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的同步練習題彙總
新文化運動的同步練習題彙總
練習題是指以反覆學習、實踐,以求熟練為目的的問題,包括生活中遇到的麻煩、難題等。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文化運動的同步練習題,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文化運動的同步練習題 篇1
一、基礎知識:
1、近代中國進步的知識分子掀起新文化運動是為了 ( )
A.宣傳馬克思主義 B.與洋務派論戰
C.與立憲派的論戰 D.同復古主義思想鬥爭
2、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誌是 ( )
A.《每週評論》的創刊 B.《青年雜誌》的創刊
C.《科學》雜誌的創刊 D.《天演論》的發表
3、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面旗幟是( )①民主②科學③自強④求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階層是 ( )
A.先進的知識分子 B.資產階級維新派
C.資產階級革命派 D.中國共產黨員
5、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有 ( )①《新青年》②《萬國公報》③《民報》④北京大學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①陳獨秀②李大釗 ③魯迅 ④胡適 ⑤毛澤東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7、新文化運動前期的主要內容是 ①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 ②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③宣傳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 ④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 )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有人慾考察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情況,你應該建議他去 ( )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廣州
9、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 ( )
A.人文主義 B.馬克思主義
C.列寧主義 D.民主和科學
10、在中國近代最早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是 ( )
A.陳獨秀B.魯迅
C.李大釗D.胡適
11、新文化運動從1915年開始,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宣傳 ( )
A.民主和科學 B.馬克思主義
C.新道德和新文學 D.西方自然科學
12、下列的文章中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的有 ( )①《敬告青年》②《狂人日記》③《庶民的勝利》④《布林什維主義的勝利》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3、新文化運動是 ( )
A.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B.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C.學生的反帝愛國運動D.反對北洋軍閥的群眾運動
14、新文化運動的矛頭所向是 ( )
A.北洋軍閥的統治 B.專制愚昧和迷信
C.儒家傳統道德 D.封建文學和文言文
15、新文化運動興起的直接原因是( )
A.北洋軍閥用封建思想維護其統治
B.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C.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
D.北洋軍閥投靠帝國主義,出賣國家主權
16、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 )
A.我國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B.是一次資產階級文化啟蒙運動
C.民主、科學思想的普及教育運動
D.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教育運動
17、新文化運動時期,有人提出漢字是封建時代的舊文化,是中國落後的表現,應予廢除而代之以拼音文字,這種現象表明 ( )
A.新文化運動徹底清除了封建殘餘
B.新文化運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C.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徹底的思想革命
D.新文化運動也存在侷限性,有絕對否定的偏向
新文化運動的同步練習題 篇2
1.新文化的主要陣地是( )
A、《敬告青年》B、《每週評論》C、《新青年》D、《民報》
2.下列對應不正確的是( )
A、陳獨秀---《敬告青年》B、李大釗——《孔子與憲法》
C、魯迅---《狂人日記》D、胡適——《文學革命論》
3.新文化運動後期的主要內容是( )
A、提倡民主與科學B、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C、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D、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4.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侷限性在於( )
A、沒有學習西方的民主制度B、沒有進行武裝鬥爭
C、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D、對東西文化絕對肯定後絕對否定
5.有人說,新文化運動是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繼續,其主要含義是指它( )
A、繼續反封建B、向西方學習C、反對尊孔復古D、主張民主共和
6.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提出的民主和科學的口號,其中“民主”的含義是( )
A、三民主義的“民權思想”B、無產階級的民主政治
C、資本主義的自由平等思想D、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新文化運動的同步練習題 篇3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標誌著新文化運動的開始。然而,新文化運動成為一場聲勢浩大、影響廣遠的思想解放運動,則是1917年之後的事情。蔡元培任北大校長後,在思想自由、相容幷包的旗幟下,延聘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新派學人為北大教員,使新文化運動的力量匯聚到北大。同時,在蔡元培支援下,陳獨秀將《新青年》雜誌遷到北大。由於北大進步師生的加盟,《新青年》宣傳內容更廣泛,影響也更大,開始真正紮根到“新青年”之中。而在《新青年》雜誌影響下,北大進步師生創辦的《新潮》、《每週評論》等雜誌,又進一步擴大了新文化運動在全國的影響。這樣,新文化運動從原來的陳獨秀少數人提倡的文化運動變成有大批青年學生擁護的全國性的思想解放運動。梁漱溟先生談到新文化運動歷史時所說:“所有陳、胡以及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皆未必能作,然他們諸位若沒有蔡先生,卻不得聚攏在北大,更不得機會發抒。聚攏起來,而且使其各得發抒,這畢竟是蔡先生獨有的偉大。”
更令人感佩的是,蔡元培還以其聲望和社會地位,排除反對勢力的進攻,極力維持北大這一新文化運動陣地。1919年2~3月間,桐城派古文家林紓代表守舊勢力,率先向北大和蔡元培發難。他一面寫毀謗小說,對新文化領導人物進行人身攻擊,其中把蔡元培比作贊助“毀聖滅倫”的怪物“元緒”(大龜);一面發表公開信,指責北大陳、胡等人“覆孔孟,鏟倫常”。同時,北洋政府也透過教育部對蔡元培施加壓力,指責《新潮》雜誌的言論過於激進,要求他約束北大師生的言行。對林紓的惡語謾罵,蔡元培嗤之以鼻,表示“林君詈僕,僕將哀矜之不暇,而又何憾焉。”對林紓的公開信,蔡元培從容作復,一一辯明林紓的指摘是毫無根據的,最後宣告自己絕不改變“思想自由、相容幷包”的辦學方針。在回覆教育總長的信中,蔡元培重申“大學相容幷包之旨,實為國學發展之資”。對於守舊勢力壓迫他辭退陳獨秀、約制胡適,蔡元培堅決予以拒絕,表示:“北京大學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與這些人毫不相干。”
在保護新文化運動的同時,蔡元培也是宣傳新文化最力的人之一。如在提倡白話文方面,他在1917年2月間便與梁啟超等發起成立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並出任會長。此後,他還多次發表演說,宣傳白話文必然取代文言文。在提倡科學方面,蔡元培任北大校長後,繼續支援我國第一個民間科學團體——中國科學社的活動。1917年1月,他為中國科學社創辦的《科學》雜誌撰寫《祝科學》一文,極言科學之重要,指出:“循是以往,凡往昔哲學之領域,自玄學以外,將一切為科學所佔領,科學界之發展,未可限量,科學社諸君勉乎哉。”此外,蔡元培還在經濟上援助科學社,每月由北大編譯處撥款作為《科學》雜誌的經費,並積極為科學社募集基金。
然而,在宣傳新文化過程中,蔡元培在許多方面又表現出與陳獨秀、胡適等人不同的思想特色。對陳、胡等大多數新文化運動人士來說,他們宣傳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化、新道德,更多是出於政治的動機,將文化和思想工作看作是實現民主共和政治的手段。而對蔡元培來說,他從事文化和思想工作,固然也有政治的動機,實現“救國”的目標,但他更傾向於將文化和道德革新看作是人的內在要求,是人格完善和人性昇華的途徑和標誌。蔡元培的這一思想傾向,又導致了他在一些文化問題上與陳、胡等新文化人士持不同的見解。如在科學問題上,陳、胡等將科學看作是萬能的,認為科學不但能解決客觀世界的問題,而且也能解決人生觀問題。蔡元培則不同,他雖然也提倡科學,熱心贊助科學事業,但他認為科學是有侷限的,並不能解決人生的所有問題,關於存在、意識等“形上”的一部分問題是科學無能為力的。與此相關,在人生觀問題上,蔡元培也不像陳、胡等新文化人士那樣採取一種簡單的態度,以為只要提倡一種科學的人生觀就解決了。他認為,美術和科學都是人生須臾不可脫離的`,科學予人以知識,美術予人以情感的要求,指出:“世之重道德者,無不有賴乎美術及科學,如車之有兩輪,鳥之有兩翼也。”他還認為,美在人生中的特殊意義在於,美感具有與現實利益無關的超脫性,是人類生而固有的內在必然而不待外鑠。並且,由於美感一方面有超脫利害的性質,一方面有發展個性的自由,所以便導致人類罪惡的“佔有性衝動”逐漸減少,而使人類趨於高尚的“創造性衝動”得以逐漸擴充套件。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 在蔡元培的支援下,陳獨秀將《新青年》遷到北大,此舉擴大了《新青年》的影響,從而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B.面對守舊勢力對自己的人身攻擊,蔡元培嚴詞以對,並以“思想自由,相容幷包”的辦學方針與之辯論,表現了堅持真理、絕不妥協的精神。
C.蔡元培充分肯定了科學的重要性及其廣闊的發展空間,並積極支援中國科學社的活動,但他同時認為科學並不是萬能的。
D. 蔡元培認識到美雖然與現實無關,但是美可以發展人的自由個性,從而使人產生創造力,推動社會的發展。
E. 本文敘述了蔡元培在新文化運動中的重要表現,描寫了他為推動新文化運動殫精竭慮、不遺餘力的事蹟,展現了“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偉大人格。
2、對於影響巨大的新文化運動,蔡元培主要有哪些貢獻?請簡要分析。(6分)
3、蔡元培在哪些方面表現出不同於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人士的思想特色?請簡要分析。(6分)
4、人們以“亮節高風”來評價蔡元培先生,請結合全文內容,談談你的看法。(8分)
參考答案:
四、實用類文字閱讀(25分)
1、選C給3分,選A 給2分,選D給1分。D項“與現實無關”與原文意思有出入(原文為“與現實利益無關”),“使人產生創造力”這個意思文中沒有體現。B項“嚴詞以對”理解有誤,原文為“嗤之以鼻”,並沒有正面應對,更沒有以“辦學方針”與之辯論。E項,文中沒有表現“殫精竭慮、不遺餘力”。
2、主要貢獻:
①以北大為陣地,聚攏了新文化運動人士,使他們充分發揮了作用。
②以其聲望和社會地位,排除反對勢力的進攻,極力維持北大這一新文化運動陣地。
③努力宣傳新文化,提倡白話文,支援中國科學社。(6分,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3、主要不同:
①從事文化和思想工作的動機不同。陳、胡等更多是出於政治的動機,蔡元培更傾向於將文化和道德革新看作是人的內在要求,是人格完善和人性昇華的途徑和標誌。
②在一些文化問題上持不同見解。如陳、胡等將科學看作是萬能的,科學能解決人生觀問題。蔡元培認為科學是有侷限的,並不能解決人生的所有問題。
③在人生觀問題上的不同。陳、胡等認為只需要提倡一種科學的人生觀,蔡元培同時強調美在人生中的特殊意義。(6分,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4、“亮節高風”是就蔡元培先生的人品進行的評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①包容異見,和而不同。比如蔡元培與陳、胡等人思想主張有分歧,但他一方面仍然延聘他們為北大教員,支援他們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另一方面堅持自己的思想觀點。
②公而忘私,深明大義。面對針對自己的人生攻擊,蔡元培“嗤之以鼻”、不予計較,他極力辯明的是北大的辦學方針,維護北大這個新文化運動的陣地。
③勇擔責任,顧全大局。面對北洋政府的施壓,蔡元培勇於承擔責任,表示:“北京大學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兩個方面進行探究即可,根據觀點是否正確、理由是否充分、論述是否合理酌情給分。8分,一個方面給4分:每個方面觀點明確,給1分,理由充分、論述合理給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