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課標學習的心得體會

地理新課標學習的心得體會

  這學期上了陳朝萌老師的《物流地理》一課,我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透過老師的課程,我也體悟到很多的道理和學習方式。使我感受良多。

  在他的教導下,我最大的感受是,陳老師對事業和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老師對學生的愛,可以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溶化學生心頭的冰霜,激發學生的興趣,喚醒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效果。聽了陳老師的講座,讓我對課堂教學有了一種新的思考:傳統課堂上,我們教師常常是站在成人的立場上,以成人的思維來備課、上課,“把自己清楚的‘說給’學生清楚、明白”,學生被動學習,而且不會有創新思維。新的教學理念是以發展學生的終生成長為理念,完全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以開發學生學會學習為主導,教師裝作什麼也不明白,讓學生自由自主的學習。而陳老師正是這種新的教學理念,發了一張張案例分析給我們,讓我們討論並上臺發言,這一舉動,不但鍛鍊了我們演講的能力,總結的'能力,還讓我們努力克服怯場的不良習慣,為了全組,我就得做好充足準備。。

  在我看來,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本人在地理課堂學習中,看到陳老師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陳老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透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師生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對教學而言,交流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流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流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僅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陳老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學習的興趣和願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學生具有好奇心,這正是追求知識的原始動力,是求知慾的嫩芽。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會對某一事物特別感興趣,並由興趣發展為熱愛,由熱愛進一步發展為對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會提出各種各樣看似無稽實有深意的問題。這時,陳老師應順應學生的心理,正確地引導他們多問的習慣,作饒有風趣的講解,並以豐富的感情色彩去組織學生的探索活動。使我們更深入的學習知識並理解他們。

  課堂上一個寓意深刻的例項,如孿生姐妹竟有妹妹比姐姐還大一天的怪事;一個耐心尋味的設問,“如向西越過一百八十度經線時期一定要加一天嗎”;正午站在北迴歸線以北的人的影子是否永遠朝北”: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假如向比鄰星打個電話,八年半才能聽到迴音;一段繪聲繪色的描述,如對哈雷彗星發現過程的描述;加上教具、圖表、照片大合理使用;陳老師過硬的基本功,課內外幻燈、錄影的放映;教室樓道地理圖片和地圖大布置等等,這些學習情境的設定,能使我們沉浸在地理情境之中,情隨境生、情緣物發,使我們不僅在情感上同時在美感上也受到薰陶,產生滿足感、回味感、維持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保持旺盛的求知情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