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嶠《風》詩歌賞析

李嶠《風》詩歌賞析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詩歌吧,詩歌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詩歌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嶠《風》詩歌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嶠《風》詩歌賞析1

  正文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譯文

  能吹落秋天的落葉,能催開春天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詩意

  秋風一吹來,便會使枝葉零落,令人感到蕭瑟、淒涼;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風一起,花朵綻放花蕾,大地又充滿了生機。有時大風從江面上吹過,掀起千尺巨浪,有時微風吹入竹林,千萬根竹子隨著風東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註釋

  解:能夠。

  三秋:農曆九月,指秋天。

  二月:農曆二月,指春天。

  過:經過。

  斜:傾斜。

  作者介紹

  李嶠(唐趙國公),男,生卒:(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官監察御史。新唐書《李嶠傳》解析:李嶠,字巨山,趙州贊皇人。早孤,事母孝。為兒時,夢人遺雙筆 ,自是有文辭,十五通《五經》,薛元超稱之。二十擢進士第,始調安定尉。舉制策甲科,遷長安。時畿尉名文章者,駱賓王、劉光業,嶠最少,與等夷。

  賞析

  這是一首歌詠風的詩。在詩人眼中,風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會隨著時間、地點的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面貌,給人不一樣的感受。詩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觀察。 這首詩讓人看到了風的力量:風,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它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_ 兒童網

  李嶠《風》詩歌賞析2

  《風》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註釋】

  ①解落:解散,散落。《淮南子·時則訓》:“季夏行春令,則谷實解落。”

  ②解:分解。

  ③二月:春季的第一個月。農曆二月,指春天。

  ④三秋:農曆九月,指秋天。

  ⑤過:經過。

  ⑥斜:傾斜。

  【譯文】

  能吹落秋天的落葉,能催開春天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解析】

  這是一首描寫風的小詩,它是從動態上對風的一種詮釋和理解。風無形,空氣流動形成風。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陣微風掠過,小草含笑向人們點頭,花兒在風中搖曳著,變著法兒撒歡兒,炊煙隨著風的節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纖細的柳枝輕拂著樹下游人的臉龐。

  風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當它歡欣的時候,往往伴著細雨洋洋灑灑飄落,春天來臨的.時候,風過千山秀、二月春風似剪刀,春風拂拂,像“飛天”的裙裾在梳理著,春風吹醒冬眠的柳絛,春風送來翩飛的燕子,春風吹綠了千溝萬壑,春風搖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們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當它發怒的時候,過江捲起漫天狂瀾,有蘇軾的《赤壁懷古》來證明:亂石穹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它引發海嘯,將參天大樹連根撥起,用掌擊碎轎車甩向路溝,用衣袖揮斷成片樹木,狂笑著,輕蔑地看著對它束手無策的人們,規自己為一列戓車,而丐上萬物如螳臂。

  當它悲哀的時候,會發出嗚嗚咽咽的聲音,似在訴說心中的悲怨與委屈,似小孩在哭泣,聽之也不得不為之動容。

  風是神奇的,風是千變萬化的,風是柔弱的,風又是強悍的。敏感的風,多情的風,悽婉的風,千姿百態的風,你是人類的朋友,卻也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災難,風,你讓人不得不愛,同時也讓人懼之三分。

  李嶠《風》詩歌賞析3

  作品簡介

  《風》是唐代詩人李嶠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誇張的手法以及“三”“二”“千”“萬”這幾個數字巧妙的組合來表現風的強大,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作品原文

  風

  解落⑴三秋⑵葉,能⑶開二月⑷花。

  過⑸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⑹。

  詞句註釋

  ⑴解落:吹落,散落。

  ⑵三秋:秋季,一說指農曆九月。

  ⑶能:能夠。

  ⑷二月:農曆二月,指春季。

  ⑸過:經過。

  ⑹斜:傾斜。

  白話譯文

  風可以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可以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

  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創作背景

  唐代李嶠、蘇味道、杜審言三人一起在春天遊瀘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蔥鬱。等及峰頂之時,一陣清風吹來,李嶠詩興大發,隨口吟出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前兩句就“風”的季節功能而言:秋風能令萬木凋零;春風卻又能教百花綻放。後兩句則就“風”所到之處,呈不同景象來描寫:風過江上時,則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時,只見竹竿一齊傾斜。四句兩兩成偶,以“三”、“二”、“千”、“萬”數字對舉排列見巧。

  這首詩的妙處在於寫風,全詩除詩名外,卻不見風字。每一句都表達了風的作用,如果將四句詩連續起來,反映了世問的歡樂和悲傷,表達了“世風”和“人風”,風是善變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風是多情的,姿態豐盈,萬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詩,以動態的描述詮釋了風的性格。

  作者簡介

  李嶠(qiáo)(644—713),唐代詩人。字巨山,贊皇縣(今屬河北)人。李嶠是隋內史侍郎李元操曾孫,少有才志,20歲舉進士。初為安定縣尉,累遷給事中、吏部尚書、中書令。剛直廉正,因觸忤武后,貶為潤州司馬。後召為鳳閣舍人。一生崇尚節儉,反對鋪張。曾反對武則天在洛陽白司馬坂建造大佛像,但未被採納。在文學上造詣很深,詩文為當時人所稱道,前與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相接,中與崔融、蘇味道齊名,和蘇味道、崔融、杜審言合稱“文章四友”,後被尊為“文章宿老”。也是武則天至唐中宗時期最著名的御用文人,其詩多為詠風頌物之作,詞新典麗,而內容較為貧乏。有集五十卷,已散失,明人輯有《李嶠集》,《全唐詩》中有其作五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