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學札記心得
《自然之道》教學札記心得
今天,我教學了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第二課時,我的思緒就像課上學生回答問題一樣,漫天飛揚。特執筆記錄如下:
我對自己以下兩點很滿意:
一、走進角色,我是“我”
在這堂課的教學程序中,我曾多次讓學生走進文字,走進作者的內心,與“我”同憂、同喜、同悲、同樂。
在故事發展到了高潮,幼龜們得到了錯誤資訊,於是成群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我強調了“成群成群”說明好多幼龜;“爭先恐後”又說明幼龜的爬行的速度很快;“魚貫而出”說明幼龜又非常的有秩序。於是,我說:“這麼多幼龜爭搶著爬向大海,他們心裡是怎樣想的?”理解了上述詞語之後,再來回答題,學生也是爭先恐後、魚貫而出。
“哇!外面很安全,快爬呀!”
“夥伴們,趁著現在安全,快爬向大海呀!”
“快,機不可失,是不可再來”
“哈哈……”雖然一陣鬨笑,但我心裡卻很欣慰,我覺得學生們已經走進了角色,彷彿已經看到了當時幼龜的那種急於尋找安全的行動場面。
“天啊!”我聽見背後有人說,“看我們做了些什麼!”在這一段教學時,我抓住了這段的情感基調,追問:“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們辦了一件什麼事?”學生異口同聲道:“愚蠢。”此時,“他們心情怎樣?”
生:傷心、悲傷、自責……
“他們的內心會有怎樣的語言?”
生:“天啊,看我們幹了一件多糊塗的事兒。”
“哎,我們幫了倒忙!”
“哎!在至今日,何必當初!”
我覺得學生已經深深地走進了作者的內心,充分體會到了人物當時的心情,進入了角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讀中體會,悟中想象
教學第九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當時的'場景。
生:“我看到作者和同伴們忙碌著救幼龜。”
“我看到他們一個個氣喘吁吁的,也顧不上休息。”
“我看到藍藍的天空上有好多食肉鳥瘋狂的啄食;沙灘上遍地爬滿了小幼龜,他們無奈的等待著命運的挑戰;還有忙碌的人……”
“我看到滿地的殘骸。”
“我看到沙灘上一片狼藉。”
……
聽著學生們一句句如同真實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們讀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證實了這種想象教學也是一種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實效。
當然,這節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我仍在思索,思緒依舊飛揚,能上一節讓學生明白,打動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的幻想,走進每一個故事,把自己變成其中的主人公,這是我的追求,是我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