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意象鑑賞與藝術的教學設計範文
詩歌意象鑑賞與藝術的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歌意象鑑賞與藝術的教學設計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詩歌意象鑑賞與藝術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全面瞭解考綱要求。
2、掌握詩歌語言鑑賞的技巧。
教學重點:
含義深刻的詞語的鑑賞技巧。
教學難點:
1、對詩歌意境的理解。
2、語言鑑賞題答案的整合。
教學方法:
導析法
教學裝置:多媒體
教學時數:一課時
授課人:定州實驗中學 盧思彤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國古代詩歌燦若繁星,詩人輩出,在上一階段的學習中,我們學習了大量古詩詞,透過學習,我們瞭解了詩經的現實,楚辭的浪漫,樂府的敘事,漢魏的風骨,並初步領略了唐詩、宋詞的高遠和深邃,其中,李白的清新飄逸,杜甫的沉鬱頓挫,王維的恬淡優美,柳永得纏綿悱惻,清照的婉約悽切,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節課,我們就從高考角度的角度,對古詩鑑賞做一個全面的瞭解。
二、展示教學目標:(幻燈片1)
1、全面瞭解考綱要求
2、掌握詩歌語言的鑑賞技巧
三、展示04年考試說明:(幻燈片2)
1、鑑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3、分析:在古詩文閱讀板塊,04年的要求和03年相比,有一處改動即,將03年的“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改為“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這是今年語文科《考試說明》八個變動點之一,這一修改是基於以下考慮:在古詩文閱讀方面,鑑賞能力的考查是透過古代詩歌的閱讀來進行的,而評價能力的考查則是透過文言文的考查進行的,這一修改,使命題的這一指向更加明確,而考綱的要求,也為我們平常的學習指明瞭方向,在鑑賞古代詩歌的時候,我們要特別關注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這節課我們重點講一下詩歌的語言鑑賞。(說明:透過此環節讓學生及時瞭解考試方向,做到心中有數,減少學習的盲目性。)
四、出示“語言鑑賞” (幻燈片3)
五、推敲字詞 (幻燈片4)
詩貴含蓄,語言的凝鍊性是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所以古人很重視煉字,賈島“推敲”的典故,千古傳為美談,唐代詩人陸延讓亦有“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的感慨。
詩僧齊己曾寫過《早梅》詩,其中有句雲: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幻燈片5)
其友鄭谷將“數”改為“一”哪個好?為什麼?
生討論,並回答
師總結:“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麗的雪中梅花圖,圖中,雪掩孤村,苔枝綴玉,白雪皚皚,孤梅怒放,極富意境美,所以“一”字不僅好在暗合題目“早梅”,而且一枝梅花怒放於皚皚白雪之中,愈發顯得梅花是那樣的清奇,香絕,孤豔,更富於意境美;而從情感上,“昨夜一枝開”則能表現出詩人突然發現梅花時的'驚喜之情。
可見,古詩之中,往往一字之差而境界迥異。在許多古詩中都有一些關鍵的字詞,通常使全詩增色不少,有的甚至成為詩眼,而這些字詞也正是高考的熱點,那麼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字詞呢?
(說明:設計此環節,讓學生初度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練性,為下面的教學重點張本。)
(完成以上步驟約需10分鐘)
六、關注高考熱點:四種含義深刻的詞語(幻燈片6)
1、動詞[連結至幻7]
2、修飾詞[連結至幻12]
3、特殊詞[連結至幻15]
4、意向組合的名詞[連結至幻19]
(一)動詞(幻燈片7)
首先要特別關注動詞,動詞的提煉是古詩煉字的主要內容,有很多例子,比如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綠”字;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見”字;張先“沙上並禽池上鳴,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弄”字等等可謂是盡人皆知。
例1:(幻燈片8)
你記得跨清溪半里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孔尚任《哀江南》)
問:“剩”可以是“留”可以是“見”,為何作者獨獨選擇了“剩”字?
生討論並回答。
師總結:
(1)孔尚任的《哀江南》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典範之作,這段曲詞寫的是長板橋邊的風景。
首先要注意整段曲詞的意境:長板橋邊,曾經是歌妓聚居,繁華熱鬧,風景優美,而今當年橫跨清溪的半里橋,是舊紅板也沒一條,而且是秋水長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落照下,只剩一樹柳彎腰,給人一種悽清冷落之感;而“剩”字本身有“殘存殘餘”之意,是被動的,給人以“無可奈何”之感,這與全曲意境相協調;從現在只剩一樹柳彎腰,令人想見昔日之繁華,“剩”的時間性,表達一種昔盛今衰的變遷感,表達了抒情主人公深切的亡國之痛,故國之思。
(2)同學們在平時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自己頭腦裡有,但支離破碎,在做題時不知該如何整合答案,透過對高考試題和大量模擬題的分析,我得出這樣一個經驗:
(3)詩歌語言鑑賞主觀表述規律:(幻燈片9)
字義—意境—感情
師分析:對詩歌的語言鑑賞我們就要首先解釋它的字義,其中既包括字面義,也包括語境義;然後,就指向詩歌的意境,或談這些字詞形成了怎樣的意境,或談它對整首詩意境的作用;最後指向詩歌的感情,或談形成了怎樣的感情,或談對詩人感情的作用。
(4)請同學們據此規律整合“剩”字答案[連結並展示正確答案]
(5)用03年高考試題及答案驗證這一規律(幻燈片10)
《過香積寺》(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峰。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問:找出第三聯中的“詩眼”,為什麼?
答案:詩眼分別是“咽”和“冷”。山中的泉流由於岩石的阻擋,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的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襯出作者禪寂的心境。(感情)
例2:(幻燈片11)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評價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境界全出。”請分析其妙處?
生答
師總結:
鬧,熱鬧。當它在詩句中與“紅杏”和“春意”組合在一起時,表現的正是春意盎然 ,春光爛漫之意。表現了春光無限的意境之美,寫出了詩人心頭蓬勃的春意,表達了詩人對明媚春光的喜愛之情。(出示答案)(連結至幻6)
(二)、修飾詞:(幻燈片12)
例1、(幻燈片13)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問:請分析“潛”字和“細”字的妙處。
生答
師總結:
好雨知時節,好就好在它應時而落,好在它潤物無聲。潛,偷偷的;細,細細的,脈脈綿綿,不僅寫出了自然造化之機,而且抓住了春雨的特點;擬人手法的運用,寓春雨以情趣,寫出了春雨只為潤物不為人知的高尚品格,令人深感作者的喜雨之情。(出示答案)
師提示:規律提供了一種做題的思路,沒必要每題必扣,比如,“數”和“一”就直接指向了感情和意境。尤其注意有些詞語特別要注意表達效果。
例2(幻燈片14)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
問題:試分析“忽”字的表達效果。
師生互動:
本詩最能表現少婦情感的句子是:悔教夫婿覓封侯。可是它是否一直縈繞著少婦的心頭呢?不是,從春日凝妝就可看出,因為李清照曾是 “風住塵香花以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而崔鶯鶯亦是“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什麼心情花兒、靨兒,打扮的嬌嬌滴滴的媚”,而這位閨中少婦尚有心情將自己“凝妝”一番,可見她當時是興沖沖地上翠樓的,可後來為什麼變得哀傷以至於“怨悔”了呢?因為“忽見陌頭楊柳色”,要注意“楊柳“的意象,古詩中”楊柳“已成為離別的象徵,詩經中早就有“昔我往復,楊柳依依”的詩句;柳永也曾發出過“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之嘆;所以少婦一見楊柳,就想起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情景,當初是楊柳青青,二情依依,而今只剩她一人獨上翠樓,盡日凝眸,而凝眸之處,平添的那一段新愁,正是:“悔交夫婿覓封侯”。所以,一個“忽”字將少婦情緒上的變化刻畫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的耐人尋味之處。(出示答案)[連結至幻6]
(三)、特殊詞(幻燈片15)
詩詞中有一些詞與眾不同,比如,疊詞、擬聲詞、表顏色的詞分析這類詞,我們尤其要關注表達效果。
(1)疊詞
說起疊詞,很自然想起李清照,這位才情卓著的女詞人,因她之出現,給森然的中國文學帶來了幾分水氣,幾多溫馨,而她的《聲聲慢》更是極盡疊詞之能事,將一番愁情躍然於紙上。
例1:(幻燈片16)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分析:讀來就能領悟,疊詞之妙就在於增強詩歌的韻律感,從感情上,抒情主人公從晨起臨風開始,便覺萬般惆悵,百無聊賴。於是尋尋覓覓,希望尋找點什麼以排遣自己的寂寞。可尋覓的結果卻是滿目蕭條,冷冷清清,所以本想消減的憂愁反更增一層,而變得悽悽慘慘慼戚了,因此疊詞的另外一個效果就在於可加強感情的表達。(出示答案)
(2)疊詞中的擬聲詞
例2:(幻燈片17)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李煜《浪淘沙》)
分析:“潺潺”一詞擬春雨之聲,使讀者如聽春雨之淅瀝,想起乍暖之還寒;冷雨淅瀝,落在簾外,聽在耳邊,冷在心中,而這位亡國之君的家仇國恨便立刻湧上心頭,所以,擬聲詞的作用就在於可以使詩文生動、形象,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出示答案)
(3)表顏色的詞
例3:(幻燈片18)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生討論“紅”字和“綠”字
師總結:從櫻桃紅了,芭蕉綠了,能感覺到時間的推移,時序的變化,而在這紅了的櫻桃和綠了的芭蕉上,作者不僅要表達的是時序的變化,更有一種青春易逝的傷感,而這份傷感因了紅、綠而分外生動、鮮明,猶如著色的思緒一般。因此,顏色詞的作用:一般可表心情,可增強描寫的色彩感、畫面感,渲染氣氛。(出示答案)
(4)古詩中特殊詞的例子:
師生互動: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齊齊。(姜夔《揚州慢》)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李清照《一剪梅》)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連結至幻6]
(四)、意象組合的名詞(幻燈片19)
例1:
出示畫面並讓學生說出畫面所含之詩
生齊背並展示:
馬致遠《天淨沙 秋思》(幻燈片20)
問:這首元曲描寫了哪些景物?
生回答:枯藤、老樹、昏鴉等等。
師總結:
這就是詩歌語言的凝鍊性,運用名片語成意象,可謂是一詞一景,從畫面中我們分明感到這些景是自然之景,但又分明不僅是自然之景,因為包含詩人無限情感(生答)是(思鄉之情,羈旅之愁。)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正因為詩人感情是愁的,所以詩人目之所及:藤是枯的,樹是老的,鴉是黃昏的,甚至古道之上,西風之中的那匹馬也是瘦的。因此,這些名詞性意象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種衰敗、淒涼、孤寂的氛圍,而景中之人,斷腸天涯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所以這首曲詞蘊含詩人很複雜的愁緒:既有淒涼無奈的悲哀,亦有是仕宦飄泊的孤苦,更有封建文人怨世哀身的無奈。
例2:
師匯入:同學們都知道曹植七步為詩的故事,大家都覺得曹植很了不起,那麼試想如果用七個字寫出兩人離別之久,和別後思念之深,是不是也很不容易呀,但詩人黃庭堅做到了,他曾有詩云: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幻燈片21)
師生互動:
詩人選擇了江湖、夜雨、十年燈,做了動人的抒寫,江湖讓人想起輾轉和漂泊,杜甫在《夢李白》中曾有“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的詩句,夜雨更能引人的思鄉之情,李商隱在《夜雨寄北》曾有“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的詩句,人在江湖,又逢夜雨,使人備感蕭瑟,夜雨之時,需要點燈,所以詩人接下來選擇了燈這個意象,“燈”是個常用字,而十年燈,則是作者的獨創,當它與“江湖、夜雨”組合在一起時,就能激發人一連串的想象:兩個朋友,各自漂泊,每逢夜雨,獨對孤燈,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這種情景已持續了十年之久。
師點撥:這就是意象組合,它以極其簡省的筆墨,創設了極其豐厚的意蘊,為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
師提示:意象組合是古詩的一大特點,使用意象組合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
師生互動: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杜甫)
更有與馬致遠《秋思》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另一位元曲大家白樸的《秋思》
秋思(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說明:此環節為這些課的教學重點,透過學習讓學生掌握古詩語言鑑賞的技巧,並能做到舉一反三。)
(完成以上步驟約需28分鐘)
七、課堂小結(幻燈片22)
生回憶,師總結:
這節課我們重點講了詩歌語言鑑賞,關注了高考熱點,即對含義深刻的詞語的分析,重點講了四種詞語:1、動詞2、修飾詞3、特殊詞、4、意象組合的名詞
這節課我們要特別關注:語言鑑賞主觀表述規律:[連結至幻9]
字義——意境——感情
同時要特別留意一些詞語的表達效果,如特殊詞。
(完成以上步驟約需2分鐘)
八、課堂鞏固練習。
1、請同學分析“鋪”的妙處。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生討論回答
師總結:這首詩描寫了從夕陽西下,到新月初升這段時間內的兩組景物,前兩句描寫了夕陽落照中的江水,夕陽西下,將與地平,落山之陽之於地面,不同於正午之照,用“鋪”字就很形象地寫出了殘陽已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過來的情景;“鋪”字很平緩,給人以安閒、舒適的感覺,寫出了秋日夕陽的柔和,營造了一種和諧、安靜的意境;表達詩人沉浸在自然美景當中的喜悅之情。
2、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被王國維稱為是“千古壯觀”的絕句。請對這一名句中的修飾詞做一分析。
生討論
師總結: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故用“大”;邊塞荒涼,沒有奇觀異景,烽火臺的濃煙更醒目,故稱“孤”,一個“孤”寫出了景物的單調;一個“直”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沒有山巒林木,黃河一覽無餘,所以“長”;一個“圓”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五、六句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個“圓”和“直”,把詩人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出示答案
九、課下作業:
分析下列兩名詩的語言特點:
1、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2、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說明:本環節針對這節課的重點設定了四道練習題,透過練習讓學生把這節課的內容落到實處。)
(完成以上步驟約需5分鐘)
附一:答案點撥:
A、詩人仰望是無邊無際,蕭蕭而下的落葉;俯瞰是奔流不盡,滾滾而來的的江水,讓人覺得氣象萬千。
“蕭蕭”擬落葉之聲,使人如聽落葉之窸窣,“滾滾”擬長江之音,使人如見長江之無窮;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落葉無邊見其廣闊,長江不盡見其深遠,所以詩句形成了廣闊而深遠的意境。
落葉已下,長江永逝,更令人感慨的是詩人那種韶華不再,壯志難酬的苦痛。
B、古時旅人為了安全,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些都是富有早行特徵的景物,而且這些名詞性意象組合在一起,就很形象地寫出了早行的情景:旅人住在旅店裡,聽到雞鳴聲就趕緊起來檢視天色,見天上有月就馬上收拾行裝,踏上旅程,詩人於“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起程,可謂是早行了,沒想到鋪滿寒霜的板橋之上,早已是人跡斑斑,真所謂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呀,所以詩人羈旅之苦、懷鄉之情就溢於言表了。
詩歌意象鑑賞與藝術的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熟練掌握詩歌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及作用。
2、掌握詩歌修辭手法題的設題方式和答題步驟。
課前預習案
一、古詩詞中常見修辭手法:
比喻、比擬、借代、誇張、雙關、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用典、互文、疊字、反覆、頂真等。
1、比喻
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徵,化抽象為形象的作用。比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滾滾東去的江水,寫出了愁緒的多與綿長。
●例析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柳梢青·送盧梅坡 劉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雲邊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後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飲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問:作者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請結合全詞內容具體說明。
簡析: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雲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離別之苦,下片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思念之切。
2、借代
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徵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標誌、特徵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稱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簡析:朱門指代居住在驪山宮的顯貴之家,反襯宮門之外的悽慘景況。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體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簡析:帆,原指掛在船桅上利用風力使船前進的布篷,這裡詩人以帆代指整個船。
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簡析:檣是船上的桅杆,櫓是比槳長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這裡用檣櫓代戰船。
③以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舉酒欲飲無管絃。白居易《琵琶行》
簡析:管是一種類似於笛的樂器,弦是樂器上的腸線或金屬絲。這裡,詩人用管絃指代音樂。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簡析:金戈指金屬製的戈,鐵馬指配有鐵甲的戰馬。這裡金戈鐵馬用來代指精銳部隊。
3、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李白的作品中表現極為突出,如: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危樓高百尺等。
●例析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岳陽而作此詩。
問: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
簡析:第三聯運用誇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