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詩歌賞析
孟浩然《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詩歌賞析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詩歌吧,詩歌具有音韻和諧,節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的特點。詩歌的型別多樣,你所見過的詩歌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孟浩然《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詩歌賞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作品介紹
孟浩然的名句“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是流傳頗廣的名句,其“淡”字和“滴”字,便是“眼”之所在。“淡”寫視覺形象,“滴”狀聽覺體驗,均極有味道,活現出微雲將散未散之時,夜雨欲住未住之際的詩意境界。讀者只要閉上眼睛,這個極富動感的優美畫面,便會立時清晰地浮現出來。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原文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註釋
①全詩題注:“王士源雲:浩然常間遊秘省,秋月新霧,諸英聯詩,次當浩然云云。舉坐暖其清絕,不復為綴。”按,所引軼事,見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
②河漢,就是天河,銀河 。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賞析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有兩三抹微雲飄在銀河間,而幾點雨滴在梧桐之上,都是以景為心情導引的形容吟詠。葉嘉瑩認為第二句的意思是梧桐葉上的雨水稀疏地一滴一滴向下滴。
微雲、河漢、疏雨、梧桐,均是平常之物,而詩人把這四種物象由兩個動詞巧妙地串連起來,組成一幅靜謐清幽的`秋夜畫面。“淡”、“滴” 二字就是詩中之眼,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他主要寫山水詩,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寫政治詩與邊塞遊俠詩,後期主要寫山水詩。其詩今存二百餘首,大部分是他在漫遊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遊覽家鄉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範圍相當廣大。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有人曾嘗試補出五律下聯: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西風撫古幔,對影話悠然。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素手點芙蓉,謫仙吟蓮峰。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繁體對照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拓展資料:
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
孟浩然的詩往往有一種“語淡而味終不薄”意境,他四十六歲遊京師時,適逢中秋佳節,長安諸學者邀他賦詩作會,他以此句令在坐眾詩人拍手稱絕,紛紛擱筆不敢再寫。此句清淡優美,宛如天籟之音,代表了孟浩然的詩風。
賞析:
這兩句是流傳頗廣的名句,微雲、河漢、疏雨、梧桐,均是平常之物,而詩人把這四種物象由兩個動詞巧妙地串連起來,組成一幅靜謐清幽的秋夜畫面。
明月清霽,天上微微地點綴著一些雲彩,使得銀河顯得稍稍暗淡了下來,朦朦朧朧的,更增加了幾分風韻。稀稀疏疏的雨點,滴在了清秋的梧桐葉上,發出了嘀噠嘀噠的響聲,更顯示出這清秋夜晚的悽清來。
孟浩然的這兩句詩之所以能夠技壓群芳,就是因為表現出了他自己人生境界。古人說:“詩言志,歌永言。”真正的詩歌,是要表現自己志向和人生境界的。