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專場活動的心得體會範文

小學數學專場活動的心得體會範文

  3月21-22日,我有幸參加了這屆活動的主題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走進大師們的課堂,猶如出風拂面,讓人清新而又自然,感覺名師們的課堂就是那樣簡約而又新穎。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徐長青那詼諧幽默的京派教學,王凌沉穩的蘇派教學,以及有氣場的特級教師周衛東,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徐長青老師給我們上的一堂《烙餅中的數學》,課堂上,他那幽默、風趣而又充滿鼓勵性的話語讓孩子們不由自主地走進數學、研究數學。於是,在烙餅問題中,讓我們體會到了濃濃的烙餅香與數學味。

  一、精心的課堂設計。

  本節課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數學廣角”是人教版教材為突出課標中關於數學思考目標而安排的滲透數學思想的一個載體。本節課旨在體現最佳化數學思想,而徐老師的.精心設計更堪稱最佳化。

  上課伊始,徐老師從學生熟悉的例子入手,故意創設一個裁練習紙和發放練習紙的環節,看似漫不經心,實際啟人深省。這兩個問題,從情景材料看是生活問題,但從數學的角度去看,卻是經典的數學問題,當學生自己得出“節省時間”的最佳化方法時,教師再水到渠成地出示華羅庚的兩名話,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最佳化思想,形成深刻的印記。

  二、深刻的數學思考。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學校教育的成功與否,就在於學生將課本知識遺忘之後,還留下什麼樣的素質。“烙餅問題”絕對不是讓學生學會怎麼烙餅,而是以此為例,在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的同時,滲透統籌最佳化的數學思想,這就是素質。

  烙餅中的數學,最關鍵的是三張餅的烙法,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當學生出現了12分鐘和9分鐘兩種答案時,徐老師沒有急於肯定或否定,以老師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思維,而是關注學生的感受,抓住主要矛盾,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透過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在對比中體會到9分鐘烙三張餅比12分鐘烙同樣張更為最佳化。這個環節,把靜態的知識轉化成了動態的過程,讓學生在操作、思考、討論中逐步構建並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不僅注重讓學生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佳方案的意識,使之在解決問題中體會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價值,更關注了學生積極主動的數學思考,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強,效果好。

  三、明晰的教學目標。

  大簡至美,數學最佳化思想的滲透和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不是靠幾道題目的講解和練習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不斷地引導學生自覺運用,以此逐步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應用意識。課堂中,徐老師始終不以探索到的具體某張烙餅的最佳時間為終極目標,而是重點引導學生在後繼的學習過程中掌握方法,自覺應用。所以,他們烙的不是餅,而是一種方法。例如,探索了3張餅的最佳方法,在討論烙5張餅時,學生透過觀察黑板上面的資料,很快想到把5張分成2張和3張進行思考,只要6+9=15分就可以了,而不是拘泥於“零起點”去進行從頭探索。

  四、和諧的課堂氛圍。

  徐老師的課堂總是歡樂的,這種歡樂首先表現在他的語言,來自天津衛的他,語言裡自然地帶著一絲相聲演員的詼諧逗趣,引人入勝。比如,在讓學生上臺演示烙2個餅的過程時,學生沒有把“餅”帶上來,於是他因勢利導地說,“忘帶餅了,沒事,我們就來翻你這張小肉餅吧!” ,()他要求學生做動作配聲音,於是在老師的手當鍋時,老師的一聲“鍋來了”,配上學生的“餅來了” “嗤啦,三分鐘,再翻過來,嗤啦,3分鐘”。這一過程,學生在笑聲中不知不覺地感悟到真知,學生學得精精有味。烙三張餅時,徐老師借用了“借一張”、“等一等”這些生動形象的語言,結合演示,讓學生很好地理解了如何“交替烙”,既突破了難點,又讓課堂妙趣橫生,整個課堂靈動十足!

  新課程指出,“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本課正是體現了這樣的一種理念,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主體意識得到發展,從學生亮晶晶的眼神中,可窺見到課堂的魅力。

  徐老師的課精於出人意料的教學設計,妙於他妙趣橫生的課堂語言,一節烙餅課,雖未見真餅,卻聞著了濃濃地烙餅香,體驗到了濃濃的數學味。

  骨幹教師走比看活動心得體會教育思想大討論活動心得體會改善發展環境生態活動心得體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