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道德模範人物事蹟材料範文(精選6篇)

職業道德模範人物事蹟材料範文(精選6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事蹟吧,根據範圍的不同,事蹟可分為集體事蹟和個人事蹟。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事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職業道德模範人物事蹟材料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職業道德模範人物事蹟材料1

  劉清泉,男,漢族,1969年8月出生,現年35歲,高中畢業,中共黨員。1999年6月任二河鄉新莊村黨支部書記。

  劉清泉上任後,提出了“壯大團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提高村民素質”的工作目標。

  強化村級經濟管理,開源節流,壯大團體經濟。新莊村是全鄉的最貧困村,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村級外債達140萬元,其中76萬元為高息抬款。劉清泉經過調研,實施“滅債工程”。經過清賬降息,剔除不合理利息,回收陳欠,存欠款戶拉賬等辦法,3年時間化解債務110萬元,讓村民看到了期望。xx年12月8日,率先在全市取消招待費。節儉辦公,過緊日子,在村民中樹立了良好形象。為了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劉清泉五赴省城,請東北農業大學王鴻燕等7名博士制定了《新莊村村域生態經濟發展規劃》(xx年——xx年)。在五常市

  林業局的扶持下,建設生態園林村。xx年8月12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播出了《博士生搞了村規劃》,新莊村生態經濟建設得到肯定。

  主動服務,調整結構,增加村民收入。新莊村人多地少,土地瘠薄,易遭受旱、澇、早霜等自然災害。交通不便,資訊閉塞。村民以傳統的三大作物為主,結構單一。糧價低,賣糧難,制約了經濟發展。劉清泉帶領村幹部參加農博會,拜訪省農業科學院、東北農業大學的專家教授,先後引進“豐禾10”、“平安18”玉米、“綏農14”、“黑農37”大豆、“五優稻1號”、“松98—122”水稻等作物新品種9個,提倡標準化種植。使村民過去種植的低產、低質、低效的幾十個品種退出市場。其中高產高抗倒伏玉米品種“豐禾10”從xx年引種,目前已推廣到全鄉,面積超過2萬畝,增產200萬公斤,增收150萬元。高產高油大豆品種“黑農37”從xx年引種,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研究所全部訂單收購。聘請技術人員給村民講課,常年為村民指導。此刻已發展綠色水稻6000畝、高油大豆5000畝、雜糧300畝、葡萄240畝、果樹600畝、藥材苗木200畝,拓寬了村民的收入渠道。針對靠山、臨水、秸杆牧草豐富的特點,鼓勵村民發展養殖業。經過協調貸款、授課培訓、防疫滅病、闢建小區、供給資訊等服務,目前新莊村黃牛存欄1000頭、羊400只、豬1200頭、蜂800箱,養殖業收入到達總收入的三分之一。針對人口多的特點,重視勞動力轉移,力抓勞務輸出,適時提出“打工經濟”。經過能人帶一批,供給資訊走一批,統一組織送一批等做法,外出人數1200多人,創收300萬元。全村3000人,初步構成了“千人種、千人養、千人外出闖市場”的格局,人均收入到達2900元。

  積極引導,形式創新,提高村民素質。新莊村由於多年疏於思想政治工作,村民思想保守混亂,這個村的兩任黨支部書記都因為村民上訪而去職。劉清泉提出“依法治村,以德建村、科教興村”,並在省城聘請法律顧問和科技顧問,解決村民生產生活中的難題。多年堅持每月8日的民主政治活動日大會制度。在這一天,要經過支部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民主理財小組會實行財務公開、村務公開、重大事項討論。增加透明度,讓村民直接參與村級事務管理。村支部還經過不定期的培訓會,村民大會向村民宣傳黨的政策、法律、種養技術。提出“思路決定出路,知識改變命運”。村裡成立了圖書室,由五常團市委、哈爾濱醫科大學援建的“新世紀書屋”、東北農業大學援建的“科技支農書屋”、村裡訂閱的30種報刊組成,為村民學知識、更新觀念,掌握致富本領發揮作用。鼓勵村民訂報刊60多份,其中《農村報》40份。劉清泉親自把報紙送到村民手中,風雨不誤。村裡有兩臺電腦,一臺用於電算化辦公,賬目材料列印公開;一臺用於上網瞭解農副產品資訊,及時釋出給村民。重視教育,為學校投入10餘萬元,用於辦學條件改善;獎勵優秀教師和學生;督促家長關心未成年人成長。劉清泉還帶領村民成立計劃生育協會,制定了《新莊村村規民約》,規範村民有關生育、殯葬、婚姻、教育等行為,建設鄉村文化。5年來新莊村無一齊村民上訪,人心高度穩定,村民集中精力謀發展。精神禮貌建設真正成為發展經濟的智力支援和思想保證。劉清泉的姐姐和弟弟分別在青島和北京從事傢俱產業,發展很好,他們多次要求他加盟,都被他謝絕了。北京一家公司以5萬元年薪聘他任總經理,他堅辭不就。他說:“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價值取向,我願意留下來為改變家鄉的面貌盡一份職責。看著家鄉因為自我付出而發生的變化,我很充實。”

  幾年來,劉清泉當選為五常市第一屆青聯委員,哈爾濱市第十一屆黨代會代表,哈爾濱市第十二屆人大代表。榮獲“五常市十大優秀青年”、“黑龍江省青年科技星火帶頭人”稱號。新莊村成為哈爾濱市精神禮貌建設指導委員會“禮貌村鎮示範點”,黑龍江省倡導綠色禮貌、創立綠色家園指導委員會“參與創立單位”。中共五常市委員會於xx年、xx年兩次授予新莊村黨支部“五個好村先進黨組織”稱號。中共哈爾濱市委、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於xx年授予新莊村“禮貌村”稱號。

  職業道德模範人物事蹟材料2

  郝建秀,女,漢族,1935年11月出生於山東青島嶗山大翁村,全國紡織工業全國勞動模範,團中央委員,全國婦聯執行委員會委員,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委員。歷任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革委會副主任,山東省總工會副主任,省婦聯主任,紡織工業部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國家計委副主任,中共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十二屆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書記,全國政協九屆常務委員。

  1935年11月,郝建秀出生於青島的一個貧苦家庭。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接管青島,郝建秀想到紡織廠當工人,可到工廠去了好多次,都被拒之門外。1949年6月青島解放後,為了儘快恢復生產,各紡織廠都要招收一批工人。年僅13歲的郝建秀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去報了名,當時就被錄用。同年9月,郝建秀來到青島國棉六廠細紗車間上班,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紡織工人中的一員。

  郝建秀在工作中掌握細紗操作規律,摸索出一套高效、快捷、節儉的工作法。郝建秀摸索出的細紗工作法,創造了七個月細紗皮輥花率平均僅0。25%的新記錄。這個記錄為當時全國棉紡織工業平均皮輥花率的六分之一。郝建秀接線好、浪費少、清潔棒的好技術最終引起原紡織工業部和全國紡織工會領導人的重視。1951年,中國紡織工業部和全國紡織工會總結了她的操作方法,並命名為“郝建秀工作法”,成為中國工人階級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運用科學原理進行創造性勞動的典範。郝建秀工作法不是加強勞動緊張程度,而是合理地安排操作,提高操作水平。她的'工作法很快在全國紡織廠推廣,對全國紡織工業增加生產、節儉原料、降低成本和提高勞動生產率起了重大的作用,不但直接創造了很多財富,並且促進了紡織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1951年郝建秀當上了全國勞動模範。這年的10月1日,郝建秀應邀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這是她第一次到首都並登上國慶觀禮臺,真是興奮極了。郝建秀激動地對記者說:“像我這樣一個趕大車人的女兒,能夠有今日,並且能夠站在觀禮臺上,感到無比幸福。我從內心裡感激黨對我的教育培養。”1951年10月3日,毛澤東主席囑託中央辦公廳覆信表揚了郝建秀:“由於積極工作和學習,創造了新的工作方法,這個成績是值得表揚的。”10月5日,青島團市委發出通報,號召“全市青年團員向郝建秀同志學習、看齊”。10月13日,團中央授予郝建秀“優秀共青團員”稱號。隨後,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親切地接見了她。第二年(1952年)的“五一”節,郝建秀又以新中國的工人階級優秀代表的身份出此刻莫斯科紅場觀禮臺上。國際友人稱她為“新中國的花朵”,並在她的胸前掛上了光榮花。

  1952年,根據形勢的需要,中央決定在全國重點大學成立工農速成中學(以後改為工農預科),讓一些工廠企業中的勞動模範、先進生產者和優秀的工農幹部,經過這個階段的學習完成高中學業,然後再進入大學深造。在這一歷史背景下,郝建秀和來自全國各地的一批勞模和先進人物,於1952年9月進入山大工農速成中學學習。

  郝建秀等這批學員進入山大工農速中學以後,學校給予多方面的關心與照顧,但在學習期間郝建秀始終把自我當成一名普通的學員,嚴格要求自我,同時,還拒絕了學校領導安排的單身宿舍,堅持自我吃、住、學都和同學們在一齊,不搞特殊化,率先垂範,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

  華崗校長親自主持校務委員會,研究決定速中的辦學問題,並配備較強的速中領導班子,同時抽調部分優秀教師任教。羅竹風、張惠等軍代表靠上去做工作,其中包括學員的思想政治工作與生活安排,並經常深入班級找學員談話,幫忙解決問題。為搞好這批特殊學員的學習,學校特地從文學院、理工學院選拔一些優秀學生來速中擔任班主任、輔導員的工作,在幫忙速中學員的思想文化提高上起了重要的作用。郝建秀原先文化底子很薄,但她有一股頑強的學習毅力。每一天下班後不管多麼勞累,也必須要學習政治與文化。根據陳少敏大姐的提議,全總和團中央特地派來教員幫忙郝建秀學習,廠裡也派優秀技術人員,幫忙她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術。所以郝建秀提高很快,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就修完初中的全部課程。在進入山大速中後已是完全脫產學習,她就把全部時間用在自我的學業上。在這期間,臺旭多次在學校內採訪她,並向全國報道她和其他優秀學員如何克服困難,取得優異成績的事蹟。郝建秀所在的宿舍有一位來自陝西的全國勞模張秀英,她們兩個結成對子,相互幫忙,共同提高,並且一齊取得突出的學習成績。為此,臺旭還寫了一篇她們共同學習成長的長篇通訊向全國介紹。

  郝建秀成名後,往往要參加全國的一些活動。為了方便起見,經陳大姐提議,1953年底郝建秀轉入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工農速中學習。在人大修業期滿後,組織上即保送郝建秀進入上海華東紡織工學院深造。1959年秋,郝建秀這名新中國自我培養的工人出身的新型大學生在華東紡院畢業,進入中央國家機關工作,開始了她的新的人生旅程。如今,幾十年已過去已進入耄耋之年的她,仍是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國家計委副主任,仍不懈地為國家的改革開放、繁榮富強而努力工作著。

  職業道德模範人物事蹟材料3

  沈星,男,1981年6月出生,生前系第二炮兵工程大學士官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副營職參謀、上尉軍銜,第四屆山東省道德模範。

  2012年5月11日,沈星請假回山東青州,為準備畢業論文收集相關材料。2012年5月13日10時許,青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學生王鴻昊在青州市南陽河不慎落水。途經此地的沈星聽到呼救聲後,奮不顧身立即跳入水中實施營救。他一次次將王鴻昊推向岸邊,由於水流湍急、河堤坡陡溼滑,王鴻昊一次次從河堤滑下來,經過沈星數次奮力推舉,在聞訊趕來的一名婦女和中年男子協助下,終將落水學生營救上岸,但沈星因體力透支沉入水中。在軍地共同搜救下,沈星被救撈上岸,但因溺水時間過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當沈星被打撈上岸時,在場的人們都驚呆了,他仍然舉著雙手保持著向上託舉的姿勢。他用生命踐行了“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莊嚴承諾。

  沈星同志是一個理想信念堅定的人。掛在他宿舍檯燈上的小卡片,寫著這樣一段話:“共產黨員的稱號本身就是一種精神、一種感召,蘊含著把優秀的人、高尚的人引領凝聚到一起的無窮力量!”。沈星同志是一個奮發有為、恪盡職守的人。每次崗位調整都能很快進入角色、勝任本職。先後參與編寫了6項教學規範和教材,2套教材分獲二炮一、二等獎,發表多篇教學理論研究文章。沈星同志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根植頭腦、融入血脈。他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從小就對人民群眾懷有深厚的感情,經常幫助村裡的孤寡老人洗衣服挑水打掃屋子。沈星還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曾組織策劃同學“保衛母親黃河”活動,腳踏車騎行1000多公里,力所能及開展社會調查和宣傳活動。

  沈星的英雄壯舉,感動了古城青州,感動了齊魯三秦,感動了神州大地。駐地數萬群眾自發到英雄犧牲的地方點亮燭光、敬獻花圈、譜寫詩歌,透過各種方式沉痛哀悼英雄、追憶英雄。追悼會那天,200多家黨政、企事業單位敬獻花圈,近10萬群眾自發沿途送別。

  英雄逝去,精神長存。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等10多家主流媒體深入報道沈星事蹟,新聞聯播節目以3分鐘時長在提要和頭條中播出,網路點選量超1000萬,跟帖評論達10餘萬人次。2013年3月,沈星的英雄事蹟被西安電影集團拍攝成專題片《一道星光化彩虹》並進入院線公映,成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動教材。

  為弘揚英雄壯舉,二炮黨委和山東省濰坊市委分別作出向他學習的決定。沈星先後被軍隊系統追授“第二炮兵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模範”、“熱愛人民好軍官”榮譽稱號;山東省、陝西省分別追授他為“見義勇為先進分子”、“見義勇為道德模範”榮譽稱號;團中央追授他“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職業道德模範人物事蹟材料4

  郭慶剛,男,46歲,山東省青州市東夏鎮雙廟村農民,2012年榮登中國好人榜,山東省第四屆道德模範。

  2008年,郭慶剛與戴某一起收購大姜的生意陷入市場困境,戴某捲走了100餘萬元貨款,郭慶剛毅然選擇了償還本不應該由自己全部承擔的鉅額欠款。5年還債之路,郭慶剛依靠艱辛汗水還清了120萬欠款,他用自己質樸的行動和不變的信念譜寫了一曲動人的誠信之歌!

  自2006年起,郭慶剛與戴某一起做大姜生意。生意過程中,以戴某為主。為此,郭慶剛給了戴某最大的信任,資金和銷售賬目都由戴某負責。在當地農民銷售大姜,都採取先賒後付款的模式。2008年,戴某與郭慶剛分別給302戶姜農打下了欠條,其中,戴某打欠條72.55萬元,郭慶剛打欠條48.2萬元,倆人共欠120.75萬元。而戴某要回的姜款卻始終沒給郭慶剛,年底,對方不見了蹤影。

  訊息不脛而走,上門送姜的農民變成了要賬的債主。面對困境,郭慶剛沒有逃避,“戴某走了,我還在!他留下了債,我來還!戴某欺騙了我,我不能欺騙姜農!”。他一諾千金:“所有的欠款我一個人還!”

  突然變成百萬“負翁”的郭慶剛,想重新起步,談何容易。最初,姜農還擔心他還不起錢,不敢把姜賒給他。經過短暫的困難期,人們發現,郭慶剛是講誠信的,他不僅沒有跑,反而想方設法湊錢還債,有好心,夠實誠。於是姜農再度把姜交到他手上,甚至主動提出賣姜的錢不用著急還。

  為了儘快還清欠款,郭慶剛沒日沒夜地幹。生意忙時,晚上打通宵裝集裝箱,白天走村串戶收大姜,很難睡上一個囫圇覺,一天的飯都忘了吃。他的妻子、女兒都在洗姜廠裡忙生意,賺錢還債。去年10月,郭慶剛的妻子被確診為乳腺癌骨轉移後,一家人仍然償還了15萬多元的債務。

  郭慶剛做一年生意能有二三十萬元的利潤,但他們一家人卻過得極其清貧。想到妻子跟著自己吃苦受累,孩子連肉都吃不起,這位總是掛著憨厚笑容的漢子,深夜裡,一個人經常是淚流滿面。

  幾年來,他每天的飯菜總是煎餅、饅頭和鹹菜,沒買過一件新衣服,郭慶剛用的手機還是6年前花100多元買的“老頭機”,他最值錢的東西便是用了8年的舊款2輪摩托車。但是,洗姜廠每年2.6萬元的租賃費,20多個工人的工資,他沒欠過一分錢。

  他把“欠賬”衝清了,卻將“誠信”累積得越來越厚,替人還款的“誠信農民”郭慶剛,被許多人譽為“用一擔擔生薑挑起誠信的‘農民哥’”。都在說中國夢,他的夢想是讓周圍更多人講誠信,從誠信中獲得財富。

  好人有好報,他的感人事蹟經中央電視臺等百餘家新聞媒體跟蹤報道,生意也越做越好。

  職業道德模範人物事蹟材料5

  陳葉翠,女,58歲,濟南市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群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第四屆山東省道德模範。

  1988年,她服從組織安排到基層社群工作,一干就是25個春秋。25年來,她以社群為家,把全部心思投到社群工作中,時刻把群眾冷暖掛在心上,帶領社群黨員群眾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贏得了各界的高度讚譽和群眾的擁護愛戴。她有60多本寫滿家長裡短的筆記本,記錄著她如何踐行“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難”的座右銘。下崗女工楊國雲遭侄兒奪房,陳葉翠幫她打官司找證人;社群矯正夫妻無力從農村接回孩子,她求人把孩子轉學到濟南;低保戶王景山生病,陳葉翠組織居民為他捐款,去世後,帶領大夥為他送行……

  陳葉翠這位社群“管家婆婆”,以對群眾的一片深情和敬業之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在她的努力下,這個0.4平方公里的小社群,擁有了17支社群文體活動隊、13支志願服務隊、3支黨員服務隊、2個俱樂部,擁有自己的社群養老院、社群誠信就業促進會、知心暢語工作室;他們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上了中央電視臺;他們組織的“金婚銀婚夫婦重溫慶典”活動,吸引了數千人參加。在她的努力下,這個擁有2744戶、11400多名居民,困難住戶多、下崗人員多、居民文化程度低的大社群,多年實現轄區居民零失業、計劃生育零超生、群體性上訪零案例。在她的努力下,這個修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經嘈雜混亂的老社群,變成了環境整潔有序、居民歸屬感強、人們安居樂業的優美宜居家園,成為香港中文大學、山東大學等5所高校的社會實踐基地,吸引了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瑞典和香港、臺灣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社會工作專家來社群參觀考察。

  陳葉翠創造性地總結出以黨建為龍頭、以文化為靈魂、以服務為核心、以居民自治為方向的“四位一體工作法”。她狠抓社群黨建,建立了流動黨員聯絡站和在職黨員活動站、黨建工作聯席會和黨員議事會、黨員責任區,組建了老黨員環境衛生服務隊、老黨員治安巡邏隊和在職黨員互幫互助服務隊,30多名黨員與17個特困戶結成幫扶對子,社群43位樓長、112位居民小組長中90%以上由黨員擔任,黨員成為社群群眾的標杆和依靠。她常年堅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成立了上善若水俱樂部、好媽媽俱樂部、青少年成長俱樂部,開展家庭教育課堂等系列講座,讓居民在教育中提高素質,懂得感恩奉獻。她探索出“四議三評兩公開”自治工作法,凡是社群重大事情,都要經過社群黨委會提議、社群黨員議事會商議、社群居民議事會建議、社群居民代表會議或居民代表大會決議四道程式,每季度、半年、一年組織黨員群眾對社群工作進行民主評議,評議結果向黨員和群眾公開,形成社群社務大家議、大家定、大家評的民主氛圍,社群也被國家民政部確定為社群建設資訊直報點。

  陳葉翠的工作受到了全社會的認可。她先後被評為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全國優秀社群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2012年還光榮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

  職業道德模範人物事蹟材料6

  劉吉傳,男,58歲,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紅花鎮謝圩子村黨支部書記,山東省第四屆道德模範。

  為了眾鄉親能夠過上好日子,2007年以來,他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費興修水利,每年都無償放水,供村民灌溉用水;他綠化荒山,蔭福後代子孫。

  缺水一直是困擾沂蒙山區群眾生產生活的大難題。2005年3月,經當地黨委、政府批准,劉吉傳拿出畢生積蓄和從親戚朋友處借來的錢,又從信用社貸了20萬元,共計60萬元,歷時兩年,在馬陵山上修築了蓄水量達20萬立方米的蓄水堤壩,可為周邊5個村的近萬畝農田進行灌溉,開創了沂蒙老區個人籌資興建水庫的先例。修築堤壩是一項非常艱苦的活。山路迂迴盤旋、崎嶇不平,運送建材物料的車只能開到山腳下,劉吉傳只好和工人們用手推車一點點往山上送。一天下來,劉吉傳山上山下穿梭往返二十多個來回,膠鞋磨破了底,腳掌磨出了泡,晚上躺下來,渾身像散架了一樣。因為修築堤壩,他借錢借遍了親朋好友,有的只借到40元錢,現在仍有20萬元貸款沒有還清;因為修築堤壩,他吃住在山上,兩年沒下過馬陵山;因為修築堤壩,80多歲的老母親去世,他都沒有見上最後一面,這成為了這名樸素漢子內心永遠的痛。2007年堤壩修築完工以來,劉吉傳每年都無償放水,為水庫周圍5個村提供農田灌溉用水。

  如果說修築蓄水堤壩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那麼劉吉傳綠化荒山的手筆則更讓人感覺到震驚。他自籌資金專門聘請林業專家進行勘測規劃,請來石料開採專業人員在岩石縫裡打炮眼,只要能蓄水保土栽植花草、樹木的地方,幾乎全被他開墾起來了。先後在草不生、樹不長的荒山崗轟炸岩層560餘畝,開挖果樹帶680畝,綠化面積達1800餘畝。昔日無人問津的荒山崗,如今已經成為四季常青、花果飄香的旅遊觀光勝地。

  劉吉傳做的好事讓群眾得到了實惠,村民們都把他當作貼心人。2011年春,劉吉傳以全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上任後,帶著謝圩子村黨員群眾的厚望,劉吉傳帶領全村幹部群眾從治理髒亂差、改善村容村貌入手,先後籌資30餘萬元,對村裡所有巷道實施了硬化、綠化、美化、淨化和亮化。昔日泥濘遍佈、汙水四溢的落後村,一躍變成了環境優雅、花紅柳綠的文明村。

  對於未來,劉吉傳充滿了希望:“等還完了款,有了積蓄,就實施水庫二期工程,將水庫大壩加高、加長,實現蓄水50萬立方米。”目標雖然艱難,但劉吉傳說:“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如果我累倒了,也會讓兒孫們接著幹下去”。這就是沂蒙山優秀兒女劉吉傳的錚錚誓言,他用執著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執著信念和樸實情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