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小屋詩歌

象徵小屋詩歌

  月宮的浪漫堆積體內,很像一次旅遊後的累

  美,就陪你鑽進象徵小屋吧,不是要倒頭大睡

  周佔林主編的這本《中國詩歌》完全可以調整我們的疲憊

  就隨便翻翻,很想碰到象徵的精粹

  當然說的是象徵手法,能否先奉獻你的體會

  就像暢遊長江之後你跟我說那長江水

  說就說唄!比如一首詩是一個部落或者圖騰以一隻老鷹

  或者圖騰以一條金蛇那麼金蛇和老鷹就是這個部落的“象徵”

  雲之南的蘭冰有一首《黑夜》手法就藉助了象徵:

  “黑夜/是一件黑西裝/我將它穿在身上

  愛人把月亮/小心翼翼地別在我胸前”

  就這麼5行。詩人很會張開翅膀

  黑夜居然變成了衣裳,關鍵,又別出一輪月亮

  你可以角色進去穿上柔和溫馨的黑夜然後接受純淨與明亮

  懂了麼?這裡黑夜象徵柔和溫馨,月亮象徵純淨明亮

  合起來就是:柔和溫馨純潔明亮象徵著和諧幸福的婚愛天堂

  再給你體會一首重慶詩人陳曉林的歌唱

  詩分五節共30行,標題是《我們走在大路上》

  不覺得久違了嗎——“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

  李劫夫譜的曲子曾把中國的一個時代唱響

  那是何等翻江倒海的激情鼓起五千年文明的力量雷霆萬鈞無可阻擋

  那時節你也跟著七億人民在各種場合豪壯

  不過這首不是歌詞,而自始至終以“笛子”為特殊的主要意象:

  “笛子,早已變得黑黃黑黃的了/這些年來,仍然以仰視的角度支撐

  破碎的風景/每次從收藏櫃裡取出平放在手上

  閱讀那些發出過聲音的孔/從前陷進去的身體還是照樣/進進出出”

  美,請你停一停,讓我想想,既然笛聲可以“閱讀”

  怕是指一種曾明亮一切的思想而現在的地位僅是“收藏”

  “陷進去”這極讓我共鳴,我也是“進進出出”“照樣”

  “笛子依然是笛子/還依稀能夠看見上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飛過的手跡/現在很難聽見笛子的聲音了

  歲月涉過的江岸還能映出那個/賣笛子的人”

  這是第二節。美,那草書的原樣立刻進入先前的激昂

  笛子的聲音確實極少了,代之以搖滾東方的西方

  賣笛子的人現在只能躲在花甲以上的人群

  相互回憶,或者站立在歷史屬於他的那塊地方

  深沉地痴望已往。那燃燒青春與激情的歲月依然輝煌

  啊!好讓我感動,全詩還沒有讀完

  但那笛子的象徵意義,已經清晰地託於你的手掌

  美,其實郵寄到的那一天,我就已經欣賞

  後三節詩人進入轉折,道出政治上的翻身遠非經濟的解放

  儘管高唱《英雄讚歌》儘管“我們走在大路上”

  但精神上的富有並不能填充飢腸

  背後留給讀者的空間是讓人能夠想到

  正如當下物質的小康難說就一定會茂盛來不及呵護的精神荒涼

  這也如笛子明亮的音色並不能充當主食

  而吃了稻穀玉米高粱也不能直接長成人格的`高尚

  你說有你這樣的讀者詩人會感到慰籍

  我有你來作伴兒也體會到了從未有的莫大歡喜

  ——其實象徵的手法不一定都用於整體

  這裡有冬簫的一首詩《在河邊感受忽軟忽硬的風》

  前兩節的五行我念給你聽:

  “向南,河流靜止,我放下一個上午/

  這個方向沉默寡言。遙遠/有人想著我的名字//

  我能忘卻這樣的乳名嗎?/簡單輕柔的名詞,是我最先感受的風”

  你看這“風”,立刻成為母愛的象徵

  若是春日,那就是和風;若是夏季,應當是涼風

  若是秋天,必定是爽風;若是隆冬,則是空調出來的暖風

  不論整體還是區域性只要意象合適都可以進行

  從而為詩文字增強詩性,增強美,增強成功……

  2009-5-30於黔中文化村

  2013-5-4修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