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虎峪地質實習報告

北京昌平虎峪地質實習報告

  一、引言

  1、實習時間:20XX年5月30日 星期天

  2、實習地點:北京市昌平區虎峪村的虎峪風景區

  3、組成人員:老師帶領下的資源勘查工程(固體礦產)的0、1班同學及2、3班部分同學七十人左右。

  4、實習目的:透過本學期對專業基礎知識

  的學習,我們已經建立了系統的關於地球科學知識的理論認識。此次虎峪的實習是我們的第一次野外實習,透過本次的實習,我們將理論付諸於實踐,在鞏固完善課堂上所講地球科學知識的同時,也使我們初步掌握了野外工作的基本原理與技能。另外,我們對野外基本的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有更深刻的認識。更進一步地分析三大類岩石,地質地貌,形成環境等。初步接觸羅盤,瞭解羅盤的使用方法及使用目的。秉承地大優良傳統:艱苦樸素,求真務實。培養我們熱愛地質工作。為以後的北戴河實習和周口店實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為以後更好地從事地質事業而服務。

  5、地理位置:北京市昌平區南口鎮虎峪村

  6、虎峪概況:虎峪地帶處於華北平原與燕山山脈的交接處。風景區內山巒起伏交錯,山谷曲折幽深,最高峰磨盤山海拔1060米。

  虎峪自然風景區是京郊最具野趣的景區,其中黑龍潭 白龍潭 羊尾巴湖 百仙神洞 良心池 天橋石洞 通天池 等36處極具特色的自然景點讓您流連忘返,虎峪金輝更是古燕京八景之一。虎峪景區是集旅遊、娛樂、康體、商務、度假於一體的國家A級景區。

  7、實習路線: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從學校到虎峪旅遊景點,然後進行我們的野外實習。第一個觀測點距離大門50米處,北緯40°16′16.2″ 東經116°8′39.1″;第二個觀測點北緯40°16′17.8″ 東經116°8′40.5″;第三個觀測點北緯 東經 ;第四個觀測點北緯40°16′19.5″ 東經116°8′42.8″;第五個觀測點北緯 東經 ;第六個觀測點北緯40°16′23.4″ 東經116°8′42.7″;第七個觀測點北緯40°16′25.8″ 東經116°8′44.0″;第八個觀測點北緯40°16′36.1″ 東經116°8′44.5″;第九個觀測點北緯40°16′37.6″ 東經116°8′44.4″。

  二、地層及沉積岩

  地層是一定地質歷史時期形成的層狀岩石。其中,沉積岩地層往往是在一定的地表沉積環境(如淺海、濱海、湖泊、河流等)中形成的。

  虎峪風景區主要可見層狀岩石,所以主要是沉積岩。比如觀測點一可見的長城系高餘莊組的碳酸鹽巖及白雲(一般情況下白雲岩有刀砍紋,碳酸鹽巖沒有。)在第六個觀測點可看到沉積岩的上部,有泥裂,現在已經被石英脈所填充。 實習過程中老師所

  講的還有常溝組,主要是石英砂岩;串嶺溝組,薄層石英砂岩、泥岩;團山子組,碳酸鹽巖巖層;大紅峪組,厚層石英砂岩;霧迷山組,白雲岩。

  三、岩漿作用及岩漿岩

  岩漿形成以後,沿著構造軟弱帶上升到地殼上部或噴溢位地表,在上升、運移過程中,由於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岩漿的成分又不斷髮生變化,最後冷凝為岩石,這一複雜的作用稱為岩漿作用,形成的岩石稱為岩漿岩。實習過程中可在老虎洞附近看到輝綠玢岩巖牆,屬於淺層侵入岩。

  四、變質作用與變質岩

  變質作用是指在地下特定的地質環境中,由於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體狀態下發生物質成分與結構、構造變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質作用。由變質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稱為變質岩。變質岩可分為:接觸變質岩、區域變質岩、動力變質岩。上圖中可以看到被岩漿烘烤過的接觸變質岩,第三個圖中有混合巖化作用,有石英脈體穿插。

  五、地質構造

  岩石變形是構造運動的重要表現和結果,沉積岩形成時基本上是水平產出的,而且在一定範圍是連續的;岩漿岩具有原生的整體性,但是經過構造運動,岩石可由水平變為傾斜或彎曲,連續岩層被斷開活搓動,完整的巖體被破碎等。根據演示變形的特徵可以分析構造運動的性質、強度及時代等。岩石變形的產物稱為地質構造。最常見的地質構造為褶皺和斷裂。古構造運動是第三紀以前發生的構造運動, 新構造運動是第三紀以後發生的構造運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