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道德模範人物事蹟材料(精選7篇)
職業道德模範人物事蹟材料(精選7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蹟的地方還是很多的,事蹟具有概括標明先進事蹟的主要內容或材料的用途。一般事蹟是怎麼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職業道德模範人物事蹟材料(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職業道德模範人物事蹟材料1
常常在想,一滴水的能量有多大?一線陽光能有多溫暖?一顆糧食能哺育什麼生命?帶著這些疑問,重讀雷鋒日記,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昨天教工委組織的“雷鋒精神進校園”全國道德模範先進事蹟報告會,卻讓我不止一次潸然淚下,叩問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不一樣的崗位,不一樣的付出,卻帶來了同樣的震撼。共四位道德模範作了報告,分別是藍領專家孔祥瑞、最美女法官厲莉、最美媽媽吳菊萍、信義兄弟孫東林。他們都是普通人,做著普通事,但就是這些普通人的普通事讓我極其敬佩。操著一口標準天津話的孔祥瑞,一位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碼頭工人,用四十年的辛勤付出、刻苦鑽研譜寫出一曲愛崗敬業的高歌,成為公認的藍領專家。他說,他要像雷鋒那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的奉獻中去。
接下來三位模範的事蹟,讓我心緒久久不能平靜。厲莉,為了挽救一位白血病兒童,兩次捐獻骨髓,這在社會上尚屬首例。她說,她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個生命凋謝隕落,不能讓失去孩子的悲痛在另一個家庭重演。吳菊萍,用雙臂接住了救一位從10樓墜落的孩子,結果雙臂粉碎性骨折,住院療養幾個月。她說,這是出於母愛,自己也是媽媽,任何媽媽都是偉大的,當孩子受傷時,最痛苦的是媽媽,她不能讓另一個媽媽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而袖手旁觀。孫東林的哥哥,為了能在除夕前結清農民工兄弟的工錢,讓農民工兄弟過個好年,在籌錢回家的路上除了車禍,全家人無一倖免於難,承受著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孫東林決定完成哥哥的遺願,連哥哥一家的後事都來不及料理,急忙趕回家為農民工兄弟發放工錢。他說,他不能讓哥哥揹負著債務上路,他還記得哥哥多年前的教導,做人一定要守信,他一定要兌現哥哥“新年不欠舊年錢,今生不欠來生債”的承諾。
他們講述時的語言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他們的表達沒有刻意的雕琢修飾,那麼平實,那麼平淡,但的的確確是那麼震撼人心。因為,這是真實的他們,真實的經歷,真實的感想。因為真而美,因為真而震撼,因為真而讓人敬佩。
在聽報告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孔祥瑞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奉獻四十年,厲莉為了挽救一個白血病兒童兩次捐獻骨髓,吳菊萍為了接住一位從10樓墜落的孩子雙臂粉碎性骨折,孫東林的哥哥為了給工友籌錢失去了生命……我在想,這是一種生命的接力,是生命所發散出來的耀眼光芒,是生命讓我們不得不敬畏的精彩與殘酷!
生命很脆弱也很短暫。但是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不會因為生命的隕落而結束,反而可能會隨著歲月的沉澱而越發熠熠生輝,越發厚重。比如雷鋒同志。雷鋒同志逝世五十年了,但是這五十年來,雷鋒同志一直是全社會學習的榜樣和楷模,雷鋒同志是那麼鮮活地活在我們心中。
生命很卑微也很偉大。個體的生命無論是長度還是廣度畢竟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的事情,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想,這也是我們學習雷鋒精神、學習道德模範的意義所在。
縱然個體生命很渺小,但是我們絕不能妄自菲薄,低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如果是一滴水,那就滋潤一寸土地;如果是一線陽光,那就照亮一分黑暗;如果是一顆糧食,那就哺育一個有用的生命。世界會因一點點的改變而精彩,生命也會因一點點的奉獻而精彩!
職業道德模範人物事蹟材料2
她,一個聽起來簡單而平凡的名字,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員,優秀醫生··她,一個平平凡凡的女人,而且是一個患有嚴重心臟病的病人。但是,她卻忘了自己是病人,只記得自己是一名中國共產黨員,一名承載著患者生命託付的醫務工作者。忍受著病痛折磨在自己平凡又偉大的工作崗位上辛勤的耕耘,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患者,奉獻給了醫療事業。她的愛崗敬業和用自己的健康換取病人歡笑的精神無不時時刻刻感動著我們所有的同事。是她,為我豎起了一面旗幟,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是她,讓我明白柔弱的身軀內也可以有一顆強大的心;是她,讓我明白了共產黨員的使命,明白了白衣天使的真諦。她,就是我們醫院的內科主任——梅莉同志。
因為一次感冒,她很不幸的患上了心肌炎,繼而發展為心肌肥厚、心臟增大。呼吸困難、心悸氣短就常年的伴隨著她,折磨著她,特別是當有點感冒的時候,每走幾步就需要休息,暈倒更成了家常便飯。每次看到她情況不怎麼好時同事們都勸她在家裡休息休息,可她總是回答“在家裡有什麼意思,要是讓我一天就在家裡待著,我估計會更難受,因為我是一名醫生,我離不開我的病人,離不開我的崗位。”離不開自己的病人,多麼樸實無華的一句話,卻反映出了一名醫務工作者對自己那份職業的眷戀和對患者深厚的感情。但是我們每一位和她一起工作的同事都不得不為她感到揪心,在我們的內科辦公室,我們的梅主任左手打著吊瓶,鼻孔裡插著氧氣管,右手不停的為病人開處方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聽著她彷彿快要掉氣的語調為了給病人解釋被她用力的提得老高,看著她因為缺氧而發紺的嘴唇和因用力呼吸而煽動的鼻翼,我們不禁紅了雙眼。無數次我們因擔心她的身體勸她休息,無數次因為她不聽我們的勸告而大聲的罵她,而她只是笑笑,然後費力而堅定的走進了病房開始了她和病人的交心和交流。
記得那是一個秋天的早晨,在上班的公交車上,她就開始感覺到呼吸困難,心慌氣短。但是她還是堅持著,心想反正都是老毛病了。到了醫院,她拖著彷彿一下子有千斤重的雙腿費力的爬上了醫院對於我們來說不算太多的臺階,叫了一聲“快,我要吸氧!”便轉身往搶救室走,就在一瞬間,我們還沒來得及扶著她便聽到她暈倒在地的聲音,她的頭部重重的摔在地上,起了一個大大的血腫。我們急忙把她扶到急救床上,吸氧、輸液、冷敷摔傷的頭部。看著梅主任因缺氧而蒼白的皮膚、青紫的嘴唇,因呼吸困難而不得不端坐在床上用盡所有的力氣用力的呼吸著,我們沒有一個人勸她回去休息,因為我們明白沒用的。看著她的病情逐漸穩定,我們就開始各忙各的。這時,突然我們聽到樓梯間響起了急促的腳步聲,“快點,搶救病人!”,我們急忙奔向病人,將病人安排在床上,是一個農藥中毒已經陷入昏迷的病人。這時,我們的梅主任快速的拔掉鼻氧管,和手上的針頭,奔向病房。“快,給他吸氧、建立靜脈通道、準備洗胃。”搶救在梅主任的指導下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病情也逐漸得到控制,但病人仍處於昏迷中。可是有誰看到,梅主任的臉上早已虛汗直流;有誰注意到,她的聲音已經越來越虛弱,虛弱得我們都快聽不清;又有誰注意到,她的嘴唇已經青紫,雙手雙腳都因缺氧而發麻,快沒有了知覺。但是她的臉上沒有一點點倦意,仍然全身心得關注著她的病人,心繫著她的病人是否脫離了危險。我們叫她快去休息,她只說了一句“別忙,病人還沒清醒。”這時,病人突然眼睛動了一下,病人醒了,我們的梅主任卻再一次暈倒在病房裡。我們再也忍不住,邊哭邊搶救她。病人的家屬也忍不住了,淚水早已浸溼了雙眼。
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醫務工作者,或許她的身上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也沒有感天動地的豪言壯語。卻用她被病痛折磨得不堪一擊的身軀和她那顆為了患者永遠炙熱的心為患者撐起了一片豔陽天。將自己的畢生精力都獻給了自己熱愛的衛生事業,獻給了她認為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患者。她雖然身患疾病,她依然春風滿面,精神矍鑠的用行動踐行這她的入黨誓言。當我們問她為什麼時,她說“我是醫生,更是一名共產黨員,對照《黨章》我還有很多做的不夠的地方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並用盡我畢生所學為患者帶來健康。”我想我們的每一個人,特別是21世紀的醫務工作者都應該向我們的梅主任學習,學習她的愛崗敬業,學習她的工作熱情,學習她為了患者不顧一切的那顆“醫者父母心”。當我們還在為自己多加一天班而喋喋不休時,在她面前我們是否該深深的埋下我們那顆高傲的頭,仔細的審視自己。為我們的斤斤計較而臉紅。
職業道德模範人物事蹟材料3
李遂躍今年76歲,是經八路街道城省建社群居民代表,家住文化路34號院,是鄭州市工藝美術廠退休職工。
大院裡的居民提起李遂躍,都稱讚他是個非常熱心的好人。他是熱心的義務監督、宣傳員。在建立全國文明城區期間,天天在社群裡穿行,有時戴著志願者小紅帽在大街小巷進行文明勸導;有時拿著文明城區宣傳卡,挨家挨戶的上門宣傳講解。碰見可疑人員,就上前盤問;他非常注重保護環境,希望每個人都具備良好的素質,並始終堅持“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原則,遇見亂扔亂倒垃圾的住戶,就進行說服教育,時刻監督,並且做到垃圾入筒,碰到不文明的情況,他就會主動上前勸導,心平氣和的把對方說的心服口服。
李遂躍為人隨和、開朗,助人為樂是他的家常便飯,更重要的,他還是個義務調解員,誰家夫妻吵架,婆媳不和,只要她一出面就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他所居住的小區是一個老住宅小區,汙水管道都已老化,經常出現管道堵塞現象,每次出現這種情況都是他跑前跑後,聯絡疏通、挨家挨戶收錢、無一不親力親為,經常累的腰痠腿疼,但從來沒有任何怨言,只要問題得到解決,他比誰都高興,他所做的一切,從來不計報酬,不計得失,並且無怨無悔。
李遂躍精神十足,身體硬朗,動作利索,總是樂樂呵呵的,並且特別關心社群事務,主動協助社群開展各種活動和義務服務。2003年在大夥的幫助下成立了“惠風藝術團”。就這樣,大家在一起唱唱,跳跳、活躍了大家的文化生活。問他為何這麼關心社群事務,他就很嚴肅地說到,關心社群事務,維護居民權益,支援社群的工作是每一個社群居民應該做的`。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這就是社群男女老少都尊敬和愛戴的李團長。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平凡小事,但卻感染著小區裡的每一位居民,有事大家都主動幫忙,鄰里之間非常團結,整個小區充滿了文明和諧的氣氛。
職業道德模範人物事蹟材料4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自2018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一線的教育教學工作。在工作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忠於職守、團結同事、熱愛學生,因此經常受到領導、老師的一致好評和學生家長的讚譽。二十餘年的教學生涯中曾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先進工作者等。
一、孝敬父母
在生活上,我始終是“孝”字當先,“愛”字裝心,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無怨無悔的侍奉著父母雙親。我國是一個文明之邦,敬老愛老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敬父母更是我們中華兒女應盡的義務。
我深深懂得“百善孝為先”的道理。我多年來始終無怨無悔地侍奉於父母的身旁,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料。記住婆婆晚上不能吃辣,記住公公不能吃動物內臟和海產品,記住媽媽的關節炎,記住爸爸的頸椎病。最長情的告白就是陪伴,我陪伴在四位父母的左右,以他們的需要為第一需要,噓寒問暖,以實際行動為家庭其他成員做出了表率,贏得了單位同事和親朋好友的稱讚。
二、愛重家人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是國家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在家中,我深愛兄弟姐妹和愛人、兒子,事事先為他們考慮,以寬容的`心包容他們,以細膩的心關懷他們,以欣賞的心讚美他們,一家人和和睦睦,如惠風和暢。
三、和睦鄰里
我的家住再一個不太大的院子裡,周圍有零星幾戶人家,這些年來,我家從未和鄰里產生矛盾,大家都本這和平共處相互尊重的原則,一家有難、多家支援,有時其他鄰居出現矛盾,我還主動去進行勸解,把鄰里關係處理的很不錯。我們一家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守村規民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多次捐出各種善款。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孝老愛親,是我們應該保持的優良傳統,我也做了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但比起其他德行高尚的人還差得很遠,今後還要更加努力,爭取做得更好,努力發揚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美德。
職業道德模範人物事蹟材料5
1998年,在我與妻子結婚後的第一個年頭,女兒還沒有學會走路。岳父剛剛五十出頭,不幸身患腦溢血住進了醫院,我每天白天要上班,晚上下了班就趕到醫院陪護,還要四處借錢湊醫藥費,那時的收入不多,要給他治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然後就到處借錢。面對如此大的壓力,心急如焚。但同時又提醒自己要堅強面對,及時籌集醫藥費給岳父治病。向親戚朋友借,向學校同事借,甚至向學校借過錢,十多個日日夜夜後岳父終於走了,一家人痛不欲生,家裡的重擔壓在了我的身上,但我和妻子能相信天無絕人之路,生活中也都表現得樂觀向上。
對於母親我更是無微不至地照顧。在我上高中的第一個星期,父親因為心臟病突發,永遠地離開了,是母親一手扶扯我上完了高中,又上完了四年大學。我深感母恩,深深地體會到母親的不容易。因此我要把對父母的愛加倍的給母親,不管怎樣忙怎樣沒有時間,也要擠出時間去看看母親。每週起碼兩次,每次去幫母親做做飯,做掉些家務,噓寒問暖,看看母親需要些什麼。父母永遠都是奉獻,沒有半點索取,他們只知道無窮無盡的付出,沒有盤運算元女的回報。只求做子女的能常回家看看,看著母親的滿頭的銀髮,時時讓我想起好好孝敬父母吧!好好孝敬父母吧,不要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方知悔恨不已。
而今,我在父與子的身份對比中,真真切切的讀懂了父愛與母愛,我用對待女兒的感情去默默享受父母對我的那份真情。我總想傾其所有給予女兒更好的生活和成長環境,總是千方百計的為她設計美好的前程,總有“望女成鳳”的美好願望,這些都是我父母當時對我們的心情,只不過由於年少無知,我沒有懂得父母的那份心意。反思後,我也會我們的博愛撫育女兒健康成長。我想無論多少年以後,“養兒才知父母恩”這句有著中國傳統孝道美德的名言一定會週而復始。
職業道德模範人物事蹟材料6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少先隊員,理所應當要繼承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我的媽媽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她的一舉一動都深深地影響著我,從小就讓我懂得了孝敬長輩其實並不難。
我的爺爺今年已經六十歲花甲了,身體可謂是一天不如一天,耳朵、眼睛走有點不好使了。媽媽為了能多陪陪他,每個星期都會帶著我們回老家看爺爺,陪他看書、讀報、散步,為他做可口的飯菜……陣陣歡笑聲飛出窗外。因此,每週末的歡聚成了爺爺最盼望的事。朦朧的記得,那是去年春天的一個週末,我們一家三口正準備回
老家,可是臨行之際,晴朗的天空突然飄來幾團烏雲,我擔心的問:“會不會下雨啊。”媽媽抬頭看著天空,低頭沉吟了一下說道:“只要我們速度快一點就好啦,爺爺可在家等著我們呢。”說完便招呼我上路了。剛出發不久,天空突然陰沉下來,烏雲籠罩著大地,彷彿在邪惡地獰笑,遠處,一道長龍似的閃電把天空劈成兩半,隨之即來的是震耳欲聾、轟轟作響的雷聲。很快,一場大雨便傾盆而下,天空像澆了一盆水似的嘩嘩的響著,銅錢般大的雨點兒不停地拍打著車窗,又如一把利劍從天上直射下來。我被嚇到了,緊緊地抱住媽媽說:“媽媽,這天氣太可怕了,我們還是不要回去了。”媽媽望著窗外,說:“孩子,爺爺還在家等著我們呢,我們要沒回去,他該有多失望啊!”聽了媽媽的話,我閉上了嘴。
雨,仍在下著;雷聲,仍然在響著;車,仍在顛覆;不知淌過少個水窪,終於我們到家了。
一下車,一進門,我就看見爺爺正獨自一人寂寞地坐在長椅上,一看見我們回來了,他驚訝地站了起來,眼中滿是喜悅和激動…… “百善孝為先。”讓我們行動起來,從點滴做起,從細微處做起,關愛老人、孝敬老人,共同譜寫敬老愛老的美德華章。
職業道德模範人物事蹟材料7
農加貴,男,壯族,1966年5月生,中共黨員,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蓮城鎮落松地小學教師。
農加貴不顧世俗的偏見和家人的反對,一出校門就毅然選擇到偏僻貧困的“麻風”教書育人,成為該村的第一任教師。三十多年如一日,一個人支撐起一所學校,他用奉獻和堅守,詮釋了一名鄉村教師潛心教書、無私奉獻的誠樸品質。
落松地——上世紀50年代文山州廣南縣政府集中醫治麻風病人的醫治點,被人們稱為“麻風村”。1986年9月,農加貴頂住世俗的冷言風語和親戚朋友的苦苦相勸,選擇到落松地擔任第一任教師。最初,落松地小學只有一間土坯房教室、幾張學生從家裡抬來高矮不一的桌凳和一塊用墨水染黑的黑板,孩子們既沒有課本也沒有書,農加貴找來了一些舊課本、舊書教孩子們讀拼音、學數字,從此拉開了他教學的序幕。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農加貴一干就是30多年。他透過複式教學法,先後共培育9個教學班92名學生,送走小學畢業生6屆62人。現在很多都已經參加工作,有教師、醫生、公務員、企業職工等。大家都說,是農老師幫助他們走出了寨子,實現了長輩們一生未能如願的夢想。
農加貴與落松地村民30多年風雨同舟。剛到落松地村時,農加貴是村裡唯一的知識分子,村民們讀信寫信,買個農用機械要看使用說明書,都會找他幫忙。2002年,廣南縣開展“掃盲”攻堅工作,落松地村開辦了一個成人技術班,農老師兼任夜校老師。他白天給學生上課,晚上教村民識字,講解實用技術,但他從沒叫一聲苦、說一句累。
有人問他,你要在落松地村小學教到什麼時候?農加貴回答道:“只要村民們需要,我就一直教下去。”他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全部心血都奉獻給了這群特殊的孩子。
農加貴榮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全國“最美職工”、雲南省道德模範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