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課文的課後練習題及答案

散步課文的課後練習題及答案

  一、下列句中的“熬”字和“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中的“熬”字意義不相同的一句是( )

  A、寫好報告,他又熬了一個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飯,吃起來真香!

  C、小媳婦熬成婆。

  D、回頭想想,那年歲還不知怎麼熬過來的。

  二、給下列字注音並組詞

  1、拆( ) 2、幼( ) 3、熬( )

  折( ) 幻( ) 遨( )

  三、結合語句的意思,解釋加線的詞語

  1、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

  各得其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

  委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句子那些是比喻句,是的在後括號內打“√”,不是的打“×”

  1、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好像我小時侯很聽她的話一樣。( )

  2、山這邊,梯田裡的莊稼,像綠海里捲來的一道道浪頭。( )

  3、像這樣的事情還很多。( )

  4、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

  五、閱讀下列三篇短文,回答文後問題

  (一)

  ①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②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③後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於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④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揹著我。”母親對我說。

  ⑤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分歧( ) 一霎那( ) 水波粼粼( )

  2、解釋成語“各得其所”並造句:

  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庭出現分歧時,文中說:“不過,一切都取決於我。”其原因是: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來“我”決定委屈兒子的原因是: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劃線的句子屬於什麼描寫?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⑤段中畫線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___品質,體現了_________的家庭關係。

  7、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有什麼言外之意?請簡單說一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選文反映了一家人之間怎樣的思想感情?

  送小龜回家

  ⑴一把花傘下,擁擠著我、妻、五歲的兒子,還有一隻小龜。這是一個溫情的世界。

  ⑵小雨把夜色洗得淡淡。街上 (閃動、流動、跳動)著七色傘。

  ⑶兒子在我懷中,小龜在兒子懷中,而妻,則依偎在我身旁。

  ⑷那隻小龜原是妻從市場買給兒子玩的。那天,兒子很驚奇很高興地和小龜做了一天的遊戲,可小龜不吃也不喝。晚上,兒子擔心地問我:“小龜不吃飯,餓嗎?”我想了想回答:“小龜大概想念爸爸媽媽了。”兒子聽我這麼說,想了想便 (要求、請求、央求)我和媽媽帶著小龜去找它的爸爸媽媽。

  ⑸於是,我們一家三口在這秋雨紛紛的夜晚,帶著小龜,來到了城西的河邊。

  ⑹到了。我們站在河岸。妻在夜色中很嫵媚,兒子很莊嚴。河水無語,秋雨在微風中飛舞吟唱。河上,幾條撈沙的木船上亮著燈,那 (閃動、流動、跳動)的火焰映出幾條漢子粗獷的臉。他們在喝酒哩。一隻水鳥很孤獨地在水面扇動著翅膀。

  ⑺“小龜的家在河裡嗎?”兒子認真地問我。

  ⑻我彎下腰對兒子說:“是的。小龜的爸爸媽媽就住在河裡。”

  ⑼兒子這才小心翼翼地把小龜放在河裡,輕輕向前一推:“小龜回家吧。”

  ⑽小龜縮著頭一動也不動。我們耐心地等著。小龜終於伸出了腦袋,瀟灑地搖搖頭,像是向我們致謝,又像是向我們道別。水面出現一圈美麗的漣漪,小龜潛入水中,走了,永遠地走了。

  ⑾兒子很興奮地擁入我的懷抱,又擁入妻的懷抱,歡呼:“小龜找到爸爸媽媽啦──”

  ⑿我和妻相視一笑。我們給兒子編了一個多麼動人的童話啊!我突然感動得要流淚。而妻,真的流淚了。

  9、下列加粗字注著正確的一項是( )

  漣漪 依偎 粗獷 嫵媚

  A、lián yī wēi guǎng wǔ

  B、lián yí wēi guǎng wǔ

  C、lián yī wēi kuàng wǔ

  D、lián yī wēi guǎng wú

  10、選擇括號中恰當的詞語,填寫在文中的空白處。

  11、在文中用橫線畫出兒子關心、愛護小龜的句子。

  12、文章結尾寫“我”“要流淚”、“妻,真的流淚”,為什麼?請簡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散步》寫家庭成員之間的________,流露出對生命的________,強調的是一種________的精神。《小龜回家》充滿童話色彩,父母陪同兒子送小龜回家,寄寓著不能人為地製造骨肉分離的思想,有一種________之情。

  (三)

  三代

  在交叉路口轉彎的時候,我的腳踏車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腳踝壓傷了。本來我是安全避閃的,當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牽著一個剛會走路模樣的小男孩,一手牽著一個步履蹣跚的年老中風病患者時,我立刻緊急煞車,把車頭傾向一邊。豈料就在這時,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不,自己撞了上來。

  我趕緊跳下車,不安地說:“對不起!對不起!”

  他一邊彎下腰按摩腳踝,一邊和氣地抬起頭:“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也許是我太多慮了,我以為車子如果不會撞上我的小孩,便會撞上我的父親,於是下意識地上前阻擋。”

  在我驚魂未定、訥訥不知所措的時候,那位先生已牽著小孩和老者慢慢離去,我楞楞地目送他們,三個腳步遲緩的背影構成一幅感人的畫面。我有擱下車子跟上去幫助那位先生的衝動,可是,我沒有那樣做:我發覺小孩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一幅擔子的兩頭,再艱苦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頭的。

  14、給加粗字注音:

  腳踝( ) 煞車( ) 蹣跚( ) 訥訥( )

  15、解釋詞語:

  蹣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訥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比較閱讀:

  ⑴ 課文以“散步”為題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本文是以“三代”為題是因為_______________。

  ⑵ 《散步》與《三代》的相同之處在於主人公都是_______________,內容都與_______________有關,不同之處在於前者的主題突出了為人子女應____________,後者則突出了主人公的________精神,選材上兩者都是透過________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17、比較而言,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麼?

  【參考答案】

  、B

  二、

  三、結合語句的意思,解釋加線的詞語

  1、熬:忍受,耐苦支援。

  2、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

  3、委屈:這裡是指不按兒子的意願辦事使兒子受到委屈。

  四、下列句子那些是比喻句,是的在後括號內打“√”,不是的打“×”

  1、×

  2、√

  3、×

  4、×

  五、閱讀下列三篇短文,回答文後問題

  (一)

  1、qí shà lín

  2、各得其所: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

  3、生活的擔子已經從母親肩上轉到了我的肩上,母親依賴我,就像小時侯我依賴她一樣。

  4、⑴ 母親聽我的

  ⑵ 兒子聽我的

  ⑶ 妻子在外也聽我的

  原因:

  ⑴ 母親年邁難走小路

  ⑵ 不願意一家人分開

  5、景色描寫。美好的景物烘托了一家人和諧、美滿。

  6、尊老愛幼 和諧親密

  7、暗示了人到中年,肩負著贍養父母,撫養孩子的重任,在家庭、社會里都充滿了使命感。

  8、這家人互敬互愛、相互體諒,家庭氛圍和諧、美滿。

  (二)

  9、A

  10、流動 央求 跳動

  11、“小龜不吃飯,餓嗎?” “小龜的家在河裡嗎?” “送小龜回家吧” “小龜找到爸爸媽媽啦──”

  12、因為我和妻子見到兒子放小龜回家後的興奮、歡呼。感受到兒子的純真、善良,既高興又激動。做母親的更善於動情,所以“妻,真的流淚了”,而我則“要流淚”.

  13和諧關係 使命感 理解和體諒 思家 團聚

  (三)

  14、huái shā pán shān nè

  15、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搖擺的樣子。

  訥訥:形容說話遲鈍。

  16、⑴ 表現三代人之間的和諧、融洽、血肉交融的關係。

  ⑵ 中年人 表現親情 孝敬長輩 犧牲 細節

  17、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