6

  5月13日上午,我有幸在雲端參加了xx市教育教學研究室召開的“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的主題研討會。這次會議環節緊湊,內容充實。首先由試點園(校)長、教師進行幼小銜接教育經驗交流,這個環節我們有幸聆聽了xx市陳倉區中心幼兒園副園長呂寧寧《關於幼兒園一日常規中的幼小銜接》、xx高新第二小學《開發新生體驗課程助力適應小學生活》、xx幼兒園《順應成長科學銜接》、xx市石油小學《錨定教育評價新引擎構建低端課改新樣態》;再由金臺區教研室進行了《堅持幼兒為本注重科學銜接建構良好教育生態》的報告,眉縣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做了《守正教研使命全力推進幼小銜接落地生根》為主題的報告,對幼小銜接提出了明確地要求;最後市教育局領導對做好幼小銜接提出了要求與希望。聆聽與會領導和老師的經驗介紹和工作彙報,讓我有以下體會:

  一、幼小銜接是一場循序漸進的教育

  以前,我以為的幼小銜接就是大班幼兒在最後的一個月來小學參觀一下,或者小學的老師到大班去送教一次,看一次、聽一次,就是幼小銜接了。在聆聽此次研討會後,讓我有了新的正確地認識。幼小銜接不是僅僅是在大班學期末出現的短期的學習行為,而是在幼兒在入園後就在循序漸進的培養規矩意識、規則意識,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小學做著準備,而小學也不是去送幾次教就是做好幼小銜接了,在一年級新生入學後,小學應該有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去幫助一年級的新生很快適應小學生活。

  二、幼小銜接不是知識上的銜接而是學習能力上的銜接

  以前,我們說起幼小銜接就是孩子開始學生字、學拼音了,開始學一年級的知識了。本次研討會讓我明白幼小銜接,不是小學知識的提前學習,而是科學地陪伴孩子在每日的生活與學習中,逐漸養成生活、學習、社會交往等好習慣、好品質,不斷提升綜合素養。

  三、幼小銜接是多方聯動的持續性行為

  幼小銜接不是隻是小學和幼兒園的事情,科學的幼小銜接必須透過包括家長在內的全社會共同努力,迴歸立德樹人的教育初衷,充分尊重孩子成長規律,著眼孩子的終身發展所需,以“為孩子的全面發展奠基”為目標,以科學的方法為路徑,以愛護航,多方聯動,助力幼兒成長。

  孩子成長的路上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幼小銜接不是人生的第一級臺階,也不是最後一級臺階,理解孩子真正的發展需要,才能恰到好處的幫孩子平穩過渡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心得體會7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次重要的身份轉變,也是兒童在人生的長坡上繼續前行的一個里程碑。為了更有效、更科學地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銜接理念,樹立科學導向,助力幼兒實現幼兒園到小學的順利過渡,2021年10月15日下午我園邀請了八大峽小學大隊輔導員、心理健康教師徐海燕老師為大班家長及老師們開展幼小銜接專題講座。

  徐老師以生動的案例切入,結合對幼小銜接相關政策的解讀,引導家長正確看待幼小銜接,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避免重知識而輕能力的培養。

  徐老師以《家校協同,自然銜接》為題,從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幼小銜接常見的誤區及其帶來的不良影響、如何科學做好幼小銜接三方面入手,重點向家長們闡述瞭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規則意識及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在互動答疑環節,徐老師結合自身多年的從教經驗,透過豐富的實踐案例解答了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並向家長提供了具體、可操作性的建議。

  活動中,家長們認真參與,用心聆聽,老師們認真學習,做好記錄。活動結束後,家長們透過微信群分享自己的感受,紛紛表示在日後的教育過程中,將與幼兒園攜手共育,更加科學、有效地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透過本次幼小銜接講座,家長們真正瞭解了“幼小銜接”的含義,也懂得如何科學地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同時,也讓家長們瞭解到從幼兒園到小學要科學過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知識、技能的準備更為重要。相信透過幼兒園、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們一定能愉快、順利的度過幼小銜接的美好時光。

  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心得體會8

  幼小銜接一直是家長相互交流的話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話,大多數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再去上一年級的時候吃力,給孩子報學前班,學拼音、寫漢字、等,提前進入學習狀態。而我,也有類似的想法。

  有幸的是透過“幼教三六五”平臺,觀看了兩位專家學者關於《幼小銜接社會準備》的講座。王老師透過事例和實踐理論,講述了培養孩子學習品質的重要性,講述瞭如何在實踐中培養好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為家長對幼小銜接問題有了正確的認識和更深的理解。

  幼小銜接是孩子從幼兒園順利過渡到小學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需要培養好孩子的心理準備、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來適應小學生活,並不是以先學來打好學習基礎,更多的是對孩子進行學習品質的培養。首先我要做得是調整好心態,讓孩子自然過渡。從孩子升入小學的那一刻,將接受更多的新知識,結識更多的新同學、新老師,開始新的生活。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的提前適應小學,要重視學習品質的培養,從孩子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為孩子在進入小學前打下基礎。

  我作為家長,首先要培養好孩子學習的興趣,在家庭教育中,注重把孩子學到的知識和學習的內容,融合到遊戲以及親子互動中,多鼓勵多表揚,讓孩子感受到快樂,從而培養孩子的好學學習興趣。還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作業是檢驗孩子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每當孩子放學後就要明確告訴他,放學回家後要先寫作業,寫完作業在幹其它的事,這個學習習慣從幼兒園就要培養好,要讓孩子從小懂得這個道理,不能等上小學以後再說。

  在我作為家長看來,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孩子的天性就是玩。這個時候,需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學會去觀察孩子,瞭解孩子、尊重孩子、欣賞孩子,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一個自信、快樂、智慧的孩子。孩子的成長,是自我完善的過程。幼小銜接是孩子學習生活的開端,我要放寬心態,尊重與理解孩子,陪伴孩子健康成長,才會發現孩子更好的一面。相信我們的孩子會變得更優秀。

  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心得體會9

  幼兒園大班是孩子們在幼兒園最後一個學期,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是進入小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幼小銜接就是幫助幼兒形成一種適應小學生活規律的行為模式。自從本學期市幼兒園大班開展幼小銜接活動以來,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在此要特別感謝老師和幼兒園的辛苦付出。那如何做好幼小銜接,讓孩子適應小學生活,我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前做好準備:

  一、要實現角色轉換。

  作為家長,一定要意識到孩子馬上要進入小學,是一名預備小學生了。一定要有角色轉變意識,在生活中要時刻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意識和能力,比如自己穿衣吃飯、上衛生間、洗漱等生活習慣。同時還要培養孩子的讀書學習能力,多帶孩子外出參加活動、旅遊參觀,增長和拓寬孩子的眼界和人際交往能力以及適應群體生活的能力,讓孩子儘早適應小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以免造成上小學不適應的問題。

  二、要強化家園互動。

  幼兒園的教育是家校互動的結果,在學校老師會對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都給予細心的照顧。而升入小學後,在僅僅幾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裡,孩子們要完成喝水、小便、放鬆調節自己等多項內容,容易出現下課了先去玩,等到上課鈴聲響起的時候才會急急忙忙去廁所或是來不及喝水和上廁所就上下一節課的現象,久之對學習和生活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在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時候,這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雖然大班的孩子們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但是在幼兒園裡老師不間斷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賴性,許多孩子如果沒有教師提醒的話,自己是想不起來該喝水還是如廁的,所以在這一方面,幼兒在家裡家長就要刻意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意識,不能代替孩子做自己最基本的事情。

  三、要強化溝通理解。

  進入小學後,孩子容易出現的問題還包括由於聽不懂老師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務的自覺性差。小學教師與幼兒園教師的講話方式不同,同時孩子不會傾聽,不能夠抓住老師說話的重點。所以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同時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耐心,不要怕孩子聽不明白而反覆強調要求,例如在家裡時,我們要提出像收拾自己的玩具、吃飯等要求。久之,形成了孩子們聽話時只聽家長不讓做什麼而不明白家長、老師到底讓做什麼,行為的自覺性必然會降低。家長提出要求前一定要自己先理清思路,明確自己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然後用最直接簡潔的語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讓自己做什麼、怎麼做就可以了。從而改變孩子抓不住重點,無所適從的現象。

  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心得體會10

  我今年已經4歲多了,馬上就要進入大班學習,隨之而來的就是進入與幼兒園完全不同的小學階段,那麼如何才能把幼小銜接和小學化處理得恰到好處呢?這就需要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需要去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如果提前學習了學課程一是怕孩子感到吃力而厭學,二是怕孩在正式進學後,因為師講的知識孩子接觸過而不認真聽課,不能養成個良好的聽課習慣。如果不提前學習學課程但孩上學後跟不上班級課程的進度,從影響到孩對學習信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油然而生。

  xx年xx月xx日,適逢第xx個全國學前教育教育宣傳月,今年的主題是“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市二幼組織我們家長參加了由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組織的公益微課,由優秀的園長和專家對幼小銜接的剖析與講解,在此專題講座中提到的現狀論是角度還是觀點,正是我們作為家長重點關的問題。下談談我透過本次講座所得到的啟示及得體會。

  首先是華愛華教授講解的《去小學化背景下幼兒園如何為入學做學習準備》中讓我深刻的意識到“小學化”和“幼小銜接”之間的關係,並不像是我們所有家長認識的那樣在幼兒園期間透過其他的方法方式去多認識一些字、多學習一些拼音、能計算一些加減法到了小學就能多麼的優秀。更為重要的是注重幼兒在不同階段的針對性,幼兒園階段應該注意幼兒的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學習準備,這裡強調的是準備,就是讓幼兒做好各方面的預備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語言也可以是肢體語言、活動、遊戲、互動等等方法去感染和薰陶孩子怎樣去學習;小學階段主要是讓孩子如何去適應,身體適應、生活適應、社會適應、學習適應,這裡主要強調適應,只有讓孩子適應才能讓孩子更好的發展。華愛華教授說到學習準備和學習適應尤為重要,我本人非常贊同。

  其次是胡華教授講授的《領會“精神”積極行動—“幼小銜接”的思考與探究》中的觀點讓我深有體會,尤其是兒童認識生活世界的結構,胡教授從身體和心靈是兒童認識世界的基本性結構(身體)、對待世界的態度和心智(心理)、對待世界的信念(信念),也許聽起來讓我們覺得難以理解,會有聽不懂的困惑,其實不然,兒童對待世界是開放的、是多樣的、是豐富多彩的,所以兒童獲得對世界的信念也是開放的、多樣的、豐富多彩的,遠比我們成人多得多,由此說明兒童的認識是多麼的重要,我們做為家長應該遵循和尊重孩子的認知,不要輕易去抹殺還在的認知。胡教授還透過課堂實錄、教學經過、教學反思等方式方法向我們闡明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最後是餘琳園長講授的《遊戲,讓幼小銜接自然而生》,餘園長通過幾個遊戲向我們講述了兒童在幼兒園和小學的不同認識,以及遊戲對兒童後期的學習有何幫助等等。幼兒是天真無暇的,在他們的世界裡充滿了好奇和興趣,遊戲作為一種向幼兒傳達資訊的載體,只要選擇合適的地點,運用合理的遊戲作為載體向幼兒傳達正能量的、積極向上的知識,那麼幼兒就會很容易接受,直至小學,甚至伴隨整個童年時代。

  總之,在聽了華愛華教授、胡華教授和餘琳園長的講座後,讓我覺得受益匪淺,從之前對幼兒教育的不懂到現在知道幼兒教育的不易、從之前對幼小銜接的茫然到現在對幼小銜接逐漸清晰、從以前對孩子教育的單一逐漸轉變為多樣化,這就是學習的力量,只要能夠多學習一些教育專家、優秀教師的經驗,那麼就會讓我們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少走彎路,做一名合格的父母。

  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心得體會11

  今天觀看了——幼教365關於《“幼小銜接,家庭在行動”之學習準備》的專題知識講座,很受啟發!

  講座就幼小銜接應做的學習準備每個方面又透過列舉例項逐一分析!給家長朋友以明確的指導!消除焦慮的同時又找到了具體的方法!

  其實,幼小銜接的過程,家長的陪伴和正確引導重要!首先,引導並激發孩子對小學的嚮往!帶領參觀附近小學,講述小學知識的奇妙!讓孩子從內心喜歡並渴望成為小學生!其次,引導孩子正確的情緒表達和宣洩方式,並以身作則,用適合的方式表達情緒!引導孩子科學管理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多觀察情緒變化,多傾聽和接納其內心感受。第三,讓孩子多參加室外運動!比如,透過體驗花樣跳繩的樂趣,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增強合作意識。

  幼兒入學前的“學習準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朋友應配合學校實現家園共育!樹立科學育兒理念,在生活中給予孩子們科學、適宜的幫助以及溫暖的陪伴,減緩銜接的坡度,幫助孩子們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

  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心得體會12

  今天我們的講座內容是“幼小銜接家庭在行動”之學習準備。透過今天聆聽專家教授的講解分享,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例如:

  1、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

  2、學習習慣家長要提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比如正確的讀寫姿勢、專心聽講的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愛惜學習用品等。根據英國最新研究,家長每天給孩子讀書、講故事,不僅有助於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還能預防兒童出現多動症等行為毛病。

  3、學習內容準備除了興趣、習慣的準備以外,識字、拼音、數學、背古詩等也需要提前帶孩子練習。家長們切記不能操之過急,揠苗助長。

  4、讓孩子正確的對待佈置的作業等等。

  透過今天的聆聽與學習,以及有教育部下發的雙減政策,為孩子更快的適應小學,更好的完成幼兒園到小學過渡提供了合理化建議。相信我們家長們一定能夠放平心態對待幼小銜接。讓我們共同努力,陪伴孩子共同做好幼小銜接的各項準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