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考察的心得體會
學習考察的心得體會
學習考察的物件為我們提供了各種資訊和可借鑑的經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學習考察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學習考察心得體會範文1:
11月22日至25日,市教育局在西四旗組織召開了鄂爾多斯市中小學幼兒園管理工作現場會,歷時四天,內容安排有現場觀摩、領導講話、專家點評、交流互動等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幾天下來,雖是累了一點,但滿載而歸、收穫頗豐,真是“一路鮮花一路歌”。
第一次在劉少先局長的帶領下以校長的身份參加這樣的現場會,印象比較深刻,四天的拉練式培訓會,每走一處都能讓自己眼前一亮。精神抖擻的小小交警訓練,氣勢宏大的威風鑼鼓表演,全員參與的馬頭琴展示,整齊化一的民族舞蹈,誦詩起舞的國學經典,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栩栩如生的師生作品,以學為主的新型課堂,以人為本的精細管理,校本生成的理性思考……,這些都彰顯著各學校的辦學成果和辦學特色。下面就自己參會的感受和由此而引發的思考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以先進辦學理念為先導,引領內涵發展。
學校的健康持續發展,取決於是否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科學的思維方式,管理的著眼點和歸宿是師生健康快樂的成長和可持續發展。西四旗的教育都已開始重視透過專家把脈及在專家引領下形成自己對本校教育的理性思考,並對其理念文化進行闡述。如杭錦旗中學在“實施學習優勢教育”的理念引領下,摸索出了“導學結合、藝教結合、體教結合”的三結合辦學模式,給學校的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也逐步形成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辦學特色。
作為校長,我們也應該提煉自己所在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理念,並以此為核心確立自己的管理理念、教學理念、德育理念和服務理念,並透過解讀與踐行,讓全體師生和家長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思想,為此而共同努力,即理念上的認同產生行動上的合力,從而形成學校教育共同體。把辦學理念滲透在校園文化建設、制度建設和各項活動的組織過程中,體現在學校的各項規劃、計劃和工作行動中。只有理性的高度和行動的深度結合起來,才會有效果,才能有成果,才能促進內涵發展。
二、以東廬教學模式為課題,深化課程改革。
在現場會期間,我贊成一位校長的說法:“校長最應該關注的文化是課堂文化”。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徑。因此,課程改革要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是要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化。會議期間所考察參觀的中學大多都在研究並踐行東廬中學的“講學稿”教學法,四個旗區的學校都分批派出領導和教師親自去東廬中學學習考察,也多次請該校的領導和老師到校進行理論講座和示範教學活動,並結合本地、本校實際提出了“導學案教學法”、“導學案思維導圖習得法”、“三元載體學科非同步導學法”等本土化的講學稿。
由此也引發了我們的一些思考:東廬中學的成功在於該校能在困境中大膽創新,根據本校實際改革摸索出了以“講學稿”為載體的先學後教、以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其實這與先前“洋思中學模式”有異曲同工之效果。仔細想來,其間所體現正是新課程理念的宗旨和要求,所有這些改革,都是在新課程理念引領下的操作層面的創新,這種成功的模式學來為我所用,已初見成效,若真能堅守和堅持下去並生根發芽,那的確是件好事,她能使我們邁開緩慢前行的課改步伐。那麼,除“講學稿”模式外,我們能不能開拓出更新的、更切合我們教師個人實際的、本土化的有效教學模式和科學的教學方法?劉永勝教授也指出:“教學模式可以靈活,教無定法”。這就需要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吃透新課程標準,領會新教材意圖,一切以全體學生能積極參與、能學會且會學為衡量標準,充分挖掘一線教師的積極性和潛能,從“教無定法”中得法,得到更多的、更適合每位教師自己的“法”,在新課程標準的統領下,讓“條條大路通羅馬”。
我們準旗的初高中教學質量在全市處於領先水平,世紀中學、準一中、準民中和準九中的教學質量在全市高中、初中學校分別位居前茅,準民中連續五年中考全市第一,說明我們的課堂是高效率的,是符合新課程理念和新課標要求的,但我們所欠缺的是沒有對自己的成果和經驗進行及時的總結和推廣,我們缺乏必要的自信!這也正是我們今後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亮化辦學特色。
劉少先局長曾多次說過:“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質量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我們也聽過好多教育專家的講座,最終都要用所帶學生的中考或高考成績為依據來說明其理念的超前性,思想的先進性和方法的科學性。會上對2010年全市中、高考質量進行了科學的分析,並高屋建瓴地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和今後的教學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市教研室梁耘主任強調:“素質教育不是不追求質量,而是在提升內涵的前提下追求高質量,是教育發展的硬道理”。校長和教師在教學中只有真正做到靜下心來、全身心投入,以學生為本,而不是在做表面文章時,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化,才能讓學生全面主動地發展。
程鎖明教授在點評時指出:“真正的高質量是讓優生更優,讓差生變優,從單一到豐富,為孩子的未來、幸福和生存奠基”。我們所參觀四個旗區的教育,都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抓手,把中考成績作為評價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把科學文化素養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各學校的主要領導也把精力主要放在了教學管理上。雖然他們的中高考質量和我旗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這種努力的方向和勁頭是應該引起我們重視的。
“不求人人升學,但求個個成才”,“沒有不好,只有不同”,這些樸素的教育理念詮釋著西部學校新的人才觀念和對素質教育的深刻理解。“馬頭琴拉響烏審召,蒙古舞跳亮毛烏素”,全員參與的特長教育已不僅僅是一門校本課程,更肩負著傳承民族文化的歷史使命。在討論時王廣源局長曾說:“民族的東西是我們自己的,也是屬於世界的”。杭錦旗中學的體育競技隊能在區運會上一舉奪得十幾枚金牌並非偶然,其藝術類考生高考成績喜人絕非一日之功,這些成績的取得恰恰是因為該校生源質量較差,靠文化課成績無法生存而逼出來的,這些事實更加說明,每一個孩子都有潛能可挖。學校、老師應努力去發現並積極地為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長搭建平臺”。
透過三位專家的點撥和校長間的討論交流,自己對什麼是學校特色,怎樣才能形成自己學校的特色也有一些思考:(一)學校特色不完全等同於特長教學,但持之以恆的特長教學可以形成教學特色。(二)當我們把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思想貫徹到學校各個環節的管理和教育教學的實際行動之中,並能持之以恆,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時,這就是一種學校的文化和特色。(三)當我們把校本課程或某一項常規活動或改革、管理行為做精、做細、做實並能堅守、堅持和不斷改進時,這就是一種學校的文化和特色。
四、以促進師生髮展為根本,細化學校管理。
學校是在做人的工作,需要人去做工作,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須是以師生為本的,學校所有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都應以師生的健康向上、和諧幸福為宗旨。四個旗區各學校都很重視抓師資隊伍建設,“三名工程”的實施,“青藍互助”活動的開展,都說明了這一點。以校本教研為中心,強化集體備課工作,實現教學、教研、培訓一體化,注重反思、總結和積累。鄂旗實驗小學建立的師生成長檔案袋,已成為該校科研課題的一個亮點,他們曾和北京地區一些名校進行互動交流,讓師生學會記錄成長過程,校刊、校報、學生成果集、學生作文集、教師論文集、課改成果集、校史展覽、系統化的學校彩封簡介、宿舍餐廳的服務承諾、學生管理的各項措施等都體現了“在積累中走向成長成功,在反思中不斷進步”的理念,都說明了各學校都在注重實施“以人為本”前提下的精細化管理。注重提升內涵,提高辦學品位,都在注重師生的持續發展和健康成長。
五、現場會之後的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應虛懷若谷海納百川,虛心學習是必須的也是絕對正確的。我們需要學什麼?怎麼學?怎麼用?怎麼定位自己?實地參觀學習、聽專家講座和名師示範課都有三個層面的東西,即“道,法,術”,道即思想理念和道理,法即方法,術是技能和技巧。道——大家都可以領會,只是程度不同;法——可借鑑不能照搬,術——是屬於自己的,是學不來的東西。這也許正是全國再沒有出現第二個魏書生和陳鴻彬,也沒有出現第二所盤錦中學的原因所在吧。學了道,借鑑了法,結合自己的實際取長補短,讓學來的東西在自己身上生根發芽,使其本土化、校本化,這也是我今後學習培訓的思路和目標。
我們不能在學習別人的同時丟掉了自己,一個人不能沒有自信,一所學校,一個地區的教育更不能沒有自信!作為準格爾旗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沒有理由不自信!因為我們正處在準格爾經濟迅猛發展和準格爾教育穩健跨越的大好時期。拔尖教師、骨幹教師、優秀教師和優秀校園長獎勵制度,極大地激發了教師和校長的工作積極性;全國名師實驗基地的誕生和名師工作室的成立,讓我們的教師能與專家零距離接觸;有計劃地外出學習和校本培訓,名師育名師活動,校際結對互助活動,學段銜接研究,強化集體備課,引進東廬講學稿,出臺各學科教學常規等措施,都在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自上而下的質量意識在不斷強化,中高考成績在全市位次不斷前移,學校特色化建設穩步推進,全旗素質教育質量明顯提高;校安工程和校園都會網路工程的實施,正在快速改善全旗城鄉的辦學條件;準格爾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出臺,為我們明確了目標,指明瞭方向,為準格爾教育的未來繪製了美好的藍圖。我們有理由相信,準格爾教育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
學習考察心得體會範文2:
九月份參加為期一週的蘇州黨校異地培訓,聽取了蘇州市委黨校領導和蘇州市有關部門領導、專家的《蘇州經濟社會發展與“三區三城”建設》、《蘇州工業園區借鑑新加坡的做法和體會》、《蘇州產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招商引資的策略與崑山之路》等專題講座,實地參觀考察了張家港城市建設、蔣家巷新農村建設、崑山開發區成就展和新加坡工業園區等,蘇州人創造了張家港精神、崑山之路和園區經驗,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如今又搶佔先機,圍繞經濟經濟發展抓轉型升級,提出“三區三城”的新目標,蘇州創造的經驗讓蘇州聞名於世,蘇州的未來也將一路領先。
蘇州回來,令人難以平靜。石獅曾經以小洋貨、小市場、小政府聞名全國,全國跑石獅。建市二十多年,石獅社會、經濟有了較大發展,然後起之秀卻後來者居上,石獅市場難以與義烏相比,經濟發展也被崑山、張家港等蘇州遠遠地拉開距離,石獅發展速度與發達縣市與難與同日而語了,石獅有被邊緣化的危機。蘇州之行,增強了我們憂患意識,學習蘇州,思考石獅,在解放思想謀發展、千方百計招商引資、重視引進人才和科技創新等方面值得我們借鑑。
解放思想,推動了蘇州的一次次經濟的騰飛。敢為天下先,興辦集體企業,實現了“農轉工”,使蘇州農村城鎮經濟發展積蓄了基礎;勇於挑戰,率先在縣級政府設立保稅區、經濟開發區,引進外資,走向了“內轉外”,使蘇州經濟快速增長,經濟實力大大提高;審時度勢,推進企業從量到質的轉化升級,成開型了蘇南發展模式;謀事在前,在經濟發展後出現一些土地、環境等問題之際,不失時機地依靠人才和科技創新,積極推行轉型升級,有信心使經濟三年翻番。蘇州了每一次的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無不是解放思想的結果。為了蘇州經濟的發展,突破縣級不設保稅區、開發區,無不是當地領導不為政策束縛敢破敢立的思維和行動。為了讓臺商安居樂業,吸引更多的臺商落戶生根,拔出二百多畝地建媽祖廟,沒有開放的思想是難以作出如此有悖常理的決策,盡心盡職為投資者服務、著想,無不凝結著蘇州領導者們解放思想的智慧。我市在機構改革自覺不自覺地重新走回老路,小政府大社會的機構改革成果已不再現;因循守舊按政策辦事,缺乏創新、解放思想的精神,放慢了發展的速度,已然黨政機關,顯然,如果沒有解放思想,也難以有石獅的經濟騰飛。
蘇州發展之路,或者稱之為蘇南發展模式,其成功得益於招商引資。因此有人認為,蘇州經驗說到底是招商引資的經驗不無道理。沒有招商引資的成功,沒有專案落地,何談經濟發展。創造投資環境,最佳化服務質量,是蘇州人招商的法寶。他們全力以赴千方百計進行招商引資,認為幫助招商引資者是恩人,投資者是親人,能招商引資是能人,影響招商引資者是罪人。一個個專案引進,無不是蘇州人為自己發展的創造機遇。正是他們重視招商引資、選資工作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使蘇州成為臺商、外商投資首先的地方,使蘇州成為經濟發展奇蹟的神奇土地。聯絡到我們在土地開發建設過程中存在種種糾紛,專案落地還存在種種障礙,需要依靠政府及各種社會關係協調處理,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如此的投資環境,怎能招得了商。
同全國各地一樣,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影響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便顯現,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發展經濟。要取得繼續發展的先機和優勢,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便要走分工和專業化道路,走依靠科技創新、依靠人才的道路。面對困難,蘇州人有先見之明,全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創造發展新優勢。引進全國名牌大學在蘇州設立研究所、研究生院,傍科技傍人才,使新技術新產業能就地生根。蘇州人很得意於國家實施的千人人才計劃,蘇州有五十人之多,很注重人才的管理和利用,有了人才和科技的優勢,便有了強勁的潛力,所以蘇州很多縣級市信心滿滿三年財稅再翻番,上千億不成問題。如此的發展速度,將我們遠遠拋在後方已成事實。石獅的發展,主要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幾乎沒有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企業求全難成大,工業園區既是生活園區也是設市場,顯現企業缺乏分工協作精神。如何根據我市的特點,搞好我市的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的升級換代,做好產業的分工協作,蘇州的做法,值得我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