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詩歌詩人

浪漫主義詩歌詩人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詩歌吧,詩歌以強烈的節奏、美妙的韻律、精煉的語言、奇特的想象,豐富的感情展現其語言的藝術。究竟什麼樣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浪漫主義詩歌詩人,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篇一:浪漫主義詩人拜倫

  基本資料:

  姓名:喬治戈登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

  性別:男

  出生年月:1788年1月22日

  出生地:英國倫敦

  稱謂: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生平履歷

  1788年1月22日拜倫出生於倫敦,父母皆出自沒落貴族家庭。他天生跛一足,並對此很敏感。十歲時,拜倫家族的世襲爵位及產業(紐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為拜倫第六世勳爵。

  1805-1808年拜倫在劍橋大學學文學及歷史,他是個不刻苦的學生,很少聽課,卻廣泛閱讀了歐洲和英國的文學、哲學和歷史著作,同時也從事射擊、、飲酒、打獵、游泳、拳擊等各種活動。

  1809年3月,他作為世襲貴族進入了貴族院,他出席議院和發言的次數不多,但這些發言都鮮明地表示了拜倫的自由主義的進步立場。

  從1809-1811,拜倫出國去東方旅行。在旅途中,他開始寫作《恰爾德哈羅德遊記》和其他詩篇,並在心中醞釀未來的東方故事詩。《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的第一、二章在1812年2月問世,轟動了文壇,使拜倫一躍成為倫敦社交界的明星。然而這並沒有使他和英國的貴族資產階級妥協。他在早年就看到這個社會及其統治階級的頑固、虛偽、邪惡及偏見,他的詩一直是對這一切的抗議。

  1811-1816年,拜倫一直生活在感情旋渦中。在他到處受歡迎的社交生活中,逢場作戲的愛情俯拾即是,一個年青的貴族詩人的風流韻事自然更為人津津樂道。拜倫在1813年向一位安娜密爾班克小姐求婚,於1815年1月和她結了婚。這是拜倫一生中所鑄的最大的錯誤。拜倫夫人是一個見解褊狹的、深為其所在階級所固宥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倫的事業和觀點。婚後一年,便帶著初生一個多月的女兒回到自己家中,拒絕與拜倫同居,從而使流言紛起。以此為契機,英國統治階級對它的叛逆者拜倫進行了最瘋狂的報復,以圖毀滅這個膽敢在政治上與它為敵的詩人。拜倫這時期的痛苦感受,使他寫出象《普羅米修斯》那樣的詩,表示向他的壓迫者反抗到底的決心。

  1816年,拜倫因私生活受到上流社會的排斥,憤而移居義大利。在義大利,他寫了《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的第3、4兩章(1816、1818年)。這部抒情敘事長詩和未完成的鉅著《唐璜》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1823年初,希臘抗土鬥爭高漲,拜倫放下正在寫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臘,參加希臘志士爭取自由、獨立的武裝鬥爭。

  1824年4月19日,拜倫忙於戰備工作,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19日死於希臘軍中。他的死使希臘人民深感悲痛,全國誌哀二十一天。

  主要成就

  拜倫一生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鬥爭,而且努力創作,他的作品具有重大的歷史進步意義和藝術價值,他未完成的長篇詩體小說《唐璜》,是一部氣勢宏偉,意境開闊,見解高超,藝術卓越的敘事長詩,在英國以至歐洲的文學史上都是罕見的。他的'詩歌在歐洲和中國都有很大的影響。

  拜倫從學生時代開始寫詩,第2部詩集《閒暇的時刻》(1807)出版後受到《愛丁堡評論》的攻擊,詩人乃答之以《英國詩人和蘇格蘭評論家》(1809)一詩,初次顯露了他卓越的才華和諷刺的鋒芒。1812年發表的《恰爾德哈羅德遊記》(第1、2章)是他的成名作。1816年拜倫在義大利寫了《恰爾德哈羅德遊記》的第3、4兩章(1816、1818年)。這部抒情敘事長詩和未完成的鉅著《唐璜》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在他的詩歌裡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他們孤傲、狂熱、浪漫,卻充滿了反抗精神;他們內心充滿了孤獨與苦悶,卻又蔑視群小。恰爾德哈羅德是拜倫詩歌中第一個拜倫式英雄。拜倫詩中最具有代表性、戰鬥性,也是最輝煌的作品是他的長詩《唐璜》,詩中描繪了西班牙貴族子弟唐璜的遊歷、戀愛及冒險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會中黑暗、醜惡、虛偽的一面,奏響了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鬥爭的戰歌。拜倫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鬥一生的勇士;他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併成為領導人之一。

  拜倫還寫了一系列長篇敘事詩,如《異教徒》(1813)、《海盜》(1814)和7部詩劇,如《曼弗雷德》(1817)、《該隱》(1821),以及許多抒情詩和諷刺詩,如《審判的幻景》(1822)。

  篇二:早逝的浪漫主義詩人濟慈

  在19世紀英國文壇上,有一位僅僅活了26歲的浪漫主義詩人──濟慈(1795~1821)。但他給後人卻留下不少著名的詩篇。

  濟慈曾當過外科醫生的學徒,又在倫敦醫院當過實習生和醫生助手。由於對詩歌有濃厚興趣,1816年後,他便放棄了醫學,從事詩歌創作。

  濟慈的詩歌充滿了崇尚自由、自往自由的民主主義思想。著名長詩《伊莎貝拉》取材於薄伽丘的《十日談》,描寫少女伊莎貝拉鍾情於一個貧苦的青年。後來伊莎貝拉的哥哥將這個青年殺死,伊莎貝拉找到了這個青年的頭顱,對他傷心地哭泣。作者無情地譴責了專橫而勢利的伊莎貝拉的哥哥,熱烈讚頌了伊莎貝拉對美好愛情的追求。作品鮮明地體現了詩人的民主主義思想傾向。

  濟慈熱愛大自然,對於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的描繪,色彩絢麗,畫意很濃,並有豐富的想象力。濟慈認為美就是真理,真理也就是美,因此,在他眼裡,蔚藍的天空、金色的晚霞、豔麗的花朵、活潑的小鳥等等,無不都是一幅幅迷人的圖畫,或者是一曲曲優美的音樂。他可以從那希臘古甕上看到從不離開春天的幸福的樹和吹著柔情的風笛的樹下美少年;可以在蟈蟈和蟋蟀的鳴叫中,聽出這從不間斷的是大地的詩歌。這些正是詩人獨具的審美力和觀察力的表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