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講座園長總結(精選5篇)

幼小銜接講座園長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小銜接講座園長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幼小銜接講座園長總結1

  為深入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營造有利於幼兒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推進學前教育科學發展,為此,xx中心幼兒園近日圍繞全國第5屆宣傳月主題“幼小協同、科學銜接”開展活動。

  四方座談——奏響協同共進前奏曲

  鑑於大班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身心都面臨很大的挑戰,為此我們透過“四方座談”的形式舉行幼小銜接活動,由名師講座和已升入小學家長代表分享典型案例,小學老師現場答疑解惑。糾正“小學化”傾向,幫助更多家長掌握科學育兒的方法。同時給大班家長分發幼小銜接習慣培養手冊,並根據指導手冊要點,指導家長為幼兒做好充分的入學準備。

  參觀小學——譜寫科學銜接進行曲

  為了讓大班幼兒進一步瞭解小學生的生活,熟悉小學的環境及一些日常行為規範,激發幼兒入小學的願望,幼兒園組織大班幼兒進行了參觀小學的活動。透過體驗當“我做一天小學生”,與小學生共同進校園、共同進課堂、共同參與升旗儀式,讓幼兒逐步熟悉小學的生活。

  畢業護照——奏響快樂成長交響曲

  為了給即將畢業的大班孩子們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xx中心幼兒園舉辦了“畢業護照”的活動。首先,購買挑戰專案是“小鬼當家”,孩子們的任務就是完成“我的購物計劃書”,他們進入菜場進行自主購物。其次,透過以大帶小專案“我帶弟弟妹妹一天”,在與弟弟妹妹互動的過程中,培養自身責任意識,懂得榜樣示範。最後,感恩繪畫專案“畢業主題環創”,透過畢業主題牆的創作活動,讓孩子積極參與其中,在創作中把三年的幼兒園生活做一個總結。小朋友們逐個完成畢業護照上的每項任務,認可後蓋章。

  幼小銜接講座園長總結2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的一項重要工作,做好幼小銜接,不但有利於幼兒入學前後的學習與發展,更為其後續的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5月10日,xx幼兒園迎來了區教師進修學校“幼小銜接”研討班的全體學員,此次研討活動,邀請了xx小學低段部的骨幹教師一同參與,讓來自各幼兒園的60位學員零距離感受了一次xx幼兒園在“幼小銜接”工作方面的亮點。

  本次活動分教學觀摩,分組研討,問題對對碰,專題講座四個環節。

  一、幼小教學,精彩展示

  活動開始,來自xx幼兒園和xx小學的三位教師進行了精彩的教學展示,曹曉群老師《我媽媽》的繪本解讀揭開了活動的序幕;謝芳老師執教的語言活動《比尾巴》展示了小學優秀語文老師的專業素養;張丹老師組織的英語活動《I see colors everywhere》,以遊戲形式展開,深受小朋友喜歡,把活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點。

  二、幼小攜手,共研銜接

  中午,聽課學員根據反饋表內容進行分組討論。在“問題對對碰”環節,以圓桌會形式就“幼小銜接”若干問題進行互動交流。xx小學的老師們對學員提出的各類問題,結合自身的任教學科和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作了針對性的發言,表達了自己的見解。例如:如何在書寫中以遊戲形式對運腕、運指加以練習,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如何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等,老師們積極的互動,讓xx幼兒園多功能廳溢滿“幼小攜手,共研銜接”的和諧氣氛。

  三、專題講座,支招助推

  下午,xx小學的丁芬芳老師和xx幼兒園的應晶晶老師就“幼小銜接”的主題向學員們進行經驗介紹。丁老師從“幼小銜接,家長的誤區”開始引申,提出“幼小銜接不是大班的事兒”,“幼小銜接也不是孩子的事兒”,“幼小銜接不僅僅是重視孩子物質的準備”等觀點,讓在座的學員認識到“走在幼小銜接的路上,應家園合一,陪著孩子慢慢來”。應晶晶老師結合xx幼兒園“幼小銜接”特色課程開展的各項活動,向學員們詳細介紹了教師可從提高孩子們的“生活運動能力”、“傾聽表達能力”、“交往適應能力”、“觀察探究能力”、“創造表現能力”入手,讓幼兒在活動中為更快、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學習方式做準備,使學員們對“幼小銜接”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承擔本次區幼小銜接研討班觀摩活動是xx幼兒園“幼小銜接”又一重要活動。今後,我們將繼續致力於家長、老師、孩子三方的交流和互動,不斷完善幼小銜接工作,努力實現幼小無痕銜接。

  幼小銜接講座園長總結3

  今年是第xx個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主題為xx。泉州市刺桐幼兒園積極貫徹上級有關開展“學前教育月”的檔案精神,5月9日上午,大班段的教師們組織年段全體幼兒和家長,前往泉州師院附屬小學開展了“走進小學”幼小銜接活動。

  首先,小朋友參加了小學生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當國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當少先隊員行隊禮、唱國旗時,每個小朋友深深感受到了國旗的莊嚴和神聖。接著,大班段三個班級分別在附小導遊教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小學特色活動室:校史館、體育器械室、實驗室、圖書閱覽室、地理園、科技館等校園環境,最值得一提的是,科技館內琳琅滿目的科技專案,吸引了孩子們前往互動、體驗,小朋友們充分了解了小學生豐富的校園科技、體驗了小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最後,孩子們走進小學課堂觀摩,分別參與了語文《水的旅行》、數學《拔蘿蔔》、英語《These snakes are short》的課程活動,親身感受了小學生豐富的活動內容和井然有序的課堂常規,初步瞭解了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

  活動臨近結束,大班段的家長們積極與附小教師進行互動,針對家庭中如何有目的性做好大班幼兒幼小銜接工作?如何幫助幼兒做好入小學前的心理準備等提出了困惑,附小教師也現場對家長們進行了具體的家庭教育指導。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和小學密切聯絡,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此次活動的開展,是繼期初學園邀請附小老師進入各班面向家長進行不同主題幼小銜接家教講座後精心準備、創新開展的又一重要活動。能夠圍繞“學前教育宣傳月”主題,以“走出去”的形式,面向家長群體宣傳科學、正確的幼小銜接理念,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取得家長的支援。家園配合,科學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更好地幫助幼兒在心理、生理方面做好入小學的準備,為幼兒步入小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幼小銜接講座園長總結4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寶貝,我們都盼望著她們茁壯地成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除了老師之外,父母也扮演著重要的主角。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樣至關重要。女兒今年11歲,上小學六年級,是一個性格活潑開朗的孩子。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最深的體會是:

  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

  家是孩子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絕不能經常在孩子面前拌舌頭吵嘴,那樣會使孩子產生恐懼、自卑甚至厭惡的心理。不僅僅會疏遠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在同伴之間還可能會出現偏激行為現象。給孩子一個安全、舒適、溫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間要相親相愛,和睦相處。在這方面,我們是以實際行動讓女兒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讓孩子在一個充滿愛的的環境下長大,孩子也會更加快樂開朗大方,也更懂得去愛其他人。

  逐步培養孩子的優良品德和習慣

  女兒從3歲起上幼兒園,我們要為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礎,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她一些優良品德,藉此也可改掉“以自我為中心”的當代獨生子女的通病。比如:給她講講“孔融讓梨”的故事,並付諸於實際行動,讓她明白尊敬長輩的道理;告訴她幫忙別人是件很開心的事,讓她明白應助人為樂;在和小夥伴之間嬉戲時要相互謙讓等等。為了培她的一些好習慣,我們也會在課外時間,陪著她看書,豐富她的課外知識。自從她上小學,我們就開始陪著她早上起來早讀,也會督促她提前一晚上預習第二天要學習的課文。這些當然不能只是我們家長去叫他們這麼做,我們得陪著他們,因為他們還小,缺乏自制力,這時就是需要我們陪著他們。

  讓孩子“自幾來”,培養孩子的動手和自理能力。

  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否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不僅僅能夠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和勤勞的品德,而且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職責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質。因此,在我女兒很小時,我就開始讓她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收拾玩具、穿衣、洗手絹、洗襪子、整理床鋪等,當然,孩子幹活肯定不如成人,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評價他們。只要孩子努力了,家長就要充分肯定。因為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挑戰,需要孩子付出很大努力。給他們適當的肯定,能讓他們獲得成就感。

  讓孩子少一點壓力,多一份簡單快樂。

  在學習之餘要注意讓孩子適當放鬆。我們會經常帶著孩子出去玩兒、鍛鍊。同時瞭解孩子的精神需要,並經常和孩子談心,隨時觀察其身心的變化,善於利用生活小事,敞開心扉,學會用欣賞的目眼光看待孩子,善於捕捉她身上的閃光點,不要將他們與別人的孩子相比,要將他們的現在和過去進行比較,及時發現和肯定孩子所獲得的任何一點成績,使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讚美和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撒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麼樣的花,就會有什麼樣的收穫。因此,我真誠地期望家長們撒下的是美麗、善良、友愛的種子。讓美麗、善良、友愛的花開滿孩子的心田。不要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變成孩子的壓力。順其自然,因材施教,讓孩子簡單輕鬆學習,要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幼小銜接講座園長總結5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對家庭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刻詮釋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把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提高到治國理政的戰略高度。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習教育的繼續和昇華。透過學習《家庭教育促進法》,作為一線教師的我感受頗多,想到更多的是愛與責任。

  相機而教

  《家庭教育促進法》提出,尊重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權和個人資訊,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親自養育,加強親子陪伴;嚴慈相濟,關心愛護與嚴格要求並重;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勵等,處處體現著愛與責任。每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愛他,伴隨著我們的一生,其中有你付出的愛,也有你獲得的愛。成年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他們希望得到父母之愛。孩子的心理活動和思想感情是獨特的,作為父母要用心的去關注,去深入孩子的心靈,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用孩子的情感去體驗,用孩子的興趣去愛好,他們渴望被愛,渴望尊重、理解、信任,更渴望得到賞識和認可,父母要用賞識的目光去關注孩子的每一個閃光點,並且用喜悅的心情去讚許孩子的美縫成功,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要積極的表揚和鼓勵。我們要像呵護荷葉上晶瑩的露珠一樣呵護孩子的心靈,作為家長,每句激勵性的話語都會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會使他們的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因此,我們關注的不應該只是孩子的外在表現,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呵護孩子的心靈,才是我們教育的根本。

  嚴慈相濟

  “養不教,父之過。”我的理解其實這裡的“父”,不僅僅是指的“父親”,還有“母親”。把教育子女的責任一味的託給爺爺、奶奶或者學校,或者由保姆看管,他們盡到一個作為家長的責任了嗎?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言傳身教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實施科學教子,不嬌慣不溺愛,寬嚴有度,教子有方。第一,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葉聖陶說,“教育就是習慣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可事半功倍。第二,講究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做好親子溝通。第三,家長要注重言行舉止,做好榜樣言傳身教。第四,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真正的做到“樂學”。

  家庭教育是一種滲透在家庭生活中的教育,是極具家長個人色彩的教育,也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教育。在整個過程中,“愛與責任”貫穿於家庭教育之中。家庭教育提倡親子之間的雙向交流與學習,合理利用現代化資訊系統資源,提高家長自身素養,促進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型人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