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小學骨幹教師培訓心得範文

鄉村小學骨幹教師培訓心得範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可是,作為一個從事一線語文教育的年輕小學教師,我對作文教學更多的是深深地挫折感:每次作文課,我都下了很多功夫引導學生如何寫作,課堂上學生學習激情高漲,可是課後交上來的作文或是考場中學生寫的作文,卻內容空洞、結構混亂、陳詞濫調。我有幸參加了“2015年石屏縣鄉村小學骨幹教師培訓”,各校的老師們針對作文教學推出的一堂堂生動而富有創意的觀摩課,讓我收穫頗豐。我在吸取了這些優質課的精華後,對於寫作教學也有了新的思路,我認為有效的習作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啟教學突破口:

  一、激發學生寫作靈感,讓學生想寫。

  唐代大詩人賈島拜訪友人未遇,即興寫下了《題李凝幽居》和《尋隱者不遇》兩首名詩。《遊園不值》更是葉紹翁的即興之作。所以,有效習作往往是“情動而辭發”的結果,優秀的作品往往是學生的即興之作。為什麼課堂上“逼出”的習作,考場上“考出”的習作大多質量不好,就是因為那不是學生真心想寫的,那是學生所認為的作業、任務和差事。

  新課標要求學生的習作是內心真實的感受,是學生獨特情感的表達;而另一方面,學生課堂和考場上的習作缺乏真情實感,也沒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面對學生習作中的材料匱乏、情感荒蕪、習作時的興趣索然,我想如果教師能在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激發寫作靈感上下功夫,讓學生習作時做到“情動而辭發”,也能“即興寫作”,也許習作教學“高耗低效”的局面會得到根本的轉變。

  這次,我聽了昆明避光小學溫顏博老師的那堂《我最敬佩的一個人》觀摩課,感觸頗深,她在課前用簡單的2個問題“看到大螢幕上的人,你想起了誰?(讓學生寫下他的名字)你為什麼寫他?”,這兩個問題直擊作文命題中心,讓學生頓時起了要介紹這個人的慾望,也讓學生明白要寫什麼,這也就是寫作靈感的激發。我們敬佩的人通常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積累素材,激發情感都離不開豐富的生活。教師必須充分發揮教學智慧,創造習作的契機,利用生活中的習作資源,對學生進行即興創造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習作的效率。

  二、積累素材“趁熱打鐵”,讓學生樂寫。

  教育家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獨有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中,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由此可見,良好的寫作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樂寫。

  石屏縣異龍小學朱鴻雁老師的《朱老師鬥蚊記》,在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習作這方面堪稱我們學習的楷模。上課伊始,朱老師先後表演了兩次被蚊子叮的情景,隨即讓學生觀察老師表演的語言、動作、神態,並具體寫下來。朱老師惟妙惟肖的表演、生動幽默的語言感染了所有在場學生,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而這並沒有結束,朱老師在學生細心觀察了她的表演並寫作後,又叫了兩個學生按照學生自己寫的內容表演,透過兩個學生表演對比,評出表演最好的那個。學生自然而然明白:描寫地好,表演肯定會更精彩。這兩次的寫作都在課堂中激發學生寫作靈感之後的“趁熱打鐵”,學生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親身所感,寫起作文來也就得心應手了。

  在如何將作文寫好、寫具體上,朱老師的課堂情景創設也是獨出心裁:《朱老師鬥蚊記》她讓學生在課堂中一共寫了三次,三次都是創設情境,趁熱打鐵。第一次寫,是在老師表演完之後,學生由心而發的寫作靈感;第二次寫,是在學生模仿表演後,學生在討論評價他們的表演中獲得寫作修改的動力,迸發出要把自己的文章寫得生動具體的寫作動力。如,朱老師讓學生從動作、神態、語言等方面進行觀察,捕捉資訊,有些學生抓住了動作:看、皺、打、盯、拎,有些抓住了神態:目不轉睛、屏息凝視等,學生將場面寫的.繪聲繪色,一堂習作課在快樂又輕鬆的氣氛中度過。學生們融入到這樣和諧幽默的場面中,寫作自然成了一件快樂的事。

  如果老師總是在課堂中講,把學生的習作留成了課後作業,那效果可想而知是不如趁熱打鐵的好。因為小學生的情感,時常如天上的雲彩瞬息萬變,令人捉摸不透。當受到某種事物、環境、氣氛的感染時,他們往往就能很快表現出相應的情感,或喜或憂、或叫或跳,甚至有笑有淚,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據這一實際,老師最應該的做法就是:精心創設相應的習作情境,喚起學生真實的習作靈感;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即興創作。

  三、及時講評與修改,讓學生愛寫。

  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是老師在習作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點。讓學生在修改作文中找到規律、落實語言、發展語言,從而在修改中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而大多數老師因為忙碌,總是在學生習作交後一週才批改講評,學生對上次作文早已淡忘,沒什麼興趣,對老師辛辛苦苦的評語也只是瀏覽一下,學生關心的只是分數,而不是怎麼修改使這篇作文更好。這樣的講評效果不會很大。有效的作文點評,必須在學生的作文過程中趁熱打鐵。

  如在溫顏博老師的《我最敬佩的一個人》作文觀摩課中,她從作文的立意、構思中讓學生學會自命題目,同學交流後叫學生修改修飾自己的作文題目,那麼從題目開始,學生就體現了個性化發展,全班不會寫成同一個題目同一篇作文。題目是作文的眼,溫老師從題目開始就培養了學生自我修改的技能,以此類推到句、段、篇的修改,層層推進,逐步提升,以此達到相互借鑑、共同提高的目的。

  朱鴻雁老師的《朱老師鬥蚊記》作文觀摩課,把作文講評與修改巧妙地設計在遊戲表演中。如,讓兩個學生按照其他同學的描寫表演相應動作,再評價二者哪個表演地好。表面是評價表演,實際上是評價學生的描寫具不具體、生不生動等。學生在頓悟後自己修改習作,從“蚊子飛去叮了朱老師一大口”到“蚊子心想:朱老師細皮嫩肉的,我非要飽餐一頓。於是飛去叮了她一大口。”這樣的修改,是學生自悟到的,老師只做了引導,學生不僅發揮了學習主動性,也從自主修改中得到了提升。除此之外,朱老師還讓學生選擇典型的作文片段(自己認為寫得最精彩的),當堂課組織學生朗讀,由老師和學生進行點評和賞析。對學生的好詞佳句朱老師鼓勵其他學生“偷偷借用”。對於作文通病,她點明瞭方向,作出修改,並讓學生在寫作中注意。這樣當堂講評,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了結果和反饋,也得到了及時的鼓勵,增強了學生的寫作動機和信心,學生就會得到寫作成就感,愛寫作文。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慾望,正如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引導學生進行即興觀察和有意觀察,促使學生認識生活、從中獲取作文素材,使學生想寫,有東西可寫。此時教師還需要“趁熱打鐵”,讓學生樂寫。最後,有效的習作教學還離不開及時的講評與修改。只有這樣,作文教學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