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與協調能力學習心得

溝通與協調能力學習心得

  溝通協調是指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妥善處理好上級、同級、下級等各種關係,使其減少摩擦,能夠調動各方面的工作積極性的能力。下面小編整理了溝通與協調能力學習心得,歡迎參考!

  一、前言

  溝通協調類題目的主要內容是多種關係的協調和處理,而這些關係往往比較微妙,如果原則把握不好,很容易出錯。這種題型考查的是考生是否具備能夠正確地處理好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人際關係,整合周圍的人、財、物等各種資源,達到既定目標的素質能力。更確切地說,它考查考生是否具備溝通意識和協調能力。

  溝通協調類試題的覆蓋範圍較廣,既包括與人的各種關係的協調,也包括對各種事情的協調;既包括組織內部的溝通協調,也包括組織外部的溝通協調。近年來,公務員面試中出現的溝通協調類試題主要有工作態度類、關係協調類、危機處理類三種類型。

  今天,我們探討一下溝通協調類的答題思路和方法。

  二、答題思路

  (一)考查內容

  答溝通協調類題目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這類題到底要考我們什麼,這樣,我們才能在答題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表現出我們的能力,獲得高分。溝通協調類題目主要考察我們下面幾點能力。

  1.溝通意識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溝通的目的是為了在思想上達成一致,在感情上保持通暢。公務員的工作內容很多都是需要與人溝通的,除了需要與領導、同事等進行溝通外,更多的還需要與人民群眾進行溝通。它是取得協調的重要工具,與領導、同事、群眾之間的關係中任何一種關係處置不當,都會影響到公務員正常工作的開展和進行。

  2.協調能力

  協調能力是公務員正常履職所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指公務員善於運用自己的優勢(權力、威信等)和技巧,將履職過程中的各種關係、各種資源、各個層次、各個環節、各種要素有機結合,形成組織合力、社會合力,以達到工作目標,取得實際成效的能力。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作為公務員,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必須把周圍同事、廣大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潛能發揮出來,靠集體的力量攻克難關。可以說,協調能力在公務員工作的開展中至關重要。

  (二)作答技巧

  1、明"關係"——審題中"關係",按"關係"分類作答

  溝通協調類試題不僅涉及人與人的關係,還涉及人與事、不同事情之間的關係。答好溝通協調題,首要的就是認真審題,明確題中涉及的所有關係,對每一種關係都要充分重視,既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又不能違背事物發展的規律。按"關係"的構成進行分類作答,可以使答案脈絡清晰,便於考官理解和接受,這是取得高分的有效方法之一。針對不同的關係,分情況去討論,爭取協商解決。

  2、遵"原則"——主動性、原則性、靈活性

  "主動性、原則性、靈活性"不僅是公務員日常人際溝通、處理各種事務的基本原則,還是公務員面試答題的重要標準。首先,公務員需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在工作中主動地發現問題,積極與人進行溝通,使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在面試作答中,主動與相關人員進行溝通,不僅反映了考生具有正常的人際交往能力,更顯示了考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成為公務員的素質潛力。另外,公務員作為政府工作人員,必須牢固樹立法律意識,做事講原則,廉潔奉公,但也要照顧群眾的感受,符合社會道德的要求,這就要求公務員在工作中要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恰如其分地處理好工作中的各種矛盾。

  3、定"順序"——先急後緩、先人後己

  這主要是針對排序類問題而言的。公務員在工作中經常身處諸多事務的圍繞之中,也需要處理上下級、同事間、朋友間等各種各樣的關係,在公務員面試中也會頻繁出現此類"多難"問題。在作答中,考生要認真辨別各項事務之間的輕重緩急,輕重相同從最緊急的著手,緩急相同從最重要的入手,透過合理安排問題的解決順序,充分利用時間,更好地完成任務。

  "先人後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有效方法。在面試中,這一美德不僅表現為要尊重別人,把別人的需要放在首位,還表現為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要捨棄個人利益,維護集體利益,以顯示考生高度的集體責任感和獻身人民事業的決心。

  4、重"自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在公務員面試中,尤其是在作答溝通協調類試題時,考生一定要做好"自省",總結成功的經驗,吸取失敗的教訓,以便為更好地開展工作奠定基礎。雖然這不是答案的主體內容,甚至有時只是簡單一句話帶過,卻是作答溝通協調類試題的加分點之一。在分分必爭的公務員面試中,我們建議考生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得分點。

  5、分"角色"——領導、同事、群眾三角色(人際關係類答題技巧)

  在碰到人際關係類的溝通協調題時,考生要注重表達處理衝突的能力、建立關係的能力、說服與影響他人的能力、團隊合作與協調的能力、傾聽與溝通的能力等。這類題的答題技巧是從主體的角度將人際關係題分為與領導、同事、群眾等幾方面。

  【同事】處理原則為:自我檢討,嚴於自律。多找自己的"過",少究他人的"錯";交流溝通,謙虛真誠。透過謙虛謹慎、真誠待人的交流溝通,化解矛盾和誤解;寬容大度,求同存異。待人待己,都要求大同存小異,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積極主動,尋求幫助。自身力量無法解決時,要主動藉助外力;競爭合作,工作為重。

  【領導】處理原則為:尊敬。這是對領導個人的尊重,也是對組織紀律、原則的尊重;服從。"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作為公務員,要服從組織的安排、聽從領導的調遣。但是在服從的同時也不盲從。當直接領導的決定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時,應主動向其陳述利害關係,不可聽之任之,一味坐視縱容;學習。領導的很多知識、經驗,都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溝通、彙報。在溝通時,要從整體利益出發,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或"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或自我反思、主動檢討;正確對待批評。領導的批評是對我們的鞭策和激勵。

  【群眾】處理原則為:擺正關係,明確角色。我們要樹立民本意識,落實民本思想;轉變職能,改善服務。堅決杜絕"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衙門作風,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恪守法律,方圓有度。堅持依法行政的原則,做到學法、懂法、用法,自覺用法律的手段去推動工作,在與群眾交流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應熱情、謙虛、平易近人,絕不能指手畫腳、盛氣凌人;熱情接待,說服教育。熱情接待,穩定群眾的情緒,在交流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樹之以誠。

  三、典型例題

  若讓你主持一個修訂制度的會議,很多人指出,制度並不缺,是制度執行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沒有必要修訂,你該怎麼做?

  【參考答案】 首先,因為是上級或領導委任我這樣一項具體的任務,所以肯定是制度有不健全之處,一定要認真組織並主持好修訂制度的具體會議。其他工作中正常的困難一定要盡力克服。

  其次,很多人認為制度不缺但執行卻出現了問題,那麼很可能是制度本身在執行的規定上出現了不足,所以就制度在規定執行問題的方面要重點查詢一下原因。如果真是因為制度在制訂時沒有規定好執行上的問題,那麼我們在本次修訂制度的過程中應對執行的有關規定進行討論並填充到制度中去,確保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不會再有此類問題的存在。

  再次,如果是我的同事們對制度修訂存在著自己的個別認識,那麼在修訂制度的過程中我們就要注重和這些人和諧溝通,以求在此基礎上達到更好地修訂制度的目的。

  溝通協調是指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妥善處理好上級、同級、下級等各種關係,使其減少摩擦,能夠調動各方面的工作積極性的能力。一個有優秀的管理者,要想做到下級安心、上級放心、同級熱心、內外齊心,必須要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 1、積極溝通。重視且樂於溝通,願意與人建立聯絡;在遇到溝通障礙時,能夠以積極心態和不懈的努力對待衝突和矛盾,而不是強權或迴避。2、換位思考。能夠打破自我中心的思維模式;嘗試從對方的角度和立場考慮問題,體察對方感受,促進相互理解。3、及時反饋。重視資訊的分享;用心傾聽各方的意見,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做出調整和回應。4、機制保證。能夠有意識地在組織中搭建溝通平臺,透過機制建設確保溝通渠道的順暢。

  提高溝通協調能力的幾點體會

  溝通是人與人相互之間傳遞,交流各種資訊、觀念、思想、感情,以建立和鞏固人際關係的綜合;是社會組織之間相互交換資訊以維持組織正常執行的過程。協調是行政管理人員在其職責範圍內或在領導的授權下,調整和改善組織之間,工作之間,人際之間的關係,促使各種活動趨向同步化與和諧化,以實現共同目標的過程。

  溝通與協調是一個普遍的客觀存在,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溝通是協調的條件和手段,協調則是溝通的目的和結果,兩者是相輔相成。

  溝通與協調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其作用體現在:

  一、溝通協調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社會性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而合作的前題就是溝通與協調。沒有溝通協調,個人與個人之間就不會形成群體的力量來對付外來的威脅,人們之間就不會答成共識,就不會形成協調人類社會各種關係的規則,就不會形成道德和各種法律規範,人類只能停滯於自然狀態,就不可能形成群體的力量從而創造出悠久的人類歷史和璀璨的人類文明。只有溝通協調才能形成社會強大的力量來進行社會改造,促進社會的發展,推進社會的進步。

  二、溝通協調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保證。溝通協調是效率的保證,效率是溝通協調的結果。沒有溝通協調就沒有效率,深化改革就是要從體制上加強領導與中層,中層與群眾,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理順工作關係,形成工作合力,促進各部門,各系統工作和諧高效運轉。否則,溝通不暢,就會推委扯皮,延誤工作。

  三、溝通協調是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礎。一個人的事業成功,要靠集體的力量,沒有他人的幫助,僅靠個人單一的事業是很難成功的,要想事業成功,必須善於溝通協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