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典型事蹟材料(通用5篇)
大學生創業典型事蹟材料(通用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事蹟吧,根據範圍的不同,事蹟可分為集體事蹟和個人事蹟。一般事蹟是怎麼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創業典型事蹟材料(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生創業典型事蹟材料1
周雅麗今年24歲,是個地道武漢姑娘。儘管就讀的是藝術設計學院的環藝專業,但出身經商世家的她,從小對經商創業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父母一直從事滷味店經營工作,臨近畢業的她,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去求職,而是選擇自己創業。周雅麗的創業得到了父母的大力支援,不僅給她做了長期的創業培訓,還給她提供了一定的創業資金。
創業充滿著艱辛。周雅麗說:“剛開的店面一時很難招到員工,我在各大招聘網、店面前、微博上釋出招聘資訊,親自去人才市場招聘。我甚至打電話給朋友、同學求助,請她們暫時過來幫忙。”周雅麗被身邊的人稱為“工作狂”。 有的時候,忙起來完全沒有時間概念,一天只睡兩個小時。
2014年2月初,臨近春節生意繁忙,周雅麗每天加班加點工作到深夜。春節前,許多人提前回家,很難招到人手,她自己到店裡賣貨,那段時間常常只睡2個小時。她說:“我對睡眠時間沒在意,因為每天很忙。忙過了之後才知道這一段時間是這麼過的。”
從今年2月以來,周雅麗管理的這27家店面營業額已突破3000萬,其中她在漢口獨立經營的8家店面盈利收入超過300萬元。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店面不僅開在武漢,還可以往鄭州、山東等地發展,最好能把自己的滷味店做到上市公司。
大學生創業典型事蹟材料2
1995年,大學畢業後,戴良方一直在四川從事銷售工作。這樣的狀況一直延續到2002年,那一年,戴良方在成都舉行的一次農業博覽會上遇見了紅陽獼猴桃。口感一流、清新香甜的獼猴桃一下打開了戴良方的思路,他意識到,農業也許是一個自己可以嘗試的行業。
回家後的戴良方念念不忘農博會上的獼猴桃,他上網檢視相關資訊,發現這是一個有著60多種微量元素、營養豐富、深受市民喜歡的農產品。市場營銷出身的他,馬上做了一次市場調查,發現市場上缺少品種優良的彌猴桃,像自己在農博會上品嚐到的紅陽獼猴桃,產量很少,市場上供不應求。戴良方走訪了四川的幾個獼猴桃基地,貨比三家,選擇了口味最好的一種,引進了一畝地的樹苗。
經不住兒子的軟磨硬纏,戴良方的父母找了一塊家裡最好的土地,種下了這一畝獼猴桃。從種下到產出,獼猴桃需要兩到三年的成長期。戴良方的第一步計劃是以商養農。他回到村裡,承包了100多畝高山蔬菜基地,決定以農養農。不過他種植的高山蔬菜遭遇了價格暴跌的慘狀。
2005年,戴良方的事業出現了轉機。三年前種下的獼猴桃成熟了,一畝地雖然只產出了500斤,但是市場反應良好,賣出了20元一斤的好價錢,給了他極大的鼓舞。但這一年的獼猴桃卻長勢良好,一畝地賺了5萬多元,彌補了不少損失。
也就是在那一年,在經過了五年的奮鬥後,他開始扭虧為盈。為了擴大經營規模,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2008年,他投資20萬元興建了高科技育苗中心和公司冷庫,年育苗達20萬株,可供2000畝的果園。培育出來的樹苗供不應求,給戴良方帶來了巨大的利潤。他成功獲得了人生的第一筆財富積累!
大學生創業典型事蹟材料3
提起磁性剪紙的發明過程,90後大學生王子月笑著說:“純屬偶然”。山西各地的剪紙文化源遠流長。在王子月的童年記憶裡,逢年過節,很多老人都會用一把剪刀、幾張彩紙,瞬間剪出五彩斑斕的窗花。
看到大人們兩三分鐘就能剪出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小子月感覺太神奇了。因為鏤空的剪紙比較脆,稍不注意就會撕爛,塗上糨糊之後就更加易碎,一次幫親人裝扮婚車時,王子月感覺這麼漂亮的剪紙用起來卻很不方便。正因為這些原因,人們越來越難見到很多起源於民間的剪紙藝術了。
在機關工作的父母業餘喜歡搞一些小發明,家庭的薰陶使90年出生的王子月也樂此不疲。於是,她就和父親商量,能不能找到一個既不破壞剪紙的藝術效果,又能易於收藏使用的好辦法。父女二人很快投入到發明中。
經過各種反覆選擇試驗,王子月終於找到了一種特殊的磁性材料來代替傳統的剪紙材料。使用這樣的材料剪出的藝術剪紙很容易就可以吸附、貼上在鐵質的物品上,用水及清潔劑噴在背面還可以輕易地粘在玻璃等光滑物品上,且不會破壞剪紙。磁性剪紙解決了長期以來傳統剪紙容易掉色、變色及收藏不方便的問題。
磁性剪紙發明之後,王子月的父親王龍很快申請了專利。2005年8月17日,國家專利局通過了磁性剪紙的專利技術。由磁性剪紙延伸,王子月又取得了磁貼畫和著色磁性剪紙兩項專利。磁貼畫主要針對學齡前兒童,讓孩子們拆分、拼貼,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
專利的取得讓王子月很有成就感,她開始琢磨如何讓這一專利產品走向市場。為此,她和父母做了很多前期的摸索。王龍還專門跑到全國小商品集散地義烏尋找商機。但是,磁性剪紙真正開始運作是在2007年之後。
2007年10月,王子月和父親的磁性剪紙專利從海內外報名的近3000項專利中脫穎而出,進入中央電視臺《我愛發明》大賽的決賽現場,經過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中國發明協會等有關部門專家學者的嚴格評審,磁性剪紙專案因為其市場大、社會效益好及其良好的不可替 代性等方面的優勢,最終奪得了央視《我愛發明》大賽的首個最高獎——新金點子獎。這次得獎,再次鼓舞了王子月和父母將這項發明推向市場的信心。
2008年,參加完高考,剛剛拿到杭州師範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王子月,又驚喜地接到山西省文化廳的通知:因磁性剪紙將中國的傳統剪紙文化與現代的科技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符合北京奧運會“科技奧運”的理念,故選其代表山西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國故事山西祥雲小屋展示。
奧運會期間,王子月和母親一起來到北京給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和遊客展示磁性剪紙藝術。她們設計的`獲奧運金牌的各國優秀運動員的磁性剪紙肖像,特別是菲爾普斯、梅西、楊威、廖輝、郭晶晶、張娟娟等偶像級的人物肖像剪紙成了搶手貨。
王子月和母親的出色表現獲得了奧組委和國家文化部的表彰。而最重要的是,王子月從中外遊客欣賞讚嘆的目光中再一次看到了磁性剪紙蘊涵著的巨大商機。她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一專利轉換成創意文化產業,做大做強。
在杭州師範大學在創業園裡,1990年出生的晉城女孩王子月,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起她的磁性剪紙。“磁性剪紙是個創意產業,任何東西 都可以用剪紙表現出來,它提倡的是自己動手、自己創新,並在動手中獲得巨大的樂趣。操作簡單,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學會。而且成本低廉,便於使用和收藏,可以用作家居裝飾、禮品贈送、廣告促銷……無論是作為節慶用品,旅遊紀念品,還是藝術藏品等等,都有很大的市場前景。”
一段如同做廣告一樣的介紹之後,思路清晰,伶牙俐齒的王子月告訴記者,磁性剪紙是她在晉城一中上學時就發明的專利產品,它使用的是環保材料,可以迴圈利用再生產。只要有鐵的地方都能直接吸上去,靈巧便攜。因為不容易剪斷、撕破,它比普通剪紙上手快,能讓人們在十分鐘內就體驗到剪紙的樂趣。
讓王子月自豪的是,2009年6月,還在杭州師範大學讀一年級的她,在不遠的義烏,創辦了一家磁性剪紙文化創意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她的公司已經發展了十餘家“飛點兒磁性剪紙”加盟商,光此一項的經濟收入就30餘萬。
大學生創業典型事蹟材料4
他,1987年12月出生於浙江湖州,本科學歷,來澄創業初期,一個外鄉還未畢業的大學生,在此無依無靠,白手起家,面對人們的不信任,他用自己的堅毅和執著,漸漸感動著周圍的人,並逐漸成長為一位在行業內小有名氣的標誌者,他就是江陰市極地營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慧超。
“梅花香自苦寒來”,陳慧超所走過的創業歷程並非一帆風順,相反,充滿了荊棘,但憑著頑強的拼搏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他一步一個腳印,打造出發揮自身價值的事業平臺。
一、艱苦童年,生活磨礪不屈性格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陳慧超的創業故事和他艱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開的。十多歲時因為家庭經濟的變故,便開始承擔起生活的擔子。大三那年,在一次野外生存訓練中被戶外拓展這個行業深深吸引,於是獨自一人跑到了江西南昌拜師。同年下半年,正直大四的他放棄了中石化的實習機會,揣著從同學那借來的8000元錢去了北京,學習並考取了國家級拓展培訓師(中級)證書,還獲得了“優秀學員”稱號。在拿到大學畢業證書後,他帶著滿懷激情來澄創業。然而由於資金有限、經驗不足,他到處碰壁,多次窮途末路,幾乎到了飯都吃不上的境地。出於生活壓力,他不得不暫時放下創業夢想從事銷售工作。靠著用心加勤奮,他的業績經常是公司第一。當資金開始有所積累,社會經驗也日益豐富,不屈的他在參加完江陰SYB創業培訓後,毅然辭職,在租住的臥室裡踏上了第二次創業征程。
二、踏實實幹,辛苦付出嶄露頭角
創立公司之初,沒有團隊、資金不足、市場無序是他面臨的三大問題。陳慧超透過對市場的分析和判斷,並透過自己的所學和之前的工作經驗,從基層、管理層等多方面為企業量身制定有效的拓展訓練課程,獲得了企事業單位的認可,並從一定程度上開創了江陰拓展訓練的新局面,在江陰不論是極地營品牌還是陳慧超本人都已成為行業新銳。而透過自身的不懈努力,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從無錫、常州,甚至是杭州、湖州、煙臺等地慕名而來,加入到極地營的品牌旗下。目前,極地營品牌已有山東煙臺和浙江湖州兩地正式加盟,舟山極地營也正在積極地籌備中。
三、開拓創新,企業不斷做強做大
隨著政府政策引導企業轉型,各企事業單位越來越關注員工團隊成長,良好的大環境為公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經過幾年的奮鬥,極地營公司除了吸引到一批有著同樣夢想的團隊成員,還與全國多家基地、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此外,創新經營模式使企業的架構經過幾年的發展逐漸成熟。2012年10月,與長三角人力資源網合資,建立第一個國內拓展行業線上交流學習平臺——中國拓展師網。至今公司已服務江陰企事業100多家,累計培訓人數達到5000多人次。
四、熱心公益,努力回饋感恩社會
“企業來源於社會,理應奉獻社會。”這是陳慧超奉行的企業發展宗旨,也是極地營企業文化之一。在致力於企業發展的同時,他也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參與了“愛心媽媽”、“成長心連心”等關注孤兒和困難家庭的資助活動,參加了江陰義工隊、江陰紅十字會的志願者活動,為他們提供公益諮詢與培訓服務。他常常用自己的故事去鼓勵在創業路上的青年,幫助外來人員和下崗職工到客戶單位實現再就業。
這就是自強不息、奮進不止的陳慧超。他總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周圍的人,昔日稚嫩大學生,今朝豪情暢大志!在寬廣的事業平臺上,他自信地向人們闡述著自己的理念,以其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為人們帶去無限動力和正能量,用自己的堅強與汗水,書寫著一個年輕人的熱血青春!
大學生創業典型事蹟材料5
張天一,1990年生人,北大法學碩士,北京伏牛堂餐飲文化有限公司創始人、CEO。2014年4月,他成立第一家伏牛堂米粉店。一篇《我碩士畢業為什麼賣米粉》的文章使他備受人們關注。
創業近一年的張天一稱,他在創業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感悟”:“創業過程中逼著你,可能半年或幾個月在很困難的情況下加速獲得人生經驗。這時候你才發現,創業成功不成功可能不那麼重要,感悟才是最重要的。”
2014年7月19日,剛創業三個月的張天一在一次沙龍上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歷程和心得。談到創業初期,張天一回憶說:“剛做伏牛堂的時候,只有4個合夥人。牛肉是自己切的,自己炒的,自己燉的;米粉是自己進貨,自己泡,自己發,自己煮。“所有的工作都是自己做,所以在最開始創業時,我們有兩個身份:第一,創業者;第二,基礎的體力勞動者。”
張天一這樣描述著自己的創業感受:在從事基礎的體力勞動過程中,我突然發現,我要跟很多以前接觸不到的社會的邊邊角角打交道,賣菜阿姨、垃圾房大叔、保安哥哥……跟這些人打交道,看到他們的生活狀態,會有一個震撼式的改變。那就是在進入這個行業時,你想改變世界的想法是錯的,因為對這個社會絕大多數人而言,他們需要的不是被改變,而是被尊重和理解。舉個例子,伏牛堂環球金融中心店的東南角是一個雞蛋灌餅攤,一家三口,大哥大姐還有一個不到10歲的小妹妹。旁邊是一輛鋪著棉絮的板車,3個人輪流賣餅,誰累了誰去睡覺。在伏牛堂有時幹得非常累,對客人沒辦法笑,我去買雞蛋灌餅,他們依然微笑地跟我聊天。這時我就意識到,我的這種累跟他們比,真的是一種書生式的無病呻吟。
張天一感悟說:“經歷了這樣3個月的歷練也好、體驗也好,我發現現在我的生活節奏改變了。在馬路上遇到發傳單的同志,我一定接過他的傳單對他笑一下,因為我自己給伏牛堂發過傳單,知道這個事兒有多難。每天用完洗手間,一定要把洗手間擦乾淨,因為我自己給客人收盤子,知道保潔阿姨一大早起來收拾洗手間有多難;晚上回家看到門口站著的保安大哥還是早上那位,我一定對他笑一下,因為我自己當服務員,知道腳在地上站一天是什麼樣的感覺。”
創業下來,張天一說到自己最大的收穫:“在我這個年紀,可能是心懷夢想、迫切要實現個人價值的時候,這時如果一些事情給我們點醒一下,告訴你應該考慮怎麼才能為社會創造什麼樣的價值,這可能是人生一輩子的財富。”
那時,他的米粉店已經在朝外SOHO開起了第二家店面。至今時隔半年,張天一的第四家分店即將開業。
談到現在的感受,張天一坦言:“創業挺難的,是大機率失敗事件。剛開始就奔著我要做成一件事的想法自己會非常難受。我覺著我最大的收穫在於,因為創業很難,這就會‘逼’我。”怎麼個“逼”法?他解釋有兩個含義,一是不斷地挖掘潛能,使特長優勢能發揮出來;二是這個過程中人的缺點劣勢都會被放大。這就會不停地考驗你,最後你能夠搞明白一件事,我到底是怎樣的人、適合幹什麼事兒。
張天一說:“這些經驗如果走正常的人生路徑要五年、十年你才能悟到,但是創業過程中逼著你,可能半年或幾個月在很困難的情況下加速獲得人生經驗。這時候你才發現,創業成功不成功可能不那麼重要。心態不會那麼浮躁,感悟才是最重要的。”
對比幾個月前他的創業分享,如今的張天一已經逐漸從體力勞動者轉型為一個管理者,想法也更加務實,更注重實際。“當時創業是非常理想的狀態,充滿理想主義、個人英雄主義情結。”張天一笑著說。
“那時候不懂什麼叫做管理,現在發現企業是很需要管理的。這兩天我最大的感受是一個真正好的leader不是什麼都能做,恰恰是你什麼都能做什麼都不做。”他解釋說,原來每天都做很多事,現在感悟到作為管理者需要不停地考慮怎麼僱人,怎麼樣請到最有能力的人願意與你一起共事。現在他每天早上4點鐘起來投入工作,一直會到晚上10點。而他主要的精力就是在公司的發展規劃與招聘人才上。
目前,伏牛堂已有近50名員工。作為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90後,張天一如何管理他的企業呢?採訪過程中他多次提及要做受人尊重的餐飲企業,而這個關鍵是要有積極向上年輕人。
張天一說,伏牛堂團隊主要是90後構成。他將工作流程遊戲化,創新發明了“牛幣”體系。每天釋出任務,員工完成任務就可以獲得經驗值和牛幣,兌換休息或是店內產品等。他講了個很有趣的例子:“過去餐廳要花很多精力培訓員工要微笑服務等等,現在我發一個任務是要與進店的客人聊天,聊成朋友加進我們社群就會獎勵10個牛幣。現在我的同事看到顧客就跟親人一樣。”
就是這樣,伏牛堂近50人的團隊中超過一半的員工都是由顧客轉化而來的。張天一說:“傳統的企業要做好員工體驗也要做好對外顧客體驗。今天我做好員工體驗的同時也就做好了顧客體驗,員工與顧客之間是朋友、共生關係。”
創業近一年,伏牛堂發展迅速,讓張天一引以為豪的是他的企業文化與價值觀。他想打造青年NGO空間,讓更多的年輕顧客與員工聚起來,組織活動、發展興趣協會,同時可以賣粉賺錢。在激勵措施上,每個員工的收入也是跟門店利潤直接相關。這樣可以使員工更富有激情與動力。他說:“7月份分享的主要是理念,現在是用制度機制把理念實施下去。”
對於未來,張天一還有更大的計劃與野心。他預計在2015年能夠發展到20家門店,目前已經在著手籌劃中。而之後他還在考慮全國市場,把他的湖南米粉賣到更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