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摩名師課堂的心得體會
觀摩名師課堂的心得體會
觀摩名師教學對於普通教師提高教學方法是很有幫助的,下面是觀摩名師課堂心得體會,歡迎參考閱讀!
篇一:觀摩名師課堂心得體會
非常榮幸參加為期兩天的“全新思維高效教學策略同課異構教學形式觀摩展示活動”。在這一次活動中我們不僅觀摩本省骨幹教師與名師們的“同課異構”展示活動,如《年月日》、《交換律和結合律》、《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認識百分數》還聆聽幾位名師們精彩的講座,使我們不斷的在學習中成長。下面就談一談我的一些感想吧: 首先對同課異構有進一步的理解。
我認為同課異構要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等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課效果不同,各有千秋,這次活動的每一堂課都體現這一點。特別是省骨幹教師李文娟和特級教師朱德江老師設計的《年月日》。其次,同樣的教學知識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適當改變教材內容,或者教材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實現形散神不散的教學特色。另外,同課異構可以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必拘泥於固有的教學策略,可以每節課刪除不必要教學環節,甚至挑戰教學策略,逆策略而動,突破常規,實現效果好的課堂,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如劉松老師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一般情況下是先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後教學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但在這節課中劉老師他打破常規,先教學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再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其次,在這一次的學習中,還有以下幾個方面讓我印象深刻。
一、教學設計巧妙,步步“誘敵深入”,淡化人為設計的痕跡。
這一點是我這次聽課感受最深的。教學設計是解決怎樣達成教學目標的問題。在幾位名師的教學中,教學設計相當巧妙,課堂各層次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多餘的環節,沒有一句多餘的話,甚至沒有一個不參與的學生。如:朱德江老師的《年月日》,他透過呈現奶奶有高血壓,每天定時吃一片降壓片,一盒有30片。引出問題“一個月夠吃嗎?”然後透過學生活動與反饋,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判斷是否夠吃,引出需要研究的問題“一個月有多少天”。再利用數形結合,讓學生結合年曆卡用圖進行記錄、探究,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哪些月夠吃、哪些月不夠吃”,發現每個月的天數及規律,從而認識大月、小月。最後又透過解決“一年吃多少片”的問題,研究“一年有多少天”?當時,我最大的感觸是: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二、不僅關注學生學習的起點和終點,更關注中間的節點和盲點。
這一觀點是劉松老師在為我們上完課之後做的精彩講座中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反思自己的教學,真的很少去關注學生學習的起點,即使有這個想法,也沒附諸行動,更別說關注中間的節點和盲點。而劉松老師在他上這節《交換律和結合律》時就做到這一點。他在教學之前先做一項調查問卷,他發現孩子雖然大多數都不知道什麼是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甚至沒聽說過這些詞,但大多數孩子都能運用這些規律進行簡便計算。透過這項問卷,劉老師解學生學習的起點,於是他這節課先設計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教學,再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他認為乘法交換律、交合律是一種三維的數學模型,學生理解有困難,這就是教學中間的節點和盲點,是教學的重點。而加法是一種二維的數學模型,更加直觀,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學生乘法都會,加法就迎刃而解。唯有把握學生的起點,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才能學得積極主動,學得興趣盎然。
三、體現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名師們的教學中處處都體現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完全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把握兒童已有,體會兒童的障礙,向我們展示他們的和諧數學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蔡宏聖老師的課就很好的詮釋這一理念。課前談話中他就板書“聽、講”兩個字,請學生說一說,你認為是誰講誰聽呢?第一個孩子站起來就說:“老師講,我們聽。”的確,我想許多教師在課堂上是把握絕對話語權的,許多老師會認為“我不講,學生就不懂;我少講,學生就少懂;我多講,學生就多懂。”而蔡老師卻反問孩子:“一定是我講嗎?”這時有個孩子站起來說:“有時候您也要聽我們講。”正是在充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會發出這樣的心聲。在課堂教學中,蔡老師確實也做到這一點。學生能講明白的,老師就不再重複;學生講不清楚的,老師補充清楚就可以。比如百分數的讀法、寫法完全放手讓學生去講,百分數的意義蔡老師引導學生去講,不到位的地方再加以補充。整堂課常常能聽到學生說“我來補充一下。”“我再想說幾句。”“就讓我講一次吧。”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最直接表現。在講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環節時,蔡老師讓學生回答“三個人誰的投籃水平高?”這一問題,孩子們有一些猶豫,心急的老師可能就會馬上提示學生,牽著學生往自己的方向走。而蔡老師選擇等待,他相信學生有課前誰胖誰瘦的比較後,能夠回答這個問題。蔡老師的等待給學生充分的信任,更彰顯他的教學智慧。
仰望名師的課堂,再府視自己的教學,高低立見。但是我想如果把名師的教學設計搬到我的課堂,我也肯定上不出名師課堂的精彩與效果。我們的課堂,肯定不是對名師課堂的東施效顰,也不是自以為是的自負,而應不斷的學習、反思,摒棄模仿照搬,發揮自身特長,彰顯獨特個性,創設出適合自己和學生的課堂。
以上是我對此次外出學習感受的整理,有不到位的地方,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多多包涵。最後用劉德武老師的一段話作為結尾:數學是充滿魅力的,聰明的學生需要聰明的老師。所以,我們要先把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很多老師問劉德武老師:“劉老師,您怎麼會想出這麼多聰明的點子?”劉老師這樣答覆老師們:毛主席教導我們:古人說,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是說多想出智慧!我們在多想的同時還要多學習,多實踐、多反思,用我們的智慧給數學學科戴上充滿魅力的花環!
篇二:聽名師課堂心得體會
根據學校安排,我暑假利用現代網路觀摩名師的課堂教學,聆聽不同年級老師的課,收穫良多。下面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教師語言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著教師們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溫校園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有的老師在教學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老師的介紹,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學生思緒。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烘托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基礎。課堂語言簡潔,準確,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 ,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實現師生角色的轉變。
幾位教師由教學的主宰、中心,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他們不僅有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共同學習的義務,而且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學習方式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權利。
四、實現學習方式的自主合作。
這些課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方式,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探究是基礎,合作學習是重要的方式,教師的指導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師與生、生與生交流對話,教學相長的過程,也是由領悟學習方法、運用學習方法到將學習方法融會貫通,能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專題性、綜合性學習引起重視,加強這一類學習的研究與實踐。這類學習更具綜合性、探究性,也更富於挑戰性。學生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培養綜合運用知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這些課教育學生做真人。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為素質教育之首。這些課能關注學生的生活,教育學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 。
我感到在這短短時間裡,讓我近距離地接觸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蘊含著語文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學生透過觀察、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名師不但關注學生,把握語文的學習方法,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
六、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
(1)必須不斷地學習。我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裡,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新課程實施後,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看,要求教師要專業化發展,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訓練,特別是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我們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要走理論加實踐的道路,要讓新課程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要把新的理念滲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做一名新課程理念的忠實踐行者。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閱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閱讀名著、閱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
(2)要轉變教學觀念,做新課程忠實的實踐者。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是知識的權威,學生是被動地學習,學生是知識的容器,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教師在講臺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現在,需要我們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樹立新的評價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