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專業實習報告4篇

水產專業實習報告4篇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水產專業實習報告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水產專業實習報告 篇1

  為了瞭解水產生產一線情況和海南紅樹林生態環境,我們水產養殖全體同學在趙老師帶領下到三亞水產養殖基地進行學習參觀。

  我們到過的參觀地點有:

  (1)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

  (2)沿途參觀了馮家灣蝦苗基地。

  (3)螺旋藻養殖基地;

  (4)南海水產研究所海潤珍珠養殖場;

  一:首先到達參觀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

  海南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位於海口東南方向瓊山境內,紅樹林在這裡的海灘上綿延50公里,面積達3337.6公頃,海南的紅樹林以瓊山、文昌為最,其中瓊山市的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是遊人去得最多的景區之一。面積4000多公頃,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紅樹林保護區,是中國七個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的保護區之一。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濱海泥灘上特有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的植物群落,其大部分樹種屬於紅樹科,生態學上通稱為紅樹林,是能生長於海水中的綠色植物。從照片上可以看出,這裡的紅樹林生態環境極好,適合各種生物繁殖生活,水中有多種生物,包括各種魚類諸如血蚶、蠔、對蝦、青蟹、血鱔,各種蛇類等。生物資源及其豐富。據介紹,這裡的紅樹林生長良好,漲潮時分,茂密的紅樹林樹幹被潮水淹沒,只露出翠綠的樹冠。我們到時,正處於漲潮前期,能看到水已經淹沒樹根,只有氣生根還露出水面。有經常性腿潮漲潮,有利於生物生長髮繁殖,因此這裡生物物種繁多。

  二:參觀紅樹林後,汽車開到馮家灣,沿途參觀蝦苗基地。這裡是中國南方最大的蝦苗培育基地。這裡實際形成了馮家灣———椰林灣地區對蝦種苗產業帶擁有種苗廠家400多家,蝦苗總數佔全省80%左右,成了遠近聞名的“蝦苗谷”。但是,從沿途參觀來看,這裡的基地雖然總體規模大,但都是小規模個體養殖較多,技術力量也很薄弱,競爭力不會太大。需要引進大量技術人員提高育苗技術和技術創新才是出路。

  三:到達三亞後休息一晚上,晚上我到三亞海灘看看,這裡的海水比海口的海水乾淨多了,說明三亞市的生態環境確實很好。

  次日上午(五月十七日)到螺旋藻基地參觀。我們主要參觀了螺旋藻的室外水池培養:

  圖中看到的轉動的是為了防止螺旋藻沉積在池底,加快流速。

  下面是螺旋藻培養完成後進行過濾獲得螺旋藻液,此時獲得濃度極高的螺旋藻,再加工後可以生產了。螺旋藻目前在海南大規模養殖的只有一家,原因是不好養,同時市場需求不是很大,沒有穩固的銷路。

  四,緊接著我們到南海珍珠研究所參觀珍珠養殖,這裡有專門解說為我們講解:

  這是我們看到的幾個珍珠貝:

  珍珠貝在海里稱貝,在淡水中叫蚌,海水珍珠的價格一般你淡水高,他們的區別在於: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的區別

  珍珠文化底蘊深厚,早在幾千年期就已經開始使用珍珠作為貴族和皇家權威的象徵。明代有人把用鉛塊做好的佛像放入蚌殼中,形成佛像珍珠。現在的幾個超級珍珠都分別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和知名收藏家手中,價值上千萬美元。

  珍珠的價值很大程度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

  1, 海水還是淡水 淡水珠和海水珠是屬於二個不同檔次的商品,就象岫玉與翡翠,不可相提並論。

  2, 顏色有幾種成分構成了珍珠的色素。本身的色素(如白色、奶色、粉紅色、 黑色等等)。若是出口歐美的珠子,肯定都是經過漂白的。黑珍珠中以黑中透紫的最佳。

  3, 光澤光澤是消費者要考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由珍珠本身的品質,透明度和珠母層的厚度決定。有時在珍珠腰部有一圈顯得蒼白無光,這與區域性結晶體的結構變化有關,應儘量避開這種珠。毫無疑問,光澤越強,質量越佳

  4, 珠母層厚度越厚越好。可從珍珠穿孔處仔細觀察珠層厚度,順便觀察珠核是否在穿孔時遭到破損。珠層厚度還可從珠光的強弱間接判斷,太薄的珠不耐用,理想的珠應在半mm以上。

  5, 形狀對串珠而言,應力求顆顆圓潤光滑、均稱、規則。但若你能以較少的代價買到體積較大的珍珠,將使你收藏珍珠的寶庫裡更添姿彩。

  6, 瑕疵,除了向外突出的瑕點外,瑕疵還可以是裂痕、裂縫、凹狀和深色或暗淡的斑點以及環帶,應儘量避免。但在放大觀察時,總能找到一些毛玻

  參觀完珍珠養殖場後我們就回到我們學校海南大學,於十八日下午3四點到校。

  總結:透過兩天一夜在外實地參觀學習,使我們更加了解了生產一線的情況,為我們將來深入生產提供實踐條件。我們一直都是在學校學習文化知識,對生產一線瞭解太少,甚至從來沒有見過大規模養殖珍珠貝,螺旋藻。這次外出實習活動正好適時地填補了這個空白。同時我認為集體外出鍛鍊了我們班級的凝聚力,增進了同學們之間感情。感謝趙老師帶領我們進行的這一次實習活動。

水產專業實習報告 篇2

  本次實習動員大會為實習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讓同學們對專業實習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認識,大家紛紛表示要珍惜這次機會,在實習過程中虛心學習,把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中去,展現海院學子的良好精神風貌。

  一、實習目的:

  根據學院對09級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實習要求,我在學院的實踐基地進行了為期2周的實習。實習的目的是:接觸實際,增強勞動觀點和責任感;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鞏固所學理論,獲取本專業的實際知識,培養初步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能。具體要求如下:

  理論聯絡實際,學會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去參與到具體的實習中。

  培養艱苦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形成熱愛專業、熱愛勞動的良好品德。

  二、實習時間:

  三、實習地點:

  四、實習過程與體會:

  5月1日,我開始了我的水產養殖實習的過程。

  實習期間,我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先後學會了水產養殖中必需的基本技能,包括給魚苗潑豆漿、如何攪水、如何控制水位、如何給魚苗打包等。這過程中出現了好多個難題,比如:本來自以為給魚苗潑豆漿是相當的簡單,卻沒發現我原來有這麼多基本的技能不會操作。

  看著同學熟練的撒潑,真是很羨慕,而我只能從一點一點潑起。還時不時的灑到池塘邊或者迎風潑到周圍同學身上、臉上。對於攪水,剛開始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去定時地去攪動,直到後來慢慢才瞭解,原來定時地去攪動魚卵孵化池壁,是為了避免魚卵結塊而缺氧死亡,同時使得黏在池壁的魚卵能夠散開以獲得充足的溶氧。說到給魚苗打包,那又是不得不提的一項了,原以為就是簡單的打個結就是了,可是看著指導老師用嫻熟的技術,認真的態度來給魚苗打包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個操作也是非常值得學習和掌握的。這次實習,除了讓我對水產養殖專業的基本資訊有了一定了解,並且能進行基本操作外,我覺得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收穫也是挺大的。作為一名一直生活在單純的大學校園的我,這次的實習無疑成為了我踏入社會前的一個平臺,為我今後踏入社會奠定了基礎。

  透過這次的實習,首先,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為詳盡而深刻的瞭解,也是對一個多學期以來所學知識的鞏固與運用。從這次實習中,我體會到了實際的工作與書本上的知識是有一定距離的,並且需要進一步的再學習。其次,我覺得在實習中任何人都必須要堅守自己的信念並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以適應不斷進步著的社會。

  最後,我虛心學習經驗,將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多思考,多總結,多請教,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實習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兩週,但是我感覺我的.收穫還是很大的。

  我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和同學們,當我在實際操作上遇到什麼不懂的問題請教他們時,他們都會悉心幫我演練解答,使我大大提高了對水產養殖的熟悉程度,這對我的實習經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體會到,如果將我們在大學裡所學的知識與更多的實踐結合在一起,使一個專科生具備較強的處理實務的能力與比較系統的專業知識,這才是我們實習的真正目的。

水產專業實習報告 篇3

  一.南洲自來水廠

  1.南洲自來水廠概述

  南洲水廠坐落於廣州市海珠區新蟯鎮瀝蟯村,原水取自順德西海取水點,經兩條DN2200輸水管送至南洲水廠廠區,全長約27公里。 南洲水廠是廣州市市

  政重點工程,20xx年5月進入全面規模建設,於20xx年9月23日竣工投產。南洲水廠、包括廣州市南部供水其它部分總投資約26億元,建設規模為100萬立方米/日,是廣州市首間採用“臭氧消毒+活性炭過濾深度處理工藝”的飲用淨水廠,也是國內供水規模最大的飲用淨水廠,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

  2.工藝流程及說明

  西海取水泵站→前臭氧接觸池→配水池→緩合反應池→平流沉澱池→沙濾池→ 前連線井→後臭氧接觸池→炭濾池→後連線池→清水池→水泵組→輸水管道

  所謂深度處理,就是先經過前臭氧處理,然後經過後臭氧處理,最後用活性炭吸收水中異味

  緩合反應池,用聚合氯化鋁來沉澱水中的雜質。網狀的池使水流形成漩渦,加速混合沉澱。

  平流沉澱池,3m深,採用層疊式結構目的是節約用地,下面是清水池,伸出來的是清水的透氣管。

  後臭氧尾氣破壞間,用電加熱到350攝氏度以上,使O3變成O2,使排出氣體中臭氧濃度低於0.1mg/立方米

  碳濾池,裡面有2m深的柱狀活性炭,有生物膜包裹,一方面可以用生物降解,另一方面可以延長活性炭的使用壽命。

  3.工藝的優點

  使用活氧化消毒技術優點:

  1)、活氧消毒作用是極強的,不管是細菌病毒,還是未萌動的孢子都具有殺滅作用,而且殺滅速度。

  2)、活氧消毒過程中產生的氧化物是無毒、無味能生物降介的物質。

  3)、活氧能很快分解為氧,不會產生二次汙染,而且提高養殖用水中的溶氧量。

  4)、活氧在消毒過程中透過其氧化絮凝作用對水質起到一定的淨化作用。

  5)、活氧在應用中,只能就地產生,所以簡便、完全、可靠、經濟。

  二.大學城雜用水廠

  1.大學城雜用水廠概述:

  廣州市大學城雜用水廠位於廣州市番禹區小谷圍島廣州大學城西北角北亭碼頭東側地段,佔地面積18825平方米,縱向長度267。9米,橫向寬度71。7米,北靠官洲河,南鄰外環路,設計規模10萬立方米/日,水源取自珠江後航道官洲水道,負責供應廣州大學城內的生活雜用水,市政雜用水、建設用水及公共景觀補充水。

  2.工藝流程及說明:

  官洲河→分建式地下取水泵站→管道靜態混合→拆板絮凝池→斜板沉澱池→均粒濾料濾池→清水池→地下送水泵站→管網

  官洲河水由菱形取水頭部經自流管進入取水泵站,用潛水泵提升至格柵配水井,透過迴轉式隔柵除汙機濾除懸浮雜物後,在注入絮凝沉澱池前投加聚鋁絮凝劑和液氯(前加氯),經絮凝沉澱後經均粒濾料濾池過濾後,再次後加氯消毒,輸入清水池,進入地下送水泵房,經潛水泵壓送至管網。

  其間包括三個系統:

  1)加藥系統:(聚鋁絮凝劑的投加,可以透過三種方式來控制:人工遙控調節頻率或衝程的大小來實現;千噸水加藥,根據原水流量大小自動控制加藥量;根據原水流量,原水濁度等多重引數自動控制加藥);

  2)氣水反衝洗系統(包括反衝洗泵房,反衝洗鼓風機和反衝洗水泵,採用氣洗→氣水混合沖洗→水洗三段式沖洗程式,沖洗週期不超過24小時,每兩週衝擦一次);

  3)加氯系統(包括前加氯,在進入反應沉澱池之前投加液氯,由原水流量按設定的投加比例自動投加;和後加氯,在進入清水池之前再次投加液氯用以消毒,根據濾後水流量和濾後水餘氯自動調節投加量);

  3.工藝的優點:

  該工藝採用絮凝、沉澱、過濾等工藝,它的建成投產,既滿足了大學城現階段各種用水的需求,有效解決新的用水矛盾。同時全面實現水資源的合情合理使用。可以說雜用水廠的建設順應時代潮流,合理利用水資源。

水產專業實習報告 篇4

  一.建築給水系統:

  華南新城居住區(在建)採用密閉壓力水罐取代水泵水箱聯合給水方式中的高位水箱,形成氣壓給水方式。水泵從貯水池吸水,水送至給水管網的同時,多餘的水進入氣壓水罐,將罐內的氣體壓縮,罐內壓力上升,至最大工作壓力時,水泵停止工作。此後,利用罐內氣體的壓力將水送至給水管網,罐內壓力隨之下降,至最小工作壓力時,水泵重新啟動,如此週而復始連續供水。

  這種給水方式的優點是裝置可設在建築物的任何高度上,便於隱蔽,安裝方便,水質不易受汙染,投資省,建設週期短,便於實現自動化。缺點是給水壓力波動較大,能量浪費嚴重。

  二.建築排水系統:

  市橋工地居住區(在建)在生活排水管道中設定了專用通氣立管,管材採用了柔性介面排水塑膠管,專用通氣立管與主通氣立管的上端在排水立管通氣部分以斜三通連線,下端則在最低排水橫支管以下與排水立管以斜三通連線。

  同時在排水系統中採用了Y型過濾器,這是一種在Y型管體內裝圓桶狀的過濾器,拆下管蓋便可清除雜物,通常在高層建築,多層建築或工廠內之給排水配管中使用,常裝置於減壓閥、洩壓閥、定水位閥或其它主要設施之進口端,便於清理雜物以保證閥類或裝置之正常使用。

  此外在排水管與室外排水管連線處,在建築小區中的汙水管道和雨水管道上設定了檢查井,檢查井以塑膠樹脂(PVC、PP、PE等)為主要原料。

  三.建築消防系統:

  在華南新城居住區(在建)的地下式泵房中設定了型號為100DLS72—20×4/5,流量為20L/S的消防泵,以及型號為CO2—281,DN1200,容積為2.5立方

  米的氣壓水罐,用以提供在消防水泵啟動過程中所需的消防用水。

  由於在高大空間的地方人員流動頻繁,可燃物少火災蔓延的情況很少,因此在市橋工地居住區(在建)內設定了火災探測器,在發生火災時進行報警,同時在鋼樑上設定降溫措施,在高空區周圍設定加密消火栓系統(附帶水喉),以便及時、快速、方便的撲滅初期火災。

  眾所周知,水泵接合器的主要用途是當室內消防水泵發生故障或遇大火室內消防用水不足時,供消防車從室外消火栓取水,透過水泵接合器將水送到室內消防給水管網,供滅火使用。但對水泵接合器的數量確定則需按室內消防用水量計算的同時,考慮室外供水能力綜合確定,這樣既達到節省投資的目的,同時又保證消防的安全可靠性。

  (四)總結:

  透過該次實習,本人較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更加鞏固了對給水管網,排水管網管以及水泵與水泵站等專業知識的掌握,更大的收穫是激起了自己對本專業的興趣,為今後的建築給排水等專業的學習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同時對未來的工作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在此,感謝張立秋老師,方茜老師,榮宏偉老師以及石明巖老師沿途的悉心指導和講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