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抗疫事蹟材料(精選10篇)

教師抗疫事蹟材料(精選10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要用到事蹟的地方還是很多的,事蹟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事蹟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抗疫事蹟材料(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抗疫事蹟材料1

  梅世敏,28歲,重慶路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師,2018年參加工作,2020年獲得“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凌晨接到學校的通知,家在南皮的梅老師用最快的速度洗漱,下樓,開上車就趕緊往學校趕!路上梅老師給她的媽媽打電話,囑咐他們戴好口罩,疫情嚴重了,注意個人防護。媽媽說:知道了,你慢點開車!母女兩人沒有說再多就心照不宣的掛掉了電話。

  從南皮到滄州一路倒是沒覺得異常,梅老師當時還很慶幸,應該沒事,可當看到滄州收費站大批的交警和嚴格的管控,梅老師意識到了事情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了。一路上電話不停,訊息不斷,最後領導派梅老師去天成明月洲西區名人社群,負責資訊採集,和醫護人員並肩作戰,共同給居民做核酸!我們的梅老師也由三尺講臺上的師者化身為抗擊疫情的逆行者!

  梅老師說,從南皮到滄州一路倒是沒覺得異常,當時還很慶幸,應該沒事,可當看到滄州收費站大批的交警和嚴格的管控,梅老師意識到了事情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了。一路上電話不停,訊息不斷,最後領導派梅老師去天成明月洲西區名人社群,負責資訊採集,和醫護人員並肩作戰,共同給居民做核酸!我們的梅老師也由三尺講臺上的人類靈魂工程師化身為抗戰疫情的大白!

  從不熟悉到熟悉,雖然很累但也很感動,第一天到了下午4:00梅老師才吃上第一頓飯!同行的醫護人員很暖心的說:孩子坐這邊,別迎著風吃不然會肚子疼!掃碼的時候也有小朋友對梅老師說:“阿姨,辛苦了。”雖然是第一次見,第一次相處,但都彼此關心著,共同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著!

  回不去家的梅老師每天堅守在一線,開始幾天都是住在學校裡,晚上等通知了第二天安排才入睡,凌晨4:00多起,5:00到社群。在這期間梅老師收到好多同事和領導的關心與照顧,有的同事隔著柵欄遞給梅老師換洗的衣服和生活用品。校領導說:“小梅,辛苦了。學校就是你家,不會做飯沒事,我們給你做,不會餓著的。”不過,在學校住宿終究不是很方便,後來一個同在一線抗疫的同事聽說了梅老師的情況後,主動邀請梅老師去自己家居住,此後兩位老師一起奔波於兩點一線的抗疫之路上。

  疫情無情,人間有情。這些天以來梅老師感受最多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互助。我們共同期待脫掉大白,期待重回我們的三尺講臺,更期待校園重回往日的書聲琅琅和歡聲笑語。

  教師抗疫事蹟材料2

  郗娜,33歲,重慶路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師,2012年參加工作,是一名有著11年黨齡的黨員教師,2021年獲得滄州市運河區“師德師風”先進個人。

  在支援疫情防控中,郗娜老師視疫情如命令,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以實際行動體現了一名黨員教師的責任和擔當。2022年3月9日凌晨四點,接到組織的通知後,立刻到達學校聽從安排。當得知疫情局勢要求學校配合社群做好核酸任務時,丈夫告訴她:“這是共產黨員應該帶頭的時候,家裡有我你就放心吧!兩個孩子很支援你,她們有你這樣的媽媽很自豪”。在“小家”和”大家”的取捨中,郗娜老師選擇了舍小家為大家。是啊,疫情當前,總要有人選擇逆向而行,總要有人挺身而出。

  在黎明前的黑夜裡,在乍暖還寒的春風中,郗娜和一起並肩的“戰友們”雙目炯炯、信心滿滿、步履篤定。貼上試管標籤、採集居民身份資訊、維持現場秩序。這幾天的北方大幅降溫,室外溫度接近零度,手凍紅了,就搓一搓,腳凍麻了,就跺一跺。

  這些困難都算不了什麼,最難的是掛念著家裡的兩個孩子。一天,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來做核酸,他自己主動摘下口罩,張開嘴巴,大夫把棉棒伸到他的嘴裡他也絲毫不牴觸。他對郗老師問道:“阿姨,我是不是男子漢?”郗老師回答說,“你太棒了,當然是男子漢啦”一轉身,她的眼框就紅了,也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有沒有這麼乖,剛過完兩歲生日的他從來沒離開過媽媽這麼久,夜裡有沒有想媽媽呢……相信經過這次疫情,他也一定能成為一個小男子漢。長長的隊伍在等待核酸檢測,來不及兒女情長,她趕緊調整好情緒,迅速回到工作當中。從三尺講臺到抗疫一線,她對防疫工作全心投入,對抗疫勝利充滿信心,她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人民教師的大愛。

  有一天核酸檢測剛開始,她接到了母親的影片電話,影片中她笑著跟母親介紹自己的工作,電話那頭卻半天才說話,“聽說有志願者老師核酸陽性了,你千萬注意啊!以前看別人穿這身衣服還不覺得怎樣,自己的閨女穿上了這心裡真不是滋味,媽就你這麼一個閨女,你可得照顧好自己……”說著,就抹起了眼淚。父親接過手機“閨女,跟領導說說,爸爸替你去行不行啊,爸爸抵抗力更強,比你身體好!”聽到爸媽這麼說,她的鼻子酸酸的,父母都是快六十的人了,還要為自己懸著個心。但工作總要有人去做,身為共產黨員義不容辭,“爸媽,哪有你們想象的那麼嚴重,我們防護措施做的很好,放心吧!等我平安歸來!”“好,你舍小家,護衛大家,我們不怨你,但一定做好防護啊……”“好的,好的…”嘟嘟聲還未停止,便把手機放進了兜裡,繼續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這個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面對未知兇險,每個人都會心懷恐懼,但出於責任和擔當,有些人選擇了無畏逆行,這就是共產黨員。

  面對居家隔離狀態的學生們,郗娜老師結合孩子們在家的實際情況,每天透過微信群組織孩子們進行語文的相關學習,讀書、寫字、畫畫,除了配合做核酸檢測,孩子們在家學習的也不亦樂乎。郗娜老師結束了防疫檢測工作後,還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為孩子們一一點評,督促孩子們及時改正錯誤。目前,她們班的孩子每天積極配合老師完成學習任務,郗娜老師寓教於樂,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她胸前的黨徽上,郗娜老師笑著說:“作為黨員教師,要用使命和擔當,接過時代的接力棒。在疫情嚴峻的時刻,應該由我們年輕人衝鋒陷陣,戰鬥在最前沿。”

  這些一線人員的無私奉獻,正應了基辛格的那句“中國正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他們將自己放下,為我們撐起團圓與燈火通明。疫情無情,人間有情。他們以自己的身軀為小家大家築起守衛的城堡,為我們撐起一片生命的屏障。我們亦為你們在各方祈禱佑護,佑你們健康無恙的歸家,佑滄州重歸鳥語花香,佑中國走出黑暗,重迎光明。

  教師抗疫事蹟材料3

  孫亞傑,出生於1990年,中共黨員,中小學二級教師,重慶路小學二年級組數學教師。

  三月的滄州,春寒料峭,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疫情防控任務艱鉅而緊迫,面對這種情況,重慶路小學3月9日凌晨開始組織志願者隊伍支援社群工作。作為一名黨員教師,孫亞傑老師聞令而動、堅定前行,帶領本校十餘名教師,協助名著社群工作者開展核酸檢測任務,成為寒風裡一支最溫暖的“紅燭”隊伍。

  那一天,令她終身難忘,工作七年來,那是上班最早的一天,睡夢中被電話叫醒,放下幾個月大的孩子,第一時間奔赴崗位。她帶領著“紅燭”隊伍在名著社群掃碼登記資訊。臨危受命,人員不足,業務生疏,物資不全,重重困難阻礙著防疫工作的進行,就這樣她一邊解決問題一邊有序開展工作。那一天,也是她工作時間最長的一次,所有人爭分奪秒,從黎明一直到黃昏。因為心疼辛勞了一天的同事們,她獨自完成了最後的收尾工作。匆忙回到家,已經是晚上八點,孩子正哭鬧不止。那一刻,她心疼極了。可她知道自己不只是一個媽媽,更是一名黨員!那是黨組織賦予她神聖而又偉大的使命,疫情當前,她又怎能忘了初心?

  疫情形勢日益嚴峻,媽媽擔心的打來電話:“咱跟領導說說,家裡倆孩子,老二才幾個月,還得餵奶,讓領導關照關照,咱別去了。”家庭群裡一遍遍的提醒她:“名著是疫情重災區,太危險了,千萬要做好防護,家裡還有孩子”,熱心鄰居也跟她說:“還去一線啊?快歇歇,看你老公天天弄著個那麼小的孩子做核酸,可太不容易了!”孩子是媽媽的軟肋,這些話讓本來擔憂的她更加揪心,萬一不幸被感染,會把風險帶給孩子,對於一個幾月齡不會說話不會表達的小嬰兒來說,恐怕是無法承受的。想到這,她時常在防護面罩下偷偷摸兩把眼淚,而後又迅速擦乾,鉚足勁頭,繼續工作。非常時期,誰不是迎難而上,顧全大局。她顧不上多想,她知道作為黨員,更應該以身作則。就這樣,每天第一個到,最後一個走,晚上到家繼續和社群書記、學校領導交接彙報工作,休息的時間被壓縮到了三個小時,這一干就是十幾天。

  疲憊、睏倦、對病毒的恐懼籠罩著她,惡劣多變的天氣更是給在室外工作的抗疫人帶來了嚴峻考驗。薄薄的塑膠手套、冷冷的消毒液、刺骨的寒風,讓她的手被凍得通紅。數日的高強度工作,讓本身就有腱鞘炎的她,病情加重。長時間的低溫室外環境,讓她全天渾身冰涼,腰背痠痛,十分難受。但是當她看到社群工作者,不眠不休,甚至暈倒在地還在咬牙堅持時,看到物業工作者,舍小家顧大家,凝心聚力投身服務時,看到越來越多的志願者不顧安危加入一線時,她被深深的感動著,她覺得她的付出是微不足道的。

  當然,她也收穫著屬於自己的小幸福。工作再危險再辛苦,“紅燭”隊伍裡沒有一句抱怨,沒有一人掉隊。在她的感染下,同行的代老師在抗疫一線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希望把防疫工作當作考驗自己的“試金石”。老公也跟她說:“鄰居們知道你在一線,看我自己帶著小孩子做核酸,都不讓我排隊。”此刻,她的心暖暖的,她知道她的付出值得!

  莫道浮雲能蔽日,嚴冬過後綻春芳。”紅燭有光,它能照亮陰霾;紅燭有熱,它能溫暖心房;紅燭有淚,它能帶來幸福的希望。在新冠疫情肆虐滄州大地的時候,她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盡職盡責,完成好自己的任務。共同堅守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作為一名黨員的擔當。功不唐捐,玉汝於成,她堅信“紅燭”的.努力付出會像涓涓細流匯成波瀾壯闊的江河,勇敢堅毅的滄州人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教師抗疫事蹟材料4

  張馨勻,29歲,重慶路小學一年級一班班主任,2015年參加工作,小學二級教師,本科學歷,2018、2019年分別獲得“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和區政府嘉獎,執教的課例多次獲獎,2021年獲得區政府嘉獎。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三月的滄州已萬物復甦,卻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生活,本該是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如今卻寥寥無幾。悄然襲來的疫情嚴重危害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教育工作者們身先士卒、挺身而出,站到疫情防控第一線。

  3月9日早上六點,張馨勻接到電話,上級要她協助社群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工作,她立刻起身趕到南環辦事處工作小組,在李少丹校長的安排下,確定分工,協助名人社群進行核酸檢測工作。

  在3月9日第一天核酸檢測工作中,張老師身先士卒,帶著同行的另外三位同事到達名人社群,在分配的點位上熟悉工作流程,擔負起了核酸檢測資訊採集的工作。在第一天的抗疫工作中,她顧不上吃中午飯,只想抓緊時間,幫助社群和居民完成核酸檢測,在採集資訊的過程中,有的居民不清楚如何出示市民碼,有的民居不能保持一米線的排隊距離,她耐心地為這些居民們解答這些問題,不厭其煩地強調排隊距離的重要性。自己的手機沒電了,她及時向社群人員尋求幫助,用社群人員的備用手機繼續採集資訊。與此同時,她還在擔心著自己班級的學生們是否已經全部完成了核酸檢測。臨近下午五點,名人社群第一天的核酸檢測工作結束了,回到家,已疲憊不堪的她,做完消殺工作後,透過微信和電話的形式開始逐一排查自己班級學生核酸檢測的情況,直到晚上9點30分,最後一個孩子安全地完成了核酸檢測,她才踏實地去休息。

  疫情期間,她每天早上四點起床,五點之前已到達名人社群,在自己所負責的核酸檢測採集點做好檢測準備。

  3月12日,是她抗疫工作中最難忘的一天,當天下著雨,她早早地來到社群採集點,發現自己所負責點位的一棟樓被封控了,隨即社群通知她做好防護,今天要進入封控樓去做入戶核酸採集工作,她深知入戶採集核酸是非常危險的,但她堅持認為一名人民教師,在危難之際就要不忘初心,主動擔當使命,不退縮、不畏懼、勇敢地去踐行使命。

  將近2個半小時的入戶採集,她深刻體會到了所有奮鬥在防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和防疫人員的辛苦。當晚令她非常感動的是,她還收到孫校長的簡訊問候:“你身為班主任主動參加志願者服務隊,還要完成班主任的工作,起早貪黑,你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為有你這樣的兵感到很驕傲,千萬注意防護,保重身體!”

  作為滄州人,張馨勻毫不猶豫、主動請纓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線。身為班主任,她更是以父母般的情懷關注著學生們的一切動向。每天她除了疫情防控第一線工作之外,還要忙著統計班級裡每個學生是否完成了核酸檢測以及報備疫情防控中學生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她們班的學生家長洪若曦的爸爸瞭解了這一情況,主動承擔起了班級統計工作。待張老師完成一線防控工作後,她再透過微信和電話等方式逐一核實學生是否檢測核酸和每日健康情況,毫不遺落的做好記錄。

  每一項工作背後,每一個上報的資料,都要求及時準確,這些都需要很大精力,尤其作為班主任的她,既要確保班級的工作精確無誤,又要奮鬥在抗疫工作第一線,辛苦程度可見一斑,她甚至連正常的午飯和晚飯都顧不上。她父母見到她消瘦的臉龐,既心疼又為有她這樣的女兒感到自豪。每當見父母流露出擔心的神色,她總是說:“沒關係的,國家和人民這個時候需要我,能做一些就盡力多做一些”。巾幗不讓鬚眉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張馨勻同志,是人民教師,是基層工作者。她雖普通,卻不平凡,她是典範!她更是全校教師的縮影!為打贏此次疫情阻擊戰,在孫耀明校長的堅強領導下,全體教師克服種種困難,積極奮戰在各自的戰鬥崗位上,用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莊嚴承諾:始終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普及疫情防控知識,科學參與疫情防控。踐行初心使命,把初心寫在行動上,把使命落在崗位上,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把工作抓在手上,把責任抗在肩上,抗擊疫情,我們堅信,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指日可待!

  教師抗疫事蹟材料5

  王敬敬,重慶路小學教師,預備黨員,出生於1982年6月,本科學歷,二級心理諮詢師。自2001年9月參加工作以來,多次獲得區委、區政府嘉獎,多次在全國、省、市、區各級教育教學比賽中榮獲各級獎項,並輔導青年教師及學生獲得各級榮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3月9日凌晨,在接到協助社群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的命令後,她便匆匆帶領14名教師志願者趕往名人社群,協助社群書記將教師志願者分配到各個點位,並迅速熟悉工作流程,立即投入到這場抗疫鬥爭中。

  疫情期間,每天早晨不到四點便起床,五點之前已到達社群,積極與社群書記進行溝通,隨時關注著學校領導的相關指示和抗疫一線教師志願者的心理狀態,經常為溝通協調抗疫工作事宜忙到深夜,有力地保證了一線抗疫工作的順利完成。

  她同時也是一名核酸檢測資訊採集員,在採集資訊的過程中,有的群眾不知如何調出市民碼,她便不厭其煩的一遍遍教給他們如何操作,並耐心的回答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群眾不落實一米線的排隊距離,便苦口婆心向他們反覆強調這次疫情防控的重要性……為保證儘快使居民完成核酸取樣工作,她經常連飯也顧不上吃,連水也喝不上一口,每天回到家後,已是累的動彈不得。

  前不久剛剛做完手術,連續多天超負荷的工作使得她的傷口又開始疼了起來,並伴隨著低燒和頭暈的症狀,但是她一直忍著疼痛,始終堅持在抗疫一線。領導和同事知道後都勸說讓她休息,但是她說:“我是一名預備黨員,現在國家和人民都需要我,只要我還能堅持,就絕不下一線!”

  志願服務的社群離她家很遠,駕車需要20多分鐘,第二天,正趕上車限號,早晨4點多,她便冒著凜冽的寒風騎共享單車前往社群,到達社群之後,雙手、雙腳已經凍僵。但她二話沒說,立即投身到抗疫工作中。當天晚上,突然接到了局人事科佈置的其它緊急任務,為了不耽誤各項工作,她連夜著手開始完成此項緊急任務,工作到深夜,只休息了兩三個小時,就起床趕往社群,完成社群核酸檢測的資訊採集任務後,飯也顧不上吃,便帶著滿身的疲憊匆忙趕往學校,繼續埋頭工作,連續幾日,均是如此,確保了工作和抗疫兩不誤。

  她深知一線抗疫工作雖然有危險,但作為一名預備黨員,在危難之際就要挺身而出,擔起守護家園的責任,哪裡有危險,就衝到哪裡。她說:“能夠作為一名預備黨員參加到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現在正是我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主動作為的時候,也是對我最好的考驗。”面對疫情,她不畏懼、不怕難、不退縮、勇向前,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讓黨徽在防疫一線閃閃發光!

  中國歷史上從不缺少磨難,但困難來臨時,中國人民從不退縮。正是這種骨子裡的團結和頑強,使中華文化綿延至今,煥發愈加璀璨的光彩。魯迅曾說:“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如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如今疫情逐漸得到控制,這背後是無數個體的挺身而出。他們就是星星火光,匯成炬火,照亮黑暗,溫暖人心,眾志成城。

  教師抗疫事蹟材料6

  吳頔,女,鄭州商學院藝術學院教師,副教授。疫情當前,總有人選擇逆風前行,直面黑暗,為我們尋找光明的方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2022年1月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釋出通告@1260萬鄭州人,採取全民核酸檢測。適逢寒假,吳頔老師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光,第一時間向所在的桐福社群主動請纓當起了志願者,衝到了抗疫第一線—做一名輔助醫生檢測、掃碼登記的資訊採集員。雖然每天被腰間盤突出折磨,但當穿上這身“白衣”,站在“資訊採集員”的崗位上,不吃東西不喝水,無畏嚴寒,樂此不疲。

  其實早在2021年夏天暴雨傾盆而至,疫情捲土重來時,吳頔老師已經投身於志願者行列了,無論是身著志願者紅馬甲還是白衣執甲,都為居民社群豎起一道堅實的盾牌。既保障了社群廣大群眾的人身安全,又減輕了社群一線工作人力不足的壓力。

  讓吳頔老師特別欣慰的是家人特別支援她,父親和上三年級的兒子也投入到志願者大軍,與她並肩作戰,共同抗疫。

  作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學生們上堂“課程思政”課,當城市突然按下“暫停鍵”,我們卻看到了鄭州堅強的一面。1260萬鄭州人和城市一起背水“疫”戰,“不屈不撓、樂觀向上、從容無畏、堅韌向上”,這是我們在每一個鄭州人身上看到的品質。感謝每一位像吳頔老師一樣挺身而出的你!正是因為千千萬萬個你,我們才堅信,鄭州的未來一定更美好!

  教師抗疫事蹟材料7

  趙曉芳,女,藝術學院21級輔導員。2022年1月,新冠疫情席捲安陽大地,一場毫無硝煙的戰鬥警報拉響了,由於疫情發生在學校,蔓延特別迅速,全體安陽人民陷入緊張的抗疫活動之中。趙曉芳老師的家鄉安陽市內黃縣處於中風險區,為了能夠有效的阻止疫情的蔓延,村幹部號召全村的大學生參與抗擊疫情的活動之中,她作為一名中共黨員、一名人民教師,義不容辭響應號召,協助和帶領其他在校大學生進行抗疫。

  趙曉芳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做好家鄉屏障工作。在村口輪流值班,查驗外來人員資訊,對外來車輛和外來人口進行勸返或妥善安置,確保全村安全穩定。寒風凜冽,大雪封路,手都在顫抖,但從早上8點到下午17點,大家都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沒有任何抱怨,他們都知道和村幹部相比,他們的任務實在太輕,他們擔負了更多的責任,每當深夜還在安排工作,填寫核酸資訊,而志願者們僅做了其中一小部分的工作。

  我們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金色將撒滿大地,病毒將無所遁形,相信安陽最終會戰勝疫情,安然無恙。

  教師抗疫事蹟材料8

  劉振蘭,1966年生,父母都是共產黨員,從小在黨的懷抱中長大,感受黨的溫暖,接受黨的薰陶,大學畢業不久,就寫了入黨申請書,1995年10月10日入了黨。

  本來應該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但是狡詐的奧密克戎病毒以驚人的速度在宿遷大地肆虐。在這場全民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誰都不可能置之度外,宿豫區實驗初中黨員教師劉振蘭積極響應宿豫區委教育工委的號召,踴躍報名參加抗擊新冠疫情志願服務活動。

  為堅決有效阻斷疫情傳播,切實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宿遷市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指揮部研究決定,從4月1日5:00起在中心城區實施靜態管理,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動和活動。每天早上六點左右劉振蘭到達檢測點,忙到十二點才能結束。近來氣溫變化大,早上春寒料峭,還有點刺骨,溫度很低。到十點以後,陽光照在臉上,火辣辣的,幾天下來,形成了“口罩臉”。

  劉振蘭同志帶初二生物,屬於中考科目,每天還要認真備課、上網課。尤其最初幾天,網上授課總是出問題,試過好多次還不盡人意。年近退休,身體狀況大不如前,眼花了,作業批改都不太方便。儘管如此,每天從社群抗疫志願服務回來,她和“大白”們一樣嗓子冒煙、渾身是汗,又渴又累……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作為一名普通教師,一名共產黨員,作為宿豫實驗初中黨總支這座強有力的戰鬥堡壘中的一員,劉振蘭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初心與使命,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黨員的擔當與責任,堅定地踐行著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教師抗疫事蹟材料9

  在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宿豫區實驗初中年輕的共產黨員馬仁祝老師積極響應宿豫區委教育工委的號召,踴躍報名,參與教育系統抗擊新冠疫情志願服務活動。

  他和眾多“80後”一樣,不論在單位還是家庭中都是名副其實的頂樑柱,他們既要幹好學校體育教學的本職工作,又要照顧好日漸蒼老的父母、幼稚天真的孩子。但,作為一名黨員教師,在嚴峻的新冠疫情面前,馬仁祝由衷地說:“舍小家為大家,作為共產黨員我應該衝在前面,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戰士,保衛全民健康,眾志成城,風雨同舟,我相信這場防禦戰我們很快就會打贏。”

  是的,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當倡議發出的時候,馬仁祝二話不說,立即下沉到居住地社群黨支部,認真地接受專業的醫務工作培訓。每天,他都早早地來到社群核酸檢測點,提前做好各種準備工作,面對一排排長龍一樣的檢測隊伍,特別是不會使用手機的老人,他耐心細緻地做好服務,老人們為他豎起了大拇指,現場志願者們親切地稱他為“暖男”。

  教師抗疫事蹟材料10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他說,“宿遷的這場疫情牽動著我們千家萬戶人的心,換做誰都不可能置之度外。舍小為大,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應該衝在前面”。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優秀黨員教師敢為人先,攻堅克難的擔當精神。

  晨曦微露,早上五點半,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重度脂肪肝等疾病匯聚一身的他,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服藥。他知道,一天的工作要想完成好,必須先把自身身體問題解決好。

  因為疫情,學生要進行線上教學。作為一名50多歲的老班主任,他意識到,班級學生居家聽課的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於是他首先利用電話和學生談心、交流和溝通。為了營造學生早上讀書氛圍,每天早上6點,他準時發起晨讀線上課堂,陪伴孩子們激情早讀。

  網上上課,在集備基礎上,他依據班級學生實情,精心準備上課內容。網播技術他不懂就問,力爭高質量上好每一節網課,開好每一節班會課。眼睛老花,戴上老花鏡,他一絲不苟認認真真地批閱學生上傳的作業……

  完成教學任務後,他積極響應“黨員在社群,積極亮身份”的號召,主動申請參加志願者活動,積極參加小區全民核酸檢測志願活動。他在小區門口認真查詢、耐心溝通與登記,一干就是5、6小時,本身就有椎間盤問題的他硬是撐下來了,因為他知道,每一個志願者都不容易,不能讓別人再因為自己而多付出。他的言傳身教,讓他的學生王一恆在休息日也主動參與了志願者活動……結束了現場值班回到家,他對著手機,一個個統計班級學生及共同居住人核酸檢測情況,還沒上報的,就電話聯絡,直到班級每一個人都核查無誤為止……

  他說:“作為共產黨員,我就得衝在前面。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戰士,為保衛全民健康,責無旁貸。我堅信,我們很快就會打贏這場防疫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