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發現孩子的需要的家長育兒心得

及時發現孩子的需要的家長育兒心得

  一天,瓜瓜站在飲水機旁,不停地掀動飲水機的開關,對時斷時續的水流顯得十分興奮,還用手去觸控。水灑得到處都是,他卻渾然不覺,仍然沉浸在飲水機給他帶來的快樂裡。此時我覺得不應該馬上用道德判斷孩子的這個行為是對還是錯。在他的手裡掌握著開關,也就決定著水流,為此他感到快樂。我就去問他是否願意做一項關於水的工作,他馬上回答說:“可以。”於是,他就牽著我的手來到教室。我為他準備了許多用來玩水的玩具,想進一步觀察他是否對這些玩具有所選擇。他先是拿起了一個小水壺,在每個玩具上都淋了一遍後,他選定了一架水車。他延續了剛才在飲水機旁的行為:用小水壺來控制水流,流出的水決定水輪向前轉或向後轉。他一直十分快樂地從事著這項工作。我們還把水壺的水不斷地倒入大水桶裡,最後,瓜瓜很興奮地和我把大水桶的水提給小朋友們洗手了。

  我的音樂課上常會有這種情形:當孩子們聽到一首新的曲子,他們中的大部分會停止手中的遊戲或相互間的交談停下來聆聽。他們的眼睛直直地看著你,有的還張開了嘴巴。急性子的人這時恐怕要發火,孩子們都不跟老師一起做動作,還傻呆呆地看著,這課堂也太不活躍了!但事實卻恰恰相反,這個時候不能去強制孩子配合,因為孩子學習的方式與成人大相徑庭。當孩子聽到一首不熟悉的.樂曲時,他此時置身於與平日有所區別的環境中,他首先會感到內心的壓力。這種壓力促使他必須集中所有注意力來傾聽音樂的流向,如果要配合音樂有所動作,這對小孩子來說無疑不是件輕鬆的事。但他會在這樣一種環境裡自動發揮他的吸收性心智,當重複許多次以後你會發現,孩子已逐漸將音樂安靜地吸收並開始有爆發力的釋放。他們突然會唱你課上唱的歌兒。他們由剛開始進入教室的混亂的無序狀態,到聽到音樂時的專注有序,這個過程是孩子自發的內在的行為。

  老師的思索由此我們可以看出2歲左右的孩子時常在日常行為中更多地意識到自我,自己的行為對環境產生了作用令他們感到愉快。受內在精神的指引,他更能專注地有選擇地從事一項工作,他的專注力進一步內化進而將透過行為得來的經驗轉變成智力。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是生長,教育即生活。孩子生活中的點滴展現出孩子成長迷宮中的蛛絲馬跡。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人生就像樹,孩子身上隱藏一生所要展現的本領。正確的教育如同園丁的藝術,他必須充分認識人類心智的構造,將人的各種能力結合起來。”教育者更應在不斷的自我完善中及時發現孩子的需要,更好地讓兒童立根於自己的世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