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可貴的沉默教學心得體會

關於可貴的沉默教學心得體會

  在參加學校組織的“我最滿意的一節課”的活動中,我選擇了《可貴的沉默》這篇課文。選擇這課是因為課文所描述的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很接近,學生理解起來沒有難度,可以在課堂上掀起高潮,再就是這篇課文的很感人,能夠點燃學生心中感情的火花,和文字很好的接觸,學生能和文字融為一體。課上完了,同事問我上的怎麼樣。我笑著說:“很輕鬆。”怎麼會不輕鬆呢?我就象一個感情豐富的演員,代替學生說了很多話,代替學生思考,真的是包辦代替了許多,和我在備課時預想的效果相差甚遠,原因總結如下:

  一、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的路很模糊

  我想引導學生從詞語當中去體會當老師問:“爸爸媽媽知道你們的生日。”和“生日時向你們表示祝賀時。”時學生高興、驕傲的心情;當老師問:“你們中間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和“誰向爸爸媽媽祝賀的人請舉手?”時,學生內疚、慚愧的心情;當老師問“你們怎樣才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時”學生的輕鬆、歡快的心情。可是在課堂上學生沒有能體會出來,原因就是我在帶領學生走進文字時,只是在引導學生找出句子,沒有引導學生去理解描寫學生心情的詞語,讓學生只在表面上在文字上走一個來回,讓學生就象一個“瞎子”,讓老師牽著走,學生在走的過程中失去思想,失去個性,更重要的就是失去理解和閱讀能力。

  二、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的路很曲折

  其實這篇課文學生應該學的非常有興趣,學生也應該很容易進入文字,學生也應該和課文中那群孩子一起受感動,心情也應該和文中的孩子一樣。可是學生沒有真正的走進文字,原因不在學生,而在老師。備課時我對學生已有的知識貯備不瞭解。我們是住讀班,我把孩子們估計的過高,比如有學生找到描寫沉默的句子“教室裡寂然無聲,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說話。孩子們沉默著,我和孩子們一起沉默著…….”我問學生“他們沉默時在想什麼?”學生總是在說“他們在想怎麼回報父母”“他們在想怎樣知道父母的生日”當時我就想學生沒有理解到此時學生真正的內心世界,我就脫口而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們可能為沒有知道父母的生日而內疚和慚愧”當時我也很矛盾,不告訴學生嗎?學生又沒有體會出來,告訴學生了,又沒有真正的引導學生讀懂文字。

  課後,我在想學生沒有真正走進文字是不是讀的形式太單一,整節就是齊讀,指名讀和師生合作讀,是不是應該在小組中討論,是不是應該同位互讀,讓學生在小範圍整理自己的思維,讓夥伴互相幫助,合作學習,這樣夥伴學習給孩子與說話的自信呢?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的路本來很簡單,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這條路上自由自在的走,老師只是旁邊的一個裁判,而我今天讓他們走的如此曲折。

  三、引導學生走進文字時老師迷路

  在備課的時候,我先上網查了別人的備課設計,喬老師在旁邊提醒:“要根據自己學生的情況上課。”我還是太迷信別人的東西,把別人的教案看了後才自己來備課,備課時總覺得別人的東西是正確的,總覺得這是別人總結出來的,並且是經過實踐的,那就是最好的。所以在教學設計中屬於自己的東西太少,但是在課堂上學生自然生存的東西太多,臨時改動教案,就出現了老師廢話太多,沒有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人。

  下課後,我也在沉默,這個沉默也是可貴的,它讓我在今後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多鑽研教材,讓我在課堂中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