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訊科技課程與教學》讀書心得

教師《資訊科技課程與教學》讀書心得

  透過對《資訊科技課程與教學》的解讀,我深深感到作為一線教師的我缺少的是理論的支撐與引領,理論基礎是地基,打好了才會有更多的後勁支撐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升教育技術水平,適應資訊時代對教師的新要求。該書系統的梳理了當代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流派,體現諸多理論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的應用與實踐,為教育者的教育教學提供理論和方法的支撐,更好的促進教師教育與教育技術的改革和發展。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事實已經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對於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方法,乃至最總形成新的教學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如何將資訊科技與課程進行整合,如何利用好多媒體技術來提高課堂教學成效,還需我們廣大一線教師做出不斷的摸索與探究。透過本書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加強學科與課程整合的研究

  多媒體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把多媒體技術、資訊資源、資訊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的結合,以現實課程教育目標,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它包括:在以多媒體和網路為基礎的資訊環境中實施、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資訊化處理後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利用資訊加工工具讓學生進行知識重構。

  二、注重教學環節的研究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和實踐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最佳化教學的.內容,學生的學習和師生的互動,讓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過程。

  1.呈現教學內容:使用了多媒體課件後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學內容具有了生動性、立體感,使教學內容多次重複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使呈現方式得到了有利於學生的學習變化。

  2.豐富教學內容:在教學中不僅利用好教材上所選內容和背景材料,而且注意再選用其它的教學內容和背景材料,擴大教學的容量,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的。

  3.轉變學習方式:現代教育的技術的應用倡導學生的學習方式由他主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轉變學習方式就是突出學習過程中發現、探究和研究等認知過程,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為目的,要建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徵的應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率的現代學習方式。

  4.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觀念、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過程,其中包含教師、學生、教學書和媒體等四個因素,這四個要素相互關聯、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穩定的結構形式便稱為教學模式。在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個性化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指導者與組織者:資訊所攜帶的知識不再僅僅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三、解決幾個難題

  新課程標準出臺後,社會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應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多媒體技術幫我們解決了這一難題。

  1.創設情境 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可以展示給學生很多生動的畫面,可以創設有利的情境設計;可以對課文進行形象的描述,還能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學習。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把真切的畫面,歷史性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可以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象或聯想,它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加美感體驗,又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獲得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從而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無形中提高了教學效率。

  2.突破難重點 掃清學習障礙

  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以靈活生動的動感畫面清晰地展現出來,利用各種多媒體模擬演示實驗,在視覺形象作用下,學生的思路豁然開朗,原先的障礙一掃而光了。這對於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的大有益處,能夠幫助學生克服畏難心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四、幾點反思

  1.要適時適地選擇多媒體技術

  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多或不適宜地應用多媒體技術,也用的教師僅僅是在公開課、競賽課的課堂教學體現的淋漓盡致。我們所說的應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要看相應的課堂環節是否適合應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能否有助於減負提質,能否有效地發揮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的應用,從而提高教學成效。

  2.避免機器式的灌輸法

  由於受傳統的教育思想和觀念等因素的束縛,一些教師穿新鞋走老路。多媒體技術演變成加強灌輸的新手段,學生依然圍著課本知識和教師的思維在轉,學生仍處於被動學習狀態,自主性和主體性仍然難以發揮。

  除此以外,課堂教學中還應經常思考的一些問題,如:各學科的教學資源該怎樣建設?在課堂教學中製作怎樣的CAI課件?多媒體與科學的整合,何種程度適宜?教學技術在課堂中應用如何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因此,我們在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學科科學時,還應把握以下幾個問題:輔助教學與最佳化教學的統一、方法與內容的統一、教學目的與媒體的特點相統一、現代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統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