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婆媳事蹟材料(精選9篇)

好婆媳事蹟材料(精選9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事蹟吧,藉助事蹟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物件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徵。想擬事蹟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好婆媳事蹟材料(精選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好婆媳事蹟材料1

  胡小林,58歲,蕪湖縣陶辛鎮保太村王村村民組村民。她通情達理、持家有道、孝敬老人、愛護晚輩、團結鄰里、家庭和睦、婆媳關係相處融洽,成為村裡公認的好婆婆。她用傳統婦女的純樸、用自己全身心的愛讓這個家庭始終保持著一種祥和的氣氛。

  人們常說找個好媳婦難,其實找個好婆婆更難,找一個既善良又能幹的婆婆難上加難,但胡小林認為做一個好婆婆並不難。婆婆和媳婦的關係不好處,就象鍋和勺,沒有不叮叮噹噹響的,但她覺得這種事只有兩好才能擱一好,媳婦邁進門,就是咱家的人,她看的比閨女還珍貴。只要真心實意待兒媳,像親閨女一樣,人心都是肉長的,以心換心就沒有處不好的。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用胡小林的話說,人這一輩子,少不了溝溝坎坎,有困難咬咬牙就過去了。她什麼也不圖,只要孩子健康,全家平安,和和睦睦過日子,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她也心甘情願。兒子、兒媳、孫子、孫女都是自己的親骨肉,同是一家人,十個指頭不一般長但咬咬哪個都疼,有著割不斷的親緣,真心實意疼她們,是一個婆婆也是做長輩的基本道德標準。她對孩子們的付出也換來了兒子兒媳的孝心,特別是兒媳,知道婆婆一向是把自己當閨女看待,也都一直得到婆婆的關愛,都能理解婆婆的苦心。

  胡小林不光持家有方,和鄰里的關係也都處得十分融洽。村裡的老人們說起胡小林,都豎大拇指:那真是個好人哪!老人說,這麼些年沒有見她和媳婦吵過一次架。鄰里有難,她總是熱心幫助,家裡下來新鮮蔬菜就送給鄰居嚐鮮,村裡有什麼活動,更是積極參加。就是她不能參加,她也會鼓勵孩子們參加,說參加集體活動不光是圖個熱鬧和高興,鄉親們聚在一起也是個交流的好機會。

  好婆媳事蹟材料2

  葉正英,高郵市卸甲鎮張餘村葉家組村民,多年前,入贅的丈夫突患重病,撒手而去。留下年邁父母、十歲男孩、三歲幼女、兩個青春稚氣的妹妹。她沒有組合新的家庭,默默一個人挑起了照顧老人,撫養孩子,照顧妹妹的生活重擔。孤兒寡母,深夜長哭,白天挑擔,她都咬著牙,挺了下來。為改變貧窮的生活,她開始學磨豆腐,用辛勤勞動走上了致富之路。她孝順父母,讓他們安享晚年。兩個妹妹出門,她如同家長一樣隆重操辦。兒子常年在外打工,每逢農忙,為了讓兒子安心工作,從不讓他來回奔波。兒子不在家,葉正英把兒媳婦當做親女兒看待。

  對鄰里鄉親,她更是一副熱心腸。普法活動、婦女活動、公益捐款,她第一個報名……葉正英也有自己五年規劃:再幹兩年,孫女兒到市中讀書,她就到市區陪讀,讓兒子媳婦安心工作。對此,她充滿了憧憬。

  好婆媳事蹟材料3

  趙淑珍,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她是一個上孝敬公公婆婆,下相夫教子的好媳婦,多年以來,她一如既往,無微不至,從不言棄,無怨無悔,她的孝心感染著周邊群眾,她的事蹟傳遍周邊村,她就是秦嶺鄉董集寨村趙淑珍同志。

  一、孝在寬容中彰顯博大

  趙淑珍,1975年出生在秦嶺鄉麻山頭一個地道的農民家庭,父母老實淳樸、厚道正直,趙淑珍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親的教育薰陶下,自幼就是一個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愛幼、和藹可親的女孩。1994年嫁入秦嶺鄉董集寨村,與現任村支部書記的有志青年董曉明結為夫妻,公公婆婆也是地道的農民。純樸熱情。婆婆性格開朗隨和,婆媳關係融洽。婚後儘管家境貧寒,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諧,一家人也就其樂融融。然而,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近年來婆婆因病臥床不起,不僅家裡花費了大筆的醫藥費,而且婆婆從此由一個健康人變成生活難以自理的殘廢。婆婆是個急性子,一時難以接受這一殘酷的現實,常耍性子,發脾氣。趙淑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生怕婆婆想不開,尋短見。於是日夜陪伴婆婆,苦口勸導,耐心疏導,對她說“癱子也要過日子,何況你能行走,我會服侍你。”在兒媳的鼓勵勸導下,婆婆慢慢擺脫了陰影,樹立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走上了生活的正規。

  趙淑珍作為長嫂,她是恨鐵不成鋼,對婆婆贍養服侍他們夫婦一概扛起,從不奢求弟弟負擔,趙淑珍用博大的胸懷包容著家庭成員的不足,用孝心敬奉長輩,用愛心呵護晚輩,把一個清貧殘缺的家勉強經營得和和美美。

  二、孝在堅持中凸顯厚重

  自婆婆患病後,趙淑珍一直待在婆婆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從不言棄。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婆婆老人卻是久病床前有孝媳。當初。趙淑珍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參加集體勞動,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飯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後出早工,晚上要收拾家務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貪黑,披星戴月,任勞任怨,毫無怨言。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個便桶在牆角,每天清洗一次;婆婆洗澡要備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無一不安排得妥妥當當。十年來,趙淑珍雖然離孃家很近,但她缺很少回孃家,到天水市辦事,都要趕回家侍奉婆婆,否則心裡不踏實。有次內侄婚慶,要到孃家幫幾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帶到了孃家。改革開放後,兩個兒女相繼成家,家境日漸寬裕,趙淑珍為了讓婆婆過得舒心,她買了一臺微型電視機放在婆婆床頭,替她清寂解悶。

  這些年,丈夫董曉明由於家庭勞動力少,又要忙農活,又要為村上的發展謀出路,謀計劃。丈夫董曉明有時情緒不好語言衝撞了老孃,趙淑珍勸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寶,我們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裡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煩呀!雷鋒同志曾說: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趙淑珍同志用十年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她的孝道,印證了她的孝心,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尊老愛幼、純樸真誠的博大情懷,塑造了一個農村媳婦博愛、仁慈、善良的光輝形象。

  三、孝在傳頌中放射光芒

  在王愛的精心照料下,趙淑珍有兩個兒子,在她的感染下,他們都十分尊重孝敬奶奶。尊老愛幼成了這個家的家風,代代相傳,根深蒂固。她孝敬婆婆,敬重婆婆的舉動,深受周邊群眾的好評,也深深感染了周邊村民,她的事蹟在周邊村廣為傳頌,大家在傳頌中受教育,在傳頌中受感動,在傳頌中昇華思想,在傳頌中學習榜樣。有力地倡導了尊老愛老,敬老養老的優秀傳統美德,為建立和美家庭、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表率,樹立了榜樣。

  好婆媳事蹟材料4

  黃開珍,送橋鎮張公渡村涼月組村民,她有一個四代同堂之家,與丈夫生活幾十年來,操持家務,任勞任怨,她的家庭和睦、鄰里和諧。黃開珍的家庭和其他家庭不一樣,兒子是她姐姐生的,姐姐生下三天後因大出血而死亡。為了照顧孩子,黃開珍不顧家人的反對,決定和姐夫結婚,婚後他們又生了一個女兒,一家7口過得和和美美。

  兒子和兒媳長期在外打工,照顧孫子的工作就落在了她的身上。三個孫子都在上學,一日三餐她從不少一頓,洗衣做飯任勞任怨。多年來,她通情達理,持家有方,愛護晚輩,團結鄰里,家庭和睦的事蹟廣為鄰里所稱道。

  好婆媳事蹟材料5

  全竹梅,龍虯鎮龍騰村15組村民,她老兩口種植六畝多地的責任田,還經營一個米料加工廠。兒媳入門十八年了,婆媳之間從沒有爭端。平時全竹梅每天都要把家裡新鮮的蔬菜送到兒子家裡,幫助兒子他們做飯、洗衣服,家務事做完,連飯都不在兒子那裡吃,又趕回來幫助老伴做飯。全竹梅總說:“兒子兒媳上班也挺辛苦,我們有時間就幫助他們料理料理家務吧!”

  而每到休息日,兒媳就會回家幫助婆婆做家務,在田間婆媳間有說有笑,商量家中瑣碎的事情,就像母女倆一樣親。在去年,全竹梅突然得了腦梗塞,經過十來天搶救和治療,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她的半邊身子已經不能動彈了,但媳婦就像親閨女一樣伺候著她。鄰居都說,這是好婆婆帶出了一個好媳婦。

  好婆媳事蹟材料6

  周曉霞是紅安縣國土資源局財務股副股長兼會計,1971年2月出生,1986年參加工作,一向從事國土資源管理事業。23年來,她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勤奮學習,生活中更是處處關心他人,家庭關係也處理得和諧美滿,始終堅持女性應有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在單位,她是領導和同志們認可的好同志,在家中,她是公公、婆婆和丈夫認可的好媳婦。

  周曉霞的丈夫是縣財政局幹部,事情多又雜,整天在外奔走。他是一個有極強事業心的人,對待工作精益求精,恪盡職守。他每一天全心全意地工作,工作出色,但沒有時光照顧家庭,繁重的家務、孩子教育和照顧老人的工作基本都落在周曉霞一個人肩上。為讓丈夫安心工作,她的生活基本是兩點一線,上班時光忙完單位工作就急忙往家趕,回到家裡做家務。為了讓女兒有飯吃,每一天清早起來,她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飯菜做好,用電飯煲煲著,以備她回家有飯吃。對此,女兒很不理解,十分委屈地說:“別的孩子放學回家後一家人坐在一齊吃香噴噴的飯菜,而我每一天只一個人在家吃飯。”她回答說:“孩子,媽媽此刻單位忙,等有空我必須陪你在家吃飯!”

  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她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由於丈夫工作忙,老人又無力幫忙照看,孩子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由周曉霞一個人承擔。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十分艱辛的.事情。周曉霞不僅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她的獨立生活、學習的潛力。經常鼓勵她勤奮刻苦學習,同時,還要養成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的好習慣。並主動與學校老師聯絡,瞭解孩子的成長狀況,孩子的學習成績始終在班裡名列前茅,連年被評為優秀生。

  她和丈夫之所以能和睦相處,最大的秘訣是她們二人之間的溝通十分到位,她們經常彼此向對方敞開心扉地聊天。在處理家庭的大小事時,夫妻能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情緒舒暢。她們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工資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培養子女上學以及其它生活瑣事,都由周曉霞獨自承擔,從不讓丈夫操心。在生活中,她自覺做到不插手丈夫的日常工作,不干涉丈夫手中權力的正確行使,不利用丈夫的職權和影響辦私事,搞特殊化。

  別人的星期天一般是調養精神,吃喝玩樂的一天。而周曉霞的星期天卻是七天中最“忙火”的一天。儘管平時她也不著閒地幹,可一個星期全家的衣服,還有兩三個星期要給老人拆洗一次被褥,這些她就要洗上大半天。在生活上,她對老人精心照料,在精神上給老人以最大的安慰。她婆婆患了胃病,有時煩燥不安,哭鬧不休,吵罵不止。遇到這種狀況,她丈夫不免也要發一通脾氣。這時,她總是安慰老人,同時勸丈夫:“我們要是老了,孩子們這樣對待我們,你心裡能好受嗎?”一句話,丈夫的火消了,老人也不鬧了。每個周未再忙,她都要隨夫攜子看望公婆,一齊吃頓飯,陪老人聊聊天。她丈夫曾深有感觸地說:“是媳子給了他家人的溫暖和幸福,為家裡付出的實在太多了!”而周曉霞總是樂呵呵的,深感知足和欣慰,她總是說,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家作為一個主婦、長媳,家興、人旺、工作順就是自已最大的幸福。

  在這次“十佳好媳婦”評選中,雖然全域性幹部職工都推薦周曉霞參加全縣“十佳好媳婦”評選,但她本人卻認為自我在很多地方也存在不足,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她會更加努力地去做一名“好媳婦”,做一名“好國土幹部”。

  好婆媳事蹟材料7

  王傳霞,今年48歲,家住邵崗鄉邵崗街道,現從事婚娑攝影服務工作。她有兩個孩子,兒子已結婚,卻都還住在一起。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裡充滿著祥和氣氛。 王傳霞是當地出了名的好媳婦好婆婆。問起王傳霞對於如何做個好婆婆有些什麼竅門時,她說:“人和人之間哪會沒有什麼矛盾呢?更何況老年人和年輕人在思想觀念上又有著很大差異。因此,和睦相處主要靠彼此寬容,平時我也儘量不拿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她們年輕人。”她兒媳婦補充說:“我婆婆不僅是好婆婆,還是好媳婦呢!我們奶奶在得病的時候,我婆婆很細心地照料她,給她洗澡,換洗衣服,倒便盆等。”

  王傳霞對“孝順”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花錢為父母、公婆買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東西是“孝”,而不讓老人生氣、擔心則叫“順”。人到老年,老人不太講究吃穿什麼的,只要心氣好,比啥都重要。

  結婚時,由於婆家兄弟姐妹十三人,加之當時經濟條件比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王傳霞決定婚事新辦,一切從簡,彩禮一份不要,對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鄉親們的好評。婚後她們跟公婆一起住,努力的工作,為家庭增加了不小的經濟收入。生活富裕了,公婆心裡也樂滋滋的。工作之餘,王傳霞包攬了家裡的所有家務。公婆不識字,王傳霞和丈夫商量,給公婆買了個大收音機,並手把手的交給他們如何使用,把他們樂得跟孩子似的。

  後來,她們有了孩子,一家老小更是其樂融融。可在兒子三歲時,公公卻得了重病,經多方治療,病情有了好轉,可後遺症非常嚴重。她見婆婆一個人忙前忙後的侍奉公公,怕她吃不消,便關閉了婚娑攝影店面,和婆婆一起照顧老人。為了給公公治病,幾乎花掉了全部積蓄,到過的大小醫院不下二十幾家,只要有一線希望,她們就不放棄,就這樣,終於留住了老人。

  婆婆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人,過去的苦日子,讓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胃病、神經衰落、腰痛病、心臟也不太好,為了讓婆婆身體健康,王傳霞帶她四處求醫,在飲食上,也是儘量調劑著吃,最近還特意為老太太買了“孟氏拔罐”,和專治腰痠腿疼得膏藥。老太太對媳婦是打心眼裡喜歡。

  長時間同婆婆的和睦相處,她們有了許多的相似之處,如:一樣的性格、相同的愛好、喜歡一樣的顏色、就連喜歡吃紅薯、南瓜、和胡蘿蔔都一樣。婆婆常說“俺這個媳婦真是隨俺!”二十多年的朝夕相處,她和婆婆從沒有紅過臉,儘量滿足老人的要求。耳濡目染,孩子們也爭著孝順老人,有好吃的總忘不了奶奶,逢年過節也都要給奶奶買上點小禮物。今年春節,王傳霞建議排全家照,老太太非常高興,兒子爭著跟奶奶合影、媳婦也搶著跟奶奶和照、孫子孫女更是爭著、搶著更她拍照,把老太太樂得合不攏嘴。

  王傳霞的丈夫一直在機關單位從事小車駕駛工作20多年,因工作經常外出,隨叫隨走。在家時間很少,且不固定,家裡家外全靠她一個人張羅。為了支援丈夫工作,不讓丈夫分心,她沒有說過一句怨言,每次丈夫出差臨行前都再三囑咐,注意安全。

  二十多年的婆媳生活,使王傳霞更加深深的理解了“孝順”的含義。作為媳婦,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孝順”是不容易,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終會有回報的。

  好婆媳事蹟材料8

  周龍娣,臨澤鎮中心衛生院職工,她有一個三代同堂之家,她的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勤勞善良、純樸是她們一家做人的標準,是鄰里們羨慕的家庭。她婆媳關係融洽,視兒媳如親生女兒。兒子常年在外工作,家裡主要是她和兒媳、孫女一起生活。而媳婦每天忙於上班,所以家務活和照顧孫女的任務基本都落在她的肩上。

  於是她每天忙裡忙外,孫女接送上學,家裡一日三餐她從不少一頓,洗衣做飯任勞任怨,從不叫苦叫累,和兒媳相處十年來從未紅過臉。她鄰里關係和睦,引家庭成員孝老敬親。和鄰居相處,她本著互幫互助的原則,鄰家有困難,她就會主動地伸一把手。周龍娣中國傳統女性中普通的一員,與千千萬萬個天下母親一樣,雖沒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識大體、顧大局,有著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

  好婆媳事蹟材料9

  李翠英,菱塘回族鄉龔家村龍都組村民。如今兩房兒媳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的已經不多見,李翠英家卻是個例外,一家8口生活在一起,二十多年來,她們婆媳三人之間從沒有紅過臉,吵過一次嘴。兒子和媳婦吵架,她從不說兒媳婦不對,總是從兒子身上找缺點,婆媳關係處得勝似親母女。2005年,她不幸檢查出胃癌,並做了胃切除手術。

  在住院化療期間,她怕兒媳們擔心,從不在兒媳們面前哼一聲痛,反而安慰兒媳們,讓她們回去安心工作,只允許一個人輪流陪護著就行了。出院後,她的病剛有好轉,她又堅持每天早早起床做飯,曬洗衣物。兒媳們下班回到家中看到,心疼地說:“媽,你身體剛好,要好好休息!”她總是安慰兒媳們說:“沒事,只要你們安心工作,我苦點累點都願意。”常言道,家和萬事興。李翠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瞭如何做一個好婆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