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志願者事蹟材料500字(精選5篇)
社群志願者事蹟材料500字(精選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事蹟吧,事蹟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社群志願者事蹟材料500字(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社群志願者事蹟材料1
59歲的高素萍,於2007年九月創辦了三線戰友俱樂部,並於2011年加入省慈善協會,成為協會下屬的志願者隊伍。現有註冊人數300人。先後組織各類活動150餘次。組織藝術團為社群群眾及戰友公益慰問演出30餘次。為安康災區、白鹿原兒童村、貧困大學生和為身患絕症的戰友捐款捐物50餘萬元。
關愛戰友和弱勢群體是我應盡的責任。近年來,我經常去醫院看望和救助身患絕症的戰友;看望已故戰友的年邁父母;看望戰友病重的孩子;資助社會上身患絕症的學生及貧困的孤寡老人。數次組織俱樂部的會員看望兒童村的孩子們,為兒童村的孩子包餃子,送蔬菜,捐衣服及衛生洗滌用品,種植果樹和開展文藝聯歡。僅2010,2011這兩年,我號召俱樂部的戰友和私企老闆為白鹿原兒童村的孩子們捐款,捐物達十餘萬元。
我們還參加慈善協會總隊組織的各種濟貧扶困活動。去敬老院慰問老人、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弱勢群體奉獻愛心。
社群志願者事蹟材料2
她是一名黨員志願者,她是一名基層黨員幹部,她是新臨社群黨總支書記,她的名字叫葛巍,是一名85年的基層黨員幹部。值農曆新春佳節,席捲而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打破了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為了加強疫情的防控工作,保障轄區居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從大年初一開始,葛巍書記就一直帶領社群人員在一線積極開展防控疫情工作。取消休假,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一忙就是一整天,沒時間吃飯是經常的事,實在餓了就是簡單的泡麵一泡。因疫情緊張,她每天在所管的轄區裡不知道要走上幾個來回,對居民一遍一遍的宣傳,一天下來腳腫嗓啞的。因一直處在一線,怕回家不安全,就把她的兒子送到奶奶家,兒子也才10歲,經常打電話問媽媽什麼時候回來,一向堅強的葛書記,紅了眼眶。此時的她也想回家陪陪兒子,但是心中的信念告訴她,此時社群的居民很需要她。掛了電話,葛書記又投入到了防疫工作當中。
她不分晝夜堅守崗位,奔波在各小區的“戰場”上,接到上級有關部門給的武漢返新人員名單,她衝鋒陷陣,第一時間走進疑似人員的家中,事無鉅細的詢問情況,親自給他們量體溫,講述在家隔離重要注意事項,每天必進入疑似人員家中,仔細掌握情況。有些居家隔離人員急需新鮮蔬菜和生活必需品時,主動幫助購買,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在社群防疫工作站點上,她的身影從未消失過,主動發放宣傳單,主動送出愛心口罩,主動排查所有疑似人員資訊。
社群志願者事蹟材料3
“你好,我是一名大學生,想申請當一名志願者。”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是一名大學生擲地有聲的請戰書。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返鄉在家的大學生王文靜,沒有宅在家裡,而是主動加入到社群防疫工作中來,自此在防疫一線中出現了一道靚麗的彩虹,用青春和熱血守護著這片土地。
返鄉大學生王文靜,現就讀於西安培華學院,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本來她可以像其他學生一樣放假在家,足不出戶,但她懷揣著勇於擔當的理想信念,利用學習後的閒暇時間,主動找到當地的北安社群,承擔起了社群資訊錄入工作,積極主動投身到社群抗擊疫情的戰役中,她在疫情防控期間,負責對返隆人員、居民入戶排查表和對隔離人員進行體溫資訊錄入工作。
“隔離不隔心”。在此期間,她還跟隨社群幹部走家入戶為居家隔離人員送去所需物品,為兒童送去書籍。同社群工作人員進行疫情排查,發放防控宣傳單頁,貼上隔離通知單,提醒社群居民戴好口罩、減少外出,不要到人員密集場所,加強個人防護。王文靜工作積極細緻,對內資訊錄入,對外宣傳排查,不僅彰顯了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還得到社群居民和社群幹部的一致好評。
年輕的大學生王文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詮釋了當代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致敬“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逆行者。
社群志願者事蹟材料4
四川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學校的教學樓在地震中坍塌,師生傷亡嚴重。二年級語文老師湯宏在生死一刻的最後選擇令人感佩和動容。這是一名20出頭的年輕教師,家裡的孩子剛剛六七個月大。地震發生時,他所教的班級位於一樓,完全可以逃脫,但他卻選擇留下來救護孩子。湯老師最後的姿勢定格在這樣的畫面上——兩個胳膊下各抓了一個孩子,身子下還護著幾個孩子。被他用血肉之軀護住的孩子們幸運地活了下來,他卻在瓦礫中犧牲。
該校800多名師生絕大多數順利脫險,但英語老師吳忠紅卻永遠離開了他愛的`學生。地震襲來,吳老師引著學生從樓梯口疏散,聽到有學生還沒下來時,他義無返顧地從三樓返回四樓,這時樓體突然垮塌,吳老師和幾名學生被吞噬……
搶險戰士從廢墟中找到吳老師的遺體時,已是第二天早上7點鐘。隨後,吳老師轉身上樓營救的兩名孩子的遺體也相繼從被掩埋的瓦礫中被找到。在現場的人,熱淚溼了眼眶。因為吳老師被挖出來時,身體僵硬,面部一條很深的傷口,慘不忍睹。雖然當時那一幕已經沒有人能夠講述,但是搶救人員根據挖出遺體的位置以及先後順序,可以肯定地判斷出,吳老師已經將兩名孩子護送出了教室,並在身後守護他們。只是災難無情,沒有放過他們。
望著斷壁殘垣,林霞、白豔霞、付瑤等幾位學生止住了蔓延的悲傷,走上前去在警戒線上繫上了一朵朵白花。雖然遠在天堂的吳老師已經聽不見她們的聲音,但她們只想為將死亡從她們身邊推開的吳老師寄去哀思,用小白花捎去她們的心裡話——吳老師,您放心,我們一定堅強地活下去,好好學習……
社群志願者事蹟材料5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許多普通人不普通的靈魂。譬如奮戰在防疫一線的社群志願者們,他們勇擔責任、踐行使命,不斷創造“舍小愛 為大愛”的先進事蹟,充分展現“我為人人 人人為我”的奉獻精神。
市人才服務中心支部委員方榮,今年47歲,家住劉口花園。疫情發生後,她主動請纓,每天在社群門口開展志願服務,參與蔬菜水果的分發工作。“作為一名黨員,我不能閒著,得出力啊!”這是她常掛嘴邊的口頭禪。此外,她常常在社群微信群轉發防護常識、傳遞抗疫正能量,鼓勵大家堅定信心、共度時艱。
3月5日,如往常一樣,方榮一大早就全身心投入到社群值守工作中。可剛吃完晚飯,她突然被家人電話告知,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公公從黃荊小區的住所不慎走失,而家人因疫情無法外出找人。放下電話,方榮焦慮萬分,因為她有公務在身,不能擅自出小區大門。思忖片刻後,她馬上聯絡黃荊小區社群書記李同成請求幫助,當晚在李同成書記和社群志願者的幫助下,其公公被順利找回。
“有國才有家”,為了心中的大愛,方榮暫時放下了自己的小家,選擇守護劉口花園小區的大家們。雖然在關鍵時刻她沒能親自守護自己的公公,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她的所作所為對得起黨和人民。這就是一種大愛!我們相信,當無數人的大愛匯聚在一起時,這場疫情就一定能早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