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綠色家庭事蹟材料500字(精選7篇)

農村綠色家庭事蹟材料500字(精選7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事蹟屬於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擬起事蹟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綠色家庭事蹟材料500字(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農村綠色家庭事蹟材料1

  世間萬物因和諧而美麗,因和諧而溫馨,社會是這樣,家庭也是這樣。今天我要說的是我的婆婆,婆婆家在巴音陶亥鎮東興村,她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事蹟只是個普通的農村婦女甚至沒有上過學只認識自己名字,但是村裡的人都說她是個明事理、識大體的人。

  我的公婆50多歲了,婆婆的公公婆婆70多歲了,爺爺奶奶乾淨利索,但是奶奶心臟不好又有高血壓婆婆就經常去給洗衣服、曬行李,有次奶奶心臟病犯了住院期間婆婆一直陪在身邊,出院之前婆婆把奶奶家重新收拾一番為的是讓奶奶的心情好起來。

  雖然我們不住在一起,我們經常回來陪婆婆一起吃飯,婆婆總是關心我們家裡缺不缺東西,肉吃的有沒有,孩子最近有沒有進步,一句句樸素的語言常常讓我暗自感動。公公婆婆都是很明事理的人,處處替我們著想在生活中從來不給我們添麻煩,能自己解決的事情都自己解決。婆婆非常的勤勞,公公經常不在家,婆婆一個人每年都要種的幾畝地養上幾個豬,為的就是能讓我們吃上沒有上化肥的糧食,和自家的豬肉。

  在村裡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婆婆總是熱心幫忙,紅白喜事、春耕秋收誰家的人手不夠婆婆知道了總是要抽出時間主動

  去幫忙。

  在我眼裡平凡的生活中處處充滿著幸福,雖然婆婆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婆婆的心情是快樂的、心態是健康的、心境是快樂的,婆婆的言傳身教演繹了小家庭最溫馨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樸實的珍貴,幸福的最真實內涵。

  農村綠色家庭事蹟材料2

  胡金鳳家庭,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樟潭街道新屋裡社群,家庭成員49人。

  94歲的胡金鳳老人和丈夫蘇裕隆育有九個子女,如今9個子女都已成家立業,每個子女都有了自己的兒孫,原本的14口人變成了如今的49口人。多年來,九家人之間團結互助、尊老愛幼、親密無間,儘管人口眾多,卻沒有爭吵、沒有糾紛。舉辦了10多年的家庭“春晚”;留在牆上的值班表、通訊錄;13間房17張床,家中環繞著的濃濃親情感染每一個人。

  每年除夕,在胡金鳳家裡,有一臺充滿著歡聲笑語、濃情蜜意的家庭“春晚”。歌舞、擊鼓傳“蛇”、書法表演……四世同堂,自編自導自演,輪番登臺獻藝,帶來一臺精彩的家庭“春晚”。10多年來,家庭“春晚”從未斷過。在胡金鳳家,牆上貼著的一些紙尤其醒目。一張是值班表,表上詳細地列著值班人、值班日期、月份等。從丈夫去世那年開始,兒女們就開始排表,輪流照顧母親。值班表一年一換,如今牆上已經貼滿13張。在值班表的右下角,還特別用曲線標示了一行字:“母親含辛茹苦地把我們帶大,母親年歲大了,我們……”一句言之未盡的話,全家人用無數個日日夜夜,24小時對母親的陪伴中,寫全了心中的孝道。不僅兒女孝敬母親,兒媳女婿也都視胡金鳳如自己母親。子女們還為母親設立了基金會,用於老人看病、出遊和老屋修繕等。

  胡金鳳家庭曾榮獲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

  農村綠色家庭事蹟材料3

  韓守訓家庭,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月安街28號邀月居,家庭成員5人。

  在興隆街道月安社群,有這樣一個家庭,他們夫妻恩愛、相濡以沫,他們尊老愛幼、幸福和諧,他們用“以愛守家、以德立家、以嚴治家”的家風,詮釋了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受到社群居民的一致好評,他們就是韓守訓、潘翠英夫婦一家。

  韓家是軍人之家、黨員之家、慈善之家。韓老先生和妻子重病纏身,仍不忘為社會做貢獻。他說,作為黨員領導幹部,要堅持從自己做起,從家庭做起,正好家風,管好家人,處好家事。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社會便能和諧。汶川地震時,韓守訓帶領全家人捐款捐血;玉樹地震時,在醫院住院的他第一時間便打電話讓老伴幫他捐了1000元錢。他認為做善事搞“突擊”是不夠的,為此還牽頭成立了家庭慈善基金,規定有收入的家庭成員每人每月捐贈50元,積累一定數額就捐給紅十字、捐助希望工程、資助困難學生等等,將慈善做成長效機制。

  8年來,韓老的“家庭慈善基金”已經發展了22個親戚加入,捐款數額近10萬元,規模仍在繼續擴大。

  老夫妻倆樂於助人,樂善好施,以實際行動做好模範表率,並帶動子女勤奮工作,報效祖國。該家庭曾榮獲全國最美家庭、全國五好文明家庭等榮譽稱號。

  農村綠色家庭事蹟材料4

  今年寒假,爸爸給我買了一輛嶄新的腳踏車,我非常喜歡它。一次,媽媽和顏悅色地對我說:“亦丹,今天媽媽帶你去學騎腳踏車。”我一聽,嚇得直髮抖,真想找個逢鑽進去。這是我想也沒想的事情,沉思了一會兒,終於答應了。

  我和媽媽推著腳踏車來到文體角。先是媽媽示範了一下,接著我從媽媽手裡接過腳踏車,裝著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可心裡卻很害怕。我先一隻腳上去了,可是我沒扶車頭好,另一隻腳沒上去,就倒下來,我咬咬牙爬了起來。我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一隻腳又上去了,可另外一隻還是一樣沒上去,又摔了下來,這回,我的屁股遭殃了,一下子人仰馬翻,重重的摔在地上,媽媽見我狼狽樣,哭笑不得。我扶起腳踏車說:“不騎了!不騎了!。”媽媽告訴我不要急於求成,這可不是一天就能學會。我只好回到車上,媽媽說:“手要扶穩,屁股坐穩,不要心慌。”我記住了這句話,就是腳沒放好,然後慢慢地騎,可我像酒後駕駛一樣,晃來晃去,真的有點不耐煩,想放棄了。這時媽媽過來在後面幫我扶著,腳踏車彷彿在跟我作對,在媽媽的手下,是一隻溫順的小綿羊,在我手下是一隻壞毛驢。但我不灰心,心裡反覆想著媽媽的話,當我想放棄的時候,總是對自己說:“耐心,耐心!”就這樣經過我四天的努力,終於大功告成了。

  學會了騎腳踏車,我也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的意思了!

  農村綠色家庭事蹟材料5

  熊潤香一家,家庭人口共4人,全家人遵紀守法、家庭和睦、勤儉持家、禁賭禁毒,男女老少,和諧發展,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平安家庭”。熊潤香,現年65歲,初中文化;退休在家。

  熊潤香家庭成員思想積極向上,家庭成員積極參與社群開展的各種有益活動,在活動中主動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禁毒知識,在他們的帶動下,周邊的鄰居不但提高了自身素質,也倡導了一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為社群移風易俗做出了貢獻。

  熊潤香一家與鄰居的關係一直相處得很好,因為住得是單位宿舍,即是同事又是鄰居,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做鄰居也是緣分”。他們對鄰居總是以誠相待,每天出門進門,見了面主動打招呼、問個好。在節假日,她經常主動清掃樓道,打掃公共衛生。更是一個熱心人,鄰居家有了婚喪事宜,他總忘不了招呼幫忙,遇到有時候居民家中夫妻吵架,他們也總是上門做調解工作,化解矛盾使吵架的夫妻和好如初,她在鄰里間團結互助,經常幫助有困難的鄰居,如:轄區一些生活有困難的居民,他經常拿出錢和物接濟他們;他們一家把轄區的一些困難受當作自家的親人來關愛,得到鄰居們的一致稱讚。她的形為有力地推動了社群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開展,是全面提高家庭成員文明素質,促進家風和社群風尚健康向上的有效途徑,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促進和諧平安社群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農村綠色家庭事蹟材料6

  xxx是清徐縣金川小學五(1)班的學生,現年11歲,擔任學校少先隊大隊長職務。她踏實沉穩,品學兼優,孝老愛親,懂事的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和媽媽分擔起了家庭的重擔。

  20xx年秋天,爺爺在幹農活時不小心把胳膊和腿摔成了粉碎性骨折,而爸爸是一名司機,長年在外奔波,奶奶又疾病纏身,媽媽要去醫院照顧病人,就把整個家丟下了。當時剛上小學三年級的她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她既要在學校搞好學習,還要回家照顧弟弟,幫助奶奶做飯、幹家務,不幸的遭遇讓她過早懂事了,但她總是說:“再苦再累,我都要堅持,不能讓爸爸媽媽擔心。”爺爺從醫院回家後,懂事的.她為減輕媽媽的負擔,每天早晨都要為生病的爺爺端屎端尿,晚上還要為爺爺餵飯喂藥、洗腳擦身。每當媽媽看見自己的女兒幹這些本不應該她這麼小年紀就承擔的事情的時候,總是淚花盈盈,而懂事的她,就會笑著說:“媽媽,我不累,我就想讓爺爺快點好起來。”這時媽媽總會把她摟進懷裡原本開朗的爺爺因為長期在床上坐著,難免心情煩躁。於是xxx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她一有空就去請鄰居家的爺爺奶奶到她家來做客,請他們陪爺爺說說話,鄰居們都誇她是個孝敬長輩、懂事的好孩子。

  “百善孝為先”,xxx勇敢地幫媽媽承擔起贍養老人的義務,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和媽媽一起扛起了生活的重擔。

  農村綠色家庭事蹟材料7

  沈亞秋家庭,江蘇省如東縣掘港昌和水岸花城,家庭成員4人。

  這是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妻子與丈夫“前女友”的父母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家,演繹了一串感人至深的大愛故事。

  1997年,在童店鄉文化站工作的沈亞秋與在公安系統工作的張恆俊相識,兩人互生好感。當張恆俊告訴沈亞秋,因為前女友莫小惠得白血病去世,自己答應過小惠要把她的父母當成自己父母一樣孝順時,沈亞秋被眼前這個誠信有情的男人深深地感動了,並表示願意和他一起履行愛的承諾,照顧莫永鑑和馬桂蘭兩位老人。

  此後,小兩口不僅將自己女兒取名張莫凝雨,中間加上了莫姓,而且當馬桂蘭生病時更是悉心照顧。馬桂蘭去世後,夫妻倆主動提出讓莫永鑑老人搬到縣城,跟自己一起住。

  除了遵守承諾,跟丈夫一起照顧前女友的父母,沈亞秋對待公公、婆婆也同樣用心。婆婆張玉由於患多種腦梗,中風摔倒,引發股骨破裂,兩個月內3次入院治療,不幸落下癱瘓的後遺症,長年臥床不起。公公鬱兆祥又被查出肺癌晚期,沈亞秋帶著老人四處尋醫,即使自己病倒,也傾盡心力照顧公婆。對丈夫的中風伯父、伯母,沈亞秋夫妻倆同樣也給予了超越血緣的愛。從買米買油,到買藥看病,不論大事還是小事,都心繫他們,把他們當成自己父母一樣孝順。

  沈亞秋家庭及其成員曾榮獲全國最美家庭稱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