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德育故事心得體會(通用7篇)
中華德育故事心得體會(通用7篇)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透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並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於經驗總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華德育故事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中華德育故事心得體會 篇1
寒假,有幸拜讀了《中華德育故事》。裡面講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其中“陸績懷橘”、“蔡順拾椹”令我印象很深刻。
“陸績懷橘”講述的是三國時吳人陸績,從小便很孝順,事事都為父母著想,六歲時跟隨父親去淮南拜訪父親的朋友袁術,袁術以橘招待,因為那裡的柑橘很甜,陸績知道母親最愛吃橘子,便悄悄為母親帶了三個,不料臨走前拜謝袁術時,袖中的柑橘掉了出來,遭到了袁術的譏笑,陸績誠懇地說明了原因,袁術非常感動,陸績小小年紀就如此善良孝順,長大成為了德才出眾的一代清官。
“蔡順拾椹”講述的是西漢末年兵禍戰亂,百姓民不聊生,蔡順為了逃避戰亂,帶著母親來到椹澗,他為了讓母親吃飽穿暖,自己受凍捱餓,每天辛苦幹活,只為換一個饅頭帶回家給母親吃。不料赤眉軍打到了椹澗,大家都外出逃難,蔡順為了給母親找吃的,跑到深山找桑葚,他把找到的桑葚按顏色分開放在了籃子裡,黑紫色的桑葚味道甜留給母親吃,青紫色的桑葚味道酸留給自己吃。蔡順在回去的路途中碰到了赤眉軍,赤眉軍被蔡順的孝順行為感動,紛紛丟下手中的兵器,洗去赤眉,回家孝順父母了。就這樣蔡順憑著對母親的孝心阻止了一場戰爭,為紀念蔡順德行,人們將赤眉軍洗眉的那條河改名為“洗眉河”。
看了這盤故事後我深受感動,也感到十分慚愧。陸績才六歲就能如此孝敬父母,蔡順竟然用自己的孝心感化了赤眉軍,而我已經九歲了,還經常惹爸媽生氣,讓爸媽為我日夜操勞。我以後一定更加努力學習,學本領,做爸媽的孝順女兒,不辜負爸媽對我的愛和期待,長大後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中華德育故事心得體會 篇2
週二下午,我們五年級全體師生歡聚在學校報告廳,觀看了《中華德育故事》教育片。這次活動印象深刻,讓我知道了“大禹克儉”、“姜肱大被”、“劉寵錢清”、“孝基還財”、“彥光易俗”、“趙孝爭死”六個中華經典道德故事,是一次豐盛的精神大餐。
其中“孝基還財”的故事告訴我:為人應該廉潔自愛,非己之財莫貪;讓人敬重的是你的品德,而不是你多麼有錢財;我們做人要心存善念,要有包容他人的心,還要給予別人改過自新的機會,這樣幫助他人,別人才會有改變的可能。在學習、生活中也一樣,不管哪位同學做了錯事或遇到了困難,我們都要伸出援手去幫助他,讓他改過的同時走出困境。
最令我感動的是“大禹克儉”的故事了。大禹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多麼難能可貴!家中有妻子在苦苦守候,還有大禹從來沒抱過的新生孩子,每次他路過時,聽到孩子的哭聲,他怎麼不想去看一眼?又怎麼會不想家呢?可是,大禹為了天下老百姓能早日擺脫水患,過上幸福的日子,他寧可舍下自己的小家,整整十三年,露宿在外,與眾人一起不分白天黑夜付出著,那種大公無私的精神,真的震撼人的心靈!也讓我留下許多熱淚。如果我們人人都像大禹一樣,處處為百姓著想,國家將變得更加繁榮昌盛!我想:長大了,我也要像大禹一樣,認認真真幹好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希望學校能讓我們多接受這樣的道德教育,使我們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更好的分清生活中的真善美,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中華德育故事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我參加了由新泰實驗中學舉辦的道德教育主題班會,泰安英雄山中學的張峰老師執教的“感恩父母,回報於行”的主題班會觀摩課,著實感動了在場所有的師生。
整堂班會課班主任以主持人身份圍繞學生們身上普遍存在的“情感冷漠症”提出問題,隨著“真情訴說”、“拷問心靈——現場互動”、“體悟親情”、“真情告白”、“感恩於行”、“親情演繹”、“集體宣誓”等活動內容的層層推進,學生們紛紛回憶父母對自己百般呵護與關愛的事例,隨著下課的鈴聲響起,大家的第一感覺是四十五分鐘太快了!
在課下的交流中,一位來自石萊中學的教師急切地表達了他聽課後的感受:“今天的課太感人了!我是一名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今天的教育場景與其說是來觀摩學習的,還不如說是來接受教育的,令我再度聯想到父母對我的愛,宛若春風,吹奏出我人生命最初的激昂,吹散了我人生之路的陰霾,心動,不如行動!我今天下班後的第一件要做事,是要向遠在家鄉的父母問聲平安!道聲謝謝!
中華德育故事心得體會 篇4
暑假的德育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德育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施展才華、增長才幹、磨練意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著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
透過本次德育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後會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我們只有透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百尺竿頭的幹勁,胸懷會當凌絕頂的壯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減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穩腳跟,才能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中華德育故事心得體會 篇5
人的需要有兩種,一種是物質上的,另一種就是精神上的。物質上的需求很容易滿足,難就難在這精神上的需要,當孩子又想幫助老師搬椅子或抹桌子時,千萬不能因為過程中可能給你帶來麻煩就阻止她,我們因該看到他沒有這樣的表現,說明他們有勞動的需求,我們因該滿足他們這種需要,以發展健康情感。
在幼兒性格培養髮面,我還注重與家長溝通,正所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當孩子有分享行為時,我及時地與他們的家長溝通,讓家長也肯定幼兒的行為,讓孩子充分感受成功,從而避免他們一回到家,分析意識就消失的情況。
幼兒的自理能力及獨立性的.培養自理能力是獨立性的一種表現,許多家長會不教育的重點放在餵養方面,當然這很重要,但是他們忽略了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有些孩子來園已經有一個學期了,吃飯還是要大人喂,更有甚者奶奶一直抱著幼兒進班。
在午睡時我會叫孩子脫下衣服、穿衣服,當孩子已學會自己託衣服就給與肯定,並在家長面前表揚一番,要求他們在家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透過佳員工與,現在孩子明大都會自己脫下衣服、自己吃飯了。
中華德育故事心得體會 篇6
這個寒假,我的生活非富多彩,不但完成了書面作業,而且品德更高尚了。
德育作業上說,幫父母做家務、給父母捶背、幫父母洗腳……我按照上面說的一一照做了。
清晨,我早早的起了床,今天要幫媽媽打掃衛生。我躡手躡腳的走進衛生間,衝好拖把,又悄悄的回到自己的房間,想從這兒開始。我面對地板,不知從何拖起,索性從腳底開始,東拖拖、西拖拖,垃圾跟著我的鞋底又環遊了一遍房間,到頭來,垃圾不但沒少,反而越來越多了。我努力回想媽媽拖地時的情景,媽媽是從裡向外拖,一下跟著一下,不能來回拖。我脫掉鞋,跑到窗下,學著媽媽的樣子,果然好多了。
就這樣來來回回,已經是中午了。我還要擦桌子、窗臺、床頭櫃。想到這兒,我又馬上去洗抹布。
“擦”這可難不倒我,我洗好抹布、興致沖沖的跑到陽臺,一手把抹布扔了上去,開始來回搓擦,可不管怎麼樣,垃圾總在兩頭積攢,我用一隻手接,一隻手擦,把垃圾擦到手上,再去扔掉。就這樣直腰、彎腰、再直腰、再彎腰,不到一會兒,我就累得氣喘吁吁了。我癱倒在沙發上,已經累得說不出話了。我想到媽媽每天都如此,還要做飯,那得多累呀!想到這,我又起身去給媽媽捶捶背。我以後一定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媽媽少累點。
中華德育故事心得體會 篇7
班級中開展的活動,形式多樣,趣味性強,我有了顯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參與意識日益加強,自理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處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更是使日常生活成了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習慣的演練場。而對於不同年齡、年紀、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個性、興趣、
學習習慣的學生要區別對待,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我們班上有名學生李某,他性格孤僻,上進心不強,逆反心理重,學習成績不好,缺少家庭的溫暖。老師初步分析了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並制定了應該先從心理疏導開始的教育方法,儘量讓他取得小的進步,循序漸進的轉化。具體的教育方法是:先透過班級師生交流,取得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和學生交心,還透過集體活動,為該生參加集體活動提供便利條件,讓其感到集體的溫暖。幫助他正確認識和
評價自己,看到自己的優點,發揮優勢,彌補不足。從而樹立必勝的信心和勇氣。透過以上的工作,學生李某的行為習慣大有改變,進步比較大,學習上也開始努力,初步收到成效。相信他能轉化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積極進取,奮發圖強的好學生。 不論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他們的思想都不是一下子形成的,都是從小到大,透過點點滴滴的事情和感受,逐漸形成的,因此,思想道德教育要從小抓起,從點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