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雨的詩歌
聽雨的詩歌
聽雨的詩歌1
三月裡
雨是常客
有時候
她來得毫無徵兆
就輕輕的來了
三月的春雨
潤物無聲
她踏過了高山
她飛過河流
然後
她在田野裡停了下來
濛濛的一片
我看不到田野的那頭
我的心安靜了下來
我在聽雨
聽她述說帶來的喜訊
她說她路過山的那邊
山那邊的山早已翠綠
山那邊的田野早已被喚醒
她說
她要細細地述說
希望這邊
也和那邊一樣地美好
一樣地被吸引
再後來
它的語言更加溫柔
講給了
來聽它述說的任何一個人
我們的臉上
露出了笑容
彷彿我們的身邊
多了不少的綠色
啊!春雨你帶來的
是天地間最美的故事
聽雨的詩歌2
雨,滴答滴答沙沙地下著
風,噓噓噓噓將窗當成了哨子
心,別卜別卜規律地顫動
我,靜靜靜靜地在聽雨
天若晴好我即安好
因為雨過就是天晴,
天晴萬物生,百花開
蜂飛蝶舞,燕雀處堂
春風拂面不覺寒,
又沐春雨意漸濃。
春風攜雨拂大地。
草長草綠醉春風
因為風帶來的不僅僅是絲絲的白雲
霞帔般的雲暈
還有萬千相思,一片思念
心會隨著柔風,細雨輕輕開啟
像絲綢一樣唯其柔軟絲滑
像流水繞山間的纏綿,
時而順暢,恰似涓涓細流
時而擁堵,恰似山間的落石阻擋
柔軟的心無需放飛
唯其堅強,才無堅不催
沙沙的雨聲,噓噓的哨聲
還有追雲的腳步聲
聲聲蘊含我期盼的心
歲月如歌,四季更迭
在時間流淌的腳步裡
跌宕起伏的人生,理想與夢......
曾經的意氣風發,
盡顯的是中年的落寞
青春奢望 中年回味
而只能在初春的雨季
閒情聽雨 聽風 聽心跳
靜靜 靜靜地聽著.......
聽雨的詩歌3
◎穀雨時節
土膏脈動,嗚鳩拂其羽
農人的鋤具
被一一喊醒。四月的村莊
點豆種瓜,插秧忙
穀雨,從古老智慧裡走來
盛接農民的希望,潤物無聲
幾聲子規啼鳴
喚得雨生百穀
◎觀海樓
萬頃碧波盪漾
一再隨心潮,起起伏伏
延綿至更遠的遼闊。一支飛鳥
意欲穿越夢幻之境
觀海樓上,以一種高度臨風
五峰六嶺層層疊疊
山重水複,既有骨感
也有動感和層次感
回眸。一抹霞彩
已把天空塗抹得緋紅
倩影立於黃昏
看落日如何為竹海,題跋
◎清河園詩會
今夜,繼續以摔杯為號
埋下縱情歡歌的伏筆
把盞對飲的姿勢和場景
與最初,竟然相似
小城靜謐
雨聲已貼近內心的柔軟
對岸的燈火下
可有佳人,倚門而立?
◎穀雨聽雨
從一粒種子啟程吧
枝頭的布穀,啼了第三遍
田野的的樂章
此起彼伏
與窗臺,再靠近一些
淅淅瀝瀝的雨穿越喧囂
疊合眼前的意象
一壺佳釀,熨燙著久違愜意
聽雨的詩歌4
晚秋雨淋淋漓漓,
池塘一片清冷,
王子已經遠去,
荷兒還保持著盛開時的心態,
靜靜的守候著,
這潭養育自己的靜水,
此刻的安然相陪著,
是它用自己的純潔,
成就了,
荷的一世柔情。
花香醉過碧水,
葉兒撫摸過那絲絲的涼。
如果可以用一生的清澈
伴著荷兒思緒翩翩飛,
經歷陰冷又何妨。
註定潭中靜水,
才是荷一生的守候,
經歷歲月的寒冬,
經歷血雨腥風的流年輪轉。
誰能逃過命運的捉弄,
誰能擁有長久的相擁。
荷兒可懂,
世人可清。
永久是夢,
真情是夙願的凝聚,
遠去的只是流年的倩影,
徘徊在夢的彼岸不醒。
長醉花間清香環繞。
淺斟一杯歲月瓊漿,
在風口遙望,
千年的輪迴,
萬千的絮語,
可否成就一世的深情。
傾灑一片柔情,
在你經過的路口,
慢慢老去,
佛說五百次的回眸,
換的今生的一個擦肩的緣分。
我願用一千次的瞭望,
換的來生一個眼神的柔情
融化心冰。
萬千玫瑰花香,
交換一世的安然。
就這樣的守望心田,
就這樣默唸一世的牽念。
圓來世一份長久深情!?
聽雨的詩歌5
濛濛秋雨
潺潺
昨天今天
行走在生命盡頭的
綠葉啊
也在秋雨的浸潤中
珍惜著
翠綠柔軟
午夜窗夾著寒
秋雨瑟瑟連成一串串
牽掛遮擋了視線
湮沒了城市的鬧喧
整個世界肅靜安然
秋夜有雨
是情致是心境
是坦然
細看世間滄桑
笑納人間悲歡
那一曲曲浪漫,
那一首首誓言
有多少無奈在心間
因多少虔誠用
一生一世也無法改變
秋夜聽雨
這淅淅瀝瀝的秋雨啊
魂守腸牽
融著秋雨心似秋葉飄然如雲
在空中
躑躅面對空白一片
無意看到那綻放的笑臉
嗅淡淡的香痕
月下琴音流淌出
夢的甘甜。
月光在思念
秋雨沒望眼欲穿
卻那份濃濃的眷
狠狠糾纏
終將拾遺的思念
丟棄在舊夢的河邊
人生幾何,
經不住太多的聚散
夜風拂過我的臉
樹葉蒙著我的眼
一陣冰清澈骨的寒
漸漸變暖
午夜聽雨
秋雨沖刷著心階的塵
等天明有睛天
心澈如泉
聽雨的詩歌6
詩歌賞析:留得枯荷聽雨聲——義山詩歌的悲傷美
“悲傷”於心理學上是指一種情緒特徵,它是內向性格的呈現,這裡用來借指義山詩歌的審美特點,筆者認為,悲傷是義山詩歌的主導特徵,它貫穿在其詩歌的各類題材、體裁之中。張伯偉在其文《李義山詩的心態》(1)從取景的角度,空間的隔斷,時間的遲暮,對自然界的描寫;自比古人,詞彙色彩,浯法結構等幾個方面,對義山詩所呈現出的追求幻滅感、愛情受阻感、國運衰退感、落拓不遇感、孤獨寂寞感、絕望失意感等多種心態加以歸納與概括,就可以看出,儘管他們的表現方式各異,但都浸潤著悲傷的情緒,是對人生的悲歌。悲情主義在商隱這裡得到了較好的詮釋與發揚,但作為一個傳統,則濫觴於古代的宋玉。宋玉《九辨》以一句“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開了悲情主義的端緒,但宋玉這種悲秋傷春還只是針對個人境遇而發,而李商隱則把這種源於個人心態而產生的悲傷擴充到整個人生,藉以外物,遂使其詩歌呈現出濃郁的悲傷美。
首先,義山詩歌的悲傷美表現在他創造了一種以我觀物,以物映我,並進而帶到物我交融,主客一體的有我之境。王國維《人間詞話》(2)雲:“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義山無疑是這一金玉之論的忠實守護者和實踐者,他是一位時代的憂鬱症患者,固執的經營與創造著一種悲傷之境,而匯聚於他筆下的事物、人物也就普遍的浸染上一種悲傷的色彩,如《蟬》以兩句“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便傳神的描繪出五更時蟬聲悲悽無力、欲斷仍嘶的神韻,進而展示出它哀告無應、孤苦無依的悲傷情狀。絕望的悲鳴、碧樹的絕情冷酷實際上是對義山無所依傍、期遇不偶,所處環境冷酷黑暗的絕妙寫照。《李花》中“自明五月夜,強笑欲風天”繪出李花月夜獨明、孤芳自賞的情狀,言辭之間透示著無人賞識的悲傷感,而這恰與義山強作歡顏的面紗下遮掩的懷才不遇的悲傷淒涼感息息相通。《流鶯》中“流鶯漂盪復參差,度陌臨流不自持”“風朝露夜陰晴裡,萬戶千門開閉時”把流鶯那種苦苦追求但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無枝可依的處境刻繪的栩栩如生,這與商隱的現實處境何其相似。《野菊》中“苦竹園南椒塢邊,微香冉冉淚涓涓”交待了菊花淒涼冷清的生存環境,並以擬人化的筆法觸及到了菊花受冷漠的悲傷心態,實際是作者落寞、沉滯、淒涼心態的流露。《賈生》中則借賈生才高而不受重用的事實來悲憫自身,該詩雖屬諷刺,然悲傷之感亦蘊其中。其他篇章如《杏花》、《月夕》等,其詩行中的事物也都浸潤著悲傷的特質,而且這些事物都共同體現著物與境和的悲傷之境。另外,義山創造的這種悲傷之境還體現在詩歌的悲傷情調,以及作者為凸現悲傷‘隋緒而營造的淒涼、凋敝的氛圍,如《悼傷後赴東蜀闢至散關遇雪》:“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散關三尺雪,迴夢舊鴛機”。主人公悼亡後,離家遠赴劍外,個人行蹤如一葉浮萍,漂泊不定,又恰逢天降大雪,奔波勞累,飢寒之苦蘊於其中,值此孤孑無援之時不禁憶起亡妻,字裡行間一種悲傷的情調流瀉而出。《端居》中“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則把作家客居在外,而杳遠難期的悲傷情緒移植於階前的青苔、紅樹,然後透過兩個並非發生在一夕的雨中、月中意象的疊加,從而使青苔與紅樹這兩個意象在冷落的清秋呈現出無言的愁緒和寥落的意態。
詩中的基調於曠遠中包孕的仍是壓抑在作者心胸的悲涼寂寞感。《夜冷》中“樹繞池寬月影多,村砧塢笛隔風蘿。西亭翠被餘香薄,一夜將愁向敗荷” 。從“夜冷”詩題看,透露出的是一種淒冷、悲涼的氣息,而詩中所寫景物“樹”“池”“月影”雖顯闊餘,但從下方所寫景物來看,卻徒讓人空虛悵惘,而末句則繪製了一幅冷風苦雨過後,荷花凋零,荷枝上僅剩幾片枯葉的蕭瑟敗荷圖¨它傳達了一種孑然一身、形影相弔的淒涼悲傷的情調,它營造了一種沉悶蕭條的氛圍。《幽冬暮》中“羽翼摧殘日,郊園寂寞時。曉雞驚樹雪,寒鶩守冰池。”攝取了幾個冬暮的特寫鏡頭,無非是突出冬暮的寂寞寒冷,並營造出一種陰寒幽冷的環境氣氛,以期與作者的現實境遇相類似,這樣作者生不逢時,報國無門的悲傷感的闡發就順理成章了。而《哭劉司戶二二首》中:“江風吹雁急,山木帶蟬曛。一叫千回首,天高不為聞”,其情調何其悲傷、沉痛。而作者對劉司戶的挽傷也在這繪製的一幅秋日蕭瑟圖中盡顯無遺。其實這種悲傷的情調與氛圍在義山詩歌中不在少數,難以盡舉,其他如《暮秋度遊曲江》《房中曲》、《寫意》、《思歸》、《到秋》和《昨夜》乃至無題詩等也都蘊含著這種情調,這裡不再詳加闡釋。總之,作者透過他筆下的事物、詩歌的情調,營造的氛圍創造了一種盡顯自己主觀特質的悲傷之境。
其次,義山詩歌的悲傷美還表現他詩歌的悲傷風格,對義山詩歌風格的闡發,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何蟠飛《李義山詩的作風》③強調義山詩的作風是熱烈、傷感、悽清、精麗,沉鬱,董乃斌文則將李詩風格的發展分為模擬期、憤激期、傷感期和頹廢期④。概述了李詩詩風由浸有輕愁薄悶,既而趨於激憤悲壯,再而進入哀婉淒厲的傷感,最後淪為帶有虛無、幻滅思想情緒的頹廢的過程。而劉學鍇則指出他詩歌抒寫人生感慨,即命運感慨、世情感慨和情緒感慨的特徵⑤。其實,他們三位雖從不同的角度來評說義山詩歌的風格,卻道出義山詩歌風格共同的一面,那就是其詩浸有的悽清、傷感的悲傷情緒。筆者愚論認為,這種悲傷就是義山詩歌的主導風格。對於義山詩歌風格論說雖然見解各異,並且各有依據,但評價作品的風格不應著眼於區域性,而應統觀全域性。縱觀義山詩歌的全部,悲傷才是它的主導特徵。實際上對於詩歌悲傷的特質,古人早有論及。皎然《詩式》中提到悲、怨風格,而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則用詩句對悲慨的風格予以描繪,其詩云:“大風捲水,林木為摧。適苦若死,招憩不來。百歲如流,富貴冷灰。大道日喪,若為雄才。壯士拂劍,浩然彌衰。蕭蕭落葉,漏雨蒼苔。”清代薛雪《一瓢詩話》雲:“~拂鬱人詩比悽怨??.心情悲哀者,其語言必悲傷哀苦。”這些話也頗能觸及義山風格癢處。其風格幾乎輻射到各類題材。《詠史》中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是悲傷,《天涯》中“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鶯啼如有淚,為溼最高花”是悲傷,《清河》中“年華無一事,只是自傷春”是悲傷,《獨居有懷》中“覓使嵩雲暮,回頭霸岸陰。只聞涼葉院,露近近寒砧”悽清中包孕的是悲傷,《聞歌》中“此身斷腸非今日,香炮燈光奈爾何”也是悲傷,至於《夕陽樓》、《北樓》、《曉坐》、《日射》、《山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等篇章無不透露著悲傷的色彩。另外,義山的這種風格還可在與其他詩人詩風的比較中顯現出來。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雨寫得何其輕靈灑脫,詩句雖不言主人公的表情,,卻滿蘊著喜悅。而義山《春雨》中‘‘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卻寫得何其悽迷冷清。寫雨用一“冷”字,把主人公悲涼,哀傷的心情襯托的味道十足。同是寫《月夜》,劉方平《月夜》雲:“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而義山《月夕》則雲:“草下陰蟲葉上霜,朱欄迢遞壓湖光。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姬娥應斷腸。”兩者所寫月夜時令不同,然氣味迥異卻可以從側面嗅之。前者寫婦人的寂寞,卻也透示出情韻,後者寫個人的淒涼處境,卻滿蘊著悲傷。對於商隱這種風格,前人也有酷訐。清代施補華,—清錢飛《峴庸說詩》雲:“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是清華人浯。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從這段妙論中,我們可以蠡測出三個人迥異的風格。
虞世南氣格高妙自不必說,而駱賓王雖處患難,與義山相比,卻顯出沉鬱慷慨來,倒是義山詩語中透溢著悲傷,不平之氣鬱結心中。像這樣透過比較可窺殊同的例子還有許多,這裡不再贅言。透過上文的論證分析,約略可以得出悲傷確實是商隱詩歌的主導風格。
再次,義山詩歌的悲傷美還體現在他詩歌悲傷的韻昧。清代錢謙益《注李義山詩集序》中雲:“義山《無題》諸什,春女讀之而哀,秋士讀之而悲”。這說明,讀者是不難從義山的詩歌中讀出悲傷的韻味的。《無題》中“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似是對自己一生的所遇作註解。畫面凋敝落寞,讀後難免讓人悲傷感嘆。其實,蘊含悲傷韻味的何止是無題諸什,他的那些直接抒寫悲傷情緒的詩篇自不必說,而那些看似閃現傲兀、豪邁之風的詩歌,其深處隱含的韻昧仍是悲傷。《西溪》中“天涯常病意,岑寂勝歡娛”看似極傲兀,而聯絡作者實際其蘊含的韻味實是悲傷。《岳陽樓》:戶“欲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陽樓。可 憐萬里堪乘興,枉是蛟龍解覆舟。”格調似顯高昂,語氣也變得豪邁,而實際上它的“味外之旨”“韻外之致”卻仍是悲傷。這是因為商隱一生窮困潦倒,在官場頗受排擠,雖面對洞庭湖的浩渺廣闊暫感快慰,而心中鬱結的塊壘卻終難盪滌。豪語中包孕的卻是難言的悲憤,其外味仍是悲傷。《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中“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更是富有韻味。從畫面來看,呈現的是黯淡、蕭瑟的氛圍。在一個烏雲密佈、天氣陰霾的日子,·作者漂泊在外,夜裡獨宿客舍,窗外冷風習習,風過處,荷葉簌簌作響,猶如秋雨敲打著枯荷,一聲聲送入作者的耳畔,並撞擊著作者的心胸,剎那間,作者百感交集,懷念親友的相思之痛, 自己身世的冷落之感,遭際不遇的惆悵都一齊湧上心頭,使其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這味道正如李清照《聲聲慢》中所寫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義山可謂深得傳情之神理。難怪《紅樓夢》中林黛玉在談及義山的詩歌時說,最喜歡那句“留得枯荷聽雨聲”。這是因為這句詩恰到好處的觸及到了其靈魂,傳達了她那種嗟嘆好夢難圓的悲傷、纏綿多情的思緒。因此該詩雖不言傷悲,而悲傷實蘊其中。試問該詩韻味非悲傷者何?以詩為酒細細品,悲傷應為其終了之味。
從以上幾點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義山的詩歌是悲傷的,一如阿炳的那首名曲《二泉映月》,美麗的月光下,流淌的卻是淡淡的悲傷、陣陣的淒涼,它是在為商隱的一生作註腳,它是個人的自述傳,同時也是晚唐的時代的悲音。然我們從義山詩歌中領略到的主要不應是低沉壓抑,而是他那顆期待被理解的真誠的心。
聽雨的詩歌7
綠掛柳眉 、月倒湖影 、葉落飄紅 、梅香點雪
我的.文字就這樣行走在每一季的路上。
初春四月、青澀如茶、惠風拂面、雨綿如絲、草香氤氳。
又值一年草長鶯飛的季節。細雨朦潤、甩掉委屈、舒展壓抑。雨落隨風, 被淋溼的詩詞,彈落一地。
初春的雨,掙脫蟄伏、扯破天幕、破繭而下。雨柒夜幕,把傾城的美麗,湮染幾維空間、臨摹幾色斑斕。
落雨淅瀝、縹緲成排、斜風推搡、青煙撩起、詩詞悲鳴。
伏在桌案上,傾聽著春雨的呼吸,隨窗外一縷風聲,感受著雨落的靜謐。品味在杜牧的杏花酒中,聆聽在晏幾道的琵琶弦裡。
窗外,雨霧漫漫,飄逸的文字隨著雨落的聲音流溢於筆間,落在紙箋上,醉了詩,醉了詞,從一個文字到另一個文字。
初春的夜晚在詩句裡披著蓑衣在雨中淋漓,任憑雨點穿越,傾情吟唱,描繪著一幅墨色雨畫。
就這樣,執筆博文五年,我潛伏在文字的小客棧,用詩歌把四季寫得激情洋溢,用散文把塵世寫得詩香依洄。
而今天,我只想以詩為名,靜靜地想傾聽那雨落的聲音
聽雨的詩歌8
七夕,我在窗外聽雨
七夕,我貯立在窗外
傾聽淅淅瀝瀝的雨聲
瞬間,誰的哭泣打亂我的思緒
心裡流淌的滿是惆悵
遠方,那些思念的碎片
總在腦海裡整理行裝
或結成電影中的畫面
伴著執念與牽絆
彷彿又添了不少相思
七夕,我坐在石拱橋邊
靜聽河裡蛙聲鳴叫
注視著眨眼繁星每走一步
它們記憶中是否裝有
牛郎織女的故事
是誰讓他們走在一起
分享溫暖與甜蜜
又是誰讓他們分開
一年只是一次
日夜隔著天河冥思苦想
七夕,我躺在草坪上
看著多情的月,盡情演繹著
纏綿而悱惻的愛
了無痕跡
點燃所有人的眼
千百年相思相念
碾碎了千萬惘惘
只因一彎明月
在數不盡的河流裡
倒影出堅貞的娓娓絲語
多少夢裡
你來了,又走了
多少夢外,我卻依然
把你深情張望
那些溫暖的瞬間還在
只是
淚,卻溼了山脈
聽雨的詩歌9
竹林下的雨,窸窸潄漱
滴著翠,溢著綠,含著思
從海邊,從曠野,奔湧而來
不問歸路,莫辯對錯
無聲的對白,在葉尖
在塵埃,在根鬚裡交織,神會
/
遠方,是你青春的跫音
在陽光中靚麗
在雨露中朦朧
在腦海中氤氳
愛,無需註解,只一個眼神
便是花開,便是鳥鳴
/
愛,它是空氣中流動的音符
雪域中,它是怒放的雪蓮
在江南,它是二十四橋的倩影
在灞橋,它是十里春風婀娜柳
在清幽而又多愁的竹林裡
它就是馬克西姆的鋼琴曲
/
一遍,又一遍,單曲迴圈
舒緩著把酒言歡的城南舊事
悲愴著月落烏啼的淒涼
囚禁的靈魂,在大海深處
閃爍著翡翠的光澤
卻憂傷著相同的藍
/
吶喊,是血色的黃昏
泣著血,沾著絢爛的霞光
至於那痛徹骨髓的領悟
是泉水叮咚
愉悅著朗月清風和離離青草
滋潤著乾涸的土地
/
我望著你飄逸的長髮
青了,白了,恍若隔世的相逢
又如今世的離殤
詩意的靈感,明瞭,又滅了
一如星辰愜意的嬗笑
在深邃中誕生,在孤單中落寞
/
我伸出手指
抓不著一滴清露
它光溜溜,滑潤潤
一如夢中你冰冷的芊芊小手
在空中瞬間滑落,,,,,,
花瓣兒似的飛呀,飛呀,飛,,,
/
那白的藍,藍的白
互動印染,相映成畫
恰似你潑墨的寫意
美麗,憂傷,而又琢磨不透
這可否是你
遠離這個紛擾塵世的緣由
/
我溼了,我潮了
一泓相思的泉在心海汪洋
萬籟俱寂的夜,只有雨
滴嗒著你空靈靈的世界
不臆想的明淨在汩汩的流動
銷了憧憬人的魂
/
我醉了,你睡了
只有那風在低吟,草在含首
朦朧的夜色
一顆流浪的心在林蔭裡穿梭
不必問,我是誰
也不必問,你又是誰,,,,,,
聽雨的詩歌10
雨潺潺地下,我在屋簷下聽雨。細密的雨絲如牛毛,藏匿的心語如訴如泣。細密的雨絲如針,縫補往日細碎的情思。細密的雨絲如綿長的線,網起江南夜雨的纏綿。
雨聲淅瀝,我在唐詩宋詞中聽雨。你在“隔簾春夜雨,高枕曉鶯長”的幽夢中。你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的驚喜裡。你在“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惋惜裡,你在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傷感中。你在“日暮酒醒人以遠,滿天風雨下西樓”的惆悵裡。你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追憶中。你在“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的相思中。
雨聲淅瀝,我就是戴望舒《雨巷》中那個憂鬱的女孩,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多麼渴望在這個雨季與你相遇,情深情濃開出一朵蓮花的笑意。
雨聲淅瀝,我在青色煙雨中等你。情深深幾許,雨線濡溼我的紫衣,你的諾言被淋溼,我的一腔幽怨化作滿天的煙雨。
雨聲淅瀝,敲打歲月的門楣洗刷過往的痕跡。這點點滴滴的雨是少年歌舞樓臺的夢,這淅淅瀝瀝的雨是壯年聽雨客舟中的一腔旅恨。這瀟瀟灑灑的雨是“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年華淙淙地流淌。
雨聲淅瀝,我在屋簷下聽雨。疏疏細雨,柳荷升煙,歸鳥在天邊。思緒在雨中翩躚。
雨聲淅瀝,我在屋簷下聽雨。聽一首首美妙的樂曲,聽一段段桃紅柳綠的故事。聽一闕闕詞章婉約雨的秘密。
雨聲淅瀝,我在屋簷下聽雨。聽雨打芭蕉、落花成殤愁腸成眉間的一滴清淚,聽芳菲故園親人柔柔的呼喚化成絲絲的亮麗雨溫暖心田,聽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的吟唱。
雨聲淅瀝,我在屋簷下聽雨。聽萬物被洗滌的刷刷聲,聽思想靈光的流動聲,聽靈魂真摯的對話聲。
雨聲淅瀝,我攀折一枝雨聲,遊弋在雨的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