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春風化雨》心得體會(精選10篇)

觀《春風化雨》心得體會(精選10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春風化雨》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觀《春風化雨》心得體會 篇1

  《春風化雨》是一部反映以退休老師張校長為代表的關心農村留守兒童為題材的純粹的教育電影,但它帶給了我的思考和體會,還讓我想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縱觀全國形勢大好,人們的生活水平正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但是三農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絕大部分富裕起來的農民是靠常年在外打工掙錢才過上好生活的。大批農民在外打工,自然就出現了留守兒童問題,而且數量驚人,全國有5800萬留守兒童。

  以張校長為代表的好心人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不辭勞苦、不計報酬,默默無聞,自發組建了留守兒童中心。他們不僅照料著留守兒童的生活起居,還教育並影響著孩子們如何做人。更有甚者是影響了孩子的父母及全社會都來關心留守兒童問題。

  創辦留守兒童中心,並非易事。有人說他是為了賺錢,孩子犯錯別人也怪他,有的家長把孩子丟下連電話都不打,留守兒童中心場地得不到保障等等。面臨這樣的困境,辦留守兒童中心需要勇氣,需要信心,需要能力。而張校長則問心無愧:錢!錢!錢!我教書沒有發財,要有錢,我給祠堂10萬,好讓孩子們都留下來啊!我都是活一天少一天的人了,還能有什麼呀。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一位退休教師,能有這麼高的思想境界,品質多麼的高貴啊!

  我們也是教師,而且是在崗教師,我們更應該向張校長學習,在教好書的同時多關心一下留守兒童,讓他們的父母安心在外打工 掙錢,改善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條件。要了解留守兒童的苦衷,他們也不願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但他們是環境所迫,無可奈何啊。九年級學生馮玲、華周琴等留守兒童看到影片裡金悅寫給媽媽的信,以及藍金宇受到壞人欺辱後,多次淚流滿面。可想而知留守兒童多麼需要父母的呵護啊。我對他們(她們)的處境非常同情,並表示:以後你們有什麼困難就找我好了。

  留守兒童也是非常懂事的。張研同學在作文中寫道:我也是留守兒童,可我比她幸福,我擁有好的學習環境,還擁有多不勝數的關愛。雖然我的父母也不在我身邊時時照顧我,刻刻監督我,但當我一次次接到父母的電話,聽到的不僅僅是關懷,還有思念假如你不曾養育我,給我溫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護我,我的命運將會是什麼,是你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你給我一個家,讓我與你共同擁有它。多麼懂事的孩子啊,她們深知爸媽常年在外打工是為了讓他們生活地更好,爸爸媽媽越不在身邊,她們越要自強自立,自強不息,拿出更好的成績來回報父母辛苦的工作。

  影片不僅教育了老師和學生,同時也喚起了全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欣慰的是影片中留守兒童引起了上級領導的重視,限期解決問題。我們一個人的智慧有限,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必須集思廣益。我堅信有黨的好政策,有上級領導的正確指導,有無數的張校長的出現,留守兒童的問題最終一定能得到圓滿的解決。

  觀《春風化雨》心得體會 篇2

  在金黃的油菜花中,有一座小祠堂,裡面有一個小小的兒童中心,確切得說,這是留守兒童的另一個家。

  金悅和藍金雨說兩個可憐的留守兒童。他們孤單,不快樂,不願意和別的孩子玩。而張校長和沙老師一直在幫助他們,讓他們堅強,快樂。是他們用他們心中的那份愛,創造了一個個平凡而不平凡的奇蹟;是他們,改變了藍金雨看似倔強而脆弱的心靈;是他們,給金悅孤單難過的心,推開了一扇灑滿陽光,充滿希望的窗。

  雖然張校長和沙老師很努力,可他們不得不接受祠堂變為旅遊景點的事實看著孩子們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睛,張校長的心都碎了。第二天,當張校長正在回憶那些快樂的往事時,一個小男孩,揹著書包,唱著歌走進了祠堂,起初,我們都笑了,可是,小男孩說:“爺爺,我們去上學。”我們的淚一下子全湧了出來。每天都能上學,這是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心願,那個小男孩習慣了,他習慣了每天早晨好張校長與沙老師一起去上學。

  愛的力量是偉大的,留守兒童的故事感動的上天,留守兒童的問題很快就解決了,留守兒童們又歡聚在了一起。

  是的,農村的留守兒童還有很多,他們需要一個溫暖家,需要家的愛,就像張校長和沙老師的愛,關愛每一個留守兒童,呵護每一個需要愛的心靈。

  金黃的油菜花裡,有歡笑的孩子們,張校長好沙老師,還有無窮無盡的愛……

  觀《春風化雨》心得體會 篇3

  《春風化雨》是一部關於留守兒童的電影,說的是留守兒童中心的張校長和女教師幫助留守兒童的故事。

  影片中有許多地方催人淚下,比如說在張校長帶留守兒童金悅去找爸爸的情景。他們千里迢迢的來到他爸爸的新家,卻只見他爸爸抱著另一個小孩。金悅絕望極了,無助的挨在牆角,任風吹動她的頭髮。張校長見了,去說她的爸爸,沒想卻被拒之門外。他們懷著開心的心情而來,又懷著失落的心情歸來。

  看了這段後,我的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啪啪”地滴在冰冷的桌子上。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線。我不懂:金悅才這麼小,為什麼要讓她承受這麼大的痛苦呢?父母離婚又不是他的錯,為什麼著巨大的痛苦要讓她一個人來承擔呢?在她這幼小的心靈裡你們已經劃過了千次萬次,為何這次又要將她那即將破碎的心靈狠狠的切成兩半呢?

  在此我想對那些留守兒童的父母說:“請回來吧!不要讓你們的孩子日裡夜裡地想你們。請回來吧!將孩子那破碎的心靈拼組完整。請回來吧!金錢並不重要,你們忘了自己還有人間珍寶孩子呀。請回來吧!哪怕只是一個電話,也包含溫情……

  觀《春風化雨》心得體會 篇4

  下午,宋老師領著我們一起看電影《春風化雨》片段。該影片講述了一位姓張的老爺爺開了一家留守兒童所,兒童所裡面有16個留守兒童,其中有一位叫藍京雨的小女孩,最讓我深受感動。每天中午,孩子們的家長都會打來親情電話,張爺爺來接電話時,孩子們都會簇擁在張爺爺的身旁,而藍京雨則默默地站在旁邊,因為一次又一次的等待和失望,所以她選擇了沉默。

  終於有一天,一個署名藍京雨的包裹寄來了,那是她媽媽寄來的。藍京雨高興極了,她興奮地問老師,“媽媽好嗎?媽媽給我帶話了嗎?------”老師說:“你媽媽很好,她說她很想你,她希望你好好學習”。藍京雨將包裹放在自己的枕頭旁,每天看著它入睡。這個包裹就好像藍京雨的媽媽,時時刻刻都陪伴著她。看到了這裡,我的眼淚在眼眶裡直打轉,並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

  是啊!沒有母愛的日子裡,春天,誰來幫那些孩子們加衣服;夏天,誰來幫那些孩子們趕走炎熱;秋天,誰來帶那些孩子們去郊遊;冬天,誰來幫那些孩子們焐熱被窩。回過頭來看看我們,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吃香的,喝辣的,穿漂亮的------而我們卻時不時的挑三揀四說這不好那不好。比起藍京雨,我們是幸福的。在此,我想對全世界的小朋友們說:“讓我們一起來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吧!”

  觀《春風化雨》心得體會 篇5

  《春風化雨》又名《死亡詩社》,主要講述了發生在美國最好的大學預備園裡的故事。影片中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之間發生的種種事情,讓人印象深刻,值得回味。其中教師基汀先生對學生的教育最值得我們一線教師思考與學習。基汀先生除了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他教會學生學會愛,敢於質疑,不盲目崇拜書本,要能獨立思考,用自己的視角去觀察世界。除此以外,還要學會及時行樂。

  基汀先生與眾不同之處(一):他帶領學生觀看學校檔案室,不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學校的輝煌歷史、知名校友,而是讓學生透過觀看圖片,認識已化為塵土的校友。圖片的直觀感知以及基汀先生的微弱聲音扮演,揭示人生短暫,要及時行樂的道理。基汀先生想告知學生:人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猶豫、那麼多時間去痛苦,有想法就要大膽去嘗試(包括愛情),要及時行樂,珍惜現有的一切。基汀先生不是填鴨式教學,而是透過慢慢引導讓學生自己意識生命的短暫、時間的寶貴。

  第二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課上基汀先生完全否定著名專家的理論。一個備受推崇的理論,在基汀先生看來卻毫無價值。更讓人不理解的是,他讓學生將書本上這一頁撕了。但是隨後,我的疑惑就消失了,因為基汀先生不是為了否定這位著名專家,而是為了告知學生不能盲目崇拜權威,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學會獨立思考。除此以外,基汀老師還帶領全班學生站上講臺,希望學生能夠擁有全面的視角看世界,不受任何因素的干擾。這一幕在基汀先生離開學校時教室裡又重新上演了,我想這就是對基汀先生教育的肯定,是對基汀先生教育方式的認可,是對基汀先生本人人格的信服,也是對學校傳統的教育方式的反抗。

  第三個讓人難以忘懷的是:基汀先生對陶德·安德森的影響。陶德是一個極度不自信、性格內向的學生。即使自己的作品很優秀,他仍然沒有勇氣走上講臺與大家分享。為此,基汀先生鼓勵他站上講臺,透過提問慢慢引導,最終使陶德戰勝自己內心的小宇宙。這也必然導致陶德是對基汀先生感情最深的人之一。在教育教學中很多孩子正如陶德一樣,沒有自信走向舞臺的中央,發表自己的想法。身為教師,我們要鼓勵他們,創造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真正認識到原來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當然除了感動之外,對於尼爾的死亡還是很心痛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成為自己心中理想的人物,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想法、孩子真正的興趣愛好,這是教育屆的悲哀。尼爾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學校校長對學生的要求與基汀先生的教育形成鮮明對比,讓人不得不佩服基汀先生的魅力。

  回到自己的教學,我覺得我仍會秉持我的要求:首先學會做人,然後學會學習。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本職工作,但我覺得教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育人,育人才是根本。因此培養思想健康、心態樂觀、能獨立思考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觀《春風化雨》心得體會 篇6

  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到階梯教室看電影,同學們都高興極了。影片《春風化雨》主要講述了十歲小男孩藍金宇和女孩金悅等一群小朋友在主人翁張遠自辦的“留守兒童助教局”的一年間的生活、學習、成長的經歷。

  看完電影,我覺得我們現在的學習條件比起影片中的小朋友要好許多許多,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我們待人要有愛心,特別是對同學;同學之間只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我們從小就要養成好習慣,比方說:謙虛、謙讓、以禮待人、以恩報仇等,要防止像劇中的藍金宇那樣浮澡和易騙。看完電影,我知道我們應該堅強,遇到了壞人,我們要學會怎樣防壞人的襲擊。影片人物生動,故事一波三折,感人肺腑;既有生動質樸的童趣,又充滿雋永的深情。這個故事十分感人,看電影時我們班好多同學都器了;我也十分感動。看到高潮時,感動得我熱淚盈眶。

  這部電影還告訴我們要快樂的生活,不能因一件小事而不開心;要好好對待身邊的人,從小養成好習慣。我們一定要好好對待身邊的人,努力學習本領,讓我們長大後不再有“留守兒童”,讓小朋友都有好的學習環境。

  觀《春風化雨》心得體會 篇7

  今天,我看了春風化雨這部電影,讓我感動的流了眼淚。

  這部電影中的男主人公藍金宇,因為自己上課不聽課,考試不及格,經常逃課。後來被父母送進了退休的張校長和沙老師辦的留守學校裡。他來到學校後,和其他同學打架,張校長讓他罰站,藍金宇趁張校長走的時候,偷偷地逃出了留守學校,和街頭的小混混在一起,小混混讓藍金宇帶他們到藍金宇家裡面去吃飯,到藍金宇家裡後,偷藍金宇家裡面的雞。還把藍金宇給打了一頓,藍金宇找來鄰居一起抓那一幫小混混,最後那一幫小混混全都被抓了起來,藍金宇也改過自信。這一段讓我感受到了,爸爸媽媽讓我們到學校去上學,就是要讓我們好好學習,將來考上一個好的大學,而我們不能讓父母失望,上課不能說話,不能逃學,和別人打架等。

  女主人公金悅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生,她不像藍金宇一樣,她的爸爸媽媽離婚了,她媽媽又成了一個家庭,她媽媽和她爸爸從來沒有到留守學校看過她,而別的同學家人都會來電話,寫信,或是來看一看孩子。金悅非常失望。有一次,她媽媽來了,可是又不敢去見孩子,因為她沒臉去見孩子,就買了幾件衣服和鞋子帶過來。讓人交給金悅。有一次,她媽媽來到留守學校,看到了金悅。而金悅沒有拉著媽媽的手,因為金悅不知道怎麼去面對事實,她只是扒在桌子上,放聲大哭了起來,張校長和沙老師一直在勸著金悅。這一段讓我感受到了母愛對孩子是多麼的重要,如果一個孩子沒有了母愛或失去了母愛的話,那麼他(她)的人生將會和金悅一樣,受到重大的打擊。

  還有一次,藍金宇和一個男孩在一個屋子裡面,那個男孩說:“藍金宇,你爸爸和媽媽為什麼把你送到這裡來啊?”藍金宇什麼話也沒有說。那個男孩又說:“是你在家裡面做了壞事。要不就是你逃學,要不就是你考試不及格。”藍金宇的眼神裡充滿了憤怒和不服氣。藍金宇舉起拳頭,向那一個男孩打了一拳,那個男孩的頭被打紅了。於是那個男孩和藍金宇打了起來。張校長和沙老師把他們分開,張校長還對他們進行了嚴厲的批評。這個讓我感受到了,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不能打架,吵架。

  還有一段,藍金宇媽媽的雞被偷了,藍金宇媽媽以為是藍金宇偷的,她來到學校,找到了藍金宇,她問藍金宇:“是不是你偷了家裡面的雞,你說是不是。”說完,藍金宇媽媽向藍金宇踢了一腳。藍金宇委屈的說:“我沒有。”藍金宇媽媽生氣的說:“你還敢說沒有,如果不是你,那家裡面的雞怎麼會不見了呢?”張校長拿出了一百塊錢,給了藍金宇的媽媽,他說:“這是給你的雞錢。”後來,警察知道了,把那個偷雞的人抓了起來,雞果然不是藍金宇偷的,於是,藍金宇的媽媽把錢還給了張校長,說:“對不起,是我錯了,我不該亂懷疑。”這告訴了父母,在查清楚之前,不要說是孩子乾的。

  有一次,張校長帶著金悅到她家去,他們來到金悅家門口,開門的是金悅的奶奶,金悅喊到:“奶奶。”金悅的奶奶說:“我不是你奶奶。”金悅揹著身子就走了,她回到學校後,在床上放聲大哭,沙老師勸她不要哭。金悅真是太可憐了,這一段告訴家長們,孩子們是離不開親人的,如果孩子們沒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其他的親人,那麼他(她)會像這部電影中的金悅一樣,那麼讓人可憐,同情。

  這部《春風化雨》的電影,讓我們知道了,孩子如果沒有了家人,是多麼的可憐。 看著看著,我禁不住淚流滿面。這部電影真是太感人了。

  觀《春風化雨》心得體會 篇8

  季節雖已入冬,而時代正春意盎然。十七大會議浩蕩的東風,吹遍大江南北,微笑洋溢在全國人民的臉上,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最年輕的笑容。解放思想,科學發展,改革開放,社會和諧,成為時代發展的不竭動力,為每一雙與時俱進的腳步導航,歷經滄桑的中華民族又重新煥發生機,展現出最矯健的身姿!

  十七大會議之後,人們還回味著一個讓許多人感動的細節。2007年10月16日,一位12歲的小記者,向教育部部長賙濟提問:“我們的小書包為何還那麼重?”賙濟回答:“十七大報告中提到了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問題。”著眼於國家發展方向和民族發展未來的十七大報告,居然關聯著小學生的書包。十七大為何這樣具體的關注教育呢?因為教育涉及民生,涉及到千千萬萬個家庭,涉及到祖國的未來。然而,如今教育問題更多的是隨著社會發展的滾滾巨浪衍生出的新問題,是難以沿用舊有思路去解決的。這就需要我們用科學發展觀為指標,解放思想,打破舊有落後思想的桎梏。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改革,教師先行。要想解決現有的問題,就需要有優秀的教師隊伍。解放思想大討論好比為我們送來了一道精神大餐,如何做一名優秀教師,值得我用一生去回味。

  做一名優秀教師,首先要有高尚的師德修養。師德,凝聚為一個字,那便是“愛”。冰心老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愛是教育的基礎,是老師教育之源,有愛便有了一切。”愛應該成為老師的天性。要嚴愛優等生,博愛中等生,偏愛學困生。也許愛一個好學生容易,愛一個有問題、有缺點、不聽話的學生就不容易了。當老師,就要關心呵護每一個學生,愛一個有缺點的孩子,愛一個貧窮的孩子,愛一個有個性的孩子,真正做“一塊石頭也能把它焐熱”。像父母對待自己孩子一樣,用發自內心的、滿腔的愛,循循善誘,春風化雨,幫助每位學生健康順利成長。

  其次要有責任心。“視教育為己任,視學生如己出”。把教育當作義無反顧的責任,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對待。“教學生六年,為學生負責六十年,為國家負責三百年!”就要有這份責任心!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孩子的成功,便是百分之百的成功,孩子的失敗,便是百分之百的失敗。家長把全部的希望託付給了教師,我們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集中最優質的資源來教育培養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為社會負責,讓家長放心。

  再次就需要教育藝術。除了愛,除了責任,還要有真才實學,精湛的教學藝術,與學生溝通的藝術。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有個十分精妙的比喻:“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學生的心靈,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倍加呵護。”老師面對的是來自不同家庭、學習程度不同、個性差異不同的學生,教學就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儘量做到用不同的方法教不同的學生,給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他的教學方式,用多把尺子去衡量學生,給每個學生以積極向上的評價。老師決不能因為好心而讓學生受委屈、受傷害,因為責任心強而挫傷學生的自尊、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所有的孩子生來都是天才!”願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將這句話銘記在心!

  走上講臺已經十幾載,我備嘗苦辣酸甜,同時也深深地認識到:當一個好老師不容易。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看到了許多中老年教師的感人事蹟:有的老師連續多年帶畢業班,卻從無怨言;有的老師家裡上有老、下有小都顧不上,卻從不耽誤學生一節課;有的老師白天上課沒時間,把學生的作業揹回家,夜裡繼續挑燈批閱……太多太多的優秀人物令我傾佩、令我折服,德藝雙馨的榜樣就在我身邊,感動著我、激勵著我。

  如今,新的時代在呼喚,黨和人民在期盼,肩負著歷史重任的教師一定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立足本職,迎接果實壓滿枝頭的秋天。“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我將永不懈怠我的追求,我深信,終有一天,我會“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觀《春風化雨》心得體會 篇9

  《春風化雨》,講述的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一所寄宿制高中裡發生的故事。1959年秋,開學了,一群身份背景各異的學生們在父母的期望中來到這所寄宿制學校――美國弗蒙特州韋爾頓學院,開始了新生活。在第一堂英語課上,教師基廷獨特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們耳目一新。基丁大膽挑戰狹隘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生活的熱愛,受到學生們的擁戴。從學校的一本舊年鑑上,學生們發現了基丁在學生時代主持過的一個詩歌團體――死亡詩社,決心重建,恢復它的活動,經常在山洞裡舉行詩歌朗誦活動。學生尼爾不顧父親反對,偷偷參加學校戲劇演出,演出雖然十分成功,但父親強迫他轉學,尼爾憤而自殺。為掩蓋醜聞,校方把基廷當成替罪羊,基廷被迫辭職。在他離去之前,學生們用特殊的方式向基廷表示對他的熱愛和“死亡詩社”的團結。

  看了這部影片,幾個畫面深深地震撼了我。

  畫面一:基廷老師帶學生們在校史陳列室聆聽前人的聲音,使學生們那麼神秘、那麼專注地感悟――珍惜時間、抓住現在!我們現在一再強調學習過程就是師生的生命歷程,基廷老師早半個多世紀就已經認識到了而且已經這樣教育他的學生。“珍惜時間、抓住現在”在影片程序中多次被基廷老師的學生提起,並且用以指導他們的行動。

  畫面二:基丁老師帶著學生在院子裡“散步”。表演的幾名學生剛開始的步子個性淋漓,可是走著走著,他們的步伐逐漸統一了,有規律了,旁觀的學生甚至可以為他們鼓掌打起節奏。基廷老師正是用這別出心裁的“散步”活動,讓他的學生生動、深刻地體驗了盲從、隨大流好象是人的“天性”,它對人們個性的施展起著多麼消極的影響!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學會自我思考”,它真實地反映了基廷老師的教學理念,也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很深的思考。

  在我們的大多數家庭中,家長用自己的意願替代了孩子的潛質與愛好,用社會功利的價值取向規定了孩子們的自我,還記得上次張家港日報上刊登的一篇報道,家長盲目的幫孩子到少年宮報興趣組而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很多專案都是家長臨時跟風報的,因為他們總在擔心自己的孩子在這方面比不上人家,真想讓自己的孩子一股腦兒地將所有的知識與技能都能掌握在手。到了高年級,家長又在為孩子的成績操心,奧數,英語,寫作,還有其他各門功課都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為的就是孩子能考上一所重點的學校。很多人都在感慨:現在的孩子累啊!他們已經完全失去了本應屬於他們的快樂。

  教育的物件是學生,是人,所以要談教育的“原生態”,就是要真正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不能光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物件,認知的群體,更重要的是要把學生看成獨立的生命個體。教育就應該回歸到本應屬於生命主體的活動中去,迴歸到學生的具體年齡、成長階段和時代背景中去施以自然有效的引導,這樣才能培育人格健康、素質健全的人。

  讓我們的教育走近原生態,讓我們看到更多的洋溢在孩子臉上那種發自內心深處的燦爛的微笑吧!

  觀《春風化雨》心得體會 篇10

  因為外出學習,週五沒能在學校趕上看電影《春風化雨》,於是回到家中,在網上趕緊搜了搜《春風化雨》的劇情,發現有幾個不一樣版本的《春風化雨》,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但有一點相同,基本都是有關於教育的。

  中國版的《春風化語》講的是在安徽宣城某小山村裡發生的故事,有一座由舊祠堂改建的留守兒童中心,這是一位由名叫張運的退休老校長自辦的,專門接收那些父母去城裡打工、獨自留在家裡無人管教的孩子。於是,在這所學校裡,就發生了一系列動人的故事。

  而在外國版的《春風化雨》裡,也有兩個不一樣的電影。一個版本是一所威爾頓預備學院,該學院的著名特點是沉穩凝重的教學風格和較高的升學率,那裡畢業班的學生,夢想就是升入名校。但新學期文學教師JohnKeating(RobinWilliams)的到來後卻一反傳統名校的嚴肅刻板。他帶學生們在校史樓內聆聽死亡的聲音,反思生的意義;讓男生們在綠茵場上宣讀自己的夢想;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新的視角俯瞰世界。教師自由發散式的哲學思維讓學生內心產生強烈的共鳴,他們漸漸學會自我思考與求索,勇敢的追問人生的路途,甚至違反門禁,成立死亡詩社,在山洞裡擊節而歌。另一個版本是美國俄勒岡州心懷遠大夢想作曲家格蘭.霍蘭為了掙錢完成事業,在中學謀到了一份音樂教師工作。第一堂課,學生彈奏樂器時嚴重走調,甚至都沒有聽說過巴赫。霍蘭信心遭到了打擊,但體育教師比爾·梅斯特也向霍蘭說明教導學生需要無私愛心和充分時間

  之後在霍蘭的悉心培育下,班上學生對音樂最終取得了不錯的提高,以至於影片最終,歷屆學生們為教師開了一場盛大歡送會管絃樂隊,奏響“美國交響曲”向霍蘭表示了最崇高敬意。

  其實週五看的是哪個版本的電影並不重要,因為不管是哪個電影,看完後,我們都應當得到心靈的洗禮。教育需要教師的愛心,需要從教者淡泊名利,不被不理解所左右。這樣的從教者在每一個國度都是存在的,我們周圍也同樣有著這樣一批教師,他們為著自己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工作,也許終生得不到承認,可是,我們不得不從心裡承認,他們才是教育的脊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