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育人楷模事蹟材料:留守孩子的心靈港灣
教師育人楷模事蹟材料:留守孩子的心靈港灣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事蹟材料吧,事蹟材料可以很好地體現和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擬起事蹟材料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育人楷模事蹟材料:留守孩子的心靈港灣,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對於那些單親家庭孩子、留守兒童,她給予了無私的愛,不是母親勝似母親,她的學生都叫她“愛心媽媽”。
在山東省諸城市枳溝鎮,有一位頗具知名度、頗受人們尊敬、被當地父老鄉親親切稱為“留守媽媽”的山區小學女教師。在偏遠農村從教28來年,她由一名民辦教師成長為“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當她以優異的教學成績贏得眾多城區學校送來的“橄欖枝”時,她總是謙遜地說:“我出身農民,是農村撫育了我,我離不開農村。”為了讓村裡外出務工人員安心工作,她把自己的家辦成了“替補學校”,留守兒童放學後把那裡當成自己的家。她,就是枳溝鎮枳溝小學的呂z。
呂z,女,現年51歲,她獻身農村教育,熱愛兒童,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來關心照顧,用愛心和智慧呵護每一位學生,被譽為留守兒童的“老師媽媽”。她執著堅守、創新實踐,探索的“自主互動,賞評結合”習作教學法,在省內外產生較大影響,被譽為“呂z教學法”。她發表教育教學論文50多篇,形成48萬字的書稿,成為齊魯大地教書育人的楷模。
“留守媽媽”,用愛心為學生撐起一片天
紮根農村,熱愛兒童,對兒童懷有神聖而又永恆的感情,這是呂z執教生涯中最突出的特點,更是支撐她執著堅守、教書育人,取得人生輝煌的思想動力。特別是近年來,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大幅增多,父母外出打工,大多由爺爺奶奶來帶的實際情況,她把家辦成了8小時之外的課堂。每到學校的放學鈴聲響起,我們就會看到排著隊的孩子們往呂老師家裡走,因為那裡是他們的心靈港灣。用常年在上海打工的張曉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在外很安心,不像其他工友那樣整天牽掛孩子,因為孩子在呂老師的家裡”。
如果說起呂z對孩子、對留守孩子的獨特的愛,還要從她的教學生涯中的“十年理髮師經歷”說起。呂z所在的農村小學屬於偏遠山區,孩子們理髮比較困難,一是會理髮的人少,二是學生家長大都顧不上孩子。班上的孩子因此一個個灰頭土臉、蓬頭垢面。她決心學會理髮,讓學生“精神”起來。可是,當拿起理髮剪子的時侯,面對學生她又猶豫了,如果理得不好,怎麼辦?最後決定,先拿自己的女兒做實驗。女兒剛剛上小學,還不懂得“攬頭剃沒有好手藝”這個俗語。女兒很高興地坐在小板凳上,頭任媽媽擺佈,費了好大勁,理完了發。當女兒照著鏡子的時候,哇哇地大哭起來。這件事,也許給女兒留下的印象太深,每每提起,總是說:“媽,你太偏心了,為了你的學生,你把我打扮的那麼醜!”呂z每次都是帶著歉意說:“還別說,現在來看,那是最酷的髮型。”
透過請教鎮上的`理髮師傅,呂z最終學會了理髮,而且水平很不錯。從那以後,班裡的學生哪個需要理髮了,她就是孩子們的義務理髮師,就這樣一直堅持了10年。
在諸城市,人們所熟知的呂z,不但是一名教學優秀教師,更是一位頗有愛心,充滿責任感的“老師媽媽”。
呂z對班上的每一名學生都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愛護,她的愛像陽光一樣溫暖著每一個孩子。特別是對那些單親家庭孩子、留守兒童,她更是給予了無私的愛,不但關心學生的學習,而且在生活、思想、身心健康、道德養成等方面給予關愛,不是母親勝似母親,群眾為此送她“老師媽媽”、“愛心媽媽”、“留守媽媽”等雅號。
“這個冬天天氣變化無常,前些日子,體弱多病的我突然感冒發燒,呂老師陪我到社群衛生室打完針,坐在我的床邊給我送水、喂藥,陪我說話逗我開心,看到她親切的面容,讓我想起了疼我愛我的媽媽。我感激得哭了……”這是學生王某一段發自肺腑的話語。
王某是呂z班上一個單親家庭孩子,母親因病半年前去世了,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為的是賺錢好養活體弱多病的奶奶,供給王某上學。王某這個只有11歲的孩子,和奶奶相依為命,每天既要自己下手做飯、照顧生病的奶奶,又要堅持上學,經濟上不富裕,生活很艱辛。
呂z得知後,把王某當成了自己的女兒來照顧,不但在思想上鼓勵她、安慰她,而且生活上照顧她、資助他。一次,王某感冒發燒,但這個孝敬的孩子,還惦記著自己的奶奶,更想念去世的媽媽,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撲簌簌地流了下來。呂z把這個孩子摟在懷裡,安慰她、鼓勵她。“老師,您就是我最親最親的媽媽,從今以後我就叫您‘老師媽媽’好嗎!”王某哽咽著說。呂z撫摸著這個孩子,動情地說:“好呀,老師當然願意當這個媽媽了,我還害怕做得不好,不夠格呢!”從此,王某就有了一個令她自豪的媽媽。在呂z的悉心照料下,王某找回了童年的天真爛漫,變得活潑開朗起來了。
據王某的家人反映,過去三年時間裡,呂z經常給她送這送那,僅資助現金就3500元。同時,呂z還發動班上的同學當志願者,輪流到她家幫助幹家務、照顧奶奶。
“做學生的‘老師媽媽’,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教育。”這是呂z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也是她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她認為:關愛學生這既應該是老師的一種本能,更應該是一種神聖的感情。
“我要當好全班同學的‘老師媽媽’,應該瞭解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 呂z對學生懷有持久的、熾熱的情懷,也一直用這種情懷來激勵自己一路前行。
在呂z的教師生涯中,數不清的困難學生得到她無私的幫助。呂z課堂上是是全班同學的老師,課後就是他們的“媽媽”,給了學生無私的、博大的愛。
呂z從教28年,受到過她資助的學生有多少,連她本人也說不清。從她的家人對其中數額較大的記錄中可知,她僅資助學生的現金就達5萬多元。在呂z的帶動下,她所在的枳溝小學,每一位教師都和單親家庭、留守兒童以及特殊困難學生、學習困難學生等結成了幫扶對子,人人都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子女一樣關心愛護,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這裡的校園暖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