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精選20篇)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精選2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

  透過朱泳老師的講座使我瞭解到了,“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幼小銜接關係到幼兒能否快速完成從幼兒園小朋友到小學生的轉換,並能儘早適應小學生活。“幼小銜接”工作也是幼兒園教育的衝刺階段,是初等教育的早期階段,起著上下聯絡的作用,主要目的在於:

  一是讓幼兒非常自然、順利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二是透過銜接工作對幼兒加深瞭解做出更為正確的評價。

  因此要堅持面向全體幼兒,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積極創造條件,將嘗試透過教育教學、班級工作、家長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徑實施“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將“幼小銜接”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2

  幼小銜接一直是家長相互交流的話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話,大多數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再去上一年級的時候吃力,給孩子報學前班,學拼音、寫漢字、等,提前進入學習狀態。而我,也有類似的想法。

  有幸的是透過“幼教三六五”平臺,觀看了兩位專家學者關於《幼小銜接社會準備》的講座。王老師透過事例和實踐理論,講述了培養孩子學習品質的重要性,講述瞭如何在實踐中培養好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為家長對幼小銜接問題有了正確的認識和更深的理解。

  幼小銜接是孩子從幼兒園順利過渡到小學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需要培養好孩子的心理準備、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來適應小學生活,並不是以先學來打好學習基礎,更多的是對孩子進行學習品質的培養。首先我要做得是調整好心態,讓孩子自然過渡。從孩子升入小學的那一刻,將接受更多的新知識,結識更多的新同學、新老師,開始新的生活。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的提前適應小學,要重視學習品質的培養,從孩子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為孩子在進入小學前打下基礎。

  我作為家長,首先要培養好孩子學習的興趣,在家庭教育中,注重把孩子學到的知識和學習的內容,融合到遊戲以及親子互動中,多鼓勵多表揚,讓孩子感受到快樂,從而培養孩子的好學學習興趣。還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作業是檢驗孩子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每當孩子放學後就要明確告訴他,放學回家後要先寫作業,寫完作業在幹其它的事,這個學習習慣從幼兒園就要培養好,要讓孩子從小懂得這個道理,不能等上小學以後再說。

  在我作為家長看來,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孩子的天性就是玩。這個時候,需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學會去觀察孩子,瞭解孩子、尊重孩子、欣賞孩子,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一個自信、快樂、智慧的孩子。孩子的成長,是自我完善的過程。幼小銜接是孩子學習生活的開端,我要放寬心態,尊重與理解孩子,陪伴孩子健康成長,才會發現孩子更好的一面。相信我們的孩子會變得更優秀。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3

  今天觀看了——幼教365關於《“幼小銜接,家庭在行動”之學習準備》的專題知識講座,很受啟發!

  講座就幼小銜接應做的學習準備每個方面又透過列舉例項逐一分析!給家長朋友以明確的指導!消除焦慮的同時又找到了具體的方法!

  其實,幼小銜接的過程,家長的陪伴和正確引導重要!首先,引導並激發孩子對小學的嚮往!帶領參觀附近小學,講述小學知識的奇妙!讓孩子從內心喜歡並渴望成為小學生!其次,引導孩子正確的情緒表達和宣洩方式,並以身作則,用適合的方式表達情緒!引導孩子科學管理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多觀察情緒變化,多傾聽和接納其內心感受。第三,讓孩子多參加室外運動!比如,透過體驗花樣跳繩的樂趣,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增強合作意識。

  幼兒入學前的“學習準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朋友應配合學校實現家園共育!樹立科學育兒理念,在生活中給予孩子們科學、適宜的幫助以及溫暖的陪伴,減緩銜接的坡度,幫助孩子們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4

  於麗群老師的關於《幼小銜接的雙向奔赴 助力幼兒和美成長》的講座透過其所在幼兒園的教育理念讓家長感受到了和美+課程,在傳承與創新中挖掘,弘揚傳統文化以藝術潤美,融合本土特色於遊戲創新的園本特色,確立快樂呵護成長,滋養心靈的辦園宗旨,以幼兒為本,滿足幼兒興趣,促進其生長,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將環境創設與幼兒園發展願景相融合,提煉出了啟迪慧美,和諧身心的辦園理念,亦在幫助孩子們開啟智慧之門,培養孩子們對美的感受力和表現力。老師和孩子們用沙子和各種各樣的石頭製作了“和美”文化牆展示了和美文化的內涵、精神、靈魂。透過家庭教育專家專題講座及豐富多彩的家園共育活動引領家長理解和認同園所文化的脈絡和底蘊。

  邊聽於老師的講座我就在想,這不就是我們孩子所在的幼兒園嗎?透過開設園本特色課程,滿足不同發展能力,不同發展層次,不同個性的孩子的發展,傳統文化如圍棋、國畫等,以傳統文化和本土特色沁潤孩子的心靈,養成良好的文明修養,根據孩子們的認知水平和發展需求,結合孩子們的興趣點,孩子們不僅瞭解了圍棋禮儀,心理素質、思考能力都得到不斷提升。還感受到了水墨丹青的藝術美,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良好的學習品質,以及感受美、變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積極配合幼兒園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注重對孩子溝通自信樂觀等心理素質的培養,以形成孩子健全的人格。幼小銜接的過程中這些良好的精神養分必定成為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生活的食糧。雖然在幼兒園不教拼音、數學,但是孩子在幼兒園裡所獲得的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有著更深遠的影響。人生是場馬拉松,與其給孩子報各種班學習更多知識,倒不如抓住學前這個關鍵期,培養孩子各種能力和習慣,為孩子打好基礎,這才是明智之舉。

  幼小銜接是孩子、家長、老師共同攜手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相信在孩子、老師、家長的努力下,這段豐富多彩的幼兒園時光,將會成為他們童年中一段難忘而有意義的記憶,讓孩子帶著在幼兒園積攢的力量,滿懷信心的步入下一個階段的學習和生活。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5

  作為一名中班幼兒家長,對於孩子即將進入大班做好幼小銜接階段、我的心情既歡喜又憂愁。一方面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另一方面其自理能力也再逐漸提高;憂慮的是隨著角色的轉變,肯定會迎刃而來很多問題,如:能不能適應新的環境,能否和同學之間相處融洽,會不會貪玩,能不能做一個誠實的孩子等等。還有一個最大的擔心,就是孩子成績不好,學習跟不上,然後讓其失去學習的動力,缺乏自信。

  今晚,聽了兩位老師和小學校長關於《幼小銜接社會準備》的專題講座,講述的內容正是我們家長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幼小銜接應是讓孩子做好上小學的心裡準備並不全是學習書面知識。

  一是要幫助孩子定位好角色勇敢的表達、相對於幼兒園老師媽媽般的照顧、小學老師會相對嚴肅一些、不要焦慮的認為是老師態度不好、自己孩子表現不好、引導孩子不要怕老師。

  二是要幫助孩子調整好作息時間,做一個規劃,大概一天內什麼時候幹什麼事情,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讓孩子第二天精力充沛。再升入小學前、我們家長多給孩子講小學會發生的有意思的事情讓孩子在心理上期待上學。這次講座還有一個要點讓孩子養成做事迅速的習慣,我認為很關鍵不管是吃飯穿衣學習都不要拖拉。養孩子容易、教育孩子難,在還沒有升入小學前,讓我們都放平心態不要焦慮、用老師講到的好方法積極幫助孩子進行心理和生活上的習慣建立養成、讓孩子順順利利進入小學快速適應小學節奏、開心的進行學習。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6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家兒子進入小學校園已經1個月了,認真傾聽了高老師聲情並茂的講座,瞭解到上小學的孩子有著或多或少的學習壓力與人際交往壓力,如果沒有合適的疏導,有些孩子甚至難以適應小學的學習節奏和學習方式,出現抗拒心理,出現的“厭學”情緒。因此做好幼小銜接顯得尤為重要,那麼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家長首先心理定位必須準確。

  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不能把每個孩子學習的指標如同參考工程建設指標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優勢,針對孩子的學習接受程度,理性的給孩子定位,與其讓孩子被動的承受學習的壓力,不如讓孩子主動的體會學習的快樂。

  二、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學的作息時間更為緊密和嚴格。從早上起床時間到路上交通時間,再到上課時間、活動時間、作業時間、休息時間、上床睡覺時間等等都環環相扣。所以對於孩子的時間觀念的培養就顯得由為重要,但是身為家長就要以身作則,因為現在孩子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還處於一個懵懂期,被動的認為家長在做的就不會錯,家長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現在流行的“葛優躺”是最好不要出現,應該是把我們回到家裡需要做的事情馬上處理,這樣孩子就會知道放學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寫作業,而不是有樣學樣的“葛優躺”了; 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要堅持做完。寫作業時一定要認真寫,寫完後書包收拾好才能去看電視和玩。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時,沒有給予適當的教育和訓練,那麼他就會喪失做人的一種能力,無法站在已有的經驗高度上體會對他人的責任心,適當的讓孩子做點家務, 在做事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大人不應因此指責孩子,更不能懲罰孩子,而應首先鼓勵孩子做得對的地方。對於孩子有失誤的.地方,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問題所在。孩子年齡小,認識水平不高,考慮問題不周全,力氣小,不能幫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會幫倒忙,但是沒關係,我們需要的是孩子學習的過程,並不需要結果。

  三、培養孩子交際能力。

  人是群居動物,有人比喻成豪豬,冬天為了取暖,他們必須離得近一些,但是因為距離太近,它們的刺又會刺痛對方,因此只能保持適當的距離。所以說人際關係的培養還是需要一個比較完善的交際能力去維繫。對於孩子交際能力的培養我給與孩子的就是幾句話:謙虛、不驕不躁,去發現他人比你優秀的地方,心懷感恩之心。

  四、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說到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如是說來增強家長的知識面。當今社會電子產品以及電子裝置太多,不讓孩子接觸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樣,堵不如疏。讓孩子去接觸電子裝置,引導孩子在網路上去接觸有教育意義的動畫以及遊戲軟體。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遊戲軟體是“悟空識字”,動畫類的:“福鼠三十六計、哈利學前班、唐詩三百首”,這些東西需要家長陪伴著孩子去看,家長自己必須知道里面所講的內容,並能在孩子產生疑問的時候,能夠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問。對於孩子的閱讀能力,我並不贊成讓孩子睡前看書,因為看書是一種有意識活動,睡前大腦應該適當放鬆。孩子接觸事物比較少看完書大腦會處於高度的思考狀態,不利於睡眠。我一般會在睡前讓孩子聽聽比較舒緩的古琴曲,讓孩子早點休息,睡足10個小時。早上起床,我會讓孩子朗誦課文或者孩子感興趣的書,這樣既讓孩子增強了閱讀能力還鍛鍊了孩子的朗誦能力。 總之,老師和家長互相協作,“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孩子缺少自主學習能力,老師給我們一個方向,家長要順著老師所給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並吸收所學習到的知識。、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孩子願意上學,喜歡上學,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7

  我家孩子今年已經4歲半了,轉眼進入幼兒園大班學習,隨即步入小學階段。我們深知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次重大轉折。如何為孩子做好科學的幼小銜接,為孩子入學做好準備,是我們目前最關心的問題。

  恰逢安康市第二幼兒園在“學前教育宣傳月”來臨之際,精心組織家長們線上觀看幼小銜接公益講座,讓家長對幼小銜接有了新的認識,解決了家長們的疑慮和困惑,對如何做好幼小銜接有了方向和指引。我作為觀看幼小銜接公益講座的家長,感觸最深的就是胡華老師的“領會‘精神’,積極行動”,特別喜歡老師說的“知行合一”,對孩子幼小銜接的知識講座我們也聽了幾節了,對於孩子在幼小銜接中會遇到的一些困難,我們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針對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也已經有了一些相關的想法,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可能就是儘可能的將理論帶入到現實,讓觀念和行為達到一致,從而實現科學的引導,為孩子的後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從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可持續發展觀。

  “如果我們把人生看成一場短跑,可能會盡快地衝向終點,不去籌劃未來……科學的入學準備,我們不僅要關注當下,也應該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做好準備。”怎樣把無力的語言變成切實有效的行動將是我們要共同去努力的,華愛華老師從五個方面給了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1、健康著重提高孩子的運動能力,增強體能,養成健康習慣,而不是簡單的去訓練哪一個專案,只有有了一個強健的體魄,才能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才可以在鍛鍊中得到力量與身體的協調能力。

  2、語言透過口語表達與閱讀理解提高思維能力和敘事能力,而不是單一的讓孩子認字,背書。

  3、科學在教學與科學啟蒙中提高思維能力和科學態度。

  4、社會認識自我與他人與社會的關係,增進同伴合作與歸屬。

  5、藝術透過音樂美術等藝術啟蒙活動培養審美興趣。

  我們可以將這些目標滲透在日常生活中,從而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做到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繼而達到幼兒的自主學習,培養幼兒的探索求知慾。幼兒在以生活與遊戲為基本途徑的學習中,獲得了大量直接經驗,其中蘊含著許多後繼學習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生活與遊戲中的學習是一種探究發現式的學習,更容易形成後繼學習和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學習品質:好奇、探究的興趣、主動性、專注與堅持,便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不斷創新的表現,而這些是兒童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幼小銜接是整個教育階段中第一個重要的銜接環節,孩子在努力的同時我們做家長的也要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引導孩子平穩、自信的過渡到小學生活。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8

  聽了錢雨老師《幼小銜接中的“兩難”》教師講座,我有認為做好幼小銜接需要幼兒園與小學應密切聯絡,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幼小銜接是指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這一時期的整體銜接,指的主要是幼兒園大班到小學一年級初期這一段過渡時期。此時期是幼兒結束在園生活,開始接受正規小學教育的時期,也是幼兒心理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期。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我們老師應該考慮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發展需要。

  幼兒園與小學要統一思想,在教育觀念、教育態度、教育方法、環境設定等方面進行有效的銜接,避免幼兒園單方面的向小學靠攏、關注知識的提前儲備等傾向,重點由“如何讓孩子儘快適應學校的生活”轉變為“幼兒園、學校採取什麼措施、方法儘快適應孩子的需求”,為孩子平穩過渡到小學創造良好的氛圍與條件,促進這一階段孩子的整體和諧發展。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9

  今天聽了曹老師關於幼小銜接的講座,曹老師主要講了幼兒園階段與小學階段的不同以及教師、家長和孩子需要在家裡準備的相關工作,聽了以後覺得非常接地氣,受益匪淺。

  為幼兒順利進入小學做好準備,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任務也是衡量幼兒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幼兒園與小學是鄰近的兩個教育階段,由於這兩個教育階段教育物件的身心發展水平、內容、方法和生活制度等各不相同。因此,兩階段之間既存在聯絡又各有特點。幼兒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由於教育重要條件及周圍環境的變化,必然面臨許多新的問題,也必然有一個新的適應過程。

  幼兒園與小學階段完全不同,幼兒園教養並重,主題遊戲較多,小夥伴固定,朝夕相處,老師像媽媽一樣照顧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學時間彈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對較寬鬆:而小學以學科學習為主,規範學科,限時課堂,格式作業,老師相對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沒有午睡,沒有加餐,相對較嚴格,所以在幼小銜接階段,各項習慣和意識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呢?

  1、首先要給孩子一種期待感,讓孩子覺得我馬上就要變成一個小學生了,這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因為長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級驕傲的事情。

  2、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時間,遊戲時間,閱讀時間,做家務時間,與家人共處時間,作業時間。有句話說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先變成那樣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父母也早睡早起,這樣就以身作則的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自律。

  3、家庭環境:在家裡爸爸媽媽要做好環境建設,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書桌,父母以身作則,平時也多看書學習,變陪讀為共讀;在家裡家庭成員之間要經常說謝謝,你好等文明語,和睦相處,關愛彼此就是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學習習慣:八個力的培養: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力,閱讀能力,說的能力,做的能力。培養觀察力,可以多觀察身邊的細小事物,找不同,擺積木,報些興趣班如音樂,多做家務,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堅持力,多讀書。

  5、其他能力培養:如獨立自主的能力,獨立完成作業,面對挫折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精神專注能力,能坐的住,鍛鍊身體,有固定的體能訓練,負責任的意識,社會公德意識,辨別是非的能力等等。

  聽完真心覺得的責任重大,總之,幼小銜接工作是幼兒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部分,我們要把為幼兒做好入學準備當成我們的任務,切實有效的完成,使孩子們順利地過渡,開始他們的小學生活。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0

  大班的這學期是小朋友們告別幼兒時代邁向小學的最後時期,也是關鍵的調整時期,本次邀請了教育局優秀講師李士慧,當他在臺上深入淺出、專業、真誠的交流下,家長們靜靜的聽,專心的記筆記,會議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淺,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兒園不僅是孩子們的學習、成長的樂園,更是家長們學習、收穫的家園。

  透過李老師的詳細講解,從各個角度、全面地講解了幼小銜接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學習問題,應對的方法,家長們對待孩子學習的心態,孩子們的上小學後的情況等等,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兒階段家長們更多的是把精力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長,保證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給了學校和家裡的長輩們,很少有針對性對孩子在學習習慣、思維、禮儀等方面的培養,而到了小學階段,李老師提到“這個是我們生活知識學習的階段”,在這裡不僅需要學習數學、語文、禮儀、天文、地理等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因為有了這些知識才能保證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長們對於小學階段來說家長們應該是家庭教師的角色更多一些,不僅需要對孩子們學習習慣、思維習慣、獨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護能力方面培養,更重要的是要樹立孩子們學習的信心,教給他學習的方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已有針對性地對孩子們進行了幼小銜接的學習、鍛鍊以及提高,讓孩子和家長們充分的得到了學習和調整,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們會努力的培養鑫煒的拼音、基本的數學、識字方面,當然首要一點是興趣,做到不強迫學習,相信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會順利的渡過這個難忘而又充實的大班生活,讓孩子們可以更快地適應小學的生活、更健康的成長,謝謝!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1

  今天有幸聆聽了錢雨老師的專題講座《幼小銜接中的“兩難”教師》,讓我對幼小銜接有了更深的瞭解和認識。葉聖陶先生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一經養成將會成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力量。形成愛學習、會學習的習慣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兩個教育階段的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轉折,這個階段也是處於人類整個邏輯思維形成和使用過程中所要經歷的三次環境轉換的第二次轉換期,幼小銜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幼小銜接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在幼小銜接這個階段,要注重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為今後學習打下基礎。

  再次,幼兒園和小學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環境,為了幫助幼兒快速適應學習環境,要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因此要意識到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尤其是幼兒時期,向他們傳播正確價值觀念,才能為今後成長提供保障。“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相比入學前疲於掌握小學的知識和技能,我們更應該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保持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善於動腦和表達,積極地思考。

  最後,習慣的養成需要日積月累,家長們可以積極引導並加以鼓勵和讚賞,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順利地進入小學生活!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2

  我今年已經4歲多了,馬上就要進入大班學習,隨之而來的就是進入與幼兒園完全不同的小學階段,那麼如何才能把幼小銜接和小學化處理得恰到好處呢?這就需要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需要去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如果提前學習了學課程一是怕孩子感到吃力而厭學,二是怕孩在正式進學後,因為師講的知識孩子接觸過而不認真聽課,不能養成個良好的聽課習慣。如果不提前學習學課程但孩上學後跟不上班級課程的進度,從影響到孩對學習信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油然而生。

  2022年5月20日,適逢第十一個全國學前教育教育宣傳月,今年的主題是“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市二幼組織我們家長參加了由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組織的公益微課,由優秀的園長和專家對幼小銜接的剖析與講解,在此專題講座中提到的現狀論是角度還是觀點,正是我們作為家長重點關的問題。下談談我透過本次講座所得到的啟示及得體會。

  首先是華愛華教授講解的《去小學化背景下幼兒園如何為入學做學習準備》中讓我深刻的意識到“小學化”和“幼小銜接”之間的關係,並不像是我們所有家長認識的那樣在幼兒園期間透過其他的方法方式去多認識一些字、多學習一些拼音、能計算一些加減法到了小學就能多麼的優秀。更為重要的是注重幼兒在不同階段的針對性,幼兒園階段應該注意幼兒的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學習準備,這裡強調的是準備,就是讓幼兒做好各方面的預備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語言也可以是肢體語言、活動、遊戲、互動等等方法去感染和薰陶孩子怎樣去學習;小學階段主要是讓孩子如何去適應,身體適應、生活適應、社會適應、學習適應,這裡主要強調適應,只有讓孩子適應才能讓孩子更好的發展。華愛華教授說到學習準備和學習適應尤為重要,我本人非常贊同。

  其次是胡華教授講授的《領會“精神”積極行動—“幼小銜接”的思考與探究》中的觀點讓我深有體會,尤其是兒童認識生活世界的結構,胡教授從身體和心靈是兒童認識世界的基本性結構(身體)、對待世界的態度和心智(心理)、對待世界的信念(信念),也許聽起來讓我們覺得難以理解,會有聽不懂的困惑,其實不然,兒童對待世界是開放的、是多樣的、是豐富多彩的,所以兒童獲得對世界的信念也是開放的、多樣的、豐富多彩的,遠比我們成人多得多,由此說明兒童的認識是多麼的重要,我們做為家長應該遵循和尊重孩子的認知,不要輕易去抹殺還在的認知。胡教授還透過課堂實錄、教學經過、教學反思等方式方法向我們闡明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最後是餘琳園長講授的《遊戲,讓幼小銜接自然而生》,餘園長通過幾個遊戲向我們講述了兒童在幼兒園和小學的不同認識,以及遊戲對兒童後期的學習有何幫助等等。幼兒是天真無暇的,在他們的世界裡充滿了好奇和興趣,遊戲作為一種向幼兒傳達資訊的載體,只要選擇合適的地點,運用合理的遊戲作為載體向幼兒傳達正能量的、積極向上的知識,那麼幼兒就會很容易接受,直至小學,甚至伴隨整個童年時代。

  總之,在聽了華愛華教授、胡華教授和餘琳園長的講座後,讓我覺得受益匪淺,從之前對幼兒教育的不懂到現在知道幼兒教育的不易、從之前對幼小銜接的茫然到現在對幼小銜接逐漸清晰、從以前對孩子教育的單一逐漸轉變為多樣化,這就是學習的力量,只要能夠多學習一些教育專家、優秀教師的經驗,那麼就會讓我們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少走彎路,做一名合格的父母。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3

  作為家長,經過多次的講座學習,我逐漸認識到,幼小銜接的主要挑戰在於培養孩子學習與生活的品質,使他們能適應小學的新環境,適應更加多元的人際關係,更加積極的發揮自己的社會屬性。幼小銜接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應侷限於大班,在整個幼兒園階段,我們都可以培養孩子的主動性、獨立性和人際交往能力,來讓孩子更加從容得適應小學生活。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要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建立自驅動力,要積極鼓勵孩子,使他們發自內心的參與各項活動;二是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與自理能力,透過列一份“放手清單”的方式讓孩子從生活中的各種小事中不斷拓展自身的行動邊界;三是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和孩子一起設立時間規則、空間規則、物權規則等,讓孩子感覺到與大人的相處是平等而自由的,從而內化為規則感;四是要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讓孩子學會主動準確的表達自己的訴求,不過多幹涉孩子之間的交往,讓他們在不斷的磨合中學會正確的相處方式。同時,作為家長,我們對於孩子以及他們遇到的人和事,要客觀描述,呈現事實性評價,不誇大,不貶低。這樣才有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評價,良好的社會適應。聽了三位老師的演講為我做好孩子入小學的準備指出了正確的方向,透過講座我也查找了自身存在的問題,調整自己與孩子的交流方式,由方法的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和行為規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做為家長讓我們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簡而言之,為了能讓孩子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個關鍵階段,迅速適應小學生活。我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前做好準備:

  1、家長一定要認識到,孩子開始上學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沒有必要多度緊張。家長應該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學習和生活習慣。

  2、以身作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起到以身作則的示範作用。

  總而言之,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那麼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小學,自信獨立地面對小學生活,能儘快適應一年級的學習,需要家長、幼兒園和小學共同努力。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4

  上週五的“幼小銜接”講座順利地結束了,活動的順利結束不僅給我帶來輕鬆,也帶來許多感想,有感於“幼小銜接”講座。

  講座很精彩,家長們聽得很專心,很多家長還認真地做著筆記,我不禁佩服主講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這麼多的家長專心致志地聽講。家長們的專心,我想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的因素,那應該是講述的內容很實際,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是家長在實際的“幼小銜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長們喜歡聽,還認真聽。

  這讓我聯想到我們的日常教學,為什麼在上課時,會有很多孩子游離於老師的視線,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學習習慣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關鍵因素在教師自身。教師缺乏教學魅力,教學內容沒有意義或孩子不感興趣等原因,這都是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

  聽了講座,還讓我想到,這樣的講座對家長固有的比較陳舊的教育觀念有一個很大的衝擊,也就是說,在聽了這樣的講座後,能有效地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這也是舉行“幼小銜接”講座的作用。

  我對講座中的許多觀點持相同意見,這或許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對於家長對孩子的拼音教學問題等等,主講者都做了精彩的講解,我也深有同感。

  1、關於拼音這個熱點問題。很多家長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紛紛提前學習,甚至要求幼兒園就開始教學。其實,這是一個惡性迴圈。從小學老師的角度來說,他的教學進度一般會在學校整體安排的前提下,根據大多數孩子的學習情況來適當調整。如果每個孩子都是從零開始,那麼教學也就會從零開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數孩子都已經學會的情況下,老師很可能也會加快進度,幼教之友《有感於“幼小銜接”講座》。這就導致了一部分有潛力但是沒有學過拼音的孩子的壓力加重。可是這些不良後果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甚至有很多家長還大聲吶喊:一定要提前去學拼音啊!於是惡性迴圈始終迴圈。所以呼籲大家,小學就是小學,小學的東西就一定讓孩子到了小學的年齡去學。不然適得其反。

  2、關於坐姿。一直在想假如始終必恭必敬地坐著一定會很累,所以當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東倒西歪的時候,有時候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但是在當聽了講座後,其實在幼小銜接階段,有時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體活動中的15到20分鐘裡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認真聽。,尤其是即將要入小學的孩子。

  3、舉手。幼兒園老師也在強調回答問題要舉手,但是很多時候,很多孩子回答問題會“脫口而出”,甚至有時候他們的無意識插話,老師也能容忍,於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隨便插話的習慣。於是到了小學,老師遇到這樣的情況就狠狠批評。現在看來,我們幼兒園老師一定要對“回答問題要舉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問題。上廁所,吃飯,吃藥等。幼兒園的課時較短,對於上課去廁所也能容忍,吃飯,有老師督促,吃藥有醫生來喂。但是小學裡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課間要準備學習用品,要喝水,要上廁所,該在課間解決的問題都要在課間解決。吃藥,雖然老師也會提醒,但是要自己記住藥量和吃法。總之一句話:一切都需要自己來做主了。

  5、學習用品。前一天晚上都要準備好了,比如5支鉛筆,1塊橡皮:鉛筆都要削好,學習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為太花俏反而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將那些華僑的學習用具成為玩具。

  6、做事速度。儘量改變拖拉習慣。小學以後,每節課中的內容比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為第二天馬上又有新的教學內容,如果昨天的內容不掌握,不懂的東西就會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一點和幼兒園有非常大的區別,在幼兒園,即使有個別孩子沒有掌握的,也能渾水摸魚,畢竟幼兒園沒有系統地考試。所以,該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學習完了再放鬆地玩,這個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來“幼小銜接”工作的確有很多內容需要我們用心去做。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5

  透過觀看老師的講座,瞭解到本次講座主要分為三部分。《指導意見》的新要求,銜接中幼兒的心理體驗,以及入學準備的“貼心”策略。

  雙向銜接是新使命,要順應主體的心理發展。幼兒的心理發展是漸進的,階段性發展交叉並存,雙向銜接為幼兒心理發展延長了時間,拓寬了空間。要尊重主體的學習方式,從直接經驗到間接經驗,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無教材倒有課本。教師要合力將減緩坡度,幼兒園是準備教育,是向前看;小學是適應教育,是回頭看;各自發力無縫銜接,幫助幼兒應對更大轉折。對立統一是一種新內涵,其中包括長程準備和短程準備,常規活動與特定活動,基本素質與關鍵素質。其中暗線包括身體健康,良好素質,穩定情緒,自理能力,運動能力,健康等等。明線又包括入學意識,社會交往,自控能力,規則意識,學習能力等等。

  《指導意見》主要目標:雙向奔赴,減緩銜接坡度,幫助幼兒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幼兒園入學的子目標包括:身心準備、社會準備、生活準備、學習準備。而幼兒往往會比較擔憂:學業規則,例如學習任務重,作業多,負擔大等等。成人懲戒,同伴關係以及環境適應。要科學的認知壓力,適當的壓力是合理的,是幼升小的直接推動力。要接納和共情幼兒所擁有的壓力,幫助幼兒消解不必要的壓力,有意識的提升幼兒的抗挫能力。

  幼兒是入學準備的親歷者,更是主人翁。幼小銜接是幼兒早期重要的轉折點,是從入園起就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專案。遵循幼小生命的成長節奏,重視特殊時期幼兒的心理體驗,陪伴和幫助每一位幼兒在畢業、離別時的一顆定心丸。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6

  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大班下學期後,我們家長的緊張感越來越大,很多問題在心裡都是打問號的。擔心孩子的知識不夠,能力不夠,不能很好的進入小學生活。

  今天聆聽了專家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也消除了一些緊張感。幼小銜接的知識儲備、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以及心理準備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一個好的習慣養成。在孩子遇到成長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家長要以平常心去來陪伴孩子共同成長。我們要多創造機會讓孩子玩的開心,讓他們更好的適應新環境,懂得如何交往,為他們迎接新階段做好鋪墊,樂觀的面對。

  從現在開始,和家人開始從正確的方法入手,陪伴孩子,和她一起成長,希望順利度過幼小銜接。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7

  今天朱泳老師關於幼小銜接的講座特別精彩很多方法都值得我們拿來實操學習。今年關於幼小銜接的話題更具體也更引起教育領域及社會的重視,幼小銜接的難點就如朱老師所說,就是我們能帶動家長進行科學的銜接,而不是隻讓家長過度的去進行知識方面“拔苗助長”式的銜接。

  朱老師主要針對如何指導家長進行科學有效的幼小銜接做了詳細的講解。根據國家的教育規定我們的職業定位已經從教育服務轉向教育指導,那其中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具備專業的能力和文化素養。其次來引導教育家長,改變家長教育的觀念和行為,現階段幼兒園普遍就存在中小班家長不重視幼小銜接,一到大班兒,大家就過於對幼兒知識能力的銜接比較焦慮,那麼朱老師他們幼兒園就是透過一系列的活動和方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理念,向家長傳授一些教育理念。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跟隨畢業生一起來看孩子們從幼兒園畢業進到小學後的學習及生活的發展。透過讓畢業的家長來講述自己孩子入小學以後的狀態,幫助家長樹立家風,建立幼兒終身學習的良好環境。比如在閱讀能力方面、學習效率、專注力、運動力等,透過這些“過來人”的分享,好像更具有說服力了。同時我們教師承擔著班級家教指導工作的任務,為家長提供一些實操行強可操作的方法和遊戲,讓家長在生活遊戲中助推銜接,真的特別好比如視聽覺遊戲、視知覺力、遊戲手眼協調能力以及專注力的訓練,讓家長透過模仿就可以來進行的遊戲,同時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能力,真正的來做到潤幼細無聲的一個效果。將幼小銜接作為一個長期的一個工作來實施進行,真正做到迴歸真實生活,科學幼小銜接。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8

  6月25日下午,我很高興聽到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幼兒園凝聚力講座。起初,聽到有這個講座,想想孩子剛上小班,感到有點早,但聽過之後,我感到不但不早,而且非常及時有效。

  王教授的講座細緻生動,都是孩子幼升小不可避免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如果現在沒有意識到這些差異,一旦升入小學,難免會吃苦頭,也難免會對自信心、自尊心造成打擊。聽了王教授的講座,我學到了很多,也讓我意識到了孩子們的一些問題。

  首先是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通常我們只考慮對孩子的教育和學習,而忽略了對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孩子存在吃飯慢、挑食等壞毛病,我們總想著孩子還小,慢慢就好了。

  王教授的講座給我敲響了警鐘,讓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不給她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她可以被納入幼兒園,但一旦她上了小學,這些問題會非常嚴重,會影響孩子們未來的學習和成長。

  其次是獨立性和交際能力的培養問題。平時,他們不注重培養孩子與人和外界打交道的能力。孩子們害怕出生,依附父母。有時,他們寧願呆在家裡也不願上學。如果我們不一直注意培養她的獨立性,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就會遇到嚴重的問題。

  認識到這些問題,對於孩子今後的教育我就會有的放矢,抓住問題,針對問題,解決問題,孩子的幼小銜接之路會順暢的多。非常感謝王教授的指導。非常感謝幼兒園及時安排這次講座。透過幼兒園平時高標準的管理和充滿人文關懷的教育,孩子較上學之初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變,更加懂禮節、有愛心、有集體感,生活作息有規律、有了紀律意識……這些變化讓我們家長感到驚喜和感激,再次感謝老師與園方的精心照顧和悉心教導。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9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次重要的身份轉變,也是兒童在人生的長坡上繼續前行的一個里程碑。為了更有效、更科學地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銜接理念,樹立科學導向,助力幼兒實現幼兒園到小學的順利過渡,2021年10月15日下午我園邀請了八大峽小學大隊輔導員、心理健康教師徐海燕老師為大班家長及老師們開展幼小銜接專題講座。

  徐老師以生動的案例切入,結合對幼小銜接相關政策的解讀,引導家長正確看待幼小銜接,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避免重知識而輕能力的培養。

  徐老師以《家校協同,自然銜接》為題,從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幼小銜接常見的誤區及其帶來的不良影響、如何科學做好幼小銜接三方面入手,重點向家長們闡述瞭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規則意識及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在互動答疑環節,徐老師結合自身多年的從教經驗,透過豐富的實踐案例解答了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並向家長提供了具體、可操作性的建議。

  活動中,家長們認真參與,用心聆聽,老師們認真學習,做好記錄。活動結束後,家長們透過微信群分享自己的感受,紛紛表示在日後的教育過程中,將與幼兒園攜手共育,更加科學、有效地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透過本次幼小銜接講座,家長們真正瞭解了“幼小銜接”的含義,也懂得如何科學地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同時,也讓家長們瞭解到從幼兒園到小學要科學過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知識、技能的準備更為重要。相信透過幼兒園、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們一定能愉快、順利的度過幼小銜接的美好時光。

  2022年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20

  今天很高興在幼兒園聽了於園長講的一場非常有價值的幼小銜接講座。讓我對幼小銜接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聽了於園長的講座,我受益良多 ,也讓我認識到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自身欠缺的地方。於園長的講座生動細緻,都是孩子幼升小,不可避免會遇到的一些問題。讓我反思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中存在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讓每個孩子都有尊嚴的上小學,是我們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

  作為父母的我們,對於孩子的陪伴實在是太欠缺,就如於園長說的,有一百本書,不如有個會講故事的媽媽!把理論轉變成實際,變成遊戲,在遊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更能讓孩子掌握知識,牢記知識。用心陪伴,給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記憶,讓孩子的生活充滿陽光和快樂。

  作為家長的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老師!

  非常感謝於園長的傾情授課,也非常感謝幼兒園安排的這場講座,讓我們家長更深入的瞭解了幼小銜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