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好的家庭事蹟材料(通用15篇)

最美好的家庭事蹟材料(通用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有寫事蹟的經歷,對事蹟很是熟悉吧,事蹟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群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的書面材料。擬起事蹟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美好的家庭事蹟材料(通用1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美好的家庭事蹟材料1

  袁生容,是寶源鄉玉豐村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擁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她的家庭雖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三十多年來,夫妻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她勤勞致富彰顯女性本色。她生長在農村,紮根農村,深刻領會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她不失時機抓住發展的機遇,順應市場需求和政府需要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廣開門路,多種經營,走出了一條勤勞致富路。1998年,袁她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帶頭退耕還林,幫助政府改造天然林保護工程 100餘畝,承包村民山林300畝發展竹產業,現竹產業已經成為寶源鄉的支柱產業,農民因竹產業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在206年榮獲全國"三八"綠色獎章榮譽稱號。

  她樂觀向上從容面對生活。她只有一個小學文化的弱女子,在她平凡的人生中,卻經歷著一些不平凡的事。當初為了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上山造林,丈夫不理解、不支援她。鄉親們也冷嘲熱諷,認為她一個弱女子上山造林,太不切實際了。可她為了自己的信念,不顧丈夫的反對和鄉親的嘲諷,把3個孩子丟給了丈夫,一個人跑專案,找資金,籤合同,還經常一個人上山植樹造林,並吃住在山上。後來丈夫被她的執著感動了,也加入到造林工程中,夫妻同心,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一家不但提前完成了自家退耕還林專案,還幫助政府完成了天保工程專案,鄉親們也被他們一家的堅定信念感動著,當初嘲諷她的人紛紛豎起大拇指——袁生容真了不起。現在,她每天都樂觀的生活著,在50歲時還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加入鄉里的文藝隊,自導自演"寶源十八奇",她的樂觀精神感染著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她教子有方教會子女做人。她有2女1子,均已成家,現與兒子和兒媳住在一起。她感慨到子女的孝順、懂事是她這輩子的收穫。兩個女兒經常回家看望雙親,兒媳更是把他們當著親爹親媽一樣的孝順。在她的感染下,初中畢業的兒子現正自考大專,他說,因為曾經的年少不懂事,放棄了學業,現在自己已成家立業了,要多學習才能趕上時代的節拍,不讓自己的人生留遺憾。小兩口經營著一家大理石加工店,老兩口在農親時節就幫助他們打理店面,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的生活在一起,正等待著他們的孫子出世。

  她團結鄰里助推社會和諧。幸福美滿家庭的建立離不開鄉鄰們的和睦相處。在對待鄰里關係上,袁生容全家人都一直堅持著"鄰里關係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他們知道的,就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為大家排憂解難,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袁生容說:"她們現在一家人的想法就是如何帶動當地的村民共同發家致富,兒子準備結合赤水的旅遊產業,在寶源鄉開一家農家樂,帶動寶源的旅遊發展,帶動鄉們就業,共同增收致富。

  最美好的家庭事蹟材料2

  多少年來,尊老敬老一直備受推崇。在白塔社群,一提起羅淑華的名字,人人皆知,都說她是一個好兒媳,幾十年如一日地照顧著95歲的公公,是社群婦女學習的好榜樣。

  羅淑華,女,今年49歲,家住白塔小區10號樓一單元202室。自過門後,她便無怨無悔地扛起了照料公婆,操持家務的重擔。多少年來,無論春夏秋冬,她總是做著同樣的事情:日復一日地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當公公情緒煩躁不安時,她總能耐心勸導,想著法逗老人樂。每逢遇到好天氣,她就陪公公到戶外曬太陽、聊天散心。

  有一次,老人看著媳婦這樣無微不至地照料自己,衷地說:“淑華呀,我這都一身老骨頭了,不中用了,你可別為了照看我累壞了身子骨啊!”她心頭一熱,趕緊開口勸慰公公:“爸呀,您不用擔心,我身體好著呢。只要您老過得幸福、健康、長壽,就是對我最大的心疼與認可”。羅淑華的孝行,有口皆碑。

  現在,羅淑華家中的生活條件比以前好了,可她對公公的孝敬之心卻從來沒變。她每次外出回來,總不忘帶些時令的水果食品給老人嚐鮮,隔幾天就給老人燉一次雞湯或骨頭湯等,為老人補身子。前年冬天,她怕公公受凍,特意給老人買了一床電熱毯。現在,羅淑華的公公逢人便激動地說:“我媳婦淑華對我真心孝敬,待我比親閨女都親,能娶到這麼好的兒媳婦是俺家幾代修來的福份。”每逢聽到公公對別人誇讚自己時,羅淑華總是有點兒不好意思地對人家說:“做為兒媳,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再說將來我也會老啊,也要靠自己的孩子照料啊!”

  多年的朝夕相處,使他們有了許多的相似之處,如:一樣的性格,相同的愛好等。多年的婆媳生活,使羅淑華更加深深的理解了“孝順”的含義:做為兒女,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孝順”是不容易的,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終會有回報。她一直認為:人人都有老的時候,我們要給下一代做好榜樣,現在如何對老人,以後子女就可能會如何對待我們,人人都應該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尊敬。

  羅淑華不僅是個好媳婦,還是個好鄰居、好妻子、好母親。她樂於相助,與鄰里和睦相處;一個人扛著家庭的重擔,卻從沒有向丈夫發過一句抱怨。左鄰右舍的鄰居都說她是一個挑著燈籠也找不著的好兒媳。但當人們說起這些,她總是說:我做的這些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人都會老的,老人前半生辛苦養育了兒女們,現在該兒女盡心回報他們了。簡單樸實的話語,透出她質樸的感情世界。古語說:“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樸實無華的羅淑華身上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

  面對羅淑華的感人事蹟,我們想到了一首歌:心有多寬,愛有多重,走過風雨才能懂;心在愛中,慢慢靠攏,多少沉重變輕鬆,再多紛擾也要真情相送,再苦再累也要從容面對,把我的真心放在你心中,我的愛就是一片天。

  最美好的家庭事蹟材料3

  有這樣一個家庭,他是千家萬戶中普通的一員,大千世界裡平凡的一戶,但就是這樣一戶平凡普通的人家,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寬容、相敬和愛護演繹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美的家庭生活。這個家庭就是曹淑清和尚寶慶一家,一個家庭和睦,事業有成的一家。

  互相鼓勵,共築愛巢。2003年7月1日,29歲的曹淑清與30歲的尚寶慶,兩個大齡青年幸福地走進了婚姻的殿堂。結婚兩個月後,丈夫尚寶慶由於單位破產就買斷了,緊接著曹淑清也懷孕了。在欣喜之餘,也給這對新婚夫妻帶來了生活壓力。兩人互相鼓勵開始了求職生涯,當時五虎山辦事處公開招聘居委會主任,懷孕兩個月的曹淑清透過筆試、面試、演講以優異的成績當選為育紅北路社群的一名社群主任,尚寶慶也於2004年被應聘為神華天信公司一名檢修鉗工,也就是在這一年女兒尚蕊出生了,給這個本身幸福的家庭增加了快樂,兩人除了緊張的工作就是帶孩子,一家人其樂融融。

  同舟共濟,事業有成。家庭是船,事業是帆,帆兒推動船行,船兒揚起風帆。有了妻子的理解、支援,丈夫尚寶慶在工作中更是得心應手,年年代表單位參加神華能源公司的技術比武,每年都給單位贏得榮譽,成了單位的技術骨幹。單位於2009年派尚寶慶去天津工程師範學院學習了三個月,取得了高階技師的職稱。由於工作需要,去年年底尚寶慶又被調到烏海能源西來峰煤焦化公司工作。這樣工作單位離家遠了,每天上班一走就是一天。曹淑清每天不但要按時按點上班,還要按時按點接送孩子上下學,家裡洗衣做飯、收拾家,所有的家務都落在她一個人身上,可是她作為一名社群居委會主任,又一直從事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本著“只有把居民的事當大事,認真的做細、做實,才能贏得居民認可和信任”的態度,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十幾年,先後被評為“計劃生育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兩人在事業上互扶互持、生活上互敬互讓,從來沒有因為生活瑣事而吵架,夫妻舉案齊眉,成為單位同事學習的楷模。這個家庭也先後被評為“幸福家庭”、“平安家庭”、“科普示範家庭”等榮譽。

  孝敬父母,善育重教。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丈夫尚寶慶在家中排行老三,由於姐姐、姐夫在外地工作,就把孩子留給父母帶,哥哥、嫂子也因為工作忙,經常把孩子放在父母家。父母年紀大了,精力有限,曹淑清就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幫父母幹些家務。就在尚寶慶去天津學習期間,婆婆由於過度勞累,患了腰間盤突出、腰肌勞損等病,曹淑清為了讓丈夫安心學習,就每天早晨先把婆婆送去醫院烤電理療,再送女兒去幼兒園,然後再去上班,下班後再把婆婆接回家,就這樣往返醫院二十幾天。丈夫尚寶慶聽到妻子的所作所為非常感動,公公婆婆也逢人便誇兒媳賢惠、體貼。自從嫁到尚家以來,曹淑清從來沒有和婆婆紅過臉,和姑嫂也相處得向親姐妹一樣。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在夫妻倆的言傳身教下,女兒尚蕊也形成了待人禮貌、尊老愛幼、積極上進的良好品德,在學校年年被評為“好兒童”、“三好學生”等榮譽,並且愛好廣泛,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尤其是書法寫的特別好,每年都參加全區少兒書法大賽。

  熱心公益,回報社會。和諧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處,在社會上也必須做一個對社會有益,追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無論是單位號召愛心捐贈,還是同事鄰里有困難,這個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一份愛心相送,積極參與為社會捐獻愛心活動。多年來,在汶川地震、甘肅地震、雅安地震等一系列捐助活動中,這個家庭的每位成員都為社會無償捐贈錢物。特別是女兒尚蕊,拿出了自己的壓歲錢資助了社群白血病女童武玉斌,並且把自己喜愛的衣物和圖書送給女孩。

  團結鄰里,互幫互助。曹淑清倆夫妻是助人為樂的人,鄰里關係也非常的好,深得鄰居的信任和尊重,他們經常幫助小區內的鄰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樓道燈壞了,幫助換一下燈;孩子沒人照顧,幫助照看一下等。有一次,樓道一鄰居家太陽能上水忘關開關,水一直往下流,而他們家人都上班走了,曹淑清倆夫妻千方百計想辦法,最後找到物業來關了總閥,並且打了電話告訴了鄰居迅速回來關了開關,避免了更大的損失。也一併透過溝通協調,化解了因為漏水把一樓張大爺剛擦的玻璃淋髒的鄰里糾紛。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都是街坊鄰居住著,誰家能沒有個事,互相幫幫、互相理解就過去了。

  這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他們所做的事是每個社會公民應該做的平凡小事,但他們懂得:幸福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夫妻雙方用心照顧對方、用情建設家園,當建立和諧社會成為主旋律的今天,曹淑清一家無疑是一個和諧家庭的榜樣!如果每一對夫婦、每一個家庭都能樂觀向上,互敬互愛,那麼平凡的生活就會變得甜甜蜜蜜,普通的家庭就會變得美美滿滿,整個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最美好的家庭事蹟材料4

  我的家庭,是一個平凡而幸福的四口之家,家庭的每一位成員都有一顆平凡的愛心,我們互敬互愛,互幫互助,用各自的愛心構建了一個讓人羨慕的溫馨家庭,受到了同事、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愛國守法、誠實守信

  我們的家庭成員堅決擁護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支援改革開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全家人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是一個積極進取、文明向上的家庭。

  二、互敬互愛,和諧維家

  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在不同環境成長,就會有不同的性格、習慣和愛好,在一起生活難免會有不適應,甚至會有摩擦,這就需要彼此多點寬容和體諒,做事多從對方角度考慮一下。我們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援,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助。在我們這個家庭裡,雖然各自的性格、文化水平有差異,但是家庭氣氛和諧,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衝突,大家能互相謙讓,形成了平等、尊重、關愛的文明家風。

  三、以身作則,學會感恩

  在日常生活中,我和愛人友善對待老人。平時對長輩噓寒問暖,關心她們的生活起居。家人一起吃飯時,我們總是把好吃的菜往老人碗裡夾。上街時,經常會買些老人愛吃的水果和燕麥片、鈣片等營養品,讓老人增加營養、保健身體。季節交替時,也會盤算著給老人添置新衣服、新鞋子。閒暇時,我們帶著孩子陪老人一起散步、聊天,重大節日和老人一起慶祝。家裡有些重活,我們都自己幹,不讓老人累著。與此同時,我們的老人也同樣關愛、體諒我們,盡心盡力地幫我們照顧女兒,接送孩子上學。對老人的辛勞付出,我們由衷地感謝和感恩。

  四、全心投入,品德為本

  我們教育孩子尊重老師、同學;在家中,教育孩子要尊重長輩;在公共場所,要孩子自覺遵守公共道德,從小使孩子樹立愛心和正義感。在這樣的家庭薰陶下,女兒助人為樂的品德也漸漸顯現,她的每一個愛心之舉,我們都給以肯定和誇獎。我們經常和女兒讀讀《弟子規》、《三字經》等讀物,讓孩子在閱讀中學習做人的道理,培養愛心。

  五、勤儉持家、崇尚環保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的優良傳統。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好傳統不能丟。生活中,我們合理安排開支,從不亂花一分錢。衣食著裝、生活用品以整潔樸素大方和實用為宜,從不追求時尚和名牌。同時,我們也教育孩子要合理消費,讓她從小就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我們注重美化環境,強化環保意識,洗手時及時關掉水龍頭,不開無人燈,不亂扔垃圾這些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併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六、鄰里和睦,熱心助人

  真心待人是我們全家的處事態度,我們一家人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的時候,我們都熱心幫助。在社會上,也能做到尊老愛幼。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或孕婦讓座,在街上或公園裡經常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常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尊重他人,禮讓他人。我們一家人希望透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創造美麗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構建一個幸福的家庭需要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只有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更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安定和諧,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繁榮昌盛。

  最美好的家庭事蹟材料5

  她是寺下鎮龍潭村的一名普通農家婦女。丈夫是龍潭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兩個兒子已成家立業,婆婆已經九十多歲,她們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是全家人遵紀守法,明禮誠信,善待鄰里,樂於助人,相敬相愛,家庭和諧、溫馨,深受村方、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夫妻恩愛,孝老愛親

  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陳水鳳夫妻倆恩愛和睦,一起承載工作、生活的重壓。自從公公去世後,陳水鳳就把婆婆接過來一起住,看作是自己的父母來孝敬。凡事多向老人請教,聽取她的意見;平時邊做家務邊與婆婆聊天、溝通感情。婆婆年老多病,陳水鳳從不嫌棄她。一發現她身體不舒服,就馬上送她去看病,端茶送藥,精心照料。雖然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掛齒,但它就象催化劑使婆媳感情融洽、家庭和睦、快樂。她們的鄰居經常說,她倆結婚三十多年來,從來沒有聽到她們因為贍養老人,操持家務等家庭瑣事而紅臉吵,一家子和和睦睦,很讓大家羨慕。

  二、頑強善良,和睦鄰里

  “我今天能為龍潭的百姓做點事,與我愛人在背後的默默支援的奉獻離不開,沒有她我可能堅持不到今天。”陳水鳳的丈夫鄔金華說。陳水鳳的丈夫鄔金華自從1996年就當選為龍潭村村委會主任以來,連續七屆當選為龍潭村村委會主任、書記。龍潭村是一個大村,人口多,矛盾糾紛較多。作為龍潭村的書記、主任,鄔金華經常是一個電話就下到農戶家中調處糾紛,化解矛盾,一去就是一整天,甚至好幾天,經常把自家農活和家務耽誤了,有時村民還不理解,經常在陳水鳳面前冷嘲熱諷……,對此,陳水鳳毫不介意,以一已之力把家務操持得井井有條,與鄰里和睦相處,對孤寡老人更是施以援手,熱心幫助。“他要為全村人著想,沒時間顧家,我不怨他,更不能拖他的後腿。”陳水鳳說。陳水鳳的善良大度逐漸得到了村民們的理解與稱讚,大家都說龍潭村書記鄔金華有一個“賢內助”。

  三、春風化雨,教子有方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言談舉止對孩子成長產生很大影響。在家裡,陳水鳳夫婦經常教育子女做人要老實本分,樂於助人。兩個孩子也在陳水鳳的教育薰陶下成長為本分有為,善良勇敢的好青年。陳水鳳的小兒子鄔輝在7月8日從縣城水南橋頭縱身躍下,救下一名落水女子。對此義舉,市民們紛紛點贊。鄔輝也被上猶縣評為“雷鋒式”好青年。面對榮譽,鄔輝是這樣說的:“當時也沒想那麼多,主要是家裡父母經常教育我們要熱於助人,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情我還是會這樣做的。”

  這是一個平凡的農家婦女,一對平凡的夫妻,一個極其平凡的家庭,但她(他)們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著凡人善舉的正能量,詮釋著人間大愛的“真、善、美”。

  最美好的家庭事蹟材料6

  黨宏斌同志的家庭與千萬個家庭一樣,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但這普通的背後,卻蘊藏著一個不平凡的故事,這一家人團結和睦、遵紀守法、積極進取、樂於助人,深受同事、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愛崗敬業

  工作楷模 黨宏斌同志不論做什麼事情,他都充分發揮軍人的本色,認真履行職責,處處以身作則。雷厲風行,不折不扣地去完成黨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近幾年,他擔任我鎮林工站站長,經常不分晝夜的奔赴在森林火災第一現場,親自指揮、加入滅火隊伍,尤其是在逢年過節,舉家團圓的時刻,林工站的工作人員絲毫不敢放鬆警惕,時刻準備著遭遇火情時進行緊急應對。每年夏天雨季來臨時,他還主動參與到防洪防汛工作中,遇到大暴雨,整夜巡查,排除受災隱患。正是因為他的突出表現,年度考核連續多年排名第一。這些榮譽的取得,與他愛人的理解和支援是分不開的。

  二、尊老愛幼,家中模範

  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黨宏斌同志還努力做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協調好家庭事務,使整個家庭和諧融洽,和睦相處。他把工作之餘時間都留給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身為一家之主,他以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做到“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作為兒子,他關心老人,孝順老人。在忙碌的工作過程中他仍然堅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孝子;作為丈夫,他愛護妻子,與妻子相互關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從不為小事爭吵;作為父親,他以身作則,注重對兒子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培養孩子節儉、謙遜、自強的良好品質,教育他獨立自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三、勤儉樸素

  家中賢內助 黨宏斌的妻子齊鴻燕同志在我鎮職工餐廳工作,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作為媳婦,她恪盡孝道,對老人噓寒問暖,還經常陪伴老人談心,做他們精神上的支柱;作為母親,她慈愛但不溺愛,在照顧好兒子生活的同時,還擔負起教育兒子成材的重任;作為妻子,她是“賢內助”的最佳代言人。為了減輕丈夫的工作壓力,她承擔起家庭的所有事務,把家中的'事情管得井井有條,從不讓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響工作。為了讓丈夫做個清清白白的鄉鎮幹部,不濫用權力,不迷失自己,她建立起比一般家庭更加純樸和節儉的家風,牢固地守護著自己家門。她常吹家庭廉潔風,常念家庭廉潔經,督促丈夫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外做到“一身正氣上班去,兩袖清風回家來”。

  四、以德育人,父慈子孝

  在父親的潛移默化和言傳身教之下,黨宏斌同志將兒子黨浩然培養出自立自強的性格,在生活上,獨立自主,在思想上力求上進,在事業上努力拼搏。

  在黨宏斌同志帶動和影響下,全體家庭成員各司其職,共同努力,精心營造出一個洋溢著溫暖、民主、文明、科學的美好家庭。

  最美好的家庭事蹟材料7

  鍾三連同志的家庭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也是一個幸福的六口之家,但他們全家人遵紀守法,互敬互愛,積極進取、愛崗敬業、樂於助人,家庭和睦、溫馨,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互敬互愛,和諧維家

  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鍾三連同志的家庭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援、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助。他們認為,只要互相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思考問題,那沒有什麼事情是解決不了的。鍾三連夫婦非常孝敬老人,家裡的公公被查出鼻咽癌晚期,他們全家悉心照顧老人,帶他到大醫院積極治療,並從心理上給予安慰,使老人心裡沒有感覺到疾病的痛苦。在這個家庭裡雖然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異,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衝突,大家能互相體諒,寬容謙讓,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關愛的文明家風。

  二、鄰里和睦,熱心公益

  真心待人是鍾三連同志的家庭的處事態度,他們一家人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的時候,他們都熱心幫助。鍾三連同志一家人都希望透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創造美麗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崇尚環保,勤儉持家

  鍾三連同志的家庭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他們注重美化環境,強化環保意識,從不亂扔垃圾,這些意識已深入到這個家庭成員之中併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他們還在在房前屋後都種植了樹木、花草,為家庭創造了一個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

  四、愛崗敬業 ,共同進步

  鍾三連同志是個下崗工人,但她並沒給社會拖後腿,她積極參加各項工作培訓,現在自己辦了個託管。託管裡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兒童,還有一大部分是單親家庭,鍾三連對這些孩子猶如自己孩子一樣,平時認真照顧這些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最大的關心,讓這些留守兒童感受的家的溫暖和母愛的慈祥。她的丈夫是一名小學教師,在工作上兢兢業業,熱愛學生,認真教學,教學成績一直在中心學名列前茅,深受學生的愛戴和群眾的好評。多次被中心校、鎮、縣評為“優秀教師”、“十佳班主任”“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五、愛國守法,廉潔奉公

  鍾三連同志的家庭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都能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在工作中,堅持廉潔奉公的原則,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只有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更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也才會更美麗和諧。

  該家庭夫妻和睦、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真心待人,與鄰居和諧相處,熱心公益事業,能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該家庭也十分注重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導子女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共同打造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大家庭。

  在這個幸福的家中,各個成員都注意扮演好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真正做到了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尊老愛幼。每當他們夫妻在遇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發生矛盾時,都儘量保持冷靜,透過事後交心的方式,各自反省,互相諒解,相互關愛,丈夫的工作責任十分繁重,有時候沒有時間顧及到家庭中的事務,對此,妻子從來沒有怨言,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給予丈夫關懷。斗轉星移幾個秋,二人攜手相伴,從沒紅過一次臉,從沒鬥過一次嘴,讓左鄰右舍羨慕不已。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在他們家中同樣表現得更加細緻入微。雖然家中老人已經快70歲了,但身體依然硬朗,總是閒不住要做點小活,來貼補家用,但他們夫婦總是好言相勸,讓二老好好在家享享清福。在家中大家總是很注意不要把水灑在地板磚上,以免老人滑倒;燒菜的時候也儘量把菜燒的爛一些方便老人食用,老人的衣物也是拿來一起洗,不分彼此。現在連老人自己都自豪的誇獎起自己的兒媳了。

  最美好的家庭事蹟材料8

  什麼是幸福?有人認為腰纏萬貫是幸福,有人認為位高權重是幸福,有人認為食可裹腹就是幸福,而今天的影片主人公董覺得有個溫馨和睦的家就是福。

  董今年49歲,家庭共六口人,是西和縣盧河鄉人,膝下一兒一女,外加一個小孫子,夫妻舉案齊眉,家庭其樂融融。

  她本人身兼數職,既是幼兒園園長、村婦代會主任、村計劃生育自管小組長,曾任十三屆人大代表。當她看到好多農村年輕夫婦外出打工,留下年邁的父母照看孩子,山路艱險、水路難行,孩子到了學齡無人照管也不能按時間上學,那一刻她的愛心和責任心被深深觸動了,她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去辦一件事兒,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大腦裡一閃,自己能不能在家辦個幼兒園,收留照看這些留守兒童,也為社會盡點自己的微薄之力,這一想法居然得到了全家人的大力支援。

  家庭是船,事業是帆,帆兒推動船行,船兒揚起風帆。有了丈夫和子女的理解和支援,安心的放開手腳大幹事業,2002年她大膽聯絡當地學校協調教育局申請了辦學資格,向縣婦聯爭取小額創業貸款9萬元,開始了她的創業之路,沒有現成的教學活動房,他就把自家的客廳和臥室騰出來用來教學,自己搭了一間石棉瓦房,吃住在一間房裡,自籌資金購置了活動設施、音響、活動桌椅,聘請了一名幼兒教師和她一起當起60多個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為了不影響孩子們正常上課,還要搞建修,照顧家人生活,操心自己女兒的學習,為了協調好這一系列事情,她每天凌晨4點起床,和兒媳婦一起為4、5個建築師傅做早飯,蒸饃饃、給孩子們打掃衛生,中午11點把孩子們送走,又開始給師傅們做午飯,下午還要堅持看孩子們,送走孩子們已是下午4點,緊接著還是做飯,幫工人師傅幹零活,忙碌到晚上12點多,她的一天也就在勞累中結束了,丈夫和子女,看在眼裡,也急在心裡,身為村支部書記的丈夫,除了忙著料理村上的事務,還要忙家裡的四畝地農活,操心建築的事,可又擔心妻子一個人太勞累,擠出時間幫助妻子乾點家務,照顧孩子們。說起那段時間董沉默了許久說,也不知道自己是咋熬過來的。

  擔任本村村婦代會主任和計劃生育自管小組長17年,工作中總是勇於吃苦,樂於奉獻,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一直從自我做起,堅持貫徹執行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協助計劃生育宣傳員走訪串戶的講解政策,遇到違犯規定又不合作的家庭,她還會幾次前往做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化解問題。自發組織婦女跳廣場舞、參加乞巧民俗娛樂展演、參與美麗鄉村建設,還積極爭取名額組織婦女參加技能培訓,為他們增收致富拓展門路,被評為西和縣“乞巧傳承人”、“巧婆婆”“縣婦女創業帶頭人”。另外,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婦更是言傳身教,做好行動表率。他們甘於奉獻、肯於吃苦、勤儉持家、任勞任怨的一言一行,兒子和女兒都看在眼裡。受夫妻倆的影響,兒子和女兒都形成了待人禮貌、樂於助人、尊老愛幼的良好品德,工作上也十分上進,一直是鄉鄰們誇讚的好兒女。

  現在,她的二層教學樓已經投入使用,自己的愛心事業也步入正軌,如今也是三代同堂,添了小孫子,兒子、女兒也已經上班,閒暇時間還可以幫她照料家務、照看孩子。

  她說,家可以不是奢華的,但一定是溫馨幸福的。就是這樣一戶平凡普通的人家,一家用夫妻的相敬如賓,助人的一股熱情,創業的同舟共濟,育人的言傳身教演繹了小家庭最溫馨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樸實的珍貴,幸福的最真實內涵。

  最美好的家庭事蹟材料9

  一、嚴謹家風,崇尚從小培養家國情懷

  林燕家庭“遵紀守法,愛國愛家,勤儉節約,團結和諧”的文明家風做到從娃娃抓起。兒子三歲已會背30多首古詩文,5歲已能閱讀《增廣賢文》等書籍。林燕要求家庭成員不吸菸,不參與賭博等違法行為,要求勤勞節儉,家庭開支採用記賬制,家庭成員分工合作,完成家務。無特殊情況,每天晚飯等齊一家人圍坐好互打招呼方會起筷,一頓晚飯就是一家人一天放鬆交流的最好時光,一家人邊吃邊聊,其樂融融。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家庭成員形成了互敬互愛,關心鄰里的優秀品質。其家庭在1991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婦聯授予“五好家庭標兵戶”稱號;中共蒼梧縣委員會、蒼梧縣人民政府授予“五好家庭”稱號。其《遲熟荔枝速生產技術開發》在“七五”全國星火計劃成果博覽會上榮獲銀獎,沙頭遲熟荔枝技術的開發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其兒子潘培榮在良好家風的薰陶下,傳承了清正廉潔、正直善良、積極向上的優良品質。尊老愛幼、勤儉好學是鄰里眼中的好孩子、是鄰里孩子學習的好榜樣。2014年小考,取得了蒼梧縣第一名的好成績;2017年中考前,已被梧州高階中學錄取,現在就讀於梧州高階中學高二高峰班。潘培榮幾乎期期被評為“三好學生”,在區級學科競賽中也多次獲獎。

  二、以身作則,清正廉潔

  公公潘錫乾在家庭中起到帶頭作用,工作期間曾多次獲獎。其中1990年度獲“廣西農村金融系統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稱號;1998年被評為國家級“農村金融系統優秀會計員”;2000年度獲省級“廣西農村信用社先進工作者”稱號;2000年度獲市級“十佳”信用社主任稱號。

  婆婆莫振英倡導綠色環保,七十多歲仍堅持種植蔬菜,管理荔枝庭院,是勤勞致富的模範:曾獲市級、區級“三八紅旗手、學文化學科技女能手、雙學雙比女能手標兵、共產黨員標兵”等稱號。其中,  丈夫潘猛,敬老愛幼,關愛家人。儘自己所能照顧著老人的健康及生活起居,使老人有被重視的幸福感。關愛妻子和孩子,使家人感覺到家庭的溫暖。愛崗敬業,曾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及信用貸款工作先進個人。

  林燕本人,愛國敬業,清正廉潔,尊老愛幼,關愛他人,受到街坊鄰里及同事的好評得到上級的肯定,獲得不少的榮譽。2011年獲全國漢字文化知識競賽一等獎;獲2012-2014學年度蒼梧縣優秀教師;蒼梧縣婦女聯合會授予2015年度“城鄉婦女崗位建功競賽先進個人”;獲2017年度蒼梧縣“智慧平安校園”建立工作先進個人獎;2018年被評為梧州市“師德先進個人”;在“體驗科學。快樂成長--2018年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獲國家級優秀教師作品獎;2018年獲第六屆廣西青少年科學節先進個人獎。

  最美好的家庭事蹟材料10

  俗話說:忠厚傳家遠,家和萬事興。在北漢鄉北漢村,提起村民李強一家,那是人人羨慕的幸福之家,全家共6口人,上有兩位老人,還有一雙兒女,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受到全村人的一致好評。

  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積極擁護和遵守村規民約。李強一家一直積極執行村委會有關規定,參加村委會組織的各項活動,配合村委會完成村裡的各項工作目標。在村硬化街道、修建下水道期間,因工作需要需佔用其部分土地,砍伐部分樹木,全家人二話不說,主動配合工作人員,完成清理整治工作,不要村委會給的一分補償,犧牲小我,顧全大局,起到良好的模範帶頭作用,使村委會硬化街道、修建下水道實施的工作順利完成;村裡十七八歲的青少年群體,正是思想健全成熟的關鍵期,極容易受到社會上少數不良人群、風氣的影響,為此,李強一家積極宣傳法律法規知識,提供正確的引導方向,為此,全村青少年犯罪率銳減95%以上,保證了村內良好的社會安定秩序,人民群眾拍手稱讚。同時,李強一家堅決抵制賭博、打架鬥毆、聚眾鬧事等行為,勇於同歪風邪氣做鬥爭,宣傳積極向上的良好的社會風氣。

  父慈子孝,鄰里和諧。李強的父親李玉卓經營著一家板簧廠,2007年正值板簧廠發展的關鍵時期,其被任命為北漢村的黨支部書記,不得不把廠子交給從未接觸過相關業務的兒子和兒媳,為了支援老人的工作,夫妻二人義無反顧地擔起了這個重擔,白天黑夜地在工廠忙活,兩個年幼的子女交給婆婆照顧,老人沒有任何怨言,慈愛地說:“你們忙你們的吧,我能行。”從家庭的衣、食、住、行到接送照顧孩子全落在了婆婆的身上。2009年的一天,兩位老人雙雙生病住院,為了既不耽誤工廠工作,又照顧好兩位老人與子女,夫妻二人決定,兩人日夜輪流照顧工廠和老人、兒女,醫院、工廠、家庭,三點一線,十來天下來,夫妻二人整整瘦了一大圈,老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在繁忙工作的同時,李強夫妻二人對老人的孝心從未減少過一點,他們惦記著老人的生日、關心老人的身體,衣服髒了,馬上清洗;到吃藥的時候了,水、藥全端到面前。從裡到外,大事小情,關懷到無微不致,因村裡財政狀況緊張,村裡規劃涉及專案又多,作為支部書記的李玉卓總是精打細算,恨不得把一分錢掰兩半花。李強夫妻二人瞭解村裡的基本情況,為了不讓老人費心,從經濟上從沒有一次讓老人為難過,紅白喜事、婚喪嫁娶、電話費用等等,需用500給1000,讓老人把更多的心思用到北漢村的發展上去,老兩口也是逢人就說,有這樣的兒子、兒媳,我們感到太幸福太知足了;老人照顧著家庭、孩子,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更加安心的工作,多少年來,家庭成員之間從沒有鬥過一句嘴,從沒有紅過一次臉。工廠規模一天天壯大,訂單不斷增加,家庭事業瑣碎事也越來越多,但是家庭關係卻越來越和睦。

  積極幫助、團結鄰里。不管誰家有困難,李強一家人總是伸出援助之手。2010年夏天,同在一個衚衕的鄰居因經濟糾紛,日子馬上就到了揭不開鍋的程度,而且正值雨季,屋頂漏水,真是“屋漏正值連夜雨”,瞭解情況後,全家經過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先解決其基本困難,於是送去了部分錢物,讓其度過難關,然後聯絡在本廠工作的壯年工人,協助其完成房屋修整工作。現在,那戶人家已經成為了村裡的富裕戶之一,但從沒有忘記李強一家人的恩情,他慷慨拿出手裡的資金,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無形之中帶動了更多的人參與到樂於助人為樂的活動中來。2012年3月份的一天,村民張新立因車禍死亡,其上有老,下有小,一下子失去了家裡的頂樑柱,使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況後,李強一家人立即趕去幫忙解決問題,安慰老人孩子,送去錢物,聯絡交通局、事主所在工作單位、事故工廠解決相關的一系列問題,李強夫妻二人商定,招其家庭成員中有勞動能力的人員到工廠上班,幹些力所能及的活,以解決其生計問題,這種做法得到了全村群眾的一致認可。不只是鄰里之間和睦相處,李強一家人不管走到哪兒,都能和群眾打成一片,受到群眾的好評。

  牽手相伴幾個春夏秋冬,李強夫妻倆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夫妻倆從沒因生活瑣事紅過臉、吵過嘴,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李強一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文明和諧家庭的深刻內涵。

  最美好的家庭事蹟材料11

  李新發同志出生於1951年,1969年參軍入伍,1973年復員並就讀於武漢鐵路運輸學校,1975年畢業分配到江岸機務段從事機車乘務工作,1984年調武漢鐵路分局機關工作,2003年任武漢長江大橋橋工處工會主席,2011年退休。

  李新發同志197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一位受黨教育培養的老黨員。他黨性觀念強,對黨忠誠,用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旗幟鮮明抵制邪教,該同志向政府有關部門上交邪教光碟、書籍1000餘份,有效地降低了邪教惡意宣傳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

  他努力做到老有所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該同志在任工會主席期間,努力為職工排憂解難,把慰問金慰問物資送到職工家裡,為10多名困難職工申請低保,深受職工好評。該同志愛護小區一草一木,經常在花壇拔草、剪枝;對小區健身器材進行養護維修,以保證良好運著;積極帶領居民開展健康向上的活動,打籃球乒乓球,併成立了小區“一見鍾情”花毽代表隊,“繁花綠你”志願者隊,組建了小區書畫室。該同志連續5年在四美塘公園義務寫春聯,2015年自費1000元購買春聯專用紙、墨,精心寫春聯近300幅。他的這種把美好祝福送給別人充實自己的行為,受到街坊鄰居的高度讚揚!

  他非常熱心公益事業,每天都在為社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關心支援社群的建設與發展:四美苑17棟前場地原是一片空地,凹凸不平,雜草叢生,給行人帶來不便,尤其是晚上,有人在此處摔跤。於是他作為群眾代表多次與有關部門聯絡,在大家的努力下,社群路面硬化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原先的.地方鋪上了彩磚,既給居民出行帶來了方便又美化了環境,受到了大家的稱讚。他又向社群居委會建議在此處安裝健身器材,乒乓球桌,休閒桌椅等休閒娛樂設施。社群利用惠民資金安裝了以上設施,成為了一處休閒娛樂的場所。

  他助人為樂與鄰里和諧相處。住他樓上的陳師傅耳朵有點背,子女又不在身邊,經常寄包裹過來,快遞員送來的包裹在樓下喊破喉嚨也無人應答。於是他便主動接過包裹簽字驗收。再上樓送到陳師傅家裡,幾年都是這樣。

  他還為本小區的大齡男女青年牽線搭橋,為下崗職工介紹工作,誰家有個吵架拌嘴的,他都上門去“多管閒事”。他自覺打掃樓道公共衛生,參與社群公益活動。他常說:“社會文明需要我們每個人力所能及從點滴做起,從自身做起,積小善才能彙集大愛,讓我們攜手共同營造平安和諧的家園”。

  以良好家風教育子女,傳遞正能量。

  李新發老人總是對子女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艱苦奮鬥的作風不能丟,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貫”。子女受他的影響,都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成了行家裡手。這正是“良好家風傳後代,影響子女早成才”。

  最美好的家庭事蹟材料12

  甘炳坤,男,53歲,現居住在石潭格水群升村小組,一家6口人,妻子在家務農,育有四個子女,大女兒已出嫁,大兒子外出打工,小女兒在清遠讀職校,現已外出實習。小兒子在清新一中就讀高三,現全力以赴,準備迎接高考。作為家長的他,壓力也比較大。現住一間佔地面積約55平方兩層混凝土結構磚屋,因要供兩個子女讀書,一家人的生活並不富裕。

  一、互敬互愛,和諧維家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攜手走過困境的從容,是笑看人生痛苦的豁達。幸福不在別人的眼裡,而在他們自己的心裡。其實,他們家不過是千萬個普通家庭的縮影,但他們懂得:幸福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家庭成員之間要用心照顧對方,用情建設家園,大事面前懂得奉獻,小事面前知道珍惜,如果第一對夫婦、第一個家庭、都能樂觀向上、互敬互愛、家庭和睦、任勞任怨、是家庭幸福的源泉。那麼平凡生活就會變得甜甜蜜蜜,普通家庭就會變得美美滿滿,整個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他是人人讚不絕口的好黨員、好村長。他們一家相敬相愛,和睦相處,幸福美滿,妯娌之間更是互相謙讓、互相體諒。更從未與鄰居吵過一句嘴,罵過一次鄰居。在其家庭的影響下,以前村中個別家庭因"雞毛蒜皮"小事而發生爭吵的現象,現已基本消失。

  甘炳坤同志有一個崇高文明,積極進取的家庭,夫妻敬業愛崗,子女勤奮刻苦,熱情禮貌,他們的孝心、愛心、責任心、那是大家一至認同的,他的家庭事蹟,贏得了周圍人的稱讚,甘炳坤一家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以德治家,譜寫一曲文明,和諧、健康的動人樂章,成為建立"文明家庭"的先進典範。健康的家庭,需要一個健康的環境,才能得以健康發展和延續,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勤儉待家。以前他父親是一個故事迷,每次村中有人放牛回來,都圍在他父親要求他講故事,講人生,這種鄰里之間的關係是多麼的融合。

  他們平時注重對孩子的道德情操教育,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做到言傳身教,加強自身思想道德的修養。教育孩子誠實守信,學會辦事,學會做人,是鄰里和社會公認的好家庭。

  二、愛國守法,崇尚科學

  全家人團結和睦,遵紀守法,相信科學,樂於助人,深受社會和鄰居的好評。平時能擁護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支援改革開放。積極支援村中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建言獻策。從不違犯村規民約,能夠幫助和教育村違法人員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全家人的思想較為開朗,對一些不文明的陋習非常反感,遇到婚嫁喪事基本能做到移風易俗,從不迷信。一家人誠信待人,從未發生欺騙他人,做有損害形象的事情。每天準時收看電視新聞,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開拓自己的視野。瞭解一定的社會自然、科技知識。

  三、愛崗敬業、廉潔奉公

  甘炳坤2013年5月透過村民投票選舉,多票勝出,至今一直擔任該村村長,自上任以來,他心中一直致力於怎樣改善村中環境,怎樣"搞好條村",怎樣將一條被別人起名為"爛隊"的村莊改變成一條文明、和諧、團結的自然村。在他的倡導同上級指導下,建立起村管理架構同各種規章制度,成立村支部,理事會,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職能作用,宣傳黨和政府的各項政策,推動村中工作開展。

  2015年,在村中經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甘炳坤同志經常組織黨員,理事會成員以及村民代表開研討會,商討村務事宜,圍繞怎樣發展好村中經濟、環境衛生等為目標去努力,克服種種困難。在上級大力支援下,終於在2015年10月建起在一座佔地175平方的村級文化活動中心,標準型籃球場,同年年尾又進行村道硬底化建設,汙水整治等一系列工程改造,得到了上級及村民的一致好評。

  在大家的努力下,格水群升村小組2017年已建成美麗鄉村整潔村,目前正全面升級改造為美麗鄉村示範村,預計在近期內完成相關工作。目前,格水群升村正在建立"美麗家庭示範戶",擬於5月底前建立"美麗家庭"示範戶10戶,並已完成2戶黨員之家掛牌工作。透過示範戶的建立、宣傳、帶動,一定能讓群升村更加整潔、文明、美麗。

  甘炳坤同志在工作同生活中,從不講排場,工作任勞任怨,以身作則,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廉潔奉公,公開透明。

  四、誠實守信、言傳身教

  有一天,他村裡有人承包三十畝農田來種菜。透過一段時間的交流,甘炳坤的誠信和作風打動了他,他把承包的農田都全交給甘炳坤打理和管理。透過種菜的收入來源,改善了他們一家的生活。但要打理好這三十畝的農田著實是件困難事。他夫妻倆人一面要照顧家中,一面又辛苦地打理耕種的菜地。三十畝的土地,經他們夫妻倆的辛苦努力,產量節節攀升、經濟收入穩步增長。承包方也對甘炳坤夫妻倆人讚不絕口,即使又累又苦,他們都毫無怨言,而且把家中的一切都整理得井井有條。

  甘炳坤一家還定出規矩,每年喜慶節日叫齊全家回來,開家庭會議,教育子女一定要團結同事,嚴守法律法規,他還經常強調,雖然家庭比較貧窮,但窮也窮得出色,窮得有骨氣,從不給上級添麻煩。

  甘炳坤一家的確是個好家庭,好榜樣。我們相信,在他家庭的影響下,在不久的將來,會帶出更多好家庭,好村民,讓每個家庭、更加和諧、更加美滿、更加幸福。

  最美好的家庭事蹟材料13

  這是一個祖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互敬互愛,和睦平等,母慈子孝;夫妻遇到事情主動商量配合,互相關心扶助,理解溝通,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這就是汪順土和王春梅的家。世間萬物因和諧而美麗,因和諧而溫馨。社會是這樣,家庭也是這樣。他們家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他們是萬家燈火中最平凡不過的那一盞,但他們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努力創造自己的生活,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2014年,汪順土王春梅家庭獲得上饒市最美家庭提名獎。

  一、相互理解和支援,共建幸福樂家園

  汪順土與王春梅於1997年結婚,夫妻兩18年來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敬如賓,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援、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助,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成為人人羨慕的模範夫婦。汪順土,1971年10月27日出生,1991年7月登上三尺講臺,至今已有25個年頭,在25年的教學生涯中,她始終堅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團結同事,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深受學生的喜愛,家長的信任,並贏得同事、領導的認可。

  在農村,一些文化程度較低的家長給孩子的學前教育是不繫統、不專業的,而且現在有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的看護和教育問題越來越嚴重。於是,深受丈夫園丁情懷感染的汪春梅萌生了辦幼兒園的想法。2006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她開辦了李宅鄉貝貝樂幼兒園。這些年來,靠著他們勤奮的雙手和對孩子們的滿腔愛心,幼兒園漸漸走上了正軌,眾多的留守幼兒在這裡得到關愛與歡樂。

  除了事業上的進步,他們的家庭生活也非常溫馨幸福。最讓汪順土欣慰的是,婆媳關係這個千古難題,在他們家卻不用煩擾。18年來,他的妻子從未與公婆拌過嘴紅過臉。他的母親今年63歲,父親67歲。2008年父親患了腦溢血後,留下了後遺症,半身不遂,癱瘓在床。父親出院後,他們便把兩位老人接到家裡一起生活。汪順土是個大孝子,為了使半身癱瘓的父親能儘快恢復健康,他不惜代價四處尋醫問藥。不管工作多麼累,壓力多麼大,他都堅持每天下班後為父親按摩手腳,幫助父親做運動。他使出渾身解數,讓父親能早日獨立行走、自理生活。看到丈夫那麼累,王春梅疼在心裡,她在忙完了幼兒園的事情後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搶著為公公端飯送水,以盡兒媳的微薄之力。蒼天不負有心人,值得慶幸的是,在兩夫妻六年如一日的悉心關照下,汪順土的父親如今已經能夠左手拿勺吃飯,拄著柺杖去遛彎了。

  汪順土的弟弟2000年在外打工時落下了一身病,沒有獨立生活能力,今年已37歲還單身一人。於是,王春梅與丈夫商量,把小叔子接到家裡,悉心照顧。現在他們家祖孫三代互敬互愛、其樂融融。

  二、攜手創辦普惠園,熱心公益報社會

  汪順土經常對妻子說,和諧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處,在社會上也必須做一個對社會有益,追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無論是他單位號召愛心捐贈還是同事鄰里有困難,他們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有一份愛心相送,積極參與社會捐獻愛心活動。2012年,宗儒源頭的小宇傑不慎燙傷,需要多次作植皮手術,醫藥費不少於八萬元。這簡直是給本來就貧窮的農村家庭一個致命打擊。汪順土夫婦得知這一訊息後,便四處奔走相告,呼籲兄弟園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小宇傑渡過難關。僅第一次便為小宇傑募捐一萬八千多元。如今小宇傑已基本恢復健康,又來園裡上學了。汪順土兩夫妻商議,每學期都為其減免保育費,且在生活上處處關心照顧小宇傑,讓他忘記痛苦,快快樂樂,健健康康的成長。

  三、愛國守法懂誠信,為夢匯聚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汪王倆夫妻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他們積極執行居委會有關規定,配合居委會完成各項工作目標。他們主動向周圍的人宣傳法律法規知識,促進農村地區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為實現大家共同的夢匯聚正能量。

  在汪順土看來,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只有做到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這樣才是真正的和諧幸福的家庭。汪順土認為,能在同一屋簷下共度一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他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他的努力也讓他收穫了幸福和溫暖。他希望每一天都增加一個最美家庭,使得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更加和諧。

  最美好的家庭事蹟材料14

  張廷達是小溪市鄉光家村下13組的一名普通村民,一直在家務農,用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始終堅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是村幹部和村民普遍認可的好同志。其妻子劉素娥平時為人低調,待人和善、有禮,自結婚以來恪守妻子本分,尊老愛幼,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同甘共苦,夫妻倆培養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一、辛勤勞動,帶動致富。

  種植雙季稻、花生10多畝面積,在村裡起帶頭致富作用,鄉、村幹部吩咐的事均能按時完成,是村裡、隊裡的好榜樣。

  二、真心待人。

  真心待人是他們全家的處事態度,與鄰居都能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幫忙,他們都熱心幫助,他們一家人都希望透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那些需要幫助的村民解決一些燃眉之急,他們用實際行動為和諧社會的建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勤儉持家,弘揚家庭美德。

  積極倡導男女平等,在村民代表會議中積極提議,並始終維護廣大婦女同志的權益,為廣大婦女同志爭取在村裡的各種應有的權利。在家夫妻二人相敬如賓,互相支援,互相幫助,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成為人人羨慕的模範夫婦

  四、孝敬老人、教子有方。

  家裡有一位80多歲的老父親,是50年代開始在村中擔任村幹部的老同志,現已退休在家,平時的生活都是張廷達夫婦照顧。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對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養成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具有獨立人格,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長的迫切要求和希望。張廷達夫婦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教育和感化自己的子女,雖然家庭生活並不富裕,但他們竭盡全力為孩子創造條件,讓孩子全面發展。他們有兩子一女,從小要求嚴格,並教他們待人處事的道理。子女均待人有禮貌,性格溫和,從不在村裡和人吵架鬧事,成年後,在外學習開車技術等,掙錢貼補家用。去年上半年全家買了輛代步車。

  五、妻子生病照顧細緻周到。

  張廷達妻子劉素娥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被查出有嚴重風溼病,一直在邵陽進行治療,但效果不是和理想,手腳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張廷達不離不棄,一直細緻照顧,在醫院時陪床照顧,在家也伺候的很周到。今年年初,張廷達一家轉院去長沙治療劉素娥的風溼病,目前情況得到了一些控制,但仍然是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需要堅持。從去年到今年,治療費用已經超過5萬元,今後還需要更多。張廷達一句話沒說,取出全部積蓄,另外,子女均拿出錢補貼母親的住院費和治療費。女兒雖已嫁出,但經常回孃家伺候母親,幫助照顧年邁的爺爺,並經常開導母親劉素娥,增強她戰勝病魔的信心。

  綜上所述,張廷達家庭事蹟典型,各方面表現突出,特評他們家庭為“最美家庭”,同時也願天下所有家庭都能成為最美家庭,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和諧,更加美麗。

  最美好的家庭事蹟材料15

  王美麗,一個普通人的名字,在我們齊七小區居民的心中卻有著強烈的震撼作用,這種震撼不是來自“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是來自王美麗家庭長期以來默默無聞為小區居民普及科學文化、為豐富小區居民健康快樂的業餘文化生活,所作出的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

  退休以後的王美麗夫婦倆,是小區志願者隊伍的成員,也是文明小區的積極參與者。他們與女兒、女婿住在一起。女婿王尚傑,不僅是小區的文藝骨幹,還在周家渡各小區文化生活的舞臺上,留下了熠熠生輝的足跡。他們一家,溫馨和睦、其樂融融。看書、看報、製作科普宣傳版面、寫讀書筆記、收集整理各種健康科普等資訊是他們的一大愛好。倡導終生學習的理念,活到老學到老,正是他們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閒暇之餘,家庭文化娛樂生活豐富多彩。使家庭不僅是生活的港灣,更是共享學習樂趣、提高生活品味的舞臺。

  十年前,王阿姨正是透過家庭學習的心得體會,在小區組建了老年“讀報小組”。她深知小區內有些老人因缺少精神食糧而難與人溝通的困惑,動員老年朋友一起加入到“讀報小組”中來。使小區老年朋友有了一個瞭解國事、天下事的視窗,提供談天說地侃新聞、傾訴心裡話的場所。為了滿足老年人特殊的學習需求,王阿姨備足了功課.如:通俗易懂的國內外形勢的宣講,和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科普新理念,或解答老年人心理健康、與子女的糾紛問題等。如:“5.12”四川汶川發生強烈大地震的訊息傳來,“地震來臨如何避險?”教會老人們如何應對地震小常識的同時,也動員他們一起參與慈善募捐,為災區人民獻愛心。她的“讀報小組”,曾被周家渡街道評為“優秀讀報小組”的光榮稱號。

  十年前,為抵制陋習、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同時也與小區居民共享由新科學帶來健康新生活的成果,王阿姨自覺肩負起小區普及科學文化的重任,在樓道里設立了“科普園地”。把科學生活的理念以宣傳版面的形式傳遞到每家每戶,每月一期刊登在樓道的“科普園地”上。大到世博、奧運、文明禮儀知識方面,小到一日三餐的飲食起居,內容包羅永珍。如:使用家電節能的小竅門、人人養成健康行為、防止肥胖也應該從娃娃抓起等。並不失時機結合突發事件及時編寫科普小常識。如:浦三路加油站發生爆炸事故,出了主題“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機”的宣傳版面。並不定期刊登宣傳規範文明行為的漫畫系列插圖,掛在樓道內。

  年高79歲王阿姨和她81歲的老愛人,為了使科普宣傳版面做得既圖文並茂又美觀大方,花費了很多心思在裡面。學剪紙、學繪畫、練寫仿宋字、學寫毛筆字,每一塊科普宣傳版面都凝聚著他們夫婦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在王阿姨家裡,常常可以看到夫婦倆,你來寫字我磨墨;你來剪紙我畫畫。一期期精美的科普宣傳版面總能吸引居民們的眼球,更是得到廣大居民的一致好評。十年來,使科普文化知識從樓組傳播到小區十個樓組乃至整個小區。

  十年來,王阿姨夫婦倆製作的宣傳版面,共有167塊;十年來,王阿姨自始至終辛勤地耕耘著她的“讀報小組”、“樓組文化”象一顆螺絲釘,默默無聞地奉獻在小區科普事業上,難能可貴!她的家庭是周家渡社群“科普示範家庭”,名副其實!

  一個立足小區、發揮特長,用滿腔熱情為我們齊七居民區普及科學文化作出很大貢獻的王美麗家庭,在崇尚科學文化的今天,無疑是我們周家渡社群科普示範家庭的傑出代表,功德無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