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實習報告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實習報告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實習報告(一)
一.實習目的
本次實習主要目的是要讓我們初步接觸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對將要學習的專業知識有一些感性認知。透過對自來水廠、汙水處理廠的參觀,建立全面和系統的感性認識,熟悉自來水廠工藝流程。這也是將書本理論和實際聯絡相結合,進一步培養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實習內容
本次實習為期三天,週一在本校參觀水泵房、小型汙水處理站以及排澇站。瞭解校園水運營方式。週三是參觀福州西區自來水廠,實習主要內容是自來水處理工藝。週五參觀福州市祥坂汙水處理廠,見習汙水處理工藝。以下就各個實習單位進行介紹和總結。
2.1福建工程學院水泵房、汙水處理站、排澇站
水泵房內有電源箱、消防供水裝置和生活供水裝置。主要有消防控制櫃,消防泵,噴林泵。消防穩壓控制櫃,穩壓泵。供水控制櫃,供水泵(如果有高層,還有高層專用供水裝置)
泵房排汙控制櫃,排汙泵。以及消防水箱,生活水箱、穩壓罐。
平時一般只要開動一臺供水泵,穩壓罐內氣囊和水,透過充放氣達到控制水壓的作用。
汙水處理站設有格柵機、曝氣池、控制櫃。格柵機用來撈取雜物,汙水處理站臨近宿舍樓,所以格柵機密閉用一個大管道排氣,以免影響周圍空氣質量。曝氣池採用活性汙泥法用含有微生物的汙泥來分解有機物。
排澇站設在河岸旁,排澇站有三臺抽水機,根據水位高低自動調節開動臺數,抽出的水透過水渠排到河裡。
2.2福州西區自來水廠
2.2.1 福州西區水廠概況:
西區自來水廠福州鼓樓區洋橋西路260號,金牛山公園正門以西150米。水廠佔地100畝,一期有16有濾池,三期總共有14個濾池,處理量各為30萬噸每天,過濾面積分別為108平方米和121平方米,是福州最早的水廠,也是自來水總公司的前身,建於1956年。一期擴建於1991年,92年底投產,處理水量為30萬噸,1998年和2015年進行了2次擴建,每次擴建15萬噸,預計每天處理總水量60萬噸,而實際日流量35 50萬噸,每天供水量佔福州市總供水量的一半以上。另外,全廠每天產生廢水1萬多噸,排放廢水濁度1~2度。
2.2.2 水處理工藝
採用常規處理方式,處理的工藝流程: 混凝 沉澱 過濾 消毒
(1)從閩江上游取水,經一級泵把水提升透過兩條管徑為1.6米的管道輸送,並在管道里新增混凝劑(聚合氯化鋁)進行混合,怪過程須迅速,一般30秒內。
(2)輸送到折板式反應池,水與藥進一步進行物理化學反應,大致停留18分鐘左右形成絮體(俗稱黃花)的沉澱,再透過平流式沉澱池沉澱渣物、集水井收集上澄清液。
(3)把澄清液再次送到濾池(法國德利馬工司設計的V型濾池),濾池中採用直徑為0.95毫米、厚度為1.2米的單層石英砂過濾(濾池中還設有蓄水反衝洗,隔一定時間對石英砂進行沖洗,既保證了過濾速度也保證了出水的濁度,濾後濁度為小於0.1度)。工作原理為:原水經渾水渠進入濾池,自上而下流經顆粒濾料層時,水中雜質被截留,清水由配水系統彙集流出濾池,進入清水池。隨著濾層中雜質截留量的逐漸增加,當出水要求不滿足時,濾池需停止過濾進行反衝洗。反衝洗時,沖洗水經配水系統自下而上穿過濾料層使其處於懸浮狀態,沖洗廢水流入沖洗排水槽,再經渾水渠排走。為提高反衝洗效果在水沖洗前先用氣沖洗。
(4)加氯消毒分三次。把氯氣經過加氯機後往水中加氯,加氯點為沉澱池出水渠、清水池出水管、過濾後的水。沉澱池出水渠加氯為了防止後續的濾池的濾膜增厚。清水池出水管加氯目的消毒,過濾後的水加氯是防止自來水管道的二次汙染。一般是過濾前加得比過濾後多,加氯機可設定為手動和自動,但是、指示器上out(開度)升高時,說明加的氯氣越多,反之越少。
加氯系統分為濾前中間加氯和濾後消毒加氯。濾前中間加氯採用原水流量比例控制,最大加氯量為1.5ppm,採用增壓泵和水射器聯合方式投加在高密度澄清池後混凝池內。濾後加氯採用原水流量和餘氯反饋複合環路控制,最大加氯量為3ppm,採用強力擴散器投加在濾池出水管入口處,強力擴散器是一種化學藥品真空投加器,集合了真空輸送、投加、快速攪拌等多種功能,直接安裝在所投加的水體中,達到快速溶解混合效果。
(5) 透過上述處理後水即可達標,就可經二級泵房輸送到市供水管網。二級泵房有6臺泵,從國外進口,水泵揚程45m,流量350L/s,轉數1488r/min,配套電機A motor 水泵基礎周圍留有排水水溝收集水泵滴水後排到泵房牆邊集水溝最後排出泵房。泵房內還有真空泵一臺,架空設定,3t型吊車。
水泵進水管DN600進水管上設定手動閥門,壓水管DN500,壓水管上設定蝶閥和微阻緩閉止回閥,中間設壓力錶。
2.2.3 存在問題
(1)由於閩江原水長期濁度較低,造成泥量的減少,原設計按高密度澄清池中預沉/濃縮池泥位控制排泥,由於汙泥層不夠密實,而泥位計得到的是虛汙泥層泥位高度,造成排泥量太多,而進水汙泥又需要較長時間補充,影響了反應池的懸浮汙泥層濃度及處理效果。目前擬考慮在控制程式中增加泥位計反饋排泥的滯後時間,使汙泥層的實際泥位達到設計高度後再排泥。
(2)原設計濾池反衝洗前先停止進水繼續過濾,以降低砂面上水位,減少排水量,但由於反衝洗前濾砂層阻力較大,水位下降較慢,原設計僅按設定液位來啟動反衝洗程式,造成單格濾池反衝洗時間較長(主要是反衝洗前排水時間較長),其他格濾池處於超負荷執行,影響出水水質及反衝洗排序堵塞。目前擬考慮在控制程式中增加反衝洗前繼續過濾的時間控制予以解決。
(3)原設計中間加氯投加點設在高密度澄清池後混凝池中,而後混凝攪拌機材質為不鏽鋼304L,理論上可耐受5mg/l的加氯水,但考慮加氯水在池內濃度分別不均勻,攪拌機仍有潛在的腐蝕可能,為了安全及裝置的穩定執行,建議與氯水接觸的金屬件應採用SS316不鏽鋼。
2.3 福州祥坂汙水處理廠
2.3.1福州祥坂汙水處理廠概況
福州祥坂汙水處理廠是福州市規劃建設的第一個汙水廠,是市區內河綜合整治系統工程的主體專案。工程於1992年籌建,1995年底建成執行。
汙水廠主要處理福州市西湖截汙管、白馬河以西及其支流大慶河兩岸彙集來的汙水,服務面積約560hm2,設計汙水處理能力5х104m3/d,全廠主要裝置和自控、儀表均利用芬蘭政府貸款從芬蘭YIT公司引進,工程投資約8000萬元。此工程在國內是一個較早採用具有脫氮除磷A/O工藝和利用國外政府貸款的汙水處理廠,也是國內較早採用盤式微空曝氣和潛汙泵技術的專案。汙水廠具有工藝設計 先進、適用,總體佈置合理緊湊,佔地指標較小(0.68m2/m3汙水)特點。最全給排水實習報告實習報告 實習總結。
2.3.2汙水處理工藝
(1)格柵
格柵是由一組平行的金屬柵條組成,柵條斜放在汙水流經的渠道內,可以截留汙水中較大的漂浮固體。
(2)水提升泵房自控
控制裝置是由水位與流量感測器、調節儀表和操作裝置等組成,採用重力提升法,以汙水泵站集水池的水位和流量為控制指標,並根據由此發出的訊號,自動運轉汙水泵。
(3)沉砂池
去除汙水中的沙粒、煤渣等無機物,防止易沉固體進入後續處理構築物。沉砂池的出水由底部進入配水井,分配水後與迴流汙泥一起進入氧化溝,透過刮沙機將沉降在池底上的汙泥刮集至積泥坑,以便汙泥迴流和濃縮脫水,並將池面浮渣撇向集渣鬥,透過浮渣漏斗排出池外,以便進一步處理。
4)曝氣裝置自控
曝氣系統是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製成光滑而精細的多孔介質,而且做了代負電處理,微生物無法附著在孔道中生長,從而無法生長繁殖。
廢水經初次沉澱池後與二次沉澱底部迴流的活性汙泥同時進入曝氣池,透過曝氣,活性汙泥呈懸浮狀態,並與廢水充分接觸。廢水中的懸浮固體和膠狀物質被活性汙泥吸附,而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被活性汙泥中的微生物用作自身繁殖的營養,代謝轉化為物質細胞,並氧化成為最終產物CO2。非溶解性有機物需先轉化成溶解性有機物,而後才能被代謝和利用。廢水由此得到淨化。淨化後廢水與活性汙泥在二次沉澱池內進行分離,上層出水排放,分離濃縮後的汙泥一部分返回曝氣池,以保證曝氣池內保持一定濃度的活性汙泥。 曝氣池的執行狀況決定了整個汙水系統的處理效果,根據化學需氧量COD ,生化需氧量BOD5 ,曝氣池混合液MLSS ,迴流汙泥MLSS等種種因素,須合理地控制各道工序。
(5)A/O生化池
A/O生化池是水處理的核心部分, A/O生化池尺寸為32.5mX4.9mX5m,有效水深6.3m。它是絕氧 好氧活性汙泥除磷工藝的主要組成部分,分為五個廊道,兩段(A級、B級)。汙水和活性汙泥混合進入A/O生化池,首先進入A級絕氧段,活性汙泥中的微生物在這兒先釋放磷,並且繁殖。當進入B級好氧段時,由於氧氣充足,微生物大量吸收水中的磷和有機物,達到處理的目的。
(6)二沉池
它的作用是進行泥水分離。採用的是周邊進水,出水輻流式的工藝。活性汙泥透過吸泥管回收到氧化溝中,以保證氧化溝有足夠的微生物濃度。迴流汙泥系統包括迴流汙泥泵和迴流汙泥管道。剩餘汙泥則經過剩餘汙泥泵吸出,進入剩餘汙泥脫水機房進行泥水分離,採用旋轉脫泥法,脫水後的泥作填埋處理。
(7)消毒站
經過以上各道工序後的水在消毒站的紫外線C殺菌後,它的水質已達到國家排放標準了,此時就可以排入閩江了。
我們上專業掌握專業課程知識但僅僅懂得書本上理論,而不懂得實際應用這是不行的,是稱不上合格的工程技術人員。對於我們學工程的人來說,就要大量接觸實際工程,瞭解實際,在實踐中不斷學習、鞏固和提高。
這幾天的實習中,我們瞭解到基本的水處理工藝理論在實際工程中的運用,進一步加深了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水處理構築物有了一個更加系統、詳實的認識。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實習報告(二)
假期又來了,這個假期我於X月5號至X月10號之間來到了金陽小區的建築工地,進行了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參觀實習,並有幸觀看到小區室內外給排水管道施工,在參觀實習的過程中,透過現場參觀、看施工圖紙、向工程技術人員的請教對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有了更清楚的認識,特別是給排水管道施工,這次實習真是受益匪淺。
一.室內給排水管道施工:
1、消防管道
室內消防管道的安裝主要是消火栓和自動噴淋系統。由於施工方不同,我學到了兩種消防管道的連線方法:一種是卡箍連線,即將兩根消防鍍鋅鋼管的管口對正後,在上面套上橡膠圈,最後用卡箍卡住,鎖緊卡箍兩邊的螺栓;一種是螺紋連線,即在開有螺紋的兩根根消防鍍鋅鋼管的管口處,纏繞聚四氟乙烯密封帶,再用內開螺紋的外接,最後旋緊。
消火栓的安裝是一大要點:消火栓口離地1.1m,允許偏差正負2mm;栓口朝外,並應安裝在門軸側;閥門中心距箱側面為140mm,距箱後內表面為100mm,允許偏差正負5mm;消火栓箱體安裝的垂直度允許偏差為3mm。由於施工的原因,有些地方沒有做到位,比如有些地方的消火栓箱的安裝,將箱底緊貼地面,這樣將手提式滅火器放在箱內就不符合要求。消防立管要用管卡在距地1.4~1.6m固定。
自動噴淋系統(金陽小區)的噴淋管都佈置在梁下15~20cm。我在實習期間噴頭還沒有安裝上去,因為此時剛做完系統試壓,還要等沖洗合格後方可安裝噴頭。
2、給水管道
自來水給水管道採用UPVC給水塑膠管,中水給水管採用PP—R淺綠色塑膠管,連線方式均採用黏接。由於住宅樓所在地地勢較高,1~3層採用中心給水管網供水,4~7層採用屋頂水箱供水。每幢宿舍樓又分為A、B幢。A幢屋面上設有一箇中水水箱供整幢樓的4~7層衝廁用水,B幢樓上設有兩個水箱,一個是生活水箱,一個是消防水箱(供整幢樓的消防用水)。所有水箱均設定在樓梯間正上部,由2根管道用2個浮球閥控制進水量,設帶有防止小動物進入的網罩的通氣管、溢流管和洩空管,水箱的長度無法測量,寬為3.3m,外牆高為1.8m,牆厚為22cm,內壁貼有瓷磚。由水箱出來的水經屋頂的橫幹管分配到各個立管,其中橫幹管距屋面約30cm,便於維修。
室內分戶水錶的安裝採用支管嵌裝。室內分戶橫支管距地約25cm,立管由兩個塑膠管卡固定,下面的管卡距地約40cm ,上面的距地約200cm。
室內給水管道要經過通水實驗合格後,方可使用。可惜我沒有看到是如何做通水實驗,只能從書本上了解而已。
3、排水管道
排水管均採用UPVC排水塑膠管,連線方式均採用黏接。雨水排水根據建築物的形式而定。比如,綜合樓群工程的.公室採用普通外排水;住宅樓採用邊溝外排水。
排水橫支管在轉角小於135度時,要在此處設定一個清掃口,用吊環固定橫支管,且每個橫支管與排水立管連線處的下方,都要安裝伸縮節。排水立管與排出管端部的連線,應採用2個45度彎頭或曲率半徑不小於4倍管徑的90度完頭。排水立管要每隔10m設定一個檢查口,檢查口應朝外,便於操作。清掃口和檢查口在還沒有正式安裝時,要及時做好防護措施,以免雜物掉入。
室內排水系統要做灌水試驗、通水試驗和通球試驗。用不小於2/3管徑的球做通球試驗,通球率要達到100%。
二. 室外給排水管道施工:
1、消防管道
消防管道的下管採用抬管下管,連線方式是卡箍連線。消防管外壁用防腐瀝青刷1~2道。我有幸在實習期間看到自動噴淋系統埋地管道的水壓試驗。具體做法如下所述:
先用堵頭將試壓管道兩端賭,接著向管中注水,等水充滿時,水將放氣管溢位,此時關閉進水閥,等壓力錶顯示0.2~0.3Mpa時,用液式打壓泵從進壓管打壓,壓力達到1.2Mpa時,停止加壓,並關閉進壓閥。半小時後,若壓力錶上顯示的壓力值大於1.15Mpa,認為合格,或試壓24小時後,壓力之值在0.4~0.5Mpa之間時,也可認為合格。(此試驗方法與規定的系統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小於0.6Mpa實驗壓力下,10min內壓力降不大於0.05Mpa,然後將至工作壓力進行檢查,壓力保持不變,不滲不漏基本符合)。
2、排水管道
金陽小區排水管道是採用PE雙壁波紋管。其下管方式是人工下管,控制高程是用水準儀來實現的,連線方式是承插式連線,連線時,管口和橡膠圈要清洗乾淨,套在插口上的膠圈要平直、無扭曲,套好橡膠圈後,採用吊鏈拉入法:在已安裝穩固的管子上拴好鋼絲繩,在待拉入管子承口處放好墊木,用鋼絲繩和吊鏈連好繃緊對正,拉動吊鏈,即將插口拉入承口中。
檢查井是排水系統的重要部分。檢查井在砌築時要預留連線支管的空洞;每個檢查井最好連線四根或四根以下的排水管;要做好管道與檢查井連線部位的防滲工作,最好用水泥砂漿分兩次嵌縫,檢查井的井底要設有溜槽,汙水檢查井溜槽頂約於0.8倍大管管徑處相平。
很快,五天的實習時間就過去了。在這五天的實習時間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不可能學到的知識。現就實習情況做如下總結:
透過實習,我知道了學習的重點,增加了對本專業的感性認識,提高了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透過實習,提高了自己的識圖能力,對施工圖紙的認識,可以說是從不知到認識的跨越;透過實習,增強了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彌補了課堂上的不足;透過實習,為以後專業課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自己畢業後走上社會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透過實習,培養了我吃苦耐勞的精神,更學到了如何與現場施工人員、技術人員溝通的技巧。我們這次實習內容相當豐富,增強了我的工程意識和創新意識,開闊了眼界,使自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