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創業典型事蹟材料範文(通用8篇)

回鄉創業典型事蹟材料範文(通用8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蹟吧,事蹟可以很好地體現和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事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回鄉創業典型事蹟材料範文(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回鄉創業典型事蹟材料1

  姚海定、男、布依族、1976年10月5日出生、中共黨員、蔗香鎮蔗香村計生協會會長、蔗香鎮創業致富帶頭人。

  每當火龍果開花掛果季節,蔗香公路低碼頭渡口,增添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沿路水泥樁上紅、黃、白花相爭豔,鱗形果球紅沿線,這就是蔗香火龍果。

  蔗香渡口路口100畝的火龍果是姚海定於2011年2月份引進種植示範基地。據瞭解姚海定1997年和村裡的青年,一起南下廣東打工,在東莞街口一家玩具廠打工,當時工廠效益不太好,薪水少,家裡有老有小需要照顧,他尋思著打工不是他的出路,1999年他結束了打工生涯。兩年後返鄉,接著龍灘庫區移民開始,家鄉的拆遷有序地開展,幾年後移民建房建好,家人安居樂業。他就開始尋思找發展致富路子,正當他尋思無路之時,恰逢省農科院到蔗香調研,並組織培訓亞熱帶水果種植技術,姚海定第一個踴先報名,在培訓期間認真學習,不恥下問,在老師的引導下,他決定在碼頭路口處實施100畝火龍果種植示範。

  培訓結束,他就帶著家人所有勞動力上山,砍草、挖坑整地,聯絡果苗,他堅信“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穫”。按老師教的種植技術程式逐一進行,經過幾個月的努力,100畝的火龍果示範基地現在人們的眼前。不知情的過路人,看到碼頭公路上下,栽有整齊序的一根根水泥柱,不知有人在幹啥?後經瞭解,才知道是蔗香姚海定在栽火龍果。

  俗話說“種莊稼、三分種七分管“,為了確保示範成功,姚海定在地頭建一個臨時工棚,在果園內認真抓好管理,種耕除草,澆水施肥。夜間又作人工授粉,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努力,終於在2013年6月火龍果熟了,蔗香第一家火龍果開始上市。在當地,他的舉動傳為佳話。

  從那時起,他帶動村裡的幾家農戶栽起了火龍果,隨著國家對農村的政策扶持越來越好,羅甸縣有人來蔗香投資種植火龍果,有人在成立火龍果種植合作社,也有單戶種植,他知道這是村民脫貧致富的好機會,他堅定:只要肯學、肯想、肯幹,致富小康不會是夢。蔗香的火龍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初步形成了一項新的產業,奔赴同步小康致富路,他是群眾“領頭雁”。

  據統計,目前全鎮共有5家種植合作社,有13家單戶種植共計2350畝,年總產值1133萬元,鎮政府也把火龍果專案作為一項重要的產業來抓。

  回鄉創業典型事蹟材料2

  18歲,他離開家鄉,踏上了求學之路;22歲,他走上社會,開始了謀生之路;26歲,他回到家鄉,開啟了創業之路。

  當你走進長白山第一縣——安圖,步入安圖縣匯財生態牧業有限責任公司時,向你講述大學生回鄉創業的苦辣酸甜。

  “不走尋常路”的創業抉擇,讓我在差別競爭和錯位發展中搶得先機

  2002年,我大學畢業。與其他同學一樣,為了找工作曾到處參加招聘會。但是,要找一個能讓自己一展才華的崗位談何容易。三年間,我輾轉幾家電腦公司,奔波在高樓大廈之間。在就業和待業的反覆波動中,常常使我思忖:人生的路有千萬條,與其擠在城市裡打工,不如回鄉創業實踐,做自己想做的事!

  就在此間,2006年的春天,中央頒佈1號檔案,推出一系列惠農政策。縣裡對從事農副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實行只備案、不審批的“備案制”,對確認的備案專案,允許兩年內不辦手續、零收費進行試經營。這些優惠政策的出臺,點燃了蘊藏在我心底的激情之火。我和同是大學畢業的女友經過一番躊躇和多方考慮之後,終於做出勇敢的決定——創辦特種養殖場,憑藉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回鄉創業幹出一番事業。但是,傳統觀念的影響巨大。回鄉創業的想法遭致家人的反對和親友的不解,父母說:“家裡花了那麼多心血供你讀大學,就是希望你在大城市出人頭地。你把金飯碗扔掉,回來要養雞養蠅,這不是胡鬧嗎?”我深知父母的善良心願,然而省城高密度的職場競爭和高強度的生活壓力,想要有所成就顯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堅信:只要有知識和本領,即便沒有走進城市,而是走入農村;沒有選擇做白領,而是自主選擇當農民,命運也同樣會因知識和本領而改變。我決定用“知識務農”的理念和實踐,轉變家人的觀念和自己的命運。我的務農創業之路,伴著周圍人不理解的目光啟程了。

  “不成不罷休”的創業意志,使我在積極探索和辛勤付出中勇立潮頭

  “創業可不是一首美妙的歌謠,時時伴隨著艱澀、困難、挫折和風險。”2006年初,我透過網際網路瞭解到了蠅蛆養殖專案,並對這一新鮮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透過查閱資料和市場調查,確認這一專案前景看好。於是,我先後到河南鄭州和吉林雙河等地的蠅蛆養殖基地考察。透過考察,我意識到養殖蠅蛆絕非易事,不僅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而且要整天與讓人作嘔的蒼蠅、蠅蛆打交道。對於能否發展這個專案,我也曾面臨大大的問號。但靜下心來仔細琢磨,這是個沒人願乾的“好”專案,越是沒人願乾的越“錢”景廣闊。

  “看準的事就要幹,幹就幹好!”當年3月,我東挪西借籌集資金,在距縣城十多公里的長興村建立了集蠅蛆繁育、飼料加工、蛋雞養殖、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特種雞養殖基地。我邊學邊幹,精心伺養。當我看到一隻只蒼蠅破蛹而出,似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然而,事與願違的是,由於地域和氣候等差異,種蠅陸續死亡,幾近滅絕。幾個月的辛勤努力,竟然竹籃打水一場空。面對這一結果,我幾乎要崩潰了。陣痛之餘,我仔細分析原因,問題在於技術環節。為此,我主動向有關專家、技術人員求教,購置蠅蛆養殖資料潛心研讀,最終摸索出正確養殖方法,重新開始蠅蛆養殖基地建設。其間,我的創業舉動得到團委、勞動、就業等部門的支援,推薦我參加SYB培訓,提高創業本領。經過近半年的努力,我終於養殖出白白胖胖的蠅蛆。為實現養蠅蛆、餵雞、產蛋的目標,同年9月我引進2000只特種蛋雞。為搞好養殖,我勤學習、請專家、找獸醫,全身心地撲在養殖場。

  “一波方平,一波又起。”闖過了飼養關,遇到了特色關。我發現用蠅蛆養殖蛋雞做法並不少見,要想與眾不同,必須研究飼料配方。安圖是長白山藥材大縣,有豐富的藥材資源,能否把中藥材新增到飼料中呢?我隨即搞起了試驗,沒成想大批蛋雞死亡,解剖化驗後發現是藥材用量過大。幾番試驗之後,終於掌握了藥材選料和新增份量,達到了用藥材調節雞體,提高雞蛋營養成份的目的。2006年底,我精心培育的特種、優質、健康、生態的雞蛋終於面市了,並受到專業人士和消費者的好評。這麼好的雞蛋如何包裝,怎樣開啟市場?一個個問題又隨之而來。基於“安圖特產,安全特別”的想法,我給雞蛋起名叫“安特”。名字起好了,下一步就是定包裝,做廣告,進市場。在包裝製作上,起初做50枚普通包裝,但是投放市場效果並不好,這種包裝既不利於運輸,也不利於提高產品檔次。可是要做新包裝需要4——5萬元,在團縣委、勞動局等部門的幫助下,我得到5萬元小額貸款,委託專業公司設計、製作新款包裝,推出10枚小包裝、42枚禮品裝和60枚精包裝。多樣化包裝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生態雞蛋銷售量明顯提高。隨著市場的逐步開啟,養殖規模也相應擴大。2007年9月和2008年7月,我又先後引進3000只和6000只雞雛。為加強管理和節約成本,我在不斷學習、提高技術的同時,購進了攪拌機、粉碎機,自制了清糞機和喂料機,如今飼養2萬多隻雞,只要兩人就可以輕鬆完成。

  回鄉創業典型事蹟材料3

  “只要敢打敢拼,就沒有辦不成的事”。這是返鄉黨員梁秋華在十多年打拼歲月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是他一直以來所遵奉的人生信條。正是憑著這種能吃苦,敢打拼的精神,他由一名外地的個體醫生轉型為家鄉有名的茶場老闆。

  梁秋華,男,中共黨員,中醫執業醫師,1969年8月出生在桑園鎮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988年梁秋華縣衛校畢業後,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他攜同妻子在福建石獅開辦醫療診所,先後從事個體醫療和醫藥銷售。在此期間,關係網越拉越廣,賺的錢也越來越多,但他始終無法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找到家的感覺,有一種感情讓他無法真正快樂起來。甜是家鄉水,親是家鄉人,2011年7月他懷揣在外創業的所有積蓄,準備開創自己新的事業。經過一番調研後,利用家鄉豐厚的茶業資源優勢,在各級政府的支援下,投資120餘萬元興辦了佔地面積10餘畝、廠房15間的“桑園鎮茶場”,並於2011年3月正式投產。

  桑園鎮茶場當年投產就實現了開門紅,生產漢中仙毫1000公斤,炒青綠茶25噸,實現產值300萬元,並在西鄉縣“賽茶節”上獲得“漢中仙豪”銀獎和“漢中炒青”銀獎兩項殊榮,其產品更是遠銷漢中、西安等地。初見成效的梁秋華深知創業難、守業更難的道理,要想尋求更大的發展,就必須在科學管理上水平、做大產業創名牌上下功夫。他先後對承包購買的350畝茶園進行茶樹改良,培育無性系茶苗補栽補種,注重綠色環保無公害化生產,保持茶葉的原汁原味。並多次聘請專家技術人員進場指導,嚴格按照茶葉加工環節各個流程的技術要求進行生產。

  淺嘗輒止不是梁秋華的個性,追求更大的發展才是他的目標。梁秋華計劃進一步投資添置新裝置,分檔次加工製作出適應各個消費層次的茶葉,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實現“茶廠四季產茶、茶農四季採茶、農戶四季有收入”的目標,年底再承包200畝茶園,爭取畝平均收入達到4000元,依託“西漢高速”和“十天高速”。

  連線線地域優勢,全力打造集茶園觀光、茶葉加工、茶藝表演和品茶餐飲娛樂於一體的茶葉產業綜合示範專案,同時,註冊商標爭取品牌認證,擴大種植規模、加強技術管理,為早日打入全國市場作準備。目前,在他的帶動下,周邊5個村近千戶茶農年增加收入約70多萬元,他的茶場成為當地初具規模的茶葉加工龍頭企業,他本人也成為縣鎮實用技術骨幹人才和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回鄉創業典型事蹟材料4

  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子弟,家庭出身貧寒,但他從小就有要改變家庭當前狀況的理想。1991年他中學畢業,回家務農,家裡主要靠種養殖為生,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重複而枯燥的生活,家裡的經濟狀況也沒有什麼明顯改善。他覺得一直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永遠不能脫貧致富。 家鄉的氣候條件很好,氣候溫暖,陽光充足,山草資源豐富,適合發展黑山羊養殖。黑山羊肌纖維細,硬度小,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羶味極小,營養價值高。而且養殖黑山羊有幾大優點,一是它繁殖效能高,公羊8-10月齡、母羊6-7月齡開始配種繁殖,母羊一般年產1.7胎;二是生長髮育快,6個月的成羊就可以銷售了;三是市場前景可觀,市場供不應求;四是山草資源豐富,養殖飼料不用發愁;五是黑山羊屬於無公害草食類肉用性動物,健康、營養、環保的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鄉上也把黑山羊養殖列入了“十二五”規劃中,打造生態養殖基地,建立並提升黑山羊農業品牌。

  他看到了這一點,決定要大力發展黑山羊,雖然以前也有養殖,有18年的養殖經歷,有豐富的養殖經驗,但數量不多,不成規模,形成不了產業鏈。2011年他打算在現有存欄80多隻的基礎上,擴大養殖規模,但是困難和問題也隨之而來,首先資金問題就讓他頭疼,後來聽說鄉團委有鼓勵青年創業貸免扶補專案,可以無息貸款,他看到了希望,到村上、鄉團委反映了情況,經過鄉團委和信用社的考查之後是適合輔助創業發展物件,得到了鄉上的支援,同意他貸了5萬元錢。他籌到了創業資金後,開始買羊崽,僱工人,風風火火地走上了養殖之路。在養羊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剛開始買回來的小羊崽成活率不高,他多方面尋找問題的根源,後來得知是因為品種的原因,他毅然決定到外面引進好的品種。經過他的努力和認真的探索,現在養殖150餘隻黑山羊,每年可出欄至少50餘隻,賣羊的年收入可達到2.5萬餘元,羊糞的收入也可達到7000餘元,為他們家增加了一筆不錯的收入。另外他還發展綠色種植產業,多渠道增加經濟收入,開發了8畝咖啡和6畝烤煙,效益也非常好。

  他作為村上的團支部書記,覺得自己不能光是自己創業致富,也是帶動全村青年創業致富。他在開會或者婚宴人多的時候,他就開始宣傳政府高度重視黑山羊養殖和市場的前景,和青年們一起探討養殖技術和養殖經驗,積極參加各類種、養殖等科技培訓。現在整個村的黑山羊養殖規模也在漸漸擴大,因為市場需求量大,有很好的銷路,收入也是在不斷增加。

  他就是這麼一個平平凡凡的農家青年,但是他的想法和幹勁卻不平凡,他靠自己的雙手和眼光創業致富,也為其他的創業青年開創了一條致富道路,是鄉內青年創業的典型,是青年學習的榜樣。

  回鄉創業典型事蹟材料5

  男,漢族,1984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鄉村人。2002年底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經過五年的軍營生活,他的意志品質得到了鍛鍊,思想得到了提高。於2007年12月退伍回鄉創業。

  回鄉後在村三組辦起了一個常年存欄12000只的蛋雞養殖場。對於養殖來說,他是個門外漢,旁人也對他指指點點,認為一個從來沒有飼養過一隻牲口的毛頭小夥子能把雞養好。養殖場在大家的非議聲中建了起來。面對壓力,沒有退縮,而是把壓力變成動力,他不斷查閱專業書籍,到、等地參觀取經,學習養殖技術,養殖場的抗病能力得到提高。120天后,第一批母雞成功出欄,看著一個個的雞蛋從雞籠裡滾出來,他的心裡樂開了花,覺得以前所受的苦都是值得的。

  看著一筐一筐的雞蛋,他的心裡又喜又憂,每天10000多板的雞蛋如何銷售成了一個大問題。如果按常規將雞蛋批發給經銷商,價格肯定不會高,但自己一個人賣又賣不完。他想了很久,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批發給零售商。但零售商與經銷商聯絡多年,同等價格零售商明確表示不會要他的,這讓非常苦惱。但是他堅信,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經過冥思苦想,他終於想出了一個既簡單又實用的方法:“包退”。由於經銷商是四處收蛋,蛋的質量不穩定,時好時壞,有些零售商會抱怨,他就抓住這點,對零售商提出了有質量問題“包退”的優惠條件,免去零售商的後顧之憂,問題迎刃而解。雖然實行了“包退”,但至今一個雞蛋也沒有被退過,因為信譽好,雞蛋十分暢銷,沒有了存蛋,也就沒有了質量問題。

  雞糞作為優質的有機肥,卻始終是個“老大難”問題。如何才能更好的發揮它的作用?最終決定將雞糞用於種植葡萄,搞種養殖迴圈經濟,可持續發展,既解決了雞糞處理問題,又解決了葡萄的肥料來源。在2009年9月,在村一組租用了20餘畝土地搞起了葡萄種植。開始種植之後,才知道種植葡萄遠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簡單。在6、7月的時候,由於白天天氣炎熱不能施肥,只能下午天氣轉涼了才能施,所以有時要忙到晚上9、10點才能收工回家吃飯。勞動強度比以前增加,加上自身在部隊時腰部受過傷(在退伍時還被評為“九級傷殘”),他的舊傷復發了。他想放棄葡萄種植。但回頭一想,既然選擇了這行,就要學一行,愛一行,幹好一行,不能半途而廢。

  第二年,終於到了葡萄收穫的季節,看著一串串的葡萄長勢喜人,真有種撥開雲霧見青天的喜悅。由於他所種植的葡萄全是新品種,為了使顧客感覺到不同,他除了製作了宣傳單和招牌進行定點銷售之外,還開展了免費品嚐活動。為了確保顧客能吃到口感最佳的葡萄,他每天早晨三點就到葡萄園採摘最新鮮的葡萄。付出終將得到回報,他種植的葡萄得到顧客的一直讚揚,回頭客也多了起來。同時,他還想出讓顧客自己親手到葡萄園採摘的點子,讓顧客體驗田園風情。好吃又好玩,葡萄園的知名度不斷提高。

  為了使各項工作更好的開展,2011年10月,成立了“縣咯個鮮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群眾一起搞農業。正當一切發展越來越好時,2012年6月的一場大雨帶給他慘痛一擊。當時葡萄快成熟時,一場意想不到的大雨傾盆而下,望著長勢喜人的葡萄被洪水吞食,而他卻無能為力。當洪水退卻,一串串葡萄傷痕累累地掛在樹上,他的心在滴血。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歷歷在目。

  他相信風雨過後一定是彩虹,透過自己的努力,2013年葡萄有了一個好收成,葡萄園裡碩果累累,來葡萄園採摘葡萄、買葡萄的顧客絡繹不絕,上市幾天葡萄就全被搶購一空。他相信,只要付出自己的努力,明天一定會更好。

  回鄉創業典型事蹟材料6

  開闊眼界更新思想

  近兩年來,陸雲先後參加了省、州、縣的婦女培訓班學習,使其學到了一定的養殖技術,瞭解到市場資訊,認識了省州的養殖技術專家,大大開闊了自己的眼界,增長了知識,更新了自己的養殖觀念。認識到發展農業產業不是簡單的栽田種地,飼養家禽,而是要靠科技種養殖,尋找各類銷售資訊,逐步銷售產品,把養雞產業發展成為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產業,促進婦女增收致富。特別是2008年,陸雲參加了省婦聯和省農業廳聯合舉辦的經紀人培訓班學習後,改變了她多年傳統養殖和普通養殖的觀念,大膽地走科學養殖、品牌養殖的路子。在縣婦聯的引導和扶持下,下決心打造特色產業,走品牌的路子,於是,硯山縣雲硯黑羽烏雞綠殼蛋雞養殖場在一個農家山莊誕生了,在50餘畝的土地上,養綠殼蛋雞萬餘隻。今年4月,綠殼蛋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達到了無公害鮮禽蛋最好的標準,從而打造出了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綠色蛋”品牌。她本人先後被省、州、縣表彰為“百戶學科技家庭”、“創業致富女能人”、“巾幗科技示範戶”等。

  克服困難堅定信念

  決定了的事情,陸雲說幹就幹,她重新改建了雞廄,添置了裝置,上網查詢大量的資料,瞭解到綠殼雞蛋屬於高維生素、高微量元素、高氨基酸、低膽固醇、低脂肪的理想天然保健食品,營養價值比普通雞蛋高出三到六倍,不但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降低血壓、軟化血管,還可以增強兒童的智力,改善嬰幼兒發育不良引起的兒童厭食症,提高孕婦和病人的營養,是極好的營養滋補食品,被營養學家譽為“雞蛋中的人參”。陸雲決定從養土雜雞轉為飼養黑羽烏雞,建立綠殼蛋雞養殖基地,走品牌化、規模化、產業化農業發展道路。陸雲將這一想法告訴了縣婦聯,得到了婦聯領導的高度重視。2008年年底,縣婦聯領導專門帶著陸雲參觀了富民縣、師宗縣的綠殼雞蛋養殖基地,陸雲倍受啟發,受益匪淺,綠殼雞蛋在文山州還是空白,縣婦聯領導鼓勵陸雲大膽開拓市場空間,透過解決資金瓶頸問題、提供資訊等竭力支援陸雲做強做大綠殼雞蛋這一品牌女性創業事蹟材料女性創業事蹟材料。有了資金的支援,陸雲的信心更足了,她透過網上查詢到上海、江西等地有黑羽烏雞綠殼雞蛋雞種出售,隨即奔赴到江西、上海考察,實地參觀瞭解黑羽烏雞綠殼蛋雞的飼養方法、發展前景、疾病預防治療及基地售後服務等,透過比較篩選,最後決定選擇江西這一家的雞種,並與養殖場簽訂了雞種購銷合同。

  隨後,陸雲認真打理養殖場,建蓋了脫溫室、產蛋室、育蠅室等,購置了自動化送料機、送水機、自動除糞機、紫外線消毒等裝置,引進了“EM”微生物技術和採用現代的科學的餵養方式,開始走上規模化的養殖創業路。2009年初,陸雲的第一批綠殼蛋出欄了,由於沒有飼養經驗,綠殼蛋較小,陸雲心急如焚,親自到昆明請教專家,邀請專家到養殖場指導,由於陸雲謙虛好學,產品質量很好。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產品剛投入市場時,由於人們對綠殼雞蛋不瞭解,不知道它的營養價值,成本價又高,所以打不開市場,雞蛋堆積如山,陸雲心急火燎地又找到縣婦聯。為了專案能儘快上馬,儘快出效益,婦聯邀請專業人員多次為她設計包裝,打造品牌;發揮婦女組織的優勢,想方設法幫她找銷路,宣傳到各單位各部門、讓產品進超市、上市場、進飯店、上燒烤攤,盤龍鄉燒烤攤上的烤綠殼雞蛋已成為當地的一絕。產品逐漸打開了市場銷路,如今市場已供不應求。

  傳遞溫暖回報社會

  陸雲的養殖廠逐漸走上了規範化的軌道,盤龍鄉黨委政府把養殖廠列入了本鄉重點專案進行扶持,縣、鄉畜牧部門經常到廠裡檢查檢疫雞苗的脫溫、預防情況,為陸雲提供技術指導,在養殖場的發展壯大過程中,陸雲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綠色養殖創造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並就地解決了30人的就業問題女性創業。

  俗話說:“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作為婦聯培育的婦女帶頭人,陸雲最終的目的是要帶領全村婦女共同致富。因此,她把培訓中學習到的養殖技術應用於實際操作中,在發展自己養殖業的同時,積極帶動周邊更多的婦女參與到發展養殖業中來,傳授自身的養殖知識和經驗,讓婦女同胞自力更生,自主經營,促進增收,爭取把養雞發展成為當地一個特色產業,為我縣的“菜籃子”提供有力的保障,使婦女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在她的帶動和影響下,周邊及本村的婦女都參與到了養殖雞鴨的行業中,陸雲主動擔負起本村的技術顧問,為村民免費提供技術指導。目前家家戶戶雞鴨滿圈,戶均養雞50只,增加了婦女的經濟收入,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陸雲回顧自己的養殖經歷時總是說:養殖場能發展到今天,除了我自己的苦心經營外,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縣婦聯等部門的大力支援,非常感謝黨和政府給了我這麼好的政策發家致富。現在,由於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有一些外出打工的農民找不到工作都陸續回到了家鄉,社會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我一定要好好的經營養殖場,爭取幫助更多的婦女同胞發家致富,爭取解決更多的人就業,來回報黨和政府,回報硯山人民。

  回鄉創業典型事蹟材料7

  代輝輝,男,漢族,1991年1月出生,河南省潢川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周口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園林工程技術專業2013屆畢業生。

  一位家境貧寒的.農村子弟,自主創業,以其堅持不懈、求真務實的信念,堅忍不拔的性格和對事業的滿腔熱情,白手起家帶領著家人在農村農業的征程上高歌奮進,搏擊風雲,以他不平凡的人生奮鬥軌跡充分展示了新一代農村青年的風采,成為當代大學生自立自強的典範。

  一、不甘貧窮 立志創業

  艱苦的童年生活磨礪出他不屈的性格。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由於家庭的不幸,幼年喪母,家境貧寒的他性格中有著倔強的一面。兄妹三人是靠著父親辛勤勞動撫養長大的,望著父親日漸蒼老的臉,他在心裡暗暗發誓:作為長子,一定要為父親和自己活出個模樣來,毅然將家庭的重擔挑了起來!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後開始奔向繁花似錦的大中型城市,希望能在城市中實現自己的夢想,卻很少有人願意回到農村,造成農村人口逐漸減少,也正是目前這種現狀使得“市場在城市,商機在農村”的情況得以出現,以“紮根農村,服務三農”,用他所學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作為農學專業的他,以“為國人健康而奮鬥”的宗旨,服務與農業,>投資生態產業,讓安全農產品走進千家萬戶。讓人們食用健康養生,放心的有機農產品。

  二、努力拼搏 艱辛創業

  一個人要有真本事,就應該闖一闖。曾在學校利用實踐基地,組建創業團隊,精煉專業知識用於實際操作和畢業前在新陸春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實習8個月,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實踐中積累了初步經驗, 融合自身資源優勢,為創業奠定了基礎,2013年8月,他滿懷著創業激情回到了家鄉,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擺在面前的問題數不勝數:基地選址沒有著落、頭期資金無法落實、技術員工沒有到位,在眾多的困難面前,他沒有膽怯,自小養成的不屈性格讓他更加堅定地前行。為了節約資金,他和家人自建自修基本設施;為了調查市場,獨自遊走附近的城鎮。最終,擺在眼前的困難一個一個被攻破,溫室大棚終於走上了“正軌”,一切都開始忙碌起來。每天都早出晚歸,從建棚到扣棚,再到育苗,直到最後的種植、收穫。整天蹲在大棚裡,跟土地打交道,已然成為一名地地道道的菜農。但是他並不覺得這樣的改變有什麼不好,而經常對周圍的人說“土地是咱農民的親人,而農民是我的親人,我一定要將溫室蔬菜做好,並且帶領村民一起致富”。

  三、搏擊商海 創新創業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巧妙地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做大做強,才能實現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目標。在國家大力支援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政策的引導下,他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利用土地流轉政策,盤活農村閒置土地,與父親商量承包了300畝農田,成立了“潢川縣榮華家庭農場”,真正把產、供、銷結為一體。

  幹事業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籌,“創業有起點,事業無終點” 憑著創業激情和拼搏精神,在團縣委和鄉政府的幫助下農場逐漸壯大,目前已形成了農產品種植、綠色食品蔬菜、花卉苗木園、生態畜禽等多元發展的產業化之路。從消費者需求的角度注重安全無公害綠色蔬菜,逐步獲得了各大超市消費人群的信任和認可,銷售渠道的大門敞開了。成功的背後除了自身的努力,國家的好政策給予了他極大的幫助。注重環保理念,走出和諧之路,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他正在帶領農場人邁向新徵程,創造新輝煌。農場現提供就業崗位60餘個,實現了村民的就近就業,這樣,村民既能兼顧家庭,又能掙錢補貼家用,此舉獲得了村民的稱讚。同時也為當地的穩定就業及經濟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和良好的社會效益。

  四、學習奮進,知識創業

  追求無止境,人的一生,在不懈追求,這樣才更有意義和價值,為了提升自身知識,他多次參加縣農業局舉辦的“農業知識”專題>培訓班和縣團委組織的“青年創業系統知識”培訓班學習,並組織團隊到山東壽光市國家農業基地參觀學習先進農業技術。遇到難題就主動的聯絡兄弟企業負責人和學院指導老師們一起商討問題並及時解決。透過創業,他的確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並把知識運用於實踐,才能保障農場的健康發展,只有不斷“充電”,才能使農場再上一個新的臺階。以“長知識、增才幹、做貢獻”為目的,他主動聯絡學校,申請參加省本科自考,報考了“河南科技大學”農學專業,並踴躍參加各種農業實踐活動。

  五、飲水思源 回報社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飲水不忘挖井人。自己雖然擺脫了困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而他心中 “讓身邊的鄉親們也能過上好日子”的願望卻越來越強烈。推薦村民就業,帶動村民一起致富,僅靠自己一人之力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他極力聯絡兄弟企業,推薦村民們就業,併為無技術、無經驗的村民提供免費的就業培訓,解決了相當大一部分的村民就業難題。用他的話說:“我以我的成功作為示範,把經驗和理念傳授於人,讓大家一同致富,是我理所應當的義務”。

  “假如我是大海里最平凡的一滴水,為了折射太陽的光輝,也要激起浪花,來點綴浩瀚的大海”。他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在捐資助學、扶貧幫困、希望工程等方面盡己所能給予積極的支援,深受群眾好評。除此之外,連續在“兩節”期間免費向村的貧困群眾發放食用油和麵粉,面對那些找上門來尋求幫助的貧困學生總是儘可能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和要求,卻從不將這些事情掛在嘴上,因為他的求學路上也接受過愛心人士的資助,這種反哺印證了一份感恩,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企業家所應具有的社會責任,譜寫了一曲飲水思源、致富不忘回報社會的時代讚歌。

  六、奮鬥青春 造福未來

  幾易春秋,幾許寒暑,艱辛創業,在家鄉終於興旺發展起來。回眸他的創業之路,他慶幸自己是個樂成者,但在慶幸之餘,也深深地感激家鄉這片曾經養育過他的沃土,為他打造了堅持不鬆懈的性格。同時,他更感激黨和國家政策為他的創業提供廣闊的空間,他將把這片感激之情化作今後人生髮展的動力,並盡最大努力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回報家鄉。

  展望未來,機遇與挑戰並存,希望與困難同在,風風雨雨人生事,平平常常才是真。他的人生是平凡的,但追求和奉獻是不平凡的,人格魅力和超越自我的責任意識,實現了“為企業謀發展必須盡職、為員工謀利益必須盡責”的諾言。

  人生就是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可以把它演繹得精彩絕倫,可以為它彈奏出最美妙最動聽的音符,心有多大,夢想的舞臺就有多大。因為年輕,擁有夢想,他在艱辛的創業路上沒有讓失敗與挫折把夢想拌倒,好男兒當自強,愛拼才會贏——他在汗水中贏了!人生難得幾回搏,此時不搏待何時?——他博的正當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他的努力讓夢想激情放飛!

  回鄉創業典型事蹟材料8

  “文化促進發展,戰略決定成敗”,這句話是山東遠利華礦用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慶華女士創業多年的經驗結晶,也成為了公司的企業文化核心。

  1977年,宋慶華出生在山東省鄒城市石牆鎮大石三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大學畢業後,在鄒城市供銷社(現為供銷集團總公司)魯南家電公司參加工作。1999年,由於原工作單位破產改制,她成為了一名下崗職工,生活失去了經濟保障。面對人生挫折,她沒有氣餒,開始了自謀職業的艱難歷程。從1999年到2002年,她賣過水果,開過饅頭作坊,在巴黎婚紗影樓從普通業務員做到店長,那些艱難地歲月不僅成就了她不畏艱難的意志力和奮鬥精神,也為她以後創業積攢了大量管理和銷售方面的知識。

  2002年,她不顧家人的不理解和反對,響應政府的號召,自已先行嘗試,在鄒城市嶧山鎮承包了60多畝土地,引進國外優質良苗和栽培技術,種植起了高價值水果大櫻桃。在她的精心管理下,水果大櫻桃當年就獲得了大豐收,辛勤的汗水得到了回報。她個人收穫了財富,沒有忘記農民朋友。她帶動村民集體走上小康路,使她獲得了更大的成功機會。在她的帶動和支援下,當地的多家農戶積極響應,紛紛種植起了水果大櫻桃,發展當地特色經濟。多年的可觀的經濟效益,使農民朋友們看到了發家致富的希望,也強烈感受到了宋慶華這位女能人的人格魅力。2007年,在村民的擁護下,她成立了富民大櫻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帶領周圍農民種植大櫻桃,種植面積已達到了570畝,成員戶30戶,年產優質果品750噸,吸納安置農村閒散人員500多人就業,成為了年銷售收入達1200萬元的大型農業合作機構。近年來,宋慶華所經營的櫻桃種植園及成立的大櫻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相繼被評為“山東省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鄒城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單位”、“鄒城市農業科學技術示範園”等榮譽稱號,為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帶動農戶共同致富作出了貢獻。

  為了更好的回報社會,讓更多的人走上脫貧致富的路子,宋慶華又開始了新的思索。經過多方考察論證,她斷定玻璃鋼環保產品是今後工業環保發展的趨勢,有很好的市場潛力。她經過精心籌備,於2007年7月成立了山東遠利華礦用裝備有限公司,由於公司產品暢銷,公司不斷髮展壯大,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公司從註冊資金50萬元,十幾個人發展成為註冊資金1000萬元,年產值5000萬元,擁有一百多名員工,銷售業績名列全國行業第二名。

  宋慶華個人和遠利華獲得的榮譽證書:

  1) 濟寧市“巾幗創業帶頭人”稱號(濟寧市工商聯);

  2)“誠信中國.創新先鋒人物”(國家商務部);

  3)“玄奘之路,戈壁行者”證書(全國商學院玄奘之路組委會);

  4) 國家級礦用產品安全標誌證書;

  5)全國玻璃鋼行業十佳成長品牌(全國品牌委創新委員會);

  6)全國玻璃鋼行業重點推薦產品(全國品牌委創新委員會);

  7)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8) “誠信中國.誠信示範單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信用評級與認證中心);

  9)中國著名品牌證書(中國中輕產品質量保障中心);

  10)中國3.15誠信企業(中國中輕產品質量保障中心);

  11)“低碳技術創新”證書(美國夏威夷大學);

  12)中國複合材料工業協會會員(中國複合材料工業協會)。

  在取得成功之後,她並沒有被眼前的勝利衝昏頭腦,而是冷靜的分析多年創業的得失,面對管理日益壯大的企業,她感到力不從心,她又一次不顧家人的反對,於2010年毅然參加了清華大學企業管理系“EMBA”總裁研修班學習,同年,參加了北京大學哲學系的“EMBA”研修班,還先後到美國夏威夷大學及沃頓商學院深造學習,並領取了美國夏威夷大學頒發的榮譽證書,並於2011年,考上了山東大學工商管理學EMBA碩士。透過從新回到高校深造,她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很多企業日常管理中的難題迎刃而解,嚐到甜頭的她不惜花費巨資將公司骨幹送到高校深造,打造出一個高效、團結、富有凝聚力和創造力的優秀團隊。透過深造,她深深感覺到建設一套適合企業自身的文化和建立正確的企業發展戰略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

  “讓更多的個人和集體因遠利華的存在而受益”不僅成為她個人的信念,更成為了遠利華整個企業的終極目標。“為每一個礦井打造最有效的安全保障”,成為遠利華人得質量理念,並將忽視產品質量上升到犯罪的高度,企業的社會責任取代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成為企業文化的核心。2008年,她與清華大學同學一起在汶川捐造了一所希望小學,2009年與同學一起在雲南昆明捐助抗旱資金20多萬元。2010年在市婦聯組織下,參與捐助了貧困母親和兒童的活動,2011年在新疆英吉沙縣捐助貧困學生十名,並承諾直到大學畢業。

  為了將企業做強做大,她帶領公司高層經過論證、分析,為企業建立了科學的發展戰略目標:三至五年內領跑行業技術、標準,成為行業銷售第一、品牌第一,發展相關行業、科技含量高的新型產品,實現多元化企業發展戰略,十年內發展成為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上市公司。併為公司制定了“以人才為根本,以管理為基礎”的公司層戰略和三層面業務成長的業務層戰略。

  遠利華建立並堅定實施企業發展戰略,在加強營銷管理工作的同時,建設了一支專業化的隊伍,提高專業化水平,控制產品質量,實現專業化管理。公司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建立了一套科學完善的激勵體系,使員工能夠分享企業的成功,與企業共同成長。提高管理和技術水平,降低產品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建立以市場決定科研,以營銷決定產品的有效生產機制。優秀的企業文化和科學的企業發展戰略使得遠利華獲得更大的成功,並擁有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