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通用5篇)
《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通用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 篇1
最近,認真讀了肖川的《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一書,感受頗多。新時期,我們應怎樣做一名教師呢?這個問題不是的在我腦海中翻滾,也著實讓我深思。
按照我國現在進行的新課改和時代的要求,結合自己的工作體會和對當前基礎教育的觀察思考,我認為新時期的中小學教師應從下列幾方面去做。
一、做一名智慧者。
葉瀾教授說:“如果一個教師缺少智慧,就缺少尊嚴。” 教師要廣泛涉獵,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來自於對工作的滿腔熱愛,勤思考,善鑽研,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不斷積累。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遊刃有餘、旁徵博引、妙趣橫生、談吐不凡,這樣的課堂,才能深深吸引學生,教師深受學生愛戴,並不斷成長。
首先,摒棄功利心,找準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小學,要在社會上和家長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學質量好壞是評價的唯一標準。就當前的情況看,最直接的標準便是各類統考的分數。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才能顯效的工程,怎能簡化為用分數或其他簡單方式來考評教育短期內的突出效果?
面對當前社會上許許多多這樣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深入地思考:我們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教育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學習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我們到底首先該教給學生什麼?--愛因斯坦曾說:“青年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著名學者費孝通在談到“德育的遺憾”時回憶:“潘光旦先生曾經明確提出:教育必須以每個人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為了促進個性發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進到一個至善的世界,成為完人。”餘秋雨在談到人的素質時認為,文化知識只是人文素質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稱為一個完整的人,他還要有對事物整體判斷的能力、感性知覺能力和證偽能力,以及一顆善良的心。從這些論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培養人才的核心目標。——葉聖陶曾經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那麼,培養兒童最核心的習慣是什麼?筆者認為,應當是對學習的興趣和鑽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碼準則。作為教師,需要有崇尚科學的態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會大環境中,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認識了教育的真正目的,並把它內化為自已工作的指導思想,才可能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風趕潮,保持正常的心態,真正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其次,走出誤區,找準教師的“真位置”。
當今,我們雖然高談著人文關懷、師生關係民主平等……但由於幾千年師道尊嚴的影響,每位教師在教育觀念、教育理論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學生時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過去工作實踐中形成的經驗思維時不時對新理念進行著干擾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覺地穿新鞋走老路,為自己錯誤的定位
二、做一名有人道、人格的人。
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少年科大的學生家長說:“春天正是花兒開放的時候,秋天才是收穫的季節,培養孩子也要順其自然;每種樹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長條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師應該這樣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讓教育真正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歷程:能充分重視學生的差異,因人而異地施教,重在育人,關注學生的持續發展;用心觀察和體會教育過程中的樂趣,淡化結果,摒棄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學生同歡樂共發展;能用足夠的耐心欣賞每個學生的優點和個性,耐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允許學生髮表自己的各種意見,並巧妙地引導;能把學生當獨立的個體來尊重,即使他們有錯誤,也能建立在喚醒學生自覺性的基礎上慎用懲罰,充分尊重學生的尊嚴和人格;能放手鍛鍊學生,把學生推到臺前,把自己隱藏在幕後,甘為學生的成長想方設法搭建最好的舞臺、花大力氣改進教法,不僅能授人以魚更能授人以漁……總之,請相信阿莫納什維利的話:只有把自己當作兒童,才能幫助兒童成為成人;只有把兒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現;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來;最後,全心全意地關懷兒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人道的教師。
三、做一名反思者。
教育是一種常做常新的事業,教育無止境,教師生涯也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前行的充滿新奇的旅途。反思將讓師生的生命變得五彩繽紛,反思將讓我們的教育變成一支抑揚頓挫的交響曲。一個善於反思的人,永遠擁有前進的動能;一個善於反思的民族,永遠擁有不竭的力量;我們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斷超越再超越,一個善於不斷反思的教師,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學地施教,深受學生敬仰。
說到底,做新時期的教師,就要積極地更新知識、觀念和能力,遵循學生成長的規律去創造性地工作。讓我們熱愛教育、熱愛學生,與學生一起成長。
《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 篇2
今年,我讀了肖川教授的《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一書,這本書深深地吸引著我、感動著我,讓我的心潮起伏。我最大的收穫是體會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豐厚自身的底蘊,學習,學習,再學習,腳踏實地學習研究,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地去學習,去探索,去實踐,去思考,才能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這本書給我指明瞭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和途徑以及策略,讓我不再迷茫,好多以前處於朦朧狀態的問題迎刃而解,眼前豁然開朗。我真正領悟到了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習,學習是教師豐厚文化底蘊,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的重要途徑。讀書的過程是一個從狹隘走向廣闊的過程。在學習時要大量閱讀,仔細咀嚼。“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深入探索,自覺反思。要及時總結,著力提升。要團隊合作,真誠交流。以前,我總是給自己找這樣那樣的不能讀書的藉口來說服自己,使自己覺得沒能讀書是心安理得的。在假期來臨前,總是信誓旦旦地對自己承諾這個假期一定要讀多少多少本書,而結果往往是幾乎很少實現預定的目標。有時,心血來潮,讀書也只是囫圇吞棗,沒有結合自己的工作反思,也缺少總結。透過讀《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讓我從靈魂深處領悟到了讀書對作為教師的我是多麼需要,多麼必要,多麼重要。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我會時時嚴格要求自己,時時督促自己多讀書,多探索,多思考。把書讀透,反覆讀那些真正有價值的作品。牢記蘇軾的話“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和朱熹所言“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純不欲雜”。
教師的專業成長要從自我反思開始。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要反思自己。反思並轉變教師的角色;反思並轉變學生的地位;反思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反思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等等。正如一首歌所唱到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每一個記憶都有未曾翻開的日曆。”我們要對那些視而不見、習以為常的事物進行批判式的審視,用心去發現,不斷咀嚼、反覆琢磨、再三玩味。要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經驗和課堂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以提高自身的素質,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如:我在參加遠端培訓的過程中,就不斷地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和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結合起來,反思自己以前的不足,並加以改進。借鑑別人成功的經驗,對照自己失敗的地方,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時時刻刻都要反思自己,因為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沒有反思就沒有提升,沒有反思就沒有自身的專業成長。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校本研修。校本研修的目的是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透過教師的教育探索過程變為教師的教育素養。結合學校的實際和教師的特點進行的校本研修不僅能密切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還能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一個活生生的實踐舞臺,對提高教師的成長效果很好。因而,我們要積極地參加校本研修,用行動研修來促進自己的成長,透過教育敘事、教學案例等進行反思,開展以課堂教學為陣地的敘事研究,以此來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我擔任學校小學語文教研組的組長,更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帶領老師們開展好校本研修,透過校本研修促進自己、語文老師的成長。在上學年,我所負責的校本研修專案―――“第二學段學生習作起步訓練” 被師培中心評為優秀校本研修專案。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探索校本研修的具體路徑,更好地開展好校本研修工作,更好地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教師的專業成長還要制定自我成長的目標。知識淘汰很快,我們隨時面臨知識危機。新世紀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習,崇尚學習我們不會落伍。迎接知識挑戰,不懂就學,沒有就補,學習是我自身提高政治思想素質、補充更新專業知識的最好途徑,我將用終身學習來引領自己的專業成長,成為一名名符其實的骨幹教師。
《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 篇3
學期結束時,學校下發了肖川博士所著的《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這本書作為我們理論中心組成員這個寒假的精神食糧。首先被書名深深吸引,有時真的覺得做教師的整天從早忙到黑,哪有“詩意”可言,“腦子是滿的,心卻是空的;時間是滿的,心卻是空的”,總是忙、盲、茫,繁、煩、凡。
出於好奇,我首先翻到了“詩意的生活”那一節看,看完之後我不禁豁然開朗——“失眠”都能被人家當作享受,還有什麼不能成為享受呢?那他的生活當然就很詩意的啦。真是受益匪淺,感悟頗深!
教育,是需要詩意和浪漫的,是需要沉思和冥想的。學校不只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還應該是思想的共同體,是浪漫情懷生長的共同體。學生的思想必須在這裡健康地生長,學生的想象力必須這裡得到培養,學生的夢想必須在這裡起飛。如果教師缺乏了浪漫的情懷,缺乏了沉思的品質,學生的詩意何從誕生呢?
只有詩意的追求,才能夠讓我們進入一種真正的教育境界。我們要對生活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不是隨波逐流的生活。其實,我們換一個思路來看,換一種眼光來看,這樣的“詩意”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你願意,從今天起,你就可以開始建立“詩意的生活”。
我們把詩意看成是一個動詞,尋找詩意就是一個過程,就是一種觀察和處理事物的方式。我們可以在當下的環境中,用一種超乎平常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以一種內心的體驗或一種審美的態度,去看待你必須應對的事物。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尋找其中的詩意。我們可以將自己的班級當成一塊實驗田,將自己的每一堂課,每一次教學活動都儘量做得精彩、生動,這就是詩意。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示教育智慧,體現個性的魅力,這就是詩意。
在廣泛的閱讀中,發現其中的詩意。閱讀就是藝術,是靈魂的一次探險。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習,而讀書是最為重要的學習途徑。讀書不僅可以豐厚教師的文化底蘊,更加具有文化眼光,讀書更為重要的價值在於使教師的內心變得開放、鮮活、細膩和溫柔,使教師具有不斷增長的與人分享的內在需要,從而克服對於教學的.倦怠感,從而使教學永遠充滿活力和內在的感染力。
在和諧的人際關係中,享受其中的詩意。來自朋友的相互激勵、相互理解,本身就是富有詩意的,何況它還能夠激勵我們在尋求詩意化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一個人獨行往往是不堪忍受的,而有了同行者,情況就會大不一樣。我們的學生其實也是我們快樂的重要源泉之一。我們與學生的每一次交流就像是一次傾訴,學生把我們當成師長,更把我們當成朋友。他們從我們這裡天天有所收穫,有所期盼。當學生告訴你,
因為你的榜樣,使他更加熱愛了生活時,而這也正是你想說的話;當你學生告訴你,等了多少年,終於遇到了你,而這也正是你想說的話。你的生活就已經有了詩意了;更何況,因為有了他們,你為自己堅持詩意生活的立場找到了更加充足的理由。
原來,詩意化生活的秘密不是別的,就是行動起來,用審美的眼光打量我們的生活,打量我們的工作,打量我們的人際關係,從現有生活資源中去獲取一種快樂和幸福。
只要我們傾心於去創造一堂課,去創造一次解讀的過程,去創造一次美好的生活經歷,去創造美好的人際關係,我們就是在創造世界了,就是在創造詩意了。所有的詩意都存在於我們生活的體驗、過程之中。
老師們,我們完全可以以一種自然、從容的方式來建構詩意化的生活,只是曾經自己沒有覺察!想想看,從此以後,我們就能生活在一片詩意之中了,這有多好!
《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 篇4
透過對本書的閱讀我認為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
有思想,會使我們興趣廣泛,內心鮮活,積極地捕捉各種有意味的資訊,會使我們的人際交流更有品位,是我們的生活,特別是精神生活更豐富。
有思想,能夠使我們更好的理解課程內容。
有思想,會使學生的心靈豐滿和精神充實有一種自覺而又自然的引領。
有思想,使得我們不人云亦云,不簡單化,使得我們保有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
目前,我們教師普遍缺少的主要是一種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種自覺地價值追求,一種堅定的對於社會、人生和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言以蔽之,缺乏思想。究其原因是文化底蘊不夠豐厚,學識積累過於單薄,缺乏對人類歷史文化和人性富於深度的理解,特別缺乏對中國歷史的洞察和對西方核心價值的深度理解。,其後果是,中小學教師付出的大量勞動停留在低層次的“教書育人”上,缺乏對學生精神上的引領,缺乏對於自身工作高遠的立意。
學習與思考是我們變得有思想的不二法門。孔子說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教師的重要品質。其實,前者是後者的重要條件。沒有學而不厭,就難以做到誨人不倦。學習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而思考則不是簡單的想一想——如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這就有一個思想方法的問題。
我們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就是對操作主義、經驗主義的超越,對教師職業內在尊嚴的詮釋與追求,對急功近利的抗拒。
讓我們的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讓生活充滿人性的光輝,讓我們的心靈盪漾在博大、豐富、深邃、光明、溫暖的思想中——終究有一天,我們的年華會老去,可我們的思想會在足跡中閃光,並將照亮前行的路。
《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 篇5
拿到《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這本書的時候,以為是理論類書籍,隨手翻看,才知道是教育隨筆,這樣的文章讀起來有共鳴。若不是要寫讀後感的話,讀起來應該更加輕鬆,當然也許並不會去讀。無論是作為工作要求,還是案頭隨手翻閱的文字,反正讀了。
第一輯是“詩意地生活”,第二輯是“教師的解放”,第一輯給我的最多感受就是要善待自己,第二輯就是要提升自我。下面就“詩意地生活”談談善待自己。
並沒有細讀,只是覺得第一輯的文字更道出了目前一線教師的心聲,沒有高高在上的道德說教,讓教師這個職業和其他崗位一樣被平等看待,甚至替一線教師叫屈。在閱讀《生命的境界》一文時,“善待自己”這個詞驀然從腦海中跳出來。一直以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樣的詩句從道德上綁架了教師,要求教師無私奉獻。不能想象一個連自己都不好好對待的人怎麼有力量去善待孩子?文中提到生命的境界大概可以分為三類:為生計而奔波忙碌的人;擺脫了生存危機為慾望的滿足而苦心鑽營的人;為追求自我實現、追求永恆而不懈努力的人。對於第二類人由於道不同而不置可否,對於第三類人則是發自內心的用崇拜的眼神仰望。由於生活的原因,曾經有一個階段自己屬於第一類人,書中說到“要一個尚在溫飽線上掙扎的人去追求崇高的生命境界不僅是強人所難,也是殘酷的,不人道的。”如果由於意外的原因,教師必須為了生計而忙碌,此時更需善待自己,別讓所謂的“崇高”壓倒了自己。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身體,你才能在這個崗位上繼續發揮光和熱。對於學校,若你的身體不好了,你的崗位可以讓另一個有教師資格證書的教師取代;對於學生,會有另一個他們喜歡或者不喜歡的老師去教他們。唯有教師自己是品嚐沒有善待自己的苦果的人。善待自己才能有能量去善待他人。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上週人民醫院的醫生給我們做的講座中多次強調一個人的心理對自己的身體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調整好心態,自己並不是救世主。“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不必太當一回事。管理好情緒才能客觀冷靜地面對孩子們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不至於怒髮衝冠。
善待自己,要學會給自己減壓。“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這是對有超強內心的人來說的,要不世界上就沒有那些“因為壓力過大而自殺身亡”的新聞了。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若在教育教學中盡力而為,則已經對得起所謂的“良心飯”。社會道德綁架的壓力餘威仍在,教育部門為了政績而向下施加的壓力,無時無刻不在學生家長舉報投訴的壓力,加上部分不和諧的家庭壓力,若沒有學會自我減壓,那對自己的身心都是弊大於利,何來笑著面對每個孩子?
特別欣賞肖川說的這句話:善待自我,是善待他人的前提和條件,一個不會享受生活的人,往往對別人也會比較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