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十八講讀書心得

老子十八講讀書心得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心得了。可是讀書心得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子十八講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無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老子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並不是真正的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不亂為、順應客觀態勢、尊重自然規律的意思。有人認為“無為”就是毫無作為、消極等待,只是聽從命運的擺佈,這實在是誤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說過:“無為而無不為”,意思是說:“不妄為,就沒有什麼事情作不成了。”這裡,“無為”乃是一種立身處世的態度和方法,“無不為”是指不妄為所產生的效果。萬事萬物均有自身的規律,我們只能順應規律,順應時代的潮流,促其前進。不能違背規律,否則就是“有為”——亂為、妄為。

  透過閱讀,我不僅理解了老子的“無為”思想,同時也深刻體會到了老子思想中的辯證法的意味。我特別欣賞老子的“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這句話的意思是隻有不與人相爭,所以天下沒有誰能爭過他。我在想,非要爭什麼呢?如果你出色,如果你獲得大家的認可,你就不算不與人爭,你也照樣是出類拔萃的。這不是不思進取,而是對生活,對人與對事的一種豁達的態度。你不爭了,倒是勝者,如果爭了,有時反而會是兩敗俱傷。人人都知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針鋒相對的後果,往往便是魚死網破。“不爭”不是沒有能力爭,而是氣定神閒,豁達處事的不想爭。

  同樣的,“寵辱無驚”也給了我類似的啟發。在《漢語詞典》收錄的“寵辱無驚”的解釋就是不要計較個人得失。這不跟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寵”指“受寵”,“辱”指“受辱”,無論受寵或受辱都不在乎,指的就是不計較個人的得失。這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境界。

  在生活中,我們要做到寵辱無驚。比如,當你來到一個新的工作單位,你的能力很強,工作很出色,得到了領導的賞識,被委以重任。這個時候算是得“寵”了吧。通常,在這個時候,心裡難免會滋生出一些“驕”氣,甚至還會表現在行動上,讀後感《老子十八講讀後感》。但事實上,這樣的做法並不可取,你不該更不能對別人頤指氣使。生活的路,難免有起伏,有波折,有得“寵”的時候,你知道就沒有受“辱”的時候嗎?也許換一任領導,某件事讓他看不順眼了,炒你魷魚了,這也不是一點沒可能的事。“朝為座上客,夕為階下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日富明日窮,今日窮明日富……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當中的,所以得“寵”的時候,不可得意忘形,當受“辱”之時,亦不可失落,更不能萬念俱灰,韓信當初都能忍受胯下之辱呢!保持平和的心態,一切都只是生命的一個過程。

  其實在我們實施教育的時候,在我們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同樣也要做到“寵辱無驚”。你在教育學生方面取得成績了,你的班級各方面都比別的班出色,那麼,你可以說就處於一個“寵”的狀態中。在這樣的狀態中,切不可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反之,則不可自暴自棄,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只有客觀冷靜地看待這一切,保持平和的心態,才能更為清晰地看出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才能更好地成長。

  王蒙說“一個人能做到寵辱無驚:他很鎮定,他有定力,他有靜力,我自巋然不動。不管你對我今天都說好啊好啊,我還是這樣,說他不行了,不行就不行了,我還是我。要是做到這一點是太理想了,但是幾乎沒有什麼人能完全做到這一點。”我想,我們即使做不到理想中的“寵辱無驚”,那麼,最基本的還是要做到的.。

  好象有的人天賦很高,很容易就做到了。可有人有時候道理講的很清楚,卻做的不是很到位。事業是大局,就不可因小失大。只看到個人,眼前,或者說連實際也不懂,不明白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不懂如何順勢,借勢,循序漸進,變通,不僅辦不成事,而且會事事受阻。一些根本是天方夜譚的方法,解決現實問題談何容易。

  不知道那些遇事更簡單反應的人,如何能走那麼遠。也許是被當棋子使,槍使的性格,在特殊生態下,更容易利用和駕馭的原故。不過以事業為中心,面對複雜局面,如果沒有三下二下,用不好也會成事不足。帶兵打仗,性命相關,但不可用這樣的人。如果求控制,為舒服,周圍弄堆簡單的人,會做起事來,處處不得心應手,事事操心,也於已於事沒什麼好處。還是要用些能成事的可用之人。看大,不看小。

  想到藏鋒露拙那句古話,這招式其實是深謀遠慮的方法。看到那麼多人,能夠附和,接受指鹿為馬的現實,做的那麼容易,卻也是感慨萬分。活在長短不一的人群中,必然要學會這招。為了餬口,也沒必要較真;為了做事,較真也沒用;為了好玩,也應該逗著玩,錯不在你;

  忘記招式,少看幾步是笨;知道招式,做不到,是應運不老到;遠離紛爭,靜靜應對,少言多做,牢記於心,儘量做到,或許會多看幾步。先生存下來,才可說往遠處走。不要忘記心中的目標,更要學會在環境中靈活,減少阻力,順應變化,邊走邊看,儲存而後順勢而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