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精選9篇)

人為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精選9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蹟吧,從先進物件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蹟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蹟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蹟的材料。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為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精選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助人為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1

  吳菊萍,一個31歲的年輕母親。在2011年的夏天有了一個她始終都有些不好意思接受的新名字——“最美媽媽”。

  7月2日,浙江杭州濱江區一住宅小區,2歲女童妞妞從10樓的窗臺墜落。在樓下人們驚呼的一刻,吳菊萍甩掉高跟鞋、伸開雙臂向妞妞掉落的位置衝去,在即將落地一剎那,她接住了妞妞!

  “事情發生在一瞬間,我根本來不及多想。我只知道她是一個孩子,我是一個母親,孩子是母親的心頭肉,母親救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為了接孩子吳菊萍左臂尺橈骨斷成了3截,可她的臉上仍掛著明朗的笑。

  “如果沒有菊萍,我女兒一點希望也沒有啊,我感受到了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溫暖。”妞妞爸爸眼含淚水說。

  吳菊萍是阿里巴巴的員工,有一個7個月大的孩子。“同事來看我時,說被我感動了,還帶著五六百隻寫滿祝福的千紙鶴,我才感動呢。當時我請他們把千紙鶴送給妞妞,希望她能快點好起來。”

  被感動的人其實有很多。事發當日,吳菊萍勇敢救人的訊息在微博上被轉發了上萬次,網友們紛紛跟帖致敬。杭州白金海岸社群的居民們自發在小區繫上黃絲帶、點上蠟燭,為吳菊萍和妞妞祈福。

  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也於第一時間前往病房探望。他說:“吳菊萍的先進事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人性大愛,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豁得出去’的精神風貌。”浙江省婦聯等單位向她授予省級“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美聯社等歐美媒體讚揚她“勇敢”、“無私”,是一個“守護天使”。

  在家人看來,吳菊萍能這樣做“既意外也不意外”。丈夫陳建國說,“她繼承了父母的樸實和善良,她今天所做的只是這種善良的習慣性流露”。

  正如感動中國頒獎詞說的那樣“危險裹脅生命呼嘯而來,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剎那搖擺。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她並不比我們高大,但那一刻,已經讓我們仰望。”

  助人為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2

  王心如同學學習十分刻苦,成績優異。她上課認真聽講,善於動腦,積極發言。她善於思考,對問題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並能舉一反三。她愛看書,愛畫畫,還知道很多課外知識。她的各科成績始終名列前茅,連年被評為“優秀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

  一、團結友善助人為樂

  在學習上她不但學習好,而且總能熱心的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耐心地講解輔導,經常督促同學的學習,在她的帶領和幫助下,班級的成績取得明顯的提高。

  生活中,她更是一位“暖心”的好“小姐姐”,同學病了,她即刻上前,噓寒問暖,精心照顧,急同學所急,想同學所想。一點一滴,同學們都看在眼裡,感恩在心頭,在班級的評選中她以最高票當選為“我身邊的好同學”,更被學校評選為“優秀班幹部”。

  二、尊敬長輩學會感恩

  王心如同學從小立志讀好書,做好人,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諾言,以此報答父母和老師精心養育與培育之恩。

  在家裡,她經常打掃衛生,洗衣做飯,樣樣幫忙,她總說:“父母太辛苦了!”。她家並不富裕,平時身上很少帶零花錢,過年的壓歲錢都交給媽媽。我每天總是搶著幫媽媽做家務活,還經常幫奶奶送水、送飯,洗頭洗腳,奶奶逢人便誇我是個孝順的孩子。尤其在家當起了哥哥的小解說員,因為哥哥是聾啞人,不能與外人交流,離不開她的解說,她精心照顧哥哥,更尊重哥哥。對待鄰里,她文明禮貌、與人為善,鄰居的奶奶都誇她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對老師,她發自內心的尊敬與愛戴,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牢記老師的諄諄教誨,每每以優秀的成績報答老師的精心培育之恩,深得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

  三、真誠待人敢於擔當

  王心如同學有一顆執著的與同學共同進步的責任心。“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王心如同學自從上學當上班長那天起,就用稚嫩的肩膀承擔起一份重任。學校開展各項活動,她總是積極響應,熱心組織、動員、鼓勵同學勇於參加,大膽表現,併發揮自己的特長,為班級贏得多項榮譽。她不僅事事爭先,而且事事以身作則,心繫班集體,心繫班上的每一個學生。前兩天學校組織體育活動,放學後該值日的同學都跑了,她就組織幾個同學把教室打掃的乾乾淨淨。有人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她回答得很乾脆也很響亮:“為了班集體,為了班級的每一個同學!”

  四、熱心公益傳遞愛心

  學校開展的各項公益勞動實踐活動,她都積極參加、認真準備,不僅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也增強社會責任感。近兩年,每逢週六日,她經常組織同學到一些小區、公園、街道打掃衛生,搞環保宣傳教育,既美化了環境、又提高了人們的環保意識。在她的帶動下,全校學生都積極投入到了這項活動當中。

  她所做的一切得到全校師生的好評。我們看到的是她那金子般的心靈,她就像同學們心中的小太陽,時刻用真誠的愛去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當老師誇獎她時,她總會說:“我幫助別人就是快樂自己!”是的,幫助別人就是快樂自己!

  助人為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3

  康旭冉同學,是包頭市青年路第二小學四年三班的一名學生。她是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少年。她始終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激勵自己。多年來,各方面表現一直優秀,特別在助人為樂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現將她的事蹟材料彙報如下:

  一、學習刻苦,成績突出

  她上課認真聽講,善於動腦,積極發言。她善於思考,對問題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並能舉一反三。她愛看書,知道很多課外知識。她的各科成績都很優秀。

  二、尊敬長輩學會感恩

  在家裡,經常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親情其樂融融。對待鄰里,她文明禮貌、與人為善,鄰居的奶奶都誇她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對老師,她發自內心的尊敬與愛戴,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牢記老師的諄諄教誨,每每以優異成績報答老師的精心培育之恩,深得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

  三、真誠待人助人為樂

  康旭冉同學心地善良。在學校,她對待同學,總愛伸出援手,真誠付出,助人為樂。班級有一個讓所有老師都感到頭疼的學生,他不僅學習不好,還不講衛生,還經常遲到,同學們大多不願與他同桌。康旭冉同學主動要求和他同桌,每當他犯毛病時,康旭冉就耐心開導,沒想到,沒過多久該同學的毛病還真改掉不少,學習有了進步、也不經常遲到了,還講究衛生了。老師同學們都覺得奇怪。後來康旭冉同學說出了一句讓大家都佩服的話:“我一直把同桌當作好夥伴,只有同桌把我當成他的朋友後,我講的話他才聽得進去。現在我們是好朋友了,他當然聽話了,自然有進步了”。沒想到,她小小的心靈裡不僅裝滿真、善、美,而且充滿智慧。她還有一顆執著的與同學共同進步的責任心。“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於是,她不僅事事爭先,事事以身作則,而且,心繫班集體,心繫班上的每一個學生。有一次學校組織集體活動,放學後該值日的同學都跑了,康旭冉就組織幾個同學把教室打掃的乾乾淨淨。結果當天學校組織檢查衛生,他們班受到了校領導的好評。有人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她回答得很乾脆也很響亮:“為了班集體,為了班級的每一個同學!”學校開展各項活動,她總是積極響應,熱心組織、動員、鼓勵同學勇於參加,大膽表現,併發揮自己的特長,為班級贏得多項榮譽。近期同學們組織了跳繩比賽,在她的帶領下,四(3)班學得最快最好,班級在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康旭冉同學所做的一切得到全校師生的好評。當老師誇獎她時,她總會說:“我幫助別人就是快樂自己!”陽光總在風雨後,夢想總在憧憬中。這個追夢的好少年,像一隻雄鷹向著自己的理想執著地起飛!讓我們真誠地祝福他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助人為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4

  青春是美麗的。但一個人的青春可以平庸無奇;也可以放出美麗的火花。可以因虛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結結實實的步子,走向輝煌壯麗。”這就是她——作為一名教師的格言。正是在這條格言的指引下,她一路走來,身後留下的是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寫滿了勤奮、奉獻、快樂、幸福……她,在看到學生的媽媽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刻,毫不猶豫,毫不膽怯,挺身而出;她,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關愛學生,關心同事,尊敬長輩,助人為樂;她,憑著一腔熱血,用自己的行動,譜寫著讓人感動的正氣歌。她,是70後的驕傲,她的名字叫劉淑琴,是烏魯木齊市第六十三中學小學部的一名語文教師。

  2012年11月16日的清晨9點30分,劉老師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像往常一樣走進學校,準備開始一天忙碌的工作,9點35分班級的班長劉詩盟把班上的郝鈺坤同學帶到辦公室,只見郝鈺坤滿面通紅低聲啜泣,邊哭邊喊難受,劉老師看到這孩子反常的舉動,她一邊心疼的安慰孩子,一邊急忙問到底怎麼回事。孩子只說自己頭疼的要像要炸開了一樣,聽到這裡,劉老師憑著職業的敏感猜測郝鈺坤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因為班上49名同學的家庭情況劉老師瞭如指掌,郝鈺坤同學是從河南來的外來務工子女,平時和媽媽住的是租的房子,租住的房子裡至今還架著爐子用來做飯取暖。看到郝鈺坤同學難受的樣子,細心的劉老師突然想起孩子來上學了,而媽媽可能一人在家,如果她中毒了怎麼辦?劉老師焦急的看著表,此時時針已經指向九點45分,時間就是生命,這時的劉老師雖心急如焚,但理智告訴她,不能慌,這時劉老師想起班上賀靈貽的媽媽是醫生,問問她該怎麼辦。當劉老師把電話打過去把事情述說了一遍後,賀靈貽的媽媽立刻說:“劉老師,你別急,這樣吧我讓賀靈貽的爸爸來接這個孩子,接到醫院來檢查檢查。”聽到這,劉老師被感動了,多好的家長,關鍵時刻勇敢站出來的家長。當劉老師急急忙忙把孩子帶到學校門口的時候,賀靈貽的爸爸已經侯在門口了,這時已經九點55分,上車後劉老師來不及感謝家長,就讓賀靈貽的爸爸趕快到郝鈺坤的家裡去看孩子的媽媽,一路顛簸,五六分鐘後來到了郝鈺坤的家,那是一間坐落在高高的土堆上的低矮的平房,當劉老師和賀靈貽的爸爸推開門的一霎那,一股濃濃的煤煙味差點把大家打倒,進門後他們邊喊郝鈺坤的媽媽邊走進裡間,只見郝鈺坤的媽媽把頭蒙在被子裡,掀開被子呼喊她,她已意識迷糊,陷入昏迷。情急之下劉老師打了120,這時劉老師和賀靈貽的爸爸把郝鈺坤的媽媽架起來架到屋外想讓她呼吸新鮮空氣,但她意識還是迷糊,這時劉老師感到此事時間緊急不能再等了,於是她和賀靈貽的爸爸把孩子媽媽架上車,一路疾馳在10點20分趕到米東礦區醫院。劉老師說當他看到早早侯在門口的急診醫生時,心裡感到一下有了希望,可憐的孩子已經沒有了父親不能再沒有親愛的媽媽呀!孩子和她媽媽進行緊急的'搶救。孩子及時吸了氧,孩子媽媽經過搶救也保住了生命。事後賀靈貽的爸爸談到這件事說:“只有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才能感受到什麼是感動,他告訴我們這裡面的任何一個細節都有可能在中間出現差錯,如果行為不當的話郝鈺坤就會失去她最親愛的媽媽,聽到這兒的時候,我們大家都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是啊,劉老師用愛與責任不僅挽救了一個生命更是挽救了一個家庭。

  郝鈺坤的媽媽經過三天的治療出院回家了,當劉老師再次來到郝鈺坤家看望時,郝鈺坤的媽媽熱淚盈眶緊緊拉住劉老師的手激動的說:劉老師多虧了你,是你救了我們一家啊,謝謝你啊!劉老師連說這是自己應該做的。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有一顆愛孩子的心。

  劉淑琴老師的義舉傳出後,很多老師都被她的行為深深感動了。烏魯木齊晚報社的記者也在第一時間報道了她的先進事蹟。大家紛紛表示:平時常在工作中提到要重責任,重細節,細節決定成敗。而今天卻讓我們深深體會到細節往往又藏於最平凡的事情之中,可以說正是劉老師工作平時注重細節的積累,最終才創造生命的奇蹟。要做好每個細節其實並不容易,因此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立足實幹才是硬道理,要將嚴謹工作、重視細節作為日常工作的準則,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業務水平,提升愛的能力。

  劉淑琴老師從教14年來,當了14年的班主任,愛孩子的她總是把學生的事當成她自己的事。哪個孩子要是受到意外傷害,她總是心疼的跑前跑後,還記得有一年冬天她班上的一位學生龍翼飛同學,因為上課進門時的擁擠,一些孩子不小心把他推到了講臺邊,一下子撞到了耳朵,頓時鮮血直流,半個耳朵撕裂傷,幾乎耷拉下來了,別的孩子都嚇壞了,這時劉老師聽說後急忙趕來,二話不說,進行簡單的包紮後,打了車就帶孩子去礦區醫院了,到了醫院劉老師一邊陪著他進行縫針,一邊給孩子媽媽打電話。孩子媽媽來後激動的說:這麼好的老師我們到哪去找啊!孩子有這麼好的老師是孩子的福氣!劉老師擦擦額頭的汗水只是笑笑,說:“這些孩子都是我的孩子,缺了誰都不行。

  這樣一個受家長愛戴的好老師,卻常常受到兒子的“指責”,劉老師因為平時工作忙,常常是回到家也顧不上和上了一天幼兒園的兒子多說幾句,孩子常常纏著媽媽問這問那,可她總是忙著手頭的工作不是改卷子就是備課,陪兒子的時間太少太少,兒子常常自己玩著玩著就趴在床上睡著了,所以有時兒子會問:媽媽,你怎麼有這麼多孩子呀?她常常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孩子,因為這樣工作,他的愛人也常常跟她發生矛盾,劉老師從不多解釋,她說總有一天他會體諒自己的。劉老師就是這樣一個為了學生願意付出一切的人。跟同事在一起總是事事想著大家,誰家需要幫助她總是衝到最前,用她的話說就是,每天跟自己的同事呆在一起的時間比自己的家人還長,沒有理由不對他們好。十四年來,劉老師與六十三中小學部老師和學生相伴,互為見證。嘔心瀝血,默默耕耘,哺育新人。

  劉老師在教學工作中也是有著吃苦耐勞的精神,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注重培養學生的的創新能力,發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利用各種有益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她所帶的班級學生性格好,在班級中總是湧現出熱愛勞動,樂於助人的同學,經常受到學校的表揚。這與劉老師的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她帶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秀,年末成績都在區級排名的前幾名。

  人們都說“教書育人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這是人們對教師職業的崇敬和讚美。劉老師卻說“我的職業和學生是太陽最燦爛的一束光輝,我用心血呵護守望。”這是劉老師對教師職業的理解和詮釋。劉老師十四年如一日,執著而痴情地守望著她心中的那一束陽光,譜寫了一曲淡定優雅的鄉村教師之歌。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陽的光輝,一件平常事足以體現我們時代最美好的思想、最高尚的風格”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生命的危急關頭,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劉老師以施手相救他人的實際行動,證明了當代青年人是有理想、有抱負、敢擔當、值得信賴的一代。她助人為樂的行為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她的勇敢展示了新時代青年的互助友愛、臨危不懼,彰顯了當代青年正直的高尚情操。教育家說:老師這一職業很多人都會做,但要做好很難,難的不是教書,而是育人。劉淑琴老師用她強烈的的責任心以及她博大的師愛給孩子們樹立了良好的道德榜樣,同時也告訴了教育工作者,教育不是空洞單調的教條,更是愛的付出和美德的實踐。

  助人為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5

  王旭東同學,是大連市西崗區建設小學六年級三班的一名學生。他是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少年。他始終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激勵自己。多年來,各方面表現一直優秀,特別在助人為樂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王旭東同學有一顆真誠善良的心。在學校,他對待同學,總愛伸出援手,真誠付出,助人為樂。記得一次體育課上,同學們練習跑步,速度時而快時而慢,使部分同學之間拉開了很大的距離。一不小心,張策同學由於跑得太快就摔倒在地,搶了個大跟頭。隊伍就這樣被衝散了,有的同學繼續向前跑,有的同學駐足張望,不知所措,張策同學跪在地上一時爬不起來,眉頭緊鎖,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王旭東見此情景急忙跑過去,雙手握住張策的胳膊,把他輕輕扶起來“張策,你沒事吧。要不要緊,我扶你去醫務室看看吧”,王旭東關切地詢問著。

  “謝謝你!”張策感激地說。

  “不用客氣,我們都是同學要互相幫助才行!”王旭東攙著張策慢慢地向醫務室走去。

  王旭東同學在生活中總是用他的真誠之心感動身邊的每一位同學。記得有一次劉子鍵把語文書忘在了教室,回到家後他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這可怎麼辦啊!作業怎麼能完成啊!劉子鍵開始給同學打電話,同學們的回答都是:“對不起,我自己還得先做業沒有時間,你還是找其他人借書吧!”看到同學們都沒有把書借給自己,劉子鍵心情很是鬱悶,他抱著最後的希望給王旭東打電話,王旭東一聽便對我說:“到我家裡去,咱們倆人一起寫作業,這樣你就的作業就能完成了”。聽了這樣的話我的心裡暖融融的,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王旭東同學有一顆執著的與同學共同進步的責任心。“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王旭東自從擔任班級學習委員以來,總是盡職盡責地幫助每名需要幫助的同學。他常常用自己的耐心化解同學的難題,一個個大問號總能在他那兒找到答案。同學們喜歡和他相處。班級中有幾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他們每當遇到不會的問題就願意請教王旭東,每當這時,他不管手頭上有什麼事情,都會放下筆,用手指著題,和顏悅色地給同學講題。他講得每一步都非常詳細、很清楚,並且還不斷詢問:“清楚了嗎?”直到問問題的同學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才肯放心。在王旭東的幫助下,很多同學的學習成績都有很大的提高,看到同學進步了,王旭東比自己取得好成績還高興!

  王旭東不僅事事助人為樂,而且,心繫班集體,心繫班上的每一個學生。有一次學校組織集體活動,放學後該值日的同學都跑了,王旭東就組織幾個同學把教室打掃的乾乾淨淨。結果當天學校組織檢查衛生,我們班受到了校領導的好評。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回答得很乾脆也很響亮:“為了班集體,為了班級的每一個同學!”

  王旭東同學所做的一切得到全校師生的好評。當老師誇獎他時,他總會說:“我幫助別人就是快樂自己!”就是這樣的王旭東,創造了一個奇蹟,全班35名同學,他以31票透過被評為“區三好學生”。

  有王旭東同學的地方就充滿歡聲笑語,有王旭東同學的班級暖意融融,讓我們向王旭東同學學習,用愛的互助充實我們的生活!

  助人為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6

  李溢新,男,集美大學航海學院航海技術1212班學生,助。這位年僅21歲的青年大學生成為廈門迄今為止,唯一捐獻造血幹細胞又捐獻淋巴細胞的志願者。

  第一次,掙脫恐懼去助人。李溢新從2012年大學入學之初,就加入了集美大學紅十字會,堅持長期參與紅會組織的各項志願活動,三年多時間裡多次參與義務獻血活動。2013年5月,懷著對社會公益服務的熱愛,他在《志願者捐獻同意書》上鄭重的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正式成為一名中華骨髓庫造血幹細胞的捐獻志願者。9月,他接到廈門紅十字會的電話,通知他與廣州的一位血液病患者HLA配型初步吻合,被問之是否願意進行高配捐獻。雖然長期參與紅十字會的活動,但訊息的意外降臨,還是使他既興奮又害怕,畢竟他對很多的醫學問題仍報以疑問,但在短暫的猶豫和思考後,本著一顆向善的心,他還是給予了肯定的答案。初,他在福州市第一醫院體檢中心進行了HLA高度配型。一週之後,他再次接到廈門市紅十字會的電話,告知其與該患者配型高度吻合。經過前一段時間的瞭解和醫生諮詢,溢新當初的疑惑和猶豫全然沒有了,對高配的成功抱著一種期待的心理,因為這樣的付出,將換回一個患者的新生。

  5月,李溢新在紅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帶著學校老師的關心,前往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進行了造血幹細胞捐獻。這一次,李溢新在病床上躺了整整4各多小時,採集到200毫升造血幹細胞——這需要14000毫升的血液迴圈量,而李溢新周身血液只有4000毫升左右。也就是說,他體內的血液,順著管子,流到離心機,再回到他身體,來回走了3.5趟。李溢新說,“在病床上的4個小時裡,他看電視,看天花板,和陪護工作人員閒聊,那些恐懼和擔心便慢慢被驅散了。”從開始到最後,他都堅信自己做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

  掙脫猶疑再上路。10月初,因患者病情反覆,急需李溢新同學的淋巴細胞進行救治。市紅會的工作人員便打電話給溢新求助,本以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因為不少捐助過一次造血幹細胞的人,都會止步於第二次的捐獻,或是出於對身體的擔憂,或是不想再經歷血液離開身體的感受。

  李溢新同學得知後,馬上在網路上搜索相關資訊,一些成功的案例,給他很多正面的力量。但同時,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他的面前。馬上到來的12月份正是他備考最緊張的時候,作為集美大學航海學院大四的學生,他剛找到工作,即將被外派新加坡——為了能正式上油輪工作,他需要報考包括三副適任證書在內的船員資格證,12月就有7個測評,1月有3門科目考試。紅會的工作人員本以為訊息不會來的這麼快,但僅第二天,李溢新就給出了肯定的答覆:“再拖下去,就怕耽擱救助患者的最佳時機了。”這一次,他沒有告訴父母,“第一次他們就沒同意,這次不是怕他們反對,而是怕他們擔心。”他就這麼不聲不響地完成了第二次捐獻,他的輔導員和舍友甚至一開始都不知道,他又將去進行一次捐獻。

  12月,在市紅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他再次到福州進行二次捐獻,這次捐獻也讓李溢新成為了廈門第一例進行二次捐獻的志願者。

  李溢新就是這麼一個活生生的年輕人——他也有恐懼,也需要權衡自己生活的各個方面,但正因為他比其他人更堅定,兩次都選擇了向前一步選擇捐獻,才顯得尤為真實、珍貴,令人動容。

  助人為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7

  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城鄉,說到佳所醃魚,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當地有歌雲:“佳所醃魚最醇香,製作工藝獨精良。開胃生津老少宜,稀客佳餚滋味長。”

  這種醃魚,風味獨特,由鹹、辣、酸、甜幾味組成,吃起來鮮嫩可口,味道鮮美香郁,營養豐富。醃魚可出桶即食,也可煎食、火烤、炒食,具有增強食慾、生津助消化和健脾開胃之功效。

  最為獨特的是,佳所醃魚不用刮鱗,吃起來不僅鮮香酸辣還回甜。

  然而就是這千百年來的侗鄉佳餚,卻藏在大山深處,只作招待貴賓好友的的美味特色菜。鄉親們每到節慶,偶爾吃上兩三次。佳所村獨一無二的水土,獨一無二的醃魚配方,成就了佳所的品牌,卻沒有給鄉親們帶來多少經濟效益。

  2月13日,李克強總理到黎平視察,在黎平縣蒲洞村慰問當地群眾時,佳所村的醃魚和侗果,就是總理慰問群眾的新春慰問品之一。

  這種情況,讓畢業於大連外國語大學、曾在廣州南方報業做財經記者、有著11年媒體與品牌規劃管理經驗的詹家雨,深感揪心。她決心回鄉創業,把佳所醃魚這個品牌塑造起來推廣出去,為了追求自己“有田有地有園,做一名快樂簡單的農婦”的理想,毅然回到家鄉黎平縣中潮鎮佳所侗寨開展電商新業,讓侗鄉的美味佳餚--佳所醃魚名聲在外,形成屬於自己的致富產業鏈,分享故鄉的美食、感受吃醃魚配糯米飯的快樂,讓母親們的智慧得到釋放,讓鄉親們都能增收致富。

  令她的家人擔心的是,事實上,村裡曾有人做過醃魚,都沒成功。很多人認為醃魚這個產品口味小眾,難在全國推廣,但詹家雨不怕,她有自己的佈局和思路。“佳所醃魚都是用稻花魚醃製的,而稻花魚是喝泉水吃稻花長大的‘仙女’,現在大家對食品安全很看重,純粹的原生態食品才是最健康的。我們要把這些故事擺給大家聽。”

  8月8日,詹家雨回到黎平縣佳所老家,創辦了“貴州佳人食品公司”,旗下品牌即“楊氏詹老奶”侗家鄉土手工美食,主要研發生產正宗佳所醃魚、侗果和油茶。她把佳所侗寨最有聲望、做醃魚侗果做得最好的農村婦女請來當核心師傅,聘請本村寨無固定職業的婦女具體負責醃魚的製作流程,讓婦女們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在詹家雨的精心策劃下,目前已在貴陽、廣州、長沙、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和省會城市建立了網路銷售,透過電商平臺提高銷路。短短三個月,“楊氏詹老奶”正宗佳所醃魚的名號在移動網際網路上迅速傳播。目前,詹家雨團隊打造的醃魚品牌,透過網上銷售,已經接到全國各地的訂單,醃魚、侗果等侗族佳餚得到快速提升,12月,詹家雨團隊打造的醃魚品牌,透過網上銷售,要求訂貨的侗果8000公斤,醃魚5000公斤。“楊氏詹老奶”正宗佳所醃魚、侗果等侗族佳餚將分別提升到30000公斤的產量,帶動佳所村近百人就業。不僅客商對詹家雨的品牌感興趣,也有不少天使投資人向她表示了投資誠意,但她都婉言拒絕了。其實她的答案很簡單“做食品,首先得有良心才會長久,到時財富自己會跟著來。”

  因為詹家雨本身就是女性,對女性自然會關注多一些。她想透過“楊氏詹老奶”這個品牌,讓農村婦女找到自我,感覺到自己是有價值的人;也希望透過這個品牌,讓全世界熱愛土地眷戀故鄉的吃貨分享到佳所侗家獨一無二的鄉土手工美食——醃魚、侗果、油茶和侗鄉田園風情;重要的是,在家鄉,還有很多心靈手巧、淳樸善良的農婦,但是她們的智慧一直被現實遮蔽。她更希望透過“楊氏詹老奶”品牌,讓這些熱愛生活的農婦們重樹信心,依靠自己的雙手實現自我價值,奉獻社會。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詹家雨想讓傳統農耕文明和現代科技力量碰撞,裂變出非凡的創業火花。詹家雨說“現在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技術非常發達,電子商務會讓‘楊氏詹老奶’走的更遠,我們團隊核心成員結構飽滿,已經研究好頂層設計和商業模式,我們有方法、有路徑去實現我們的目標,讓更多熱愛土地和眷戀故鄉的人愛上鄉土物產,愛上‘楊氏詹老奶’”。

  助人為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8

  李虎,男,1993年7月生,中共黨員,濉溪縣百善鎮人,首鋼工學院機電工程系大三學生。為給配型成功的12歲白血病患兒捐獻骨髓,李虎連續5天經受住腰痠、腿疼、頭痛等動員劑帶來的不適反應,成功捐出55ml造血幹細胞。住院期間,他還婉拒父母來京看護的想法,只為減輕患者家庭負擔。

  2007年5月,李虎正上初二,由於同學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車禍,生命垂危急需B型血。李虎得知後帶頭到鄉醫院獻了400ml血。在他的帶動下,有的同學也伸出胳膊獻出愛心,就這樣,挽救了一個鮮活的生命。從那以後,他深刻地體會到血液對需要的病人意味著什麼,幫助他人成為李虎的信念,他希望自己能為他人生命添一絲希望,也是從那時他開始決心踏上無償獻血之路。

  2012年9月,李虎懷揣著夢想與希望來到祖國的心臟——首都北京,踏上了北上的求學之路。但由於家庭經濟困難,他陷入了生活費的困境。想兼職但又怕耽誤學業,更不願給一貧如洗的家庭再添負擔。正當他糾結之時,國家助學金以及首鋼工學院勤工儉學政策給他帶來了福音,讓他的學業得以維持。雖然他的生活如此艱辛,但依然記得要學會感恩。於是2012年10月他專門上網查了北京的無償獻血點,於17日如願以償地在西單獻血點獻出了200ml血液,填補了自己的報恩之志。與此同時,他了解到,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療白血病、惡性貧血、淋巴瘤等造血系統和免疫系統疾病的最佳手段。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損害自身健康,卻能挽救白血病等患者的生命。於是他便立即報名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

  11月初,中華骨髓庫的工作人員打來電話,告知李虎李的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與一名在京治療的12歲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接到訊息後,李虎非常願意捐獻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去挽救這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12月份,李虎到中華骨髓庫北京分庫採集了血樣,經過高分辨分析確認非常適合捐獻。1月,李虎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在空軍總醫院做了全面檢查,檢查結果一切合格。3月6日,李虎住進北京總醫院,連續五天注射動員劑,為後續提取和移植做準備。李虎對動員劑的反應較強烈,長時間的腰痛、持續的頭痛、全身乏力等各種不適,李虎都一一扛了過來。3月10日,空軍總醫院住院部骨髓移植手術室,血細胞分離機透過李虎左臂的採集管把體內的血液抽出來,透過儀器把造血幹細胞提取出來,再把血液從右臂輸回。四個小時的手術時間,這條生命管道的血液週轉量達到12000ml,相當於自身血液總量的2.5倍。“能挽救患者生命,我獻造血幹細胞很有意義。”因為李虎知道,非親緣基因配型的相合機率,在三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之間。

  李虎除義務捐獻造血幹細胞以外,還曾多次參加學校內外的各種公益及志願活動。如臺京小學支教,香山演武廳志願者,八寶山掃墓,八角養老院獻愛心,志願獻血活動、“首鋼培訓中心在職黨員進社群”活動等等。近月裡,李虎又陸續參加了順義光愛之家,孤兒院獻愛心活動,“彩虹計劃”的白血病兒童關愛活動,現已報名西部支教活動。

  助人為樂道德模範事蹟材料9

  李淑霞,朝陽縣北溝門子鄉黃臺子村村民,她進取加入共青團志願者隊伍,積極參加團的活動,無私奉獻。在村裡她家是一個普通的獨生子女家庭。家裡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可是全家人遵紀守法,崇尚科學,積極進取,樂於助人,為人科善,家庭和睦溫馨,深受鄰里好評。

  她與公公、婆婆生活在一齊,贍養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兒子、兒媳應盡的義務和職責。在她的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衝突,大家互相體諒,尊老愛幼,寬容謙讓,構成了相互理解、尊重、關愛的禮貌家風。平時李淑霞忙完農活儘量多做家務,減輕老人的負擔。婆婆年老多病,一發現老人身體不舒服,及時請醫拿藥,問寒問暖,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了安慰,身心上得到了健康;在對待鄰里的關係上,李淑霞總是能夠像對待自我的親人一樣,左鄰右舍相處和睦,鄰里之間能做到相互照應,互相團結。鄰里誰家有事主動去幫忙,李淑霞都是儘自我最大的力量為鄰里服務,為他們排憂解難。雖然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掛齒,這卻使他們的這個家庭更加和睦,更加美滿幸福

  她進取支援並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村裡開展的每一項受捐助活動,他都能夠積極參與並慷慨解囊。

  她那和藹可親的臉上總是透露著燦爛的笑容,她那熱心助人的事蹟,總是讓人念念不忘,一顆關心他人、溫暖別人、金子般的心腸,構成了她外表與內在的統一美。

  她對女兒疼愛有加,可她婆婆愛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覺得自家條件不錯,兒媳婦不生個男娃在鄰里面前抬不起頭來,期望自我家也能如願抱個孫子。可是,多次做兒子、兒媳工作,李淑霞夫妻就是不一樣意,還勸導婆婆說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後人。

  今年3月的一天,村民王小英發現自我不足一歲的女兒不知為何不吃飯,老是哭,還發高燒。丈夫又外出打工了,王小英一人在家,急得直掉眼淚。李淑霞明白後,立即趕到王小英家,抱起孩子說:“走,快送醫院,給孩子看病要緊”。經檢查,孩子患了腸套疊,來晚了就會有生命危險,由於治療及時,一週後,孩子康復了。

  正是這點點的愛心滋潤著人們的心田,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著人們的航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